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4 11:44:34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1)

中图分类号:TP39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在教育部颁发《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 “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各自的校园信息网络,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目前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信息化建设仍然是任重道远。

1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1 信息化意识相对淡薄,对高校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较之企业信息化及政务信息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事相对滞后的状态,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热情不高,投入较少。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意识淡薄,校际间没有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教学管理及相关信息的传递也相对缓慢,因此压缩了资源共享空间;同时受一些主、客观条件限制,以及未能深入理解高校信息化建设对高等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等原因,导致对高等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认识模糊不清,一些高等院校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运作模式,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2 缺乏统一指导和总体规划,成效不突出

当前,我国中心,但基本均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组织和协调机构。当然为解决部门内部业务需求而形成的独立应用系统的存在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然后从整个学等院校发展上讲并不突出。由于学校内各部门数据资源的类型及管理信息系统各异,导致可共享数据重复录入的状况。各项应用入口及界面的不统一,导致认证方式的各异,也就致使管理维护方面的成本过高。究其原因,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策略尚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还没有制定出明确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1.3 重视硬件设备购置,轻视软件开发和投入

高校的网络的利用率低,软件方面投资少,导致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学及管理方面的资源不能及时整合。一旦硬件环境建设好后,又花时间和财力去想办法进行软件的开发。软件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等软件跟上了,硬件又需要更新换代,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目前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清,盲目的追求数量上的成果,以此作为衡量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指标,忽视了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及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难发现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设施轻信息资源建设的严峻问题。

1.4 教师队伍中信息化人才缺乏,素养亟待提高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急需一批优秀的信息系统设计及维护人才,各种管理软件的集成和开发人才。而当前大多数高校中只有一些日常网络维护的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很少。除此之外,高校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能完全适应高校的信息化对师资队伍信息素养的相关要求。究其原因,受传统教育影响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接受新思想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次,为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信息化能力、综合素质都亟待提高。

2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对策

信息设施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应用是目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建设,保障则是政策措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2.1 增强建设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意识,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它已成为每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所在。高度重视并增强信息化意识是高校的决策者及主要领导当前必须做到的,那么抢抓时间把这一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及未来发展计划,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具体讲,高校要调整现有的管理体制,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来源是前提,组织并稳定一批信息和技术队伍是关键,同时更要制定出有利于信息建设的政策,并加强该项工作支持力度。

各部门根据各自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及计划,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校所有信息中心人员需共同参与。信息资源必须统一管理,论证做到利用充分化、效益最大化、投资最小化。信息中心作为综合管理部门,除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外,还必须具有管理与协调职能。

2.2 统筹安排,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规划和实施细则

各高校需要在教育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指导下对高校教育信息化有一个系统实施规划及实施标准。遵循“自上而下、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从各自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规划和实施细则。另外,需要在严格的市场调研、技术论证以及利用效益评估后确定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投资,做到够用为度、应用为先,确保能够积极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投资经费效益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一种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的良性运行机制。

2.3 提高高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受高校教育对象多样性及复杂性,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因素不仅由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所决定,还涉及到教学过程的所有组成因素影响。

把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需要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并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要始终关注高校教师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讲解方式,及学生通过何种途径获取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在这种师生交互中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所受到的影响,以及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心理方面的一些变化,校园文化的熏陶等对学生的人格内化以及科学素养所产生的作用,这些都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所不能替代的。

2.4 重视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培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应不断提高师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运在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水平及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高校应根据教职人员岗位职能不同,来安排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技术培训。其次,还要加强对在校生的信息素养及信息技能训练。据相关对高校在校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情况,因势利导,创造优越的条件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做学问做研究,使他们能够在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

3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高校进一步发展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改革过程。所以,正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客观实际的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及时认真及的纠正思想偏差调整方式方法,才能使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栋.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3(5):11-16.

