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知识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14 16:45:34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1)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46-02

一、儿童安全教育隐患及安全教育方法的界定

(一)儿童安全隐患的界定

对于儿童来说,家庭与学校是安全隐患常发的两个地点,这种潜在性的危机可能会造成儿童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如夏季溺水、交通事故、动物咬伤、拐卖诱骗、触电坠楼、烫伤误食等,都是近年来频发的儿童安全隐患事件。这些意外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儿童本身及监护人安全意识淡薄所造成的。儿童生活在成长特定的环境中,对很多外在事物只能适应和习惯,无力对其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环境做任何改变,这也是儿童安全隐患一直都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原因。

(二)儿童安全教育方法的界定

教育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维下形成的具有目的性、策略性、系统性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对教育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安全教育是针对突发性恶性事件所作出的一系列的应急反应,及为避免自我财产受到侵害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儿童是安全教育意识稍薄弱的环节,小朋友对突发性的恶性事件无应对能力和抵御能力,一些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出于小朋友的好奇心,如夏天是儿童溺水的高峰季节,即使每年媒体都会报道这样的案例,提醒每一位小朋友远离河水,但总会有一些好奇心非常重的儿童去游泳或逮鱼,从而发生人们不想看到的意外性事件,安全隐患一直被关注。

二、为何要进行儿童安全教育

(一)儿童的特点

从年龄上划分,儿童阶段是周岁满6-12岁的孩子,该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小学学习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思维正处于启蒙阶段,个人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一些事情无自身的判断能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总喜欢去尝试或挑战,而这种挑战可能超出自身的能力,从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对突发性事件无抵御和应对能力,一些临时发生的事故超出了儿童常识范围,在危机环境下很难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致使各种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教育的目标

安全教育的目标是指根据儿童的心理变化、认知过程及行为动作,结合外在可能存在的潜在性危险,加强儿童对周边环境可能存在危险的认识,对具有预测性的恶性事件尽可能避免,强化每一位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意外事故率的发生,让每一位儿童懂得生命的不易,活在当下,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安全隐患是在校内外都可能发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改善儿童的安全态度,培养孩子对恶性事故发生的应对和抵御能力。

(三)儿童安全内容要求

儿童安全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交通安全。每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都在逐年上升,这是因为在十字路口很多人都“争分夺秒”,处于置交通安全教育于不顾的状态。②消防安全。相信成年人对消防知识的认知都非常少,而火灾所带来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加强消防知识和安全教育是防止安全隐患非常重要的途径。③食品安全。近年来,中国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是提醒儿童不吃有异味、过期、发霉的食品。④溺水触电。夏天儿童玩水容易发生溺水事件;插座位置较低,儿童操作各种电器易产生触电现象,这两项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会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因此这两点也是学校教师强调的重点。⑤游戏安全,即在学校课间游戏中可能产生的挤压、踩踏、摔跤等事件,虽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

三、儿童安全隐患及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儿童安全隐患问题现状

近年来,通过媒体报道的各项关于儿童隐患的事件频繁发生,也将儿童安全隐患的问题推到社会关注的热点上。就目前看,我国儿童安全隐患发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外界的意外伤害,如交通事故、游戏挤压、踩踏、摔跤等事件;二是针对儿童作出的刑事犯罪性案件,如拐卖儿童、害等。相对于前者,后者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很大,可能伴随着孩子的一生,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关注儿童安全隐患问题,实际是关注祖国发展的未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儿童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1.儿童安全意识淡薄

儿童好动活泼、好奇心强,对所有新鲜的、有趣的、未知的事物都极为有兴趣,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很难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危险之中。即使年长的儿童认识到其事件可能存在危险性,但对危险系数不清晰,总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危险就这样一步步向孩子们靠近。当事故突然发生时,儿童应对事件的能力非常弱,往往刚认识到其危险性就被当头一棒,面对危险不知道躲闪,这些都是儿童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

2.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2)

二、儿童园一日活动的现状

(一)儿童活动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儿童活动就是通过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儿童活动首先是生动、形象、具体的文化活动,具有自然属性,没有社会目的性,充满童心、童趣的,由此可见,儿童活动就有游戏的性质,具有整体性。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儿童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日活动可以有不同的种类和内容,如手工制作、游泳训练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师应该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多儿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远比书本模式让儿童记忆深刻,既满足儿童的基本生理需求,也容易体会和理解,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儿童在每次的园一日活动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与人相处的经验、基本的生活经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因此,幼师幼师应该多规划园一日活动,增加在日常活动中教育儿童的机会,对活动存在的危险做出预计,做好防范措施,对儿童在园一日活动中的安全做好保障。

