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9 12:04:21

网络直播论文

网络直播论文篇(1)

我的研究课题是《论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了能更好的将自己的课题分析和研究的更加透彻,我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查询大量的书籍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腾讯游戏频道》《游戏风云》两档火爆电视节目和各大游戏直播平台,斗鱼,虎牙,全民TV,熊猫TV深度的了解到了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的概念定义。起源,发展,和现状。充分了解电竞直播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发现当下电竞产业和游戏直播节目存在的问题和一些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并对本人的论文撰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前言】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游戏产业也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发展的时期,成为了一种新型文化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游戏网络直播成为社会热点,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活动,对它的研究极具时代意义、社会价值以及商业价值。电子竞技游戏网络直播行业是游戏产业的一种延伸,当下游戏产业是一个大热的新兴文化产业,游戏网络直播行业更是最前沿、最受追捧的行业,2019年电子竞技申奥成功更是达到了一时巅峰。但是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类节目仍然需要人们辩证客观地对待与认识。【主题】本文通过研究游戏网络直播兴起与发展的过程,阐述了对游戏网络直播的认识和了解,认为中国游戏网络直播行业的兴起是一个“从有到有”的过程,是基于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政策的调控以及行业的创新才得以发展的,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三个时期且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点,最后才完成了游戏网络直播的平台化与泛娱乐化。但是尽管现在的电竞直播广泛的发展,还是存在着问题。本文将游戏网络直播和电子竞技类节目这一传播活动置于传播学视角下,对其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进行了简单有效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和归纳了游戏网络直播发展的泛娱乐化等特点。强调游戏网络直播是主播运用游戏网络直播平台为媒介向用户传递以游戏进程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的一种大众传播活动,主播与用户两者之间的交流是游戏网络直播产生深层次影响的基础,也是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最后,以“斗鱼TV”“虎牙TV”为例针对游戏网络直播现存的非良性竞争,内容低俗化,直播视频版权,商业模式错位,代打,欠薪,版权,管理盈利问题进行了探究,对游戏网络直播产业的产业链机制进行了有效的思考,对其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相应的对策,认为游戏网络直播必须建立合理、完善的行业规范,通过法律约束游戏网络直播平台和主播,才能不断地取得良性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

二、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我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要对近年来电子竞技的兴起和游戏直播的电视节目加以简析、举例,从各大直播平台节目的成功之处着手,浅析电子竞技类节目和游戏直播类节目的发展与成长,并从中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通过研究游戏网络直播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和原因,表达我对游戏网络直播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游戏网络直播这一传播活动,对其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进行了简单有效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和分析了游戏网络直播发展的特点。最后,以“斗鱼TV”“虎牙TV”为例针对游戏网络直播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子竞技游戏直播节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论文主要内容会有五部分来论证课题:第一部分: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的概念,特性;第二部分: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类节目的发展历史与电竞的兴起;(萌芽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第三部分:电竞游戏网络直播兴起与不断发展的原因;第四部分:影响中国整个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三大问题。第五部分:游戏网络直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斗鱼TV”“虎牙TV”为例

三、设计(研究)方案

1.资料查询法:查询游戏直播类节目和电子竞技的发展史;2.图书馆查阅有关电子竞技类大量书籍;3.收视各大直播平台斗鱼,虎牙,全民TV,熊猫TY等进行实际分析;4.在各大平台咨询了解,如:微信,微博,论坛及百度贴吧;5.通过网络调查了解,节目主播,各类型游戏的评论以及网友评价;6.与专家或业内人士沟通,更好的了解电子竞技类节目和游戏直播节目7.主动尝试:注册斗鱼直播平台主播亲身体验;

四、工作进度安排

准备阶段6月16日至7月16日撰写阶段11月1日至3月1日3月6日至3月10日4月10日至4月20日论文评阅阶段5月8日至5月20日答辩阶段6月份论文答辩论文评阅论文撰写中期检查论文定稿初拟题目10月24日至10月26日论文开题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张志鹏.电子竞技直播的平台化研究[J].暨南大学,2019.

2.王再兴《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游戏网络直播研究》兰州大学20193.张曦元.网络视频直播间资源优势与创新机制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2019

4.穆亚荣《电子竞技在我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9

5.张致远张宽胜《浅析中国电子竞技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游戏风云2019

6.IT之家《首届电竞奥运会落户巴西LOL成为比赛项目之一》腾讯网2019

7.罗蕴军《浅谈全媒体联合直播电子竞技比赛的实践》新余市广播电视台2019

8.袁博《三大焦点带你解读电子竞技游戏网络直播第一案》法治周末2019(10)

9.游戏动力《影响中国整个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三大问题》电竞观察2019(12)

网络直播论文篇(2)

广播网络化雏形

网络广播应该包含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两个从属概念。网络广播作为传统广播在互联网上进行延伸,可以谓之广播网络化。目前主要形式有直播和点播。直播(Live)是电台实际播出节目的网上传输形式。时效性强,生动实际,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1997年底上海电台在国内首次进行互联网上直播广播,长达4小时。点播(On-demandAudio/Video)则将节目根据内容做成一个个片段,用户可以根据标题或分类选择所关心的片段收听。点播可以更合理地满足用户的要求,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网上广播形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将“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等重要新闻都制成了精彩的网上回放专题。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直播还是点播,大都只是将传统广播电台的节目搬到网上进行“转播”。就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互联网在广播传播中仍属非主导性的,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的工具出现。而网络化广播则是借鉴传统广播方式实现互联网多媒体信息的独立制作和传播。它要求从网络发展的角度来看广播,跳出传统广播模式,真正发挥互联网广播优势。这是至今还少有人问津的又十分重要的课题。

可以说,真正意义的网络化广播是以网络直播而非“转播”、全面互动而非“补充”作为最显著的标志。长期以来,网上视音频广播采制和播出一直是新闻网站的弱项。1998年12月,广东电台连续三个晚上网上直播“阿虹的故事”特别节目,在听众中反响极大。热线电话一个晚上有十多个,而电子邮件有近万件。但是这种网上直播和互动只是作为传统广播的一个补充形式,不能称为真正原创的网络直播。

六大特征

回顾上世纪80年代,传统广播传播与受者界限分明。1986年底,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热线电话加主持直播先河,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在广播改革史上具重要意义。然而,这种直播主持与热线听众的对话只能是点对点,听众的交流参与面还十分有限。广播与互联网融合后,主持人与网民从原来的双向交流拓展为多向交流,网上广播受众的反馈参与面大大扩展。美国报界巨头《华盛顿邮报》网站采用的实时广播“直播在线”(Live Online),提供各种网上直播讨论节目,由重要新闻人物、娱乐明星、定期邀请的嘉宾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与许多网上的“聊天(室)”不同,它提供的是“理智的。有主持的讨论。”这可以看作网络化广播的雏形。网络化广播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

