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TGFβ信号调控阿霉素诱导的衰老肿瘤细胞表达SA-β-gal

摘要:目的:细胞衰老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一种重要机制,表达SA-β-gal被认为是衰老细胞的一种特异性的标志,但有研究表明在衰老细胞中SA-β-gal染色阳性只是衰老细胞的溶酶体变大的结果,为了探究SA-β-gal的表达与细胞衰老之间的具体关系,我们验证了参与调节衰老细胞表达SA-β-gal的信号通路及SA-β-gal的表达情况是否会对细胞衰老的过程产生影响。方法:肿瘤细胞用低剂量的阿霉素处理24小时后,再分别给予不同的小分子抑制剂继续作用4天,观察SA-β-gal染色阳性的细胞数目及SA-β-gal表达与否对于衰老细胞在分泌细胞因子、生长阻滞等细胞生物学功能上的影响。结果:在阿霉素诱导细胞发生衰老的过程中,TGFβ抑制剂SB431542能够抑制衰老细胞表达SA-β-gal,而SA-β-gal表达的缺失并不影响细胞衰老的其他特征性改变。结论:低剂量的阿霉素作用肿瘤细胞后,细胞会进入衰老的状态。在细胞衰老的过程中,TGFβ受体I的抑制剂SB431542可以抑制衰老细胞表达SA-β-gal,但是SA-β-gal的缺失表达并不影响细胞衰老的过程及衰老细胞的其他特性,如:不可逆的生长阻滞、分泌有活性的细胞因子等。结果表明:SA-β-gal并不能作为衰老细胞的特异性标志。
1801-1806

索拉非尼联合顺铂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顺铂(DDP)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用索拉非尼和DDP单药或联合作用于细胞,观察最佳抑制效果。MTT法检测索拉非尼、DDP及两药联用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胃癌SGC7901细胞经索拉非尼、DDP单独处理以及两者联合处理后,在不同浓度均能出现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与单药组相比,联合作用组对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高,表现为协同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的结果显示,经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两药联合作用的凋亡率要明显高于单药组。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对SGC7901细胞ERK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是pERK在单用索拉非尼及联合用药组的表达则降低,以联合用药组尤甚。结论:索拉非尼联合顺铂对胃癌SGC7901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的作用,两药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增殖通路Raf/MEK/ERK的机制有关。
1807-1810

Sema4d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研究sema(semaphorin)4d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提取斑马鱼胚胎的总RNA,制备地高辛标记的sema4d RNA反义探针,WISH(整胚胎原位杂交)研究sema4d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合成sema4d基因探针,获得sema4d基因在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sema4d在0.75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1.0 hpf、1.5 hpf、12 hpf前普遍性表达;17 hpf开始至24 hpf在头部表达较多,在脊髓、肌肉、中间细胞群ICM(intermediate cell mass)区处有特异性表达区处有特异性表达;48 hpf在头部和躯干肌肉持续表达。结论:Sema4d在早期参与了造血的发生,在脑部,脊髓,肌肉的发育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816-1819

大麻素Ⅰ型受体参与异氟醚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

摘要:目的:探讨大麻素Ⅰ型受体(CB1受体)是否参与异氟醚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HAM:仅暴露颈总动脉,不结扎血管;对照组MCAO: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 h;异氟醚预处理组ISO:大鼠吸入异氟醚(1.5%)1 h/d,连续5 d;溶剂+异氟醚预处理组(Vehicle+ISO)和CB1受体拮抗剂+异氟醚预处理组(AM251+ISO):每日在吸入异氟醚前30 min分别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Tween-80:生理盐水=1:1:18)3 mL/kg(ip)和AM251(i.p.),连续5 d;CB1受体拮抗剂组(AM251):每日腹腔注射(i.p.)AM251)1 mg/kg,连续5 d。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在最后一次预处理24 h后行颈内动脉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2 h)模型,观察再灌注后24 h神经行为学评分,然后取大脑行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以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SHAM组神经行为学正常且未见梗死灶;ISO组和Vehicle+ISO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29.3±4.2%)和(31.5±3.4)%,明显小于MCAO组、AM251组和AM251+ISO组(P〈0.05);神经行为学评分ISO组(12.1±0.6)和Vehicle+ISO组(11.1±0.8)明显高于MCAO组(7.4±1.2)、AM251组(7.6±1.1)和AM251+ISO组(8.6±1.2)(P〈0.05);而AM251组、AM251+ISO组与MCAO组之间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1受体可能参与了异氟醚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
1820-1823

