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9 18:17:08

英语翻译教学

英语翻译教学篇(1)

[DOI]10.13939/ki.zgsc.2017.09.071

一个专业知识扎实并具备较高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翻译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是很受青睐的。但是在高校的英语实践教学中,英语翻译教学却长期处于边缘地带。许多高校并不重视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B,一直将翻译视作对于学生词汇掌握情况的一种考查。许多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死板,把课后题中的句子翻译作为练习的主要资料,对于翻译题型一带而过。有少数教师意识到了翻译的重要性,也只是增加了对于翻译技巧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却并未加强对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训练。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1987开始实施以后,一直是我国对非英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的重要考试。曾经一度有很多本科院校将四级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相挂钩。近些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其中的翻译题比重在不断地增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题型自1996年开始出现,最初为单句翻译,由4~5个单句组成,占总分值的5%;2006年对题型进行了一次调整。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大学四级的翻译由原来的句子翻译改为段落翻译,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占到总分值的15%。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于学生的翻译能力的考查也在不断地强化。现在大学英语四级的段落翻译,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主要涉及中国节日、历史事件、经济文化、旅游活动、社会发展等相关话题。这次题型改革后,许多学生很难适应新的题型。在应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常见错误有:一是中式表达。许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难以抗拒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翻译出的句子很难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不够地道。二是语法错误。中文重视意思的表达,而英语更注重形式。英语当中的从句的应用,时态、语态的应用,无一不要求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英语基础的语法知识。三是词汇错误。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出现的词汇错误有:①词组选用不当,混淆单词的词性,对于词组的真实意思的掌握模糊,难以区分近义词和近形词;②固定词组搭配错误;英文当中存在着许多词组,尤其是动词词组都有相对应的副词或介词与之相搭配,许多学生对于这些介词和副词掌握不牢固,一旦用错,整个词组的意思便与本义差之千里。

大学英语四级题型的改革,社会对于学生实际翻译能力要求的提高,都督促我们加大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革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的一系列问题,笔者总结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有所助益。

1 提高学生的语块意识,加强学生对语块的掌握

自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学者在进行二语习得研究和语料库的分析研究过程中发现,在语法规则和词汇两极之间,存在着大量兼有句法和词汇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结构。虽然专家们给出的定义不同,但都是指一些程式化的、出现频率较高、形式和意义都较固定或半固定的、大于单词的多词词汇现象。这就是“语块”。Lewis(1997)在语块教学理论中指出,语块包括许多搭配、固定或半固定的短语、习语。语言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外语的学习是一种非自动的信息处理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分为5个部分:输入、注意、分析、记忆和输出。汉英翻译也是英语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以语块为单位进行对输入的内容进行编码,具有及时有效地整体提取的优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编码成本。语块使得语言的输出更方便、快捷和流利。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现成的、整体的语块可以提高考生的答题速度和选词地道性。尤其是在大学英语四级的应试过程中,翻译内容相对比较固定,大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现象、习俗、旅游活动及社会现象。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学生对于这部分语块的输入,有助于学生在应试过程中避免小的语法错误,更精确地用英文去表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得分的目的。这些词汇在日常的教学中是比较少涉及的,我国现在本科院校多使用的教材中,占比例较大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这套教材所选用的课文内容大多是关于国外的历史、文化、社会现象等。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当中出现的许多词汇就少有涉及,例如唐朝(Tang Dynasty),改革开放(economic opening up and reform),二十四节气(solar terms)。我们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于语块的掌握,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应试过程中,学生翻译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得到提高,最终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四级考试。

2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增加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社会进步等背景知识的渗透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文化日新月异。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要不断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引导学生关心新的科技、文化、社会现象。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在课文涉及西方节日习俗的时候,可以增加中国节日习俗礼仪的知识。包括节日的由来、庆祝仪式等。学生只有对所翻译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表达到位,驾轻就熟。

3 引导学生关注中英文之间的不同,掌握句式的使用

中英文在表述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同。汉语的表达常以名词为重心,以词组、分句为手段,按照时间或逻辑顺序来排列。有些汉语句子断句不分明,句式松散。总之,汉语更注重意思的表达,形式较为自由。但英文则不然,英文更注重形式。许多英文句子以主谓句式来领导其他的句子成分,结构严谨,成分分明。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注意英文的表达方式,尤其是长句的翻译,要确认句子的主干及句型。先确定句子的表达中心,再进一步选择翻译为并列句还是从句,并确定从句的类型。汉语习惯将叙事的重心放在前面,而英语则正好相反。这是在日常教学过程尤其是汉译英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去关注的重点。通过加强训练,勤于矫正,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

近些年,随着大学英语四级题型的改革,大家对于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也越发看重。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以适应这种新的需求。针对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型改革后学生出现的众多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所助益。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作者也将不断尝试,将之运用于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 [M].London: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英语翻译教学篇(2)

中国分类号:H159

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中正式出现了翻译的新题型。翻译部分由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题材。与旧题型相比较,新题型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更高,更具有挑战性。