一、网民的第一性。网络广播在新闻制作和节目传播对象上,首先要考虑网络受众的需求,实现网络化广播信息接受的舒适性、第一时间的传播性和文字音频的互动性。目前,已有网络电台利用网上资讯开播网络新闻联播意义上的“新闻听听看”。另外,结合网站频道,开设一些以网络时尚为话题广播节目,如在线游戏、网上视听、美容保健。美食购物、车行旅游等。

二、在线节目直播。网络化广播的播出采用不受制于传统广播的“网上直播”形式。虽然网上直播比转播和录播对制作者及主持人要求更高,但这是为了便于网络电台主持人能充分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而必须采取的方式。因为一旦播出的节目全部采用转播传统广播或录制节目方式,网络电台的网民第一性和互动特点将会丧失。

三、互动交流评论。在节目制作和栏目制定上,网络广播可以采用QQ、手机短信、论坛发帖、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与网民互动。网民可以通过以上任意一种方式与节目主持人交流,以增强节目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如节目播出时可在论坛与网民实时进行交流,也可利用手机短信息即时沟通,在网络节目中提供短信评论、短信点歌、短信抢答、短信调查等。

四、网络主持意识。网络加入广播节目,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是对广播优势的拓展。这不仅需要主持人熟悉电脑和网络知识,还需要主持人适应从主导地位向真正开放的网络谈话组织者的角色转变,这种角色转变对主持人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对全局的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实现网上点播。网络上可以实现广播节目尤其是音乐的在线收听和点播。与一般广播上网不同的是,网络电台以网民为第一受众,互联网节目资料更为丰富。网民可在网络上更加自由地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乐曲等。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可以代替广播,实现广播所能具备的一切功能。网络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用视听语言进行传播。

六、融合传统广播。网络广播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要集纳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积极开展与广播电台合作。新闻媒体的网络变革应该是运用新的网络传播手段和技术,享用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的资源。例如,可与广播电台合作,让传统广播的音乐和旅游精品等节目成为网络广播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网络化广播变革

网络直播论文篇(3)

网络直播红火的背后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纷杂乱象,以色情、低俗、庸俗甚至反动的内容博出位、争关注、抢用户,挑战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首先,突破伦理的色情展示。不良的网络直播刻意曲解并恶意迎合“宅文化”,突破正常的情感交流界限,打政策法规的球。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网络主播不惜铤而走险,依靠低俗的身体表演甚至传播内容吸引用户。斗鱼TV的“直播造娃”不仅引起舆论哗然,更将网络直播行业推到了人民群众口诛笔伐的风口浪尖。其次,鱼龙混杂的低俗内容。网络直播的初衷,是强调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体验式社交,并非满足窥探私人生活的需求,然而在无限的空间和海量的信息中,良莠不齐的内容鱼龙混杂。一些主播依靠展示吃饭、睡觉等生活状态,暴露隐私并共享无聊,用看似合理合法的方式吸引用舻墓刈⒂肫缆郏让用户通过点击和消费决定自己的行为,给消费者以虚幻的权力。再次,难以管控的言论导向。由于网络主播上岗无需资格审查,一部分主播缺乏政治素养和媒介操守,看待问题片面浅薄,肆意妄评政治事件,挑拨民族情绪,将公众人物妖魔化。这些煽动性极强的言论既不利于正确引导舆论,也不利于提升全民的政治修养,甚至引发非理智的极端“爱国”行为,造成社会危害。

网络直播顺应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随着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加强,低俗化的主播和内容将失去生存的空间和传播的渠道,这将有助于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一,要建立严格的审查与监管机制。对于网络直播“乱象”的整顿,需要做到他律与自律。近来,监管部门不再“缺位”,政策层面的监管频频出手,大力处罚违法违规的直播内容,净化了网络直播环境。同时,行业自律将会避免直播行业触碰政策红线以及走入内容低俗与高度同质化的误区。第二,要加快行业的技术与人才升级。目前国内的网络直播主要基于两种形态,一是电视信号的网络观看,属于“伪直播”;二是通过独立的采集设备,上传网络并。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相比,尚存在着技术与人才的不足。只有在技术投入、人才储备上加速升级,才能留住用户,确保行业稳步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进程的加速将使网络直播行业日趋完善。

网络直播论文篇(4)

一、研究综述的必要性

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在多种传播媒介中,网络对大学生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不言而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目前我国在线直播的平台发展十分迅猛,平台的数量众多,而且平台的用户数量十分巨大,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直播平台在每天的高峰时段的在线人数甚至达到600万~700万,房间数也能轻松突破4000。网络直播正在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最新现象级存在。

与此同时,笔者作了关于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84.3%的人会看网络直播,其中63.2%为偶尔看,而21.1%为经常看,所有人中只有15.8%从来不看网络直播,此外38.2%的人做过网络直播的主播。这些数据表明网络直播与大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它是大学生易于接受和青睐的交流和休闲方式之一。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大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意识形态会对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大学生由于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步趋于成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果这一时期他们接触的是优秀的网络直播,会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涉世未深,大学生往往不能辩证地、全方位地看待问题,易沉迷于网络直播中夹杂的不良成分,此时若不及时、正确的加以引导,大学生就会受到这些不良成分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学界深入研究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并积极研究对策,通过一些给大学生的针对性的建议来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积极的引导。

探讨如何发挥我国网络直播自身的优势,以及如何克服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从网络直播的角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无论对中国的网络直播发展,还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该研究有利于拓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角,不仅丰富了价值观理论研究的相关内容,而且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

二、关于价值观的研究成果

我国学者对于价值观的理解大多是从哲学角度进行探讨。在概念问题上,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的意义,即客体对主体的积极的作用。也有人认为价值观是人的一种主观观念,用它来判断事物的善恶、美丑、正确与错误等,它是带有浓厚的感彩的,是判断一种行为正确与否的依据。总体来说,学者们比较认同的价值观定义是人们内心深处真正信仰什么、需求什么,是否觉得做这件事有用亦或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满意的一种主观观念,是判断一种事物或事情是否有积极意义时所持的观点态度总和。

三、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文献越来越丰富,价值观的研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点。从中国期刊网统计的数据来看,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论文已达上千篇。论文大多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进行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现状研究