室旁核注射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的影响(英文)

摘要:目的:研究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注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6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GLP-1干预组(GLP-1组),每组各20只,后两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注射STZ2周、6周后每组随机取半数进行实验,实验前于无菌条件下大鼠一侧下丘脑PVN区埋置套管,GLP-1组经套管注入GLP-1,NC组及DM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酚红灌胃法检测胃排空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LP-1浓度,半定量RT-PCR法测定胃窦、胃底GLP-1RmRNA表达。结果:注射STZ 2周后,DM组较NC组胃排空率显著升高(P〈0.01)。GLP-1组胃排空率低于DM组(P〈0.01),血浆GLP-1浓度高于DM组及NC组(P均〈0.05),胃窦GLP-1RmRNA表达明显高于DM组、NC组(P均〈0.01)。注射STZ 6周后,DM组胃排空率高于NC组(P〈0.01)。GLP-1组较DM组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1),血浆GLP-1浓度、胃窦GLP-1RmRNA表达显著高于DM组、NC组(P均〈0.01)。结论:下丘脑PVN区注射GLP-1后,可减慢糖尿病大鼠初期加速的胃排空,原因可能与血浆GLP-1浓度及胃窦GLP-1RmRNA表达增加有关。
1824-1828

海南岛光滑假丝酵母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摘要:目的:对海南省光滑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了解菌株的遗传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临床分离的25株光滑假丝酵母菌6个管家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将各个基因的序列与MLST数据库中储存的序列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型及菌株序列型(STs)。结果:25株临床分离的光滑假丝酵母菌通过MLST产生ST7、ST19、ST15、ST26、ST45共5个不同的序列型,其中ST7为主要序列型。结论:海南省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型别丰富,具有多样性;MLST分型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用于流行病学和菌群多态性的研究。
1836-1839

慢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大鼠软骨细胞表达研究

摘要:目的:慢病毒载体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载体,可将目的基因稳定整合入宿主基因组、感染非分裂期细胞,现已成为基因工程中转移目的基因的理想载体。软骨细胞可定向成软骨,是软骨基因工程中理想的靶细胞。本文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探讨慢病毒介导的GFP基因转染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最适病毒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infection,MOI)、转染效率,以及转染GFP后是否对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代谢活动产生影响,为下一步实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常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原代、传代培养,应用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软骨细胞。在软骨细胞培养状态最佳时,以不同MOI值(分别设定为10,20,50,100)进行慢病毒转染实验,96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确定最佳MOI值,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转染效率,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比较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对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评价GFP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高效性和稳定性。结果:置荧光显微镜下,转染96 h后,部分软骨细胞可见绿色荧光。其中当MOI=50时,慢病毒转染软骨细胞效率最高,且对软骨细胞生长状态无显著性影响,GFP阳性细胞率(转染效率)为90.1%,MTT法测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与未转染GFP基因的对照组相比,慢病毒转染组对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GFP基因转染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最适MOI值为50,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能高效转染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并稳定表达,同时不影响其生物学特性,为将来应用慢病毒载体对大鼠软骨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可作为可靠的转基因研究示踪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关节软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1840-1843

GAGE和GSEA在基因集研究中的有效性比较

摘要:目的:研究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中自限性原假设和竞争性原假设两类方法的优劣性和准确型,选取各自具有代表性的GAGE(Generally Applicable Gene-set Enrichment)和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两种基因集分析方法筛选富集基因集的效能,并探讨其筛选效果。方法:采用两种待比较的方法在实际基因表达谱数据中分析研究,比较筛选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探讨两种方法筛选富集基因集的效果。结果:两方法对已知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应用分析表明GAGE的检验效能和筛选出的基因集生物学相关性均优于GSEA。结论:GAGE作为一种自限性原假设的基因集分析方法,由于其充分利用了表达谱数据,并将表达数据分为实验集和通路集分别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考虑到基因集的上调和下调,其检验效能优于竞争性原假设的GSEA,能够得到更为准确和科学的结果。
1849-1852

