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Fabry病在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人群的患病率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人群中α-GalactosidaseA突变的患病率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对439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156名健康对照GLA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基因型及临床表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确定了2个致病性突变,包括1个错义突变E66Q和1个剪接位点的突变c.547+1G〉C。2个突变在156名健康人群未发现,在1000人基因组计划中未报道。确定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人群中d—GalactosidaseA突变0.45%的患病率。结论:Fabry病在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人群中α—GalactosidaseA突变的患病率较低。基因检测有助于Fabry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2006-2010

PI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P13K/Akt信号通路是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核心通路之一,LY294002是该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本研究通过探讨P1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U87胶质瘤细胞系细胞衰老及凋亡的影响,从而为胶质瘤患者治疗的新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u87细胞株分为DMSO处理的对照组和LY294002(100μM)处理的实验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肿瘤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情况。结果:LY294002处理组U87胶质瘤细胞的衰老指数(32.20±4.46%)显著高于DMSO对照组(3.40±1.61%,t=6.254,P〈0.001)。另外,与DMSO对照组相比,凋亡蛋白caspase-3 mRNA的表达在LY294002处理组胶质瘤细胞中显著上调(t=8.923,P〈0.05)。LY294002处理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80.10±4.832%)明显高于DMSO对照组(4.260±1.073%,t=8.923,P〈0.05)。结论:LY294002既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衰老,又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然而其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占据主导地位,为其发挥抗胶质瘤效应的主要途径。另外,在LY294002的持续作用下,部分衰老的肿瘤细胞或许会发生凋亡。这些结论为为临床增强胶质瘤患者的联合化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1-2014

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gdnf基因启动子Ⅰ区组蛋白高乙酰化可能参与了其高转录调控过程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gdnf基因高转录与其启动子Ⅰ区组蛋白乙酰化的关系。方法:应用Real-timePCR和ChIP-PCR技术分别检测了大鼠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gdn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启动子Ⅰ区组蛋白H3K9的乙酰化程度;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了不同浓度的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姜黄素(Curcumin)或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处理对c6胶质瘤细胞中gdn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较之正常星形胶质细胞,C6胶质瘤细胞中gclnf基因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增高(P〈0.01),并且其启动子Ⅰ区H3K9的乙酰化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c6胶质瘤细胞经Curcumin处理24h后,gdnf基因mRNA的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100μmol/L作用浓度时其表达量下降了74.17%(P〈0.001);相反,TSA处理后gdnf基因mRNA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200nmol/L组其表达量约上升145.35%(P〈0.05)。结论: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gdnf基因启动子Ⅰ区H3K9发生了高乙酰化修饰,这种修饰可能是其高转录的原因。
2015-2018

熊果酸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NQO1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熊果酸对经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干预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醌还原氧化酶1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熊果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分组处理,每组n=5。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ox—LDL组,加入ox—LDL培养24h,终浓度为20mg/L;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先加入ox-LDL(浓度20mg/L)孕育半小时,然后与熊果酸(浓度1.5μmlo/L)共同培养24h;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先加入ox—LDL(浓度20mg/L)孕育半小时,然后与熊果酸(浓度4.5μmlo/L)共同培养24h;采用MTT试验测定细胞吸光度值,检测熊果酸对OX—LDL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RT-PCR法检测NQO1mRNA的表达,采用Westemblot法检测NQ01蛋白的表达。结果:熊果酸减弱ox-LDL对HUVECs的损伤作用;ox—LDL组NQO1mRNA的表达量(0.624±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521±0.007),P〈0.01。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的提高NQ01mRNA的表达量(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722±0.058VS0.624±0.009,P〈0.01;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826±0.059VS0.624±0.009,P〈0.01)。ox-LDL组NQ01蛋白的表达量(0.624±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521±0.007),P〈0.01。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的提高NQ01蛋白的表达量(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710±0.058 vs 0.574±0.024,P〈0.01;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831±0.034 vs 0.574±0.024,P〈0.01)。结论:熊果酸可上调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NQ01的表达,表明其可能具有抗氧化应激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019-2023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通过AMPK/FOXO3a通路改善高糖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2(ALDH2)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存活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FOX03a信号通路在高糖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以30mmol/L葡萄糖诱导培养H9C2心肌细胞48h,经ALDH2激动剂Alda-1及AMPK抑制剂CompoundC干预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情况,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mblot检测ALDH2、磷酸化AMPK和FOX03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葡萄糖培养H9C2心肌细胞后,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凋亡指数明显升高,磷酸化AMPK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ALDH2和磷酸化FOX03a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ALDH2的激动剂Alda.1处理可显著提高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其凋亡率,减少磷酸化AMPK的蛋白表达,增加ALDH2的表达和FOX03a蛋白的磷酸化;而进一步采用AMPK的抑制剂CompoundC处理,可显著抑制Alda-1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这些影响。结论:ALDH2的激动剂Alda-1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MPK,进而抑制心肌细胞FOX03a的活性有关。
2024-2028