大部分学者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持乐观态度。认为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整体是积极向上的、是健康的,大多数大学生有着高尚的道德追求。但是研究也指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自私、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精神萎靡、沉迷于网络、不思进取的价值取向。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价值观理解为大学生对自身在整个社会关系中主客体角色的一种考量,是大学生对自身追求的一种主观倾向。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研究

学者们在对大学生价值观概念范畴进行定义研究的同时还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进行了大量总结,有学者将大学生价值观特征概括为价值取向趋于理性化,价值判断偏重务实化,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价值追求突出个体。有学者认为大学生价值观有价值多样化、功利化、实现过程差异化、发展过程不成熟等特点。总之,大学生价值观整体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基本相符合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自私自利、崇尚金钱、追求享乐、道德滑坡等问题。

(三)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研究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产生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比如,一些学者从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高科技的角度从宏观上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研究。有学者用实证数据说明文化、性别、专业、家庭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有学者指出传统价值观教育模式存在问题,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失败。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寻求新型价值观教育,例如利用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进行价值观教育。总结学者们的研究观点,一般来说,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比较直接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本人的性特征、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变化、良莠不齐的新兴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式

学术界对如何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对策。有学者从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形成阶段的基本特征、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原因以及大学生价值观的阶段性特征几个方面提出应对的对策。一些学者认为,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倡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影响大学生等三大措施来引领大学生价值观。一些学者提出了三大对策:以大学生为对象,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指向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确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向性。总之,学校层面要优化校园环境、组织丰富活动;家庭层面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高言传身教水平;社会层面要加强大众传媒的合理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等都是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关于网络直播的研究成果

目前对网络直播的研究尚未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侧重于实践运用。

(一)着重探讨网络直播的优势

学者们研究了网络直播与其他传播方式的区别,相对于其他传播方式,网络直播具有开放性强,互动性强、实时性强的特点。这也是一些名人、企业、新闻媒体、社交等都比较喜欢在进行精心的自我包装之后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自我宣传的重要原因。有学者认为网络直播既有互联网受众面广的优势,同时又通过视讯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可以突出产品推广、对话访谈、在线培训等内容交互特点,增强的推广效果。还有学者认为网络直播与其他网络媒体相比的独特性,在于网络直播的视觉冲击效果,使得这种社交方式比文字、图片的交互效果更强更有吸引力。一般来说,网络直播可以使交互的双方看到更真实生动的对方,其优点比较多:网络直播更加直观,交流速度快,表象形式好,能够最大程度地超却时空的限制,交互受众容易划分等等。同时,借助网络交互软件,还可以对交互过程进行录制。使直播之后,交互内容还可以进行重播、c播,这就大大发挥出了这种交互方式的价值。

(二)网络直播中的乱象研究

网络直播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整个行业还不是很规范,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行业规范,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有学者指出,网络直播本来是一个网络交互的很好的形式,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传播“黄、赌、毒”等信心来谋取不正当利益。背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而且这种乱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极大地污染了网络环境,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网络生活由于直播网站的访问者多数为青少年,这些“乱象”会误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扰乱视听行业发展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网络直播乱象光怪陆离,其形成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有学者指出不仅仅是主播个人的问题,网络推手的推动、网络直播平台的松散管理、粉丝素质的良莠不齐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直播环境的稳定。不少学者一致认为网络直播平台管理难度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三)如何监管网络直播研究

对网络直播乱象,许多学者提出监管策略,有学者认为应该对网络直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与归类,并纳入数据库,进行分析和研判,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从而促进网络直播的发展,也有学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强与网民的交流,在实践中对网络直播进行规范地引导,使之逐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与建设、加强集成平台管理、规范网络主播管理、建设技术监测系统、完善网民举报机制等是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研究述评

国内学界对价值观和大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及教育方式都进行了研究,为研究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提供有益的借鉴,但纵观目前的研究现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虽然学者们对如何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众多对策,但是这些对策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撑。二是,价值观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哲学层面。一些专注论文也大都停留在哲学层面,缺乏与具体科学的结合,可操作性不强,与网络直播相关联的研究更是未见。从国内现有关于网络直播的文献看,目前有关网络直播的研究,缺少学理性分析和有深度的理论成果,更鲜见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总体比较深入,其中既有理论思辨,也有实证研究,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设计和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而“网络直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不过现有的研究能为我们正确看待和运用网络直播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在“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的研究”方面缺少专门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虽然新媒体环境兴起,但学界还未关注网络直播对大学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策略的研究将研究视角放到当今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上,以期充实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彭.“90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研究[D].湖北大学,2012.

[4]王靖茹.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5]杜柯妹.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培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6]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新兴媒体,2016(08).

[7]曲涛.当前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J].调查与研究,2016(26).

[8]钟绪君,王燕荣.浅析网络直播火爆的原因[J].东南传播,2016(09).

网络直播论文篇(5)

为了配合电子竞技在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平台数量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新颖。各种巨头网络直播平台相离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已经有约200家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而受众对于电子竞技的网络直播的要求与期待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基于受众视角的电子竞技网络直播进行分析非常有必要,有利于维护电子竞技游戏产业发展的迅猛发展的势头。

一、受众心理在电子竞技网络直播中的表现

1.文娱心理。当今时展迅速,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其实与满足大众的文娱心理密不可分,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必然会给人们带来不小的生活、工作压力,人们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娱乐活动进行放松。而电子竞技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产业,其刺激性、冒险性、对抗性等等大大的满足了人们的释放、发泄要求。相比于以前的平面式的娱乐活动,电子竞技以其多功能、全方位的体验占尽了优势。况且,网络直播平台的引入,更是满足了人们交流沟通的需要,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人,大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排解自己的落寞感。正是因为这一优势,电子竞技的网络直播已经发展成群体的狂欢活动。

2.受众心理的美丑选择。都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无论是现实生活的人际交流还是网络平台的互动,一个人的容貌的地位始终没有下降。这显然不利于一些其貌不扬的网络直播的发展,毕竟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但是网络平台毕竟不同于现实生活,当今美颜技术已经出神入化,所以,网络还有一定的遮丑效果。况且,电子竞技毕竟是一张竞技活动,所以,网络主播的实力也是赢得受众的硬件条件。有趣的是,有些人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的状况。所以,一些故意扮丑的主播更受欢迎便不足为奇了。然而,大多数人还是不会放弃对美的追求。所以,一些容貌出众的主播还是更受欢迎。不仅如此,影响主播欢迎度的还有性别,因为男性是电子竞技网络直播的主要受众。所以,一些女性主播更受青睐。因此,网络平台需要注意这一受众心理,合理地调整其比例。

