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学探讨

时间:2022-12-09 16:40:15

摘要:在掌握动律特征后,学生在对藏族民间舞蹈进行编创时,就不会再局限于已有的舞蹈动作,直接生搬硬套,而是会在掌握相关特征的基础上,灵活地对舞蹈动作进行创作,使创编的舞蹈动作既符合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又能别出心裁,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幼儿舞蹈教学探讨

幼儿舞蹈教学探讨篇1

幼儿积极参加舞蹈活动,学习舞蹈知识,能够促进身体发育成长,提升身体柔韧性以及平衡感。此外,幼儿学习舞蹈还能够让儿童的形体变得更加优美,防止幼儿养成含胸、驼背的不良习惯,并提升儿童身体柔韧性。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幼儿园开展的舞蹈教学活动存在教学内容僵化、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不科学的教学方式会影响舞蹈教学效率,甚至让幼儿对于舞蹈产生抵触情绪。而幼儿舞蹈游戏教学法的出现,为幼儿舞蹈教学工作的进步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值得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幼儿舞蹈教学概念厘定

儿童舞蹈游戏教学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出发,旨在实现协调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传授舞蹈知识,促进儿童身心发展。舞蹈知识与丰富多彩的游戏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提升了舞蹈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又提高了游戏的教育价值。通过儿童舞蹈游戏教学,使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接受舞蹈启蒙教育,在游戏中拓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并以各种方式促进儿童身心协调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儿童舞蹈游戏,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游戏方式,而是若干个不同游戏的集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游戏方式,提升儿童舞蹈游戏教学效率[1]。

二、当前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僵化

目前,儿童舞蹈教学主要内容为舞蹈协会考试曲目,以及在线舞蹈短片和舞蹈比赛录像等。培训内容相对单一,且更新速度较慢。另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幼儿园逐渐开始进行市场化转型,而在设计舞蹈内容的时候,相关人员就不得不遵循市场经济原则,选择一些家长容易接受的内容。此外,为了提高入学率,许多儿童培训机构还计划提供以技能展示为核心的舞蹈课内容,以满足父母的口味,但是这种内容的同质性非常严重。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儿童舞蹈教育正逐步展现出功利化特点,儿童在学校或舞蹈机构中可能遇到的舞蹈内容是相似的,无聊的,单调的。舞蹈内容的单一问题将削弱儿童对舞蹈的热情,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利于儿童的未来发展。

(二)教学目标模糊

儿童舞蹈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通过学习舞蹈来锻炼儿童的身心,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以及身体条件,通过科学合理地引导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不同,因此舞蹈老师有必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然而目前儿童舞蹈教育呈现出功利化趋势,教师必须通过舞蹈作品教育来证明自己的教学水平,而幼儿园(培训机构)也要通过学生舞蹈测试结果来展示教学成果,并通过公开的舞蹈表演来扩大自身影响力。另外,许多父母投入大量精力让孩子学习舞蹈,希望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经常以短期学习的结果判断幼儿园(培训机构)的能力。教师、家长、幼儿园(培训机构)有着不同的目的,但是都忽略了儿童的感受,使得舞蹈教学偏离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方式陈旧

当前的舞蹈教学方法仍然相对简单,大多数教师仍在舞蹈课上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儿童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很多幼儿园或者培训机构设有专业的舞蹈教室,这种室内教学方式尽管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但是过于封闭的空间不利于解放儿童的天性,长时间在室内进行教学,儿童很容易丧失对于舞蹈的兴趣。此外,尽管一些大型幼儿园独立编写了舞蹈教学内容,但舞蹈知识的更新速度较慢。大多数内容仍然坚持帮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肢体语言。儿童的情绪无法得到有效宣泄,从而产生了舞蹈动作和儿童真实感受无法匹配问题[2]。在这种背景下,儿童仅仅是机械式地学习舞蹈动作,而无法体会舞蹈的内涵,也无法感知舞蹈的魅力,使得儿童舞蹈教学效率始终得不到提升。

