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的分类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26 15:47:51

雕塑艺术的分类

雕塑艺术的分类篇(1)

关键词:传统木雕 现代雕塑 艺术 联系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发情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雕塑艺术的分类篇(2)

一、何为雕塑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种类繁多,是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统称,采用特定的物质材料加工出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作品,它是一种独立的立体造型艺术。因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我们常说雕是减法塑是加法,因而按制作工艺区分,雕塑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细分则分为刻、镂、塑、凿、琢、铸等各种技艺和手法。如果按照体裁来区分,雕塑又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城市雕塑、宗教雕塑、景观雕塑和架上雕塑等。按样式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类、胸像类、半身像类、全身像类、群像类等。

二、雕塑的艺术语言

认识和研究雕塑可以从各角度切入,如雕塑流派、雕塑家、雕塑史等。但是认识和研究雕塑的最基本特质,还得从雕塑艺术语言着手。“艺术语言是艺术家创造实物与表现客观对象的精神导师。一方面,它是构成感官视觉的独特内涵,另一方面,它又是表现艺术作品内在价值体现的桥梁。”了解并研究雕塑的艺术语言形式,有助于从本质上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那么雕塑的艺术语言有哪些方面呢?具体地说有以下四点:形体、空间、材质、加工改造方式。

(一)形体语言

形状(形态)与体积,是雕塑艺术最重要、最基本的语言。雕塑家作出具备一定的空间关系、体块关系、解剖关系、动势变化等,利用材料特性制作出或具象或抽象的各种形象,客观反映现实对象,传达作业内心独白。雕塑的形体语言有表情性、空间性、可触性特点。同时雕塑的形体语言也经历了写实――变形――抽象的发展历程。

1.表情性:雕塑的变现性具备其独有的艺术表情,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会带个观赏者不尽相同的观展感受。不相同的雕塑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加强作品表现力。例如意向的表现方式可以让人感到生动、趣味性,进而唤起其对事物的深思与联想。抽象的表现方式使人感到变化与无秩序,进而引发对艺术符号的深层思考。雕塑家利用人们对形体的共同感受来进行创作,以表达自己特有的思想感情。

2.空间性:形体占有的空间为“实空间”,包围形体的空间叫“虚空间”;因为有了虚实空间,形体才有意义。

3.可触性:雕塑能够让人感知存在,这是雕塑艺术独有的特性,故雕塑也被称为“触觉艺术”。雕塑不同于绘画,具备可触碰、多角度、三维纵深等特性,可以更好地与观众互动,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多样性。

(二)空间语言

雕塑的空间语言是指雕塑自身的空间塑造关系,即雕塑作品所占的实空间和虚空间的密切关联。空间是雕塑极最为重要的表现方式,空间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其中用相当于绘画当中的进深感。雕塑家在制作泥塑过程中,首先需要想到的是先有空间,再有其他。如果只注意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了空间感,或者减弱空间感的表现力,将很难领会雕塑尤其是景观雕塑的魅力。观赏者变换方位从不同角度观察雕塑,实空间与虚空间的相互交替,用具象思维或抽象符号观察其无限的空间变现,也定会乐在其中。

(三)材质语言

雕塑的材料语言极大丰富,是雕塑艺术的重要载体与表现手段。雕塑所用材料不分高贵低贱,因为雕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艺术与材料的合一,双方完美、高度的融合是制作优秀雕塑作品的前提条件。所谓没有材料就没有雕塑,材料对雕塑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雕塑材料大体上可分为石材、木料、雕塑泥、玻璃钢等等。如木之松软、细密和温暖,使人联想到自然、生命;白大理石的坚硬、细腻、高贵,使人联想到品德的高洁,恰当地选择材料,认识和熟悉材料的性质,在加工过程中锻炼技巧和驾驭材料的本领,在作品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材料的材质美,是每个雕塑家应具备的能力。

(四)加工改造方式语言

雕塑艺术的分类篇(3)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www.133229.COm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发情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明器雕塑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成就也是非常高的。明器雕塑是以虚拟物象的模式,分为实物和虚拟两大类。明器雕塑的材料有木、陶、竹、金属、石材等,将这些原材料通过美学设计和技术加工,就形成了中国雕塑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类雕塑,这种雕塑史为了代替原始社会残酷的人葬制度而产生的。现代雕塑中,已经没有了这类作品,但这不能磨灭明器本身的艺术价值。

纪念性雕塑在现代雕塑中十分常见,一些学校、一些标志性的地方总会有一些纪念性的雕塑。比如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像的雕塑就是一种近年性的雕塑。在今天,但凡有一些值得纪念的人或事出现,人们总会希望有个雕塑出现来纪念这一人或事。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纪念性雕塑的实用性很强,而且发展形势良好。

装饰性雕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紫禁城的门楣、栏杆、梁柱上随处可见这种装饰性雕塑。样式之多变、技法之娴熟、艺术价值之高是现代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装饰性的雕塑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装饰性的雕塑也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现代雕塑中的装饰性雕塑也处在蓬勃的发展之中,在现代雕塑艺术成就上也是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工艺性雕塑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独立的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在现代雕塑中尤为受到关注和喜爱,但是由于自唐代以后失去了创造性,发展至今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哪一类的雕塑,都是现代雕塑大家族中的一员,也都在现代雕塑艺术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三、传统与艺术的联系

传统术雕与现代雕塑代表的是不同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有了传统艺术的传承,雕塑艺术的成就才会越来越高,直至成为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传统的雕塑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汉代,雕塑艺术由简单的小件雕刻发展成为严峻风格的汉代雕塑。在这期间,雕塑发展迅速,走上了一盒巅峰。保存至今的秦朝兵马俑是雕塑史上的经典中的经典,形象生动、蔚为大观,自出土之后,令中外游客折服。这个时划的雕塑是在中国雕塑史上甚至在人类艺术史上都有着重要价值。

