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 北大期刊 CSSCI南大期刊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23-1564/F 国内刊号
  • 1674-9189 国际刊号
  • 0.8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经济与管理是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村合作社经济管理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东北农业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经济与管理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粮食问题、土地问题、农业与农村发展、 国外农业、畜牧业经济、 渔业经济、 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村合作经济、林业经济、农垦经济、 农民问题、农村金融与保险、 食品安全、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农业、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县域经济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农村金融
惯性效应、择时策略与投资价值--基于农业板块股票的实证研究5-18

摘要:股票市场中农业上市公司整体表现欠佳,尤其2017年獐子岛、西部牧业等农业股票业绩未达预期,对农业板块负面影响较大。利用农业板块股票周数据,分析农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和筹资水平。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股票发行规模较小,筹资能力较弱;建立农业股票组合后发现,总市值、流动性均与农业股票组合收益率正相关,但波动率与组合收益率呈倒"U"型关系,成交量与组合收益率关联度较弱。股票市场是农业上市公司最佳筹资方式,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益直接关系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因此,农业上市公司应适当调整股票市值,增强流动性,控制风险,使农业股票更具投资价值;机构投资者选择证券时加入农业股票,既可获得超额组合投资收益,又可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筹资能力。

农业价值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研究19-32

摘要:农业价值链金融是农业金融服务创新重要领域和普惠金融体系重要构成,在乡村振兴中应发挥更大作用。基于乡村振兴内涵梳理与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现实及运作机制解构,揭示农业价值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及主要障碍。研究发现,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是农业价值链金融创新"主力军",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通过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配置效率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组织选择及风险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主体协同路径促进乡村振兴。我国现行农业发展阶段、经营制度以及持续性不足,制约农业价值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基于此,应拓展农业价值链,奠定支持乡村振兴前提条件;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增强农业价值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持续性;建立农业金融创新合作机制,形成合力促进乡村振兴。

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农业发展
新时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新要求33-41

摘要:党的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被寄予厚望,也迎来发展机遇。结合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要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通过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破解农业创新驱动瓶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通过成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新引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的粘合剂、乡村就业创业置业的新选择,为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提供源头活水;通过发展小农户的紧缺服务业务、开辟小农户的服务成长路径、创新小农户的服务联结机制、适应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提供桥梁纽带;通过探索创新推进农业资源保护和清洁生产、增加农业生态产品的服务业务,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供有效抓手;通过形成服务链条、搭建服务平台、完善金融服务,为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效渠道。

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结构与配置效率研究42-50

摘要: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高地,提升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效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重要举措,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基于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分析,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研究其农业科研机构配置效率。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投入中高学历人才占比日趋提高,北京市农业科研人才占京津冀地区60%以上;京津冀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差距显著,北京市为其他两省市五倍,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共同促进北京市农业科研机构科技配置效率提高;天津市和河北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配置效率主要靠技术效率拉动,技术进步为负。部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配置效率提高来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省级和地级市农业科研机构主要源自技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为负。基于此,提出加强人才流动,优化人才结构;加大农业科研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以及有效整合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资源的政策建议。

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农业资源与环境
政策导向下我国农林碳汇交易生态扶贫监管框架研究51-60

摘要:农林碳汇交易是农户与控排企业交易,通过造林吸收二氧化碳,达到减排增收和生态补偿双重效果。碳汇交易在政府规制下的派生需求是政策强制和规则约束下的市场需求,农户基于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经营碳汇交易项目有助于减排增收。现阶段,碳汇造林扶贫监管框架仍待完善,碳汇私有财产正当性、林农经营碳汇权利义务及碳汇交易监管规则等有待进一步明确。在农林碳汇交易实现绿色减贫进程中,应专门设立碳汇扶贫惠农监管委员会,制定以生态精准扶贫为基础的农林碳汇交易监管总则,将农林碳汇交易规则纳入碳市场监管框架,完善生态补偿的方法学与配套技术标准,明确农林碳汇交易法律责任。

生态认知、生计资本对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61-69

摘要:基于大汶河流域实地调研资料,运用Probit和SEM模型探讨流域居民生态认知和生计资本对其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态认知和生计资本均显著正向影响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生态认知对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总影响效应大于生计资本;生计资本通过直接影响生态认知,间接发挥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激励效应,但生计资本对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影响效应;反映生态认知和生计资本的11个外生可观测变量均显著影响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基于此,应加快流域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加快建立流域居民家庭基础数据库,切实加大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构建差异化补偿标准和多元化补偿方式,提升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

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农产品营销与贸易
中美大豆贸易摩擦的经济影响及其启示--基于GTAP模型测算70-78

摘要:运用GTAP模型,定量评估中美大豆贸易摩擦、中国扩大大豆进口的开放程度和大豆生产技术改进的经济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中国加征美国大豆进口关税,一定程度促进国内大豆产业发展,但抑制其产业链下游部门发展,尤其是植物油、牛羊肉、猪肉、禽肉及奶制品等。从应对中美大豆贸易摩擦措施效果看,免除其他国家大豆进口关税,只能小幅减缓中美大豆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而改进大豆生产技术,可有效缓解贸易摩擦负面影响,植物油产业受益最明显。研究发现,提高单产、降低劳动力成本是改善大豆经济主要方式,而降低化肥农药成本影响甚微。

产品质量属性如何影响坚果类食品购买决策?--以北京市开心果消费为例79-88

摘要:随着经济条件改善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开心果为代表的坚果类食品消费需求激增,学界鲜少研究其购买决策。基于北京市360份问卷调查,描述消费者开心果购买状况和消费偏好,分析产地、口味、包装等产品质量属性对开心果购买决策的影响,并分析消费者对不同质量属性开心果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开心果消费需求较高,多购买国产开心果;对土耳其开心果消费偏好较低,而对美国与国产开心果支付意愿较高,且高收入群体更倾向于购买美国开心果;消费者对原味开心果偏好程度最高,咸味次之,甜味最低;单包净重和包装类型也影响购买决策,但消费者不会为此支付溢价。基于此,提出完善消费市场信息体系、提供多样化产品、制定精准营销策略以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政策建议。

韩国农特产品共同品牌建设对我国的启示89-96

摘要:韩国农特产品共同品牌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为我国完善农产品品牌体系、提升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基于对韩国农特产品共同品牌内涵界定、系统阐释和梳理分析韩国农特产品共同品牌运营与管理的内容和方式,结合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应在强化农特产品共同品牌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农特产品共同品牌认证标准、实现农特产品共同品牌差别化定位、完善农特产品共同品牌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我国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以期为提升我国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竞争力和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