新题型的段落汉译英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翻译部分在全部试题中的分值比例由原来的5%增加到15%。这种段落翻译要求考生以词、句的翻译为基础,扩大到对整体段落的翻译的把握,段落内容相对完整、结构相对独立。翻译时要把整个段落当作一个有机的语篇,注意各句子之间的衔接和段落间的过渡。

现在翻译新题型已考过两次,学生的反应普遍是题目难度增加,要求提高了。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根据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综合语言能力。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翻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翻译过程不是单一孤立的转化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全面的动态过程。涉及到英语学习的诸多方面。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时,首先要全方面的分析原语的语句从段句,逻辑,文化背景知识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语法分析。而语法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扎实的翻译练习无疑会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效加强和巩固他们的语言基本功。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翻译是一个重新组织,加工和整理的再创作过程,是一种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表达的前提是要理解原文的含义,理解准确了才能够表达到位,而在选择用何种形式进行表达时,势必会依据自己的判断,充分调动相关背景只知识,尽最大可能去搜集最精准的词汇,最恰当的表达,最符合逻辑的句式结构去进行语言的转化。这自然也会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修辞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另外,翻译练习会涉及大量的文学作品,历史典籍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翻译教学和实践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翻译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究其根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指导思想上不够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一贯注重阅读,其次是听说和写作,在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中“译”处于一种几乎被完全忽视的地位。

二是大学英语教材中缺乏翻译的独立单元。当前国内流行的几套大学英语课本都是以英语文章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课本内很难见到全面而系统的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间或穿插一点,也只不过是围绕课本开展的零星翻译练习。所以学生的翻译都是自己摸索着进行,缺乏本土性,翻译的生硬,很不地道。

三是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方法单一。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讲解课文时片面强调翻译出的内容,没有传授翻译方法,也没有专门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课堂上的翻译实践更是相当有限,教师很少当场提问学生来翻译课文,更不用说及时纠正学生的翻译问题了,这自然就导致了学生缺乏翻译技巧,翻译能力不足。

三、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1、讲解基本的翻译技巧,奠定学生扎实的翻译技能

在长期的翻译实践过程中,人们已经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如增减法,重复法,分和法,溶入法,语序调整法等。通过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这些翻译学上的成果,并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可使学生的翻译思想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使学生在实际翻译时能够做到形神兼备,贴切到位。并逐步使学生们的翻译能力更加完善,译文变得愈加规范,最终实现翻译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2、培养文化对比意识,重视汉语文化

翻译理论家谭载喜曾说过:“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由此可见,翻译过程一定会受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制约。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要强调对学生的文化导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让学生意识到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注意研习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上的反映,熟悉英语语言形成及变化所依赖的地理环境,并了解中西方在价值理念,和风俗习惯上的种种差异。

从CET的翻译新题型来看,考察内容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中国茶文化,丝绸之路,剪纸艺术,传统节日文化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熟悉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不能忽略汉语文化的重要性。只有充分的理解了汉语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才能用英语进行文字信息的转换,才有可能翻译出高质量的作品。

3、在翻译训练方法和过程上追求创新

教师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促进教学效果。例如,找到合适的翻译材料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就翻译任务进行讨论。由于翻译作业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分组讨论活动能够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见解,互相比较翻译成果。比较的过程也是鉴别的过程。在比较之中教师指点迷津,何处欠佳,何处过火,何处拘泥,何处酣畅。有比较,有鉴别,也就有了欣赏,也会使翻译教学呈现生机盎然。

总之,教师应该抓住CET考试中翻译题型改革这一契机,利用合理的方法与手段,改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从而加强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富强.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英语翻译教学篇(3)

现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活动和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各行各业接触和使用英语日渐增加,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不单需要对单纯英语专业翻译的基础技能型人才,更多的是需要掌握各种行业知识,同时又有着过硬的英语翻译能力的专业人才。这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意味他们有更大的显示自身价值的领域和空间,但同时也要求他们有更强的英语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翻译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翻译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影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教材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各种英语能力考试的导向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笔者拟从教育方法方面探讨翻译教学的改革。

二、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是一个示范(刺激) ―模仿(反应) ―重复(强化)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的。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句型,词组,单词的强化,但却割裂了“教、学、译”,使学生不能将翻译理论和技巧与翻译实践联系成为统一的整体,导致在翻译能力提高上出现僵化。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以此为中心建立的翻译教学模式,是强调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建构“译”的概念,把“译”作为一个学习的整体。在掌握翻译的理论、规则和技巧时不能停留在模仿和强化的阶段,而是要进一步的建构翻译的最重要一个阶段――实践。使学生感受到整个翻译过程的整体性,从而达到发展翻译能力的目的。任务语言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直语言教学法,以计划和操作为其中心内容。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使用这一教学法,设定翻译教学计划,并以任务实施操作,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译”的整体建构。

相较而言,以构建主义为基础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无疑优于行为主义教学模式。

三、实验说明

为验证不同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在梧州学院2009级非英语专业本科新生班级中,选取了3个英语水平相仿的班级(其中一个对照班,两个实验班)进行分组授课,进行翻译教学实验。让三组学生分别接受不同教学模式的培训,以比较不同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影响。一年后对三个班学生进行统一翻译测试,对最终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一)模型与假设

