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人喉癌细胞系Hep-2中CD133阳性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喉癌细胞系Hep-2中CD133的表达;比较CD133^+细胞、未分选细胞、CD133^-细胞的体外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其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探讨喉癌肝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的抵抗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在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CD133阳性肿瘤细胞;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分选所得各细胞亚群细胞以及未分选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将CD133阳性肿瘤细胞和CD133阴性肿瘤细胞以一定的数量级注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腹部皮下,比较其成瘤差异性;此外,使用DDP干预分选所得各细胞亚群细胞,检测比较CD133阳性肿瘤细胞和CD133阴性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与体内成瘤能力。结果:流式细胞仪示CD133在Hep-2细胞系中呈微量恒定表达,表达概率为40.12±1.32%;CD133阳性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显著强于CD133阴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且其克隆形成能力也强于CD133阴性肿瘤细胞;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CD133阳性肿瘤细胞较CD133阴性细胞、未分选细胞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具有更强的成瘤性(P〈0.05);在DDP的干预下,相对于CD133阴性肿瘤细胞,CD133阳性肿瘤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结论:喉癌Hep-2细胞系中,CD133阳性癌细胞具有强的体外增殖能力、体内成瘤能力且对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抵抗性,可作为喉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之一。
2201-2204

MicroRNA-155、microRNA-203在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的表达及定位

摘要:目的:研究microRNA-155(miR-155)、microRNA-203(miR-203)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皮肤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活检切取12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邻近非皮损区的皮肤组织,采用石蜡包埋,通过RT-PCR法检测和比较12对标本的皮损区、非皮损区中miR-155、miR-203表达水平,并以5’端、3’端地高辛标记的探针对组织切片中的目的 miRNA进行原位杂交,观察miR-155、miR-203在皮肤组织中的定位情况。结果:12对标本中,miR-155在皮损区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皮损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损区和非皮损区miR-203的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miR-155在皮肤的表皮、真皮均有表达,定位在细胞核,基底层表达较高;miR-203在基底层和表皮突表达较高,细胞核、细胞质中均有表达。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区miR-155的表达显著升高,定位在细胞核,在皮肤的表皮、真皮均表达,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2205-2208

miR-1290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调控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microRNA-1290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从胎儿脐带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细胞,构建miR-1290模拟物,进行瞬时转染,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1290水平;运用MTT方法观察转染miR-1290后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染色观察转染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后miR-129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2.2倍;MTT结果表明,高表达miR-1290相比于阴性对照组(NC组)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发现,转染miR-1290后,细胞周期G1期从(85.90±1.91)%缩短至(76.35±2.03)%,而S期和G2期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增殖指数(22.75±3.01)相比于对照组(14.10±1.87)也显著升高(P〈0.05);凋亡检测结果显示,高表达miR-1290细胞凋亡率(4.9±0.276)%与阴性对照组(8.2±0.891)%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290可以提高MSC的增殖能力,延长S期和G2期,并一定程度上抑制MSC的凋亡。
2213-2217

慢病毒介导的HTRA1基因稳定过表达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株的建立

摘要:目的:构建并包装针对HTRA1基因以及其1091T〉C突变基因(HTRA1-Mut)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以及建立稳定表达HTRA1及HTRA1-Mut基因的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HBVSMC)株。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HTRA1及HTRA1-Mut基因片段并将其连接于GV287载体质粒,采用慢病毒包装三质粒系统(GV287/p Helper 1.0/p Helper 2.0)转染293T细胞,收集富含慢病毒颗粒的细胞上清液并标定病毒滴度,慢病毒感染经培养和鉴定的HBVSMC细胞株。结果:成功构建含HTRA1及HTRA1-Mut基因的慢病毒重组载体,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显示与源基因序列一致,并能够有效的感染并在293T细胞中表达。表达载体包装后测定病毒滴度为:2E+8 TU/mL。过表达慢病毒感染后HBVSMC有荧光表达,并且荧光率达80%以上,细胞生长良好传后细胞几乎无死亡现象。结论:成功构建了过表达HTRA1及HTRA1-Mut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得到了较高滴度的病毒悬液,建成了稳定表达HTRA1及HTRA1-Mut基因的HBVSMC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HTRA1基因及突变后细胞的功能变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工具。
2218-2222

