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27 05:05:10

摘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绘画活动的首位任务,文章通过对课题实践研究观察与记录及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了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性培养的相关问题与策略方法:要先观察、后作画,要注重画面的协调性、完整性,要了解特色文化艺术、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力,要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功能。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幼儿美术教育实施方法

摘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绘画活动的首位任务,文章通过对课题实践研究观察与记录及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了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性培养的相关问题与策略方法:要先观察、后作画,要注重画面的协调性、完整性,要了解特色文化艺术、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力,要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功能。

关键词:幼儿;绘画活动;观察;欣赏力

《幼儿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意,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绘画和手工能让幼儿表达自己潜在的思想和愿望,如果想要让幼儿掌握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得让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让幼儿在绘画中找到快乐,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培养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一、先观察,后作画

幼儿的创造力不只局限于纸面上,更重要的是对绘画作品的联想与想象,这才是创作的起源。幼儿在创作之前可以想一想自己要画什么内容,对自己的作品展开联想。这时,观察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小班的绘画活动“小树叶”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在林间和草地上观察各种不同的树叶,让幼儿捡拾一些形状各异的树叶并带进教室,放在自己的桌子上,仔细地观察树叶的结构、形状等。接着,教师通过提问、谈话的方式让幼儿讲讲自己捡到的树叶是什么形状的,如有的像扇子,有的像手掌,有的像水滴等,这样就比较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也容易画出树叶的造型。

二、要注重画面的协调性、完整性

一个小朋友画的是秋天的树叶,并不只是笼统地画出树叶的样子,而是进一步给画面增加了色彩的点缀。这样一修饰,画面就表现得比较丰富。画面中所表现的树叶的形状、线条、色彩等也都比较生动。对于树叶的颜色,他并没有用单色来涂,如一片叶子是绿色,另一片是黄色,而是根据当中的一条茎作为分界线,在一片树叶上涂上了两种颜色,在深浅搭配上具有一定的协调性,这样使整幅画具有了一定的童趣。

三、了解特色文化艺术、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力

在开展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时,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花瓷,孩子们都被这素雅又美丽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为了让孩子们熟悉各种好看又简单的花纹,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青花瓷的具有代表性且简单的花纹供幼儿参考,然后在白纸上画上盘子的形状请孩子们来动手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青花瓷,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都画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青花瓷。

四、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功能

首先,要让幼儿了解多种绘画形式,为幼儿提供绘画工具、材料,这是提高幼儿绘画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不同的材料也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探索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例如,可以为孩子们准备刮画用的刮画纸、喷刷画用的喷壶和牙刷、纸绳画的各色纸绳,幼儿对每种材料都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每种材料都去尝试,慢慢地发现:材料不同,作品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效果也不同。这样的形式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喜悦,也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创造性不断提高。其次,要使幼儿能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功能。孩子们在尝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材料后,喜欢上了探索和创造。为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教师要不断地给孩子们创造好的条件,好的契机。比如,春天到了,可以让小朋友通过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用画、剪、贴、捏等方法在美工角布置“美丽的春天”。他们有的用彩色笔画大树,有的用硬纸板做成大树的树干,用粉红纸做成桃花后一朵朵贴在大树上。有的用超轻黏土做蝴蝶、蜜蜂,再用细铁丝穿起来插在大树上,构成立体造型。有的用彩纸折成小鸟,用橡皮泥捏娃娃,有的用牙刷来喷刷蓝天……涂涂、画画、剪剪、贴贴,让孩子们放手去画,不但培养了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锻炼了孩子的手臂协调能力。大班的孩子动手能力都很强,所以,要引导大班的孩子充分运用起自己的小手。比如,在刚开学的时候,教师要为孩子们准备新颖的美术材料,如五彩纸绳、各色毛根等。纸绳是一种具有很好塑造性的材料,能做出很多漂亮的纸绳作品。孩子们能通过对纸绳的折、绕、叠等不同的形式来制作作品,小朋友们制作的五彩小鱼、七彩蜗牛、漂亮小手包在班级里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孩子们看着这么漂亮的手工作品,都纷纷想要动手试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势必会有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推陈出新,这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理论的重要突破,而且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这对教师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绘画活动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观察、后作画,要注重画面的协调性、完整性,要了解特色文化艺术、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力,要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功能。