1.三个班分组授课,接受不同教学模式下的翻译技能培训。相关假设如下,

假设1:三个班的英语翻译能力出现差异。

2.对照班按照教学计划上课,即只做书本附带的翻译练习;实验1班增加翻译教学(使用行为主义教学模式);实验2班增加翻译教学(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相关假设如下

假设2:实验1、2班翻译能力优于对照班

假设3:实验2班翻译能力优于实验1班。

样本选择

笔者选择了梧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009级机械设计制造1、2、3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为了保证实证研究的可信度和客观度,笔者选取的三个个班级学生人数均超过30人,同时在实验研究前对学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成绩进行了统计,以确认三个班英语水平相仿。

四、统计结果和数据分析

(一)实验前三组实验对象的英语水平

(二)一年后统一翻译测试成绩分析

实证进行一年后,对三个组的学生进行统一的翻译测试,使用SPSS 软件对各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班和实验1班的翻译测试成绩有着显著的差异(t=-3.165, df=74, p<0.05)。实验1班的翻译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的翻译水平。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班和实验2班的翻译测试成绩有着显著的差异(t=-6.486, df=76, p<0.05)。实验2班的翻译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的翻译水平。

由以上两个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假设2成立。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翻译测试成绩有着显著的差异(t=-3.734, df=74, p<0.05)。实验2班的翻译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的翻译水平。假设3成立。

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假设1的成立说明,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翻译技能的培训明显的起着不同的作用,

假设2的成立说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做书本的附带练习,翻译训练只占很小的比例,学生进行翻译练习的量和度都是不够的。增加专门的翻译训练可以使学生的翻译能力有显著提高。

假设3的成立说明,增加翻译教学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效果。与运用行为主义的模式相比,运用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能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五、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综上所述,对教学模式做出调整和改革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同时,为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大学英语过程中增加翻译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单单是增加翻译教学,还没能完全的是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最好的锻炼和提高,还要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辅助。构建主义任务型教学相对行为主义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看文献:

[1] 韩宝成. 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 [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李芦生. 刍议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英语翻译教学篇(4)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它通常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受行为主义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主要建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示范(刺激)-模仿(反应)-重复(强化)的教学导向上,具体表现为"以翻译技巧(练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练习)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前者的基本思路是:围绕翻译技巧的讲解选择教学材料和练习材料,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强化达到提高翻译水平的目的。后者的基本方法是:将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与翻译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翻译技巧的操练来提高翻译技能。

对于广大的非外语专业学生而言,他们的学科分布范围较广,专业倾向性较强,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与外语专业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非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该结合其本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技能训练和课堂组织上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发展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翻译素质,简单地直接移植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显然是不适宜的,也是不可取的。

1.1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四六级考试,甚至把其视为学生能否拿到学位证的条件之一,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学学英语仅仅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而不是为了与外国交流。有的学生英语四、六级成绩非常高,却不能很好地应对一些非常简单的日常翻译。他们只是机械地学习英语,不能灵活地运用。由此可见,受制于现行考试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总体上仍未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

1.2各类大学英语教材并未比较系统地介绍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精读教材中出现的翻译练习少之又少,只有在精读教材每个单元有单句翻译练习。而翻译是一种技能,怎能凭着只翻译几个句子就可以培养或是提高翻译能力呢?实际操练不足又何谈培养翻译能力?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指导,句子生拼硬凑,搭配别扭或逻辑含糊不清,语篇缺乏连贯性,英译汉时汉语译文"洋"化,汉译英时英语译文"汉"化等问题随之而来。

目前我国从事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相关的成果并不多,教学模式多以借鉴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为主。因此,如何结合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他们的专业背景,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方法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有赖于学生对翻译方法的掌握以及翻译能力的提高。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了解西方文化,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英语翻译教学篇(5)

2000年3月,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提出了要求。因此,英语翻译教学也要提高翻译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以下途径。

1 通过在翻译课程中加入语言文化的对比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现有翻译教材中,虽然对翻译教学的必要性研究得不多,仅有陈宏薇的《汉英翻译基础》(2001)中的第一章系统介绍了汉英心理文化对比和汉英语言文化对比;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2002)的第三章介绍了英汉词汇现象对比和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但是宏观语言对比在翻译教学中的必要性,已经有不少专家取得共识,如“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在各方面的差异,比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属于主语显著,汉语属于主题显著语言等,对于提高他们的翻译水平十分有益。学生由于没有意识到这些语言上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常常忽视汉语的行文习惯和规律,结果译出一些带有‘翻译症’的句子。”(牛新生,2005:73)又如“(翻译)教材不但要有字、词短语句子篇章结构的介绍与练习,更要有将两种语言的对比、两种思维方式和两种表达习惯的转换始终贯彻于教材并进行大量语言现象对比,分析这些不同语言现象导致的理解表达和接受方面的反应,以及思维的特点,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转换意识方面得到加强,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王占斌,2005:32)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要注重宏观语言对比的重要性。正如蒋坚松的《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与陈定安的《英汉比较与翻译》中所研究的。前者对英汉语言的整体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对比,而后者则重点针对英汉语言在微观层面,如句法、语态、词语、词序、词汇等所呈现的差异进行了比对和阐述。这两本书,一个注重阐述宏观科学理论,另一个突出微观案例分析,各有所长,而在翻译教学实践中,“从理论出发,必须多举实例以为补充,才能落实,否则便成空论。反之,由经验入手,也必须融合贯通,举一反三,因小见大,才能把个案提炼为通则,否则失之琐碎”。(余光中,2004:194)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二者中取长补短,用于改革传统的翻译教学,拓展本科翻译教学纬度,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2 将宏观语言对比意识渗透到各种微观技能训练中