[2]雄伟,王振旗.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5):15-17.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2)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中的后起之秀,对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是各类职业院校跨越式深化发展,走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新时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1]。

一、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指职业院校为适应信息技术的集成化、网络化及社会发展要求,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出发,营造信息应用环境,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以达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它既具有“技术”的属性,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教育”的属性,以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与协作性为基本特点。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或仅仅局限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上,更多的是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从宏观层面看,它涉及到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从微观来说,它包括职业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组织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等方面。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信息化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那些为实现育人目标而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服务,是一种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实现人才培养创新,目标指向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三件”建设中,硬件建设是前提和基础,软件建设是核心和灵魂,潜件建设是关键和保障,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一样重要,不可厚此薄彼。没有硬件建设,其它两个都是空谈;但只重视硬件建设,信息化建设只会空有外表,底蕴不足;潜件建设也不容忽视,否则信息化建设将不可能取得成功。信息化建设系统工程的四个关键域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形成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建设的滞后都会影响到全局。他们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四个关键域不能线性地规划与实施,应保持同步与平衡。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观念滞后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面临系统庞大、投资巨大、功能复杂、实施周期长、见效慢等困难,加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一些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者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有些院校没有把它作为一项经常性、制度性工作,而只是作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应景之作,或者作为某些评估的一项硬指标。有些院校没有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决策机构,也没用组建实质性的组织部门或管理结构,运行过程中各自为政,职责不明确,关系不理顺,协调不畅通。有些院校在信息化建设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形同虚设,人员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甚至尚处于空白。与此同时,很多人在职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多误区,如把信息化与硬件投入挂钩,认为信息化就是投资买设备、建管理系统,设备和技术越先进越好等,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还是沿袭老套。有的片面地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网站建设,对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建设重视不够,有的认为使用多媒体上课,就是信息化了,而不是当做教学、科研、后勤等服务的有机结合体。有的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教育自动化、机械化,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没有真正达到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学科辅助教学,没有达到通过改变教育手段来促进教育思想、模式、内容、方法和学习方式转变的目的。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包含校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等软件建设,在这些方面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和经费保障。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增加,规模扩大,招生人数急剧攀升,但是,资金投入机制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尚未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相应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跟进,经费问题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障碍。不少职业院校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实训条件等远未得到加强,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软件建设更加被有意无意疏漏,或者由于无法支付昂贵的运营成本,导致设备老化闲置,资源浪费,效益低微,面对应接不暇的信息技术设备升级换代,其信息化建设更是举步维艰。

3.专业人才不足且素质较低

专业人才队伍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和应用队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靠人,人是第一位的,是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根本。在部分职业院校中,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技术队伍力量较为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如,技术人员主要由计算机教师兼任,管理人员则大多由行政人员取而代之,难以胜任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无法解决信息化建设方面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难题。不少院校负责网络的技术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不能满足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有的学校甚至仅有一两个人来维护网络运行和网站建设,而从事通讯和多媒体的专业人员则更少。师资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很多教师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技术基础薄弱,专业准备不足,应用水平不高,缺乏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难于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在职业教育院校中,真正具备信息素养和熟练掌握、操作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为数不多。由于传统知识结构的束缚,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要完全适应信息化的技术要求还必须经历一段学习的过程。

4.信息化资源匮乏且应用水平低

不少职业院校在经费投入上偏重于多媒体教室、网络机房等硬件设备,对配套建设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则有所忽视。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相对统一、规范、明确的标准,导致大家在开发上自行其是,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从而给日后的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带来麻烦。教育部曾多次要求教育技术战线“要像搞两弹一星那样抓软件”,但目前,职业教育现有信息资源大多仅仅满足于教学层面上的可视化,缺乏在深层次上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数字图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速度虽然较快,但是未能将已有的优质课程资源、仿真教学软件等整合到教学过程中[2],建设和应用完全脱节,且信息资源采集多以满足现有需求为主,缺乏长远的规划目标,使信息资源开发应用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信息的结构性匮乏现象非常明显,“应用水平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5.规划不统一、不到位,浪费严重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是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与职业院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全局工作密切相关。在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有些院校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眼前利益和急功近利思想较严重,信息化资金投入草率决策,信息化建设工程盲目上马,成为一个耗资巨大的困局,也陷入相互不兼容和前期投资极大浪费的困境中,教育信息化建设空有其表,没有其实,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如一些院校在校园网建设中往往忽视规划工作,楼宇之间和楼道内缺乏科学的弱电系统和布线管道,给校园网的实施带来困难,在网络硬件和软件建设上也缺少规划和预测,导致网络设备的扩展和管理不一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能片面追求“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而是要形成合适的梯度,根据学校的财力现状和事先规划,有计划、分层次、阶梯型地稳步发展。

