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茵陈蒿汤加减方对哮喘大鼠模型气道TGF-β1的干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方对哮喘气道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干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四个组:模型组、西药(地塞米松)组、中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从第17天起开始给予相应药液灌胃,西药组给予地塞米松1 g/kg,中药组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方配方颗粒溶液(浓度0.5 g/m L)5 m L/kg,每日1次。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周按照大鼠体重调整1次。连续给药干预4周,检测血清中TGF-β1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均可降低TGF-β1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效果相当(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方能通过有效地减低大鼠血清中TGF-β1的含量,从而阻断气道重塑的发生,达到预防和缓解哮喘的治疗目的。
2001-2004

不同低氧时间对SD大鼠颏舌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低氧时间大鼠颏舌肌肌纤维类型的变化。方法:建立低氧模型,血气分析证实模型成功建立。在低氧不同时间点分别取低氧组和正常组雄性SD大鼠颏舌肌进行HE染色,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血气分析结果证实低氧组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发生明显下降(P〈0.05)。低氧1周组、2周组、3周组、4周组较正常组氧分压下降至55.04±2.31 mm Hg,52.69±1.51 mm Hg,49.80±1.39 mm Hg,50.11±3.02 mm Hg(P〈0.05);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7.51±1.81%,70.13±2.90%,74.20±1.95%,74.97±2.36%(P〈0.05)。HE染色和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低氧2、3、4周组Ⅱ型肌纤维所占比例较相应正常组依次升高:45.92±1.8%,57.44±2.1%,56.89±2.6%,在第三周时达到顶峰(P〈0.05)。RT-PCR结果也同样验证了这一规律。结论:随着低氧活动的进行,颏舌肌肌纤维类型发生有规律的转化,从而影响着肌肉的功能。
2005-2009

β-榄香烯对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将β-榄香烯(浓度梯度为25,50,100,150,200μg/m L),单独作用于卵巢癌SKOV3细胞,加药24 h、48 h后用噻唑蓝(MTT法)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加药24 h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MTT法结果显示β-榄香烯单独用药24 h、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β-榄香烯能够促进SKOV3细胞的凋亡。结论:β-榄香烯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2010-2013

苦参碱联合顺铂对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抑制作用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顺铂对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宫颈癌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顺铂联合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顺铂组及对照组8组,给予不同治疗后检测计算肿瘤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结果:1相比对照组,其余各组瘤重均有减少,其中顺铂组、苦参碱高剂量组及联合用药各组瘤重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比对照组,顺铂组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显著下降(P〈0.01),相比对照组及顺铂组,苦参碱组与联合顺铂组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联合高剂量组肌酐、尿素氮值相比顺铂组显著降低(P〈0.01),联合中剂量组相比顺铂组减少(P〈0.05),低剂量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同顺铂联合应用可增强顺铂的抗肿瘤效果,并减轻后者的毒副作用,对机体免疫力提升亦有促进。
2027-2030

TNF-α,IFN-γ,TGF-β及IL-10在骨关节结核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10(IL-10)在骨关节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骨质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关节结核患者5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结核中心病灶TGF-β、TNF-α、IFN-γ及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TNF-α、IFN-γ、TGF-β及IL-10在结核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P〈0.05)。TNF-α和IFN-γ在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高于干酪性病变,TGF-β和IL-10在干酪性病变中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病变(P〈0.05)。增生性病变中,IFN-γ在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低于非坏死性肉芽肿(P〈0.05),TNF-α、TGF-β及IL-10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干酪性病变中,TNF-α在非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高于坏死性肉芽肿,TGF-β在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高于非坏死性肉芽肿(P〈0.05),IFN-γ和IL-10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骨组织细胞数相比,增生性病变与干酪性病变组织的成骨细胞数低,破骨细胞数高(P〈0.05)。结论:TGF-β、TNF-α、IFN-γ及IL-10在骨关节结核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对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骨质骨量具有重要影响。
2031-2033

