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1 09:48:44

医学影像技术护理

医学影像技术护理篇(1)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4-0209-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已渗透到医院临床及其管理的各个领域,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使用计算机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各种诊疗和相关信息,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临床医疗、检验检查,影像诊断、医院管理等各部门,都在以各种规范为依据,实现业务处理数字化、自动化。计算机软件已成为医院临床日常工作及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医院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临床医院现代化的标志。

1 计算机软件在医院中的应用现状

1.1业务处理系统自动化

实现门诊就医、住院各科室业务处理流程自动化。如门诊病人用IC卡挂号一卡通,病人信息传输到相关科室自动化;各科医生给予诊疗检查,项目传输到影像、检验科室自动化;各科室完成检查,传发报告自动化;医生开电子处方、划价收费、药房发药自动化,实现门诊病人就医流程自动化。住院时则住院床位、医嘱处理、药库管理、费用结算、管理流程自动化;以及后勤物资,器械设备、财务管理、人力调配等后台支持部门业务处理过程自动化,从根本上解决病人看病难的问题。当前进行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会使各医院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信息为主线,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

1.2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应用

电子病历又被称为基于计算机的患者记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信息化建设重点将转向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是核心技术平台。电子病历是指医疗机构内部支持电子病历信息的采集、存储、访问和在线帮助,并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而提供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服务功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既包括用于门(急)诊、病房的临床信息系统,也包括检查检验、病理、影像、心电、超声等医技科室的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纸张病历进行电子化,而是反映了患者整个的医疗过程,储存了患者全部的医疗信息,包括病史、各种检验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是对个人医疗信息及其相关处理过程综合化的体现。它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患者一生的全电子病历。

医院的核心业务是医疗护理流程,医生和护士工作站是临床信息系统的关键,整个诊疗流程对信息系统高度依赖,为保证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国家制定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分级评价方法和标准,用系统化、规范化标准管理诊疗流程,用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来规范医疗行为。医院通过病历内容、诊疗原则、合理用药、书写审签、感染控制等关键进行病历质控管理,以各种规范为实现依据,以智能化和信息化为技术支撑,实现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医疗质量管理,保证了病人医疗安全,提高了医院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

1.3计算机在临床影像检查、图像存储传输方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医院影像设备不断更新,从普通x线到计算机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 、及PET影像、窥镜图像、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迅速用于医院临床[1]。临床诊断需要的影像很多:病理切片图像、X射线图像、CT和核磁共振扫描影像、核医学影像,超声波扫描图像、窥镜图像等,临床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而医学影像的处理必须由成计算机完成。医学图像处理分析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图形图像学技术, 用虚拟切割、图像融合、图像三维重建等方法,使图像的质量和显示方法得到改善。这不仅可以基于现有的医学影像设备来极大地提高医院临床诊断水平,而且开拓了新的治疗领域,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影像引导介入治疗,外科医生根据影像,用可视化软件技术对三维人体模型进行仿真手术。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实现医学图像信息管理的重要条件,通过连接影像、超声、内窥镜等所有成像设备,实现全院范围内的影像检查流程管理、影像数字采集、影像诊断报告、数据归档存储、网络信息等功能,使医生、病人能随时随地获得所需要的医学图像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一个涉及影像医学、数字图像、计算机、软件工程、图形图像的综合及后处理等多种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先进技术系统。由于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应用,临床医学影像已经实现数字化存储、传输和阅读,进入远程影像的时代。

1.4检验信息管理系统

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将医院检验仪器与计算机组成网络,使得检验的各个环节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实现自动采样、自动分析、自动数据处理及检验报告审核、打印分发检验数据、操作过程自动化。提高了医院检验科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了检验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日常临床检验大量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实现医疗检测智能化。

1.5监护信息系统应用

监护信息系统已多在临床使用,可分为普通监护信息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系统、手术监护信息系统、急救监护信息系统,分别连接各类床边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收集实时监护信息,利用计算机对监护信息的储存显示,实现病人临床监护的数字化管理。临床监护系统涉及到对心电、脑电、心功能及呼吸、脉搏,心跳、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护,也需要对护理输液、尿湿等方面自动报警及昏迷病人定时改变等遥测遥控功能。

1.6文献检索系统

利用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技术及网络对医学图书、期刊各种医学资料进行管理。通过关键词即可迅速查找出所需文献资料。各医院文献检索系统还包括本院内图书馆藏书,期刊检索。利用医学知识库、国内相关医学文献检索系统等检索医学文献,通过网络访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等,快捷方便。

