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不同标签辅助的IBTX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摘要:目的:在原核体系中建立高效表达纯化IBTX(Iberiotoxin)的工艺,并比较不同标签对IBTX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引物搭桥的方法,经PCR扩增,获得IBTX编码基因,以此为模板分别构建了表达质粒PET32a(+).IBTX、pGex.6p.1.IBTX、pDuet-MBP-IBTX,并将其转入E.coli(BL21)分别表达带有硫氧还原蛋白(TRX)、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麦芽糖结合蛋白(MBP)标签的IBTX融合蛋白,在经过亲和层析、烟草蚀纹病毒(TEV)蛋白酶酶切、C18反向层析纯化后真空冻干得到IBTX干粉,以电生理实验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在三种标签帮助下通过原核体系表达出的IBTX都能够特异性的阻断大电导Ca^2+矿激活的钾通道(BK)电流,其中MBP帮助折叠的m-IBTX活性最佳。结论:建立了IBTX在MBP标签帮助下的原核表达纯化工艺,为进一步研究蝎钾离子通道α家族神经毒素及其突变体的原核表达奠定了基础。
1207-1211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核呼吸因子-1基因+141G/T单核苷酸多态与冠心病发病的关联研究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RF-1基因+141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经过冠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有一条主要分支狭窄大于70%的675例冠心病患者和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小于20%或完全正常的636例对照患者进行检验检,分析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结果:核呼吸因子1RF-1基因+141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三种基因型(GG型,GT型和TT型)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3.8%,36.2%和10.1%,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5.6%,46.2%和8.2%,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别校正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后,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冠心病的发病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G/T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病存在相关关系,IRF.1基因+141G/T多态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1212-1215

不同底物培养的细胞吸附固体基质和有机溶剂的差异

摘要:目的:对细菌吸附有机溶剂法进行一定的修改,探索水相溶液pH和电解质浓度对测定细胞疏水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底物培养的细胞疏水性的差异性。探索细胞和固体间的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对细菌早期吸附的影响。方法:以9K液体培养基为水相溶液,测定不同pH值和电解质浓度下细胞转移到有机相的吸附率。测定不同底物培养的细胞的Zeta电位以及在石英砂和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率。结果:水相溶液pH值的变化并没有引起细胞转移到有机溶液的吸附率的显著变化,而在实验所用的电解质浓度梯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转移到有机溶剂的吸附率也随之增加,但是以单质硫为底物培养的细胞的吸附率始终大于以Fe^2+和黄铜矿为底物培养的细胞。在溶液pH2.0的条件下,石英砂和黄铜矿带负电,单质硫培养的细胞带正电,而以Fe^2+和黄铜矿为底物培养的额细胞带负电。结论:细胞表面疏水性不会受到溶液pH值变化的扰动,但是却会随着电解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以单质硫为底物培养的细胞的疏水性大于以Fe^2+和黄铜矿为底物培养的细胞,不同的细胞表面均含有大量的作为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的官能团。不同底物培养的细胞在石英砂和黄铜矿表面的早期吸附受到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力的共同影响。
1216-1220

稳定表达大鼠GCLC启动子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株的建立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大鼠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GCLC)启动子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株。方法:克隆大鼠GCLC上游5.9kb的启动子序列并构建重组报道载体PGL4.19-GCLC-LUC,转染到大鼠II型肺泡上皮细胞L2,经G418筛选以获得单细胞抗性克隆并在传代过程中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细胞荧光素酶表达与细胞数量相关性;PCR检测稳定细胞株基因组已整合的插入片段;刺激因子刺激6h,检测稳定细胞株的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PGL4.19一GCLC-LUC;构建的稳定细胞株能稳定地表达荧光素酶,且与细胞数量正相关;PCR检测稳定细胞株目的片段稳定整合基因组;TNF.d刺激后,能使荧光素酶活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amycin,GSH.EE刺激后,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成功构建稳定表达大鼠GCLC启动子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细胞株,将为高通量药物筛选以及进一步研究GCLC基因的转录调控提供重要的细胞研究手段。
1225-1228

萘查耳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对CYP1B1酶的抑制活性评价

摘要:目的:设计并合成几类新型的萘查耳酮衍生物,初步测定其对CYP1B1酶的抑制活性,筛选具有良好抗癌作用的CYP1B1抑制剂。方法:以1,5-二羟基萘为原料,首先合成两个重要的中间体2-乙酰基-1,4,5,8-四甲氧基萘、1,5,6-三甲氧基-2-萘乙酮,然后利用羟醛缩合反应合成所需要的化合物。结果:合成了19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确证,所有化合物均为全新化合物。对所合成的新化合物均进行了EROD酶实验测定。结论:所合成的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CYP1B1酶-抑制活性,其中4.1、4.2、5-1对CYP1B1的抑制活性强于CYP1B1强抑制剂α-萘黄酮(IC50=11nmol/L),他们的IC50分别为6.5、O.47、8nmol/L。
1229-1234