三、幼儿舞蹈教学中舞蹈游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角色扮演舞蹈游戏教学法

在推进舞蹈游戏教育改革过程中,舞蹈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方式来进行舞蹈教学活动,这种角色扮演方法非常适合儿童的天性。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为了尽快了解世界,会积极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为儿童分配不同的角色,并为不同的角色设计不同的舞蹈动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加入一些角色扮演用的服装或者道具,增加角色扮演的真实性。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十分新颖,能够激发儿童对于舞蹈的兴趣,同时通过模仿来丰富想象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儿童与周围的环境以及其他小朋友进行互动,以此来锻炼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3]。1.激发兴趣兴趣对于年幼的孩子是一种有效的刺激手段。开展舞蹈教学活动过程中,尽量让孩子与舞蹈自然接触,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肢体动作,并有节奏地进行展示,这种对于内心情感的表达与说话、写作以及唱歌一样,都是一种身体的本能流露。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儿童可以非常自然地适应舞蹈,自然地探索,并体验舞蹈的乐趣。开展舞蹈教学活动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借助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儿童练习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以轻松的状态进入角色,非常自然地控制动作,让舞蹈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让儿童感受到舞蹈与游戏的双重快乐。2.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角色扮演舞蹈教学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准备环节、基础环节、提升环节。在准备环节,教师带领儿童开展各式各样的舞蹈游戏,让儿童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各种角色的特点;在基础环节,教师需要带领儿童们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并为不同的角色编排不同的舞蹈内容,让儿童尝试练习;提升环节,教师需要为儿童创设一个舞蹈游戏情境,让儿童以游戏的方式展现舞蹈内容,并对儿童的表现进行点评与鼓励。为了方便介绍,这里以儿童舞蹈《小燕子》为例。在开展舞蹈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从准备环节、基础环节以及提升环节三个方面进行备课。首先,儿童舞蹈教师要精心挑选背景音乐,通过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儿童迅速进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当中。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对各个舞蹈动作进行游戏化设计,以开展游戏活动作为教学切入点,提升儿童参与感。与此同时还要对游戏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教具进行精心准备,例如可以使用吹塑板设计成燕子尾巴以及翅膀的形状,在游戏过程中让儿童带上道具翅膀,提升其扮演角色的真实性。其次,在基础环节,舞蹈教师要带领儿童练习各种基础动作。让儿童组成一个大圈,让其模仿燕子飞行的动作围绕中心进行模拟飞行,在模拟飞行过程中通过拍动手臂来模仿燕子飞行姿态。最后,在提升环节,舞蹈老师可以适当提升舞蹈游戏的竞技性,将两位儿童分为一组,一人分配一只道具翅膀,按照“两人三足”的方式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求脚步移动要快,同时手臂还要按照要求做出相应动作,通过这种训练提升儿童上下半身协调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儿童观看燕子飞行姿态,并组织儿童一同进行模仿,以此来提升儿童观察能力。在游戏结束之后,舞蹈教师需要对游戏过程进行总结,对于表现突出的小朋友要进行表扬,并且对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理,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基础。3.教学成果一是身体素质方面的变化。在开展舞蹈游戏教学之前,儿童对于燕子飞行姿态并不了解,且大部分儿童上下半身协调性较差。通过《小燕子》游戏,让儿童全面、详细地了解了燕子飞行的姿态,此外,儿童的观察力与模仿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大多数儿童都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模仿燕子的形态,并且对于模仿行为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二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变化。在运用舞蹈游戏教学法之后,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舞蹈课堂的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儿童在舞蹈课上能够快速进入听课状态,保持专注度的时间也变长。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小燕子》舞蹈进行游戏化设计,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这种新方式能够让儿童沉浸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当中。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这种新颖的舞蹈教学模式让舞蹈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儿童在练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会主动尝试以所扮演角色的视角来进行思考,提出一些有关燕子飞行动作特点的问题,同时儿童也会尝试与同伴就燕子飞行形态动作的问题进行沟通。另一方面,角色扮演教学模式降低了课程难度,在传统舞蹈教学模式中,步伐移动与手臂挥动之间的协调具有一定难度,尽管教师会进行演示,但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动作不到位或者动作变形的问题。在引入角色扮演模式后,孩子们观察小燕子的运动方式,掌握燕子飞行姿态,充分利用孩子的模仿优势,并通过身体模仿代替对舞蹈动作的抽象理解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传统舞蹈教学方式相比,角色扮演舞蹈训练模式效率较高。4.不足与改善尽管角色扮演游戏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以游戏的方式讲解舞蹈动作,破坏了舞蹈教学的完整性,使得各个舞蹈动作彼此孤立,不利于儿童进行总结。因此,完成舞蹈游戏的教学工作后,教师应花点时间总结各种技术动作,以确保课程的完整性。其次,角色扮演教学法开展方式较为复杂,特别是在具有多个角色的游戏当中,教师要为不同的角色设计不同的舞蹈动作,工作量巨大。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借助互联网,在网上寻找相关资料,提高课程设计效率。最后,这种授课方式对于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有很强的控场能力以及敏锐的感知力,对于游戏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因此,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知识,尝试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情境代入舞蹈游戏教学法