作者:付晶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幼儿美术教育与游戏有效结合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教学都是以引导幼儿临摹绘画为主,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倾向于让幼儿去训练,而不是让幼儿去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提升创造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幼儿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创造力也被不断的扼杀掉,对于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全面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本文通过对幼儿美术教学中游戏教学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幼儿美术教育与游戏科学结合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游戏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幼儿教育产生了非常深远且全面的影响,导致现在的幼儿教育没有将孩子天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为目标,而是将不断的让孩子学习知识为目标,这样一来,孩子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即便是学习再多知识也是没用的。游戏教学作为新时期出现的优良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让幼儿进入游戏当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进而逐步的提升幼儿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开放性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科学使用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美术教育当中,由于美术教育的学科特性,幼儿要学习的不再是古板的绘画技巧,而是要将自己的想法融入作品当中,让他们的思维成果得以实现。

1.幼儿美术教育与游戏有效结合的重要意义分析

所谓游戏化的美术教育是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进其中,不断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让幼儿能够通过愉悦的游戏过程,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激发出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全面发展。首先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符合幼儿成长的特点,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而且身体各项技能都不成熟,很多生活事物他们都不了解,生活经验可以说是空白,因此,如果一味的让他们去掌握美术绘画的技巧,那简直就是强加给他们负担,不仅不能达成目标,而且还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却不同,它让幼儿能够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游戏当中,通过游戏的进行,幼儿会不自觉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运用到作品绘画当中。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让他们对美术有了更新的认识,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丰富的情感,增强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幼儿在进入游戏教学情景的时候,身心是放松的,没有任何压力的,这样一来,幼儿将可以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部发挥出来,不再受任何阻挡,游戏化的教学不再以作品的好坏作为教学评价,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为了能够发掘出幼儿的潜力,满足他们进行创作的愿望,激发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快乐学习的过程当中增强创造力和美术鉴赏能力,从而弥补成长发展中的不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幼儿美术教学与游戏结合的科学方法分析

幼儿美术教学作为幼儿教育阶段具有启蒙性质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将教学细节把控到位,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与幼儿美术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2.1教学内容要尽量趋向于游戏化

首先,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要尽量趋向于游戏化,将教学内容完全改变成游戏内容,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和加工,整理成幼儿容易接受理解的游戏内容。比如在“画出你心中的树”为例,教师要在地上铺上纸,并提供颜色各异、粗细不同的画笔,教学开始之后,幼儿进入其中,老师可以说,这是一个童话世界,你们画出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面成为真的,你可以浇水来帮助你的大树成长。这样一来,幼儿就会随心所欲的跟着自己的想法去画出自己心中的那棵树,尽管“大树”的颜色五颜六色,而且树叶一边红一边蓝,但是这也恰恰说明幼儿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之中,身心得到了放松,自己的创造力得到了实现和提升。

2.2多种举措并举创设优质教学情境

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具体成长特点,准备一定数量的游戏材料,并且进行科学的投放和使用。这些游戏材料一定要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材料,比如树枝、石子、纸板等等。然后还要选择适合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游戏形式,低龄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弱,而且相对来讲,还不能够完成美术绘画中较为精细的操作,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提升幼儿动手能力的游戏,比如在冬天“制作糖葫芦”的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硬纸板上画出糖葫芦的形状,然后再用橡皮泥捏出“一串一串”的形状,最后用画笔进行涂色,最后看看谁的糖葫芦最具特色。当然在幼儿进行绘画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配以背景音乐,让他们在提升想象力的同时,也增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3.结语

总的来讲,游戏化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当然它也体现出了非常巨大的优势,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将游戏化教学模式与美术教学进行高效的结合,为幼儿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奚静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幼儿美术教育的想象与幻想

思维是人类最绚丽的花朵,而想象和幻想则是这朵绚丽花朵的花蕾。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形象思维走在抽象思维的前面,想象和幻想则走在理性的前面。人类在“幼稚”期肯定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从遍布世界各地的远古时代人类的出土文物中,从那些图腾、神灵中,无处不见早期人类的神奇幻想和想象。