3.相互交流心理。不同于线下的电子竞技,网上平台为电竞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交流渠道。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电子竞技释放压力,更可以在游戏中通过网络平台相互沟通,进行宣泄与自我表达。每个人都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线下的种种受众心理(如怕熟人嘲笑、内向)等因素阻碍了人们在竞技时的表达。但网络平台把受众藏在幕后,受众可以不必顾虑太多外界因素,尽情地表现自我。当今,各种媒介发现迅速且简单易学,所以,受众可以很快地运用网络媒介进行直播活动(包括收听和主动直播),人们在线上可以有多种身份,满足人们角色认同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枯燥无聊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二、网络直播的三要素与网络文化

1.主播与网络文化。网络主播是在网络直播时代新兴的一群团体,对于电子游戏竞技网络主播而言,主播大都是90后的女性。这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符合男性玩家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90后刚刚达到就业年龄,当今工作岗位供不应求,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便需要另辟蹊径。而网络主播不仅赚钱快,而且非常方便,不需要多大的场地空间和专业的技术要求,容易上手。在某一方面,网络主播的日益盛行也反应了当代人的生活、工作压力。在直播活动中,受众对主播的认同可以大大满足主播的被认可心理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类需求有高低层次像个梯子,有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网络主播在受众的认同下既可以满足其生理需求――获得食物和财富,又可以满足其社交需求,甚至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主播也会受到受众的网络暴力,因此,主播也需要有强大的忍受能力,与受众进行良性的心理沟通,才能避免较大的心理冲击。

2.受众与网络文化。需求是生产的直接动力,受众的心理需要催生并且大大刺激了电子竞技网络直播的出现与发展。电子竞技网络直播的盛行在一定情况下也反映了受众的狂欢与孤独心理。网络时代,不仅仅是直播平台,各种社交软件、论坛、贴吧、天涯社区都反映了网络时代网民的集体狂欢。这本质上是现代人心理扭曲的某种反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压力得不到释放,在网络的遮蔽下大可以揭下面具,露出人性的弱点与丑陋,在网上肆无忌惮的横行。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当代人的孤独焦虑感,相比于传统的生活方式,网络时代的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网络的便利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精神沟通的阻碍。网络直播平台实现了替代补偿,满足了人们减少孤独感的需要。但我们应该看到直播平台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孤独。

3.弹幕与网络文化。弹幕是主播和受众、受众受众相互沟通的渠道,上述的网络主播各种心理满足的需要和受众发泄沟通的需求都要依赖于弹幕这一形式。即使在人数众多的网络直播平台,自己的一条弹幕只能闪现几秒甚至更少,但这并未影响受众的心理。更何r,如果自己发了一条能引起共鸣感的弹幕便可以极大的满足受众的虚荣心。所以,弹幕不仅在网络直播平台盛行,其他的可以发送弹幕的视频播放软件也极受欢迎。

三、结语

网络直播平台是当今网络时代的新兴产物,还在初生阶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今的就业压力,满足主播和受众的心理需求。在某些程度,电子竞技网络直播的盛行也反映了当代人的病态心理与人格扭曲。游戏在以前可能被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但是在当今电子竞技时代,它已经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这也需要人们调整的固有看法,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产业的兴起。当然,这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控制和管理,在合法的前提下有序健康的发展。必要的时候,也需要专门的心理专家团队对其进行分析和调整,更好地疏导现代人的各种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这一产业的发展,并引导现代人心理向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直播论文篇(6)

本文通过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研究,找出其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运营模式及盈利方式,得出网络直播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结合新的发展机遇提出新的策略和建议,使网络直播平台能更好更快发展。

1网络直播平台在营销策略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直播平台获得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直播平台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警惕和解决。

第一是缺乏有力监管,网络直播平台在信息传播中容易出现负面信息。一方面观众在收看网络直播进行直播互动交流中,一些不良信息也会出现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有些素质低下的观众言辞不堪入目既影响了大众的感官又容易散布反动言论,谣言惑众。

第二是网络直播平台同质化严重,一般而言很难把网络直播平台从其他网络直播平台区分开;另外,网络直播平台的宽带服务器和主播签约资本高。

第三是潜在的版权问题严重。前文对网络直播平台的劣势分析中就指出了游戏开发方的版权问题。像网络直播这样的行业对于版权问题不够重视,总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由于版权问题总会停播相关节目。例如乐视体育在2017年5月20日公告,由于版权问题,乐视体育平台将停播2016-2017季意甲第37,38论联赛。当今社会人民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一些非法侵权行为都将会遭受打击。网络直播平台中的一些直播都涉及到版权问题例如王者荣耀,英雄联盟,dota2等游戏,还有视屏点播区域都是没有播放版权的。

一些游戏或视频播放都是网络直播平台主播赖以生存基础。一旦这些相关作品追究责任,网络直播平台还能否生存将是一个考验。

第四是盈利方式不足:网络游戏直播类网站正处在投资阶段,如何盈利目前还不是各大网站考虑的问题,由网络游戏直播产生的经济效益存在于仅有的几种方式中,包括开展网络直播平台游戏竞技赛事竞猜、与网页游戏公司开展合作网页游戏和粉丝打赏经济变现,总的来说利润并不丰厚。

2网络直播平台营销策略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网络直播平台旨在打造成全民娱乐的网络直播平台虽然目前发展形式良好,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甚至有些问题会慢慢积少成多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重视及早解决,网络直播平台可能面临发展风险和困境,通过网络调查研究和对不同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社会政府监管和网络直播平台自身自律管理整顿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

2.1网络直播平台细分市场

网络直播平台要对直播用户进行细致分析,具体分析网络直播平台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观看网络直播平台的种类,收集网络直播平台用户的爱好和对网络直播平台的意见,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优化网络直播平台的服务,做到网络直播平台真正为了用户,一切从用户出发,开发出用户喜闻乐见的网络直播平台节目。

2.2网络直播平台跨界开展经营

网络直播平台不仅仅要扎根于直播领域,还要多方面经营,建立网络直播平台自己的传播渠道,自己的产品开发工作室。形成一条属于网络直播平台自己的产业链。还要与多方合作,莫求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例如网络直播平台和中公教育开展合作创立新的教育直播频台。可以看出网络直播平台作为一个全民性直播平台,已经开始吸引中公教育在其平台上直播,虽然现在只直播公务员考点和试卷解析,但是已有了一个可以合作的共同点。相信网络直播平台上还有不少入住的企业,对网络直播平台来说是一个个发展机遇。