以情境为基础进行舞蹈游戏教学,实际上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在舞蹈教室或者户外营造一个特殊的情境,儿童们在这个特殊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各种舞蹈动作。与角色代入教学模式相比,情境导入学习模式的特点在于可以充分调动儿童肢体、情感以及语言之间的关联。舞蹈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具有明显的风格化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不能有效理解舞蹈动作深层次含义,也不能深刻地理解舞蹈动作的精髓。情境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情境带入教学法会给学生们营造各种各样的舞蹈教学情境,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将原本抽象的舞蹈知识以更为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方便儿童理解各种舞蹈动作的内涵。其次,在情境当中开展舞蹈教学活动,能够启发儿童的思维,让儿童与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一方面可以让儿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其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并且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喜悦。最后,利用情境带入的方式,让儿童能够认真观察周围的世界,提升儿童的观察力[4]。情境代入教学法可分为三个环节:1.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使用舞蹈游戏帮助孩子快速适应这种情况并进入学习状态,以便孩子可以理解舞蹈教学主要内容。2.基础环节。教师应带领孩子学习各种舞蹈动作,并在游戏中反复练习这些动作。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舞蹈教育的效率,老师向孩子们讲解了游戏的内容和故事的背景,使孩子们可以快速掌握游戏的本质[5]。3.提高环节。教师可以在游戏借助之后评论学生的表演,记录每个学生的舞蹈学习情况,并提供有关后续舞蹈教学设计的信息[6]。下面以《小老鼠上灯台》为例。在准备环境,舞蹈教师可以与儿童一起对舞蹈教室进行布置,一方面可以使用道具围出一小片空间作为“洞口”,让儿童集中站在该区域中,然后再用道具在舞蹈教室中心布置“灯台”。在基础环节,舞蹈老师需要演示基本动作,例如:原地踏步、踏步走,踏步时保持全脚着地,双膝放松微弯曲等。并带领儿童进行游戏前的热身活动,通过点头摇头的方式活动颈部与头部,模仿小老鼠的动态特征。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所有扮演“小老鼠”的儿童排列好队形,准备去“偷油吃”。出发之前所有儿童点头。“小老鼠”探头探脑,通过“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的方式转动头颈。左侧点头两次、右侧点头两次,表示周围安全。热身活动结束止之后,儿童需要以踏步走的方式向前移动,组成“小火车”踏步走到指定地点。在到达指定地点之后,两人一组进行面对面原地踏步走。“小老鼠”找到“灯台”,并且在“灯台”周围转圈踏步走。在提高阶段,通过模仿小老鼠跳上灯台的动作锻炼儿童弹跳力以及跳跃动作节奏感。游戏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示范小跳动作要领,让儿童尝试在原地练习小跳。儿童采用双手叉腰的方式进行试跳,面向“灯台”采用正面跳、侧面跳的方式抵达“灯台”位置。通过这种方式让儿童熟悉各种跳跃动作,掌握原地跳跃以及向前跳跃等动作的力度,锻炼腿部爆发力。通过《小老鼠上灯台》游戏,儿童的弹跳力得到了提升,且可以熟练掌握原地踏步以及踏步前进的动作要领。通过训练,儿童在原地踏步过程中可以保持上下半身的协调运动,且步调一致。通过创设“小老鼠找油吃”这一情景,可以将原地踏步以及小跳等舞蹈动作与舞蹈游戏进行深度融合。一方面能够提升儿童对于舞蹈教学的专注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儿童积极模仿老鼠的动作,巩固舞蹈动作。

