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社
分享到: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访谈、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课程与教学、国际与比较教育、教育管理、学科教育、道德教育、走进中小学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9-9670
  • 国内刊号:31-1842/G4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58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2.24
  • 综合影响因子:1.32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全球教育展望 2014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专家访谈

教师教育:一个充满斗争的政治场域——迈克·阿普尔教授访谈录

摘要: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迈克·阿普尔教授,从其个人生活史出发,畅谈了他对"教师教育与文化斗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生活"、"全球化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者与教师教育研究"等议题的深刻洞见,分析了影响新世纪以来美国及世界范围教师教育改革的各种力量,强调指出:教师教育是政治斗争的战场,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去专业化程度更加严重;全球化时代,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关系性和全球性思维,以底层视角直面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教师教育应致力于让教师真正地学会批判性思考。
3-12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课程与教学

后现代阅读观及其实践建议

摘要:阅读观就是对阅读的过程、机制与功能等的看法。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一个获得文本客观意义的过程。它具有消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文本的个人意义,使不同学生的理解均质化等危害。后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读者通过与文本持续对话,不断生成个人意义的过程。在后现代阅读观的视野中,文本是意义开放的模体;文本的个人意义是丰富的、不确定的;阅读就是文本个人意义生成的过程。要实现后现代阅读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文本观,唤醒学生的阅读需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开放性的阅读评价。
13-20

基于FIAS分析模型的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以中学物理课堂为例

摘要:本文采用改进后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对三组"翻转课堂"与"对照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呈现了中学物理"翻转课堂"和一般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的类型、结构及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了中学物理"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特点,进一步丰富了"翻转课堂"本土化实践经验,为中学物理课堂改进和教师行为改进提供了依据,为其他学科课堂研究提供借鉴。
21-33

英国学习领导实施的经验评述

摘要:自从21世纪初期学习领导理论进入研究者视野以来,英国在此研究方面颇有建树。面对终身学习文化的需要,在反思学习评价和教育领导方式的基础上,英国学者提出了学习领导理论,并对学习领导的意涵、实践原则和特征进行了阐述。通过践行学习领导理论,推进了卓越的教育领导者的培养和聚焦学习者学习质量的提升。
34-42

“学会”:课程改革的助推器——以日本理科教育学会为例

摘要:"学会"与课程改革有多少关联,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日本理科教育学会为例,介绍"学会"的目的、主要工作以及组织实施等,并指出以下几个特征:理科教育学会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广泛研究理科教育;"年会"是大学研究人员、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和一线教师交流共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场所;会刊《理科教育》紧紧围绕着课程改革热点和课程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为专题组稿,保证了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43-50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师教育

论教师倾听的伦理性

摘要:在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教师倾听的认识往往被窄化为对学生信息的接收和理解,忽略了教师倾听的伦理维度。因此,凸显教师倾听伦理之维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倾听伦理性的深层蕴含至少体现为:关怀的态度、解放的诉求以及帮助的情愫。确保教师倾听的合伦理性,必须依循适切的路径,具体表现为:重构学生的身份、确立自觉的"他者"意识以及省思"倾听"的多元意蕴。
51-58

试论价值教育中教师的话语能力

摘要:价值教育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的使用,共同诠释价值意义、建构价值理解的过程。在这种话语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话语能力,也就是能够基于对语言"形式-功能"的认识,对宏观与微观情境的理解,以及对何种话语权力的洞察,有策略地在语言及非语言符的使用中建构有利于学生发声与思考的意义诠释空间,使其服务于价值自觉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教师要有能力保持自身话语的可协商性,让学生成为价值建构的主体。教师还要擅于搭建意义的脚手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价值思考。
59-67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儿童研究

儿童如何成为研究参与者:“马赛克方法”及其理论意蕴

摘要:儿童研究带来的儿童形象的转变,要求儿童成为儿童研究的参与者。英国学者克拉克和莫斯创用的"马赛克方法",整合使用传统研究方法和参与式工具,使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童)能够借助多感官的形式表达自身的经验和观点,并成为关于儿童的知识的合作建构者。马赛克方法在应用上具有交流模式的多元化、反思主体的多样化特点;它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技术,还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推动人们去重新划定儿童研究中儿童与成人的角色界限,重新思考儿童研究的知识生产方式,重新认识并妥善处理儿童研究中的伦理问题。马赛克方法亦是早期教育工作者改进实践的得力工具,但其实践改进作用的发挥,需要早期教育者、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方面做出协同调整。
68-75

拯救被媒体文化遥控的儿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难题

摘要:无论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前沿进展来看,还是就当前儿童严峻的媒体文化生活现状而言,均需要课程学者和其他教师教育工作者重视发展"儿童媒体文化研究",并将其列为教师教育新课程。西方教师教育领域自新世纪以来早已形成许多成熟的"儿童媒体文化研究"课程,这可以为国内教师教育领域发展"儿童媒体文化研究"课程提供经验参照。国内教师教育目前所要做的乃是正视身处媒体文化中的儿童,并将它列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议题。
76-81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教育政策与管理

生涯适应力:青少年生涯教育与辅导的新视角

摘要:生涯适应力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生涯建构理论的兴起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它是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变化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的准备程度与应对能力。本文分析了生涯适应力概念的现实意义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求通过开展基于生涯适应力提升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帮助青少年在制定生涯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形成富有弹性的策略和保障性措施,应对各种生涯变迁与生涯困境,同时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对自我生涯发展的客观认识与积极反思。
92-100

构建“三主”机制,持续推进区域课改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后有两个不争的事实:其一,由于空洞的课程理念和浅表的课程行为,使人们当初的改革热情正在衰退。其二,人们希望提升课程教学的内在品质,却又困于无从下手。甚至认为"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1]为什么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到深化阶段出现疲软现象课改初期,行政力是改革的主要推手,是必要也是有实效的。
112-116

关注生命成长,构建“生态课堂”——成都市胜西小学构建“现代课堂”研究与实践

摘要:什么样的课堂是现代课堂那应是具有现代气息的、高质量的、有智慧的课堂。在胜西小学教师的心目中,理想的现代课堂就是生态课堂: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关注其全程、全域;彰显学生的自主性,促进个体间的和谐发展、差异发展;帮助学生打道生命成长的通道,营造起开放、和谐的成长空间……关于生态课堂,国内有很多专家、学校进行了解读。但胜西人有自己的理解。我们认为课堂本身就是学生成长的一个生态系统。“生态课堂”是对学生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的关照,以生态的思想、方法来解析课堂。自主开放、合作互动、多元共生是推进课堂改革、打造生态课堂的题中之义。
116-120

“一校一周全息断面式”深度调研——县区教研方式变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县级教研部门直接面对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县域内基础教育的教学业务指导任务基本都是由县级教研部门完成的。可以说,区域整体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县(区)教研部门业务指导水平是直接相关的,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也是受到县(区)教研指导力度的影响。县(区)级教研室是区域内教学业务指导单位,具有管理与指导功能,工作运行方式具有较重的行政色彩。新课程实施以来,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再加上教研员进入机制不健全(部分县级教研员能力不足),如果仍按旧有工作方式,县级教研部门要胜任域内教学指导和管理的职责是比较困难的,新形势呼唤新的教研方式。
120-125

问题导向变结构,基于交互建学堂——中学数学构建现代课堂的探索

摘要:一、析问题——以教为中心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区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喜人局面。但是走进高、初中数学课堂,仍然感觉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通过调研,发现我区中学数学日常课堂教学中突出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师生地位不平等。通过对全区8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反映:15%的学生对新授课不满意,46%的学生对复习课不满意,43%的学生对讲评课不满意。
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