短期高浓度氟对小鼠磨牙成釉细胞形态及BMP-4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短期高浓度氟对小鼠磨牙成釉细胞形态及骨形成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探讨氟对牙本质发育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40只4日龄的ICR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各20只,每组对照鼠与实验鼠各半,对实验动物进行单次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10mg/kg和20mg/kg的Na F,对照组动物则进行单次腹腔注射等剂量的Na Cl,24小时后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高浓度氟对小鼠磨牙不同分化阶段成釉细胞形态及BMP-4表达的影响。结果:成釉细胞在分泌过渡期及早、晚期对短期暴露高浓度F-敏感,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成熟期成釉细胞无明显变化,过渡期与分泌晚期成釉细胞中BMP-4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高浓度氟对分泌过渡期及晚期成釉细胞中BMP-4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2034-2036

SELEX技术筛选纤维蛋白适配子的研究

摘要:目的:用纤维蛋白作为靶物质对ss DNA随机序列文库进行筛选,旨在获得高亲和力的纤维蛋白适配子。方法:在体外人工合成长度为99个核苷酸的ss DNA随机序列文库,文库中间区域为63个核苷酸的随机序列,两端为18个核苷酸的固定的引物序列;然后以羧基磁珠为介质包被纤维蛋白,利用指数级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对ss DNA随机序列文库进行反复筛选,当结合率不再提高时对筛选出的适配子进行连接、转化及测序分析。结果:羧基磁珠成功地包被了纤维蛋白,包被效率为87.65%,经15轮逐步递增压力的筛选,获得了纤维蛋白适配子群,经测序分析比对发现适配子有很好的多样性。结论:应用SELEX技术初步筛选出了亲和力较高的纤维蛋白适配子群,为下一步的鉴定及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2037-2041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以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6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相关的单克隆抗体来分析所有患者的骨髓免疫表型,采用染G染色体显带技术分析患者的核型,根据淋系抗原(lym Ag)的表达将患者分为lym Ag+组和lym Ag-组。结果:抗原CD13、CD33、CD117以及MPO等髓系抗原最常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其中CD117在M3型病例中表达为85.7%(24/28),而CD34、HLA-DR双阴性、较强的自发荧光、CD13、CD33和MPO对M3型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47.9%(81/169)的患者伴随着淋系抗原表达,以CD7和CD56为主;60.4%(102/169)的患者伴随着核型异常;而伴随着t(8:21)的M2患者中的CD15、CD19和CD56的表达显著增强,而t(15:17)均发生于M3型患者中;而lym Ag+组患者CD34的阳性患者为77.8%(63/81)显著高于lym Ag-组的47.7%(42/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表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免疫表型和异常核型存在密切的联系。
2042-2044

血清IL-8在过敏性紫癜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白介素-8(IL-8)在过敏性紫癜(HS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比较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包括紫癜性肾炎、非紫癜性肾炎)患儿、过敏性紫癜恢复期患儿、健康体检儿童血清IL-8的含量。结果: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血清IL-8含量显著高于过敏性紫癜恢复期患儿和健康儿童(P〈0.05),而过敏性紫癜恢复期、健康儿童血清IL-8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紫癜性肾炎患儿、非紫癜性肾炎患儿的血清IL-8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且非紫癜性肾炎血清IL-8含量显著低于紫癜性肾炎患儿(P〈0.05)。结论: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8含量上调,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并可能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关。
2045-2047

Treg细胞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DC细胞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探讨其对DC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检测CHB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及DC表面因子CD80和HLA-DR的表达;在DC培养不同时间内加入不同比例CHB Treg细胞,观察D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细胞因子IL-10及TGF-β的表达变化。结果:CHB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DC细胞表面分子CD80和HLA-D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reg细胞处理后,DC细胞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随Treg细胞增加,IL-10及TGF-β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增加可能通过诱导IL-10和TGF-β的表达来抑制DC细胞的免疫功能。
2053-2055