三、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首先应站在历史和战略高度,明确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既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需要,也是不可逆转不可回避的历史潮流,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责无旁贷。不仅如此,高职院校还应该成为推动全社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力量,走在时代的前列。从校领导、管理人员到学校的教师、学生,都应该在思想上进行革新和转变。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促进学校跨越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增强信息意识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方式的全方位的整体变革,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宣传等方方面面,树立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技术管理和协调管理的观念。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第一的理念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从若干年前延续至今的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由信息技术操作者转变为教学资源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充当教育信息化的坚定拥护者和忠实实践者。其次要弄清楚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容和内涵,不要片面地、狭隘地理解为信息化就是一套设备或软件那么简单的事,或者把校园网与教育信息化混为一谈,要杜绝“重硬件、轻软件”,“重使用、轻管理”的片面思想,增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意识,处理好信息化工作中的硬件、软件的关系,重视信息化设施的社会化效益,强化为社会主动服务的意识。

2.增加职业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搞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要有保证,没有充足的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便会大打折扣。一方面需要政府投入资金大力扶持,设立职业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专项经费,并保证逐年有所增加;根据市场机制,制定优惠措施,加大政策扶持,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租赁、市场运作等途径帮助院校筹集资金,吸引社会、个人和企业等力量参与合作,增加对教育信息化的投资,适度推进政府与商业机构,学校与商业机构的联合投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筹措经费渠道。另一方面主要靠院校自身设法解决,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适当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多元投资,如通过项目外包、合作共建等途径筹措资金,充分发挥自己在信息学科方面人才和科研的优势,加快推动信息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高校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把信息化建设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4],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注重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知识总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长的信息时代,对人的信息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的信息化素质达不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而如果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素质精良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教育信息化建设无疑成为一句空话。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已是刻不容缓,时不我待。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维护队伍,其中,信息化教师队伍是关键中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成功与否,也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线。要大力加强高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尤其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能的培养,使教师学会运用教学软件和网络开展教育教学与研究活动,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工作成效,促进教学改革,还要在培训中注重教育思想、理念的渗透,使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中自觉将其融入其中,增强信息意识和主动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信息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优秀团队建设,为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提供智力支持。

4.有效开发和建设教育信息资源

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教学的开展与控制,依赖于通过对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不断重组和加工来进行,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纸上谈兵,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筛选出知识的精华,让更多的学生共享,提高学习的开放程度,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更有利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进行,可以采用按需引进购置与因地制宜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筛选、制作出最符合自身学科需要和学生特点的资源素材,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改、更新和升级,使其具备高质量、内容丰富等优点,并真正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了便于信息共享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注意遵循统一的标准,提倡联手共建,相互协作,克服以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中低水平重复、高耗低产的弊端。

5.加强信息化的科学规划和组织建设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懈为之努力,因此在建设之前一定要有统筹规划,总体设计,保持人力、物力及资金的优化分配与组合,投入产出比例合理,各项建设和谐发展。目前很多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一般由一个部门来牵头实施,但是规划的制订者不能站在部门的立场来看问题,一定要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把全校各个组成部分都纳入建设的规划范畴,防止出现信息化建设“盲区”。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之下,要立足院校实际,源于需求又高于需求,考虑硬件、软件及信息资源投资分配、相关配套设施、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多种因素,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循序渐进,保证效益良好。

此外,由于单靠某个具体的职能部门无法独立地解决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跨专业、跨领域、跨部门管理的复杂问题,因此加强体制保障和组织建设非常有必要。推进职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学校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相互协调,完善信息化管理架构,确保责权清晰,建议建立如图3所示的组织机制和工作关系结构,实践证明,其对于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确保健康有序稳步地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结 语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助推器。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或事物,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和努力,不断地进行实践、思考、研究和总结。只有审时度势,正视问题,科学解决,才能把职业教育信息化推向前进,职业教育事业也会在变革和创新中寻得突破和飞跃。

参考文献:

[1] 孙震.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

代职业教育,2010,(3):6-9.

[2] 史重庆.转型期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

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2,(4):11-14.