前文强调了翻译教学中从微观技能训练到宏观语言对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应该杜绝将两者截然分开。事实上,微观技能知识的传授为引导学生进行宏观语言对比积累语料实例,作了铺垫工作;而宏观语言对比思想则应该贯穿整个翻译教学课程的始终,并将这种对比意识渗透到各种微观技能培训中去。由于英汉互译过程中,许多规律和技巧是可以相互印证和转化的,典型的如英语译成汉语时,冠词的删减涉及到的是减词法;而汉语译为英语时,可数名词一般都需要和冠词搭配,是为增词法的一个方面。因而教学当中不必将汉译和英译截然分开,虽然第一学期的教学重点是汉译(按照从易到难的教学原则,汉译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较为容易,因而在学习翻译的初级阶段将汉译定为重心),第二学期的重点是英译。另外,同样为了符合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第一学期的重点放到词法和句法翻译上,第二学期的重点则是篇章翻译。这样的总体规划,实际上也是贯彻前文所提到的宏观语言对比的思想:教学过程中,英译和汉译规律可以相互佐证,而学生在这种对比教学中,对翻译规律的认识会更深刻。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翻译课程,我们在第一学期的授课之初,除了介绍翻译史、翻译学科的基础知识之余,还设置了专题系统地介绍中英语言和文化对比,这之中选取的教学案例应尽量典型有趣,同时要避免过于复杂,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词法和句法层的微观技能传授阶段,如何不断强化学生的宏观语言对比意识?如在教授主语翻译时,可跟学生一起对比探讨汉语作为主题突出和英语作为主语突出的语言规律。在谓语的翻译这部分,可以研究英语作为形合的语言,是如何在主动词(主谓轴心)的基础之上构造出结构严谨的英文句子的;而相应地,汉语作为意合的语言,谓语语法成分的多样化,乃至多个动词连用或叠用形成谓语部分,这些是如何实现的,等等。另外在增词、减词和转词的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技巧背后的宏观规律,如汉译时增词,多是因为英语是曲折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而这些语法形式标志在汉语里必须借助词语来表达意义。总而言之,翻译课程不能够降格为简单机械的技能训练,融入宏观语言对比思想,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深化学生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强化记忆,更重要地是,要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在翻译过程中主动发挥其创造性,唯有这样,也才真正符合了创造性很强的翻译教学的规律。

翻译课程的教学是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思想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只有加强宏观语言对比思想的指导作用,才能从本质上改善翻译课程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和教学效果滞后的弊端,才能真正有益于培养具有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英语翻译教学篇(6)

(一)外部问题1.CET4和CET6指挥棒的作用。四六级考试出现翻译题型始于1996年,但是此部分所占分值少,难度较小,因此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9]久而久之,在四六级考试指挥棒的误导下,教师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教翻译,学生也缺乏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令人欣慰的是,2013年12月CET4和CET6进行了改革,首次将段落翻译作为一个专门的题型进行考查,翻译材料选材广泛,牵涉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此次改革明确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必将推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和发展。2.缺乏专门的翻译教材。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未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订购专门的翻译教材。非英语专业学生多数只有读写和听说教材,教材很少对翻译理论和技巧进行系统的讲解,翻译部分基本以课后题的形式出现,且多是简单机械地巩固已学的词汇,因而并不能称之为翻译。

(二)内部问题1.教师方面。一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欠缺。他们未系统学习过翻译理论知识,而且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实战经验不足,因此翻译教学只能照本宣科,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二是教学方法陈旧。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但教师很少给予理论指导,而是偏重词汇、语法和翻译技巧的讲授。课堂上,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做口头翻译,或给出译文让学生自己检测,但学生的翻译能力并未因此得到较大提高。此外,课后翻译作业也往往强调无语法和词汇错误,很少关注语篇连贯、逻辑清晰等因素。2.学生方面。一是对翻译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认为听说读写是关键,翻译无关紧要。因此,在翻译学习中,部分学生缺乏兴趣,处于被动地位,从不主动探索。二是缺乏跨文化和语用意识。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翻译就是字对字、词对词的转换,因此只要掌握语法和词汇就足够了。但是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如果只重视语言形式的对应,翻译出来的句子可能佶屈聱牙。同样,在不同的语境中存在一词多义现象,需要学生多积累、勤思考,才能译出准确的译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之处如此之多,引入有效的翻译理论对其进行指导,从理论高度设计出合理的教学体系刻不容缓。

二、语用翻译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解释力

作为一种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理论,语用学不仅关注说话者对信息的传达,还关注受话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转化。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既关注译者理解原文的过程,也关注译者在译文中表达原文意义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看,两者具有共同的关注对象。[10]正如吕俊所说,语用学与翻译结合,让译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翻译中的问题,从而为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11]将语用学理论,指示语、语用预设、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将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教学提供指导,从而克服以往教学中的各种不足。