2 医院临床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展望

2.1虚拟手术和手术导航系统

在给临床病人进行真正手术前,进行虚拟手术。虚拟手术是一个涉及软件工程、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挑战性课题。据虚拟现实技术,医生做手术不再像以前那样凭以往经验,医生可以将病人各部器官影像显示病变的实时数据,由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一个与真实人体完全相同的虚拟立体图像[2]。如可以用脑核磁共振图像,在计算机上重建一个三维脑的模型,按人为要求使脑旋转,展现出希望看到的内部脑组织,在医生走上真正手术台之前,能够事先接触到与真实病人相似的手术区域、病变组织及周围血管神经,选择最佳手术路径,制定合理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将来,可建立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软件,使术前虚拟手术常规化简便化,使传统的外科手术可以更加精确。

2.2远程医疗和远程手术

远程医疗是指用计算机软件和信息处理等技术,跨越空间的限制,远距离地传递声音、数据、文件、图片的医疗系统。远程医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诞生。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则使其服务范围更广更快捷。远程医疗技术包括最初的电话远程诊断、电视监护到通过应用高速的网络技术实现图像、数字和语音的传输,进而可以进行实时的语音和清晰的图像交流。不需要长途跋涉,就能够咨询专家,远程医疗网使偏远地域的人群、海岛或舰船上的伤员接受到异地专家相同的服务。不同地区的医生,可依据远程网的信息,同时联网对一个患者进行会诊,制定精确的方案,而且能实现远程家庭监护。将来,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机器人等技术,医生能在千里之外对患者实施远程手术治疗,通过计算机进行虚拟手术操作,远程干预指令安置在手术现场的机器人精确完成手术[2]。当然,远程手术技术和设备的要求非常高,但将来技术成熟且推广时,将为人类医学带来无尽福音。

2.3建立全方位高速信息通道,实现智能医疗服务

建立全方位高速信息通道,将打破现有的局域性信息孤岛,使人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进行声音、图像和数据交流,接受全方位医疗服务。将计算机软件技术、卫星通信、遥感遥控、全息摄影、光纤电缆、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现有功能融为一体,实现跨领域、跨局域的高速互联互通。高速信息通道可最大限度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如网上教学、社区医疗、医院系统联网等,使专家的知识成为全人类共有宝贵财富。它的建成将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将改变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和医院管理模式,如重大疾病可组建包含内、外科和影像医生、计算机专家、循证医学专家的新科室等。各种医疗资源共享将不再局限于一所医院一个地区,而是扩大到全国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社区医院,小至家庭个人,大至全人类,智能化医疗以融入世界的方式运行,医疗效率将得到提高,失误将被降低,治疗将实现最好结果。全方位高速信息畅通时,全方位医疗服务将会实现,将创造出一个高速的智能医疗服务的新时代。

3 结论

计算机软件在医院广泛应用是医务工作者的历史机遇,数字化医院建设是医院改革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计算机软件发展促进了临床医学发展,给医院医疗工作带来新的活力,今后,将会进一步促进医疗技术高智能化,高精确化,提高人类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坤成.医学影像学技术现状和学科发展展望以及本刊的定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

[2]李华才.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展望.中国数字医学,2009,4(5).

[3]刘伟.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浅论.中国科技信息,2011(9).

医学影像技术护理篇(2)

针对医学影像,利用全网服务器向患者提供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大规模数据网络传递等重难点技术问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便捷。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在临床会诊中心、手术室、内外科中广泛应用,使得医学影像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诊疗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

1 医学影像的简介

医学影像技术是当代医学主要的构成部分,而且是当前医学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其主要由医学影像分析处理技术、医学成像显示技术和医学图像压缩传输技术构 成[1]。传统医学成像技术是以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物理学技术为理论指导,以成像机理将其划分为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射线成像、放射性核素、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红外线成像及放射性核素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三息摄影为基础的三维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学诊断技术的准确度和清晰度。

2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方法及流程介绍

在临床疾病诊断过程中,不管是采用功能影像技术还是结构影像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在临床医学诊断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医学影像后怎样开展后处理,这是医学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人员重点思考的课题之一。

2.1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方法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是在影像学检查结束后,为了对患者病情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分析,应该对影像进行后续处理与加工的技术。后处理技术主要是全面分析、识别、分割、分类及解释医学影像技术呈现出的结果。该技术的额目的在于更好地分析患者病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准确的影像识别。

医学影像后续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①直接处理技术,这一技术在患者影像学检查完成后,在影像设备上采用软件技术直接进行处理,例如在MRI和CT设备上直接生成血管成像等。但是这一处理方法的缺点在于无法改变影像,只有检查人员基于自身多年处理经验对病理学进行处理。②脱机应用工作站处理,该处理方法是在工作站或把胶片通过扫描仪对已经生成的医学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再对其进行影像后处理。例如多维影像(以MRI/PET/CT,SPECT)进行融合,同时采用专门软件自动识别、分割影像图。这种影像后处理方法的优势在于处理后的结果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可靠性、准确性较高。

2.2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 对于医学影像技术而言,其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医学图像分析处理和图像压缩传递环节中,这一关系表现得更加密切。医学图像分析处理的流程示意图,见图1。