想象和创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创造是艺术的灵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则更注重对幼儿艺术情感的熏陶。主要渗透于文学活动、美术、音乐、科学、数学等一系列领域中。让幼儿欣赏美的语言,画一幅合情而不合理的画,感受一段音乐表现的情景,提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都是幼儿想象发展的良好途径。

瑞吉欧教育经验中的“一百种儿童语言”特别强调了美术这一特殊语言。它是人脑思维的外在表现,而且最能反映儿童想象创造的结果。因此应充分利用好美术活动的契机,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专家认为:美术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确实比较有利,但要看什么人去上,怎么上。由此可见,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方式方法,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带领幼儿迈开想象的第一步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成材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和左手工都有一定的兴趣,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动、培养和运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取材于幼儿生活经验。

人的想象力,包括艺术想象力,是从生活中来。现实生活为想象提供了基础。而幼儿感兴趣的也是周围熟悉的事物。幼儿园的一草一木,老师和小朋友,我的爸爸和妈妈,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爱吃的水果、喜欢的游戏,《过年了》、《运动会》等都是幼儿经历过的感兴趣的话题。当然幼儿积累一定的绘画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2、运用于幼儿的所好。

活动前,经常有幼儿这样问:“老师,今天画什么呀?”说明幼儿对绘画的内容十分感兴趣,急切想知道。这时教师不妨试问:“你想画什么呀?”幼儿将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讲述。有的说画大狮子,有的想画童话世界……。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幼儿的这种情感体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经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幼儿提供的题材作一些范画,满足他们想象愿望,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的灵感。

3、借助于语言的功能。

语言能激起人遐想,调动人的思绪积极向上地遨游在想象情境中。它是培养想象力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平时多给幼儿讲述童话故事,让幼儿创编故事情节,围绕一个素材编一段完整的情节,如拎着篮子的小猪画面让幼儿展开讨论:今天小猪阿姨要去干什么?她到哪里去?路上会遇到什么事情呢?幼儿各持己见,答案各不相同。教师及时鼓励他们发散思维。一方面幼儿受到情绪感染,另一方面,通过想象,头脑中再现故事的画面并且反映在画纸上,使幼儿的语言绘画能力同时得到发展,让幼儿学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二、注重幼儿美术活动的成果,激励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美术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方面首先要超越自我认识,提高创新意识。

1、正确看待幼儿的自我体现。

儿童往往比成人更赋予想象。大人和孩子看同一幅画,大人看了就认为这是一幅画,他不会去想什么太多的事情。而孩子呢,看着看着,就会想:旁边是大海,还有别的什么。成人看孩子的画,觉得杂乱无章,会用不理解的态度点评它。但不妨静心听听孩子是怎样给自己的作品加以语言描述,赋予它生命的。有一只自动笔上画了两根线,他说:我设计这样一种笔,两根导线插在人的大脑上,人想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人就不累了。再有一个小女孩画一个在飞的人,画面简单而且也看不出什么。她说:“我想着人飞到天上去,相小鸟一样,看着山和水。”多么美妙的想象!这时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也许艺术之花就从这里绽开了。

2、激发幼儿体验想象的乐趣。

想象的内容反映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他想什么就画什么。有些孩子缺乏这种情感流露,无法在他的作品里宣泄情感。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幼儿渐渐产生幻想的动机,赋予他们想象的能力。让孩子欣赏一幅同年龄具有创造水平的画,一支带导线的笔两根导线插在人的大脑上。我借助于画面利用情境语言来引导想象力缺乏的孩子:闭上眼睛,现在你好象戴上了这支笔,写了很多很多字,累吗?一点儿也不累。让幼儿感受笔的神奇功能,起到幻觉的作用,从而激发想象的愿望。

三、提供幼儿美术活动的渠道,帮助幼儿拓宽想象的思路。

艺术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就像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在重视其它美术活动对幼儿想象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欣赏活动也不可忽视。

