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竞争力调研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5 17:07:58

品牌竞争力调研

篇(1)

一、绪论

中国冰箱企业经过发展,生产技术和产品功能已经相对成熟,正趋于同质化,而外观设计和理念创新可以弥补冰箱产品在核心技术上的缺失。在产品外观上,中国冰箱企业生产的冰箱过于呆板、色彩单调,让人感觉缺乏新鲜和时尚感,无论是在产品名称还是外观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均存在着欧化或模仿国外品牌的现象。在产品性能方面,中国冰箱企业相差不大。中国冰箱企业在高端冰箱的开发和销售方面还没有系统的体系,总体滞后于国际同行业部分竞争品牌。当前中国冰箱企业以海尔品牌为代表,已经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外资企业在冰箱市场已经逐渐呈现衰退的迹象。尤其是中国冰箱企业正凭着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产品的流程的方式深层次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加之在产品创新等层面上拥有的速度优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冰箱行业的创新中心。中国海尔冰箱已经进入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在美国,仅仅2011年海尔就销售突破4000万台家电;在尼日利亚,海尔冰箱连续7年实现销售冠军,拥有市场份额的35%。到2013年1月中国冰箱行业总产量为582.5万台,环比增长8.7%,同比增长17.1%。总销量累计539.7万台,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8.4%。其中,内销量为391万台,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4.6%。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1月中国企业出口冰箱总量为195.6万台,出口总额2.41亿美元,同月出口量同比增长20.3%,环比增长10.7%;出口额同比增长12.9%,环比下降0.3%。

二、文献概览

标题:“自主创新性;销售价格;品牌形象;产品技术;产品质量”与“中国冰箱品牌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苏亮(2010)指出,面对中国冰箱行业激烈竞争的现状,很多冰箱企业纷纷通过推出一些具有自主创新特点和性能冰箱产品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冰箱品牌的竞争力。例如美的冰箱品牌推出的凡帝罗系列冰箱就具有拥有独具特色的欧式外观、简约明快的L型把手,保鲜性能卓越的特点,美的品牌的凡帝罗系列冰箱凭借上述时尚精致的外观、人性智能的科技和卓越不凡的性能,得到了众多高端消费者的好评;海信自主创新推出的阿波罗.太空舱系列和帝安娜.月亮女神系列冰箱都融合6A全能品质和360°全方位保鲜技术,集6A全能、变频变温、节能低碳、360°保鲜、外观时尚等优势于一身。

上述冰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推出独具特色产品的方式,让自己的冰箱品牌竞争力在市场上获得明显的提高。黄琬舒(2011)指出格兰仕在没有创建自己的品牌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贴牌”的方式来进军国际市场,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附加值较低,企业利润空间小,国际竞争力不能有效提高。格兰仕通过自主创新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在国际经营不断加快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后,成功赢得国际市场的信任,实现了自主创新品牌的国际化经营和品牌竞争力的提高。海尔冰箱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坚持不懈的打造自己的品牌,依靠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成功让自己的品牌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了自主创新品牌竞争力的提高。

胡志刚(2011)研究指出消费者在两门冰箱市场选择冰箱品牌主要取决于销售价格。由于海尔冰箱产品调整了价格策略,使得海尔冰箱的市场份额逐渐变小,品牌信誉度也随之降低,海尔冰箱品牌的竞争力也就随之下降。相反地,在该市场上占有份额不断扩张的美菱和LG冰箱等,其冰箱品牌的信用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其相应的销售价格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如果销售价格在消费者的可承受之内,则其冰箱的市场占有份额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增加,其冰箱品牌竞争力也就是会继续获得提高。韩建富(2011)指出,美的冰箱为了提高自己冰箱品牌的竞争力,通过调整销售价格的方式,成功让自己的冰箱品牌产品在对开门的冰箱市场占据一席之位,市场份额在2010年4月就达到12.6%,实现了美的冰箱品牌竞争力的提高。

黄琬舒(2011)认为品牌优势也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之一,目前中国的企业很多都是品牌优势不明显,以致于无法保持已有占领市场份额。他认为继续保持已有市场份额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品牌效应巩固市场地位,这就需要更多的注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注意了解不同国家文化消费者的心理及习惯,让自己的产品更好的融入国际文化元素,让自己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更好。

只有这样产品的品牌效应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冰箱品牌竞争力才能有效获得提高。宋杨(2011)指出美的冰箱通过差异化的品牌战略,推出了国际知名的凡帝罗高端产品,成功实现销售同比增长超过180%,远高于冰箱行业的平均水平,成为中国冰箱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牌。他继续引用美的冰箱事业部总裁王建国的话语指出,美的冰箱通过品牌化战略,美的冰箱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和突破,拥有了可以与国际顶尖品牌直接竞争的实力和信心。