(二)儿童园一日活动存在的问题

儿童的园一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各种活动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其中包含着共有的教育形态,园一日活动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是显著的,幼师一定要关注到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各种对儿童的教育都应该吧儿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在园一日活动中一定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幼师全程陪护。儿童的幼儿园生活要结合儿童的生活进行安全、保健教育,在园一日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情感、交流合作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由此可见,幼儿的园一日活动对其发展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作为一种活动教育,在很多教育者眼中并没有集体教学活动重要,常常作为儿童休闲放松的部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没有相关计划、组织模式,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生活活动没办法转变成教育活动,没有把儿童的普通活动变和集体教学活动有一样规模的教学活动,没有办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儿童的活动中幼师追求学习结果,在环境氛围与规则制定等方面很少关注到儿童自身的需求,不能做出其实符合儿童发展现状的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到儿童的活动是一种游戏化的生活,只是要求儿童遵守幼儿园的规则、遵守成人制定的规则,没有根据儿童的特征抓住园一日的教育意义,挖掘幼儿的潜能,发现潜在的教育机会,遵照儿童原本的活动形态进行组织教育,寻找一切可以教导儿童的途径。最重要的是,园一日活动不同于普通室内的教育教学,属于活动教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儿童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儿童之间容易发生冲突,而且不会较好地处理问题,活动器材的安全性不够,儿童容易发生危险,儿童之间追逐打闹嬉戏也容易受伤,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三、在园一日活动中展开安全教育

(一)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儿童时期的健康发展是今后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儿童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没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无法进行合理的自我保护,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幼儿园要改变教育理念,不要只是注重只是教学,也要为儿童的能力发展加以重视,其中着重培养的就是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多种类型的园一日活动,培养儿童主动保护自己的意识,把安全放在首位。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把园一日的安全教育和儿童的实际认知能力结合起来,让儿童获得保护自身安全的基本知识,让儿童在活动中自觉、积极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儿童安全意识。

(二)转变教师观念,实施安全教育

幼师要意识到园一日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课程观念要转变,不是粗放地对待一日活动,而是做精密地划分,详细地规划,严密的组织,确保儿童在有事的保护下,安全的完成好一日活动,在活动中学到应有的知识。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3)

中小学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场所,经常会组织儿童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无论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场地的管理者,均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儿童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要求,防止事故的发生。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儿童食品、玩具、游乐设施和用具,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学校和幼儿园安排儿童参加文化娱乐、集会、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面对儿童活泼好动的特性,学校一定要加强儿童的安全教育,加强对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管理,保证各种教学设施的安全。

(二)消防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是儿童安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全社会在改善整个消防安全环境的同时,加强对儿童的消防安全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监管保护。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校园正常的教学教育秩序,也关系到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做好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全球儿童安全网络曾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每年有将近1100名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火灾,因为儿童玩火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呈上升趋势,达到平均每年1万多起。[3]目前,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学校一定要强化消防安全教育,向学生全面讲解和宣传科学知识,教育他们远离炉火、煤气等易燃易爆物品,以防意外事故之发生。带领儿童学习消防知识,看演习,请消防队员讲解火灾形成的原因,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儿童切实掌握简单的基本自救技能。

(三)网络安全教育

我们生活在网络的时代。不可否认,网络越来越早的进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当前,形形的网吧遍布于城乡的每个角落,其中存在不少没有合法运营牌照的“黑网吧”,这些黑网吧的主要市场就是学龄儿童。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有些儿童失去了抵抗力,深陷其中,整日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荒废了学业,身体健康也由此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儿童的网络健康教育,提高儿童网络安全意识,争做网络文明的好学生,科学用网,维护网络安全。

(四)食品安全教育

众所周知,儿童食品安全是攸关儿童健康的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甚至是整个国民的健康水平,因而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下,儿童普遍存在食品消费心理急切、食品安全辨别能力弱的现象,因此,通过对儿童及家长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教育,引导和鼓励儿童形成科学饮食、均衡营养的良好习惯,提高儿童的生活技能和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家长正确选择食品、合理搭配食品的能力。在学校里,教师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食品安全教育,例如: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乱吃零食、不吃不洁净的食物等。