四、结语

当前,舞蹈行业逐渐显示出繁荣的发展局面。在人们越来越喜欢舞蹈的情况下,许多父母选择舞蹈作为孩子的课余学习内容,幼儿园班级也开设了舞蹈训练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班以及舞蹈培训机构存在授课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僵化以及教学目标模糊等问题,影响了儿童舞蹈教学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革儿童舞蹈教学的方式。舞蹈游戏教育的出现为儿童舞蹈课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通过将舞蹈课和游戏相结合,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使孩子们可以积极参与到舞蹈游戏教学活动中,参加舞蹈训练,在游戏中掌握舞蹈技巧,同时增加舞蹈训练的乐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发展儿童舞蹈游戏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情境替代等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舞蹈游戏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周慧君 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舞蹈教学探讨篇2

幼师带领幼儿学习舞蹈时,应当充分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幼儿的舞蹈特质,深入地挖掘和培养幼儿的舞蹈表现力,幼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以舞蹈教学的形式培养幼儿的思维情感。情景式教学法能为幼儿提供带有情绪色彩的学习氛围,这能为幼儿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通过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之中让幼儿掌握舞蹈动作。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情感能力得到有效地激发,这促进了幼儿情感意识的进步。

一、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不具备创新性

部分幼师没有认识到普通舞蹈与幼儿舞蹈之间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基本功的教学,将快乐的课堂变成了枯燥又乏味的舞蹈基本功练习课。基本功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部分幼师整节课都在让幼儿练习基本功,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会令幼儿腰酸背痛,面对如此枯燥无味的课堂,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直线下降,这不能为幼儿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并且会令幼儿丧失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不具备科学性

尽管幼儿舞蹈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但由于部分幼师没有对幼儿舞蹈进行科学的教学研究,致使部分幼儿舞蹈教学无法处于规范有序的状态之中。幼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甚至将自己学舞蹈的过程硬套在幼儿舞蹈教学之中,没有深入的研究符合幼儿学习舞蹈的方式。幼师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舞蹈教学,幼儿的学习需求得不到良好的满足,这为幼儿的身心发育带来了消极影响,幼儿对舞蹈课程不具备正确的认知,因此,幼儿更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舞蹈。

二、情境式教学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意义

幼儿的年龄稚嫩,缺乏生活经验,因而不具备完整的认知能力,并且,幼儿的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幼师进行幼儿舞蹈授课时,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学习、理解能力,开创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具备良好的学习情绪。情境式教学法能够深化幼儿的情感意识,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自身的消极情绪被剔除,这种情感体验具有感染性,幼儿的心灵得到了有效的净化。情境式教学法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幼师运用语言为幼儿创设形象而具体的教学情境,幼师的教学语言在无形之中积极的影响着幼儿的思维。例如幼师为幼儿讲述舞蹈动作时用两种不同的形容和语气,幼儿所受到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幼师带领幼儿做单脚跳并旋转的舞蹈动作时,第一种方法是:幼师:“我们将脚抬起来,边跳边向右旋转。”幼儿能够跟着教师的指令中规中矩的学习,但这种形式会让幼儿感觉到舞蹈课程是非常乏味和无趣的。第二种方法是:幼师:“我们在‘旋风’山谷遇到了超级强大的风暴,大风的力量令我们站不稳,我们有一种自救的办法,就是单脚跳的同时伴随着强风的方向旋转,这样我们就不会被大风吹走了!”这种被丰富情境所铺设出来的教学形式,能将幼儿带入学习情境之中,幼儿能在游戏的氛围中乐此不疲地练习舞蹈动作,并且完全不会感到乏味。

