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典文化成就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26 15:47:52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篇(1)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13-02

1 文化源头的儒、道精神

中国古典艺术包括诗歌、散文、琴棋书画、戏曲、小说、雕刻、建筑等各式门类。流传下来的艺术精品都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人们总说中国古典艺术给人的是审美世界的享受、心灵世界的抚慰。欣赏中国古典艺术会使人进入一个特殊美好的境界。这个境界究竟是什么呢?它又是怎样组成的?它的源泉在哪里?这个疑问的解释都涉及到中华文化精神要义问题,只有在中华民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会产生和发展出灿烂的中国古典艺术。

中国文化的源头以《易经》为代表,这也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源泉。《易经》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道家思想为旁支的综合性文本。《易经》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规定性,也确定了中国古典艺术的总体特质。儒家主张人要发奋以创造价值,用人文生命光华自然生命;道家主张人要超然物外以摆脱有限现世痛苦。儒家肯定人生,倡导人们的入世精神;道家倡导出世遁世,消除私欲。二者恰似阴阳两极互动又合而为一,构成互补性的文化结构。成为七千年中华文化的支柱力量,也融铸进中国古典艺术的境界。

儒道互补性文化结构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人格,也就是强烈入世的功实追求与超然愤世的脱俗精神的浑然一体。儒家入世与道家脱俗二者的对立为世人共知,最妙的是将二者能够在现世和当下生活融为一体,表现自然,这却不是一般功夫。中国古人身上儒道二者矛盾对立的表现不是其人格分裂、神怪行奇、而且相安无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人格。这在中国古代官僚的中上层文化生活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其他民族的官僚达人却十分少见。所以人们才会看到中国古代的许多达官贵人在得势时说道论德、飞黄腾达,而在闲居时却倾心于赋诗唱词,“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十分自然地统一于其现世生活。中国古典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人的消极避世中成为普遍形式和最好形式,这时的中国古典艺术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具有两个层面的价值:一方面作用是对于外在的社会形式的超脱,其价值是对现世的否认和批判;另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超脱,其价值是肯定具有叛逆精神的自我,追求理想生活的自我。这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真正境界。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曾评论这种境界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1]。

2 “天人合一”的观念

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人格相适应,“天人感应、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宇宙观。中国传统的文化结构使得中国人重人伦、重血缘、重君臣、重体验。农业经济靠天吃饭,所以中国人崇拜天,视天为神明:天不是冷冰冰的自然天象,也不是先存于人、外在于人、与人对立的纯客观自然事物。天是被赋予情感的生命本体,“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天是人的祖先;“天,仁也”天是有大德的仁君;“不阿党偏私,而美泛爱兼利”,天是公正善良的,而且爱人有惠于人。对于艺术而言,天还是有情感的,“人生有喜怒哀乐之容,春夏秋冬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天与人是一回事、是一体,中国古典艺术中没有脱离人的自然,也没有离开自然的人。在艺术情境的世界中,天人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中国人的这种对天亲和的人生态度一方面表明中国人积极人生观对外在自然的征服,与其建立现实性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人对自然的扳依情感:人要依天而生、顺天而活、融天而归。生于天意、长于天下、存于天道、亡于天逆,不做违背天意的事情。中国人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中国古典艺术的世界呈现的是一种舒缓宁静的表情,一类秩序井然、德行善为的生活,一个依恋过去的古典原则。与西方古典艺术相比,中国古典艺术表达的是明确的差异、美好的和谐和真实的感觉。没有西方古典艺术那种因生活中的折磨所导致的精神对立,因毫无希望所导致的情感郁结。与中国古典艺术委婉曲折特性相反,西方古典艺术直接表现人、直接表现人对生活的感受。西方古典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差异表明二者不同的宇宙观世界观。

要真正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境界、就要深入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艺术都是特定文化的产物,都依赖于特定的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创造物。按照大多数专家的观点,文化或文明,在广泛的意义上,是各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存在中所积累的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民族成员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有效经验和习惯的综合体。每个人都生长在特定的文化中,文化是一张网,无时无刻不在关顾着我们。艺术生长在文化之中,中国古典艺术是在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中孕育成长的。因此,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程度是境界,但中国传统艺术的符号意义都是文化。在中国古典艺术作品中,艺术、文化、社会人生、情感、理想总是交融在一起,无法拓清。只有从文化学的角度,从中国人的特有文化属性及其博大内涵去理解才可能真正进入中国古典艺术的境界。