三磷酸腺苷对小鼠骨骼肌成纤维细胞NOR-10迁移作用及分子机制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对小鼠骨骼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细胞划痕实验检测1μM、10μM、100μMATP对NOR-10细胞愈合率的影响;细胞迁移小室实验检测空白对照组、100μMATP组、30μMPPADS+100μMATP组、100μMRB2+100μMATP组细胞的迁移率。结果:细胞划痕实验及迁移实验表明高浓度ATP能够促进NOR-10细胞的迁移能力,100μMATP促细胞迁移能力最强(P〈0.05),并且其促迁移作用能被30μMPPADS,100μMRB2所抑制(P〈0.05),但100μMRB2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结论:高浓度ATP(〉10μM)能够促进NOR-10细胞的迁移能力,并且其促迁移可能通过激活P2Y受体作用大于P2X受体。
1235-1238

二磷酸盐促进假体周围骨溶解后假体翻修骨整合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对新西兰大白兔假体周围发生骨溶解后,再进行对新西兰大白兔假体翻修骨整合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组在胫骨松质骨区域植入钛合金假体,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钛合金假体和钛颗粒,饲养8周后,三组统一进行假体翻修。实验组用阿仑磷酸钠治疗8周后取材,对照组和正常翻修组也分别进行取材。通过假体推出力学实验、硬组织切片观察,评价阿仑磷酸钠对假体周围翻修后骨整合的影响。结果:假体推出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假体最大推出载荷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硬组织学切片通过苦味酸-品红染色,利用图像分析仪器统计假体周围骨整合的面积实验组假体周围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假体周围骨量(P〈0.05)。结论:二磷酸盐-阿仑磷酸钠可以提高假体翻修后假体周围骨整合。
1243-1246

一种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方法:针对马尔尼菲青霉菌5-8SrRNA设计特异性PCR引物,采用核酸荧光染料SYBRGreenI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探讨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验证。结果: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好,与该菌属内的其他细菌间无交叉反应;灵敏度可检测出10个细胞/mL全血,在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81。临床样品检测和传统的培养方法结果完全相符。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临床样品检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从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中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临床的诊断时间,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和效率。
1247-1249

脑水肿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AQP4的表达变化

摘要:目的:采用枕大池内注入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s,LPS)的方法建立大鼠脑水肿模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脑组织含水量(brainwatercontent,BWC),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fin4,AQP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AQP4及Occludin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脑水肿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Wistar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脂多糖组,后两组的观察时间点选定于造模后3h、6h、12h、24h、72h。采用经皮穿刺枕大池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制备脑水肿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脂多糖组分别于各时间点进行开颅取脑,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通过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occludin的表达变化。应用RT-PCR技术测定脑组织内AQP4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各时间点中有少量AQP4mRNA及OC-cludin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脂多糖组在造模后3hAQP4的mRNA表达开始增加,6.12h达高峰,此后明显下降,随后表达开始减弱,24-72h表达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出现于造模后3h,12-24h下降更明显,72h表达开始升高。结论:枕大池内注入脂多糖(LPS)所建立脑水肿模型中,脑组织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病理学特点是血管源性脑水肿出现早且持久,后期伴有细胞毒性脑水肿的改变。AQP4早期表达增强是胶质细胞的适应性反应,与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关,促进了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生。后期AQP4表达减弱是机体内在防御机制的表现,同时又促进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形成。occludin在脑组织中表达量随脑水肿的加重而降低,即与脑水肿的程度呈负相关,目前认为这与脑水肿时内皮细胞通�
1258-1262

miR-335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miR.335对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miR.335在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OSP-9607细胞并将其分三组,分,51J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转染miR-335模拟物(has-miR-335mimics),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negativecontrol,Nc),空白对照组细胞不行任何转染。采用噻唑蓝(MTT)~g色实验法检测和比较细胞处理24、48、72和96h的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和比较各组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48、72和96h增殖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增殖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中,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也明显降低(P〈0.05),而两对照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335可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有望成为骨肉瘤治疗的新靶点,值得深入研究。
1263-1266