[3] 肖俊勇.浅论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

Key words: rural;basic education;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27-02

0 引言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比例为53.1%。经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有26万所农村小学,5.5万所农村初中,占全国中小学总数逾50%。如果所有的农村中小学都能够实现信息化教育,我国就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基础教育信息化时代,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薄弱。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加快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1 加强信息化观念建设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组织,充分协调本地农村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通过到比较优秀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旁听公开课等方式,使他们增长新见识,感受新技术,借鉴先进教学理念。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各学校分别组织全体教师开会学习,展览观摩拍摄的图文视频资料,给其灌输新的教育理念,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变革。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当中,全体教职工都会意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腾飞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关键作用。应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步伐,努力缩小同优秀学校之间的差距。

要把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个人考核制度当中。根据各个乡镇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在对各乡镇的主要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农村中小学校长,进行个人年终考核时,应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情况纳入考核制度当中,没有达到要求的要给予批评指正、通报批评等处罚。教师评选优质课、做示范课,凡是课堂教学中没有使用课件,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制,从制度上对发展教育信息化加以引导。

2 加强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是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包含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等组成的综合系统,缺一不可。除了硬件和软件之外,还包括教学实践环境,如电子图书阅览室、教师计算机备课/教研室、一般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技能训练室、劳动实践基地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课室。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尤其重要。

各学校应根据各自情况,合理制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并逐步实施。在制定规划时,必须遵循“软硬件协调发展”这一首要原则,即所谓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加快信息化软件资源的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硬件通过软件来体现它的价值,软件通过硬件来展现它的丰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于农村学校多数经济条件较差,因此,在硬件基础建设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筹措建设资金。应根据教学实际需求,本着适度超前、方便升级的原则,不追新,不求贵,合理配置各种信息化设施设备。

3 稳步推进校园网络建设

校园网的建设为学校办公管理、教育教学、教改科研、系统管理提供了网络平台,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目前,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原因,我国的农村学校校园网建设距离城市学校依然还有较大差距。一项调查数字显示,城市学校的校园网建成率达到86.2%,而农村学校的校园网建成率还不及城市学校的一半,还远远达不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令人欣喜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不少省市已经拿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有的已经在具体实施当中。

4 加强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对于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提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组织专业的培训机构,配置专职的培训人员。二是组织培训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根据农村教师现有的应用水平,选择适合的培训科目,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培训时应注意简单易懂,贴近实际,培训重点应放在如开、关机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办公教学软件上。对个别参训较为优秀的年轻教师,还可专门组织对其培训简单的软、硬件维护维修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软硬件维护、维修能力。三是培训形式要避免单一化。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基础知识的培训,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应用技能的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培训规划。不要只拘泥于集中面授,还可采取邀请专家、优秀教师讲座、远程教育、教师自学等多种形式。还可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使其具备指导和带动其他教师使用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培养其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学术、科研带头人。四是组织培训一定要循序渐进,要“少食多餐”,“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要不得。五是制定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避免某些软件已经落后淘汰了,而我们还在用于培训的情况出现。

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是个艰巨、复杂的综合工作,也是我国近一阶段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充分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大力提高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农村学校教职工的学习参与下,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必将结出累累硕果,绽放绚丽光芒。

参考文献: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4)

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快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程度的步伐,信息化教育建设正在全国积极推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辽宁省作为教育大省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辽宁省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辽宁省农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广大师生对教育信息化在农村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了高度的认识。在农村,大多数教师掌握了简单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所教课程中,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

目前全省已经有3000多所农村中小学安装了卫星接收设备,主要用于接收中央电教馆制作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目前已形成以省、市两级平台为基础、以宽带网和有线电视网络为依托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基本框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省范围内的共享。

辽宁省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现有农村中小学8059所,已建成校园网的学校共有852所,全省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57%。

2006年,我省农村中小学在加强校园网建设的基础上,又加大了资金投入的力度,为学校配备高性能计算机。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共有计算机150836台,比2005年增加23422台,提高了18.38%,其中486及以下计算机减少3925台,586计算机增加5805台,686及以上计算机增加21542台,这充分表明我省农村计算机不只是数量在增加,更重要的是计算机的性能有了更大的提高。

二、辽宁省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滞后的教育观念制约着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因为“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所以观念问题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最大制约因素。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校“以考试成败论英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一天”的现象仍旧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足。当问道“你们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都有哪些举措”时,大部分教师会说他们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有哪些设备等,却很少提及怎么用。虽然一些农村的中小学已经完成了建机房、购设备、布网线等硬件建设,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有的教师仍然沿用“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不能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有的甚至通过播放下载的“同步课堂”或“优秀实例课”来代替自己的教学,从“人灌”走到了“电灌”的另一极端。这是我省部分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始终处在“打字练习”和“学科课堂演示辅助教学”的低级阶段的症结所在。