2.3网络直播平台加强管理来打击负面信息

网络直播平台上面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都可以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公开聊天,发表言论。但是一些文化素养低的人发表的一些不良信息会给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带来不好的影响,也影响网络直播平台自身的声誉。有时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用户量活跃的特点传播虚假信息欺诈用户,带来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有些网络直播平台直播为了出名,更是为了利益,置观众利益不顾,传播色情,危害了观众集体利益。

2.4网络直播平台提供个

网络直播平台在用户体验上提供个性化服务,能够给网络直播平台的大用户不一样的体验。只有满足了网络直播平台主体的内心需要和体验,才能给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归属感。优质服务对应优质用户才能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到网络直播平台上消费。网络直播平台设置的贵族用户等级,可以加速用户升级,显示尊贵身份,便捷的和主播连麦互动,享受特别礼物以及进场贵族欢迎显示。还有粉丝等级加强用户粉丝和主播的联系。只有更多的个性化设置,才有吸引力。

2.5网络直播平台建立特色品牌

网络直播平台要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品牌,面对各类直播平台竞争的大局势,网络直播平台要想更进一步的发展,从众多网络直播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直播平台这个新兴行业的强者,网络直播平台的品牌建设不容忽视。当斗鱼这个品牌形成就会有凝聚力和扩散力,才会有发展动力。网络直播平台可以尝试以自身名义举办各类直播大赛,扩大其影响力。例如斗鱼主播好声音,斗鱼主播电脑装机大赛等。

2.6网络直播平台接受政府监管

网络直播平台已成立三年,在这三年里,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对于网络直播平台在直播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要积极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接受公众监督。让网络直播平台在阳光下运行茁壮成长,网络直播平台只有接受监督才能建设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理念和观众接受的直播平台,网络直播平台才能成为“全民直播平台”。

参考文献:

[1]刘金星.让网络直播平台运行在法治轨道上[J].新闻前哨,2016(08).

[2]黄艺.泛娱乐化时代网络直播平台热潮下的冷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02).

[3]王丽娜.从电视媒体的宠儿到网络媒体的明星――中国电竞直播平台营销策略浅议[J].时代金融,2015(14).

网络直播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8-0044-02

网络直播由来已久,广义的网络直播就是同电视直播一样,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对于信息的实时播放。广义的网络直播可以分为3种类型:信号转播、平台自制以及自媒体自制这3类。自媒体自制的网络直播,也就是狭义上的网络直播。通过非专业官方的个人或者机构进行的小成本低门槛的直播形式。本文所提网络直播即狭义的网络直播。

正是自媒体式的网络直播的出现,使得网络直播成为大众争议的焦点。自媒体式的网络直播在2015年和2016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苹果应用商城中网络直播类的应用数量如井喷式出现与网络直播为话题的舆论热度持续升温。网络直播顺应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特色,成为民众掌握话语权的又一工具,并且带来了更大的社会效应。近年来,通过媒体报道,初步发展中的网络直播缺乏监管,行业乱象丛生,引人堪忧。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因此他们对于网络直播的接受度更快,这也使得网络直播对他们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

焦点。

1 哈尔滨市大学生的网络直播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针对哈尔滨市的在读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采集了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其他哈尔滨市高校的大学生的信息,采用了随机抽样调查,实地拦访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到了535个有效样本,样本构成:男女比例为43:57,大一学生为24.3%、大二学生为7.29%、大三学生为13.46%、大四学生为27.66%、研究生为27.29%。

1.1 网络直播普及度广,但是自媒体类的网络直播使用度不高

根据调查,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知道网络直播,比例高达97.76%。近年来网络直播产业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使网络直播在人群中耳熟能详。在全部的调查对象中,53.64%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使用过网络直播,其中3种广义上的网络直播的使用比率基本持平,信号转播式的网络直播使用相对较多,但是没有明显优势。由此可见,在大学生群体中狭义上的网络直播――自媒体自制的网络直播的使用程度并不高,信号转播式的网络直播依旧占据

主流。

1.2 网络直播观看平台重心逐渐转移到手机移动客户端

调查数据显示,使用网络直播手机App客户端来观看网络直播占据主导,达到49.91%。其次就是传统的PC端观看,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爱奇艺等,传统网络直播网站如YY、斗鱼、战旗、网络电视、其他类型网站和手机App的直播

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成为人们接触互联网的重要工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公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网民中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主导①。2015年,网络直播App软件出现手机应用商店,创造了上市不足两个月50万用户下载的盛况,从此网络直播的手机App客户端开始井喷式的出现,并且下载量居高不下。只要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网络直播节目。由于视频网站拥有其自身的优势,有独有自制的直播节目,对于受众粘性较大,受众要想观看这个节目,观看平台具有唯一性,因此视频网站的比例也很大。选择PC端的网站来观看的样本主要是受习惯影响,而且经过长期发展,这些网站也拥有了自身影响力很大的节目

主播。

1.3 观看网络直播选择“内容为王”,强互动性是主要优势

调查显示,哈尔滨市大学生观看网络直播在选择上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超过73%的调查对象表示并没有观看固定的网络主播主播的节目,同时有超过60%的调查对象表示搜索过直播节目进行观看。大学生选择直播节目进行观看的原因主要是“有感兴趣的内容”,比例高达60.93%,其次是因为无聊打发时间。在节目选择上,大学生理智选择,根据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看,可见网络直播的发展也逃不开“内容为王”的战略。“有喜欢的网络主播”的比例只有24.3%,低于因为家人朋友观看(25.98%)和直播节目的类型(25.79%)。网络直播最吸引用户的原因在于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强互动性,在{查中,对于网络直播优势的选择上,有73.4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强互动性。在网络直播现有的互动模式中,最受欢迎的是点赞;其次是评论和弹幕;之后是订阅和收藏;送礼物这种需要消费的互动模式使用过的人

很少。

2 网络直播对哈尔滨市大学生的影响

虽然网络直播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据本次调查显示,结果却不如某些报道所说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网络直播的观看频率很低,有54%的调查样本表示观看网络直播的频率为偶尔一次。与此同时,大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直播的时间也很少,有58.32%调查样本平均每天花费少于20分钟,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直播的依赖度不高。由于学业繁重和社会活动,他们并没有养成每天观看网络直播的习惯,更体现出他们对于直播选择的随意性与自由性。网络直播属于半碎片化的观看形式,需要长时间连贯地观看,如果中途停止观看不能再完整体验