(一)指示语与翻译教学言语交际涉及两个过程,说话者对信息的传达和听话者对信息的理解,指示语在这两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说话者、受话者等因素,推理出指称与所指的关系,同时注意文化、社交的适当性。例如,ShortlybeforeCongressmanJamesLangevincasthisvotelastmonthtorelaxfederalrulesonfundingofstemcellre-search,theRhodeIslandDemocratstoldhiscolleges…。原文中的theRhodeIslandDemocrats根据上下文指的是前文的JamesLangevin,翻译时若将其作为他人处理,译文将与原文相悖。指示语的意义离不开语境,教师应启发学生关注语境的意识,切不可过分注重字面意义而造成译文对原文的偏离。

(二)语用预设与翻译教学语用预设对翻译过程有重要影响。从翻译角度看,预设对语境具有敏感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坚守以前实践中形成的预设,而应该考虑到当前的语境因素,形成恰当的译文。例如看到game这个词,译者首先会利用之前形成的预设将其翻译为“游戏、比赛”,但是在新的语境中game可形成新搭配,从而具有新的外延。如,“Gametheoryisthescienceofstrategy”,应当译为“博弈论是有关策略的科学”。

(三)会话含义理论与翻译教学会话含义理论要求翻译时,译者始终忠实于原文的会话含义。具体说来,合作原则对翻译规定了特殊的要求:量的准则规定译者不得毫无根据扩充或节减原作内容;质的准则表明译者应忠实传达原作信息,切忌错译、乱译;关联准则强调译者应注重两方面的关联:原文上下文的关联和译文与译文读者的关联;方式准则规定译者用精炼清晰的语言传达原文内容,不允许隐晦难懂。[2]但是,有时为了修辞的需要,说话者常常有意地、巧妙地偏离合作原则,从而产生言外之意。在此情况下,如果原文背离了合作原则,译者翻译时也需要相应地背离,至于语用意义则留给读者去推理,译者无需代劳。如:A:昨天晚上吃的什么?B:就吃了些东西。B的回答明显背离了“量的准则”,因为其传递的信息显然不足,语用意义是B不愿意告知A相关信息。翻译此对话时,译者即使知道乙晚上吃的是什么,也应把乙的话直译过来,切不可画蛇添足。

(四)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教学言语行为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努力透视一定语境下的言外之力,进而用明晰或隐晦的方式构造表达同样言外之力的译文。例如:“Saturdaymeantmostadultswereathomeontheroute.Sowereschool-agedchildren.IthoughtthismightmeanmoreexchangesasImadetheroundstoday.”文段描述的是垃圾工人的心理活动,从上下文信息可知这是垃圾工人苦中作乐的美好想象。“madetherounds”、“moreexchanges”可分别翻译为“挨家挨户收垃圾”、“搭上几句话”,从而将原文的意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五)礼貌原则与翻译教学礼貌原则提出了交际者应遵循的六条小的规则。但是中西文化的不同致使人们对礼貌的领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中国人被夸奖时,很自然地会回答:“惭愧,惭愧!”如果直译成“Ifeelashamed”,英美读者将稀里糊涂;如选用归化策略意译为“Thankyou!”,则变得规范地道。礼貌原则对翻译教学的借鉴意义为:教师课堂上应适时引导学生弄清中外表达礼貌方式的差异。分清哪些礼貌信息是原文的重点,因而译文中必须很好地体现出来;哪些不是原文的核心,并且直译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前者通常选用异化策略,而后者多选用归化策略。

(六)关联理论与翻译教学假设S是译者对原文的解读,T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解读。根据关联理论,成功的翻译应是T=S,但是实际翻译中译者是没法做到这一点的。[12]翻译要考虑两个层面关联性的对应:原文和译文的关联以及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的关联,尤其后者是译者努力的方向,即使译文读者付出较少的努力获取与原文读者一样的语境效果。为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把英语学习当成认知过程,还要鼓励学生寻找关联,并把此当做学习的目标。[13]例如,翻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译者不仅要通过认知推理得知它的真正含义———化词汇的形象与语用含义关系不大。如果把“瓜、豆”的形象传达出来,将让读者无法理解。所以,译文应把原文的暗含信息翻译出来,即,“Asyousow,youwillreap.”

(七)顺应理论与翻译教学从顺应理论出发,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语要顺应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翻译的动态过程,且这一过程是有意识的。[2]语境关系顺应强调,译文读者有着与原文读者不同的文化心理、社交规范等,因此翻译时要选择顺应译文读者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表达。语言结构顺应强调,译语与原语在语码、语体、词汇等方面存在差异,翻译要选择符合译语语言结构的表达。动态顺应强调,译语不能只顺应语境关系或语言结构,而应实现二者之间的动态顺应。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是当务之急。结合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在语用学翻译理论指导下,现提出如下教学体系。

(一)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水平传统重词汇、语法和翻译技巧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翻译教学的要求,刻板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了更好地驾驭翻译课堂,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即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水平缺一不可。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成立翻译研讨小组,每周至少开一次研讨会,互相交流翻译教学和科研心得,提高理论修养。其次,积极寻找机会,从事翻译实践工作,丰富实践经验。