三、情景式教学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情景式教学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舞蹈

幼师应当设计符合幼儿喜好的舞蹈内容,让幼儿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舞蹈。幼儿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幼师应当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引导的形式弱化学习的僵硬气氛,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幼儿投入到舞蹈学习之中。与此同时,幼儿的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长较短,幼师要抓住幼儿的学习注意力,让幼儿专心的听讲和认真地练习舞蹈动作。例如,幼师以“汽车小镇”该舞蹈作为教学情境。幼师与助教示范青蛙跨的坐姿并说:“找到你最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去坐摇摇车吧”幼儿做好动作后,幼师:“你们有没有成为最好的,最密不可分的朋友,我来检查一下就会知道了。”幼师与助教一起将幼儿向后拉,检查幼儿的姿势是否正确。检查完成后,幼师带领幼儿跪坐,为幼儿展示玩具汽车。幼师:“汽车小镇要举办一场汽车比赛,小汽车们都觉得自己跑得最快,他们踊跃报名参加比赛,但是每一辆小汽车都需要找到一位小伙伴做自己的司机,才能获得报名资格,你们谁是最厉害的司机呢?”将幼儿带入情景后,幼师继续说:“来寻找伙伴的是一辆小警车,他需要找一位坐姿最骄傲的司机,请于同学表演一下你是如何开车的呢?”幼师带领幼儿做压胯压腿的练习组合,幼师:“让我们抱坐小蛋蛋准备去赛车,开胯,团身、挺身前压,打开横叉,左右压胖腿,同学们太棒了,完成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练习一下,要准备去比赛咯。”幼师带领幼儿练习使幼儿掌握动作,幼师:“同学们的姿势都很标准,现在你们可以开你们最喜欢的小汽车,去参加赛车比赛了!让我们看看谁开得又快又稳呢?”接着幼师带领幼儿开始新姿势的学习,幼师:“太糟糕了,小汽车来到了‘旋风’山谷,被大风吹得晕头转向了,你们能帮助小汽车安全离开这里吗?”幼师做出单脚跳旋转动作,带领幼儿进入情境,让幼儿与自己一同做单脚跳旋转的动作,与此同时幼师的手势做大飞机状,带领幼儿做十次。幼师:“同学们做得很棒,你们的车都开得很快很稳,现在你们可以来领奖了!”幼师:“汽车小镇的镇长来了,他要一一点名表扬你们呢。”幼师播放《公交车》的音乐,让幼儿站好,被点名则向前一步并立正站好,幼师点评完幼儿的姿势后,让幼儿进行舞蹈练习。幼师:“现在我们可以进行冠军游行了!”幼师让幼儿将双手举砖在头顶,以踏步走的走姿走出教室,在教室门口处收砖,奖励幼儿积分卡。幼师运用情景式教学法,为幼儿创设有趣的比赛内容,带领幼儿学习舞蹈,幼儿在玩乐中学习舞蹈,这弱化了舞蹈的学习难度,幼儿的理解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强化。