3 精神上的自信力

世所公认,中国古典艺术的境界代表着东方艺术的最高水准,表现着古代中国人高贵的精神。精巧的艺术表现能力,细微的艺术鉴赏力,是中国古代华夏文明和文化不可复制的摹本。其他国家的人民往往是通过欣赏中国古典艺术而接触到华夏文化,不H为中国古典艺术所取得的成就所震撼,也为其中所表现出的中华文明文化的通脱、达观、智慧所折服。作为中国人,不仅应熟悉自己传统优秀的艺术,而且要自觉成为这种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人。

要成为中国古典艺术境界的诠释者和中华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就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是相辅相成的两种观念。要文化自信,就要做到文化自觉;只有文化自觉了,文化自信才有底气,才有定力。而文化自觉的前提是“文化自晓”――对中华文化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高低。文化自晓既是一种文化学习力,一种文化理解力,也是对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评价和理性的整体的反思。既要古为今用,也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文化自觉。党的十号召我们要文化自信,这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面对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渗透”所引发的崇洋之风和一些“精英”拒斥思想解放,抱残守缺,试图从古代故纸堆里

找寻一丝精神慰问所引发的“怀古、复辟”。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是检验我们是否真的文化自信的时候。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卑,也不是文化自大。文化自卑会导致传统优秀文化的丧失;文化自大会导致文化上的闭关锁国和文化上的腐朽落后。我们要成为文化自信的体现者,文化自觉的践行者。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篇(2)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它们曾影响了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了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建筑,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篇(3)

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帝,《吕氏春秋仲勇记古月篇》曾记,皇帝令伶伦做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至昆仑之阴,取竹之邂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但是,经过无数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远远超过了皇帝所在的岁月。在河南所发现的古音乐仪器16支骨笛,据考证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可见中国古典音乐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自有音乐的创作以来,经历无数音乐家的变更和创新,中国古典音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奇特的风姿,因其古典优雅的旋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奇异多变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音乐从其概念上讲,是区别于古典音乐的。广义的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洋古典音乐,其复杂多变的创作技巧以及蕴涵的深刻内涵,有别于民俗音乐。而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它承载着中国古老的民族风俗、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在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中国古典文化的指引下,音乐所体现出的是一种高雅、静谧的内在美,其中蕴含的思想是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二、古典音乐中的古典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音乐是利用文字来记谱的,宫、商、角、徵、羽与简谱中的1、2、3、5、6相对应,而在周代时形成七音阶,新增变徵和变宫虽然七音阶早已经形成,但是古代的音乐形式中多以五音十二律为主。在《诗经》《楚辞》以及之后的唐宋诗词元曲等,都具有相应的谱被乐队所演奏。但是,由于时代原因,演奏音乐的艺人几乎都处于社会的下层,如宫女、舞女等,因此,音乐才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和流传。所以中国古典音乐是与中国古典文化紧密相连的,它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诗情画意的美,音乐体现的意境较之文学而言,增加了音律的听觉效果,更能引起人们心中的情感和共鸣。诸如《关山月》《陇头吟》《阳关曲》等众多诗词,也作为民歌而广为流传,并以琴歌的形式得以保存。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征,某些淫词艳曲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中国古典音乐从旋律与和声来看,是追求旋律和节奏变化的。其形式就如同旋律勾勒的中国画,清新自然。同时中国古典音乐是古人情感之音的写照,如对恋人的思念之音,对自然生命的向往之音,对祖国山河壮丽雄伟的感叹之音等,无不体现了古人心中的情愫。然而,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化相通,都蕴含着古人浓厚的山水情結,因此,古典音乐总给人一种蜿蜒动听、细水长流之感,一些琴瑟合奏或独奏中,虽然没有惊人的场面,然而却是能让人回味无穷的,在音乐中能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如遇知音般难舍难弃。而正是这样一种心灵上的艺术,使人们通过音乐能够体悟到自然之音在心灵深处的回旋和萦绕,意蕴深长,难以言表,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莫过于此。就如静水深流,意蕴在婉转流淌的同时,蕴含着不可言说的激情,平淡中透着新奇。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篇(4)

    二、强化基础训练,构建身韵审美教学体系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篇(5)