图1 医学图像分析处理的基本流程

3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具体介绍

善于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医学影像,其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加精确、可靠的判断依据,从而才能更加深入分析患者病情。按照医学影像特点和后处理的目的,医学影像的常见方法包括影像增强、影像分割、影像配准与融合、影像可视化、影像数据压缩等。

3.1医学影像增强 通过相关设备获取的医学影像主要分为CT片、X线片、MRI、B超等,然而这些医学影像成像普遍都是灰度图像。对于临床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的专家而言,便能够从图像中总结分析出患者准确的病情情况。然而,由于成像设备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学影像质量的降低;即便是获得了高品质医学影像资料,但是对于临床技能和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而言,便难以从中分析出患者具体病情。所以,应该利用t学影像增强技术。医学影像增强主要是开展信噪比增强操作,对感兴趣对象区域或边缘予以突出,从而为患者病情分析和相关计算提供依据。

3.2医学影像分割 在医学临床实践和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取患者组织的功能或病理相关信息,一般需要准确测量人体某一种器官和组织的截面面积、边界、形状及体积等方面。医学影像分割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人体解剖结构不同,且采用设备获得的医学影像具有不均匀和模糊特征。基于此,采取分割技术重点突出医学影像中能够体现出患者病理的重要信息,从而有助于医护人员按照医学影像分析患者病理状况。

3.3医学影像配准与融合 医学影像成像模式较多,不同成像模式的影响包含了不同的病理、生理、解剖学或功能等方面的信息[2]。为了增强诊断可行性和效率,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对包括不同信息的医学影像进行人工综合方法,这就是医学影像配准和融合。

将具有不同信息来源的影像通过配准后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多模式图像,便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为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治疗方案设计、外科手术和疗效评价方面更加准确、全面。例如,把密度分辨率最高、显示钙化和骨质结构最佳的CT同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的MRI,或者把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的CT或MRI与显示功能和代谢改变的SPECT或PET影像进行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图像,增加了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更加准确定位了病灶,或者更加直观地显示了形态结构,使得医务人员能够从代谢功能和心态学两方面全面判断患者的病灶。

3.4医学影像可视化及压缩 对于医学影像处理技术而言,医学影像可视化是一种价值较大的模块[3]。医学影像可视化的过程便是把CT、MRI等数字化成像技术获得人体信息在计算机上以三维模式呈现出来,利用三维模拟表现出传统手段难以获取的结构信息是该技术的最终目的。医学影像可视化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能够有效弥补影像成像设备在成像方面的缺陷,在辅助医务人员诊断、引导治疗和手术仿真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价值。

当前,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MRI在临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在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在三维世界中实现可视化的影像成为可能。为了适应CT/MRI技术的改革浪潮,作为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并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是医学影像有效的补充,将其同传统影像诊断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技术护理篇(3)

数字档案信息中的图像水印是将一些标识信息直接安放到多媒体、文档、软件等当中,并且不影响其数据的正常使用,也不容易被探知和再次修改。但可以被著作方识别和辨认。通过这些隐藏的信息,可以达到确认内容作者、传送隐秘信息或者判断数据是否被篡改等目的。随着图像水印技术的发展,图像水印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扩展:数字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商务交易中的票据防伪、证件真伪鉴别、声像数据的隐藏标识和篡改提示、隐蔽通信及其对抗和医疗卫生行业等各个行业都有着明显的作用。图像水印是保护信息安全、实现防伪溯源、版权保护的有效办法,是信息隐藏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和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从数字档案信息的形式、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进行阐述,总结出图像水印在医学图像中如何更好地应用的途径。

一、数字档案信息的形式

数字档案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一)数字文本。这是现在大多数存储使用最常见的形式,一般分以:TXT、DOC、PDF、HTML等相应格式。

(二)数字图像。这是现在大多数存储使用最多的形式,一般都分以:JPG、BMP、GIF、TIFF等相应格式。

(三)数字音频。这主要是把历史的录音资料重新运用科学的手法录入到数字音频,更加便于管理与再次播放,一般分以:WAV、MP3、CDA、VQF等相应的格式

(四)数字视频。这主要是把历史的影像资料重新转换成数字视频,这为电影和历史记录起着重要作用。一般都为AVI、ASF、MP4、3GP等相应的格式。

二、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

(一)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特点。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

1.安全性:图像水印的信息是独特的,难以修改或伪造的,同时应该减少错误检测率。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图像水印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出原始数据是否进行过更改;当然图像水印同样对重复添加具有很强的防御性。

2.隐秘性:图像水印对数据不产生任何影响,并且不影响被保护数据的正常使用,不会影响使用数据的质量。

3.健壮性:是指在经历多种信号处理过程后,图像水印依旧可以保持部分完整性并能准确被鉴别。

4.嵌入容量:是指数据在不发生变形的前提下可放入的图像水印信息量。尤其是隐蔽通信领域的特殊性,对水印的容量需求很大。

(二)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类型。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类型,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