(二)用情景式教学法,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幼师运用情景式教学法为幼儿带来富有情感的舞蹈课堂,这对幼儿情感意识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幼师应当采取劳逸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幼儿的训练量,使基本功的训练始终在幼儿的身心接受范围之内。幼师带领幼儿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时,要针对幼儿的身体特点展开教学与练习,通过训练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的身型和气质。幼儿的接受能力、耐力、毅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很容易在进行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感到疲乏,这会令幼儿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幼师运用情景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幼儿的学习热情得到了良好的维持。例如,幼师以“小猪佩奇的太阳”创设舞蹈教学情境。幼师为幼儿示范正确的舞蹈坐姿,让幼儿与幼师保持一致的盘腿坐姿,幼师展开情景导入,幼师:“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温暖的太阳还是一个小宝宝,它呀,是一个实打实的小懒虫。这一天的清晨天亮了,太阳宝宝又想偷懒,不想起床,它在云上扭过来扭去,竟然‘扑通’一声掉进了大海中。太阳不见了,大家都急坏了,赶忙拿着望远镜去找太阳宝宝,草地上没有、花园中没有、森林里也没有!”这时,幼师做舞蹈示范动作,幼师将手摆成望远镜,放在自己的眼前,接着做阔指摆手动作,引导幼儿跟着自己做。幼师要放慢自己的动作,让幼儿的动作与情境内容保持一致。幼师继续:“乔治都哭了!”幼师引导幼儿做难过哭泣的表情。幼师:“乔治爸爸拿来了一张大网,罩在了太阳宝宝的身上,大家一起用力拉,嘿呦———嘿呦———”幼师引导幼儿做抱腿团身的动作,幼师做用力拉但是拉不动的动作,幼师:“不好啦,不好啦,网都拉破啦,太阳宝宝还在呼噜呼噜睡大觉呢!”幼师做燕式压旁腿的动作,让幼儿与幼师一同做。幼师:“这时,小猪佩奇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找来一根又大又长的粗绳子,拴在了太阳宝宝的身上,大家一起用力拉嘿呦———嘿呦———不好了,绳子又断了,太阳宝宝还在呼噜呼噜睡大觉!”这时,幼师可以让幼儿站起来蹦蹦跳跳活动身体,以此缓解幼儿保持训练动作的疲乏,待幼儿伸展完身体后,幼师再继续教学。幼师:“太阳宝宝依旧在睡大觉,小猪佩奇需要大家的帮助来找太阳了,学过了前面的动作,离成功找到太阳宝宝更进一步了。”幼师做跪下撑腰动作,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姿势,幼师:“多亏你们的帮助,小猪佩奇成功地将太阳宝宝从大海中捞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太阳宝宝还是不是圆圆的了?”经过学习,幼儿掌握了舞蹈的动作,幼师带领幼儿学习舞蹈表情,深化幼儿的舞蹈情感。幼师:“太阳宝宝不见了,乔治是什么表情呢?”幼师边说边引导幼儿做出难过的表情;幼师:“找到太阳时,大家的表情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幼师边说边引导幼儿作出开心的表情;幼师:“太阳不肯和我们一起玩,我们会感到怎么样呢?”幼师边说边引导幼儿做出气愤的表情;幼师:“太阳又同意和我们一起玩耍,我们的心情就变成了怎么样?”幼师边说边引导幼儿做出很开心的表情;幼师:“太阳宝宝成功地回到了天空,花儿盛开了,让我们来看看哪朵花儿最美丽?”幼师边说边做出寻找的动作与神情,让幼儿进行模仿。接着,幼师播放《小猪佩奇》的音乐,带领幼儿进行完整的舞蹈表演。幼师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带领幼儿学习舞蹈,以劳逸结合的形式保持幼儿的学习热情,这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情景式教学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时期是其想象力、创造力最丰富的人生阶段,幼师应当以幼儿的身心发育为基准,开创符合幼儿性格特点的舞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教学情境,开展符合幼儿成长发育的舞蹈教学内容,能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培育。例如,幼师以“筷子和勺子”该舞蹈作为教学情境。幼师先带领幼儿做美人鱼坐姿,手拿砖放到脚背上,接着幼师展开情景导入,幼师:“筷子先生和勺子小姐吵架了,他们两个谁也不服谁,筷子先生认为自己长长直直,夹东西最有力,而勺子小姐认为筷子先生只能直,而自己又能弯又能直。”幼师边说边示范青蛙坐姿,立背和团身下压,幼师:“勺子小姐对筷子先生说我挖得好吃的比你夹的好吃得多多了!同学们认为谁的本领更大?”幼师:“同学们先模仿一下筷子先生,感受一下他的厉害之处。”幼师将砖放在双脚之间用手去摸,幼儿做出压前腿的动作后,幼师继续说:“现在你们是筷子先生,筷子先生说自己夹东西很牢固,但是我不信,被我拔脚尖的小筷子要去镜子前面充好力气再回来哦。”幼师一一去拔,使幼儿的脚尖绷直。幼师:“现在同学们请模仿勺子小姐,看看你们是不是可直可弯,还能挖到很多好吃的!”幼师带领幼儿进行压垮的动作,做四次,说到挖到很多好吃的时候,让幼儿挺身前压,接着幼师示范跪下撑腰的姿势,并说:“谁的本领大,你们说了不算,大肚皮厨师说了算,他说谁的肚皮比他的大,他就告诉我们谁更厉害。”幼师带领幼儿练习后让幼儿休息一下,接着,幼师模仿大肚子厨师用悄悄话说:“你的本领最大!”幼师继续说:“大肚子厨师说,他要给筷子先生和勺子小姐洗澡,要洗出很多的泡泡,最使劲儿的奖励两张公主卡牌哦!”幼师为幼儿播放音乐让幼儿跳舞《吹泡泡》,幼师借助情景式教学法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氛围有趣的舞蹈课堂,这令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了有效地激发。