韩建富(2011)指出,目前众多的冰箱产品为了提高自己产品品牌的竞争力纷纷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生产技术,依靠生产出不同性能与规格冰箱的方式来实现冰箱品牌竞争力的提高。他继续指出外资品牌的冰箱主要通过三门冰箱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冰箱品牌的竞争力;美菱冰箱也通过改进自己冰箱的生产技术,成功进军对开门的冰箱市场,让美菱冰箱品牌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三星和LG冰箱在对开门冰箱的生产技术方面投入较大,让他们的冰箱品牌竞争力一直保持相对优势地位,也让他们的冰箱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一直处于领先的主导地位;海尔通过提高在冰箱容积211—230升方面的冰箱产品技术的投入,保持海尔冰箱品牌竞争力的提高;新飞则通过在冰箱容积161—180升方面的冰箱产品技术的投入,让新飞冰箱品牌的竞争力获得提高;西门子冰箱品牌产品的生产技术主要注重251—300升容积段的冰箱产品,西门子依靠此产品的技术投入,保持西门子冰箱品牌的竞争力优势地位。

张瑞敏(2011)在回顾总结海尔品牌的成功之路时指出,他认为冰箱产品的质量是保证品牌竞争力的首要条件,所以在1985年12月,当海尔品牌的冰箱有76台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他为了突出冰箱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也为了让全体员工充分意识到冰箱产品质量对于冰箱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他毅然抡起铁锤把质量不合格的76台冰箱全部砸毁。张瑞敏的行为深深教育了海尔集团的广大员工,海尔品牌的冰箱从此也就把保证产品质量放到首位。海尔冰箱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不断赢得消费者的欢迎,并在1988年中国冰箱质量评比中获得冠军。海尔品牌冰箱通过坚持不懈的严抓产品质量的原则,使得海尔品牌冰箱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并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知名品牌。

根据上述文献概览可知:自主创新性;销售价格;品牌形象;产品技术;产品质量与中国冰箱品牌竞争力之间具有显著性的相关性。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论文采用的是商业研究方法中非常流行的定量研究与演绎推理相互结合的方法。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数据的来源是原始数据(第一手数据),把第二手数据作为参考资料的来源。

把参照李克特测量量表的形式而编制的调查问卷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工具。

本论文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分配比例为:中国冰箱企业领导者60份,中国冰箱企业普通员工240份,中国冰箱消费者300份,有效回收总计586份,有效率为97.7%,误差率为2.3%,完全符合论文设计要求。

四、数据分析

信度分析

“自主创新性;销售价格;品牌形象;产品技术;产品质量与中国冰箱品牌竞争力”的Cronbachα系数值结果分别是: 0.712、0.658、0.830、0.769、0.721、0.893,上述研究变量的信度测量数值都大于本论文规定的最低数值0.6,完全符合论文设计要求,说明可以采用研究数据。

效度分析

通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式对测量工具进行结构效度方面的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因子载荷值为0.635-0.882,超过0.5,这表明作为研究工具的测量量表的各个题目与其相应变量之间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辅合效度符合论文设计要求。通过最大方差法的方式,旋转成份矩阵把本论文的研究变量分为六个成份,基本验证了作为研究工具的测量量表各题目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判别效度符合设计要求。

描述性分析

总体均值中最高的是品牌形象(4.2378),其次是自主创新性(4.0497),第三是产品质量(3.9789),第四是中国冰箱品牌竞争力(3.9374),第五是销售价格(3.7623),第六是产品技术(3.6507),其中“品牌形象”的评价回答得分最高,“产品技术”的评价回答得分最低。

标准差中最高的是销售价格(0.89619),其次是产品技术(0.87773),第三是中国冰箱品牌竞争力(0.85531),第四是产品质量(0.84673),第五是品牌形象(0.83650),第六是自主创新性(0.81746),其中“销售价格”的评价意见分歧最大,“自主创新性”的评价最为集中。

二元相关(皮尔逊)分析

在显著性水平为0.01(双侧)时,自变量“自主创新性、销售价格、品牌形象、产品技术、产品质量”和因变量“中国冰箱品牌竞争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9、0.632、0.681、0.537、0.550介于0.40-0.80之间,说明这五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正的中等强度以上的相关性。所有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26-0.198之间,均小于0.4的相关性。

五、 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概览和研究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影响中国冰箱品牌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不但回答了本论文提出的研究问题,并且也验证了研究假设。研究结论就是对于“中国冰箱品牌竞争力”具有影响作用的因素有“自主创新性、销售价格、品牌形象、产品技术、产品质量”,这些因素与“中国冰箱品牌竞争力”之间具有中等强度以上的相关性。另外,由于本论文只是选择五个因素作为研究自变量,对中国冰箱品牌竞争力的影响进行研究,所以研究结论和研究意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唐纳德.R.库珀和帕梅拉.S.辛德勒.商业研究方法(第7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瑞敏.“砸”出品牌管理经[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5.

[3] 黄琬舒.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经营模式探究—— 基于格兰仕和海尔的案例视角[J].中国商贸.2011.6.

[4] 苏亮.五大变化趋势明显 冰箱行业开拓新“冰河世纪”[J].家用电器.2011.1.

[5] 韩建富.冰箱主要竞争品牌的差异化战略表现[J].现代家电.2011.5.

