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德育纵横、教学探新、学校管理、热点关注、中考改革、教研园地、幼教天地等。
  • 主管单位:广西教育学会
  •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3275
  • 国内刊号:45-1094/G4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180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2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基础教育研究 2012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教育论坛

消极依法治教现象研究

摘要: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消极依法治教现象仍比较普遍。本文探讨了消极依法治教的含义、特点、危害及表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3-5

教育是师生对生命重负的分享与担当

摘要:生存是艰难的,生活是沉重的,生命的重负是客观存在的。教育活动是因为生命重负的存在才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生命的重负需要他们坦然地面对并果敢地分享与承担。据此,师生应树立起生命彼此关怀的意识和价值取向,不断修炼担当重负的责任和能力,努力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
6-9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德育纵横

也谈“德育”及“美德是否可教”

摘要:一、关于德育的概念 在讲“德育”之前,笔者想先谈谈对“道德”的理解。有人说道德即规范,指外在于人的知识;有人说道德即德行,指内在于人的品德、品质(包括知、情、意、行等方面)。笔者认为要理解“道德”,首先得溯本追源,“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规律和规则,指外在规范,是未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德”本义为“得”,引申为“品德”“道德品质”,指内在规范,是已经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因此,所谓“道德”,是上述两方面的结合,它既包括外在于人的社会规范,也包括已经内化于人的德行。
10-12

道德·生活·幸福——对“鲁洁问题”的探讨

摘要:生活德育论面临几个难题:道德是生活的目的,还是生活的手段?如何生活才能获得幸福?道德为什么能使人幸福?没有道德的生活为什么不幸福?这是我国著名德育学家鲁洁教授几年前提出来的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生活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有幸福与否的生活、道德与否的生活,等等。道德统计规律表明,只有道德地生活才能获得长久而真正的幸福。
13-15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治校方略

卓越学校的三大支柱

摘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赖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普遍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理所当然地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责任和期待,建设卓越学校,不仅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呼唤。本文结合对一些名校的考察体会,就支撑卓越学校的支柱谈几点思考。 一、卓越学校的支柱之一——优秀的学校文化
16-18

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

摘要: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工具在国内外企业、事业单位已经被广泛采用或借鉴,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对其四个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转换,其绩效评价过程一般包括明晰并确定学校愿景、制定学校战略目标、基于平衡积分卡建立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与应用等环节。
19-21

学校管理既要重竞争,又要重合作

摘要:教育改革中,各个学校纷纷引入竞争机制,推出岗位责任制、职务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等,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结构工资、绩效工资、评职、晋级等挂钩,产生了很强的导向作用。这种激励机制不仅医治了平均主义的顽症,而且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然而,它也对教师的互助合作带来了冲击,尤其是一些学校片面强调竞争,使竞争的消极作用不断强化和放大,积极作用被抵消或被抑制。这就需要对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并采取有效对策,消除它的负面作用与影响。 一、过度竞争的危害与影响
22-23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教师教育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摘要: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农村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农村基础教育的重任,关注他们的教育幸福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教育幸福感不强,并从社会地位体验、职业环境体验、身心健康体验、学生成长体验和专业发展体验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要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幸福感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24-2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评价素养的提三

摘要: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评价并不陌生。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评价几乎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而且是学校教育实践中使用得最多的管理手段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中,评价素养一直被边缘化,致使许多教师对评价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的评价素养仍然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教师的评价素养决定着课程改革是否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决定着课程改革目标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实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建立一套发展性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职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本文通过对教师评价素养的再认识,试图分析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进而为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28-29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教研园地

基于真实性问题解决的多维联动式校本教研策略

摘要:校本教研是浸润、传递学校文化的有效手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需要校本教研这座桥梁,搭建围绕学校、教师、学生、教材中真实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渠道,有效地反映学校、教师、学生的教学要求,解决困惑与问题。本文对校本教研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视角下,校本教研应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提炼真实性的疑难问题、教学困惑,走出一个组、一个学科、一个学校的单一条线。在基于真实性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可实施多维空间、多维形式、多维视角的多维联动式校本教研。
30-33

解决小学“流动学生”学科内容衔接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地涌人城市,于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新型的、特殊的社会群体——“流动学生”。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随着父母打工地址的变迁而流动。“居无定所,学无定校”是这类学生的普遍特征。由于农民工工作单位或居住场所更换频繁而中断了其子女受教育的连续性,学校也难以全面了解“流动学生”的生存环境、家庭状况。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学生不能按照正常时间入学、中途转学等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他们升学困难和学习内容不衔接、对教学方法不适应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这已经成为这个群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34-35

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中学阶段是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又是他们积累知识和增长智慧的关键时期。为中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评价体系,对学生理性地认知自己、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学校有目的地变革管理方式、家长全面了解中学生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思想
36-37

浅谈传统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内容、经验及问题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时间都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韦志成先生指出:“从阅读教学的外部功能来说,它统帅语文教学,制约和影响着写作教学、说话教学和听知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它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成为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的阅读主体之后,便可以自由地徜徉在浩瀚的书海之中了。
38-40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教学探新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感悟式教学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摘要: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悟式教学。所谓“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式教学是基于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而产生的,其要义是指导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我感悟文学作品,从中得到教育,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感悟式教学的特点
41-42

区域特色文化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选择倾向的影响——以重庆市“鬼城”丰都县为例

摘要:所谓“区域特色文化”是指某一区域特有的,已经形成系统的文化内容。在重庆市丰都县,鬼城文化是当地的区域特色文化。本文将以重庆丰都县为例讨论一下区域特色文化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的影响。 一、小学生在阅读选择研究中的特殊性
43-44

浅议“双自课堂”中小组互助合作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

摘要: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校针对学生特点,结合多方面的经验提出了自主参与、自觉发展的“双自课堂”模式。其主要的教学流程是“高效导学(课前)一互动探究一及时纠错一交流展示一总结提升一当堂达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性和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本人作为青年教师,踊跃参与了新模式的试点实验工作。在施行这个教学模式期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课堂上的小组互助合作,让我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好方法,仿佛“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在教学中,我经过具体的实践摸索,从中也发现了“双自课堂”中小组互助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设计情境,突出问题
45-46

把握相同习题的不同价值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一道习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一次随堂听课,听到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3题(图1)。 这位教师在执教的时候,逐题让学生说一说拉出了什么卡片,并在黑板上有序地整理出算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据笔者观察,当交流得数是2和3的算式时,班上学生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个个争着举手发言,观察黑板上整理的算式,大部分学生也能够说出其中的规律。当研究得数是4和5的算式时,班级里参与的人数明显减少了,当研究得数是6和7的算式时,班级里只剩下几个非常活跃的学生在积极参与。
47-48

高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例谈

摘要:读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即辨认文字符号并将文字符号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输入的能力。常规性的阅读教学分成三个阶段:读前活动(Pre—Reading)、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读后活动(Post—Reading)。在读后阶段,学生可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再现所学的语言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内化、迁移,从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思维强度,增强在实践中灵活、准确地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高中英语读后环节教学现状分析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