2.信息设备利用率低,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真正整合

目前各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数量虽然在逐渐增加,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师资队伍的相对薄弱,造成设备使用率很低。学校学生上微机课,每周只有一节。教师课堂教学主要采取信息技术为主的课堂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其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性学习、协作学习那更谈不上了。对于运用,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屏幕(与电脑相连的电视屏幕)的教学形式,其强大的网络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尚未得到合理开发;一些学校投资近万元的资金,只能供领导或个别教师作为一般上网服务使用,没有在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学校学生机之间虽然相连,但不能与因特网构成一个网络共享资源系统。这些都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它独特的魅力,还需要提高其效能。

3.师资问题:短缺而薄弱

队伍问题、人才问题是严重影响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最大难题,也是短时间难以解决的最大难题。农村学校由于环境、待遇等方面的因素,在引进人才方面受到制约,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更是寥若晨星。

三、辽宁省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观念建设

观念层面的变革应当成为我省当前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全社会、各级教育部门、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以及学生都必须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充分认识农村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事、是尽快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的好事、是迫在眉睫的急事。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我省农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切实加快发展我省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缩小同发达地区的距离。

2.师资到位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师资培训是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首先,对教师进行教育观念及心理疏导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国家、对学生、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畏惧心理,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作为现代合格教师的标准之一。

其次,要设计科学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涉及现代教育理论、教育观念、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方法、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信息伦理和道德修养等。

3.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也不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加工和整理及应用信息的能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教育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设备使用效益的好坏,对学校办学整体效益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挖掘与学科教学整合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要鼓励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科的教学中,有目的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良好地环境,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标准,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春玲.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技术导刊,2005,(2-3):71.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5)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56-02

在中等教育学校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保证可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逐渐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1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概念分析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种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的情况下,各个行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整理与收集,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安全性,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体系,进而达到现代化档案信息化管理目的。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建设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引进计算机设备与软硬件设备,保证可以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网络技术应用质量。第二,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建设数字档案信息系统,保证可以提升数字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质量,逐步优化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体系。第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期间,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第四,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阶段性地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第五,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加强监督与指导工作力度,进而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

2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分析

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中等教育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难以优化其管理体系。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观念。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期间,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思想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不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期间,也没有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目的,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无法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合作,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质量降低。

第二,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我国部分中等教育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较为老旧,缺乏专业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建设的真正需求,无法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的电子数据库,不能提升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很容易出现电子文件丢失等现象[1]。

3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分析

对于中等教育学校而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较为必要,管理人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保证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重要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满足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需求。传统的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主要是档案管理人员利用手工操作方式开展管理工作,难以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后,可以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方式,提升中等教育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逐渐创新档案管理体系,满足中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真正意义上实现档案信息稻莨蚕恚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2]。

第二,中等教育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满足学校各类事业改革需求。在中等教育学校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之后,可以应用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等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建设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进而增强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效果。

第三,中等教育学校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会将重要资料等保存在数据库中,不仅可以方便查找档案信息,还能提高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效果[3]。

4 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在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4.1 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观念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效率。首先,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其次,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听取相关部门给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见与建议,进而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最后,中等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保证学校中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为其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4]。

4.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可以提升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一方面,学校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提升软硬件设施的安装质量,保证可以支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中等教育学校需要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增强其发展效果。

4.3 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

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在宏观调控方面,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原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基础上,加强规范与标准的建设力度,提升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人员有章可循,进而提升其工作质量。其次,中等教育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需要对内部进行协调,建设电子数据库,并且在电子数据库中安装各类病毒防控软件,进而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安全性。最后,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利用网络积极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升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效率与质量[5]。

5 结语

中等教育学校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建设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阶段性地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技能,提升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娜.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5(16):235.