篇(2)

作为“乐饮”的大本营和战略基地,广州市场对“乐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和市场新进入者纷纷进入广州,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已经形成台湾企业、国内知名企业、跨国公司三足鼎立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维持市场霸主地位成了“乐饮”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摸清自己的底牌,我们为“乐饮”做了一次全面的品牌诊断。

运筹帷帽,规划系统的诊断方案

品牌诊断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首要的任务是编制出完整。系统。可行的诊断方案,这就需要对广州果汁饮料市场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找出主要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在这之后,要对果汁饮料的品牌诊断要素进行系统地规划,制订品牌策略。通过几天地毯式摸底和反复研讨,“乐饮”果汁饮料品牌诊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要诊断的内容被确定了下来。

“乐饮”果汁饮料品牌诊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明确品牌的三大内容:即“乐饮”品牌的价值传递。市场表现、竞争前景。实现这三大目的,就是要明确“乐饮”品牌在广州市场的价值基础,市场的竞争现状和竞争潜力,从而为制订“乐饮”品牌新的竞争策略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为此,我们制订了非常细化的“乐饮”品牌诊断计划,主要包括品牌知名度检核,品牌知晓度检核,品牌美誉度检核、品牌忠诚度检核、品牌成长力检核、品牌形象与个性检核、品牌传播检核、品牌管理检核等八个方面。

确定品牌诊断目的和内容是整个品牌诊断与研究工作的核心,后期的诊断问卷编写、数据收集。分析模型的创建都要围绕品牌诊断的目的和内容进行。

执行把控,深层渗透多角发力

执行工作是确保此次诊断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何将“乐饮”品牌的关联环节(企业、渠道、终端,消费者)充分考虑到位;如何获取品牌诊断八个方面内容所需的详细信息资料;如何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和价值成为考验诊断执行过程的关键。

一、多角发力,收集丰富翔实的一手信息

鉴于市场调研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我们在调研对象与方法上采取了多形式,多对象的组合方式:在研究方式上也采取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了保证信息的全面。翔实,经过综合考量,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方法。

1.我们选取消费者、企业相关部门、企业业务人员和市场人员、经销商、零售商、营业员作为我们的调研对象。

2.我们采用入户调研。座谈会。终端跟踪、深度访谈等调研方法。

3.在抽样方法上我们采取随机分层抽样、随机配额抽样等多种方法。

为了保证选取样本的针对性和代表性,我们这样选取样本。

1.消费者样本的选取。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年龄在16~60岁且在三个月内饮用过果汁饮料的消费者。

2.经销商和零售商样本的选取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一是经销商的样本在一批和二批中按比例抽取;二是零售商的样本在大卖场,普通商超、便利店中按比例随机抽取。

二、多点监控,保证质量百分百

对质量的监控是目前企业市场调研工作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质量监控不仅关系到投入的效果。更关注到后期策略的制订,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此,我们采用了异常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与企业。渠道成员的深度访谈和各类座谈会,都由专业研究公司资深市场研究人员亲自完成,直接面对被访者。而对于控制难度相对较大的消费者定量调研采取了三层质量把控法。

1.问卷审核,由调研督导每天收集当天访问员的调查问卷,进行卷面审核;

2.由质量监控员对当天回收的调查问卷(督导审核后合格者)进行100%电话复核,对于通过电话访问难以复核的30%的比例进行登门复核;

3.对研究公司质量监控员审核合格的问卷由厂家业务员再进行30%的登门复核。

三层复核体系虽然消耗了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确保了调研质量和信息的准确性。

结果反馈,品牌再度凤凰涅盘

整个市场调研历时50天,在此期间我们收集到了近40万字的座谈会资料,大量的数据等一手信息反馈到市场研究部门。为了深度分析出“乐饮”品牌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模型,比如品牌竞争力诊断模型、消费形态细分模型、品牌转移模型、品牌联想模型、品牌个性模型、品牌管理模型等。通过对研究部门的数据分析和深入研究,“乐饮”品牌的整个情况终于浮出水面。

一、领导地位巩固,面临新品牌的挑战

在分析中,我们通过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牌忠诚度,品牌消费者占有率。品牌成长力五大指标来界定“乐饮”品牌的市场竞争地位,并运用品牌竞争力模型展现出了广州市果汁饮料市场品牌的竞争格局。我们发现,“乐饮”品牌拥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忠诚度,高市场份额、高成长力,是当之无愧的领导品牌,与竞争品牌相比,优势明显。

但经过品牌替代与转移分析,我们发现“乐饮”品牌正受到A品牌的巨大挑战,A品牌是一个正在高速成长的强势品牌,以其鲜明的品牌形象和个性化的传播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包括A品牌在内的几个主要的竞争对手都针对“乐饮”的主力产品推出了产品定位、目标消费群与“乐饮”相似的竞争性产品来进行防御“乐饮”,但“乐饮”品牌尚没有建立起对竞争品牌的竞争策略和防御措施。

二、价值传递认同高,产品品质基础好

“乐饮”品牌拥有消费者高度认可的产品品质和价值,这是“乐饮”品牌能够保持领导地位的关键,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经过研究发现:

1.消费者选择果汁饮料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口味、口感和营养,而“乐饮”品牌在这三个方面都在消费者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和认知;

2.由于“乐饮”进入广州市场早,以先入为主的优势建立起了习惯性的消费偏好;

3.“乐饮”拥有丰富的产品系列,无论是口味还是包装消费者都有很多选择,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4.“乐饮”在同类产品中价格并不是最高的,其品牌和产品利益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因此在同类产品中性价比优势明显。