直播。

对于是否会制作网络直播的问题上,进行过或想要进行网络直播与拒绝进行网络直播的人数基本持平。生活分享类和娱乐类是有兴趣进行直播的同学最希望进行的直播内容,依然是以兴趣为主导。对于网络直播的看法,本次调查显示,60.37%的调查样本对网络直播的看法是良莠不齐。他们既感觉网络直播的环境乌烟瘴气,令人堪忧,同时也认为这种媒介形式十分有趣,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3 结论

网络直播产业蓬勃发展带来很多社会现象,一直是舆论的焦点,几乎对于网络直播人人都能耳熟能详。在哈尔滨市大学生群体中,狭义的网络直播也就是自媒体自制形式的网络直播使用的普及率不高,信号转播类的网络直播形式依然占据主流。观看网络直播平台以手机为主,但是传统方式依旧占据一席之地。感兴趣的内容是大学生选择观看网络直播最主要的原因。他们会进行主动的搜索查找来观看直播节目。网络直播具有强互动性,主播与粉丝在直播过程中产生的一体感亲近感是网络直播的最大优势。使用最多的互动行为是点赞,其次是评论和弹幕。网络直播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影响不大,网络直播的观看呈现出频率低且时间少的特点。虽然对于网络直播的看法褒贬参半,但是对于这种新兴并且正火热的媒介手段,大部分人对于其还是很包容的,对其发展感到

乐观。

注释

①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8.

参考文献

网络直播论文篇(8)

湖北网台把“凤舞九天,网罗世界”作为办台主旨,将湖北广电总台旗下12个电视频道、10个广播频率、4个新媒体、1家报纸、1家杂志的海量资源,融入新闻传媒和社会服务双重功能。目前,湖北网台已经推出致力于引导社会舆论的“新系列”和服务网民提升互动品质的“I系列”两大体系品牌,很有创意。

“I系列”是湖北网台依托“云计算”技术,引导网友参与服务大众的新型产品。“I系列”扣紧时代律动,体现时尚元素,融合现代网民乐于信息、关注视听、参与讨论的特征,独具匠心的借用当下网络流行字“爱”与英文字母“I”的谐音关系,采用“I”与“爱”叠加表达出“我喜爱”的主题诉求;网台推出了“I爱视听”、“I爱拍客”、“I爱社区”三大版块,鼓励大家参与到信息视听自主中来、参与到平常的拍摄中来,参与到社区的讨论中来,较大程度激发了网民自主参与性。“新系列”结合视、听、看、读、移动浏览等多项选择,推出“新图文”、“新广电”、“新报刊”、“新手机”四大版块,包含电视、广播、报刊、手机阅读在内的各种信息,并特别强化新报刊的“读可链接的报刊”理念,将同类资讯优化配置整合,帮助网民方便快捷了解相关信息。特别是“新手机”版块联合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提供新型音频推送和互动业务,将图文和音视频放到网上播出,是一种“可听、可看、可点播、可互动、可下载”优质的新媒体广播业态。在内容设置上,“I爱视听”强调看大众报道,听百姓声音,娱身边欢笑,乐和谐幸福;“I爱拍客”注重说家长里短,讲奇闻趣事,秀湖北之美,道民生诉求;“I爱社区”体现博客、播客、微博互动尽在其中。整个“I”系列突显服务特色,秉承“人人皆编辑,我办网络台”新观念,为网友提供了先进的网络参与平台,挖掘不同领域的“网格记者”能手,通过网民发现、自创,推介媒体新价值,去引领网络新生活。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快速生产、传播。但它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真假混杂,造成网民的浅阅读习惯和碎片化认知。湖北网台积极探索新媒体主流化发展之路。“新图文”版块力图体现快速、海量和资讯的深度,专门设置音视频报道区,将品牌新闻“湖北新闻联播”、“经视直播”、“新闻360”等电视新闻内容碎片化,每天整点十档网络音视频播报,体现网络主流媒体特色。内设的“早报台”栏目锁定高端人群、上班一族提供资讯需求服务;“爆料台”栏目与电视新闻栏目打通,关注百姓生活,曝光社会不公,揭露丑恶行经、化解“草根”怨气,变堵为疏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舆情。湖北网台通过对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执着守望,以期引导社会舆论,体现主流价值。

二、网络传播新理念,服务大众高水准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必须顺应时代抓住机遇,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实现主流声音的有效传播。湖北广电总台秉承“全台办网、网台一体”发展理念,要求各频道频率记者必须掌握采、写、摄、录、播、博多种技能,所编发的资讯报道须同时向频道、频率、网台送发,成为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人才。湖北广电总台也在政策、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湖北网台有力倾斜,鼓励网台全新机制运作,整合总台资源建立全媒体记者队伍,保障资讯报道网络与电视、广播同步播发和部分首发。湖北网台创新制播方式,践行网络报道首发、手机联动、广播滚播、电视收官等新传播流程,力图引领融合多媒体,延伸广电产业链,助推湖北广电新跨越。

湖北网台自主设计打造出国内第一辆3G网络直播车和辅助车,呈现综合技术系统保障;分有导演工作区、音频工作区、技术工作区等几部分,技术先进性能全面,其功能即是回传互动的3G平台,又是移动的网络广播电视台。2011年6月18日,3G网络直播车首次亮相北京鸟巢,直播湖北歌手金波的演唱会,体现出高超的技术含量;6月24日,3G网络直播车开进华中师范大学,报道“网台进校园,红歌献给党”活动,产生良好社会影响;3G网络直播车将成为湖北网台宣传报道占有先机的独特“利器”。目前,湖北网台已与新浪网、网易、北京蓝汛公司、新奥特公司、金游戏数码科技公司等著名企业和网络媒体签约,携手战略合作,通过一系列战略组合拳,湖北网台将勾勒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网络内容新呈现,多媒体感受高品质

湖北网台是新形态网络媒体,其特色框架与形式呈现出个性化特征,在国内众多网站立独行。浏览湖北网台页面,结构严谨新颖,形式奇巧多样,手法推陈出新。特别是首页面设置独具匠心,强调整体框架简约清晰、内容列表一目了然。首屏横纵列表将主要板块与阶段性重要内容推荐相互交织,根据需求随时更新,始终保持将最新鲜、最有活力的内容推荐给网友;第二屏着重安排的“实用链接”和“友情链接”两大链接版块,突出呈现湖北网台方便网友、服务大众、广纳四海的办台理念。