(五)防触电、溺水、踩踏等各类生活安全教育

触电是日常生中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少年儿童因触电而死亡人数占儿童意外死亡总人数的10.6%。[4]小学要经常对儿童进行防触电教育告诫儿童不能随便玩电器,不用剪刀剪电线,不用小刀刻或划电线,不将铁丝等插到电源插座里等。溺水多发生在幼儿园高年级和小学生之间,他们常常背着家长去非开放水域嬉水,因各种意外而发生溺水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儿童中间进行防溺水教育,一定要告诉他们不能私自到水库等危险水域嬉水,外出游泳须有成年人监护。此外,告诫儿童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也是儿童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报道,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北京路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酿成6人死亡的悲剧;2011年11月,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酿成6人重伤、34人轻伤的严重恶果;2009年12月,湖南湘乡市一所私立学校发生学童踩踏事故,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的人间惨剧。这些事件无不反映出加强儿童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急迫性,学校要对儿童实施防触电、溺水、踩踏等各类生活安全的教育。

二、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案例教学,避免空洞说教

同样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后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小学教育阶段,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小学生之所以对儿童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教育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据笔者调查,我县绝大多数小学进行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说教,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而现场模拟教学却很少引入。比如,我们可以邀请消防、交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校开展安全教育演练。有数据表明,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教育形式包括:观看相关电影,教师举例讲解以及观摩演习等。可见,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还主要是那些与生活能紧密结合的,有详细案例或者能够亲身体验到的教育模式。[5]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创造的能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充分运用到小学儿童安全教育中,增进儿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避免空洞的概念描述以及宏大叙事式般的理论说教,真正增进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讲解的安全知识只有同生动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二)利用情景教学,亲身体验生命安全的价值存在?

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没有学科偏见,不受学科范畴的局限。成功的情景教学好比汤羹中的调味剂,能够使课堂教学远离枯燥,通过情景布置,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其中,把平时不理解的知识以可以观察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与客观事实进行比对后会引起强烈的认知冲突并进一步加以反思,最终彻底地理解客观事实。笔者认为,将情景教学引入到小学儿童安全教育中来,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象、规模等,提供适合的安全材料,布置各种安全场景。还可以组织各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安全模拟演习,比如,模拟地震时的逃生场景,学生面对地震来临如何自保;模拟火灾场景,学会利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匍匐逃生;带领儿童观察公路车辆运行情况,让儿童亲身体验“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安全常识,让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安全知识,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生命安全的价值。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4)

我国对儿童安全教育十分重视,颁布了各种儿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1991年9月4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2年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采取了多方面的方式和手段,1996年起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特别是近些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它能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与服务,使儿童安全教育类网站成为儿童安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媒介。互联网媒介建设与运营的重要支点之一就是受众定位。网站受众的定位决定了网站信息内容的取舍、风格的定位、运作模式和发展方向。儿童安全教育类网站的受众定位,应注意儿童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能够逐渐产生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这离不开家长、社会、政府的参与、沟通与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持,也离不开儿童安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因此,定位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受众,需要根据,接受者,儿童;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实施者,教师三个角色进行分析。

1接受者――儿童

儿童安全教育的资源的使用者主要以成人为主,儿童更多的是接受教育和保护的一方,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儿童网民上升情况明显,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1]这表示儿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直接使用网络安全教育资源。

面向儿童设计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对儿童来说,他们对网站认知、理解与应用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网站建设必须从使用者的年龄特点、认知情况和接受能力方面出发,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将网站的受众分为学前儿童用户(7 岁以下)、小学儿童用户(7~11 岁),初高中儿童用户(12 岁~成年)[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定位受众,来保证网站的内容、风格和运营等符合受众需求,从而保证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以确保网站的应用价值。国内外以儿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按以上三个年龄层定位受众的网站较少,美国我的宝贝网(My Precious Kid:/),有专门对7岁以下儿童提供安全资讯和产品的服务;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即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分支,其使命是降低14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和死亡。

2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必须考虑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安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家长、社会、甚至政府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支持者定位受众,往往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对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需求是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宝贝”网会提供论坛服务,在论坛中大量儿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无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为儿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广;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可以提供一定的儿童安全教育资源,需要网站具有资源和在线专业及技术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网站具有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功能。例如,美国国家儿童安全理事会(NCSC:)就是致力于儿童安全的慈善组织,该组织提供300多类儿童安全教育材料,辅以50多个安全顾问,每年为40多个国家,约6000个公共安全机构和超过16000000儿童提供儿童安全资料。