三、经过多年的发展,品牌有老化趋势

品牌老化是品牌发展过程中必须引起企业高度重视的品牌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品牌的老化将导致品牌与消费者新的需求脱节,从而在消费选择中被淘汰。老化就意味着失去活力,失去生命力,只有通过重

新赋予品牌新的元素,才能推动品牌价值不断地螺旋式上升。

品牌联想是测试“品牌健康度”的重要指标,在本次诊断中,我们从“产品属性联想”、“品牌利益联想”。“品牌态度联想”三个方面入手,来诊断“乐饮”品牌及其竞争对手的品牌联想强度、品牌联想美誉度、品牌联想独特性三大指标。我们从消费者、渠道成员的观点展开综合分析,发现广州市场主要果汁饮料品牌形象如下。(见表1)

从表?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联想形象还是视觉形象上,“乐饮”品牌都呈现出老化的趋势,而竞争对手A品牌与C品牌则展现出特色和生机。

我们再从品牌个性层面去分析“乐饮”品牌产品的个性鲜明与否表明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前景。我们认为,“乐饮”的品牌个性在目前并不具有独特性和竞争力。“乐饮”的品牌个性主要集中反映产品的价值传递层面,只是一个品牌的基础性因素。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一个品牌要具备竞争力,产品本身的价值只是前提,更重要的是赋予品牌精神与情感层面的因素,在这方面“乐饮”品牌与其主要竞争对手尚存在差距。“乐饮”品牌缺少新的符合潮流。时尚的因素,有老化的趋势。

四、典型大众化产品,品牌有空心化风险

强势品牌由于经营时间长,产品线不断扩充,传播与推广管理难度大,品牌价值在不断延展和历史累积中很容易出现品牌价值被稀释、淡化的现象,造成品牌核心价值空心化,我们发现“乐饮”存在同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乐饮”品牌消费群过于泛化。“乐饮”品牌在整个市场中没有核心消费群体,从儿童、少年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从个人到家庭,对“乐饮”品牌的选择与偏好比例没有什么区别.这一方面反映出“乐饮”品牌的市场渗透面大,品牌的消费群广;但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乐饮”品牌核心价值诉求不突出,因为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拥有不同的生活形态和价值文化,在价值认同上存在差异。

2.“乐饮”品牌的消费群有偏向低层消费群的趋势,而中高层消费群才是最有购买力,最有价值的消费群,偏向低层消费群也是“乐饮”品牌走向老化的反映,因此,“乐饮”品牌要维持其市场领导者地位,引导消费潮流的作用,必须进行消费群升级。而中高层消费群对情感,品位方面的价值需求较高,缺乏他们认可的核心价值诉求和心智感应显然是难以取悦他们的。

篇(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139-03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质量、服务、个性等综合竞争力为内涵的品牌竞争,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建设一个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品牌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在国际一流品牌纷纷抢滩之际,中国本土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却较少。因此,本文尝试在分析企业品牌竞争力相关要素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和测度模型体系,以此作为准确、客观反映企业竞争力水平的依据,冀为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一、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概述

品牌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源(如资金、人力等)的有效配置和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要素(如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感受、态度、体验等),使其品牌比竞争对手的品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方面与竞争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产生更高的比较能力。

(一)品牌竞争力的内涵

品牌竞争力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品牌竞争力是一种比较能力。这里的“比较能力”不是“比较优势”,即品牌竞争力是以企业之间的品牌竞争为前提。企业品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的能力。(2)品牌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是动态的产物,而不是静态的结果。企业需要通过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品牌整合管理能力,在运作过程中逐渐形成品牌竞争力。(3)品牌竞争力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制度环境、政府政策、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教育和文化环境等都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培育。

(二)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品牌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品牌经营战略与品牌管理措施,同时也受到市场环境、消费者特性等客观因素影响。本文从品牌市场能力①、品牌管理能力②、品牌权益能力及品牌基础能力③这四个方面来确定评价指标,并充分考虑品牌传播、品牌定位、品牌认知和品牌延伸等一系列品牌战略的综合影响。

二、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对品牌和竞争力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力在企业这一载体上构建相关评价体系,把品牌竞争力这一抽象的概念落实为对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探讨。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除了遵循统计学的一般规律以外,还应该坚持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通用性以及可行性的原则,才能建立一套科学、可行、实用的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科学性原则。体系结构的构建,既要充分考虑品牌竞争力的来源和各要素的作用机理,又要以系统论、现代统计理论等为基础,科学合理地构建指标体系,以求能规范、准确地反映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其强弱。

2.指导性原则。建立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除了给某企业品牌打分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它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地考察企业品牌的竞争力。

3.通用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太狭隘,而应该是一个对绝大多数企业都适用的体系,这样才能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4.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指标要能够准确、可靠、简洁、明确地描述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并且获取要容易、准确、可靠,尽可能选择已有的统计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采集性。

