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2235048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35048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resistance,CR)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20μmol/L ADP诱导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esidual plateletagglutination,RPA)。当RPA≥70%时,即为CR。所有入选患者分为CR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Non-clopidogrel resistance,NCR)。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ABCB1基因rs2235048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在CR组和NCR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ABCB1基因rs2235048多态在CR组和NCR组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CR组和NCR组中,ABCB1基因rs2235048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527,X2=1.281);T、C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频率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740,OR=0.958,95%CI=0.742~1.236)。结论:对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35048与冠心病患者CR的发生无相关关系。
601-604

量子点标记活细胞内GLUT4蛋白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量子点标记活细胞内GLUT4蛋白的方法,用于长时程观察活细胞内GLUT4的转运过程。方法:使用在GLUT4蛋白膜外区构建了myc位点的L6-GLUT4myc细胞系,用胰岛素刺激L6细胞内的GLUT4myc转运到细胞膜上,通过抗体抗原反应先后将一抗9E10和偶联二抗IgG的量子点与特异性位点结合。结果:通过量子点标记固定细胞内GLUT4的实验,证明了标记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量子点能够标记细胞膜表面的GLUT4蛋白并伴随GLUT4的胞吞进入细胞。适当调整实验温度,用量子点标记细胞膜上的GLUT4并且在实验过程结束后将标记了量子点的GLUT4保持在细胞膜表面,能够观察活细胞内GLUT4蛋白内化和胞内循环的过程。结论:发展了量子点标记活细胞内GLUT4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活细胞内GLUT4的转运过程打下了基础
605-607

肝旺痰阻型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和评价肝旺痰阻型高血压大鼠模型。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长期激怒联合高质饮食法建立肝旺痰阻的复合证候。通过观察大鼠性情动态的变化及体重、血压及血脂和血管紧张素II的变化,对高血压大鼠肝旺痰阻证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性情动态及体重、血压、血脂和血管紧张素II等方面均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P〈0.05),符合了中医肝旺痰阻证型的表现。结论: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长期激怒联合高质饮食法,可建立肝旺痰阻型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
608-611

锌对铅染毒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铅锌联合染毒对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铅、锌培养48h,检测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ALP活力。结果:在染铅48h后,当铅浓度≥10μmol/L时,细胞增殖功能下降(P〈0.05);加锌干预48h后,铅+锌组细胞增殖功能均高于各自单独染铅组,其中铅(1μmol/L、10μmol/L)+锌(50μmol/L)组、铅(10)+锌(100)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干预48h后,100μmol/L铅组的ALP活力显著下(P〈0.05),给予锌干预的铅锌联合染毒组,各组ALP活力均有增加,其中铅(1μmol/L、10μmol/L)+锌(50μmol/L)组ALP活力均高于对照组,而铅(100μmol/L)+锌(50μmol/L)组ALP活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对成骨细胞有毒性作用,影响其增殖和分化功能;50μmol/L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拮抗铅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损伤,且对ALP活力的作用更显著,为铅中毒骨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612-615

用Gateway系统构建携带Grb2-SH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

摘要:目的:构建携带Grb2-SH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方法:把Grb2-SH2基因从合成的工程载体PUC-57中导到入门载体pentr-3C中,再利用LR反应重组到目的载体plenti,通过酶切和测序分析对比验证Grb2-SH2基因后,将plenti-Grb2-SH2质粒利用慢病毒转染系统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株293T细胞获得携带Grb2-SH2慢病毒载体。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和分析比对鉴定正确,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约为500bp;该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取的慢病毒,转染效率约为90%。结论:成功构建转载质粒plenti-Grb2-SH2及携带Grb2-SH2基因慢病毒载体
616-61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重要信息

《分子影像学》第二版已正式出版发行

摘要: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申宝忠教授主编的《分子影像学》第二版(ISBN:978-7-117—13344—9/R·13345)一书已于2010年9月14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子影像学》是国内第一部分子影像学大型专著。对于分子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概况都有精彩而详细的论述,充分体现r国际分子影像学的最新进展。
622-62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基础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 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s,BM/EPC)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获取Lewis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分化为MSC和EPC。采用Lewis大鼠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在模型建立后3天,将0.8mlD-Hanks液注入大鼠缺血侧后肢,为对照组(n=6);将8×106个骨髓MSC植入大鼠缺血侧后肢,为MSC组(n=6);将体外培养的8×106个EPC植入大鼠缺血侧后肢,为EPC组(n=6)。细胞移植后3周行缺血大鼠后肢动脉造影,检测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获取缺血侧后肢腓肠肌,分别行CD31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结果:MSC组与EPC组侧支血管数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均高于对照组;EPC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MSC组,二者均高于对照组;MSC组与EPC组小动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内皮祖细胸移杆均能够明显促进血液重建,而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肢体制备性疾病中的优势应该受到重视。
623-625