四、结语

幼师想让幼儿对舞蹈感兴趣,爱上学舞蹈,就必须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情境式教学法能为幼儿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意识得到了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形态得到了升华。通过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学习热情,使幼儿在训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气质与艺术修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幼师运用情景式教学法让幼儿爱上舞蹈,这弱化了舞蹈课程的学习难度,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作者:李波江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舞蹈教学探讨篇3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启蒙阶段,受到了社会和幼儿家长的广泛关注。为此,促进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现阶段社会发展中,人才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掌握基础理论和技能是幼儿保育专业人才迈入行业的门槛,而其自身的创造力则是核心竞争因素。舞蹈属于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包括舞蹈基础知识、舞蹈欣赏以及舞蹈编排等。不同舞蹈教学内容对学生培养目标不同,如舞蹈基础知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舞蹈历史以及发展历程的掌握,以提高学生对舞蹈文化的深入了解,并在文化熏陶下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从现阶段的培养情况上看,幼儿保育专业人才虽然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但是其仍旧不具备良好的创造力,在工作中无法灵活变通和创新,在带领幼儿进行舞蹈训练或者开展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只能借鉴已有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形式,舞蹈动作的编排也多采用生搬硬套的方式,这不利于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非常重要。

一、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对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是,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上看,创造力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部分教师认为舞蹈教学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舞蹈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舞蹈技能,认为这些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加实用,没有意识到创造力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从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因而未能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法上缺乏创新,未能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针对性培养需要借助有效的教育方法,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够使人才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在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并未掌握有效的培养方法,导致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进行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三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低。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以往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通常会更重一些,教学课堂也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负责听和模仿,而且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也多按照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设计,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导致教学缺少针对性,学生的一些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积极性也不高,不愿意主动参与,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二、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建议

(一)注重对学生独立创造力的培养

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遇到问题时需要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和解决。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师要充分了解培养学生独立创造力的重点,包括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及学生的独立创造性思维等,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确保学生独立创造力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例如,舞蹈教师可以采用动作拆解式的联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创造力。实践中,在进行舞蹈基本功的相关内容教学时,舞蹈教师需要传授学生一些舞蹈基本功的动作,而在进行单一动作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组合动作中的重点动作和关键动作,并能将其熟练运用到舞蹈的创新中。在传统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掌握相关动作,并不注重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合理运用,这提高了学生在进行舞蹈创新时的难度。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创造力,舞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单一的关键性舞蹈动作,并对这一舞蹈动作进行拆解,掌握这一动作的关键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在单一动作的拆解与分析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动作的创新与应用。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在舞蹈创造改编方面的能力会得到更好的提高。再如,采用物品模拟式想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力。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每一个动作都可以想象成是一个物品的形象,这种物品模拟的方式能够使抽象的舞蹈意象更加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刺激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独立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结合舞蹈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个物品模拟的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自主设立物品模拟主题。当然,为了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舞蹈教师也可以设立多个物品模拟主题供学生自由选择,使学生在自己所选的主题下进行舞蹈动作的创新改编,如设置水果、动物、植物等主题。通过主题范围的缩小增加学生独立创造力训练的难度,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注重对学生合作创造力的培养

