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研究快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生物磁学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黑龙江省森林工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273
  • 国内刊号:23-1544/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12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318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论著

TLR4对人骨骼肌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TLR4对脂多糖(LPS)及Polymymin B(PMB)作用下的人骨骼肌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在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脂多糖(LPS)及Polymymin B(PMB)干预骨骼肌细胞24h,再用胰岛素刺激1h后,Real-time PCR检测检测骨骼肌细胞TLR4、MyD88、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和CRP的表达;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结果:TLR4高表达可以使炎症因子的表达增高,细胞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高;TLR4低表达可使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TLR4调控了炎症因子的表达,继而可以引起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影响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201-203

不同脊椎动物骨骼肌的解剖结构与动物进化程度的关系

摘要:目的:依据发育重演律的理论,比较进化程度不同的脊椎动物骨骼肌是否存在结构层次的差异。方法:选取进化程度不同的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及鱼类,选择各类有代表性并容易取材的动物,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的方法对健康的昆明白小鼠、家兔、家鸽、牛蛙、鲫鱼背部及腿部肌肉横切面进行观察。结果:昆明白小鼠、家兔、家鸽、牛蛙、鲫鱼的骨骼肌都有相类似的层次结构,即每块骨骼肌由数个肌束构成,骨骼肌外被肌外膜,肌束由肌束膜包绕,每个肌束又由众多肌纤维构成,肌纤维由肌内膜包绕。骨骼肌的层次结构与动物的进化程度和实验取材部位无关。结论:表明进化程度不同的脊椎动物骨骼肌的进化程度相近。表明骨骼肌的3层结构并非在脊椎动物阶段进化完成的。
207-209

2型糖尿病家系患者PON2基因9 Ser311C→G多态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黑龙江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家系的PON2基因9 Ser311C→G多态性,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来自于黑龙江地区120个2型糖尿病家系中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19例正常对照的PON2基因9 Ser311→Cys(C→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PON2基因9 Ser311C→G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整体分布没有统计学意义(P=0.610,df=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N2基因9 Ser311C→G多态性与黑龙江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无关,PON2基因可能不是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易感基因。
210-214

HMGB1在a2A-肾上腺素受体介导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HMGB1在a2A-肾上腺素受体介导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64大鼠建立盲肠结扎穿孔法(CLP)脓毒症模型,随机均分为以下两组:CLP组及CLP+马来酸钠组。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2(T1)、6(T2)、12(T3)、24 h(T4)时检测大鼠血清TN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IL-10含量。CLP24 h后检测肺组织干湿重比(W/D)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及HMGB1表达;并采用HE法进行肺组织学评分。结果:CLP+马来酸钠组T2时的TNF-水平明显低于CLP组(P〈0.05);而HMGB1在T2、T3及T4均明显低于CLP组(P〈0.05);IL-10在各个时间点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P+马来酸钠组肺组织W/D、MPO活性、肺组织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CLP组(P〈0.05)。CLP+马来酸钠组肺组织HMGB1表达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HMGB1参与了ALI的病理过程,a2A-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可以通过抑制HMGB1从而改善ALI时的肺功能。
215-217

一种榄香烯口服微乳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口服榄香烯微乳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口服给予榄香烯微乳、榄香烯乳剂后,在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榄香烯的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榄香烯微乳粒径为(67±13)nm;Zeta电位为(3.2±0.4)mv;pH值为5.16;粘度为6 mpa.s;表面张力为31.7 mN.m-1。榄香烯微乳中β-榄香烯含量为(8.273±0.018)mg.mL-1。榄香烯微乳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3.1%。结论:大鼠口服榄香烯微乳与榄香烯口服乳相比其生物利用度有较大提高。
218-220

人SPRED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制备及其对K562细胞ERK通路的影响

摘要:目的:构建携带SPRED2的质粒载体与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K562细胞的表达及对ERK信号通路的作用,为Spred2在造血细胞中的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HepG2细胞cDNA为模板,RT-PCR克隆SPRED2全长CDS序列,并亚克隆到pCDNA3.0和pshuttle-CMV质粒载体,构建携带SPRED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Spred2与穿梭载体pshuttle-CMV-Spred2;将线性化pshuttle-CMV-Spred2与腺病毒骨架质粒Adf11p在感受态细胞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质粒Adf11p-Spred2;后者经线性化后转染至HEK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在HEK293细胞扩增病毒颗粒,以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将病毒颗粒以100MOI感染K56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pred2过表达情况及Spred2对细胞ERK的影响。结果:经酶切、DNA测序、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鉴定,证明pCDNA3.0-Spred2与Adf11p-Spred2携带Spred2序列正确,能够在HEK293细胞、K562细胞正确表达,Spred2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K562细胞ERK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对K562细胞有高感染效率的SPRED2重组腺病毒载体,且Spred2对K562细胞ERK信号通路有显著抑制作用。
221-225