1.按特性划分,按水印的特性可以将图像水印分为健壮图像水印和易损图像水印两类。

2.按检测过程划分,按水印的检测过程可以将图像水印划分为明文水印和盲水印。

3.按内容划分,按图像水印的内容可以将水印划分为有意义水印和无意义水印。

4.按使用类型划分,不同的需要造就了不同的水印技术。按水印的用途,我们可以将图像水印划分为票证防伪水印、版权保护水印、篡改提示水印和隐蔽标识水印。

5.按透明性划分,按图像水印的透明性能,可分为可见水印和不可见水印两种。

(三)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特性。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类:

1.隐蔽性,对于图像水印的不可见进行处理系统,图像水印进入不会对数据产生修改,也就是图像水印在一般的情况下的视觉内下应该是不可见的,图像水印的存在不会影响数据的正常视觉效果。

2.健壮性,图像水印必须很难去掉,当然在理论上任何图像水印都可以去掉,只要对图像水印的进入过程有足够的了解,但是如果对图像水印的进入只是片面的了解,任何破坏或消除图像水印的企图都应导致数据的品质严重下降甚至导致不可用,使对数据进行更好保护。

3.抗修改性,与抗毁坏的健壮性不同,抗修改性是指水印一旦进入到数据中,盗用时就很难改变或伪造。

4.水印容量,进入的图片水印信息必须足以表示多媒体内容的著作者或所有者的标志信息,或是购买者的序列号。

(下转第174页)(上接第172页)

5.安全性,应确保嵌入信息的保密性和较低的误检测率。水印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数据,比如数值、文本、图像等。

6.低错误率,即使在不受攻击或者无信号失真的情况下,也要求不能检测到水印以及不存在水印的情况下,检测到水印的概率必须非常小。

三、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

一般的图像水印主要都应用于数据的产权保障,但在医疗卫生行业不单单要满足对其产权保障,还要严格要求图像的质量。现阶段图像水印保护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三点:

(一)对版权的保护。水印一直都是以对版权的保护作为最主要的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立了医疗信息平台的共享,使更多的人得到更好地救助。但是由于医疗的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和对医疗资源的过度保护,导致一部分医疗资源不能很好地利用,同时一些医疗资源被任意地翻录和运用。我国针对这种情况开始在医疗影像上加入图像水印,对版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纸质档案与诊断影像的安放。在我国传统安放医疗数据时,是把纸质档案与诊断影像分开放置的。这往往会出现一些病历信息无意泄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此外由于安放时间过长,会出现诊断影像与纸质档案放置错误,这样增加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但如果把纸质档案与诊断影像相互融合,变成为电子档案,就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与隐秘性。这样对档案的管理也更加简易。

(三)认证数据的完整性。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一般都是通过医疗器械检查后,由数据通过公共网络传到医生的电脑,再由医生做出判断与后期的治疗,但一旦数据受到篡改,就会导致医生对数据分析的错误,对治疗会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如果加入图像水印,不会对其诊断产生质量影响,并且当有篡改出现的时候,图像水印将对其加以更安全的保护。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图像水印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运用,讲述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特点、特性和类型。想要更好地研究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过程中图像水印保护技术,就要加强对其的了解和研究,只有把其技术合理化地利用,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技术护理篇(4)

1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基础医疗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引进了各种高精尖医疗设备。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是医疗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过程的质量。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精度要求极高,直接关系到诊疗的质量,为医护人员的诊断提供决定性指导信息,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是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实践工作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较为成熟的管理与维护体系。首先,严把医疗设备采购关;其次,不断进行培训,一方面强化医护人员的维护意识,另一方面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医护人员的现代科技知识;最后,建立相应的科学管理和维护制度,做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引进了大量的高精尖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对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医疗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2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应用效益

2.1 提高医院的诊疗质量

将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应用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首先可以显著提高医院的诊疗质量,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安全性是医疗过程的首要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做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检修,可以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从而保证医疗诊疗过程的安全性。

2.2 降低医院的运营总成本

将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应用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其次可以降低医院的运营总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医疗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将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应用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医院的运营总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2.3 提高医疗过程的效率

将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应用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最后可以显著提高医疗过程的效率,从而提升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可以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医院诊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二,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可以确保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高效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性能和作用,在降低医院运营总成本的同时提高医疗过程的效率。

3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与维护制度

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与维护制度是目前我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利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首先,大多医院没有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部门,维护工作主要由后勤部门和设备厂商提供的售后服务完成;其次,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维护制度,医院管理部门没有结合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特点,建立健全的管理与维护制度,管理与维护制度没有深入到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各个方面,管理和维护的死角仍然存在,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3.2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没有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制度是目前我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维护主要以故障后检修为主,没有注重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不利于及时发现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很难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3.3 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技术含量不够