网络直播论文篇(9)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视像充斥并且极速膨胀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视像符号正包围着并且愈来愈深地影响着我们。不可否认,“图像成为这个时代最富裕的日常生活资源,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情境,成为我们文化的仪式”。①而“真正让视觉文化迅速扩张并最终占据社会文化主导地位的则是网络时代所引发的全新变革”②。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聚集和发散地,当下社会众多热点议题正是通过网络的传播才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应。而携带视觉符号偏重感性的视觉传播方式,正在不断地消解着原本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传播范式。在这种传播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网络舆论呈现出了新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视觉因素渗透到网络舆论的环境中,使网络舆论也打上了视觉时代的烙印。

一、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构建

1、视觉化倾向下的网络舆论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和媒介的迅猛发展,以视频图像为主要载体的视觉符号充斥着大众媒体,“视听媒介构成了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传播主要内容和介质,视听取代思考、声像挑战文字,视觉化信息流动迅速成为主导型的社会舆论传播方式”。③传播的视觉化倾向使得网络舆论传播范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视觉化信息成为构建网络舆论的重要力量。视觉传播的信息包含着各种刺激人们感官的影像符号,因而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例如,在时下的微博传播空间里,包含视频信息的微博往往比单纯的文字微博更能引起关注,获得更多的评论和转发次数,影像符号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和意见也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了受众。大众在影像符号建构的网络世界里,容易沉迷于双眼所见,思维浅化,因而舆论多含有非理性因素,缺乏事实判断和价值思考,盲目性流动。

2、视觉信息传播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在视觉化倾向下,视觉化信息成为网络舆论构建和传播的重要议题来源,与此同时,网络舆论受到网络传播和视觉传播固有属性以及负面效应的影响,也出现了相应的表征。

(1)视觉信息占据网络舆论议题来源的主导地位。视觉信息在广度上拓展了网络舆论的议题。图像具备的直观性、浅白性等特征,使它能最大限度的为网络受众提供共同话题,塑造共同兴趣,不受地域和语言的限制。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可利用的信息表达工具增多,可以进行更为便捷的信息接收和传播――主要形式为将现场拍摄图片、视频上传,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有图有真相”已经成为舆论在网络环境下爆发和传播的重要特征。如微博兴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以及之后引发的随手拍系列:“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随手拍解救空姐”,网民们的热情被激发,以上传随手拍图片为乐趣,各种层出不穷的花样带动了网络舆论的浪潮翻滚。

(2)视觉信息内含的感性因素引发网络舆论的盲目狂欢。视觉传播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感性传播方式,容易导致人类思维的浅化。网民往往在直观的视觉信息海洋里,陷入一种眼见为实的错觉中,对于某个事件,并没有经过太多思考辨别,就投入到舆论的大潮中,形成一种盲目的群体性的网络狂欢。

大众在网络视觉信息中产生的这种群体性狂欢,恰恰说明视觉信息迎合了大众潜在的心理倾向,“受众愈来愈对网络视觉符号、视像产生了一种依赖感,这种依赖感大大影响了网络受众对信息的获取,思维、行为被视觉所把握并受其支配,”④从而产生了魅惑现象。

二、视觉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的群体性狂欢分析

随着视觉信息的泛滥,面对种种审美形象的刺激,人们“表现出见惯不惊的麻木,导致审美感觉钝化,审美疲劳症状日益凸显,审美鉴赏能力不断退化”⑤,审美甚至发展出了“审丑”这样的怪胎。在这样的背景下,“芙蓉姐姐”、“凤姐”等网络红人诞生,网络舆论陷入一种近乎疯狂的喧嚣中。“形象的狂欢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仪式,追求视觉已成为我们的基本需求”,⑥其结果 “一方面是视觉文化产品对观众视觉的轰炸和冲击,另一方面则是观众对视觉要求的不断攀升。”⑦

三、网络舆论的魅惑体现――真实与虚拟的模糊

在视觉传播环境下,图像所包含的视觉符号产生了与其原本性质不相符合的虚幻意义,而人们却乐于去接受虚假的视觉符号带来的感官刺激,过分依赖这种虚幻的符号信息,麻醉自我,尘封心灵,沉入虚拟的幻想世界从而逃避现实。

在大众媒介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人们早已习惯于把媒介折射的现实当成是现实本身。生活在视觉符号充斥的世界里,“主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及文化产品的生产,都受到了对人为符号模拟的制约”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形象不仅仅在塑造现实,同时也在塑造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方式。媒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现实图景,但是这个图景却在真实与虚拟之间飘忽不定,我们依赖视觉,依赖媒介带给我们的感官体验,从而信任媒介构建的社会现实,我们所发出的声音依赖于我们所见到的符号传递的信息,而符号所具有的魅惑特质使得我们很容易失去方向,无法辨别信息的真假,于是魅惑就在这种不确定中愈演愈烈。

四、成因及反思

网络舆论在视觉传播环境下所呈现出的狂欢与魅惑特点,是由网络传播的固有特点和视觉传播的表征以及社会理念的演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1、网络传播的媒介属性

复制和虚拟是网络传播方式和内容上的两大特征,也是网络传播方式在技术层面对于视觉文化影响最深的两方面。网络营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身处其中,享受各种视觉资源带来的,其可复制的技术性也为视觉文化的广泛传播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舆论的扎堆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条件。2008年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照片刚一流出,就被网友疯传,在天涯和百度两大中文平台上,关于“艳照门”的帖子点击率迅速突破2000万。网络传播的可复制性使得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变成吸引眼球的爆炸性新闻。

2、网络传播中传受互动关系

网络媒介所具备的双向传播模式,加深了媒介与受众的互动作用。在视觉传播时代,这种互动作用更加明显,并且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凸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像传递的技术层面变得极为简单。但是图像信息的传递过程复杂且持续,在传递过程中,图像被不断的编码与解码,这就意味着同一个图像资源,经过数千次数万次的“转手”,已经面目全非。依据“编码―解码”理论,图像的解码过程是受众对这些符号选择、理解和再传播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图像本身也并没有什么魅惑可言,传播者对图像的编排和设计赋予了图像符号各种意义,受众对其进行解码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念、知识水平等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在编码解码过程中,受众具有主动性,尤其在网络中,受众的主动性更加突出,可以选择对何种符号进行解码,如何解码,甚至如何重新编码,于是网络成为一张巨大的符号交织的网,各种符号流通其中,在这样一张交错复杂的网中,网络舆论也纷繁复杂,同一件事会有多种声音,但是在真实和虚拟之间,网络舆论常常会在盲目中走向一致。