[2] 曾宪力.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9):45-46.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6-01

现今世界国际化的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并驾齐驱,教育是国之根本,教育信息化也是更多国家选择提升教学水平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单一的眼光看待教育信息化,信息化不只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更是对教育理念的升华,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动力,是高职院校在教学方式变革中的重点项目。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不如工科院校,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也会出现问题,需要教学者探索解决。

一、管理队伍落后

管理是发展的根本,在跟多院校中都存在着建设完成就竣工的现象,或者是放松管理的现象,对建设之后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不重视,日常对设备不进行维护,技术人员的能力不够。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认识欠缺,就像有些用户不对设备进行杀毒或者队医更改电脑网址等,造成学校网络不顺畅的现象。学校建立信息化对教职工培训力度浅薄,教职工对于信息化设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造成设备不能发挥作用,这样就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设备主宰了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给教职工造成了心理负担,对信息技术出现躲避现象。

二、机构设置不完善,关系不顺利

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缺乏充足的理解,使得高校在进行人员管理过程中出现人员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教师由于对信息化教育了解的不充分,使得教学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高校的领导或者相关的负责人将信息化建设当做是一项任务来完成,但是在信息化教育的优势特点无法在具体的工作中展现。更有一些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看成一种负担,缺乏本应该具备的积极性和技术性。在学校机构设置方面,没有设置健全的管理机构,造成教职工的职责不清晰,关系不顺利,协调不畅通的情况,甚至出现各持己见,建设重复的混乱局面。这些都是造成一些问题出现的导火线。

三、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平衡的投入,使得浪费现象较严重

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个一个庞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分离的个体之间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因此,高校需要在投资商尽可能的平衡,选择统一、合法的技术标准,切不可各行其是。高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计划,以及资源的均衡投入,使得信息技术出现了严重的浪费现象。高校大力建设硬件设备,对软件设备的资金投入量较小,使得资源部均衡分配现在非常严重。高校的校园网变成了教职工发邮件和娱乐的工具,使得原来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四、高校信息化教育运行机制和其应用支撑的建设

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让信息化教育的特点运用在现在的教学中。因此,高校需要对信息化教育的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建立起信息化应用支撑的机构,对现有的硬件设施进行维护。但是,目前众多高校中设置这种机制的寥寥无几,使得数字化教学的作用无法正常的发挥,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对网络和信息化的基础设备进行维护,称之为网络中心;第二部分,对数字化数据库的运行进行维护,称之为应用中心。

五、树立新的理念,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

目前,高校都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杂的工程。推动高校的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就是建立信息化教学系统。信息化教学的建立可以大大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帮助全体教职工对自身的素质进行提高和完善。因此,高校建立信息化教学势不可挡,并且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立起信息化教学模式,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局面;其次,学校应该建立起扁平化的领导体系,从而使得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层面更加有效、顺利的开展;高校应该学习国外或者国内先进的管理制度,在其先进的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改善,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的对信息化教育进行管理。

六、强化信息化队伍建设

在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建设为发展的基础,管理作为保障制度,应用是最终目的。但是这样的发展是具有要求的,发展中需要可靠的管理队伍,技术高的使用人员作为发展的支撑。所以。在学校信息化教育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正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认清人在此过程中的首要地位,然后对管理使用人员加强培训工作,尽快让这支队伍中的人员成为信息技术设备的主宰,主要是对一下两方面的人进行培训:首次创建一直较强、素质较高的管理型队伍,在创建过程中强化对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明确管理的责任,安排好明确的管理等级制度。整体管理队伍隶属学校管理中心,确保在信息技术管理队伍建设中能够与学校管理相一致。对管理人员实施奖惩制度,优秀则奖,犯错则罚,以此来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后勤保障。其次是要求建设一支技术强硬的使用队伍,用这支队伍中技术员的技能和制粒,为学校网络发展与教育信息化发展搭建桥梁。

总之,高职院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教育信息化这个项目的实施自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正确有效的实施方式能有效保证信息技术的使用成果。对于一般的高职院校来讲,在财力、人力以及物力方面都不充裕,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制定有效的实施方式来防止这些阻碍因素,保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7)

一、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不仅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得到了家长的重视,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通过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前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在应用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使教育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由于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对学前教育具有很强的支撑性,可以促进学前教育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信息化不仅可以创新教学模式,而且也可以推动学前教育体系的完善,能够构建学校、社会、家长等多元化协同教育机制,进而使学前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8)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管理、服务、教学等方面越来越趋向于智慧化、智能化,教育信息化已是我国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校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存在极大不平衡性,即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快、水平高,而从整个西部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内部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中心城市比边远城市发展速度快、水平高,一本院校比二本院校发展速度快、水平高,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西部地区高校众多,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对促进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1西部地区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中部和东部地区高校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西部地区高校受地域、资金、人才等诸多因素制约,信息化建设速度较慢,效率较低,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仍显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1.1管理层面重视不足,信息化建设地位不高