3实施者――教师

面向实施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需要考虑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长的辅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处,也是在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对网站有相应需求,但对儿童安全教育资料的使用需求更显著,这类资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盖、专业的信息分类形式呈现,或学习、交流线上与线下联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如,信息覆盖类型的小精灵儿童网站的儿童安全频道:/news/mulu/16/,提供了分类比较全面的儿童安全资料:游泳安全、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疾病预防、远离、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动型的radKids:/,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儿童安全组织,通过授权认证为当地社区教师提供安全教育计划(组织活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是否能够准确定位受众对网站的建设和发展有直接影响,国内儿童安全教育网站面向受众一般比较单一,致使网站应用性一直不够理想,例如之前提到的“小精灵儿童网站儿童安全频道”仅作为儿童网站的子频道存在,对儿童安全教育的传播与发展有限。可多借鉴国外运营较好的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受众定位,针对某一细化对象或针对多个对象进行综合网站建设,可根据国内具体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国家和地方地域因素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对象,起到国家儿童安全教育发展的目的。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5)

。每个方面包括三个方面:安全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资源支持体系。

(一)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构建

的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应以学习安全知识和掌握安全技能为主要目标,以预防意外伤害和人身伤害为具体教育内容。以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为例,笔者发现滇西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在学习性安全知识和掌握性侵犯预防技能方面比较薄弱[5]。因此,以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为目标,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的中小学教师是指导和促进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发展的重要他人。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目标应是使这些教师能够进行简单实用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此外,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都是通过“熟人型”人际圈中的“氏族关系”联系起来的,以实现安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社区人际网络潜在的重要作用。因此,高山社区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应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儿童安全教育意识为重要目标。为提高农村社区居民(包括监管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的安全意识,应将农村社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作为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

(二)资源支持体系

的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社会工作的构建需要政府部门、地方高校大学和新闻媒体的支持与合作。只有上述力量的有效参与,才能实现相应的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三个具体目标。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地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尽快出台有关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政策措施,并提供专项教育资金,提供经济保障。二是可以组织当地公安部门与地方高校大学合作,根据当地情况(包括基本教学内容和基本教育要领)编写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内容书安全教育知识宣传手册,为安全教育提供应有的教育资源保障。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指导作用,以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和社会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和教育活动。第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全社会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

笔者认为,在评估构建的社会工作模式的可行性时,这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从理论层面,三个面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模式充分考虑了该地区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微系统之间的关系《三个面向》旨在为留守儿童提供立体、多维的安全教育网络。在实践方面,党中央和国务院近年来非常重视对留守儿童权益的保护。国务院大学2016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第13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做好留守儿童农村的关爱和保护工作,必须坚持政府的指导,促进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该文件的介绍还为本文件中社会工作模式的实施在国家一级提供了政策支持。此外,从模式的条件保障角度来看,滇西民族地区是云南省定向扶贫(包括教育扶贫)的关键区域。该地区各级政府迫切希望地方高校能够充分发挥“地方智库”的作用,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而地方高校在该地区也认为,提高服务地方的实效性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本文构建的滇西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社会工作模式具有政策条件和操作的可行性。

引用

[1]胡朝晖,王红玉。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杂志,2012,(2):27~31.

[2]郭峰。留守儿童区农村生存状况评价及学校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6)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年龄或发育水平与意外伤害的类型和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男童是意外伤害的危险人群,美国的调查,男女性别比为1.53∶1[2],我国的调查男女性别比为2.05~3.34∶1[3]。此外,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楼房逐年增多,其阳台、楼梯以及门窗常缺乏有效的保护装置,儿童意外跌落伤害的发生有增多趋势,但跌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儿童的心理-生理行为特点有关。较小的婴儿由于平衡能力差,多是从床上、台阶、楼梯、光滑地板跌落或滑倒,也有家长怀抱孩子时不慎跌倒、摔倒所致;>3岁儿童一般都上幼儿园,集体活动增加,小儿之间的交往增多,而此阶段的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爱动,喜欢追逐打斗,但自我控制及应急反应能力差,这些都是造成意外跌落伤害的因素。多动儿童更易发生意外伤害[4];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性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间接增加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性。

2 儿童及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的发生特点

研究表明:跌(坠)落高度是跌(坠)落伤的决定因素,不同高度其损伤类型差别较大。我国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儿童的意外坠落多发生在2~8 m,头部伤多见,其次为四肢伤。跌伤地点为家里、学校和途中,受伤形式主要为自伤、骑车、绊倒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在儿童意外事故干预研究中,经常性健康教育是一项最基本的措施,对于干预计划的效果起着决定作用。

