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省级期刊

Moder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36-1160/R 国内刊号
  • 1001-8174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是南昌市医学会;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南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现代诊断与治疗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华夏医学掠影、综述、药物与临床、经验体会、基层医生园地、护理园地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论著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疗进展1-4

摘要: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在临床上十分重要。现就其新进展作一综述。

创伤糖代谢障碍与MODS早期诊断和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研究4-7

摘要:创伤糖代谢障碍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有关。创伤糖代谢障碍涉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可作为创伤MODS早期诊断指标,极化液个体化治疗通过补糖、降低高血糖以及抗炎作用,可作为创伤MODS重要辅助治疗措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征稿启示7-7

肺癌患者小气道功能检测及相关性分析8-10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的小气道功能改变。方法对77例肺癌患者的肺通气及小气道功能进行检测,并与84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肺癌组中小气道功能指标明显降低,V25%、V50%均〈80%。肺癌组中45.45%的患者两项指标均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与V25%和V50%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以FEV1、最大通气量(MVV)相关系数较高。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检测应作为术前检查的常规项目。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缺血性脑梗塞及老年性痴呆关系的研究10-12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变化与冠心病、缺血性脑梗塞和老年性痴呆(AD)的关系以及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4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45例冠心病、47例AD和47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以及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蛋白(LDL)和高密度胆固醇蛋白(HDL),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梗塞组、冠心病组和AD组Hcy、TC、TG和LDL均高于对照组(P〈0.01)。三组患者Hey与TC、TG、LDL的关系进行简单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三组Hey与TC、LDL和TG显著相关,但与HDL无相关。结论Hey与冠心病、缺血性脑梗塞和AD密切关联,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检测血浆Hcy水平对冠心病、缺血性脑梗塞和AD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耐药谱分析13-15

摘要:目的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分离株近年来耐药谱的变化。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该期间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产与非产ESBLs菌株的培养和药敏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所分离出的大肠埃希氏菌454株中ESBLs阳性201株,占43.4%,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以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抗菌药敏呈多重耐药,显著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P〈0.001),但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本地区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的阳性率高,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防止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局部流行。

妇舒宁贴膜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15-16

摘要:目的探讨妇舒宁贴膜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60例有围绝经期症状的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妇女使用妇舒宁贴膜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6个月,用药前后测定血FSH、E2、阴道细胞涂片查成熟指数。结果用药1个月围绝经期症状开始明显缓解,Kupperman评分总分下降73.5%,用药6个月主要症状完全缓解,用药后血FSH显著下降,E2水平显著升高,达卵泡中期水平。结论妇舒宁贴膜能有效地解除围绝经期症状。较好地控制月经周期且对内膜无过度刺激。

46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分析17-18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特征性征像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资料,其中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经穿刺活检证实,20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临床痊愈。结果CT表现:(1)均有椎体变形、骨质破坏及“死骨”;(2)椎间盘破坏10例;(3)椎旁脓肿40例;(4)附件破坏5例;(5)椎管骨破坏15例,椎管内脓肿20例;(6)脓肿环状增强20例。结论(1)脊柱结核较特征性的CT征像是骨破坏区内见小“死骨”,软组织影内见钙化,椎间盘破坏,脓肿环状强化,常累及多个椎体;(2)CT扫描能早期发现脊柱结核,能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血液肿瘤化疗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18-19

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血液肿瘤化疗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化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化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接胆红索、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用于血液肿瘤化疗过程中,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100例窒息新生儿48小时内血气变化与头颅CT的改变19-2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48小时内血气变化与头颅CT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每例窒息后48小时内入院新生儿在吸氧之前立即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PaO2、PaCO2、pH值,72小时行头颅螺旋CT检查,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分为轻度和中重度两组,应用统计学处理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100例窒息新生儿中重度组有52例,合并颅内出血40例(占40%),PaO2、PaCO2、pH值与轻度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窒息后持续缺氧,导致高碳酸血症、酸中毒,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TCD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7例分析21-22

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XIA)急性发作期的经颅多普勒(TCD)改变,评价TCD在诊断TI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2MHz PW对87例TIA患者经枕窗、颞窗探测颅内血管,检测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声频、频谱形态及各项脉动指标。结果TIA在急性发作期脑血管血流速度轻、中度升高51例,高度升高者21例。轻度脑动脉硬化者57例,高阻型动脉硬化8例,动脉硬化合并血流速升高者43例,8%的患者出现血流速减低。结论TCD是诊断TIA有效、可靠、简便的检测手段。

236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的临床分析22-2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头颅CT、MR/证实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36例病人,入院后记录12导联心电图,异常者不定时多次复查。结果236例中169例(71.6%)出现心电图异常,82例脑出血中66例(80.5%)出现心电图异常,154例脑梗塞中103例(66.9%)出现心电图异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与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损害部位、面积有关,心电图异常率与脑出血量成正相关。

大蒜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24-26

摘要:就近年来有关大蒜素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实验资料作一简述。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病例报告
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炎1例26-26

摘要:1病例报告 患儿,男,10岁,因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1周,发热、咳嗽3~4天。于2005年3月21日入院。1周前发现息儿颈部有数个圆形凸起,触之为蚕豆大小肿物,无痛、无痒,家长未予特殊处理。3~4天前患儿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伴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在当地诊所治疗2~3天,患儿热退,但仍咳嗽,且肿物未消,于2005年3月20日在当地医院诊治,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论著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27-30

摘要: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产生的重要原因。其中细胞外基质的改建是重要的分子机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重要蛋白水解系统。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是MMPs的内源性抑制系统。MMPs/TIMPs平衡失调是心肌梗死后胶原网络重构的重要调节因素之一。现就MMPs和TIMPs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抗重构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黑色素瘤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研究进展30-32

摘要:抗独特型抗体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途径。黑色素瘤抗独特型抗体疫苗能模拟肿瘤相关抗原,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已在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现综述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在黑色素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修补缺血性心肌32-37

摘要:在适当的细胞培养条件下,干细胞有分化为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能力,如果在体内能繁殖出同样的结果,那么对于急、慢性心肌损伤病人,利用干细胞阻断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甚至恢复心功能成为可能,现综述干细胞治疗理论基础的基本观点,并回顾支持其潜在价值的当前实验室证据,同时描述干细胞治疗心肌损伤的临床选择和可能的不足,这些还需要随机化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

脊柱脊髓血管畸形介入诊疗研究进展38-40

摘要:血管构筑学、脊髓血管胚胎发育是指导脊柱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的新兴理论,今后当加强该方面基础研究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诊断朝着安全、多维方向发展,有待发展廉价、简便的诊断方法。对栓塞材料有待进行发明或再评价。临床研究结果报道欠规范,论证强度低,研究设计与报道须借助DME/循证医学理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