第二阶段,是有汉代至唐代,这个时期是雕塑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塑趋于完美,是雕塑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可以称为是理性风格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唐代直至清代,这个时期雕塑逐渐走下坡路,出现了发展止步的现象。这个时期的雕塑失去了原来的创造力,大多数是为了取悦人的,是艺术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雕塑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追去华美的雕琢工艺,作为艺术品最终要的艺术原动力及个性的发挥却被忽略和扼杀了。

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雕塑艺术。不论是高峰时期的雕塑还是衰落时期的雕塑,都是代表着一些特定时期的风格和艺术成就,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

总之,现代雕塑家拥有着一笔宝贵的财富,秦汉作品的魅力,唐代作品的精致,都是的现当代雕塑家学习和领悟的。笔者认为,现代雕塑要想不是去艺术性,应该在古人的作品中,去参悟那种摸索和追求的意识形态的过程,通过感悟去探求心灵美的意识形式。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追求原始的美不盲从潮流,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姿态。

参考文献:

[1]陈佳学,木雕艺术创作[m]艺术探索2009

[2]陈佳,中国艺术史[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

雕塑艺术的分类篇(4)

关键词:传统木雕 现代雕塑 艺术 联系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发情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明器雕塑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成就也是非常高的。明器雕塑是以虚拟物象的模式,分为实物和虚拟两大类。明器雕塑的材料有木、陶、竹、金属、石材等,将这些原材料通过美学设计和技术加工,就形成了中国雕塑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类雕塑,这种雕塑史为了代替原始社会残酷的人葬制度而产生的。现代雕塑中,已经没有了这类作品,但这不能磨灭明器本身的艺术价值。

纪念性雕塑

[1] [2] 

在现代雕塑中十分常见,一些学校、一些标志性的地方总会有一些纪念性的雕塑。比如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像的雕塑就是一种近年性的雕塑。在今天,但凡有一些值得纪念的人或事出现,人们总会希望有个雕塑出现来纪念这一人或事。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纪念性雕塑的实用性很强,而且发展形势良好。

装饰性雕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紫禁城的门楣、栏杆、梁柱上随处可见这种装饰性雕塑。样式之多变、技法之娴熟、艺术价值之高是现代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装饰性的雕塑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装饰性的雕塑也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现代雕塑中的装饰性雕塑也处在蓬勃的发展之中,在现代雕塑艺术成就上也是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工艺性雕塑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独立的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在现代雕塑中尤为受到关注和喜爱,但是由于自唐代以后失去了创造性,发展至今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哪一类的雕塑,都是现代雕塑大家族中的一员,也都在现代雕塑艺术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三、传统与艺术的联系

传统术雕与现代雕塑代表的是不同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有了传统艺术的传承,雕塑艺术的成就才会越来越高,直至成为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传统的雕塑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汉代,雕塑艺术由简单的小件雕刻发展成为严峻风格的汉代雕塑。在这期间,雕塑发展迅速,走上了一盒巅峰。保存至今的秦朝兵马俑是雕塑史上的经典中的经典,形象生动、蔚为大观,自出土之后,令中外游客折服。这个时划的雕塑是在中国雕塑史上甚至在人类艺术史上都有着重要价值。

第二阶段,是有汉代至唐代,这个时期是雕塑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塑趋于完美,是雕塑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可以称为是理性风格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唐代直至清代,这个时期雕塑逐渐走下坡路,出现了发展止步的现象。这个时期的雕塑失去了原来的创造力,大多数是为了取悦人的,是艺术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雕塑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追去华美的雕琢工艺,作为艺术品最终要的艺术原动力及个性的发挥却被忽略和扼杀了。

雕塑艺术的分类篇(5)

雕塑作品是室内外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平面艺术相比,雕塑作品能够摆放在不同环境中、不同光线和角度下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雕塑作品通常采用玻璃钢、石头、木头、陶瓷和金属材料制成,不受气候和环境影响,易于长久保存。欣赏者不仅可以多角度欣赏雕塑作品,更可以近距离地触摸雕塑作品的表面,感受材料带来了丰富艺术表现力。基于这些原因,雕塑作品日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在艺术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雕塑作品往往尺寸较大,摆放和欣赏需要较大空间,加之雕塑材料本身成本昂贵,收藏一件雕塑作品动辄万元甚至几千万元,让大多数喜欢雕塑作品的人们望而却步。随着艺术品市场层次的日趋完善,特别是艺术产业化发展逐步成熟,原本“高高在上”的雕塑艺术品正在试图寻找更加亲近大众的方式,雕塑艺术衍生品也就随之产生了。雕塑原作和雕塑衍生品是雕塑传播平行不悖的两条道路,两者的价格差异也不意味着其艺术魅力存在高低之分。

一、雕塑艺术衍生品的定义及种类:

衍生品是只从原生事物中派生出来的事物,而雕塑艺术衍生品就是从雕塑作品派生出来的,并与商品性质紧密结合的艺术产品。它们通常情况下是由雕塑的作者授权开发,并具有一定的艺术附加值。目前市面流通的雕塑衍生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用来收藏、欣赏和纪念的仿真雕塑复制品。这类雕塑艺术衍生品通常需要作者授权后方可制作。为了保证这类复制品的收藏价值,往往采用限量发行的形式,每件作品拥有独立的作品编号或者作者的亲笔签名。此外,一些不可再生的古代艺术真品,例如兵马俑、云冈石窟佛像等,此类雕塑的复制品经过授权后也可作为旅游纪念品被流通和收藏。第二类雕塑艺术衍生品通常具有实用性,属于艺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日用衍生品。这类雕塑衍生品从设计的角度,用多样化的载体,将艺术渗透到生活微小的细节。此外这类雕塑衍生品性价比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大众的需求,例如由雕塑作品形象延伸出的沙发、花瓶、玩偶、烟灰缸、牙签盒等。

二、雕塑艺术衍生品发展的必要性:

1、雕塑衍生品的开发有利于调和雕塑作品与艺术市场之间的矛盾。

雕塑作品具有可复制性,一件原作可通过翻制技术,复制出许多一模一样的复制件。而且,绘画作品的笔法、用色等技术较难作伪,而拥有熟练技术的工匠便能轻易的制作出雕塑的仿制品。这些原因使得雕塑的收藏投资价值远远低于绘画。一些学术成就很高的雕塑艺术家的作品市场接受程度和价格远不及同级别的绘画艺术家。许多雕塑家笑称自己是“天天创造奢侈品的穷人”。例如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成钢,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大奖并被多个艺术机构收藏,但其上拍作品仅有十几件,但作品价格与其身份地位和艺术成就仍有一定差距。再如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隋建国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观念雕塑的领军人物,其作品成交价最高的是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成交的作品《世纪的影子》(图1),作品由铝、纸、木板等材料制作,高50厘米,长39.5厘米,宽22厘米,成交价格4,739,600元人民币。而同级别的当代油画艺术家早已跻身拍卖价的千万元俱乐部。中国当代油画领军人物曾梵志的油画作品《面具系列·No.6》(图2)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67,077,075元人民币成交。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雕塑学会的700位会员中,职业发展能够兼顾学术与市场,即以雕塑作为主要创作方向并且有一定拍卖记录的不足百人。以上的现象反映出雕塑艺术与艺术市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依据惯常的思维,如果艺术创作掺杂了较浓的商业气味必然会影响艺术的价值。但艺术衍生品打破了这一观念。一方面,将雕塑作品通过实用性的小物复制,有效的降低了收藏者的投资成本,解决了雕塑艺术家基本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限量的雕塑衍生品,在不影响雕塑作品的价值的同时,将有效促进雕塑作品的收藏市场和收藏价格。低价艺术品市场和高端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其本身需求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大众艺术品消费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不能只看到天价拍品,而忽略大众对艺术品的需求。一个雕塑衍生品的消费者很有可能有一天走进佳士得、苏富比,转向高端雕塑艺术品的消费。

2、雕塑衍生品的发展顺应了大众艺术消费的需求:

从西方艺术市场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看出,人均GDP的高低直接影响艺术消费的水平。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艺术消费便会呈现主流化态势。据2012年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均GDP统计显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省市共有23个,其中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浙江等省市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艺术消费的新时代。雕塑真品依据市场惯例是指依据原作翻制的,复制量少于20件的雕塑作品。雕塑真品数量少,加之单件作品价格日渐增高,使得收藏雕塑真品是普通艺术消费者可望而不可及的。艺术市场像其它商品市场一样,市场需求是多元的,分层的。也许你买不起一件雕塑大师的原作,但雕塑衍生品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与这些艺术作品亲密接触的机会。雕塑衍生品是艺术消费迅猛增长的必然产物,加之其本身的审美特性,价格相对较低,没有购买风险,并能进行大众化推广,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雕塑衍生品可延伸美术馆、博物馆的艺术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众走进美术馆、博物馆,欣赏艺术作品成为现代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精神滋养的重要生活方式。让公众亲近艺术,让艺术走进生活,是美术馆和博物馆肩负的重要使命,雕塑衍生品的发展可以深化体验式艺术教育。一方面,从艺术的观赏形式来看,对于一些珍贵的古代雕塑珍品,观众只能隔着厚厚的玻璃或者围栏来欣赏,或者通过讲解员和讲解设备的介绍了解展品的信息。在视觉欣赏和口头讲解的过程中,观众的作用往往属于被动接受。如果将许多日常用品经过精心设计,使之包含这些雕塑精品的形象或者艺术含义,那么我们日常使用这些雕塑衍生品的过程亦是艺术体验的过程。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小件雕塑艺术作品的欣赏,十分讲究“把玩”,即感受艺术品在手里带来的特殊艺术体验和心理体验。雕塑衍生品可以帮助还原艺术品的传统欣赏形式,让观赏者可以零距离体验雕塑作品的美感价值。

三、雕塑衍生品的发展现状:

目前,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转化为艺术衍生品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家与画廊、艺术品商店等合作,以授权、或者的方式推广艺术衍生品,我们称之为“授权合作模式”。另一类是建立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品牌,从产品定位、生产销售、宣传策划等各个环节完全以商业化模式独立运作,我们称之为“自产自销模式”。

位于北京798的尤伦斯艺术品商店是雕塑衍生品的聚集地,也是艺术衍生品授权合作模式的成功范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隋建国、陈文令、于凡、李占洋等活跃在艺术前沿的雕塑家创作的雕塑衍生品。其中,由隋建国创作的限量版雕塑《中国制造》(图3)最为引人注目,现在这件作品俨然成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标志性雕塑。这组雕塑以恐龙玩具为原型,运用写实手法将高约四厘米的塑胶材质恐龙玩具放大80倍。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生产这种恐龙塑胶玩具的工厂基本上集中在深圳广州间的几个小县城。像塑胶恐龙这类玩具往往是由西方国家设计,利用中国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制造出来,又销往海外市场。“中国制造”不仅是一个标签,更是一种经济现象,中国正在逐渐成为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产品制造工厂。《中国制造》用调侃的方式体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之类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跨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组雕塑采用合成树脂的材质,表面呈汽车烤漆的效果,共有白、橙、黄、绿、蓝、紫、黑六种颜色,作品风格清新明快却富于深意,42000元一件的价格也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多次销售一空。这类雕塑衍生品既满足了艺术爱好者们将“买得起”的艺术带回家的愿望,同时为美术机构的展览、讲座等非营利性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授权合作模式”成为当今主流的雕塑衍生品的推广模式。

