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宏观经济、综合论坛、区域经济、焦点研究、企业论坛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办单位: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6-2912
  • 国内刊号:53-1006/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18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1.7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探索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探索论坛

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研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耕地面积少,这样一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进程必然与西方国家经历过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其重点是把农村的发展纳入到城镇化体系中,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力流向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历史条件、现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对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做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1-5

中国通货膨胀的变动特征——一组基于CPI的宏观经济变量统计分析

摘要: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通货膨胀的测度指标,透过其可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本文运用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6-8个月的时滞效应;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对通货膨胀也存在影响作用;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呈现出一定的菲利普斯曲线特征,这些特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不同.
6-10

“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实际GDP增长率并按照从波谷到波谷的经济周期划分原理,对我国的“产出-物价”曲线进行了阶段性划分.研究表明,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产出-物价”曲线符合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形态特征,但今后政府能否继续在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及就业之间进行适当平衡,还要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很好地处理经济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之间的矛盾关系.此外研究还表明,通胀预期与通胀惯性也在实际发挥作用,政府应给以适当关注.
11-18

反思、扬弃和超越: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观念比较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超越和取代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在观念上具有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显著特征:在价值观上,工业文明否定自然界内在价值,而生态文明肯定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在技术观上,工业文明奉行征服型技术观,而生态文明则秉持和谐型技术观;在消费观上,工业文明坚持消费主义消费观,而生态文明则践履生态消费观;在发展观上,工业文明追求单纯的经济发展观,而生态文明则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在自然观上,工业文明崇尚机械论自然观,而生态文明则强调整体有机论自然观.
19-24

通货膨胀与收入不平等——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研究

摘要:基于我国内地26个省份1995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HP滤波方法得到预期通货膨胀率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运用面板数据最小二乘法对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来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作用进行估计.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都显著的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其作用是稳健的;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显著的缩小收入不平等程度,其作用是稳健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随时间波动的;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对西部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方向也不稳定.计量分析的结论与理论模型是较为一致的.
25-33

中国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股票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研究采用我国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季度数据,应用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长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长期上,作为股票市场发展基础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将极大促进股票这种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股票市场的发展反过来也能够有效地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而在短期上,股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功能,但由于股票市场作为一种虚拟经济的代表仍然存在着不断独立化发展的趋势以及资本的短期逐利性特征,它的波动并未受到经济波动冲击的显著影响.
34-39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研究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集群演进动力机制实证分析

摘要:我国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经历了形成期、成长期与成熟期三个演进阶段,不同的演进阶段其演进的动因也不同.目前,我国木材加工产业集群总体已步入成长阶段,东部地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整体实力优于中西部地区.长三角与珠三角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已进入成熟阶段,集群合作创新能力是其演进的主要动因;环渤海与东北地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还处于成长阶段,企业发展能力是其演进的主要动因;西部地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基本处于形成阶段,集群资源与环境因素是其形成的主要动因.
40-45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社会网络机制

摘要:产业转移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当中.各行动者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及其在社会网络中所处位置的变化,都将对企业的迁移行为产生影响力.围绕力的一般作用过程及其特征,从社会网络影响力的产生、传导及反馈的过程来解析社会网络机制.
46-51

中国服务业增长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基于2006-201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服务业增长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总体性实证研究;进而对31个省市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总体性实证研究显示,在各种影响因素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作用最大.分类实证研究显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同类别的地区其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其中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起着关键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服务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52-57

服务业投入对中国工业行业离岸工业外包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数据,本文计算了1995~ 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离岸工业外包水平和服务业投入的变化,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工业离岸工业外包程度呈上升趋势,资本、技术行密集型行业离岸工业外包程度较高,资源密集型和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行业中服务业投入较多;实证研究表明,服务业整体投入和商业服务投入对工业离岸工业外包的影响为负;金融服务投入对工业离岸工业外包的影响为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及低技术产业组中服务业投入对工业离岸工业外包水平的影响为负,中高技术产业组中服务业投入对工业行业离岸工业外包的影响显著为正.
58-66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旅游经济