苦参注射液联合普瑞巴林对脊神经结扎大鼠疼痛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苦参注射液与普瑞巴林合用的镇痛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结扎L5脊神经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按照痛阈值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肌肉注射苦参注射液、口服普瑞巴林、苦参注射液和普瑞巴林联合用药。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阈值,热板法测定热痛阈值,比较3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的差异。结果:苦参注射液组大鼠机械痛镇痛效果第7天出现,热痛镇痛效果第21天出现,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显著升高。口服普瑞巴林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在30分钟内显著升高,但机械痛阈值在给药第8天时下降到给药前水平,热痛阈值给药第5天时下降到给药前水平。联合使用苦参注射液和普瑞巴林,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于给药后第1天显著升高,镇痛效果一直维持至实验结束(第28天)。结论:苦参注射液镇痛起效慢,不易产生耐受性。普瑞巴林镇痛起效快,但容易产生耐受。二者联合使用既可短时间内起到镇痛效果,并且不易产生耐受。
2223-2226

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研究

摘要:目的:检测新疆维吾尔族结肠癌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探讨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差异,以求找到肠内与结肠癌有关系的菌群。方法:使用16Sr DNA-PCR-DGGE技术对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制作肠道菌群指纹图谱,从图谱中的条带进行切胶回收、进行克隆、测序,与Genebank数据库提供的序列进行比对做树状图分析,对新疆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细菌种群多样性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了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DNA指纹图谱、基因序列及树状图。测序结果显示,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中主要分布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以及很多差异性细菌的分布情况。从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来看,优势菌乳酸杆菌量甚少,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数量较多。结论:肠道乳酸杆菌优势菌量的减少及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比例的改变可能与结肠癌患者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2227-2230

二甲双胍对华法令诱导大鼠动脉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摘要: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华法令(Warfarin,WFN)诱导大鼠动脉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W)钙化组、8W钙化+8W MET 100 mg/kg治疗组、8W钙化+8W MET 200 mg/kg治疗组。采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胸主动脉组织中钙结节;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测定颈总动脉组织中钙沉积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壁中成骨基因Runx2及血管平滑肌标志物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壁中Runx2及自噬标志物LC3II的表达。结果:WFN干预8 W后,大鼠动脉中钙沉积含量显著增加(P〈0.01),MET治疗组主动脉钙含量与钙化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Von Kossa染色可见钙化组(WFN组)动脉壁中层黑色连续钙盐沉积条带,而进行MET治疗后,黑色条带明显减少,对照组未见黑色条带。免疫组化显示钙化组血管壁Runx2表达阳性,棕褐色染色较深,而α-SMA表达则显著下降,基本未见棕褐色染色沉积;MET治疗后能够逆转上述趋势。Western Blot显示钙化组血管壁Runx2表达明显上升,MET治疗后Runx2表达被抑制。此外,钙化过程中伴随着自噬标志物LC3II表达轻度上升;随着MET浓度升高,血管壁中自噬水平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升高。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抑制大鼠动脉钙化,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向成骨样表型转换,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自噬有关。
2231-2235

Orexin-A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摄食和体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Orexin-A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摄食和体重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SD大鼠24 h动态SPA的分布情况来定义HA大鼠和LA大鼠,创建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模型,向HA和LA大鼠延髓外侧下丘脑(rLH)和黑质多巴胺致密部(SN))微量注射orexin-A,观察orexin-A对能量消耗、自发动态运动(SPA)的作用,以及动态SPA对饮食诱导肥胖(DIO)的抵抗作用。结果:雄性SD大鼠在标准饮食情况下,24 h动态SPA呈正偏态分布,非固定SPA(ambulatory SPA)与瘦体重(lean mass,LM)(P〈0.05)以及总体重(P〈0.05)显著相关。HA和LA大鼠(high and low activity rats)间的固有SPA(intrinsic SP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LA大鼠相比,HA大鼠延髓外侧下丘脑(rLH)和黑质多巴胺致密部(SN)的orexin-A反应性更高。在r LH和SN注射orexin-A能显著增加动态SPA(r LH:P〈0.05;SN:P〈0.05)。在HA和LA大鼠的r LH注射orexin-A,每种剂量与注射相同剂量的a CSF的大鼠相比效果有显著差异。而对于SN注射OXA,只有注射高剂量OXA的HA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才出现著差异。在r LH注射OXA后,对HA/LA大鼠动态SPA均有显著影响(P〈0.05)。HA大鼠比LA大鼠能量消耗更高。不同的饮食对于HA和LA大鼠转化为SPA有不同的影响,HA大鼠对DIO敏感性低于LA大鼠。与LA大鼠相比,在LF(Low Fat)饮食条件下,转化为脂肪量的热量更少。结论:Orexin-A可通过增加大鼠活动量,使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重减轻。
2236-2240