非诱导脂肪干细胞膜片复合PRF修复兔髁状突软骨缺损

摘要:目的:探索非诱导ADSCs膜片/PRF复合植入物修复兔子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36只3月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即ADSCs膜片/PRF组、PRF组、空白对照组,在3%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解剖暴露出髁状突关节面并用裂钻分别在双侧髁状突软骨面上制备一3 mm直径、3 mm深的髁突表面软骨缺损区,按实验设计每个分组分别填入相应的植入物。分别在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相应时间点的动物采集髁突标本,标本进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查比较。结果:术后12周时空白对照组的下颌髁状突软骨缺损未能修复,PRF组有少量不规则、不连续的软骨形成,ADSCs膜片/PRF组的修复效果较好,表面软骨接近正常纤维软骨,与周围软骨连续性较好。组织学染色也显示ADSCs膜片/PRF组优于PRF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证明了ADSCs膜片/PRF复合物修复髁状突软骨缺损的可行性。
2056-2060

清血消脂片对代谢性炎症小鼠的干预作用及炎症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清血消脂片对代谢性炎症小鼠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IL-6、MIP-1a以及NF-κB和PPARγ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立普妥组、清血消脂片组(n=15)。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脂多糖注射造成小鼠代谢性炎症模型。造模5周后,按成人临床等效剂量换算成小鼠剂量灌胃给药,每天两次,连续灌胃5周。处死后采血和取肝脏,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和MIP-1a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肝脏NF-κB和PPARγ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清血消脂片组小鼠血清TC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炎症因子IL-6和MIP-1a水平明显降低(P〈0.01),清血消脂片组小鼠肝脏组织中NF-κB m 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PPARγm RNA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结论:清血消脂片可降低代谢性炎症小鼠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IL-6和MIP-1a水平,并可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和PPARγ受体,抑制小鼠体内代谢性炎症,从而可能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干预作用。
2061-206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上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诊断胃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上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诊断胃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胃外科收治的胃部肿瘤8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上消化道造影技术诊断;实验组41例,采用螺旋CT扫描,进行胃部肿瘤诊断。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进行螺旋CT扫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5.12%,39/41)明显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技术诊断符合率(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中,螺旋CT明显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在诊断胃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中,上消化道造影技术是早期胃部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螺旋CT对胃部肿瘤正确诊断率要高,螺旋CT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够给确定胃部肿瘤分期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2066-2068

冠心病介入术前患者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某院心内科接受介入治疗的39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为95.6%。392例患者中287例存在睡眠质量问题,总发生率为73.2%,PSQI总分为9.88±3.63。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6项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患者睡眠质量的预测因素。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睡眠质量较差,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2069-2072

甲状腺结节数对钙化甲状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摘要:目的:通过甲状腺病变术前超声声像图与术后病理间的对照,分析结节单发或多发在鉴别伴钙化甲状腺病变良恶性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18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术前超声声像图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超声探及甲状腺单发结节伴钙化其术后病理恶性比例显著高于多发结节伴钙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结节伴钙化其术后病理恶性比例显著高于多发结节不伴钙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超声探及甲状腺单发结节伴钙化其术后病理恶性比例较高,应积极手术治疗,多发结节伴钙化因其术后病理恶性病理较低,不宜作为手术治疗甲状腺病变的绝对指征。
2073-2075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定的SAP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剖腹引流的经典引流。比较两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至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位96.2%(25/26),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死、腹腔出血、胰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SAP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效果良好,并发症的低,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2079-2082

运动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扩张、健康教育、氧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ADL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试验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有效的改善COPD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83-2085

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45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5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4 m L用于检验。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I(c Tn I)和肌红蛋白(MYO)含量。观察并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中CK、CK-MB、c TnⅠ及MYO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清CK、CK-MB、c TnⅠ及MYO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中CK及MYO升高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在发病3~6 h后快速升高,24 h达高峰;c TnⅠ前24 h与CK-MB同步,但维持时间较长;MYO在发病后1~2 h发生异常,12 h达峰值(P〈0.05)。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有助于疾病的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
2086-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