(二)传授语用知识,增强语用能力语用学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脱离了语境,翻译这种输出型活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就无法实现。所以,教师在翻译课堂上应有意识教授学生语用知识和能力。正如冉永平所说,语用能力或知识是可教的。[14]首先,教师不仅要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有意识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鼓励他们在翻译中自觉掌握和运用指示语、语用预设、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等语用翻译理论,避免产生误读和交际失败。例如,公司每年生产10万只玩具。译文1:Thecompanyturnsout100,000toyseveryyear.译文2:Theannualoutputofthecompanyis100,000toys.此例教师可启发学生关注语境因素。根据顺应翻译理论,为了得体,译文需要追求语境关系顺应。如果是日常语境,译文1较为合适,但如果是商务场合等正式语境,译文2则更合适。其次,创造合适语境,组织互动式活动,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理解和掌握目的。例如,miss这个单词可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创设语境,如在等车的场合,“Imissthebus”,表达的是“错过”的意思。

(三)输入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意识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不容忽视。在运用礼貌原则、关联论、顺应论等理论指导翻译时,译者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合理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首先,教师应积极向学生输入西方文化知识,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其次,鼓励学生课下看一些英文读物或电影,要求以读书报告的形式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最后,启发学生用目的语思考,发展学生的移情,引导他们主动去了解西方的文化,从而避免母语的干扰。例如,“望子成龙”,直译过来是longtoseeone’ssonbecomeadragon。但是这一译文无法为外国人接受,因为龙虽在中国是吉祥物,在国外却被视为凶恶残暴之物。根据关联翻译理论,译文要能使译文读者在付出较少的努力的情况下得到一样的语境效果。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归化的方法翻译此句,即toexpectone’ssontobecomeanoutstandingpersonage.

(四)检测语用文化知识,规范评价尺度测试形式和内容易影响包括翻译教学在内的语言教学,但是语用知识和语用能力以及文化知识等很少出现在外语测试中。为了更好的评价学生的翻译水平,并用评价结果来指导翻译教学,在考试中应加入语用社交等方面的内容,检测学生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可给出原文,让学生在各种语境中选出或给出准确的译文;也可考查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文化冲突。

英语翻译教学篇(7)

2提高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对策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目前中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英语教学的认知性偏差,二就是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老旧导致的英语翻译教学水平止步不前。因此我们需要端正教学认知,改进、突破教学模式和方法,大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和能力。

2.1端正教学认知

翻译是将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有效、全面的转换,不仅要传递字面上的意思,更要传达原文的精神和内。。因此中学英语翻译教学应该以语言运用为目的,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树立语篇意识。

2.1.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中学英语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阶段,中学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采取积极的措施大力提高学生翻译水平和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知识性浓、趣味性强、时代感强的句子作为范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1.2树立、增强语篇意识

翻译实际上就是跨文化交际活动,是在具体语境背景下对某一语段进行的翻译。翻译活动不是肢解字词句,而是需要在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语境分析语篇,准确的传达原文、原语段的真实意图,并呈现出语段的风格特色。教师在评价中也要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具体执行,不光看某个单词、某个段落译得如何,更要放眼于语篇的整体效果、语言通畅度、语义的连贯度等等。

2.2改进、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难以胜任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标准,必须改进、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本文来自于《学术论坛》杂志。《学术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2.2.1教学相长,注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翻译教学是文化交流的过程,不是满堂灌。教学交流有很多种,不只有课堂师生交流,还包括英语角、外翻译实践、网上翻译交流等多种形式,还可以通过演讲、阅读材料、观看电影等多种方式了解跨国交际的文化差异,学习到各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翻译技巧。只有不断地集思广益、教学相长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2拓展教学内容

翻译教学是文化交流的过程,老师还应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全球视野。教学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更要放眼于课本之外。老师在讲授翻译理论时应该把理论讲活、用活,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翻译实践的科学性和功效性。在讲授翻译理论时,既要考虑教学目的,还要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出发,讲授英语翻译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在具体的翻译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知道怎样的翻译是好的,怎样的翻译是可以接受的,怎样的翻译是不当的,让学生的翻译真正做到信、达、雅。

英语翻译教学篇(8)

一、翻译与翻译教学

翻译是运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一种语言的意义。翻译过程中仅仅知道某些单词,看懂某段文章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把源语转换成合格的目的语的翻译能力。翻译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其中包括理解与表达这两个基本环节。学生翻译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翻译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其中包括理解与表达这两个基本环节。