1.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 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转贴于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篇(6)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篇(7)

1 生态美学概况

生态美学同生态环境学、生态哲学、生态意识学等生态科学群落一样,是伴随着生态危机所激发起的全球环保与绿色运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美学作为沟通生态环境科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桥梁,三者都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最终都是解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观看苏州古典园林,不仅可以感受到独特的审美意味,而且可以感悟到其在哲学内涵、艺术理念、营构手法、功能设计等方面特有的生态审美智慧,对于现代社会的城市园林设计和城市生态审美具有重要意义。

2 苏州古典园林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审美化的存在,是人们实现“诗意地栖居”的努力。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国古人一直坚持不懈的致力于园林的设计和营造,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果。苏州古典园林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视线。“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是人们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一种共识,也是人们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赞赏。

3 苏州古典园林体现的生态美学思想

3.1 生生不息,创进不已

中国哲学认为,天地间的万物都是生命体,生命是天地万物的本性。《易传》讲“天地之大德曰生”,认为天地之间不断深化的生命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千姿百态。

中国生命哲学重“生生之德”。“生生”即为化育生命,生命是不断变化的过程,生生相续而不绝。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艺术家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本性为最高要旨,力求在有限的时空中极力体现万物流动运转之趣,把“生生之谓易”巧妙地转化为“生生之谓艺”。艺术家常常用一物的生命去表现整体的生命,用一花一叶去揭示宇宙的真谛,可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

3.2 “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中和论生态――生命论美学”。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生态审美智慧,“天人合一”的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儒家与道家都承认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其中的一个小天地,天与人是相应、相通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成为人与自然亲和关系的哲学基础。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更是处处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亲和的生态审美观。享受与自然亲和的情感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也是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一种独特的气象。

3.3 气韵生动,万物并作

中国古代哲学把“气”看作是生命的本体,认为生命的变化是气流转的结果。天地万物由气而生,一气贯通,万物相通相连,构成一本万殊的生生世界。园林艺术家认为,山水景物的生意盎然、天机流动、万物并作则是本体和谐运作下的自然生命状态,最值得彰显和品味。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气”无处不在。“气”使园林有了生命的印记,构成了生命与生命之间彼此互摄的往复空间,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通”的特性。比如园林中亭的设置,起到的就是涵纳云气、吞吐风烟的作用。再如园林中的各种窗与亭可谓异构同心,同样是为通气而设。

3.4 顺应自然的生态艺术

“自然”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的意味。《辞源》对自然的解释有:一、天然,非人为的。二、不造作,非勉强的。三、犹当然。综观中国古典艺术,这几种解释都有很好的体现:其一,中国古代艺术家衷爱传达自然万物的生命状态,视自然为灵感的源泉;其二,其在艺术手法上提倡“自然至上”,反对过多的人为雕饰,推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其三,在更深的层次上,中国古典艺术要传达的是“当然”之情,当然之趣,当然之生命状态。总之,中国古典艺术主张对世界作审美的直观,忘乎物我、主客,遵循万物自然的秩序,呈现“无所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天人合一”境界。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智慧,不仅是一个由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构成的图像世界,更是一个寄托生灵,让生命畅达的意义世界。这个意义世界体现着中国古人对宇宙、生命的认识,寄托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怀。它提醒我们,如果用爱的情感去观看世界,世界就不再是一个为我所用的世界,而是一个与我亲和的世界。唯有如此,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生存境遇与生存空间才能真正达到和谐。

4 苏州古典园林生态美学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启示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苏州古典园林那里寻找到解决的方案。苏州古典园林中不乏规模较大的园林,在这些园林处处皆有可赏之景,绝不空泛;苏州古典园林数目众多,但园林的规模、景观、布局等都各具特色、绝少雷同;苏州古典园林中山水的构建注重模仿自然山水之形,但更注重模仿自然山水之神,具有自然山水的神韵,这对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建造无疑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5 结语

现代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这学科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同时,随着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等的兴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逐步增强,人们越来越渴望拥有良好的城市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的理念为现代城市建设指引了方向。而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加强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又显得非常重要。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对改善城市环境无疑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虽然改变当前城市建设的局面并非是一件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事情,而是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的努力才会取得成效,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地借鉴古典园林、不断从古典园林那里汲取养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建造终将取得重大的成功。到时,城市环境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城市也将变得更加的适宜人类居住。

参考文献:

[1] 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2] 程绪珂,胡运骅.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 居阅时.园道――苏州园林的文化涵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 刘珊.苏州园林[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5] 李世葵.(园冶)园林美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

[6] 袁鼎生.生态艺术哲学[M].商务印书馆,2007.