(二)品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确定

1.企业竞争力基本指标。竞争力指标是准确、客观反映企业竞争力的依据。借助竞争力的概念模型,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分析企业在当前经营业绩、潜在能力、相对水平及战略管理等方面的指标。主要有:(1)当前经营业绩。主要反映企业的显在竞争力,是已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是企业的实际的创造财富并获得财富的能力。其指标包括以下内容:收入指标;利润指标;企业声誉及客人满意度等。(2) 潜在能力。主要反映企业的潜在竞争力,是对企业未来竞争能力的预测,也是企业参与外部竞争的基础,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包括:成本潜力;品牌潜力;质量潜力;资金运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企业定位。

2.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结构模型。借鉴品牌竞争力评价理论,结合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得出了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①如下图所示。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1.模型指标体系权重的探讨。由于研究对象因素结构的复杂性,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这一数学建模方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AHP常用1-9标度确定判断矩阵,进而求其特征向量,确定各评价对象的权重系数。AHP理论的具体实施应用归纳为如下几个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3)构造判断矩阵;(4)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5)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2.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了科学地确定各层子系统的权重系数,可将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征求意见表分别寄给有关高校、企业的相关专家,请他们独立地给出判断矩阵和相关修改意见,并反复沟通调整,以达到最优结果。计算权重系数的过程通过matlab7.0编程实现,最终得出B层、C层和D层指标权重。(限于篇幅过程略)

3.决策层指标体系的量化。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因涉及到的一些定性指标,具有很强的模糊性,故而采用等级评价法来量化。在40个三级指标中,C7、C8、C10、C12、C14、C16、C17、C18、C24、C36、C37、C39和C40为定性评价指标,其分值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取(评分值满分为100分,分别划分为优100分、良80分、中60分、低40分和差20分五个等级),其余27个指标为定量指标,其数值均可直接或间接计算得到。

4.指标无量纲化方法研究。(1)各指标参考值的确定。各指标参考值应以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状况为蓝本,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结合我国目前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对个别指标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并确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三级指标的参考值。(2)各指标无量纲化的处理。经过量化的指标单位不统一,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建议运用如下公式进行转化:Pi=1000×Di/Ri,式中Pi为某指标转变后的无量纲化指标,Di为该指标转换前的指标值,Ri为该指标的参考值。对于逆向单项指标(即该指标取值越小越好),则采用公式:Pi=1000×Ri/Di,各字母含义同上。

要计算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总分值,只需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无量纲化得分值代入数学模型E=QiPi,其中,E为总分值,Q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Pi为评价指标的得分值,n为评价指标的数目。

借鉴等级评价法,参照已有的其他行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标准,可将品牌竞争力划分为四个档次(见表2),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更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更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更能从实际出发来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如品牌竞争力得分小于55,则说明该企业所具有的品牌竞争力较弱;得分在55~75,则说明品牌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等分在75~90,则说明具有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得分大于90,则说明具有很强的品牌竞争力。如此,可以使企业更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更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更能从实际出发来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三、应用说明

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的相关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品牌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可对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进行科学、准确的综合评价,为企业全面地认识和提高自身能力并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决策依据。

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数学模型,主要是通过数理统计的方式计算综合评价值E,具有直观性和较强的说服力,可用于企业竞争力强弱的评价与分析,为其提供评价依据和参考。

1.数据资料收集。为了分析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应首先根据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根据指标体系的特点,在全部40个三级指标中,13个为定性指标,27个为定量指标。13个定性指标值一般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问卷调查可针对企业员工和顾客发放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表并确保回收率,以方便数据采集和保证数据分析可靠、准确。其余27个定量指标数据可从企业相关的统计报表中直接或间接获得,也可利用企业相关内部数据计算得到。根据前述的计算方法计算,各层指标得分与其对综合评价值E值贡献。

2.指标数据分析。根据调查结果,通过数学模型E=QiPi计算出企业的总得分和企业在品牌市场能力、品牌权益能力、品牌管理能力以及品牌基础能力方面的各自分值,对应“弱、中等、较强、很强”四个级别的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标准作出判断。根据计算结果展开分析研究。除了对企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总体分析外,还要进行以下分析:(1)根据企业品牌四个模块的各自得分来判断各模块层在企业品牌竞争力E分的贡献(也即品牌权重力),找出差距和不合理的地方以确定下阶段品牌建设的重点模块。(2)针对品牌市场能力、品牌权益能力、品牌管理能力以及品牌基础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分别从各自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层面发现目前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并分析影响品牌竞争力主要问题和根源。

3.提出对策和建议。针对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企业在品牌经营中存在着的与品牌市场能力、品牌权益能力、品牌管理能力以及品牌基础能力相关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打造,从而不断成熟、完美。品牌竞争力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理论,对品牌竞争力研究有待未来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戴维・阿克.管理品牌资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6-31.

[2] 李杰,余明阳,王琦.品牌竞争力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6):1035-1044.

[3] 毛政,卿惠,周发明,评价品牌竞争力的模糊模型及运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

[4] 许基南.品牌竞争力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4.