西部地区很多高校虽然都成立了校园信息化领导小组,但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只是浮于表面,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长期发展规划没有经过详细论证和讨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实际发挥的作用不大,并没很好地将校内的下属个单位联合起来一起做信息化建设。

1.2资金投入不足,各高校之间发展不均衡

西部地区许多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长期不足,学校年度预算中专项信息化建设资金少。信息化建设最基本投入就是硬件条件的投入,由于西部地区地方经济整体落后,很多院校的信息化资金落实不到位,信息化领导小组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对于地方院校和二类院校信息化资金的落实更是存在问题。

1.3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信息资源匮乏

西部地区许多高校信息化建设效率不高,许多项目纯粹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二级单位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许多高校学校主页、二级网站建设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尤其是二级网站存在信息量少、新闻公告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用于教学科研、休闲娱乐的校园网信息应用资源少,拥有知识产权的信息资源更少,拥有数字图书、精品课程、网络课堂等信息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1.4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少不了既懂得信息化专业又懂得高校教育体制的人才的付出和努力,但在西部高校中往往缺乏专业性人才,因为往往此方面的人才皆选择中东部收益较高一些IT公司,西部高校给出的条件无法与之相比。对于综合院校尤其是偏文科院校,大部分教职工没有掌握足够的用于教学科研或管理的信息技术,且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培训机会。高水平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各二级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二级单位甚至没有掌握基本网站管理技术的人员。

2大数据时代下的西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校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知识经济与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传统“行业”。为促进和加快西部地区高校信息化建设,针对之前所论存在问题,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改善。

2.1观念改革,认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西部地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西部高校教育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实现高校领导层面的观念改革,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仅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信息化,还要清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推动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教学信息化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具活力的要素。

2.2整合资源,合理调整并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

各高校对于已有资源应进行最大限度地整合,不仅要考虑学校人事、财物、图书、后勤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共享和挖掘,更要解决学校教学、科研、等业务部门应用系统的兼容问题,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整合目前的现有资源,优势互补,合理制定适应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目标。另外,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于资金匮乏、人才缺乏的高校,除了国家和政府投入的资金外,还可以吸引社会资金,与专业的技术公司合作,采用服务外包等形式促进本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2.3实现高校间资源共享,打破内外界沟通壁垒

西部各高校应首先充分了解自己在信息化建设中现存问题以及所处阶段,制定适合自身特点和适应发展的规划和策略,明确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点。西部各高校可以加强院校合作以及院校互助,一类院校之间加强交流,实现各校之间优势资源的共享。二类院校加强与一类院校的沟通,通过向一类院校的学习,完善该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制,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确定和实施适应该校信息化建设方案。因此,打破各高校间的内外界沟通壁垒,对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促进西部高校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2.4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改变传统教育观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有一批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的人。西部地区的高校要加强一线教师、管理人员和信息化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问题,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随时获知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趋势,以保证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技术支持。

3结语

经历了“十二五”的数字校园集成整合阶段后,高校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但西部高校教育信息化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中国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十三五”将是西部高校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和大挑战,迎接挑战,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提高校园信息化管理质量,以更好提高自身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这将对西部高校加快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以及西部地区人才的培养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王莎莎 胡建龙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9)

[HJ0.9mm][FL(K2][KG2]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陆续开始信息化建设,各高校相继构建出信息化管理网络、校园服务平台、中外文资源检索等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但是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缺乏战略指导和统一规划,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现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且共享性差;O备使用效率低下;信息安全问题凸显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教育云平台构建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借鉴分析,给出了基于云计算理念打造大庆高校教育云平台的设计思路,该平台的构建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大庆高校教育云平台的构建

大庆高校教育云平台通过利用高校现有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对教育云应用服务做了进一步研究,同时对实现过程中所要用到的诸如身份认证方法、动态流程配置技术等进行分析,打造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教育云的高效教育云平台,并将该平台应用到大庆高校,实验表明该平台无论在资源整合率上,还是在建设成本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优化,从而进一步解决区域性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大庆高校教育的特点,同时根据应用服务的构建思想和云计算的结构的特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将大庆高校教育云平台模型分成三个层次。