3.1对儿童的健康教育

3.1.1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 婴幼儿平衡能力差,应教育家长要严加看护,不要把孩子独自放在童车上,床上,椅子等高处。小儿使用学步车时家长要一定要在旁看护,防止发生意外,让小儿在婴儿时期就练习翻、爬等动作,以减少小儿跌落伤发生。

学龄前儿童自我控制及应急反应能力差,要从小培养识别危险的能力。教育孩子不要从高处往下跳,不要与小朋友打闹,跳蹦床时,不要与小朋友靠的太近,同时要有家长看护,并到安全性好的娱乐场所。意外伤害常发生在散居的儿童中,加强儿童的看管和照顾,提高儿童入托率十分必要的。

要教育学龄期儿童与青少年在广泛地参与娱乐活动时选择安全性能好的场所去锻炼,滑冰、滑板、骑自行车时一定要佩戴防护品,同时儿童要在家长和老师的监护下进行娱乐和运动。

在校期间,不宜在教室打闹,因为课桌椅的棱角易造成损伤。操场上的健身器材有很多轴节,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以免造成损伤[5]。

3.1.2加强对男童及多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对于男童要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周围环境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对于多动儿童要进行认知行为教育,教育其上课时注意听讲,加强组织观念,遵守纪律。同时要加强社交技能的训练,对其控制冲动有帮助。

3.2对家庭方面的教育 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子女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儿童看电视节目广,易产生渗透效应,故家长应正确指导儿童收看电视节目,教育孩子不要模仿其中的危险动作。在家庭生活中,要教会孩子必要的防火防电常识。

3.3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教育 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学校的教师必须对意外伤害的发生有预见性,应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常识,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应加强学校及幼儿园建筑的安全设计和文体活动场所的安全保证[6]。

4 讨论

儿童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强,健康问题最少的时期,但却是意外伤害的多发年龄段。意外伤害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跌落是引起伤害的首要原因。为了防止儿童及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发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这一群体做有关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虽然目前多数儿童青少年都知道有意外伤害,但某些方面的安全意识较差。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意外跌落伤害的健康教育,将意外跌落给其身体健康、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向其解释清楚,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以降低儿童、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的发生。此外,预防意外跌落伤害的健康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一直贯穿到小学、中学,直至大学。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7)

作为世界顶级汽车产品制造商,BMW一直努力提高产品的主动和被动安全性,并积极致力于相关产品的研发,如:设计制作汽车专用的儿童安全座椅。此外,BMW还为推广交通安全教育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早在1977年,BMW即成为世界首家向所有驾驶者提供专业道路安全培训课程的汽车制造商。现在,该培训已包括40个不同的项目,遍及中国、欧洲、美国、加拿大、南非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BMW同样重视并积极投入到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中。近十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急速发展,而随之而来多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也使得人们开始觉醒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幼龄儿童及学生的安全出行问题。2005年,BMW将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项目引入中国,积极倡导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将儿童安全出行的理念教育和孩子们开心的笑脸传递到千家万户。

八年来,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坚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通过点滴努力不断扩大和深化中国受教育儿童的范围和地区,力求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安全教育,BMW连续三年与教育部合作,发放《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并计划在全国的“BMW童悦之家”中设立安全教育教室或安全知识角,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儿童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援助。

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以持之以恒的爱心与专注,与中国儿童相伴八年,累计超过33万的儿童从中受益。如今,训练营已经不仅是一个传播儿童交通安全的公益项目,更是一个颇具公信力的公民文化品牌。

新场馆为儿童带来新体验

责任源于使命,BMW不断为中国的儿童安全教育带来惊喜与启迪。此次,通过精心建设的2012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在硬件设施上给孩子们送去了快乐的体验,在实践技能上为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

今年,以“争当交通安全小冠军”为主题的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为孩子们精心设置了一个模拟真实交通环境的“迷你城市”。孩子们可以驾驶着BMW迷你电动车前往“安安奥运体育馆”、“安全座椅体验馆”、“我与安安学急救”和“我和安安看电影”四个全新的教室进行学习。栩栩如生的3D动画片、有趣的体感游戏设备、震撼的4D安全座椅体验设施,以及心肺复苏急救演练,无不深深吸引着孩子和家长们的眼球。