PEI-Et输送特异性shRNA对大鼠肝细胞AGT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交联小分子量聚乙烯亚胺衍生物PEI-Et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细胞毒性、转染效率和携带高血压相关基因血管紧张素原(AGT)短发卡RNA(shRNA)沉默AGT表达的能力。方法:MTT法检测PEI-Et/shRNA复合物对BRL.3A细胞的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PEI-Et/shRNA复合物对BRL-3A细胞的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I-Et/shRNA对AGT的基因沉默效果。结果:在相同质量比(w/w)时PEI-Et/shRNA的细胞毒性小于PEl25kDa/shRNA(P〈0.01),PEI-Et/shRNA在w/w为30时达到最高转染效率,高于PEl25kDa(P〈0.01),PEI-Et/shRNA能高效沉默BRL-3A细胞中AGT基因的表达。结论:PEI.Et在BRL-3A细胞中是一种低细胞毒性、高转染效率的非病毒基因载体(与商业化的PEI25kDa比较),能携带AGTshRNA高效沉默BRL-3A细胞中AGT基因的表达,通过用PEI-Et/AGTshRNA来抑制AGT的表达将为高血压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267-127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多层螺旋CT Flash Spiral模式老年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多层螺旋CT Flash Spiral模式和Spiral模式的冠状动脉动脉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老年患者186例,根据心率和心律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98例行Flash Spiral模式扫描;B组88例行Spiral模式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后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心率变异性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BMI)、钙化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心率、心率变异性方面,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及对比信噪比(cNR)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可诊断节段基于血管节段评价A组和B组分别为1.98%和2.21%,基于患者评价分别为8.16%和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扫描时间、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01)、剂量长度乘积(DLP)、单位有效剂量(ED)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率变异性〉10次/min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明显低于心率变异性5-10次/min和≤5次/min(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 Flash Spiral模式扫描老年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Spiral模式接近,但有效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心率变异性是影响老年患者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1271-1274

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新技术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移植物的技术方法。方法:对30例ACL损伤后移植重建术后患者进行DSCT扫描,利用软件三维重建ACL移植物的三维图像,对图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设定的参数和方法,30例患者的ACL移植物均获得三维重现,其中24例获得清晰的移植物图像,6例移植物图像略模糊。结论:DSCT可以重建出移植术后ACL移植物的三维图像,对临床检验、评估重建技术、修正重建方法、实现解剖重建有重大价值。
1275-1278

索拉非尼与舒尼替尼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索拉尼(Somfenib)和舒尼替尼(Sunitinib)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O月收治的44例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索拉非尼组32例患者采取口服索拉非尼进行治疗,而舒尼替尼组12例患者给予口服舒尼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索拉非尼组总生存时间为6.3月,1年生存率为16%,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71%;舒尼替尼组总生存时间为4.7月,1年生存率为8%,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64%。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5,O.5706,O.7132)。索拉非尼组患者手足皮肤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肝损伤等主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舒尼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效果与舒尼替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83-1286

神经梅毒29例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以提高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2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神经梅毒患者中临床分型:其中,无症状型神经梅毒2例,主要表现为患者无症状,仅脑脊液呈轻度炎性反应,梅毒血清反应阳性;梅毒性脑膜炎6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偶可见意识障碍、谵妄及抽搐。血管型梅毒3例,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脊髓痨11例,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如束带感和蚁走感,共济失调、内脏危象及阿罗瞳孔等。麻痹性痴呆7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合并神经损害为主。结论:神经梅毒的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各部位都可受累,容易误诊,。但青霉素治疗有效。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行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可获得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1291-1293

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1:7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联合运用提供依据。方法:86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金因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伤口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伤口疼痛评分、住院费用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疗效确切,能更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加速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312-1314

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诊治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发现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发现的意外胆囊癌患者共计3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经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证实,其中12例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8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6例行二次开腹手术。NevinI期4例,NevinII期20例,NevinIII期5例,NevinIV期2例,NevinV期1例。32例患者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6-24d,平均住院时间(13.8±8.1)d。32例中有30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2~49个月,平均(24.2±14.6)个月。生存23例,死亡7例,分别死于术后2、3、5、12、14、18和32个月。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胆囊积液,2例切口感染和1例胆瘘,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加强对胆囊癌的警惕与认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发现意外胆囊癌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治疗,提高根治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1320-1322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出现并发症的原因、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321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女149例,平均年龄56.7±18.4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36例,三度房室阻滞97例;二度Ⅱ型房室阻滞76例,起搏器更换35例。结果:321例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5.29%。其中与囊袋相关并发症4例,电极导线相关并发症4例、起搏器相关并发症2例,术中操作所致并发症3例。结论:深化对起搏器常见临床并发症的了解,进一步完善术前准备,重视术中规范操作并加强术后管理,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1323-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