1、合理利用抽象作品的幻想功能。

抽象作品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天空。如西班牙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幼儿欣赏时创造性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我感觉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又如英国画家戴维帮伯格的“阳光下的树”同样是一幅极赋想象的作品。有的幼儿说:“火山爆发了,石头都被烧化了,红红的,像张开大口的老虎冲下山冈。”还有的说:“这是一床金色的被子,躺在被窝里甜甜地睡,梦见我在花丛里跳舞。”在欣赏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鞋子车”、“我喜欢的房子”、有的设计的房子是水果型的,有的房子挂在大树上,是为小动物准备的。让幼儿设计京剧人物发型,幼儿可以不受常规的约束,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2、积极评价名家作品的艺术效果。

选择着名画家典型的作品,如凡高的《向日葵》,明快的色彩变化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像一团火在燃烧,暖洋洋的。毕加索的自画像,幼儿通过讨论、猜测画家的心境和个性特点,并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个看法……”等等积极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想象和幻想是创造性的基础。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大脑中产生许多新的形象。它离不开人的现实生活经验。而幻想大多和自己的希望联系在一起。幻想是指向未来的。科学的、积极的幻想就是理想。幻想的内容更多的是头脑中想出来的而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事情。根据幼儿的想象和学习的特点,我认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现状还存在着这样两种弊端:

(一)创造

性匮乏 现在的美术教育活动大部分还没有走出误区。老师画一个苹果,孩子都照着画一个苹果;老师画两片叶子,孩子也跟着画两片叶子。老师让孩子仔细观察范画中动物的外型特征,区分五官和四肢的位置,然后一点一点临摹。教师过于重视所画物的比例关系,根本就没有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二)想象脱离实际

幼儿的想象源自现实生活,是生活经验的艺术加工和美好愿望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夸张地捏造与幼儿经验脱离的空洞世界。幼儿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完成大幅的并不能理解的怪兽,外星人类,追求无根据的想象。那将是对孩子童心的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较好发展。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充满想象和创造力的人才。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一颗求异创造、理解关爱的心。还要正确处理好美术活动中想象和幻想的关系,把握尺度,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联系在一起,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幼儿想象的乐趣。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幼儿美术教育效果加强有效措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在绘画中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下面笔者从美术教育的经验,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一、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表现,简答的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打好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进行美术表现的重要工具。

儿童美术教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手工。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包括:粘贴、印画、泥塑、折纸、泥工、雕刻、剪纸、编织等。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呢?

1.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如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3.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

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

4.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脑的灵活性。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从分布练习到整体练习。

5.手工制作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装饰感并且可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强烈兴趣。例如,学生在一幅风景画面上,制作出立体的蝴蝶、小鸟,再根据整个画面的需要,图上艳丽的颜色。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且开拓了幼儿的探索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每一个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1.美术材料的多样选择

以往的绘画工具仅限于水彩笔、油画棒等,这些材料色彩艳丽,易掌握,但是材料很单一。不妨尝试下身边简单易得的工具,如我们把卡纸换成光面的挂历纸或者有机理效果的皱纹纸,美术材料的多样性不仅增加了绘画的形式,而且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2.美术环境的创设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极为重要的。例如,让幼儿观察春夏秋冬的变化,可以拿来一盆植物,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看看植物在四季中是如何变化的。

3.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幼儿喜欢游戏,怎样把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呢?例如,折纸示意图幼儿不容易理解,我就以“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以游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三、适当的激励,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提升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也是一种教育,在夸奖中孩子会树立信心,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那么,如何夸孩子呢?怎样做才是有效的鼓励教育?

1.多种鼓励相结合

语言鼓励。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当孩子十分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的时候,这样的语言很奏效,它会让孩子信心倍增。动作鼓励。如点头微笑,有时候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一种认可,孩子在有挫败感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微笑,同样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实物鼓励。一块糖,一个小粘贴都是很好的奖品。展示鼓励。在美术教育中,展示孩子的作品是重要的一部分。把孩子每个时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展览的同时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

2.帮助孩子制定激励目标

教师给孩子制定激励目标时要注意该目标的可执行性,不要是空想或不切实际,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好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例如,让儿童临摹一些一笔完成的小动物图形,其中包含了简单的几何形体,孩子多加练习都可以顺利完成。孩子达到老师规定的目标后,再稍微给孩子增加难度,这样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会让孩子容易达到,并且让他们懂得没有随便取得成功的道理。

3.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是不依靠外部赏识,是孩子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这要求教师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教育,在对孩子表扬时可有意识地将“我”改为“你”如“你又有了进步,我为你感到骄傲”改为“你为今天的进步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孩子会内心承认自己,并且领悟到努力后获得的成功是最好的奖品。

四、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拓展教学思路

儿童的创想是其认知和智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呢?