1.SaaES层次。

SaaES层,软件即教育服务层,它位于教育云构架的最上层,该层主要包含两类应用服务模式,分别为云资源服务模式和云管理服务模式。其中云资源服务模式拥有大庆各个高校都可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如,科研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而云管理服务模式的主要功能是为大庆各高校提供可用的资源和信息化的查询,并可以同时使用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在SaaES层次中,服务使用者可以以互联网的方式在任何时间、地点按照规定好的协议要求支付费用并完成该软件的使用。

2.PaaES层次。

PaaES层,平台即教育服务层,其位于SaaES层之下。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服务接入式的开放接口以解决如何将供应商的各个独立的云服务连接到教育云平台中,相当于中间的服务接口层,PaaES层又被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表示层、管理层和中间件层,它们通过提供开发环境平台和各种公用的应用程序接口为教育应用开发人员提供功能。

3.IaaES 层次。

IaaES,基础架构即教育服务层,它位于大庆高校教育云平台的最底层。该层将虚拟化实现技术和集群化相关知识用在了存储I/O、内存、设备和计算能力等多方面,然后将它们汇集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以虚拟化环境的形式为互联网的虚拟数据中心提供支撑作用,同时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这样教育资源的使用者既可以轻松控制储存空间、选择操作系统和应用的部署等工作,也可以有限制地控制网络组件,而不需要控制或管理任何基础设施。

二、大庆高校教育云平台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1.技术支持问题

[JP3]由于大庆各高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并且各个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种类多样,质量不尽相同,在管理方面又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如何有效整合这些异构系统,并使这些异构系统之间能够协作运行,是大庆高校教育云平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知识产权与资源共享问题

实现整个大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是打造大庆高校教育云平台的重要目标。然而,在构建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使部分高校对资源的共享情况持消极或者否定的态度。如构建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等情况,高校的规模不同,导致各个高校无论在设备条件、资源基础还是参与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3.信息安全问题

无论是云管理还是云存储,这些服务与传统存储数据及方式管理方面相比都更加安全、便利和快捷,但是在服务提供商方面比高校拥有更专业的团队和先进的技术管理,因此,所构建的高校教育云平台对于在云端存储的数据比服务提供商更容易存在多种风险,如数据泄露等。

三、结论

针对高校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并构建一种基于云计算理念的大庆高校教育云平台,该教育云平台通过将部署在云应用服务平台上的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租户定制使用,有利于将教育云应用服务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高效整合。该平台的构建可以有效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篇(10)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基础,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授课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双边活动。

(一)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类为“四化”,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四性”,即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

(二)信息化教学的优点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1.在课堂环境的构建方面,信息化教学信息资源丰富、知识存储量大,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便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组织和控制,更好地创设课堂教学环境。2.相对于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枯燥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以多媒体技术为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国中小学中逐渐普及,并进入关键的转型期间,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走向日常教学工作,但是,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片面,未能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当前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片面追求技术时尚,而缺少对学生实际需要的了解,仅仅是以技术的先进作为学校硬件环境优劣的评判标准。学校相应部门对教学实际需要的调查力度不够,了解不充分。同时,当前大部分中小学对教学设施利用不合理,存在设备浪费和闲置等问题。

(二)教育者本身对信息化教学的了解与认识程度不足大部分信息技术教育者都是半路出家,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缺少信息化教学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完全将信息化教学的优点与魅力展现出来,不能使信息化教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性不高近几年,国家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提高了标准,要求评职称时必须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因此,各中小学都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但从培训内容上看,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现今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单一的以课件形式为主,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解也只是在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化教学真正的优势与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三、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针对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转变传统的观念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这一理念在我国已初具规模,然而有很大程度上只是形式上的达标,真正能把信息化教学这一理念带入正式课堂教学中的依旧是少数。为实现教学方式的真正变革,学校领导以及广大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摒弃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提高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教育理念的认识,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利用率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仍然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据调查显示,经济状况相对良好的学校,虽然每个班级都至少配备一台多媒体设备,但一直不允许学生使用,只有在大型的公开课或其他活动时才使用。对于经济环境相对差的学校,只是在部分班级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器材。此外,部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过于老旧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导致设备故障频频。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器材的利用率。

上一篇: 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建议 下一篇: 幼儿体育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