雕塑家向京、瞿广慈夫妇是雕塑衍生品“自产自销模式”的先行者。二人于2010年在北京创立了“稀奇”艺术品牌,经营以两人作品为原型的雕塑衍生品。“稀奇”品牌以“连接情感的礼物”为创意理念,结合当代艺术元素,将向京、瞿广慈的艺术作品以轻松而不失深度的方式再创作,赋予产品全新的意义。尽管“稀奇”品牌是向京、瞿广慈夫妇共同创立的,但产品的风格确实各有千秋。瞿广慈创作的《彩虹天使》(图4)系列雕塑衍生品,形象憨态可掬,充满幽默怀旧的情绪。《彩虹天使》系列共有十六种颜色,运用古语“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淡者为雌”的说法,将七色男天使也叫虹天使,七色女天使就叫霓天使,还有代表白天黑夜的黑白天使。瞿广慈创作的天使不像西方绘画雕塑表现的那般圣洁美好,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百姓的形象,蕴含着人世间最朴素的情感。通过这件作品我们能感受到,天使不仅存在于西方的信仰中,天使住在每个普通人的心里。只要你怀有纯洁善良的情感,每个人都是天使。相比瞿广慈的《彩虹天使》系列作品,向京的“兔女郎”系列则更偏重于表现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兔女郎”系列中的《我看到了幸福》(图5)表现了一个纯真的女孩,戴着可爱的兔耳朵,面带微笑紧闭双眼,似乎在回忆着生活中那些微小的幸福和甜蜜。瞿广慈、向京夫妇把“稀奇”品牌定义为一个艺术礼物品牌。我们可以从这些艺术礼物中感受艺术,体会艺术背后深切的情感,并将这份情感以礼物的形式传递给我们的朋友。

四、雕塑衍生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1、艺术授权制度不完善

艺术授权主要分为产品授权、数字授权、原作复制授权三种类型。艺术授权不同于传统文化产品的产权转让,更多涉及作者著作权的授权。未经著作权所有人的同意,不能随意将著作权所有人的作品形象用于印刷、宣传品和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国内的艺术授权机制目前并不完善,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被盗版甚至被“山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艺术衍生品市场的良性发展。例如雕塑家高孝午的雕塑作品《标准时代》(图6)就被山寨成了多种版本。原本微笑鞠躬的光头形象,被戴棒球帽的形象代替,甚至有些山寨版本竟然将头部做成各国领导人的形象,盗版的猖獗程度可见一斑。这些山寨作品多次在公共场所展出和售卖,导致许多艺术爱好者将这些山寨版本的《标准时代》当作了《标准时代》系列雕塑衍生品。粗制滥造的仿制品不仅使艺术家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更使艺术家的名誉权得到了损害。

2、雕塑衍生品的开发缺乏创意

目前市面上的雕塑衍生品大多是将雕塑原作的缩小版或将雕塑形象复制在日常用品上。雕塑衍生品不应该是简单的对原作的复制,需要设计者领会并发掘原作的特质。基于原作本身的内涵和特色,再将其通过另一种形式或者材质展现出来。优秀的雕塑衍生品应该是设计者对雕塑原作的重新演绎,需要在不同艺术语言体系间进行转换。例如博物院根据馆藏的玉石雕刻件翠玉白菜开发了一系列雕塑衍生品,其中包括有琉璃、法兰瓷等不同材质、大小不等的仿真翠玉白菜,还有利用翠玉白菜的造型开发的手机挂饰、耳机、筷夹、开罐器等。翠玉白菜系列雕塑衍生品因其实用美观而且富有创意,成为博物院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衍生品系列。雕塑衍生品是艺术商业化的产物,创意是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重要因素,而价格决定消费者最终是否会买单。雕塑衍生品的开发,应该运用创意的手段,在功能性、艺术性和价格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以满足大众消费的需要。

五、结论

大众对雕塑艺术品的喜好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雕塑衍生品市场繁荣发展。雕塑衍生品不仅仅是将雕塑转化为生活用品,所谓“衍生”,就是要求其既有高于生活的艺术性,又有融入生活的亲近感。雕塑衍生品的出现,真正做到了艺术面前人人平等,使零距离的与艺术亲密接触的愿望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雕塑艺术的分类篇(6)

引言:

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我们的先民在与石头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打造了用来谋生的劳动工具,还创造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雕塑品。冰雪雕塑艺术是兼具艺术家灵慧与大自然神奇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质感魅力与表现形式使这一年轻的艺术名扬天下。近年来,冰雪雕塑艺术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雕塑艺术概况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1.1中西方古代雕塑造型特点

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

1.1.1中国古代雕塑特点

(1)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2)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行。 (3)中国古代雕塑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性。(4)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练。(5)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往往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6)中国古代雕塑遗产大量属于佛教造像。

1.1.2西方古代雕塑特点

1.2当代雕塑现状

当代的视觉艺术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思想的组成部分,艺术本位的概念也已经大大拓宽,可以说当代雕塑(这里不包括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关注人性、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未来的艺术,是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思想。

1.2.1 当代架上雕塑

中国当代架上雕塑充分吸收了平面,色彩,构成学以及影像艺术等等各家优势,同时,拓宽多种材料极其造型潜力,寻找一切雕塑可能利用的资源,去寻找未来的可能性。

1.2.2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 网站

由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受到了所有雕塑家的倾心关注。在材料选择上强调与本土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和现代工业背景的息息相关。坚固、永恒和优质是传统雕塑对材料的要求,而在今天不分质地优劣和永久与否,只要能够有效、完美地传达雕塑家的意图,就是最好的材料。

2. 冰雪艺术概况

2.1冰雪文化及载体

冰雪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冰雪文化,是指人类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内容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渔猎、体育、艺术、民俗、经贸、文学、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展览、新闻报道等等。狭义的冰雪文化特指体育、艺术、文学、旅游、科技等精神财富。哈尔滨能在中国率先发展起现代冰雪文化,是因为他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