壳聚糖-有机累托石/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粒的制备

摘要:目的:以BSA作为模型药物,制备壳聚糖季铵盐-OREC复合物纳米微粒,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控释传递系统。方法:超声条件下,制备不同质量比的具有壳聚糖硅酸盐插层结构的复合物纳米微粒,观察其形态学特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同时,测定OREC对BSA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OREC—HTCC纳米粒子。电镜结果显示纳米粒呈圆球形,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0nm。红外图谱分析证实,HTCC插入了OREC插层中,BSA成功地包裹入HTCC—ALG/OREC混合材料制备的纳米微粒。加入OREC后,纳米粒子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均明显提高,但随着加入量的增加,包封率及载药量逐渐减少。结论:OREC-HTCC纳米粒子是良好的蛋白药物载体,具有粒径小、包封率高、缓释效果好等优点,为CS-OREC作为潜在的药物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9-2031

番茄红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番茄红素(1ycopene,LYC)对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处理实验分组:对照组,H2O2组,H2O2+LYC组(1、2、4、8μmolL—1)。MTT法检测HUVECs存活率;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及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bax的表达;细胞黏附能力测定和伤口愈合实验检测HuVECs粘附率和迁移率;TUNEL法检测HUVECs凋亡率;ELASA法测定HUVECs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盐脱氢酶(LDH)释放量和caspase-3的活性。结果:H2O2损伤后HUVECs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黏附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1),bax和p-p38MAPK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并且ROS、LDH的释放和caspase-3的活性增加(P〈0.01),SOD的释放减少。而LYC的预处理可以明显逆转H202以上作用。结论:H2O2氧化应激损伤中,LYC保护内皮细胞可能与其抗过氧化损伤细胞凋亡,抑制异常的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2037-2042

NaHS抑制创伤出血性休克导致的大鼠心肌组织的凋亡

摘要:目的: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快速扩容措施会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炎症反应和组织细胞的凋亡坏死;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具有抗炎、促进心血管增生等多种生理保护功能,在此实验中我们探索了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出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雄性SD大鼠出血性休克模型:复制大鼠腹中正切口造成创伤模型,然后经右侧股动脉插管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右侧股静脉建立液体通道准备复苏,给药组大鼠经腹腔给予NariS(28μmol/kg),经左侧股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监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取大鼠复苏后2h静脉血,测量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改变。以蛋白印记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与Caspase-8的表达变化。结果:外源性H2S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保护了创伤休克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损伤,并上调了大鼠心肌组织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了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8的表达。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能通过抑制凋亡途径来保护创伤性休克导致大鼠的心肌组织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2047-2051

Presenilin-1/Presenilin-2双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及基因型鉴定

摘要:目的:繁殖及鉴定Presenilins双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阿尔茨海默症(AD)奠定基础。方法:将引进的野生型及PS1/PS2双基因敲除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繁殖成功的子代小鼠基因型有野生型、杂合子和纯合子3种。提取子代小鼠鼠尾基因组DNA,用PCR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基因类型。结果:PS1/PS2双基因敲除小鼠的饲养和繁殖均获得成功,繁殖结果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同时获得更多基因型小鼠和Presenilins双基因敲除小鼠。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鉴定方法是获得PS1/PS2双基因敲除小鼠的有效途径。
2052-2054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7及Treg细胞及其效应因子的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25例,正常妊娠妇女25例以及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25例,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IL-10、TGF-β及IL-17的浓度。结果: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以及正常非孕妇女(P〈0.05),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非孕妇女(P〈0.05),但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IL-10及TGF-β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妇女以及正常非孕妇女(P〈0.05),而IL-1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以及正常非孕妇女(P〈0.05)。结论:外周血Th17细胞数和IL-17水平的升高以及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水平的下降可能是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生的重要原因。
2055-2057