[5] 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enterprise brand competi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IANG Ya-qi,ZHANG Ya-ping

篇(4)

中国,2003,我们置身世界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消费品市场,面对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

我们――

《成功营销》――中国新锐营销期刊;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

我们瞩目中国市场的崛起与变幻,我们关中外品牌的交锋与兴衰,我们记录中国市场品牌变迁的历史,我们共同寻找中国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品牌。

改革开放25年,中国走向市场。忽如一夜春风来,不知不觉中,中国已由短缺经济跨越到过剩经济,从卖方市场转换为买方市场,我们悄然迎来了一个黄金般的消费时代。中国的消费者从未如此感受幸福也从未如此感觉困惑――当他们迷失于林林总总的商品及品牌丛林之中。这是一个品牌化生存的时代,这是一个品牌制胜的时代。

改革开放25年,中国重归世界。2003年,中国加入WTO的第三个年头,越来越多的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排兵布阵、攻城略地,一场场土洋品牌的攻防战正在或即将上演。就在家门口,我们从未如此贴近和感知世界。我们开始真正体会:惟有竞争,惟有优胜劣汰才是市场永恒的旋律。

商业社会的基础在于契约,而品牌则代表了企业一种永恒的承诺;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竞争,而竞争力则代表了企业一种永恒的追求。品牌竞争力,这支无所不在却又难以言说的神秘力量,这是决定市场格局的终极力量。

立足本土,放眼全球。我们发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大潮中,国家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则最终取决于品牌的竞争力。关注品牌竞争力,《成功营销》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奉献我们独特的价值。

《成功营销》――中国新锐营销期刊,一直以来紧扣中国经济生活主旋律,关怀中国企业生存状态,秉承个性、专业、卓越的风格,致力于成为中国企业在营销时代的财富智囊。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一直以来通过产品、消费者、通路、媒体和广告研究,提供严谨、公正、高效的市场分析,致力于成为中国企业在营销时代的主流商业数据供应商。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成功营销》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此番携手,精心打造《成功营销・新生代中国2003品牌竞争力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使命是:记录中国市场品牌变迁,探询竞争背后的发展逻辑,寻找中国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品牌;我们共同的理念是: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自主开发的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Sino-BCI)是我们此项调查的技术依据。我们利用Sino-BCI[x1]对中国市场竞争充分的4大品类(家电/IT、食品/饮料、日化用品、药品及其他)、20余个行业、1000余个品牌进行了年度排名。其中每个行业均排出最具竞争力的3大品牌,以及市场份额最大、品牌忠诚度最高、品牌成长最快的5个品牌。Sino-BCI将对中国市场持续追踪,并不断充实与完善,我们期待着这一指标体系经受住市场与历史的严格检验。

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是我们此项调查使用的唯一数据来源。CMMS为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在英国市场研究局(BMRB)及美国天盟公司(Telmar)的参与、协同下共同完成的单一来源调查。该研究覆盖全国30个主要城市15-64岁的成年消费者,每年的样本量达到70000人,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投入最多、访问最深的自主性调查之一。内容涉及中国城市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产品及品牌使用状况,以及对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和户外媒体的接触习惯。

相比较于CMMS,此次调查报告只是揭开了冰山的一角。CMMS 始于1997年,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其优势在于提供连续的年度趋势数据。借助我们年度调查的发现,利用CMMS庞大的数据库及其挖掘,必将对追踪与改善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巨大影响。

与国内外大多数同类品牌调查不同,我们此项品牌调查具有鲜明的特点:(1)调查对象为产品品牌而非企业品牌;(2)调查视角为市场而非财务;(3)调查内容为竞争力而非无形资产。产品品牌、市场视角、竞争力概念构成了我们调查的主题。根植于自身专业优势和第三方立场,我们试图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份更为鲜活,更具实战的品牌调查报告。

篇(5)

市场职能缺失的弊端显而易见:宏观市场无法把控、信息缺乏调研、产品缺乏规划、品牌传播紊乱、推广策略单一。总体而言就是企业的各种资源无法在市场上形成合力,无法有效推动销售。只有尽快充分发育市场职能,建立健全市场部门的职能,才能在市场上取得长期竞争优势。下面笔者就从以上五点论述市场职能的发育。

一、 宏观市场掌控职能发育:

电工民企的经营导向仍停留在市场需求导向阶段,注重于行业的需求前景和产品的推销,对市场的动态性与方向性研究、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往往不太重视。当某一新的市场需求产生时,很多企业以为眼前一片光明,于是随意变更企业既定战略,一哄而上,恶性竞争,结局不言而喻。而市场部门的工作始终是以市场竞争状况为导向,不但看到竞争,更看到争夺市场的竞争对手,对强大的对手,不采取正面攻击的办该,而是通过市场调研、策略整合,寻找竞争不太激烈的领域,寻找某些存在资源配置空白的领域,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此项市场职能的发育需要企业将市场部门置于企业发展的最前端,发挥其部门整体职能,全方位监测,使其能够为企业的营销战略决策提供有效的宏观决策信息。

二、 信息调研职能发育:

电工民企的销售部门,一般会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也进行市场宣传与推销。对市场调研的作用认识不够,很多企业自己使用一些极不规范的方法,作一些简单的市场推断,而且只会对市场需求的总量和市场成长性方面作一些简略预测,有的甚至只是老板拍脑袋就做决策,这是极其不智的。当市场职能充分发育,市场部门将市场调研作为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既重视需求预测,又重视竞争力的调查,企业随时可以根据竞争对手实力,调整市场方案。更重视投产前的市场调研(销售部往往重视投产后的推销),但投产后也会随时监测竞争环境的变化。此项市场职能发育需要企业设立信息调研部门与信息调研岗位,并给及相应的调研工具与方法,收集整理处理各种市场信息,使得企业能够具备灵敏的市场反映嗅觉。