IGF-1基因转染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携带IGF-1基因慢病毒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可行性,对其引起的细胞凋亡机制做出初步研究,并讨论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ADMSCs,利用脂质体将携带IGF-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入ADMSCs。实验分为Blank组,Lv-non和Lv-IGF-1三组,转染后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各组中IGF-1、Akt、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携带IGF-1慢病毒载体转染ADMSCs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Lv-non和Blank组凋亡率明显高于Lv-IGF-1组(P〈0.05)。同时发现Lv-IGF-1组中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蛋白和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抗凋亡蛋白Bcl-2显著上调(P〈0.01)。MTT法结果显示Lv-IGF-1能促进细胞生长,在5到6天时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通过检测PI3K/Akt通路发现,Lv-IGF-1组PI3K和p-Akt水平显著高于Blank和Lv-non组(P〈0.05),通路被激活。结论:携带IGF-1基因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ADMSCs。在ADMSCs中过表达IGF-1蛋白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同时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蛋白磷酸化相关。
2241-2244

肌肉肌醇对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消耗量影响的细胞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肌肉肌醇(myo-inositol,MI)对胰岛素抵抗细胞(IR-HepG2)细胞外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观察MI、高糖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高糖持续作用,胰岛素刺激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法)鉴定模型是否成立,并用GOD-POD法检测正常HepG2细胞和MI对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变化。结果:在对HepG2细胞活性没有影响的情况下,MI增加了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消耗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显示,MI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模型葡糖糖的消耗量(P〈0.01)。结论:MI可明显增加IR-HepG2细胞模型葡萄糖的消耗量,对IR-HepG2细胞模型胰岛素抵抗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2245-2248

带血管髂骨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相对简单稳定的大鼠髂骨皮瓣移植手术方式,为髂骨移植诱导免疫嵌合状态的研究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旧术式组,将供者髂骨肌皮瓣移植入受者腹股沟区,吻合供者髂腰动静脉和受者股动静脉;实验组,剥离供者髂骨臀大肌,取供者的髂骨连带肌肉及皮瓣移植于受者的腹股沟区域,将供者的髂总动脉和髂腰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股动静脉吻合,随后缝合皮肤。术后所有大鼠给予环孢素A 28天,始剂量16 mg/kg/d,第三周始每周剂量减半,第28天处死大鼠并选取髂骨做病理学检测,观测骨髓细胞量,骨陷窝是否有骨细胞等,以此判断髂骨是否成活。结果:实验组共进行手术15例,皮瓣成活11例,成功率73%;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7例,成功率47%;旧术式组共进行手术8例,皮瓣成活4例,成功率50%,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3例,成功率37.5%,其中实验组动脉吻合时间(24.7±2.3)min,明显短于旧术式组(36.7±1.5)min(均P〈0.05),而静脉吻合时间、缺血时间,供受体准备时间并无差异(均P〉0.05)。结论:通过剥离供者臀大肌,改变动脉吻合对象,可以建立相对简单、稳定的髂骨皮瓣移植模型,为探索带血管骨髓移植诱导嵌合状态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
2249-2253

蔗糖酯类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兔肝脏超声造影的实验初步观察

摘要:目的:探索蔗糖酯类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造影效果。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蔗糖酯类造影剂,将F68和SE-5按一定质量比称取配置微泡包膜材料,以微泡浓度为指标进行制备优化,将F68和SE-5按1:1质量比称取,将其配置成乳状液置入声振仪,以不同超声功率(200 W、400 W、600 W及800 W),不同声振时间(30 s、60 s、90 s、120 s、150 s、180 s、210 s、240 s、270 s及300 s)进行声振处理。将F68和SE-5分别按6:1、5:1、4:1、3:1、2:1、1:1、2:1、3:1及4:1的质量比称取制成乳状液,选择最佳声振功率与声振时间,筛选最佳溶液配比。选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泡,观察兔肝脏造影效果。结果:蔗糖酯类造影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和蔗糖酯-5(SE-5)的配比为2:1,声振仪功率为600 W,声振持续时间为240 s。注射造影剂后兔肝脏超声造影图像清晰,回声强度明显增强。结论: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的蔗糖酯类微泡浓度及直径均符合超声造影要求,具有良好显影效果。
2254-2257