以救护技能为教学核心的安全教育,是今年训练营内容创新的一大亮点。除了学习交通规则和交通标示,小朋友们还可以与专业的安全教育辅导员一起,学习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外伤止血包扎、伤员护送等常用的急救知识,以掌握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方法,提高自身保护能力。

目前, 2012BMW儿童交通训练营在北京、济南和沈阳三地已陆续开营,小朋友们在训练营内开心学习的精彩瞬间仍然历历在目,接下来训练营还将抵达成都、昆明、上海、杭州、厦门、广州、深圳等城市。

与训练营携手,每一天都是儿童节

“通过借助企业的力量开展实践性的安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也有利于行成多维度的少儿安全教育渠道,宝马公司在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未来,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组织和机构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关注儿童安全教育,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快乐的成长天地。”教育部体卫艺司王龙处长对训练营的长期社会效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8)

随着近年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

首先,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其次,留守儿童大多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孩子过度溺爱或自身文化程度不够而不能督促孩子学习等等。再次,一些孩子过早地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童年应有的天真与家人的呵护被剥夺。(二)学校方面留守儿童处于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环境下。由于地区大多偏远,优秀的师资缺乏,而教学设施也不被当地政府所重视。从而使得薄弱地区愈加薄弱,形成恶性循环。在这样的环境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愈显重要。

二、大环境下的教育方法探究

(一)知识的拓展

在教育均衡的前提下,留守儿童被给予同等的师资力量外,还应拓展其知识的储备量,开阔其视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均衡。增加知识储备不光是课堂上教师对知识的补充与拓展,还应是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量逐渐进行丰富。这样才能开阔留守儿童的视野,使其思想更加自由与饱满。在学生的心里,教师是崇高的,因此教师应正视自己的言行,不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还应在平时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行为品性。

(二)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现今社会,人们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十分关注,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长期缺少家庭的关怀、过早分担家庭的重任、自卑心理作祟、虚荣心强,这些都易让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他们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的倾诉或是正确的疏导。因此需要在教育均衡这一大背景下对其重新地、正确地、系统地进行辅导与引导,从而使其走上正轨。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还应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其品行培养。同时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应该注意方式与方法,避免将其标签化,不同情况不同方法对待,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三)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

留守儿童与同年龄儿童的一大差别就是课余生活丰富程度不同。学校在加强课堂知识讲解的同时应注意课余生活的创建。课外活动在儿童学习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课外生活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偏低龄化的情况十分严重,平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很少;课外活动内容过于单一;这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学校应多安排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让儿童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还可以在活动中教育其养成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良好的品质。

(四)进行法制安全教育

加强有关留守儿童的法制安全教育。首先,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积极组织安全演练,使其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其应急避险与自救的能力,从而预防溺水、煤气泄漏、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对留守儿童产生伤害。可以通过模拟灾害现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将知识融入其中,真正理解。其次,在家长中普及安全教育工作,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进而加快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进程。这并不只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对家长的督促,进而促进其对留守儿童做到全方位的正确教导。

(五)家校联动

开展家校联动工作。首先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工作积极热心地进行引导,学校要成立相关的留守儿童家长委员会。在对家长的引导工作方面给出适当的建议,多方支持家长关心照顾留守儿童,支持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烦恼,积极努力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并且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建立一系列的监督制度。减少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与隔阂,督促父母增加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定期回家看看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等等,从而强化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责任,逐渐从源头上缓解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温暖的问题。

(六)全程管理

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与管理,要从新学期新生报到时做起,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入学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留守儿童信息汇总,并对留守儿童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登记。清楚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将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纳入教师教育的重点内容,着重增强班主任照顾与看管留守儿童的能力。积极发挥少年先锋队和共青团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深入各项组织活动中。

三、相关实施方式

(一)政府的监督与实施

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这个大环境下起到监督与实施的作用。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特别是最近一级的领导更应重视,因为地方政府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不是十分重视,因此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应改善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其次,应完善法律建设,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只有这样才能让其有一个合理、舒适、安全的受教育环境。

(二)学校的引导角色

学校在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时应发散思维,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联系个人情况,正确地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其树立信心;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真正做到教育均衡;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教师应多与其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其内心动向,以便于更加准确地对其进行定位与培养,所以学校要起到充分引导的作用。