rhG-CSF动员对供者CD4^+T细胞免疫表型和功能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供者CD4+T细胞表面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L-选择素(LAM-1)和人整合素-4(VLA-4)的表达及其介导的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CD4+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方法:使用三色荧光标记检测动员前及动员后第5天供者外周血LFA-1、ICAM-1、LAM-1和VLA-4的表达率,ELISA方法检测动员前后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4能力,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CD4+T细胞,检测动员前后CD4+T细胞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迁移能力和对ICAM-1的黏附能力。结果:动员前后CD4+T细胞LFA-1(CD11a)和VLA-4(CD49d)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动员前后CD4+T细胞LAM-1(CD62L)和ICAM-1(CD54)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员前显著高于动员后(P〈0.01);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向SDF-1α的迁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动员后CD4+T细胞对ICAM-1的黏附率降低(P〈0.01);动员后IL-4和IFN-γ两个细胞因子在外周血血清的浓度均降低(P〈0.01)。结论:rhG-CSF动员不影响CD4+T细胞LFA-1和VLA-4表达及CD4+T细胞迁移,但影响CD4+T细胞ICAM-1和LAM-1表达以及CD4+T细胞通过LFA-1对ICAM-1的黏附能力影响,并可能影响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及IFN-γ的功能。
631-634

姜黄素抑制大鼠C6胶质瘤生成及机制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C6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高、低剂量组。各组动物于移植术后7天给予干预,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灌胃,14天后处死。分离肿瘤测量其体积,realtime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 B(nuclear factor-κ B,NF-κB)、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明显降低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组织中NF-κ B、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大鼠C6胶质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 B、EGFR表达有关
635-637

EGFR对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中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内的表达对博莱霉素(BLM)诱导小鼠肺纤维化中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4~6周龄C57B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气管滴入PBS),纤维化组(气管滴入BLM 3 mg/kg),EGFRRNAi组(气管滴入BLM 3 mg/kg+气管滴入siRNA 20μl)和RNAi阴性对照组(气管滴入BLM 3 mg/kg+气管滴入siRNA阴性对照20μl)。实验第10天处死小鼠,收获肺组织,检测羟脯氨酸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EGFR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肺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GFR和α-SMA表达。结果:纤维化组EGFR和α-SMA两者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RNAi组肺病理损伤较纤维化组减轻,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及肺羟脯氨酸含量减少(P〈0.05),肺组织EGFR和α-SMA两者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纤维化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中EGFR RNAi抑制EGFR活化,下调α-SMA的表达,减轻了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病理改变。其抑制肺纤维化病理过程可能与其抑制上皮-间质转分化(EMT)有关。
638-641

核因子-κ B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肺组织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核因子-κB在肺组织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了解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继发性肺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h、2h、4h、8h、12h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肺组织内NF-κB活性,同时用TUNEL测定肺组织细胞凋亡变化情况。结果:伤后各组肺组织内NF-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8h出现高峰。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伤后显著增高(P〈0.05),并与NF-κB活性变化基本一致。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肺组织内NF-κB活性增强,肺细胞凋亡增多,从而继发导致肺损伤
642-644

百草枯中毒大鼠TNF-a、IL-10的表达及大黄保护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TNF-α、IL-10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PQ(60 mg/kg)灌胃染毒组(B组)、生大黄(300mg/kg.d)干预组(C组),每组30只。中毒后6h、24h、72h分批处死存活的大鼠,并且检测大鼠血浆TNF-α、IL-10水平。结果:B组、C组TNF-α、IL-10水平在染毒后6h开始升高,72h达到高峰,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相同时间点C组TNF-α和IL-10的表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血浆TNF-α、IL-10水平与中毒时间呈显著正性相关关系(r=0.849,P〈0.01;r=0.790,P〈0.01;r=0.0.943,P〈0.01;r=0.892,P〈0.01)。结论:大黄能够通过降低百草枯中毒大鼠体内的TNF-α、IL-10水平,减轻百草枯对大鼠的损伤作用
649-65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实验研究