三、 产品规划职能发育:

电工民企由于种种制约,更多的是采取跟随策略,尤其是在产品方面,借鉴模仿国际品牌已成常态。然而取得成功,寥寥无几,市场表现无力,中途夭折。这其中有技术研发能力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缺乏对产品进行长远的规划,没有对本企业产品在细分市场的定位进行有效分析,没有形成本企业产品特有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当市场职能充分发育,市场部门将产品规划置于基础研究地位,产品规划将成为其他市场工作的原动力。根据市场竞争、地理特性、公司产能、产品生命周期、消费观念、技术革新等制定产品线,明确明星产品、利润产品、走量产品、防火墙产品及其市场策略。此项市场职能需要企业设立产品规划部门与产品经理岗位,以此部门作为连接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纽带,充分吸收企业内外部信息,为企业产品研发、设计、销售提供有效规划,使得企业产品在市场上保持连续的竞争优势。

四、 品牌传播职能发育:

电工民企在品牌传播方面更多的是将企业的产品作为重点,缺乏品牌传播的长期、持续、立体的规划。品牌传播往往伴随着新产品上市,消费者也无法从中获取企业更多的信息,无法培育对企业品牌的整体认知度和忠诚度,无法在市场和消费者中形成稳定持续的品牌影响力。市场功能充分发育,会将企业的形象广告与产品广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有特色的外部风采与企业员工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紧密地结台起来,加强广告的高文化含量的震撼力。同时,研究同行业相关厂家和同类竞争厂家的广告投入的媒体与频率,分析和评价各类广告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新产品推出的节奏和国内各区域市场竞争的战略态势,策划一系列富有企业特色的广告创意。在加大新产品的推广力度的同时,争取在广大消费者的心中牢固地树立起本企业形象。此项市场功能需要企业设立品牌宣传部门和品牌宣传岗位,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与产品规划,制定并实施可持续性的品牌宣传活动,使企业品牌具有根植于消费者心中生命力与活力。

篇(6)

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在逐渐崛起,从长城、华晨、奇瑞、吉利到比亚迪无一不在快速的成长。2003 年比亚迪公司成立,推出F3、F6、F8系列,2004年定位于高端客户的自主知识产权中华轿车生产上市,其他的自主品牌如长安、东风、哈飞、昌河、力帆、一汽夏利等,也在与外资合作后开发出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当今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主力军。

总体而言,近几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迅速,市场份额不断提高。2004年我国汽车产量中自主品牌仅占9%,且以中低档商用车、微型汽车为主。2010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93.3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9%。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迅速发展源于国内、国外有利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条件:第一,中国经济多年来快速增长,国力增强,科技教育水平提高,各类基础工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已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的能力。企业对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的愿望和意识越来越强烈,加之国家新的汽车企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第二,当前世界汽车业不仅生产能力过剩,而且开发设计能力也过剩,一些汽车专业研发服务公司为求生存,也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愿意参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研发设计工作。

随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日益成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自我研发、品牌建设、服务水平、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提升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关系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存活与发展,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都意义重大。

二、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的表现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海关主要统计数据》,2010年1-7月中国共进口汽车(包括整套散件)45.8万辆,比2009年同期增长152.7%;进口额为169.4亿美元,同比增长160.7%。而2009年1-7月,汽车(包括整套散件)的进口量为18.1万辆,进口额为64.9亿美元。从2007-2009三年的进口数据来看,2007年、2008年中国汽车进口量和金额均维持3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巨大的进口额和较快的增长幅度说明了我国国产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在自主研发能力低、质量差、规模小、定位模糊等方面。

1.自主研发能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多数以合资起家,希望通过合资合作学习国际巨头汽车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国际巨头汽车企业一般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已占领市场为目的,作为合作者的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难以获得国际企业先进的核心技术,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导致我国汽车企业一直都是吸收国外落后的技术;加上当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缺乏科技精英,缺少整车国家级的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力量分散,研发费用有限等,导致了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低下,我国汽车整体自主研发水平仍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自主品牌形象差,潜在竞争力不足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于中低端汽车市场,多数自主品牌轿车价格低廉、品牌形象差,自主品牌留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形象差,质量低。据统计,自主品牌轿车的价格主要集中在十万元以下。

我国多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通过低成本战略在低档市场获取生存空间,长期以来,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对产品的价格比较重视,一味地去降低成本,而忽视了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形象。“物美价廉”是轿车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精辟的概括。

3.市场定位模糊,现实竞争力有限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刚刚进入由产品竞争转入品牌竞争时代,很多汽车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定位观念模糊,这就使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陷入了同质化的误区,缺乏品牌的独特性,不能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诉求,也大大削弱了产品和品牌的现实竞争力,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的需求,也不能提升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更不能培养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