(三)社会的正确关爱

在义务教育均衡的条件下,应营造出社会各界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在社会中通过与不同的人的交往来丰富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并从中受到教育。这就是通过现实生活来教育留守儿童,让其更早更好地融入社会。但社会应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而不是过于同情,本着怜悯施舍的心情去对待留守儿童,给予多一些关心即可。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9)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最早由Luciano及Fond提出,20世纪的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研究发现这种护理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且病人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研究发现病人与家庭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家庭可以影响病人身体的恢复和生活质量。1985年,在美国外科医生C.Everett Koop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美国医学界逐步得以推广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现代医学界和护理学界中的一个新兴发展趋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定义是:人生活于家庭、社区和社会文化中,护理人员不应只将病人单纯的视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应充分认识到影响个体健康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家庭、社区和社会文化等[4]。所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应该像关注每个儿童的生理需要一样对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给予同等重视地关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涵盖的4个核心分别是,尊重患儿及家庭,尊重患儿的选择权,传达健康信息,强调患儿、家庭及照顾者之间的协同合作等[5]。

2 FCC在预防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中的意义

影响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多且复杂,在影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众多因素中,除了儿童本身的年龄、性别、体格发育水平外,其家庭因素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之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性关系,不?外界环境存在多少危险因素,在儿童家长对危险因素的存在没有意识时,也就不会对儿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措施。学龄前儿童自身很难形成对伤害危险因素的认知,主要依靠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有足够的认知后,通过强化教育、知识传授等方式教给儿童。有研究[6]表明,国内儿童父母在对如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漏洞。应强化对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所以FCC在提高父母对意外伤害的认知、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

3 FCC在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中的应用

3.1 儿童父母对预防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和态度、行为现状

国内有学者对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就如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和态度及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国内儿童父母对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和态度及行为现状掌握度普遍较差,且存在诸多误区,需进行干预改正。有研究发现儿童父母不仅对意外伤害安全知识和急救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少,而且对意外伤害的发生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认为意外伤害距离自己非常遥远,跟自己的孩子没有关系[7]。刘可[8]等人研究发现对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干预具有明显的漏洞,提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父母的健康教育等措施。

3.2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对象、方式、内容和效果

教育干预是对儿童父母常采用的干预手段,教育干预是指对儿童父母通过健康教育来增强其对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儿童产生伤害的危险因素的认识,改变其不良行为[9]。期望通过教育干预儿童父母使之建立积极、正确的有关意外伤害的信念和态度,在危险因素存在时能够采取必要的安全行为,以保护儿童免受伤害。教育干预方式许许多多,通常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包括家庭访视、专题讲座、印发宣传单和宣传资料、讨论、课程、展示油报、电视宣传或电台广告等。它们可以针对各种人群,如整个国家、小群体或个人。例如通过对儿童父母进行烧伤预防的教育干预能够使儿童父母将热水温度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有研究者通过对儿童父母进行教育干预,向他们讲解如何预防烧伤,结果发现儿童父母对如何预防烧伤的知晓率显著增加[10]。

儿童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对儿童父母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可以从国家层面。常用的手段有媒体宣传运动,例如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台、印发相关宣传资料等形式来广泛传播安全信息。加拿大早在21世纪初就有一个名为“Safe Kids Week 2001”的项目,通过安全教育来在预防儿童烧烫伤。该项目提倡应该降低热水的温度、让儿童远离热饮料、禁止儿童一个人待在厨房等等,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调查显示4周后儿童父母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的行为均有显著的提升[11]。教育儿童父母如何使用家中的安全设备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一些研究只是单纯地采用教育干预这一种模式,而另一些研究除此之外还向儿童父母提供免费或便宜的安全设备。调查显示后者的效果较前者更好。如在一项HIPP(家庭伤害预防项目)中,研究者不仅仅对儿童父母进行了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并且还向他们发放安全设备。此调查研究显示与单纯的教育干预相比,在教育干预的基础上再加上发放安全设备的结果更为显著[12]。也有研究发现,对儿童父母进行安全教育干预和免费为其家庭安装烟雾报警装置后,结果显示家庭中火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对5岁以内的儿童父母进行预防烫伤的安全教育并在其家中的相关用物上安装保护装置后,儿童烫伤发生率有显著降低[13]。