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技术含量不够是目前我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各行业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并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网络,不利用动态获取各种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实时状态信息。

4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法

4.1 制定合理的管理与维护制度

在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只有制定合理的管理与维护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从而保证医疗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制定合理的管理与维护制度是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定期保养制度,医院在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定期保养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维护;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日常保养制度,医院在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应该选派专人进行日常巡视,降低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同时可以防止设备在故障时使用导致医疗事故;最后,应该建立常用零件储备制度,在数字化医疗影像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更换,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

4.2 建立专门的管理与维护部门

目前,我国医院在用人制度方面存在轻工重医的问题,医护人员的待遇明显高于其他工作人员,这种问题导致医院技术人才流失,医院技术水平明显不能满足医疗设备日常维护的需求。因此,建立专门的管理与维护部门是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重要环节。医院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与维护部门,不断提高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效率,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正常运行。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过程中,显著提升了医疗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使医疗过程逐渐进入数字化模式。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医疗现状和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维护制度,并结合日常实践的经验,不断进行改进,采取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从而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长期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技术护理篇(5)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1-0195-03

现代医学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逐步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了直接、准确、方便、快捷的医学诊断,大大提高了医学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方便之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在享受医学影像给病情的诊断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并对对此不断提出要求;同时,院方也有责任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被泄露;因此相关的图像加密技术便亟需应用在医学影像图像中[1][2]。

1 医学图像加密类别

医学影像的加密初步可分为存储加密和传输加密两类。在存储过程中,为了图像的信息安全可以采用图像隐藏、图片加密等方式;经常采用混沌加密算法。而对于彩色图像则有一种称为单通道彩色图像加密算法。在图像传输过程中,可以采用图像通信加密技术等,通过在通信中的加密技术以便保证患者的隐私安全。

2 图像加密介绍

现阶段,图像加密采用的主要方法分为如下三种:

2.1 数字图像置乱技术

如今为了图像的存储及处理方便采用数字技术存储医学影像成为必然。数字图像置乱技术则是通过对数字图像中由图像像元组成的空间数据进行置换实现。这个置换类似经典密码学中的一维信号的置换。或是修改用来描述信号在频率方面特性时用到的一种坐标系中的数字图像的变换域中的参数。其目的都是使需要被保护的图像在置换后成为无法识别出的杂乱图像。用以达到需要进行隐私保护的图像内容的目标。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数学变化技巧的几新算法[3]即幻方变换、Arnold变换、Fass曲线、Gray代码、生命模型等。这些算法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数字图像所包含的信息内容的处理之中,并起到了行之有效有效地作用。数字图像的数字信息的安全的得到了有力的保护。

现如今出现了另外一种图像置乱的思想,即通过利用混沌序列来实现数字图像的置乱。这种技术也可应用在医学影像中,用以实现对病人个人医学影像的保护。基本思想是通过混沌系统运算出一个混沌序列,将这个序列按照事先选取的既定的算法或是排列方案进而进一步进行运算以生成新的一个序列。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原混沌序列的位置与计算后的新序列之间的变换位置是一一对应的,又进一步利用了混沌系统的遍历性。实验表明,这种通过由混沌系统得出的混沌序列的进而对其进一步运算得到的变化关系在应用到图像置乱后可以实现明显的图像置乱效果。同时为了改变加密图像的统计特性、图像像素值以及降低图像像素值间的相关性,也可以通过单个混沌序列或多个复合的混沌序列来实现改变。

2.2数字图像信息隐藏

数字图像信息隐藏技术也可用于保护病人医学影像的隐私。基本思想是,将需要被加密的医学图像的数字信息隐藏在另外一幅无关的图像中,比如一幅公开图像。这幅图像要求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大众性,以便迷惑攻击者,能够降低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就降低了图像被攻击的几率;与此同时,通过一定算法改变加密图像的原有的统计特性。以达到保护被加密影像的目的。应用其中的调配融合算法、“中国拼图”算法可以使图像的信息隐藏达到一个高质量的水平。另外,还可以综合各种不同的算法的特点,将数字隐藏技术扩展到声音、图像等不同的信息载体中的信息隐藏需求中去。

另外,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数字作品版权保护技术——数字图像水印技术[3],能够有效地保护作者以及出版商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印刷领域中,具有了广阔的使用价值和商用价值,成为多媒体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数字图像水印技术是信息隐藏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了显示创作者对其作品的所有权,这种隐藏技术将具有某种意义的数字水印利用数字嵌入方法将其隐藏在其作品(可以是多种信息载体,比如视频、图像、声音、文字等数字产品)中。在进行印刷品真伪验证时,可通过水印的检测、分析来保证数字信息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2.3数字图像分存