2.1.1冰雪饮食

2.2.2冰雪体育

2.2.3冰雪文艺

2.2.4冰雪旅游

2.2.5冰雪艺术

2.2冰雪艺术的起源  

冰雪艺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因为,北方地区人民要生存就必须与冰雪抗争,必须接受冰雪。长期与冰雪的接触让北方人民对冰雪的特殊性更加清楚,人们不再畏惧冰雪,人们利用冰雪来丰富生活。随着民俗冰雪活动的不断扩展,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出现了早期的冰雪艺术活动。我国有记载的古代冰雪文化活动出现在隋唐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首先开始的。

2.3冰雪艺术的特征

(1)自然基础(2)社会基础(3)文化基础

3.雕塑造型给冰雪艺术带来的创新思维

3.1雕塑与冰雪的结合

3.1.1雕塑造型带来的种类及创作风格

(1)素描、绘画基础。(2)表现手法上也分有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形式。(3)具象、装饰变形、抽象。(4)都通过造型手段来表达感情、意境。

3.1.2雕塑造型带来的功能与意义

3.2冰雪艺术中雕塑造型语言的应用 网站

3.2.1冰雕的艺术表现

3.2.2雪雕的空间、体量造型

3.2.3冰灯的形式语言

3.2.4冰建筑中的雕塑语言

4.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前景

冰雪活动开始是人们为了生存,在被动接受冰雪中产生的,然而经过了历史与劳动人民智慧的打磨,逐渐发展成为积极的、有力的、综合的活动,是人们利用自然充实人文生活的典型个案。

(1)促进冰雪艺术不断创新,提高冰雪艺术的可观赏性水平。(2)冰雪艺术继续普及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市民的审美水平,增强文艺活动的可参与性。(下转第126页)

(上接第125页)

4.1国际四大冰雪赛事

4.1.1加拿大的“魁北克冰雪狂欢节”

节日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包括“雪之城堡”、“狂欢节之王”、“冰河竞舟”等活动。

4.1.2日本的“札幌雪节”

有国际雪雕比赛及市民的各种冰雪竞赛活动。

4.1.3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

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及滑雪爱好者投身其中。

4.1.4中国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冰雪活动。期间的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驰名中外。

4.2冰雪雕塑艺术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雕塑艺术的分类篇(7)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4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雕塑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雕塑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现代城市雕塑在艺术表现手法与方式表达方面更加自由和非对称。因此,如何加强城市环境空间与城市雕塑艺术的有效融合是当前国家规范城市景观设计蓝图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 城市雕塑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一)城市雕塑相关简述

21世纪是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加快城市生活节奏和提高城市艺术品为逐渐成为时展的趋势。因此,城市雕塑作品的艺术审美化和功能化是当前城市景观设计师们探讨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艺术环境方面。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国家雕塑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艺术文化已经逐渐与城市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将城市艺术文化逐渐深入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人类情感与城市雕塑的有效融合。

作为城市空间视觉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城市雕塑,也是城市文化领域的重要载体,在城市艺术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相较于视觉艺术三维立体表现手法而言,城市雕塑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艺术语言特色。不仅加强了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社会公众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且一个城市的雕塑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空间生命力。

(二)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

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还表现在一个城市是否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城市雕塑―方面装饰了一个城市的建筑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个美化环境和艺术空间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雕塑是人类情感和城市文化进行浓缩后的标志性作品,寄托着设计师们的情感。城市雕塑的艺术空间表现手法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三维视觉表现手法,而是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激发人们对城市雕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雕塑艺术与环境空间进行有效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调节城市空间场所的外部轮廓,注重城市雕塑与景观环境的互动与沟通。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雕塑在艺术设计理念中融合了城市环境空间文化和人文文化。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可以凸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还可以透过城市雕塑看到城市发展的实质情况,即所谓的环境与人文的整体融合。因此,当孤立的城市雕塑与一个城市的环境和人文文化可以做到有效衔接,不仅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之美,还可以凸显出雕塑本身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建筑景观的和谐发展为人类生活增添了一抹情感色彩。

二 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与空间特征

现代城市雕塑艺术表现手法相较于传统雕塑表现手法而言,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雕塑艺术体系中的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城市雕塑技术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为现代城市雕塑在创作方法、艺术设计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丰富了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材料,进一步为现代城市雕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雕塑艺术形式而言,现代城市雕塑艺术形式更具文化交流特征。传统城市雕塑主要通过广场、公园等建筑物凸显建筑雕塑的公共性,因此传统城市雕塑具有浓厚的景观性特色。但是现代城市雕塑在建造与设计过程中不仅仅显示着一个城市的建筑文化,而且还代表着城市与公众之间在情感与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城市建筑、雕塑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主要是指利用城市雕塑作品将人类的情感与艺术作品融为一体,不应该在城市雕塑作品中存在与公众隔离、人类不愿意接近城市雕塑等现象。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雕塑具有强烈的参与性特征,以期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娱乐玩耍、触摸体验的公共场所,将城市雕塑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形式。城市雕塑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凸显出传统雕塑的艺术特色以及艺术表现理念,使城市雕塑具有强烈的艺术形式感。而且城市雕塑为现代城市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文化基石,将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现代城市生活进行有机融合,凸显城市雕塑的主体性和层次感,进而扩大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范围。