犬牙囊干细胞膜片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犬牙囊干细胞(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DFSCs)构建细胞膜片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4至6月龄犬尖牙牙胚,分离培养DFSCs,鉴定。用含抗坏血酸的培养基诱导2周构建细胞膜片,并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染色、扫描电镜(SEM)对膜片进行形态学检测,检测成骨、成脂能力。结果:DFSCs于体外被成功分离、纯化、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约为5.1%。流式鉴定为CD29+CD44+CD34-,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较强,并能成功构建成细胞膜片。光镜和电镜显示膜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基质分泌多,油红O染色后可见细胞内有大量脂滴形成。(B)茜素红染色后可见大量清晰的钙结节形成。结论:成功构建犬DFSCs膜片,并证明其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为进一步利用犬DFSCs膜片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研究提供条件。
226-230

二烯丙基二硫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及其对Bax、Bag-1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DNA梯度带;RT-PCR法检测BAG-1、BAX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DADS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对K562细胞的凋亡效用与药物浓度、有明显依赖关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示:40mg/LDADS作用K562细胞48小时后能够产生明显的梯形电泳图谱(DNA ladder):DADS作用48h后,BAX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调;BAG-1 mRNA较对照组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DS能够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BAX,下调BAG-1有关。
231-234

重组人内皮抑素对食管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rhES)对食管鳞癌系KYSE-150及TE1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以大鼠成纤维细胞L929为对照细胞,检测rhES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400、600μg/ml)和作用时间(24h、48h)对食管鳞癌系KYSE-150、TE1和L92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大鼠L929细胞经rhES处理后,吸光度A值轻微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系KYSE-150、TE1经rhES处理后,吸光度A值明星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S明显抑制食管鳞癌系KYSE-150及TE1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235-238

基于同尾酶技术构建CCL3L1基因串联重组质粒的方法

摘要:目的:利用同尾酶技术将CCL3L1基因重复连续插入pcDNA6.2-GW/miR载体,构建含有CCL3L1基因串联体的重组质粒,实现小片段CCL3L1有效延长。方法:PCR扩增CCL3L1基因并在引物的两端设有同尾酶BamHI和BglI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纯化PCR产物插入pMD18-T载体,阳性克隆命名为pMD18T-CCL3L1。BamHI和BglII双酶切pMD18T-CCL3L1和pcDNA6.2-GW/miR载体后将第一个CCL3L1片段插入pcDNA6.2-GW/miR载体命名为pcDNA6.2-CCL3L1-1。由于载体本身在BglII位点后带有XhoI酶切位点利用BamHI和XhoI切割pcDNA6.2-CCL3L1-1回收CCL3L1片段,BglII和XhoI切割pcDNA6.2-CCL3L1-1回收大片段做载体重组形成含有两个连续CCL3L1片段的质粒命名为pcDNA6.2-CCL3L1-2,重复此步骤可得到含有N个CCL3L1基因串联体的重组质粒pcDNA6.2-CCL3L1-X。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含有4个CCL3L1基因串联体的重组质粒pcDNA6.2-CCL3L1-4,并同时产生含有1个和2个CCL3L1基因串联体的重组质粒。结论:利用同尾酶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构建CCL3L1基因串联重组质粒,实现目的片段的无限扩大,为小片段基因表达的研究奠定基础。
239-241

西洛他唑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和血管壁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组:假手术组、损伤组及西洛他唑治疗组。采用球囊损伤大鼠左侧颈总动脉,于术后2周处死大鼠,取损伤血管标本,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DHE染色,检测内膜增生、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壁局部ROS水平。结果:球囊损伤2周后,血管壁内膜显著增生,西洛他唑治疗后内膜增生显著抑制,两组相比P〈0.05。PCNA免疫组化染色:假手术组未见PCNA阳性细胞,损伤组PCNA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西洛他唑组,主要分布于新生内膜和内弹力膜区域(P〈0.05)。原位DHE染色:球囊损伤后局部ROS水平显著升高,较假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西洛他唑干预后局部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新型抗血小板制剂西洛他唑可显著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及局部氧化应激,抑制局部氧化应激可能是西洛他唑抑制内膜增生的机制之一。
247-249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极其应用价值。方法:25例脑瘫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方法采用静脉输注联合腰穿鞘内注射的方法。移植术前及移植术后定期采用粗大运动评估量表(Gross MotorFunction Measure,GMFM)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对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移植术后6月25例脑瘫患儿中有22例患者主观上运动功能较前有明显好转,客观上25例患者GFMF与BSS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6月未发现与移植相关的副作用。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瘫患者的后遗症,提高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250-252