数字图像分存技术是把一幅需要进行保护的数字图像分割成多幅图像进行传输。被分割后的图像不再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成为无意义或是看起来杂乱无章的图像。也可将分割后图像进一步隐藏到另外几幅不相关的或是具有一定迷惑作用的图像中进行存储获传输。这类似于数据组的分包传输。这样可以避免因个别图像的传输丢失而造成病人隐私信息遭到泄露的危险,而且也起到在通信中个别被分割后的图像信息的丢失与泄露不会影响原始图像信息的泄露。

数字图像分存技术的特点使窃密者窃取完整的原始图像的成本大大增加,而且也提高了病人图像隐私的保密程度

同时,若将图像置乱技术、图像隐藏技术、图像分存技术三者结合起来将使图像的安全传输有了较高的可靠性。

3 图像传输加密介绍

医学影像技术护理篇(6)

1 DSA技师的主要职责

负责本科设备的安装、修配、检查、保养和管理,督促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参与集体阅片和讲评DSA图像质量;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技术操作,检查防护安全设施和各类人员的防护情况。

2 DSA技师的手术配合

2.1 技师与医师的配合

2.1.1 术前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开机、检查,确保DSA及相关设备正常工作;认真阅读手术申请单,了解手术内容及操作医生;阅读病历,了解患者情况,准备相应图像资料。以便术中对照病变部位及大小等;如有会诊的专家及不熟悉设备的医生,应告知机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认真输入患者一般资料,作好登记,根据手术需要训练患者屏气方式,以利于DSA图像的采集。

2.1.2 术中 根据手术内容选择相应技术条件,确定图像采集方式、曝光条件、视野大小等;透视中控制相应的照射野,调整对比度。密切注视医生的操作,如发现异常及时提醒;准确设计,设定造影剂总量和流率及注射压力,选好减影方式进行图像采集;熟练掌握图像处理软件,调节适当窗宽窗位,做好测量等工作;根据自己对设备性能及图像质量的了解,在诊疗中提出合理的建议,共同完成介入手术。

2.2.3 术后 做好DSA图像后处理工作,存储传输影像资料、刻录光盘、打印照片等;检查机器使用情况,使设备正常归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 技师与护士的配合 介入手术中,护士的工作比较繁琐,介入技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护士工作,维护好秩序。同时可帮助传递医生与家属的讯息沟通。参与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等等。

3 DSA技师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技术护理篇(7)

电子病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近30年有了革命性的发展。硬件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价格大幅度下降。医院的信息系统应用的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条件下,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院的业务处理效率,辅助提高管理水平已经是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进行论述。

一、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临床检验信息管理,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医嘱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医师的医嘱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计算机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生成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等处置单,减少核对的工作量和差错。同时将医嘱信息通过网络传往收费处代替手工进行自动划价,传往检查科室代替手工申请检查项目。医嘱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

(1)医嘱数据的输入与核对处理。

(2)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检查申请和医嘱病历的自动生成处理。

(3)根据医嘱、治疗单、检查申请、护嘱生成每天的收费记录处理。

(二)护理信息管理 计算机护理管理系统,一般由护理信息、护理管理和护理支持等三个子系统组成,应用于护理管理、护理实践、护理科研与教学及其它护理活动领域。

1.护理信息子系统:是在搜集大量医疗信息的基础上,按标准化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整理成护理信息。护理信息主要包括:

(1)护理分级记录。

(2)病人状况记录。

(3)入院护理记录。

(4)出院护理记录。

(5)病房护理记录。

2.护理管理子系统:完成护理活动中对护理资源管理、护理人员管理以及护理实践中的文秘等工作。

3.护理支持子系统:用于责任制护理,辅助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及为护理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关的医疗信息等。主要包括:

(1)辅助护理诊断。

(2)辅助制定护理计划。

(3)检索各种医疗信息。

(4)护理科研。

(5)护理教学。

(三)临床检查信息管理 临床检查有各种形式的结果,但归纳起来有6种类型:

(1)定性结果。

(2)数值性结果。

(3)文字结果。

(4)图形结果。

(5)图像结果。(6)动态图像结果。临床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计算机采集、存贮、传输这些检查的结果记录。充分发挥出辅助诊断治疗的作用。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医疗中的问题,同时也为收费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原始数据。临床检查信息系统通常由:申请处理、结果采集、报告生成、结果存贮与传送和结果查询等几个部分组成。

(四)临床检验信息管理 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

(1)检验申请的输入。当病人需要进行各种检验时,由计算机将这些申请单传往检验科室。

(2)标本采集与编号处理。采集样本时从计算机中调出检验申请并对将进行的检验项目进行编号。

(3)检验与结果数据采集。将检验结果录入计算机系统。

(4)检验结果的传输。

(5)检验工作登记。计算机将上述检验申请和结果记录下来,根据这些记录进行自动划价并传往收费处。

(6)检验科室的质量控制。通过计算机记录下质量控制的数据,使检验科室能够随时掌握检验设备的工作情况。

(7)检验结果的查询与打印。

(五)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医学影像信息的管理是医院辅诊检查信息管理的一种。但由于医学影像的数据量比一般文字信息大几个数量级,这给医学影像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技术问题,主要是影像的存贮、传输、显示都与一般文字信息有很大的区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用的计算机设备性能也越来越接近专用设备。因而医院可以用较小的投资来建立一个功能较强、能满足绝大部分临床需要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超声图像、内窥镜图像、病理切片和电镜图像、血管造影图像、核医学检查图像、X光图像等。