Beclin-1蛋白在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beclin-1蛋白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组织霍奇金里斯细胞(Hodgkin Reed-Sternberg,HRS)的表达及其与HL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初发的HL患者61例和同期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炎患者35例的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化检测beclin-1蛋白在HL组织HRS细胞、反应性细胞及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L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组织中bec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9/61)和86%(30/35),HL组的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炎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同一HL组织中,HRS细胞beclin-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反应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组织分型的HRS细胞beclin-1蛋白的表达有差异,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LD)HRS细胞beclin-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混合细胞型(mixedcellularity,MC)及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于淋巴细胞型(lymphocyte rich,LR)与混合细胞型、富于淋巴细胞型与结节硬化型、富于淋巴细胞型与淋巴细胞消减型、混合细胞型与结节硬化型之间HRS细胞beclin-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L组织中HRS细胞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Ann Arbor分期、B症状及血清LDH值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巨大肿块及血沉无关(P〉0.05)。结论:Beclin-1蛋白在HL中HRS细胞的表达明显降低,且与HL的恶性程度及侵袭性明显相关;beclin-1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HL发生发展。
1853-1856

汉族人早年白发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筛选及功能探索

摘要:目的:通过筛选早年白发患者和正常黑发者毛发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研究毛发黑素合成及转运的生理病理机制提供线索。方法:留取门诊确诊的早年白发患者毛发,应用退火控制引物(ACP)初步筛选差异表达的候选基因,实时定量PCR法进一步确认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设计合成筛选出的Slc7a11和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的siRNA后,转染入正常人黑素细胞系PIG1,在H2O2诱导下,通过Annexin-V FITC检测其凋亡。结果:ACP筛选及RT-PCR验证结果提示,Slc7a11和Mitf基因表达水平在早年白发患者和正常人间有较大差异(P〈0.01);降低这两种基因的表达后,PIG1的凋亡率较正常组升高。结论:Slc7a11和Mitf基因不仅在正常毛发色素合成中发挥着作用,同时也参与着氧化应激诱导下黑素细胞凋亡的过程,可能在一些色素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857-1860

卵巢上皮癌细胞株间APE1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检测APE1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化在卵巢上皮癌细胞株HO-8910、A2780、SKOV3间的表达,对进行大样本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探讨APE1遗传变异与卵巢癌易感性关系进行指导。方法:提取各细胞株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片段,直接测序法检测产物APE1位点rs1760944、rs1130409和rs2307486在细胞株中的基因表达,测序结果解读采用Chromas2软件,并结合NCBI及HapMap数据库分析测序结果。结果:测序结果发现rs1130409突变型等位基因(G)位于细胞株A2780中,基因型为T/G;其野生型等位基因(T)位于HO-8910及SKOV3,基因型均为T/T;rs1760944突变型等位基因(G)位于细胞株A2780、SKOV3及HO-8910中,基因型均为G/G;rs2307486在三株细胞株均为野生型纯合子A/A。结论:APE1基因位点rs1130409与rs1760944在卵巢癌上皮细胞株HO-8910、A2780、SKOV3间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化,提示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卵巢上皮癌易感性相关;rs2307486在HO-8910、A2780、SKOV3中不存在多态性改变,提示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易感性可能无关。
1866-1868

黄芪多糖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增殖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M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BMSC)及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D-BMSC)。取第3代BMSC,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分别采用MTT法、细胞流式术检测不同浓度APS对MM-BMSC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ELISA法测定IL-1β与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得到MM-BMSC和ND-BM-SC,细胞生长曲线显示MM-BMSC增殖缓慢,倍增时间为86 h,而ND-BMSC的倍增时间为60 h,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础正常情况下,MM-BMSC与ND-MSC分泌的IL-1β、IL-6的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APS可促进MM-BMSC增殖,其中1 mg/mL APS的作用最为明显(P〈0.01)。MM-BMSC基本都处于静止期,1 mg/mL APS处理的MM-BMSC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较其明显降低(P〈0.05),S,G2/M期细胞比例较其明显增高(P〈0.05),且1 mg/mL APS可显著下调MM-BMSC分泌IL-1β及IL-6的水平(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L-1β、IL-6分泌水平异常,1 mg/mL黄芪多糖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并下调其IL-1β,IL-6的分泌。
1873-1877