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国内旅游客流量预测研究——以北京市国内旅游客流量为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资料和信息最快捷的途径之一.网络搜索数据记录了数以亿计的搜索关注与需求,反映了市场主体的行为趋势与规律,为研究社会经济行为提供了必要数据基础.本文以北京市旅游客流量为例,从游客的旅游行为角度建立理论概念框架,揭示了网络搜索数据与游客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搜索相关关键词数据并合成搜索指数,实证了北京市搜索数据与月旅游客流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结合搜索指数与历史数据构建北京市旅游客流量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自回归时间序列模型,本模型的预测2013年2月至4月连续3个月旅游客流量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5.08%,拟合优度高达97.23%.另外,该预测方法可以对北京市旅游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控,且比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提前一个月左右.
67-73

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

摘要:在测度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1年沿海1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样本,构建面板自向量回归模型(面板VAR),运用面板矩估计、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计量方法,探讨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曲折前进的,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与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历程一致;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其合理化和高度化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短期的正向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对其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但对高度化的正向作用较为明显.
74-80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财政与金融

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潜在风险与应对之策

摘要: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规范日益成为理论与实践讨论的热点.本文从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全面概括了当前国内外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业态的主要模式和发展状况.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为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带来的机遇,对金融运行和金融管理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以发展普惠金融为导向,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并重,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81-85

金融压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基于FA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衡量金融压抑程度的综合指标,并利用FAVAR模型对我国金融压抑的有关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压抑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存在正向效应,但是造成我国产业结构不平衡和长期贸易顺差,而且从长期来看,金融压抑导致货币供应量的较大幅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通胀水平的上升.
86-92

中国省域技术创新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

摘要:基于2003 ~ 2011年中国内地省域数据,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省域技术创新和科技金融的空间相关性,构建实证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了当期跨期我国省域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金融省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某一省域科技金融资金投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本省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会对其邻近省域的技术创新产生正的空间外溢效应;当期跨期模型中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效果最大,科技金融投入支持技术创新效果高于企业资金投入,政府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则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各省域要发挥企业资金的支持作用,尤其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改革政府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方式,同时应注重与周边邻近省域的科技金融合作;此外还应充分发挥研发人员投入在技术创新中的显著作用.
93-100

论发展金融集聚的典型地区——以江苏为例

摘要:国内很多城市都提出要构建金融集聚区,众多地方政府都以建设金融中心或集聚区作为地方经济增长点,这样难免会出现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以及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乃至诱发金融风险.本文认为各省市需要发展金融集聚的典型地区,以江苏为例,先通过金融综合竞争力比较找出江苏金融集聚的典型地区分别为南京、苏州和徐州,继而分别探讨各典型地区的特征、存在问题及影响,最后提出发展金融集聚典型地区需要合理定位,确定范围,夯实基础,促进协调.
101-105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对外开放

中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基于绩效评估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已有30余年,开放型经济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目前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规模发展、质量提升和资源环境效益三个层面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绩效进行了评估,结论印证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和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中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商品贸易出口由低附加值的数量发展模式向高附加值的质量发展模式实现转型;贸易结构由商品贸易主导向服务贸易发展实现转型;利用外商投资由低效率的数量发展模式向高效率的质量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国外资本“引进来”发展战略向国内资本“走出去”集约型发展战略实现转型.
106-110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浪潮兴起根源探究——基于“抄底效应”及“经济增长”的视角

摘要: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发起跨国并购.尤其在2009年欧债危机之后,掀起了一轮愈演愈烈的并购浪潮.本文首先对危机以来的中国跨国并购发展态势进行了概述;然后以英国富时100指数期货CFD作为金融指标,抽取2010-2012年的季度数据与中国海外并购金额进行相关性研究,验证了中国跨国并购的增长在短期存在“抄底效应”;随后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视角进一步探讨了当前并购浪潮兴起的内在根源.
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