相较于西方古典雕塑的主题范围而言,中国城市的雕塑在主题范围方面主要集中于城市人文文化和公共环境的认知等领域。西方古典雕塑在主题范围选择方面主要以山花、壁龛为主,其雕塑风格以具有浓厚的建筑风格为主。作为城市比较有代表型的广场雕塑,西方古典雕塑仍然以“歌颂君王”作为主题内容,雕塑的性质以碑柱为主。由此可见,西方古典雕塑在主题选择方面具有单一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雕塑主题范围的拓展。而城市雕塑在主题内容的确立方面带有浓厚的社会化和生活化特征,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进行了有效衔接,还将现代人文情感元素与城市景观背景进行了有机统一,从而促使城市雕塑主题逐渐向多元化、生活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城市雕塑主题方向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文化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只有将城市雕塑与现代生活从实施方面做到有效统一,才能够帮助景观设计家们站在社会公共的角度设计城市雕塑,并在城市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中体会社会公众内心对城市雕塑的认知与了解。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极简主义”和“构成主义”为主,其外在表现形式以现代城市建筑的空间层次感作为灵感源头,将现代城市雕塑进而简单化和功能化。另外,城市雕塑设计师们在设计雕塑景观的过程中将抽象简练的几何知识与艺术设计表现手法的张力和美感有效整合,向社会公众传递城市之美。将几何知识与雕塑设计的机械之美进行有效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城市雕塑的创新型设计手法,进一步提升雕塑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和艺术审美观点的变迁致使社会公众对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而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雕塑的艺术观点的不同导致雕塑创作手法的不同。现代城市雕塑还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以革命性为主题的雕塑仍然占据重要主导地位。以革命性和祭奠历史人物为主题的城市雕塑以营造庄严的气氛空间作为设计目的,多以对称性和正向性分布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脚步的加快,生态型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景观布局中得以广泛运用,以生态型和人性化为主的城市雕塑不仅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而且更凸显出一个城市的人文文化。时代的变迁促使城市雕塑的艺术变现手法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创作手法逐步向音乐和建筑为一体的雕塑创作手法方向发展。既有小巧精致的城市雕塑景观,又有简单大气的城市化气息浓厚的雕塑景观。由注重城市雕塑对称性和正向性分布特点为主逐渐向非对称性和自由式为主的雕塑转变,打破原有设计师们传统的创作手法和思维观念,以自由发挥的创作手法拓宽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

材料也是现代城市雕塑的表现手段之一,随着城市雕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雕塑对不同质感的材料要求亦不一致。影响城市雕塑材料质感的因素包含肌理感、色彩光泽度、光感等,设计师在设计景观雕塑是不仅需要全面向系统地了解不同质感的材质,还需要对城市景观空间和雕塑艺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意义。

三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如何有效地将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进行融合的关键因素是全面了解雕塑功能和环境性质。就雕塑设计师而言,雕塑设计师们除了了解雕塑艺术设计基本技巧之外,还需要对艺术环境空间设计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地认识,才能够从根源上把握雕塑作品的动态美。设计师们在设计城市雕塑作品的过程中以创新性思维观念和情感理念作为理论基础,掌握城市雕塑作品的视觉艺术特点和城市环境的空间层次感,进而为设计凸显城市环境和情感的雕塑作品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进一步促进社会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发展。

其次,国家需要加大现代城市的服务力度,将现代城市雕塑与社会公众服务体系融为一体,提高城市雕塑的亲和力,加强城市雕塑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随着生态型社会理念在城市发展体系中的广泛运用,城市雕塑不仅具备亲近性的特点,还具备娱乐性和服务性特点,进一步拉近城市与人类之间的距离。

雕塑艺术的分类篇(8)

雕塑承载着人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与城市的人文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雕塑是一个特定时期城市发展的结果,它随着历史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地变化,它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标志。另外,每个城市都具有地方文化属性,而雕塑艺术也具有自身的独立特性和地方属性。无论城市如何发展,作为城市文化空间载体都应当符合地方文化属性。

二、雕塑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运用体现

雕塑艺术在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形象建设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另外,城市的发展需要充分的文化积累。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文化不断积累的结果,文化环境也可以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共同构成城市文化形象的时代特性。

(一)城市雕塑的分类

根据雕塑在城市形象塑造中所起作用不同分为五类,即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雕塑、功能性雕塑、陈列雕塑。第一,纪念性雕塑是用雕塑的形式来纪念某些人或事,比如纪念碑就是用来纪念某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人和事迹,但不是所有的纪念碑都有雕塑,而纪念性雕塑中雕塑要占主导地位,与雕塑结合的其他要素放在次要位置。第二,主题雕塑指的是雕塑要与建筑相结合,补充了建筑物本身的缺陷,主题雕塑的雕塑要求比较高,要通过雕塑来展示某一个主题。第三,装饰雕塑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第四,功能性雕塑,这是一类具有特定目的的装饰雕塑。第五是陈列雕塑,指的是具有特定位置的一类雕塑。

(二)雕塑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应用

城市是人类的重要生存空间,人们对城市文化的认识是从城市的公共空间开始的。公共雕塑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发展是城市文化发展的综合体现,雕塑艺术作为城市景观艺术的体现,需要有自己的特性。城市雕塑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反映了民众的精神面貌,它是城市精神文化的浓缩。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雕塑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公共雕塑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雕塑的运用要根据雕塑本身的特征,再结合城市特定的地点和环境来确定。它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城市雕塑通常立于一些大的公共场所,城市雕塑的应用使得城市因为建筑物集中的拥挤、单一、呆板得以缓解,同时增加了城市空旷场地的平衡感。

雕塑艺术的分类篇(9)

波依斯的出身、学业、战争经历、经过自然科学训练的思维以及实证主义科学态度,所有这些使他形成了以人为本的艺术概念。波依斯从创作主体上消解了“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鸿沟,提出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波依斯说:“在此,对我而言,艺术品是个谜,而人是其答案。这里有一个界限,我想将之视为现代终结及一切传统走向终结的标志。我们将共同地使社会艺术概念向前发展,它作为新生的婴孩,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歌等古老学科中产生,社会艺术、社会造型艺术为自己提出的任务不只是掌握物质材料。建筑、铜雕或石雕、话剧的演出等,都需要社会艺术的精神土壤,每个人都可以在这片土壤上从事创造性活动,体验、认识、规定世界的本质。‘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口号曾令和多人激动不已,也曾引起误解。这个口号是指我们每个人不仅能够、甚至必须参加到对社会机体的改造中去……有一个误解:当我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时,以为我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好的画家。这恰恰不是我所认为的。这里指的是每个人,如一个护士或一个农场主在其工作岗位上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并艺术性地发挥它。”这就是波伊斯的“扩展的艺术概念”。人类学意义上的艺术概念指的是普遍的创造性能力,创造力是一项大众财富。这种创造立即在医学和农业中表现出来,也在教育、法律、经济和管理中表现出来。艺术这一概念必须运用于一切人类活动。波依斯的“社会雕塑”学说超越了杜桑的现成品雕塑概念。因为他感兴趣的不再是博物馆的、而是人类学意义上的联系。在他看来,创造历史自由的科学,人类的一切只是源自艺术,科学概念本身也是从创造中发展而来的,所以只有艺术家们才创造了历史意识。重要的是体验历史中的造型力量,因此必须立体地观察历史。历史即雕塑。