3、社会动因

任何一种现象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以视觉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出现与消费社会的背景密切相关。“消费社会的理论范式强调的是欲望的文化,享乐主义的意识形态和都市的生活方式。”⑨追求视觉上的成为消费社会的一大特色。我们的眼睛每天接受各种各样的图像资源,出于对感官的依赖,我们更容易被直观的感性思维所引导。正是由于消费社会的内在属性要求,“视觉因素凌越其他因素,成为文化发展的主因”⑩。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图形图像发生器,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求到各种视觉刺激,进一步加剧了思维的钝化,在强大的舆论场前,大多数人缺乏自己的思考就迫不及待的融入了舆论前线。

网络舆论在舆论新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视觉传播的环境影响下,网络舆论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如何消解进而建构网络舆论的健康秩序,或许需要受众和媒介双方共同努力。一方面,受众需提高媒介素养,提高认识和利用视觉媒介的能力。不论是狂欢还是魅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自身的本能欲望所引发的,受众被媒介的力量牵引,活在虚拟世界中,思维和精神空间受到压迫,主动性丧失。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提高受众的主体意识和主动能力。另一方面,媒介要加强舆论引导,网络舆论较之传统舆论更难把握,对舆论引导要求更高,传统媒体加深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或许能够借助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优势来克服网络舆论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弊病。此外,政府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也应参与到网络舆论构建和引导的行列中,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①孙士余,《视觉文化之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2008(10):373

②周敏、何谦,《视觉生产的狂欢与吊诡――论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挑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3)

③、王帅,《视觉传播环境下的网络舆论构建分析》[J].《新闻知识》,2011(4)

④王志勇、杨蕾,《网络视觉传播的批判与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1(11)

⑤孟改正,《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的审美嬗变的多维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1期,62页

⑥马季,《电子媒介时代的视觉狂欢》[J].《新闻大学》,2005(3)

⑦⑧张金萍,《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2)

⑨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网络直播论文篇(10)

今年,中国网络电视台充分发挥高清视频直播优势,对“两会”全部重要议程及新闻会进行全程视频互动、图文实时直播报道。直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CNTV“两会”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把“两会”现场以完全纪实的手法奉献给网友,让网友知晓“两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带给了网友吸引力和满足感。

“两会”期间,中国网络电视台在人民大会堂、“两会”新闻中心、后方演播室三地,对政协及人大开幕会、外交部长杨洁篪答中外记者问和设在梅地亚新闻中心的网络媒体集体采访等重要会议和新闻会以及《普尔茶舍》、《高层访谈》、《咱们的“两会”》等原创视频访谈节目进行视频直播报道。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式期间,视频直播累积观看达到16.76万次,同时最高在线为6.74万人,与2010年同期相比,累积观看人数和同时最高在线人数增长了近三倍。每场新闻会结束后,中国网络电视台还根据会议要点,对视频进行拆分精切,制作成视频点播,方便网友随时查看自己关注的内容。

会议期间,中国网络电视台获得独家授权,对在“两会”新闻中心召开的所有新闻会和集体采访进行仅在网络平台的全程视频直播和录播,并为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十家网络媒体提供视频公用直播信号和点播服务。每次直播前,中国网络电视台都进行周密安排,认真部署,对直播事件提前做好准备,取得了非常好的播出效果。

全媒体崭露头角

2011年“两会”,CNTV创新了多种报道手段,意在打造全媒体信息传播形式。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传媒、IPTV、公交移动,CNTV无处不在;文字、声音、图像、网络、通信一个都没少。

中国网络电视台充分依托中央电视台庞大的信息和丰富的视频资源,通过“台网联动”充分展开“两会”报道,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呈现出互动、融合、立体传播的新趋势。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与中国网络电视台《民声在线》密切合作,共同打造互动栏目《我有问题问总理》。“两会”期间,中国网络电视台《我有问题问总理》专题共收到网民留言近两万条,总访问量突破80万,不少网友留言在央视四套《中国新闻》节目中滚动播出。此外,《民声在线》还为中央电视台《小丫跑两会》、《小崔会客》、《小撒探会》、《我建议》等多档栏目征集网民心愿和建议,为网民表达观点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网民想追问、想了解的问题通过中央电视台记者传递给代表、委员和政府官员,他们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回应百姓的关切,为公众解疑释惑。

除了台网共同设置一些互动栏目外,从上会记者的身份也能看出变化:以前上会记者说:“我是中央电视台,也是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今年是,“我是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少了一个“也”字,意义大不相同。依托中央电视台优势资源,深化台网联动。CCTV品牌、实力和资源依然是CNTV发展的基础,也是打造全媒体信息平台的基础。抓住“两会”这样的重大报道机会,促进台网融合,功不可没。

今年“两会”报道,CNTV除了做足论坛、博客等互动平台外,还增设了微博与拍客等新的平台,让CNTV的用户又多了新的体验。“两会”期间,CNTV为拍客提供了便捷的视频传输平台――播客与“爱西柚”平台。微博是CNTV“两会”报道中启用的一个新技术平台。较之博客相比,微博的好处是:它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也可以即时看到朋友的想法做法。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它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相比传统博客中的长篇大论,微博的字数限制恰恰使用户更易于成为一个多产的博客者。像“两会”这样信息如此密集的全国盛会,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几乎超过了很多媒体平台的报道。

2011年“两会”报道,CNTV从线上的专题报道、网友互动到现场采访、跟踪报道全面采用中国网络电视台“微博”这一全新报道平台,增加互动性,让更多的网民参与到“两会”中来,为“两会”建言献策。会议期间,中国网络电视台为数百位主持人和上会记者开通个人微博,并配有客户端、短信等辅助平台,让他们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回“两会”最新动态以及会场内外发生的有趣花絮,与网民建立更快速及时的互动交流。

此外,在视频和图文直播页面中开辟微博和边看边聊专区,让网友在观看视频直播的同时,能够参与到互动讨论中来,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增强“两会”参与性,拉近网民和“两会”的距离。每场大型直播中,都有近万人通过微博和边看边聊平台参与话题讨论,发出自己的声音。

注重独家观点

全媒体只是集合概念,全媒体包含多种个媒体。不同媒体有不同特点。因此,做好台网互动的同时,网络原创栏目不能丢,还需要不断丰富报道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增强网络原创能力、制作更多符合网络传播特性、满足用户深层需求的特色内容。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网络电视台投入专人全力打造原创产品,力求在保证常规报道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媒体特色,创新报道形态、报道方式令原创产品出新出彩。

在独家观点方面,中国网络电视台首次尝试邀请著名时评、政评专家,根据每日“两会”报道内容提供独家评论,每日一评,强势引导“两会”舆论,全面提升中国网络电视台综合影响力。

上一篇: 课外作业设计 下一篇: 法庭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