过盈植入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英文)

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研究牙种植体过盈植入对种植体-骨界面接触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直径为3.3 mm的ITI种植体和成人离体下颌骨,模拟种植体植入下颌骨内,过盈量为0.5 mm,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分析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种植体周围骨最大应力为48.796 MPa,应力分布均匀。种植体所受应力主要集中于颈部,最大应力值为87.832 MPa。结论:过盈量为0.5 mm时,种植体-骨界面所产生的应力值在骨组织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范围内,种植体所受到的应力值远远小于钛的屈服强度,从生物力学角度,周围骨所受应力在骨组织能够承受范围,种植体也不会断裂,过盈联结在临床种植时有其可行性。
1878-1882

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LAC)对LPS诱导的人关节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LAC)对LPS诱导的人关节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关节软骨细胞,分为四组,即对照组、LPS组(100 ng/mL LPS处理6小时)、LAC组(5μM LAC处理1小时)和LAC+LPS组(5μMLAC预处理1小时后,给予LPS处理6小时),分别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和比较各组细胞内20s蛋白酶体,NF-κB,TNF-α和iNOS的含量。结果:LPS处理后的人关节软骨细胞内20s蛋白酶体,NF-κB,TNF-α和iNOS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AC+LPS组以上指标较LPS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LAC组和LAC+LPS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AC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人关节软骨细胞炎症反应。
1883-1886

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3 h针刺组、6 h针刺组、药物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针刺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3 h、6 h予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药物组于在造模成功5 h后予香丹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治疗3次。治疗72 h后采集标本检测血清及脑组织中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5 h药物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3 h针刺组血清MD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6 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高于3 h针刺组和5 h药物组(P〈0.01),而6 h针刺组血清MDA含量、5 h药物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3 h针刺组(P〈0.01),6 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5 h药物组(P〈0.01)。3 h针刺组脑组织SOD活性和5 h药物组脑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6 h针刺组比较,3 h针刺组脑组织SOD活性、5 h药物组脑组织内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不同程度调节血清及脑组织SOD活性水平,增强氧自由基代谢,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缺血性损伤,进而对损伤脑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且早期介入疗效更佳。
1887-1891

藏红花素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藏红花素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控制性皮层撞击法建立小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通过脑含水量测定和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藏红花素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①藏红花素显著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程度。②藏红花素显著减轻创伤性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损伤。③藏红花素显著提高了脑组织SOD和GPX的活性,降低了MDA水平。结论:藏红花素通过抗氧化活性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1892-1894

姜延胶囊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姜延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滤纸性肉芽肿法及小鼠热板法、扭体法镇痛实验等动物模型,考察姜延胶囊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姜延胶囊能明显减轻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小鼠耳肿胀及肉芽肿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减少热板及醋酸所致的小鼠疼痛反应,提高小鼠痛阈值。结论:姜延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该实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1895-1898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戒烟前后对动脉弹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探讨长期吸烟及戒烟对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及肱动脉(brachialartery,BA)弹性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吸烟组(80例,男性,46±岁)和正常对照组(25例,男性,45±6岁),戒烟组在戒烟六个月后,根据戒烟情况将受试者分为成功戒烟组(23人)、部分戒烟组(25人)、戒烟失败组(32人),应用ET技术检测各吸烟组戒烟前及戒烟六个月后CCA及BA弹性(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的变化,同时检测每日吸烟量、吸烟指数、血脂、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各吸烟组戒烟前及戒烟后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吸烟组戒烟前每日吸烟量、吸烟指数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各吸烟组戒烟前CCA及BA的β、Ep、PWVβ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4)各吸烟组戒烟后,成功戒烟组CCA及BA的β、Ep、PWVβ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功戒烟组CCA及BA的β、Ep、PWVβ较戒烟失败组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部分戒烟组CCA及BA的β、Ep、PWVβ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烟引起CCA及BA弹性减低,成功戒烟可使CCA及BA弹性改善,BA改善效果更明显。
1903-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