英语翻译教学不同于英语教学。然而,在我国翻译教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教学翻译指语言教学中的中外互译,它对译文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与翻译专业课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外语教学;而作为教学目的的翻译教学则是专业的,它对译文的要求较高”。众所周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翻译主要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而很少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笔者以为,译界学者之重翻译教学而轻教学翻译的态度有将教学翻译边缘化之嫌。事实上,教学翻译的确被边缘化,甚至有研究者有失偏颇地将翻译教学之不良影响归咎于教学翻译。正如罗选民所指出的:谁也不能保证现在所教的非外语专业学生将来改行从事口笔译或从事业余翻译;非语言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翻译技能; 非语言专业工作者翻译了大量的非文学作品; 翻译具有优化教育的功能。因此,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是当前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实践与重视程度脱节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中,对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从《要求》中可见对翻译能力的培养标准明确而具体。但纵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地方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开设量明显不足,有些学校的英语专业每周仅仅开设2课时的翻译教学课程,甚至英语翻译在读写课程上附带练习。而公共英语课中几乎没有设置翻译课,导致学生的翻译能力停滞不前。不够重视翻译教学,直接导致学生在翻译课程中逐渐产生消极对待情绪。此外,大学英语教材中很少涉及翻译理论与技巧。没有对翻译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很少涉及培养翻译能力的具体标准,课后翻译练习多是以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或语法现象为主,局限于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难以体现针对翻译教学需要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训练。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现实中,由于翻译教学长期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地带,很多人对于翻译教学存在模糊认识,把翻译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常常以语言教学的模式来讲授翻译课,重技法讲解,轻实践解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讲解词和单句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有效运用翻译理论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翻译思路和翻译能力的培养上,而只是单纯为教会学生具体怎么翻译词汇,翻译句子。教学方法大多仍然是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方法,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多仍然停留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课堂传授翻译知识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能力培养。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学设置不够系统,连基本的翻译课程都是一些公共选修课,更不必说在课程之外主动设立一些让学生交流翻译的活动平台。换言之,这种传统的翻译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不够了解,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英语翻译基础,进一步造成学生不重视,教师也不重视的恶心循环。

三、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

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和肯定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更要侧重学生的翻译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加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

当前的大纲尽管提及翻译能力的培养,但总体上其注意力还集中在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上,忽视了翻译能力。修改教学大纲需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不同层次的翻译水平要求,明确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要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翻译理论和翻译技能的重要性,在相应的英语等级考试中也要加大翻译的比重,以引起广大师生对翻译课程的“教”与“学”的足够重视。同时,高校应编写适合当前经济文化发展形势和翻译教学新理念的翻译教材,教材中应加入翻译教学的内容和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以指导实践中的翻译教学,更好地完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体系。

2.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组织合理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 “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然而然向以学生为中心靠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则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设不同的翻译选修课,包括基础性质的选修课和综合性的选修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需要进行授课,并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学方法应提倡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式学习,并且运用现代多媒体等手段,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时刻查询最新的实践翻译材料,结合一些影视资料,让翻译课堂不再枯燥,并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再以设疑为中心鼓励学生探索总结,重视教学互动。具体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应该让学生主动思考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深刻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的进一步探究英语翻译的深层内涵。

综上所述,翻译教学促进了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发展,因为正是翻译教学赋予学习者运用翻译技能与技巧的能力,构建了学习者翻译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石。翻译教学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好外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高等院校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检验学生英语技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大胆的探索研究并付诸实践,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化转变。

参考文献:

英语翻译教学篇(9)

1.引言

目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相对英语的听、说、读、写教学来说,翻译教学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界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翻译教学,有关专家学者认为翻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翻译教学区别于纯正意义的语言教学,翻译教学需要进行专门的翻译训练。目前,翻译早已从相关学科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翻译教学也已从和语言教学有关的翻译行为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语言转换角色的翻译人员日趋增多,中国各大高校逐渐将英语翻译课设为必修或者选修,以便发掘并培养出一批英语翻译的高端人才。我们可以从覆盖面比较广的大学四六级考试改革上看出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在1996年前的考试题中并没有涉及翻译这个重要的检测标准,而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国英语教学中影响深远的专业测试,它的指挥棒作用非常明显,其结果直接导致师生追求英语过级率,对于翻译教学非常不重视。为改变“高分低能”现象,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型进行了改革,从1996年1月增加了英译汉新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部分的英文原文中把指定的几句话译成汉语。从2007年开始,英语四、六级考试新改革全面实行,此次改革实行710分计分体制,增加了汉译英的题型。虽然这十多年来国家和教育部愈加重视英语翻译教学,但怎么让其在高校中得到有效推广与教学还是个难点,现今大学里的英语翻译教学可以说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翻译教学未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目前高校翻译教学覆盖面不广,其设置的翻译课主要针对学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对于此类学生,教授翻译课的老师上课时大多偏重讲理论知识,而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做课后练习或者进行翻译实践,但结果是学生没有自觉性去进行翻译练习,导致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脱节。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翻译实践的监督,定期抽查学生作业。同时,由于如今网络技术的发达,学生可能会借助其他方式完成翻译作业。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每节课讲授翻译理论的同时,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们互动,通过课堂互动提高翻译练习的趣味性。另外,高校应该重视英语中的翻译教学,使非英语专业学生也能有机会学习这门课。教师们应该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采用切合非英语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和设计锻炼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未来的经济社会中,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素质。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系统学习一些原理和技巧,又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翻译理论,培养技能,并进一步总结出经验。