[7] 袁鼎生,黄秉生,黄理彪.生态审美学[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篇(8)

中图分类号:K12-4 文献标识码:A

1世界古代史教学现状

在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和课堂时间有限,对于很多重要的历史问题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得到深入和拓展,这导致学生对学习世界古代史缺乏兴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对某高校历史专业的学生进行调研后发现学生学习印象不深刻,在大三、大四的时候会忘记之前学习过的世界古代史的内容,且大部分学生反映教学内容不够深入。教学内容的陈旧和单一浇熄了学生探索历史奥秘、揭示历史真谛的热情,因此必须解决世界古代史知识层次老化,内容设置狭窄的问题,给历史课堂教学诸如活力,显示出历史教学的重要的社会价值。

通过网上查询等方式,笔者发现近些年西方学者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兴趣不断增强,这和社会希望回归西洋源头和原典,寻找新的文明灵感的需求相适应,因此研究该课题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在中国,一些西方的古典文献也被译成中文,了解古典文献对于历史系的学生来说具有必要性,将古典文献引入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具有可行性。但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历史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涵养,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对世界古代史中的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

2古典文献引入世界古代史教学中的价值

首先,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古典文献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学生在学习世界古代史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西方古典作家和作品、中西学者的学术观点等有一定的了解,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的深度。其次,将古典文献引入世界古代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很多学生接触到世界古代史文献资料的机会比较少,在世界古代史的课堂中引入古典文献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和认知原始史实的能力,对于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原始的史料,能够帮助本科生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其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入古典文献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回溯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对历史的脉动的体会更加深切,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领会书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和重要成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其与之后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衔接。

3世界古代史教学中引入古典文献的形式

世界古代史教学中引入古典文献的形式主要包括引入文字教学、图像教学、古典语言三种。

引入文字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古典文献并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一段铭文,可以使学生对古代的语言、文字、古人的生平等有一定了解;在讲述罗马的婚姻文化时,可以引入罗马墓志铭的记载,可以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情况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其次,世界古代史教材中对很多历史内容阐述不够具体,引入古典文献加深学生印象。如在讲述罗马土地洁净仪式时,可以引入加图的《农业志》,让学生深刻入认识到罗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宗教活动。

引入图像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对场景的意义进行解释。世界古代史中图像教学材料主要指陶器。古代的陶器上会有反映各种社会现实点的各种场景和图像,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对古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进行考察和探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相对来说更加形象和生动,能够加深学生对当时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如在讲解古希腊学校教育时,可以展示一件刻有公元5世纪初期雅典学校情况的陶器,同时展示古典作家的记述,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引入古典语言主要是指教师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引入古典语言,使学生了解古典语言正确表述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还原意识和能力。在中国的世界古代史教材中,很多词语的翻译不确切,使学生对其产生错误的认知,引入古典语言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世界古代史。如在讲解罗马早期历史时,会涉及到“旅行者”这一名词,指出现军事危机时被召唤到元老院但热独裁者的人。该词的拉丁文为viatores,其中via在拉丁语中意为“路”,因为他们需要游历农场去寻找这些政治家故有此称谓。引入古典语言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4结束语

将古典文献引入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学习脱节。其次,古典文献中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先进的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筛选古典文献,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古典文献的准备工作中,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力求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篇(9)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篇(10)

关键词:虚拟现实;苏州古典园林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至今保留的古典园林数量众多,其中很多名园都是传世珍品,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园林,规模都不大,理应作为精品小园来细细欣赏,却承受着大规模旅游人群的冲击,游客也难有高品质游园体验,既不利于古典园林的认识和推广,又加快了园林的老化和磨损。虽然苏州园林的环境容量控制很早就开始实行,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明显。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是园林游客量的高峰,主要园林景点几乎都要超过园林环境的负荷,对园林环境的破坏力很大。在以“信息数字化”为标志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数字化迅速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手段。虚拟现实技术也越来越多被运用到遗产保护和旅游中去,如果能将古典园林保护与现代先进的虚拟技术相结合,将会更加有利于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

