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43-1132/S 国内刊号
  • 1000-0275 国际刊号
  • 2.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农业面源污染专栏、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科研简讯
白春礼常务副院长视察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15-15

摘要:2007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白春礼院士在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傅伯杰、广州分院院长陈勇、湖南省科技厅常务副厅长李求长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探析16-20

摘要: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首先必须将农业的生产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其次是要减少农业人口,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而中国目前要完成这一转变必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耕地资源稀缺;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科技进步缓慢等,都成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而造成这种局面,既有历史和制度,又有思想和资源原因以及产业结构的原因。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理论命题与机制创新21-25

摘要: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不仅导致我国耕地资源大量损失和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也是引起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国家野外站专家组的专家考察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25-25

摘要:2007年11月28-29日,以中国农业大学刘巽浩教授为组长的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家组成员一行5人,对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现场检查。

中国水产品区域供求平衡能力预测26-29

摘要:本文利用1990~2005年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水产品产量和消费量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划分为7个区,其中东部沿海区和长江流域区是我国水产品的主产区,两区域水产品产量之和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90%左右;之后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域水产品产量和消费量在过去十几年间的变化趋势,7个区域产量和消费量变化具有相似性,各区域产量和消费量占全国比例趋于稳定;最后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预测了全国和各区域在2010年和2020年的水产品产量和消费量,2010年、2020年全国水产品预测产量分别为5900.44万t和7192.37万t。

湖北省畜牧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究30-34

摘要:本文分析了畜牧业在湖北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大而不强的基本特征;从畜禽品种改良、畜产品深加工、打造品牌、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环保检疫制度建设诸方面,提出了湖北省由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转变的发展目标和措施。

猪肉价格暴涨和国家战略安全管理危机的应对策略35-39

摘要:全国肉价和副食品价格陡升,政府强力举措暂时遏制风头。但是,在粮价成本推动、发散型蛛网效应、联动棘轮效应作用下,肉价还存在强力反弹、再次暴涨机会和长期性上涨趋势。肉价暴涨祸因折射系列战略安全管理深层问题。为应对未来局面,中央政府必须在国家战略上主动应对谋划,地方政府也必须在职能内有所作为,从九个方面积极着手进行相关战略行动。

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40-44

摘要:生猪是我国畜牧业第一大产业,也是我国肉类食品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农民收入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提高我国生猪的生产能力,对于稳定物价、保障肉类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DEA技术和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对我国1991-2005年,不同地区生猪散户养殖的生产率(TFP)增长、技术变动和技术效率,2001—2005年这一时间段内,我国生猪规模生产的生产率增长、技术变动和技术效率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水平是制约散户养殖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而生猪规模生产的效率下降主要受技术效率衰退和技术水平下降的共同影响,但技术效率衰退影响更大;我国中、西部地区在生猪散户养殖方面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我国东部地区则在生猪规模生产方面占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论新型合作经济与建设草原新牧区45-48

摘要:草原牧区新型合作经济问题,是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缓解三牧问题、牧区全面小康的关键性研究命题。本文以“新型合作经济与草原新牧区建设”为主题,以建设草原新牧区为研究背景,在把握新型合作经济与草原新牧区建设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阐明新型合作经济在草原新牧区建设中的定位;研究新型合作经济的基本形态;揭示新型合作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江西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协调机制研究49-52

摘要:对江西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江西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即建立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建立粮食流通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发挥粮食消费对粮食生产的引导作用、构建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协调机制。

循环经济与农业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演化研究53-56

摘要:产业集群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成为我国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又一有效产业组织形式。但其在发展过程出现许多如环境污染、资源配置不合理及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从农业产业集群基本特征出发,研究了产业群落与生态群落本质关联及相似性,提出循环经济是农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试图从组织结构方面来引进循环经济理论。

初论区域农业循环系统57-60

摘要: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区域农业循环系统的概念,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系统结构图,总结了区域农业循环系统的区域性、资源可循环性、多样性、整体性、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实现性等主要特征,同时提出了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系统的构建主体、“三个效益”的关系和外部性三个关键问题。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61-64

摘要:循环农业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本文在对循环农业的内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循环农业的发展目标为能量高效利用、营养物质高效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循环,提出了六种发展模式和五种实施途径。

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与湖南省启动共建洞庭湖湿地站工作64-64

摘要:路甬祥院长日前视察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时明确指示:应抓紧洞庭湖湿地生态站建设,为保护大型内陆淡水湖泊生态安全,保护宝贵的湿地资源做出贡献。为切实贯彻路院长的指示精神,亚热带农业生态所领导班子迅速做出部署,组织洞庭湖湿地研究中心科研人员讨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站的研究方向、长期定位观测中心站和观测点的选址要求、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共建机制等主要问题。

西藏高原草场鼠害防治研究课题通过验收64-64

摘要:2007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在长沙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成承担的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KCX2-YW-N-52)课题“藏北高原鼠害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验收。

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对策65-68

摘要:本文从农业自身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自身安全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总结了中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

湖北省循环农业发展状况评价与政策建议69-72

摘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出评价湖北循环农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函数法及聚类分析法,对2005年湖北13个主要地级市的循环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按照各地级市的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将其分别归类到中下等水平、中等水平、良好水平3个等级中;继而通过计算备指标制约度Bi,分析了13个主要地级市循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发现不同地区限制循环农业发展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广西岩溶山区生态重建及桂中旱片治理技术研究》获广西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72-72

摘要:近日,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为主要成员单位完成的“广西岩溶山区生态重建及桂中旱片治理技术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度广西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所长王克林研究员、曾馥平研究员等为项目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