1.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材料色形的不同,激发孩子的想象。回归生活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特点。例如,教师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把纸盒的六个面里随意涂抹装饰,然后把每个孩子的纸盒随意排列,通过排列的小盒图案,可以让孩子编成连环画等。每更换一个面,都会有无数个小故事。孩子不仅在活动中锻炼了绘画能力,还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亲密有趣的师生、亲子互动,创设幼儿的创想氛围

孩子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欲望,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艺术手段,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我设计了“魔术绘画”,利用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性作画,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公园一角,要求用同种颜色的纸和油画棒来绘制。同一种颜色的笔画在相同颜色的纸上看不出画的线条,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是通过老师图上鲜艳的水粉颜料,画面就清晰可见了,产生了魔幻的感觉。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本技能通过独特的方式转化成了生动的课堂氛围。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

一、贴近生活开展多种绘画活动,活化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大多依赖于教师的说教和指导,一步步按部就班,难免显得有些程序化。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无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的创造力,有悖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初衷。为调和这种矛盾,幼儿美术教师应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采取活动课、体验课、游戏课等生活气息浓的活泼教学方式,让孩子充分参与实践,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一)染色活动染色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染色,对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进行再加工,让它们焕发新生。比如麦秸、易拉罐瓶、小树枝、落叶等,教师可先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用水彩、水粉等去进行恰到好处的染色,再将这些材料合理地组合,变成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工艺作品。虽然幼儿的画笔还很稚嫩,但在他们大胆涂色的过程中,我们能明确感到幼儿欢欣的心情和成功的喜悦。在染色活动中,幼儿通过采用浸一浸、染一染、画一画、摆一摆等的方法,使之前废弃的生活用品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不仅是对生活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提升了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石头作画沙石是生活中随处都可取的,用来作为幼儿美术教学的材料再好不过了。用石头作“石头画”对于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鹅卵石一拿出来,立马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幼儿三个五个为一组,用鹅卵石围起画来:有的围出了机器人的轮廓,有的围了个太阳,有的又围出了汽车,还有的孩子突发奇想用鹅卵石堆起了城堡,欢声笑语不断。有时候也可以用弹珠等来代替:让孩子把弹珠蘸上颜色放在纸盒子里翻滚,不一会儿一幅五彩斑斓的纸板画就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了。

(三)拓印活动拓印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于自然物的内在纹理和色彩在纸上进行拓印的活动。教师可在区域活动的时间指引孩子将地上的落叶、花坛中的杂草、吃剩的瓜果皮等收集起来,待到美术课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叶子的切面蘸上彩色墨水进行拓印,染成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如有的幼儿在纸上拓印了橘子皮之后,给它又印添上了眼睛、嘴巴、鼻子等五官,将它变成了一个滑稽可爱的小丑;有的幼儿用葡萄柄拓印出了梅花,等等。就在这样的色彩游戏中,幼儿大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

(四)拼贴活动自然物简单、方便又实惠,比如说彩纸、橡皮泥、鸡蛋壳、瓶盖、铅笔屑等等,如果将他们恰到好处地排列和粘贴,就可以重新在纸上拼贴出栩栩如生的画作。而且这些东西都是随处可见的,所以大大扩展了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场地,使美术教育更加生活化。

(五)吹泡泡轻巧灵动的肥皂泡泡是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非常喜欢的东西,如果将它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想必教学效果一定很好。教师可在引导幼儿开心地吹泡泡之余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取加入了洗洁精的颜料对准自己作画的白纸吹泡泡,泡泡破碎之后就在纸上留下了一道道优美的彩色弧线,有意识地排列整合即可完成一幅优秀画作。

二、结语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应努力革新教学模式,让幼儿接受更生动、更贴近生活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元素对幼儿进行教育,把美术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生活体验。

上一篇: 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下一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