FAPα在胞外信号传递中与整合素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成纤维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在促进卵巢癌细胞发生侵袭、迁移、增殖过程中与整合素α3β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的关系。方法:1).免疫共沉淀共同检测整合素α3β1、uPAR在HO-8910PM上是否为二聚体。2).transwell侵袭实验、迁移实验检测抑制整合素α3β1、uPAR后,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侵袭迁移能力;3).抑制整合素α3β1、uPAR后,再给予FAPet对HO-8910PM侵袭、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1).整合素α3β1、uPAR在HO-8910PM细胞外同一个位置表达;2).抑制整合素α3β1能够明显抑制HO-8910PM的侵袭、迁移、增殖能力,并且可以抑制FAP对肿瘤的作用。3).PAI—1抑制uPAR后,HO—8910PM的侵袭、迁移、增殖无明显变化,同时对FAP也无明显作用。结论:整合素α3β1和uPAR在HO-8910PM是一个复合体,FAPα,在细胞外是通过整合素α3β1传递信号进入细胞内而不是通过uPAR,整合素α3β1是通过uPAR与肿瘤细胞相连接。
2058-206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MRI表现及生活质量水平的评估

摘要:目的:探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与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并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FCD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以及癫痫缓解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FCD癫痫患者MRI检查,观察病变部位影像学变化;回顾60例FCD癫痫患者手术前后所填写的生活质量量表,分析患者总体健康水平,总体生命质量,情绪健康,日常精力,认知能力,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对癫痫发作的担忧,以及社会功能的变化。结果:60例FCD患者有23例(阳性率为38.3%)表现出FCD的病理特征。这23例中表现有四种:灰白质交接模糊,皮层增厚,异常脑沟脑回图案,脑叶萎缩。生活质量量表显示FCD患者(术前)生活质量明显差于正常人群,FCD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比术前得到改善。结论:FCD患者的MRI表现呈现多样性,但主要有四种类型。FCD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示癫痫缓解率提高。
2065-2068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摘要: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5-FU+奥沙利铂+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吉奥+奥沙利铂+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所得到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82%,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2.3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2076-2078

小剂量rhGM—CSF化疗前应用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化疗前应用在减轻骨髓抑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方面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化疗前48小时GM-CSF300μg皮下注射1次,出现骨髓抑制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rhGM—CSF300μg皮下注,1次/日,直至WBC≥4.0×10^9/L。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下降均较对照组轻,(P〈0.05),实验组白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及药费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前给予rhGM-CSF,可以有效地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缩短骨髓恢复时间,在降低医疗费用、加快床位周转、提高病床使用率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2079-2082

青年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年龄≤35岁)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性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手术治疗并经临床病理学证实的13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75例)和NTNBC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在年龄、婚姻、妊娠、生育、哺乳、乳腺癌家族史、病程、临床病理学分类、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直径、ALNM、脏器转移及临床分期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5年总生存期(0S)和无瘤生存期(DFS)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青年女性乳腺癌136例,占同期手术治疗乳腺癌1063例的12.79%;在218例(20.51%)TNBC患者中,青年女性TNBC患者75例(34.40%);青年女性NTNBC患者61例,占845例NTNBC患者的7.22%。在乳腺癌家族史(21.33% vs 5.19%)和病程〉5个月(29.33% vs 19.67%)等临床特征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最大直径〉5cm(20.00% vs 8.20%)、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6.67% vs 31.15%)、临床分期Ⅲ期(25.33% vs 11.48%)、术后局部复发(17.33% vs 11.48%)、ALNM(57.033% vs 39.34%)以及脏器转移(16.00% vs 4.92%)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性指标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5年OS和DFS分别为76.47%和67.65%;TNBC5年OS和DFS分别为69.33%和60.00%,NTNBC5年Os和DFS分别为85.25%和77.05%。比较两组乳腺癌的5年OS及DFS存在明显差异(x^=4.374,P=0.030;x^2=4.4684,P=0.03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和乳腺癌家族史是TNBC患者的�
2092-2099

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计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士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土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2100-2102

康莱特注射液配合化疗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50例确诊为肝癌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莱特注射液配合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近期疗效、体重变化、生活质量改善、化疗毒性反应、患者治疗1、3、5年后的生存率及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44%、68%,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33.3%、6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体质量变化好转率分别为21.3%、24%,差异不显著;对照组患者治疗1、3、5年后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免疫力明显提升,两组患者治疗后各免疫学指标相比差异显著;对照组化疗毒性反应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采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免疫细胞的活性,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2103-2106

空心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空心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骶骨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按照Denis分类法,Ⅰ型22例,Ⅱ型14例,Ⅲ型14例,36例采用空心钉固定治疗,14例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结果:治疗后,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其中空心钉组优10例,良18例,可8例;非手术组优1例,良7例,可6例。全部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骨折均愈合,未出现断钉现象。结论:空心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较保守治疗有更好的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空心钉固定具有术后恢复快,避免神经损伤,患者可尽早行功能锻炼,促进骨质愈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107-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