波依斯主要做的是对杜桑“反艺术概念”的质疑,波依斯解释说。他所谓的“反”是反对因袭至今的艺术概念,这和杜桑的“反艺术概念”不同,因为杜桑将“反’与他的新型艺术即现成艺术品联系在一起。波依斯全面地拓展“雕塑”这一概念。“人的思想”也是一尊“社会雕塑’,而这在人身上产生的雕塑,人们可以像艺术家观看他的作品那样观看自己的思想。波依斯将赋予他的思想和言论一种突出的雕塑含义,在他看来雕塑这一概念始于说话与思维。社会艺术即社会雕塑的任务不只是采用物质材料,也需要精神土壤。波依斯通过他的“社会雕塑”对因袭至今的那种仅指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艺术概念。进行坚决的质疑。

在他为“社会雕塑”进行的不懈的理论工作中,波依斯清楚地表明,最重要的是对人的艺术教育。他谈到社会热雕塑的传播时说:“这让我认识到,必须建立另一种艺术观念,它和每个人都有关系,不再仅仅是艺术家的专利,而是一种只能在人类学意义上解释的观念。这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塑造点什么,而且将来所谓社会热雕塑必定要被塑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社会热雕塑能消除工作关系中的冷漠,这也是一个治理的过程,从而也是一种热过程。波依斯对他的雕塑理论作了精辟的阐释:“与雕像相应的是德语词雕刻,而雕塑指的是内部自发的有机的造型。”波依斯宣称,人们实现听到而后才看到雕塑――激流中的漩涡,心跳的节奏,都是能形成雕塑的运动。在此,波依斯对雕塑作出了动力学、人类学角度的理解。波依斯将静止的物质雕塑演变为运动的、精神性的艺术行为和艺术思想,这的确是一种创造。

波依斯在1982年卡塞尔第七届国际当代美术作品展上开始创作的《7000棵橡树》是他极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卡塞尔从此有了一座可以生长的雕塑。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雕塑了。正如所料,波依斯希望这次植树行为体现出了他的一些根本思想。对他来说,今天这些树木比人类更具智慧。《7000棵橡树》是波依斯实现他的“社会雕塑”思想的一个巨大的成就,他关心的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追求的是具体地表现“超时间”,也就是说,他按橡树的生命周期进行思考。橡树的生命周期长达800年,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唤起对于环保必要性的意识。

雕塑艺术的分类篇(10)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96-02

雕塑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其自身的实体性及材质的永久性,使得其在时间的侵蚀中能得以长久的留存,所以我们在研究过往的历史及文化时,雕塑以重要的史料依据而存在着,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雕塑是一部记录人类活动的形象史。

一、雕塑概念梳理的迫切性

雕塑是什么,这个貌似妇孺皆知的问题,如果放在以前,可能会招来耻笑,但是,雕塑发展至今,真要尝试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专业并完整的回答,却显得无比困难,甚至在一些专业的雕塑家身上,都不能找到一个能涵盖当今被称之为“雕塑”的准确答案;因为你将发现,当在试图用一些传统的概念理解来解释这一个名词时,很多被称之为“雕塑”的雕塑并不具备这些特征,这样一个在我们意识里面那么清晰明确的词汇,一瞬间变得模糊甚至混乱,难道是我们的概念发生了错误?

其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艺术的发展,当艺术变得越来越多元,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直至相互交集,现今的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方法和手段变得更加自由和丰富,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使用单一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进行表现,他们更愿意被称之为“艺术家”而不愿单单只是作为一位“雕塑家”或“画家”。那么我们在这种情况之下,是否还有必要来梳理这状如乱麻的现状呢,既然艺术各门类都已进入一种大融合的境况了,有这个必要在此纠缠不清么?

从现实的需要来看,越是如此,对雕塑概念的梳理愈发显得迫切。雕塑概念的含混,将会导致我们无法准确定义我们的行为,在进行一些艺术活动时无法清晰定位。如前几年的一次大型的专业雕塑展览在筹备过程中,一些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专业人士就提出了这一个问题,因为雕塑外延的扩展导致其边界的模糊,而不得不提出了有待商榷的“泛雕塑”的概念。这种境况的继续发展将会导致我们的艺术理论及艺术史面临一种失语的窘迫,我们长期建构的史论体系将全面崩盘,无法延续,除非另起炉灶。当然,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宣告“雕塑已经死亡”或者“艺术已经死亡”,而这并非现实所愿,当真如此,那么现在的雕塑活动岂不成了见不得光的勾当,现在的雕塑家岂不是过的是行尸走肉的生活。

二、雕塑概念在各个艺术时期的变化及其背景

雕塑的概念,从其产生至今,一直在因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迭而发生着变化,总体来看是一种扩展的趋势,从最早的简单对泥、石材的加工,到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对多种材料的利用,雕塑的领域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对雕塑的定义也在发生着改变,