二、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管理是指医院的各级领导通过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实施对医疗、护理、行政等方面的全面管理。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医疗及其相关信息的管理,因此在医院管理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正确无误的综合信息统计分析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医院医疗信息通常可归为二类:一类是效率管理指标,一类是质量管理指标。效率指标包括伤病员流动情况、床位周转和使用情况等。质量指标包括治疗情况、手术情况、床位周转和诊断符合情况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真实反应一定时期内医院的收治情况、伤病员的人员结构情况、床位周转使用情况,同时从管理上掌握目前治疗水平高低和病种分布情况,经过计算和统计分析,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可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作出一系列相应调整措施,出台一些适应当前情况的政策,使医院在收治上适应病人分布,在经费使用上减少流失和浪费,药品采购上少占资金,技术力量调整上渐趋合理。因此,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反馈及综合分析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依据。

(二)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计算机是医疗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涉及钱、财、物等环节的管理,对这些数据的流向从根本上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各级管理部门对这些重点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环节实施监控。因此,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是对管理环节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

(三)病案信息是科研、教学、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的最好资料病案是病人住院期间的全部检查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病案信息的管理既为科研教学提供原始信息资料,又为医疗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四)提供优良的医学期刊信息服务也能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业务技术建设发挥作用,医学期刊是医学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道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交流,而且在医院业务建设上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影像信息管理也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影像信息是通过录像、照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媒体存贮的医学信息,它既有医院重大改革的现场纪实,也有特殊病例的治疗记载,还有科研论文的精辟总结,它在促进医院建设及科研指导上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军出版社,1998.

医学影像技术护理篇(8)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医学影像技术护理篇(9)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已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因此对于可熟练操作影像学检查设备及影像学图像处理软件,同时还可维护及维修影像学检查设备的人才需求量显著增加[1]。因此近年来根据临床工作需求,已有多家医学类院校设立了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而本研究通过调研汉中地区基层医院对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的需求情况及其他医学类院校设立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的经验,以探讨我校设立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1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概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对于具有高素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的增加[2]。为更具针对性的培养影响检查技术专业人才,我校于2014年1月~7月间对汉中地区基层的174家综合和性公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20所,一级甲等医院154所)影像检查技术专业就业及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影像科工作人数20人单位者1所;而在影像技术岗位人员0人为87所,1人为1所,2~3人为71所,5~10人为9所;而在未来5年内174所医院均需要影响技术人员;对招收人员学历要求:本科70所,高职高专114所,中专20所;X线检查技术161所,CT检查技术20所,MRI检查技师2座,DSA检查技师2所;需求倾向:诊断+技术复合人才153所,影像诊断33所,影像检查技术27所。可见在所观察的174所基层医院中,影像技术岗位的临床缺口较大,且对影像技术专业高职高专人才需求量较大。因此建立起可培养高素质医学影像学技术人才的专业有着十分的必要性。

2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分析

2.1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总结 因影像检查技术专业在临床工作中有着操作性强、综合能力高的临床特点。故在临床课程的建立及教授过程中,应重视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而建立[3]。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建立中,应本着"必须"及"适度"的原则,取消或削减与本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密切课程,适当增加与本专业关系较为密切课程的课时,必要时可设立部分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建立时,可减少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及医学病原学等课程的课时,增加了人体解剖学的课时,并增加了设立了交际学、人体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及医学电子学基础四门课程。通过调整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立,以突出本专业的临床特点,为专业课程的设立建立基础。而对于专业课课程的建立时,需结合临床影像检查技术的特点,重视临床实用性,将现有课程进修重新整合搭配。首先弱化部分与临床影像检查工作不密切的专业课程,将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科研方法及医学英语等课程的授课形式转变为讲座课,授课目的为以学生了解为主。其次,细化影像检查课程,增加CT、MRI成像原理及维修课程,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课程。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影像技术X线检查技术161所,CT检查技术20所,MRI检查技师2所,DSA检查技师2所。可见在就业需求方面,以X线检查技术需求量较大,故在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将教学重点偏向于X线检查技术[4]。

2.2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效果评估 理论及实践教学虽为影像检查技术专业的主要内容,但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同样在专业建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不仅可反馈教学效果,同时对专科课程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故在对于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将理论教学评价及实践教学评价给予分离,应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对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中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可继续应用目前的笔试形式进行。但是在理论课程评价中,对于专业课课程的评价应更为严格,专科课程中存在不合格者,均不予进行下一步教学授课。而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则以考核方式进行,考核方式由理论口试及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评委均由实践教学所在医院组织,由学生在进行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各部分检查的实践教学后,统一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各影像学检查项目的成像理论、各项检查操作方法及设备维护维修等[5]。由评委现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打分,并反馈学院。学院每学期均对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评价效果进行总结,并分析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导致临床教学。