2.2翻译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涉及的内容主要为文学作品或文章的翻译,学生受到此倾向的驱使,便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文学类词汇及作家的了解上,而在日后对职业影响比较多的领域上的翻译则感到特别棘手。文学类与非文学类翻译的要求与侧重点不同,这里引用王佐良的话:“非文学文体主要传递信息功能,翻译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逻辑性强;而文学文体除了传递信息功能以外还有情感功能、审美功能,因而翻译语言的要求多样化,或是平实、自然,或是精练、洒脱。”可以看出,文学类翻译强调语言优美及感情表达,而非文学类翻译强调精准性与对专业背景的了解。大学教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方向,在现今多元化国际环境中,我们需要的翻译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方案应该涉及各个领域,既应有培养学生语言驾驭能力的文学翻译教学,又应有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各类专业领域翻译教学,最终改变高校翻译教学内容单一的现象。

2.3翻译教学缺少了对语言背后文化背景的介绍

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只有充分了解英汉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真正理解话语和文章所隐含的文化内涵,进而从表面意义深入到语言所要传达的真正的隐含意义。现在学生翻译遇到的“瓶颈”即是无法理解一些语句的意思,并非因为对词意本身的不理解,而是对于英语一些地道的习惯表达缺乏了解。如“Achilles’s heel”――阿喀琉斯的脚踵,代表一个人的致命弱点。这个典故出自于希腊神话,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伟大英雄,他有着超乎普通人的神力和刀枪不入的身体,最后却遭太阳神阿波罗悄悄一箭射中了他唯一的弱点,即他的脚后跟。原来在他还是婴儿时,他的母亲曾捏着他的脚后跟,把他浸在能使身体变得刀枪不入的斯提克斯冥河中,可那个被母亲捏着的脚后跟由于浸不到水,成了阿克留斯全身唯一的弱点。当我们遇到这样的词汇语句时如果不知道其出处就根本无法做到准确翻译。因此在大学翻译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加强对学生西方文化背景的教育培养,做到让学生至少知道这是出自于哪里的文化,在翻译时需要进行查阅,而不是一概而论。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由于平日已经有这类文化课程,因此可适当减少对此类知识的介绍,但需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语言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3.结语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但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扮演组织者、促进者、监管者、引导者等角色。教师既是翻译理论的研究者,又是实践者,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深谙翻译理论,善于从翻译的实际操作中厘清和归纳出翻译理念,并最终给学生讲清为何如此翻译之道。学生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翻译作为英语技能的全面展现,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准确理解,提高掌握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学习翻译不仅是对英语学习水平的巩固与提高,更是对中文能力的检测,好的英语翻译者也是好的中文掌握者,他们能在这两种语言中应对自如。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学应该加长教学时间,让同学们尽量多地进行翻译锻炼。许多同学会抱怨说这样会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然而,随着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英语已经涉及各个行业。要想成为某项领域的专业人士,英语的学习尤其是英语翻译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校加大英语翻译教学的同时,应尽量弥补以上的不足之处,相信中国未来的翻译人才会逐渐增多,我们会告别目前高端翻译人才短缺的状态。

参考文献:

英语翻译教学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91

0引言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际应用型人才。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国家对既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又精通英语基本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逐步增大,这也给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师资情况的局限性,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存在着重阅读,轻翻译的状况,教师对英语各项技能的讲授和培养明显失衡。受社会一些工作单位的导向影响,学校对学生的英语四、六级以及A级的过级率过分重视,使得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有偏差,这对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非常不利,严重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翻译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

1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首先,从学习主体学生的角度来看,高职各班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差异很大,参差不齐,这种情况给教师课上开展合适水平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而且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这对学好翻译这门对学生基础有一定要求的科目来说还是很有挑战的。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很多英语课程的设置上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设置单独的翻译课程,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对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手法不了解,这给高职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再次,从教学主体教师的角度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再加上教师自身对翻译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理论钻研不够,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2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具体改进措施

翻译本身是一门能够考察和衡量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学科,因此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要求学生对西方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改进传统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必须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2.1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面

翻译,即翻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两种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专家公认的翻译标准是“信、达、雅”。由于高职学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以翻译只要达到最低标准就可以,即正确的表达出原句作者的意思,不增添和删减信息。因此,要想翻译的准确,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首先针对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因材施教,制订符合个体条件的学习计划,提高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此外,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中,多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使得学生能够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差异,避免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对某些词汇的错误理解和翻译。

2.2教师应该加强翻译技巧的讲授

很多同学在翻译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译文前后矛盾或者语句不通顺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基础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比如说在英语单词总数中,名词数量多于动词,而在汉语中恰恰相反,是动词数量多于名词,因此在很多英文句子中出现的抽象意义名词不好翻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名词转化成中文中的动词来翻译,这样句子就更通顺易懂。此外,因为中国人表达的时候更愿意用主动句,而英文中有很多被动句翻译成汉语会很别扭,这时候我们就有必要把被动翻译成主动,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老师需要重点强调的翻译技巧。

2.3增加翻译练习量

我们都知道熟能生巧,只有见得多,练的多,学生才能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给学生多布置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技能。

3结语

翻译是很深的一门学问,如果想搞好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和教学模式,真正的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基础,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翻译技巧,在积累中不断的进步,逐渐提高翻译实用水平。

上一篇: 通用实训总结 下一篇: 道路整治工作经验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