研究发现给儿童父母只提供个体化教育策略的效果远不及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上家庭访视。一项对儿童安全成长环境的研究结果发现,研究者鼓励儿童父母观看电视上的安全教育栏目的只有约9%的家长将家庭变成适合儿童成长的安全环境。而那些观看了节目并接受研究者家庭访视的父母,将家庭环境变得更安全的比之前增加了五倍。国外某学者对6岁以内儿童的父母通过提供教育并进行家庭访视,内容包括触电、预防跌落、烧烫伤、车祸、中毒、窒息、溺水等方面,3年后的家庭访视发现儿童父母的相关知识、信念态度及行为均有明显的提高。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10)

暑期应该是孩子们享受课外生活的快乐假期,但也是成为意外事故的多发期,诸如交通意外、溺亡、走失、触电等事例时有发生,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又发人深省的安全事故频频见诸新闻媒体,令人痛心。

根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在我国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年约有5万多意外死亡的0至14岁儿童中,溺亡儿童占到60%之多,大约每年有接近3万儿童死于溺水,16%的溺水儿童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21%的溺水儿童抢救后虽然幸存,但也导致残疾或者后遗症。为何“溺水”会成为儿童意外死亡的的“头号杀手”?为什么此类事故频繁发生?

一、当前防溺水教育存在的问题

溺水事故的发生,给受害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而溺水事件的多发也反应出了防溺水教育的薄弱性,我们的“防溺水教育”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防溺水教育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缺失监管。孩子放假,但家长还得上班。很难在假期里全职照看孩子,而孩子的暑期生活又比较枯燥, 加之天气炎热,就很喜欢结伴去玩耍、游泳。尤其是农村居住环境水域较多,其实孩子们对水域不熟悉情况,既没有家长监管,也没有保护措施,意外的发生率就很高。

(二)儿童好动但缺乏安全知识

爱动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探索欲望,爱动好跑,爱玩水。但因为年龄太小,控制和调节自己身体的能力很差,同时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知识,缺乏识别、躲避危险的能力,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三)家长对防溺水教育意识薄弱

有关调查显示:近30%家长没有认识到幼儿溺水的原因,近40%的成人不知道正确的急救方式。成人这样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到儿童防溺水教育的效果,也是造成儿童溺水死亡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家长没有接触正确的溺水施救教育,尤其是农村家长这方面的技能更加缺失。

(四)防溺水的安全警示标志不健全

在一些隐患水域,没有防溺水标语和警示标志,同样也是造成儿童溺水的重要原因。比如在一些市区工程建筑地段,施工留下 的没有建立安全警示牌和防护设施的深水坑;还有一些农村的江流河道, 挖沙留下深坑后缺乏管理,也没有竖起警示牌等等,这些难以看出深浅的坑,极易发生溺水事件。

二、加强防溺水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开展多样性的家长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家长的防范意识

1.定期组织家长会,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溺水事件,敲响警钟,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们都来关注孩子溺水问题,加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发放《告家长书》,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板报、走廊文化等阵地,张贴“珍爱生命,谨防溺水”倡议书,做好儿童溺水的预防工作;建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转移兴趣,比如培养儿童绘画、跳舞、棋类等,减少他们与危险水域的接触机会,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儿童溺水。

2.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亲子。列如“防溺水知识竞赛”活动, 使家长知道防范儿童溺水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开展“我是急救员”亲子 活动,让家长掌握对儿童溺水采取急救的实践操作流程与方法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既加强了家长对儿童溺水事件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防溺水知识与技能。

(二)防溺水教育是一件持续性工作

1.建立防溺水教育领导小组。要成立防溺水领导小组, 真真正正的重视防溺水教育,将责任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充分利用教职工会议、学校广播站、宣传窗、走廊橱窗等阵地,向全体教职工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让全体教职工了解有关防溺水的法律、法规,了解关于儿童游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防儿童溺水的策略和方法, 提高全体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

2.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通过大量的事件、案例让孩子了解溺水事故的危险性,教育、引导孩子以正确的认识和科学安全的方法参与夏季活动。

开展系列防溺水主题活动,比如“我与水”的主题活动,通过搬运水、认识水的形态等方法,让孩子们对水存在的危险性有初步的了解。再比如通过“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讨论“如果有人溺水,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孩子懂得保护自己,不随便或独自下沟渠、池塘等地玩耍,遇到别人溺水,不盲目救人, 提高孩子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通过自身观察,寻找和发现周围生活中的危险源,并把危险的地方记录下来,设计防溺水安全指示标志,当好安全小卫士,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把安全金钥匙交给孩子。

(三)联手社区,将防溺水教育活动辐射至整个社会

上一篇: 城乡一体化建设 下一篇: 数字医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