3 问题及展望

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设立,其目的为培养具有影像学设备操作、维修及维护等实践技能能力的人才,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6,7]。虽然目前已有众多高职学院已设立了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均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是因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较为广泛,毕业后所进入的医院级别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全面的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缺乏通过工作情况对专业建设的反馈体系。故尚需建立起以毕业生为评价群体的专业反馈体系,以更好的指导专业的设置。同时在需求倾向中显示,临床需求中以诊断+技术复合人才需求量较大,但目前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则无法考取职业医师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

参考文献:

[1]黄玲莉,李芋亭,朱唯玮,等.现代医学影像专科毕业生的就业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76-77.

[2]李家林,胡斌,储丽琴,等.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4,3(3):34-37.

[3]曹琰,李萌,袁安东.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14):146-148.

[4]汪素涵,李忻.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87-2388.

医学影像技术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Application in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hen Hongmei,Fan Zongxin

(Network Center Central Hospital of Panzhihua,Panzhihua 617067,China)

Abstract:Hospital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optimize the hospital's management to achieve a multi-user sharing of resources.Meanwhile,the hospital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information management,clinical and hospital long-term impact,penetration,and with each other,in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s,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Computer system;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Hospital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开来,它对社会、经济及文化多方面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医学也在快速发展中,医院作为传统的医疗卫生行业,为进一步推进其信息化进程。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了解国际医疗信息化管理动态及其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最终获取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效益。

一、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很多医院都开始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规范日常流程,在临床业务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嘱信息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信息管理以及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

(一)医嘱信息管理

医嘱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医师的医嘱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计算机系统。病人门诊挂号后经医生接诊后,由医嘱信息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药单、治疗单、膳食医嘱和护理医嘱等相关单据,同时通过网络传递到收费处进行划价收费后传往检查科室药房进行配药。

医嘱信息管理的功能有:1)医嘱数据的输入与核对处理。2)药品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检查申请和医嘱病历的自动生成处理。3)根据医嘱、治疗单、检查申请、护嘱生成每天的收费记录处理。

(二)护理信息管理

计算机护理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护理信息、护理管理和护理实践等方面组成的,护理活动领域的包括应用护理管理、护理实践、护理科研与护理教学等。

其中,护理信息主要包括:护理分级记录;入院护理记录;病人状况记录;病房护理记录及出院护理记录。

(三)临床信息管理

临床检查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用计算机采集、贮存、传输各种检查的结果记录。临床检查信息系统通常由请处理、样本采集、报告生成、结果存贮与传送和结果查询等几个部分组成的。

通过计算机系统,各检查科室将会被严密的质量控制,并记录下质量控制的数据,使科室能及时了解检验设备的工作情况。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医疗中的问题,也为收费等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原始数据。

(四)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医学影像管理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是通过录像、照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媒体存贮的医学信息,存储一些特殊病历的治疗过程,以及医院改革的现场记实。是医院辅助诊查信息管理的一种。医院影像信息管理的建立可以使临床医师直接从连网计算机上查询所需图像,包括: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超声图像、内镜图像、病理切片和电镜图像、血管造影图像、核医学检查图像、X线图像等,更便于管理。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上主要应用于医疗收费和财务数据处理等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计算机计价收费,充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网络传递信息。自动划价打印收据,减少患者排队等候及咨询的时间。(2)严格执行物价政策,规范收费标准,对患者公开透明所有收费项目及价格,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树立良好医院形象。(3)对各项与临床医疗相关的统计工作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分类、归集、存储、整理、分析等信息化管理。节省人员的工作强度又避免了一些人为造成的错误,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4)提供即时性数据,使医生随时掌握各病区的医疗动态、床位的使用率、周转率及医院药品的使用、库存及消耗等信息。指导药品储备,防止药物积压,提高资金利用率。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既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各种财务数据网络化,便于查询和比较各个时期的财务数据。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大量、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对预、决算的执行为起很大的作用。

三、结论

计算机的信息化发展,使世界科技、农业、工业、医疗系统的技术快速发展。医院建设管理离不开世界先进的医疗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来完善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院管理、临床医学和医院信息管理长期影响、渗透以及互相结合,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建成,加强了医院各部门及各医疗科室之间的联系,快速的向各个环节进行信息传递,加强了横向业务的联系,使各科室分工明确,医院体制趋向更加合理、更科学有效。同时,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使数据库内的数据存储、移动非常方便,同一数据只需一次输入就可以多次使用,实现多用户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国企营销策略 下一篇: 加强作风建设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