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溶解曲线(PCR-HRM)方法检测UCP2-866G/A和ADIPOQ+45T/G的基因多态性,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在两组间分别进行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的单独关联分析,两变异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及遗传模型关联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变异位点联合分析发现,UCP2-866 G/A的GG、GA分别和ADIPOQ+45T/G的TG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存在正向交互作用(P=0.000,ORI=OR(AB)/(ORA×ORB)=30.533/(0.549×0.116)〉1;P=0.007,ORI=OR(AB)/(ORA×ORB)=13.914/(0.525×0.116)〉1。结论:该研究显示:UCP2-866G/A和ADIPOQ+45T/G单一基因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病风险无关,而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2258-2263

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神经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P物质(Substance P,SP)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脊髓中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镇痛的机制是否与脊髓背角中SP表达的变化有关。方法:选择32只雄性、体重180-200 g的SD大鼠,并将其随机均分为4组(n=8)。空白组(Con组)为正常痛阈值大鼠;假电针组(CCI+A组)在损伤的坐骨神经旁置入电针,但无电流刺激;2 Hz组和100Hz组分别给予相应频率电流刺激30 min。在实验开始前和术后1、4、7、14、20、22天记录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SP的表达。结果:术后20天,电针治疗后,100 Hz组和2 Hz组PWT分别为(7.33±1.42)g和(7.80±1.42)g,均显著高于假电针组(2.60±1.4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Hz组在术后20天后和2 Hz组在术后14天后PWL值均显著高于假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2 Hz组和100 Hz组大鼠脊髓背角中P物质阳性细胞显著低于假电针组(P〈0.05)。结论:坐骨神经旁电针刺激能够显著减轻CCI模型大鼠热痛觉及机械痛觉过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SP的表达有关。
2267-227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清乳酸脱氢酶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不同时期血清LDH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儿童ALL患者,并抽选同期5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检测ALL患者初诊前、d19诱导缓解化疗后、ALL复发时及正常对照组的LDH值,分析LDH与ALL疾病进程的关系。结果:90例ALL患者初诊组血清LDH水平为684.70±906.57 U/L,89例d19化疗后组为233.83±39.53 U/L,其中13例ALL复发前经诱导缓解治疗d19的LDH水平为196.30±54.48 U/L,13例复发组为877.61±1230.69 U/L,52例对照组为202.59±54.09 U/L,初发ALL患者血LDH水平明显高于d19化疗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例ALL复发前d19诱导缓解后与复发时血清LDH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19诱导缓解化疗后组患儿骨髓白血病细胞数百分比与ALL初诊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与血清LDH水平对于评估儿童ALL预后的影响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LDH水平可有助于儿童ALL的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估。
2271-2273

胃癌螺旋CT表现与Cath-D蛋白和MMP-9表达的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胃癌螺旋CT表现与组织蛋白酶D(Cath-D)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医院经过胃癌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自身胃癌组织标本进行本次研究。再选同期在医院就诊并经过手术治疗的54例胃溃疡患者自身胃黏膜组织进行对照。分别检测MMP-9以及Cath-D蛋白的表达,对所有胃癌患者给予螺旋CT诊断。结果:MMP-9及Cath-D蛋白在胃癌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为74.07%及77.79%,显著高于在正常胃黏膜内的5.56%及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及Cath-D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r=0.693,P〈0.05)。胃癌组织内有淋巴结转移及Lauren分型为弥漫型的MMP-9及Cath-D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Lauren分型为肠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有淋巴结转移以及Lauren分型为弥漫型是胃癌组织内MMP-9及Cath-D表达的螺旋CT表现相关因素。结论:胃癌患者组织内的MMP-9及Cath-D表达比正常胃黏膜组织更高,MMP-9及Cath-D二者的表达呈现正相关,且有淋巴结转移以及Lauren分型为弥漫型是胃癌组织内MMP-9及Cath-D表达的螺旋CT表现相关因素。
2274-2277

卡托普利与坎地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坎地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值均显著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较单独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278-2280

300株鲍曼不动杆菌琼脂稀释法与纸片扩散法药敏检测结果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随机挑选的300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其标本及科室的分布情况,并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CN)、阿米卡星(AK)、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左氧氟沙星(LEV)、氨苄西林-舒巴坦(SAM)、妥布霉素(TOB)、美洛培南(MEN)、米诺环素(MH)、头孢哌酮-舒巴坦(SCF)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3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痰液标本中,共214株,占71.3%,主要来源于ICU 101株(33.7%)及脑外科59株(19.7%)。药敏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的SCF和MH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临床用药时尤其要注意SCF和MH这两种药物药敏结果的可靠性。
2281-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