大鼠膝骨关节炎滑膜细胞原代培养

摘要:目的:建立原代培养膝骨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方法。方法:取膝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用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细胞,用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并传代,观察滑膜细胞生长状况、并用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免疫化学鉴定。结果:用酶消化法培养膝骨关节炎滑膜细胞,方法简单、成功率高、细胞形态典型。结论:单一的胶原酶消化法是一种有效的滑膜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可以满足一般实验需求。
253-255

灵芝多糖GLP抑制小鼠骨肉瘤细胞S-180在体内生长的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灵芝多糖成分(GLP)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小鼠右腋皮下接种1×106TC-1细胞后7天后,用100mg/kg、200mg/kg和400mg/kg 3种剂量给小鼠口服灌胃给药20天,然后观察肿瘤的重量,并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6和TNF-alpha,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中CD4+和CD8+。结果:100mg/kg、200mg/kg和400mg/kg 3种剂量给小鼠口服灌胃给药20天,与对照组比较,抑瘤率分别可以达到53%、59%和58%,P〈0.05;小鼠外周血血清中的IL-2从1.27ng/mL提高到了2.88ng/mL,P〈0.05;TNF-α从1.05ng/mL提高到了1.82ng/mL,P〈0.05;而IL-6则没有明显的变化。CD4+细胞水平升高(从54.80%提高到了58.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明显增多(从24.15%提高到了4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P有明显抑瘤作用,但抑瘤作用与GLP剂量不存在依赖关系。GLP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是通过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能力来实现,而并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262-264

PMA及乏氧诱导VEGF上调的细胞模型构建及用于RNAi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佛波酯(PMA)与乏氧诱导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的影响,构建适合RNA干扰(RNAi)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蛋白质水平上检测细胞分泌的VEGF量,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干扰RNA(siRNA)转染的细胞胞吞及细胞形态。结果:1 M PMA处理细胞2 h能明显上调B16-F10细胞中VEGF蛋白的合成及分泌,与常规培养相比,细胞可增加50%的VEGF水平。再经乏氧诱导48 h,稳定释放到培养液里的VEGF浓度大幅提高200%,范围在55-65 pg/mL/h。结论:经PMA和乏氧诱导后,B16-F10细胞稳定的VEGF分泌量与一定时间内分泌的稳定性均表明其适合作为RNAi的体外细胞模型。初步的RNAi结果表明,TKO/siRNA纳米粒与壳聚糖/siRNA纳米粒对于VEGF的沉默效率达40%。
265-269

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植入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器患者(111例),起搏器平均植入时间(4.52±3.65)年,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完全起搏时QRS波时限分为四组:A组为QRS≤120ms(21例);B组为120ms〈QRS≤150ms(30例);C组为150ms〈QRS≤180ms(34例);D组QRS为〉180ms(26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获取左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EF,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分析起搏QRS波时限与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D组患者LAD、LVEDD、LVESD、IVST及IVPWT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大,同时LVEF显著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随起搏QRS时限的不断增宽,不同组别的LVEF是依次降低(中位值分别为66.5%、60.3%、52.7%和45.8%),而血清NT-proBNP水平是依次增大(中位值分别为143.7 pg/ml、261.8 pg/ml、599.4 pg/m和971.2 pg/ml)。直线相关性分析示起搏QRS波时限与LAD(r=0.141,P〈0.05)、LVEDd(r=0.678,P〈0.05)、LVEDs(r=0.439,P〈0.05)、IVST(r=0.165,P〈0.05)及LVPWT(r=0.189,P〈0.05)有显著线性关系,呈正相关。起搏QRS波时限与LVEF负相关(r=-0.684,P〈0.05),起搏QRS波时限与NT-proBNP的对数正相关(r=0.368,P=0.029)。结论:对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是一个可初步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其起搏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会恶化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可结合NT-proBNP进行动态观察,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衰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270-27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IDC患者(IDC组)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对照组)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IDC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68.1%,显著高于对照组(23.3%),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与IDC患者年龄和肿瘤直径大小无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肿瘤远处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在IDC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参与了IDC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VEGF可以作为评价IDC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新型指标。
273-275

HIF-1α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化疗耐药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卵巢癌组织,45例良性卵巢肿瘤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中HIF-1α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且临床分期越晚其表达越高(P〈0.001),而与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HIF-1α在卵巢癌化疗耐药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P〈0.001)。结论:卵巢癌中HIF-1α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与卵巢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HIF-1α可成为卵巢癌化疗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27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