2虚拟现实和虚拟现实系统

2.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又称灵境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向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使用户在虚拟世界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感知三度空间内的事物。虚拟现实技术包括:

1、可视化界面技术,是虚拟现实的第一步,建立虚拟环境,先是精确构建虚拟环境里的物体的模型,然后对虚拟环境的进行渲染使其可视化。

2、传感技术是虚拟现实的关键,传感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从自然源中获取三维视感、听感、触感和嗅感的信息,在用户处于虚拟环境时,为用户提供类似现实世界中的感觉来源库。

3、可感知动态数据库技术,包括字符识别技术、图像理解技术、语音识别和匹配技术和高速动态数据库检索技术,使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感知丰富的视觉和听觉。

4、人工智能,模糊逻辑和神经元技术,给用户提供人机互动的平台,用户不仅仅是进入在虚拟的世界的可视化界面,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精神感觉上进入虚拟环境。

2.2虚拟现实系统构成及其特征

虚拟现实系统包括;作为核心处理器的高性能计算机;视觉系统为核心的头盔显示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语音定位是听觉系统的核心;身体方位跟踪设备(包括数据手套,数据衣);以及味道,气味,触觉和触觉反馈系统等其他功能单元结构。总体来说,虚拟系统的特征如下:

3.遗产保护信息化和旅游虚拟化

3.1遗产保护信息化

虚拟现实技术在在文物古迹保护中已经开始得到运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并结合网络技术,可以将文物的展示、保护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首先表现在将文物实体通过影像数据采集手段,建立起实物三维或模型数据库,保存文物原有的各项型式数据和空间关系等重要资源,实现濒危文物资源的科学、高精度和永久的保存。其次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文物修复的精度和预先判断、选取将要采用的保护手段,同时可以缩短修复工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整合统一大范围内的文物资源,并且通过网络在大范围内来利用虚拟技术更加全面、生动、逼真地展示文物,从而使文物脱离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真正成为全人类可以“拥有”的文化遗产。

3.2旅游虚拟化

虚拟现实技术的旅游中运用主要有四种:

1.实景地图类的网络虚拟旅游,代表者主要是“城市吧”。是以实景地图为切入口,引入“城市”的概念,从街道外景延伸至商家内景,将三维实景、电子地图、生活信息、电子商务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为网民提供以“实景”为特色的生活信息搜索服务;

2.三维图形技术类的网络虚拟旅游,类似与网络游戏,现在比较著名的虚拟旅游网站是美国的“第二人生”,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采用三维图形技术模拟出一个大型虚拟世界,目前该网站提供的拥有1000多个景点,500多万名会员。会员通过由Linden实验室开发的一个可下载的客户端程序,用户叫做"居民",通过可运动的虚拟化身互相交流,参加社交活动,还可以制造虚拟财产,进行商品交易,享受服务等等;

3.3D虚拟网络技术类的虚拟旅游,目前主要应用于单个景区的虚拟旅游,如故宫博物院开启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就是利用3D虚拟网络技术初步再现出清朝时的紫禁城,这是中国第一个在互联网上展示重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虚拟世界。用户只需用电脑下载客户端软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自由进入“紫禁城”进行浏览。在网络虚拟技术的支持下,游客不仅能在导游的带领下四处参观,还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与其他游客接触互动,也可以通过主题游览和参与活动,获得更多乐趣;

综合技术类的网络虚拟旅游,以Google city tours为代表,主要覆盖一些欧美国家,方便用户快速查询出最佳旅游路线,并且附有大量的景点介绍,但用户并不能用虚拟化身进入景区游览,也没有对景区拍摄360度全景展示。

4虚拟现实技术与苏州古典园林保护

4.1苏州古典园林虚拟重建的技术支撑

正在进行的苏州“数字园林”建设,运用集成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维虚拟仿真等高新技术,将各类的城市景观数据和地理信数据可视化,便于多种形式的查询,统计和深层次数据分析以找寻规律。“数字园林”的建设将会促进苏州市古典园林的的保护和管理走向标准化和现代化。苏州古典园林的数字化资源,既有利于古典园林文化资源的保存,又便于用户对古典园林实景的游览和欣赏,也是园林部门为古典园林的管理提供借鉴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上一篇: 雕塑艺术的分类 下一篇: 工程监理单位的义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