环保型人体管道铸型填充剂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环保型人体管道铸型填充剂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CYD-128型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制备的填充剂,在灌注时根据管道粗细不同,只需调整填充剂中LNBR-26的用量(比例)即可。灌注成人管道时,采取[CYD-128:LNBR-26=100:(20~24)]比例填充剂和不同配制比例交替灌注方法;灌注小儿管道时,采取(CYD-128:LNBR-26=100:22)比例填充剂灌注。并观察它们的铸型效果。结果:制作出的成人上、下肢动脉铸型标本细疏有致,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上肢桡动脉、尺动脉及它们的掌浅弓和掌深弓,下肢胫前动脉及其足背动脉网和胫后动脉及其足底动脉网。制作出的胎儿全身动脉铸型标本疏密有度,精细美观,不仅充分地显示胎儿脉管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还直观地展示全身主要动脉和其骨骼的立体结构及毗邻关系。结论:应用本填充剂制作出的铸型标本,不但具有环保、主干刚性强及细小分支柔韧性好等特点,而且经济成本低
652-65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临床研究

不同颌间牵引结合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下颌骨骨折的重建研究

摘要:目的: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同时结合牙弓夹板或自攻钛钉进行术后颌间牵引固定,探讨两种牵引方式对患者口腔情况和术后咬合关系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对65例下颌骨骨折病例在完成骨折坚固内固定的基础上分别应用牙弓夹板和自攻钛钉进行颌间牵引,14 d后拆除颌间牵引,术后3-6月进行复查,对患者术后及复查期间口腔情况和咬合关系进行评估,采用两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3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两种技术相结合,即使全面部骨折和陈旧性骨折都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不同颌间牵引结果显示采用自攻钛钉治疗更加简便,口腔卫生情况明显好于采用牙弓夹板的患者;复查显示两组患者咬合关系恢复理想,两者骨折愈合、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可吸收材料进行颌骨固位是一种较先进的坚固内固定方法,颌间自攻钛钉是恢复及维持咬合关系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两者结合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656-658

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所致左室、二尖瓣环动力学变化。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测86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前壁心肌梗死49例,下壁心肌梗死37例)和30例正常人的心脏,测量左室参数及二尖瓣环形态参数。结果:IMR组左室EDV、ESV增加,LVEF减低,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二尖瓣环面积及位移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均发生明显左室重构;下壁梗死组PPM-AMP明显延长。结论:超声心动图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规检查,可以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参数检查,这也为临床医生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依据
659-661

左侧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附14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左侧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4例左侧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治措施和随访结果。结果:14例患者均有呕血或(和)黑便史,无肝硬化、腹水及肝功能异常等表现。14例患者中胰体尾占位6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慢性胰腺炎4例。14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9例患者获得随访,定期内镜复查,曲张静脉明显改善或消失,随访5月~8年均无再出血。结论:胰腺疾病病史、无肝硬化和肝功能正常、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和脾肿大及脾亢是诊断左侧门脉高压症的基本要点。该疾病可通过脾切除术或联合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结合原发胰腺疾病的治疗来获得治愈
662-663

利用共振频率分析牙种植体骨愈合期稳定性变化与早期边缘骨吸收的关系

摘要:目的:利用共振频率测量仪(Osstell)连续监测骨愈合期种植体稳定性变化与早期边缘骨吸收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10-2011年期间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连续纳入32名成年男性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共植入45枚Strauman种植体,每名患者选择一颗(4.8mm×10mm)种植体,共计32颗种植体,种植区位于下颌后牙(骨质均为Ⅱ或Ⅲ类骨)。利用共振频率分析仪(Osstell)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测量时间点为植入时以及术后第1,2,3,4,6,8,12周。另外,影像学分析测量32颗种植体12周时的边缘骨吸收;结果:本实验中所有种植体在12周均实现骨结合,并成功完成种植修复。通过重复性方差分析,见表1,在种植体植入时,初期稳定系数(ISQ)均值为(79.03±6.756)。术后一周,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均值均呈下降趋势,至术后第2周时达到最低点,与植入时稳定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术后第3周开始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均值逐渐上升。其中,稳定系数(ISQ)均值在第6周时与第12周无统计学差异,已达到延期稳定期。32颗种植体在第12周的边缘骨吸收均值为(0.86±0.068mm),而在第12周的种植体的稳定系数均值与种植体植入时的稳定系数均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通过共振频率测量仪(OsstellTM)连续监测,目前的结果认为种植体愈合期边缘骨吸收对种植体愈合期稳定性变化没有影响。
664-666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横纹肌溶解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合并横纹肌溶解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5月住院患者查阅病例资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根据肌酸激酶升高与否,分为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组(A组)和血清肌酸激酶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A、B两组比较,A组较B组血清尿素氮、肌酐、肌红蛋白明显升高,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但出院时A组较B组每天每公斤胰岛素剂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3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大于1000U/L,符合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诊断标准。结论:糖尿病酮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应重视肌酶检查,早期诊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保护肾脏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667-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