(一)传统的雕塑定义:制作技艺的总称。

雕塑的传统概念,那就是运用物质材料为视觉及触觉提供实体造型的艺术,它使用雕、塑、刻、镂、凿、琢、磨、铸、焊、堆积、编织、放大等技术手段把材质纳入审美活动。

雕塑的产生,先于其他艺术门类,这种观点在梁思成先生的《中国雕塑史》中得到了肯定,他认为:“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老者也。”雕塑这一概念,源自其制作的技术及方法,是“雕”和“塑”两类技术手段的合称,“雕”是指针对材料进行削减来得到我们需要的形态,包括雕、刻、削等等,我们常见的有石雕、木雕、冰雕等等;“塑”是指对具有可塑性的材料采用增加、堆叠等方式来控制材料的形态,以得到我们需要的形体,我们常见的有泥塑、面塑等等。其外延从最初的在石头上雕刻和用黏土捏塑,一直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在不断的扩展,金属工具的使用让雕刻对材料的驾驭越来越容易和熟练,能用于雕刻的材料范围也就随之扩大,分类也就越来越多。而对于金属的发现利用,不仅促进了雕刻类的发展,也将塑造带向了一个辉煌的时代,那就是青铜时代的开启。由于塑造的技术特性,只能是针对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来进行,而这些材料的定型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在最初,只能是通过将泥烧制成陶的方式来进行材质的转换;当人类能将金属进行冶炼之后,浇铸成型的技术手段得以出现,金属铸造的雕塑出现了,也就使得使用塑造手段制作的雕塑作品能摆脱材料的限制,得以自由的发展;由于金属特有的坚固稳定的特性,使得我们今天还能够看见大量的远古时期的璀璨的艺术作品。

在传统的雕塑时期,雕塑和材料是一种利用关系,雕塑家通过“雕”、“塑”这两类技术手段,改变物质材料的形态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形状和体积;材料仅仅是雕塑的体积呈现。并没朝向自己本位属性去发展自己的独特语言。

(二)现当代艺术时期的雕塑:概念模糊混乱的开始。

当艺术发展至现代艺术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引发了艺术观念及思想的变革,艺术的形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雕塑领域,也同样的经历着重大的变革,有这样一则趣闻,著名雕塑家布朗库西在1926年到1928年,被卷入了一场与美国海关的诉讼之中,海关拒绝承认他的作品《空间之鸟》是一件应该免税的艺术品,坚持要把它作为一块金属而课税;由此可见,传统雕塑的概念已经不能完整的涵盖雕塑的发展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带来了批量化同一化的产品;而工业化同时带来的材料的变化,也发展出了一些新的制作手段和技术;如金属型材的出现和切割及焊接技术的成熟,所带来的锻造技术的发展,导致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冷锻成型的雕塑出现;而这类雕塑的制作方式是利用锻压的方法对板材进行形态改变,再拼装成型,这里面已经不具备“雕”和“塑”这两类制作技艺的特征了;如考尔德用金属板材制作的雕塑作品。

随着艺术观念的改变,对视知觉所感知的形象的再现已经不再作为艺术家活动的直接母题,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家精心制作的一种象征,它也许还保留了对感知客体的回忆或对这客体的参考,但不再寻求对视觉形象的忠实记录了。正如布朗库西作品中所显现的对宇宙的和谐和材料的真实,对简单和纯净的追求,在他这里,形成了现代雕塑进一步的特色,那就是“尊重材料的性质”;一些现成品被用于雕塑的创作中,如毕加索最初用自行车的车把及坐垫拼接所创作的《牛头》,到了马塞尔・杜桑用工业生产出的小便器创作的现成品雕塑《泉》;将现成品集合的雕塑势不可挡的推入了艺术史中,这类作品以任何意义的字眼来称他们为雕塑都只能引起疑问,如路易斯・尼文尔森《皇家潮流V》,这种走向最终将“装置艺术”推入了轰轰烈烈的当代艺术大潮,成为了主流的当代艺术样式之一,当代的许多雕塑家也在自己的头衔里加入了装置艺术家的荣誉称号。而这也正是当代雕塑界限最模糊的地方。

三、雕塑的艺术特征浅析

既然传统的雕塑概念已经不能完整的表述,我们该如何来重新为雕塑定义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下雕塑的一些显性特征。

首先,雕塑作品始终是由一定材质构成的实体,实体性作为雕塑的一个显著特性是不容置疑的。实在体积作为可视可触的对象,是雕塑艺术语言中最基本的东西,实在体积需要由材质来得以实现,在这里包括对材质的借用和材质本身物理属性的突破。但是,仅仅具有实体性是不够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所以的物质存在都是具有实体性的,而我们并不能将其称之为雕塑。

其次,雕塑是三维空间艺术中最典型的样式,那么空间性是作为雕塑的另一显著特性而存在的。这里的空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雕塑本身所占有的实体空间;由形体变化所围合的形成的凹陷或孔洞或间隙等,也被称之为负空间;雕塑所散射的空间,也可以说是雕塑的场域。那么,雕塑的空间性不仅是实体的,而且是虚空;不仅是物质的,也是感性的。

再者,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概念从技艺出发来定义并没有偏差,它只不过是已经不能顺应雕塑的发展,不能完整的涵盖现今雕塑的多样性而已。所以,技艺仍是雕塑的一个显著特性,即利用制作的技术手段对材质的形态进行改造加工。如果雕塑失去了这一个特性,雕塑将会和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艺术形式失去界限而陷入混乱。

综上所述,雕塑实质上是利用实体占有空间,通过人工手段所创造的凹陷和体量、丰富和空虚来构造一个物体,即用这类对立因素相互之间的变换、对比和坚定而相互补充的紧张感来构造一个物体,而在最后获得的形式中,则必须表现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平衡。

四、结语

对于雕塑,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独特体验,这些不同的体验方式也就带来了不一样的理解,在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雕塑历史,也有着大量的雕塑精品留存于世间,但是,对于雕塑的理论建设,却由于种种原因,远远滞后于雕塑的实践,而这种滞后也同时在影响着我国雕塑的发展。本文在这里就雕塑的概念所进行的一些尝试性清理,并不奢望给予雕塑一个准确的定义,只是根据自己多年的雕塑经验所得到的一些个人见解,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热爱雕塑的人们能加入到雕塑理论建设的队伍中来,以使得我们的雕塑能有着坚实的基础奠定。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医药市场营销的主体 下一篇: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