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社
分享到: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访谈、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课程与教学、国际与比较教育、教育管理、学科教育、道德教育、走进中小学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9-9670
  • 国内刊号:31-1842/G4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58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2.24
  • 综合影响因子:1.32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全球教育展望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专家访谈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在荷兰——与波琳·梅耶尔教授对话

摘要:在本次访谈中,荷兰奈梅恩大学波琳·梅耶尔教授基于其自身的经验,畅谈了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方面的体悟,凸显了荷兰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特色。在研究工具上,除了传统的访谈法,综合使用刺激回忆、概念图、电子日志和问卷等能够有效捕捉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研究视角上,转化性学习理论和关键事件分析能够看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路径,以身份认同作为切入口是近年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热点。在研究特色上,荷兰教师教育研究更加关注证据和团队合作。在本土实践上,为教师赋权、强调教师参与和反思成为荷兰教师教育的关键词,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潮和城乡、学科师资水平的差距问题,也成为荷兰教育改革的困境所在。
3-1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程与教学

基于结果的因材施教及其实现

摘要: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然而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重过程而轻结果的层面上。基于过程的因材施教存在着一些局限,如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只能让极少数学生受益和评价结果缺乏公平性。真正的因材施教,必须是基于结果的因材施教。基于结果的因材施教以承认学生的不同潜质为前提,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充分发展为目的。基于结果的因材施教的落实,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促进学生优势潜能的发展和建构个性化的评价制度。
12-18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儿童研究

民国时期中国儿童学研究述评

摘要:民国时期儿童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当时整个社会对童年的发现,儿童被视为建设新中国的轴心力量,以及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推动等有密切关系。许多代表性的组织和知识分子,都曾参与到这场运动之中,并诞生了一大批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碎片化"的事实,理论创造的缺乏及实践指导的不足,这场运动并未能造成辐射全国且持久的影响力。因此当代中国若要复兴儿童学研究运动,就必须吸取民国时期的经验与教训,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本国国情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发展之路。
35-45

澳大利亚的儿童哲学课程发展及其启示

摘要:为应对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挑战,凸显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在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核心位置,澳大利亚把儿童哲学引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一项针对性的具体教育举措。其儿童哲学课题体系,在课程目标上侧重儿童理性思维、社会性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儿童生活经验与人类普遍性问题,在课程实施上运用团体探究的实践方式。同时,澳大利亚在儿童哲学课程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师资质量、学生学业负担、学习评价等诸多现实挑战。澳大利亚儿童哲学课程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提升基于课程统整的教育质量;重建以探究与对话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帮助处境不利儿童以实现教育公平。
46-56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政策与管理

美国教育制度的精髓与中国课程实施制度变革——兼论美国中学的“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

摘要:美国高中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比中国要高。究其原因与其独特的教育制度设计,尤其是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密切相关。这些制度,首先,体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第二,确保满足每一个孩子需要,进行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的课程开发;第三,课程实施和评价,实行教师负责与实时动态管理。中国教育整体设计需要在学习借鉴美国教育经验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改革,需要有推倒重建的大智慧与大魄力!
68-76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师教育

西方教师研究运动形成的历史透视

摘要:探索教师研究运动形成的历史轨迹对于理解今天教师研究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教师研究的历史渊源悠久,伴随着行动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教师对行动研究的热情和支持以及教师成为研究者理念的出现和复苏,教师研究演变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教师研究运动。
86-97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学科教学

我国科学教科书之近代递嬗:西书译介时期

摘要:我国在近代社会发展漫长艰辛的历程中,教育的振兴、国民素质的提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而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是教科书。在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转变过程中,科学教科书的演进是这种转变过程的一个缩影。我国近代科学教科书历经从教会学校肇始,外国传教士译介西方科学教科书为其嚆矢,洋务学堂又踵事增华于其后,至留学潮兴起,尤其是留日学员大力译介日文科学教科书,我国近代科学教科书发展中的译介西书时期圆满完成。这一时期的译介西书,既为以后我国自主编纂教科书做了学术准备,也做了人才储备,更为我国教育近代化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做出了贡献。
98-106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着力课程形态解决错别字问题

摘要:儿童在学习汉字书写和运用中出现错字和别字是普遍现象,如何降低错别字率一直是小学语文课程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低年级较大的汉字认读量有助于儿童较早成为高识字能力的学习者;认读与书写各行其道,可使大量书写在儿童具有明确汉字规则意识后进行;识字教学内容注重汉字本体特征,可以从汉字图式建构伊始就防患于未然;大量阅读与写作可给予儿童更多在用字中识字的机会,促进书写内容的语境化,有利于字形和音义联结的建立。这一个案经验启示我们:识字教学内容应符合汉字本体特征和儿童认知特点、认读量与书写量之间应保持合理的距离、识字宜在用字中进行,错别字问题的解决应立足于建设合理的课程形态。
107-116

中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以中国画、民间美术为代表的传统美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中小学美术课程,开展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有利于作为新一代祖国栋梁的中小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养成对传统文化的持久兴趣,逐步树立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志向。本研究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科书为对象,从课例、图例、门类、时代、民族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展开研究,揭示其特征以及从中透露的对学生形成怎样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期望。
11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