合作创造力的建立需要基于独立创造力的培养,合作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合作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独立创造力的基础上积极地吸取其他同学在创造力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进行思考,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实践中,舞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动作合作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创造力。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习有关幼儿舞蹈的相关内容时,对学生的创造力、舞蹈改编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可以抓住这部分内容,开展动作合作设计教学活动。为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动作合作设计。首先,舞蹈教师要结合活动需求以及教学内容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并选出小组长,给学生提供需要进行改编的幼儿舞蹈片段。先让学生针对舞蹈内容,结合学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幼儿舞蹈片段中的动作造型进行初步的改编。在此过程中,需要舞蹈教师给学生设置相关的主题,引导各个小组结合教师给出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使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综合选择更合理的建议进行动作的改编。如果幼儿舞蹈片段的改编具有一定的难度,小组长也可以将组员分成两到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动作的改编,最后进行整合。其次,当学生完成基础动作的改编后,舞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改编成果引导学生对整个幼儿舞蹈队形进行改编。在舞蹈队形改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大胆创新。最后,完成基础动作的改编和队形改编后,学生还要对幼儿舞蹈进行情绪化的处理,也就是要将情感与整个舞蹈进行充分融合,这需要学生融合自身所掌握的幼儿心理学,站在幼儿的角度,将情感融入每一个动作中,创新幼儿舞蹈动作的内涵。虽然是同一个幼儿舞蹈片段,但是不同小组创新改编出来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进行小组之间的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欣赏与观察,总结各个小组舞蹈改编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创造思维是学生创造力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创造力本身就源于学生的创造思维。为此,舞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情境的创设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更加具体、更加丰富。为此,舞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创建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有关藏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通过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动画、图片、影像以及文字等资料,让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藏族民间舞蹈的特征,包括与之相关的文化地理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等。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与了解藏族民间舞蹈的动作风格以及舞蹈特点,使学生在进行舞蹈创新时,能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在进行藏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对“前倾坐懈胯”体态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学生可以从背景文化以及相关理论内容上深入地了解藏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和特征,进而加深对藏族民间舞蹈体态的理解,因为舞蹈体态往往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比较典型的词汇,如高原、雪山和哈达等,以及藏族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不断完善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自主创造舞蹈情境。在进行藏族民间舞蹈实践教学环节时,舞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藏族舞蹈的特征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深入地了解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在掌握动律特征后,学生在对藏族民间舞蹈进行编创时,就不会再局限于已有的舞蹈动作,直接生搬硬套,而是会在掌握相关特征的基础上,灵活地对舞蹈动作进行创作,使创编的舞蹈动作既符合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又能别出心裁,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实践证明,在舞蹈教学中通过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在创造思维的驱动下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创造力。

(四)注重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创造精神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就是要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实际参与、实际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中,舞蹈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编创舞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舞蹈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汉族、藏族、傣族以及蒙古族的舞蹈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全面而充分了解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掌握相关的舞蹈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细微处的对比,掌握各个民族舞蹈之间存在的微妙联系,在这些理论知识以及舞蹈文化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融合多民族的舞蹈元素进行舞蹈的创新编排。在舞蹈创新编排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独自完成或者与同学合作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创造力以及合作创造力,使作品更加完美。我国的民族舞蹈虽然都有各自的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有着一定的共通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各民族舞蹈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对舞蹈进行融合和创造,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也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会发生创造思维的碰撞,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创造带来的成就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精神。再如,课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舞蹈的自主编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为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舞蹈编创大赛,给学生设置舞蹈编创主题,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原创作品。这种比赛的形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为了能够在比赛期间展示更加优秀的作品,学生会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以及舞蹈技能的训练,同时为提高原创度,学生会不断地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舞蹈编创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舞蹈编创水平。此外,通过大赛中评委的点评,学生可以明白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舞蹈编创水平以及创造力。综上所述,舞蹈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意义深远。

作者:李碧荷 王利平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

上一篇: 水利工程管理思考 下一篇: 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