4.营销渠道不完善,服务水平低

首先,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分销渠道主要是根据行政划分进行设立,这样不利于对渠道成员的数量和经营区域范围进行定量分析,不能灵活的跟踪市场变化,渠道贡献力有限。其次,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大部分分销商不能将销售信息及时反馈给汽车制造商,导致汽车制造商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汽车在市场中的表现,市场回应能力差。第三,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服务水平整体较低。据联信天下的“2011年度中国汽车品牌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国内汽车行业整体售后服务满意度较低。该调查主要基于顾客在购买新车的12月至18个月期内的评价,通过预约、接待与服务人员、设施与环境、维修保养质量、维修保养费用、交车六个调查项目,确定最终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分为合资品牌、进口品牌及自主品牌三大榜单,总体满意度体现为指数得分,满分为1000分。调查结果是合资品牌、进口品牌和自主品牌平均得分分别为842分、834分和809分,合资品牌中,上海大众斯柯达以875分占得鳌头,上海通用雪佛兰、北京现代、上海大众、东风日产则分别以864分、857分、851分、850分的成绩分列合资品牌榜单二至五位。进口品牌中,大众进口汽车以860分登上榜首,奔驰、现代紧随其后。自主品牌中,上汽荣威以845分摘得桂冠,海马汽车、一汽轿车夺得二、三名,比亚迪以767分垫底自主品牌,这一分数也是调查的最低分。自主品牌得分第一的上汽荣威在全部调查中,仅位列第12名,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得分上仍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品牌售后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三、提升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营销对策

1.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为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时通过吸收、模仿、改进,逐步实现技术科研开发的成熟化,最终达到能够自主创新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改进是关键,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外国的技术,而应该在学习的同时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实际需要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可以和国外的一些优秀的设计公司合作,企业自主开发系统承担技术管理和开发管理,将产品开发的规划和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与专业设计公司一道从事产品的设计开发,在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设计技术,提高我国汽车的设计水平。如华晨是通过资本自,将产品开发的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里,1997年华晨与意大利TDC设计公司签订中华轿车的设计合同中,注明华晨拥有中华轿车的绝对知识产权,华晨技术人员同期同步参与产品设计开发。企业在政策有力的引导和扶持下,加大自主创新开发资金投入通过建立研发实验室、科研中心,加大与高等院校汽车科研开发合作,培养汽车人才。坚持自主开发的同时,企业应当着重二次创新,所谓的二次创新,指的是先学习然后改进跨国汽车巨头先进的技术,采用的是“选择引进――吸收――改进――再创新”发展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改进和再创新的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独有的先进的技术,真正实现技术赶超。

2.注重品牌建设

随着汽车性能的同质化,消费者更倾向于情感需求的追求,而这必须通过品牌内涵来实现。因此,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明确自身定位,赋予产品精神内涵,创造独特的品牌价值,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品牌效应。

消费者购买汽车产品的主要驱动力是情感型与自我表达型利益。奔驰、宝马、法拉利品牌可比一般品牌贵十倍乃至百倍。其品牌价值赋予了强大的竞争力和丰厚的利润。品牌是汽车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的认同,企业如果不建立起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3.明确市场定位

汽车产品在市场上品牌繁多,各有特色,广大用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认同标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想在目标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和取得更大效益,就必须在充分了解用户和竞争者的基础上,确定其自主品牌的市场位置,为品牌树立形象,为产品及服务赋予特色,即给市场定位。现在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都十分注重市场地位,精心为其企业及其汽车产品赋予鲜明的个性,并将其准确传达给消费者。例如奔驰汽车公司以“制作精湛”,其产品以“优质豪华”、“高档名贵”著称于世。

企业要做好市场,使自己的产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起恰当的形象,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企业必须要在战略上考虑定在一个位置或水平上,是与竞争对手针锋相对,把产品定在与竞争对手相似的位置上,同竞争者争夺同一细分市场;还是另辟蹊径,回避竞争者,将产品定在与竞争者完全不同的位置上,抢占潜在市场或突出宣传自己的特色,坚守自己的传统阵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力、产品优势及其他条件,综合分析,进行明确定位。

任何市场一旦进入成熟期,产品就会很快进行细分,汽车市场同样如此。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不仅是一个代步工具,它更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体现,所以不同的消费者对汽车有不同的需求;另外,随着消费者的日益理性,对品牌、价格、性能、服务等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用产品具有的魅力和一切为顾客着想的体贴去感动顾客、吸引顾客。因此,要培养忠诚的顾客,必须掌握顾客的需求,包括当前的需求、潜在的需求。

4.提高服务水平

为了寻找新的利润来源并避免持续的价格战,服务自然成为了众多汽车厂商关注的焦点。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而言,服务是赢得市场的法宝。实际上,汽车专业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服务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客户的满意程度,而客户的满意程度决定了其是否进行二次购买,同时也影响着与他有联系的周边购买者。因此,良好的服务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赢得信誉和口碑的重要手段。正因为服务在汽车市场中越来越重要,汽车市场逐渐从“卖车”向“卖服务”转型,不少厂商的职能已经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如南京菲亚特迅速整合了其营销服务渠道,加强了对下属授权4S店的管理,并正式推出了“简捷生活”这一服务理念,通过“小修快修绿色通道”、“大修理赔快速通道”、“全国汽车救援联盟”等众多服务举措给消费者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在“后市场时代”,用户的忠诚度就是靠服务来体现,掌握了客户等于把握了市场。

篇(7)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主任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发展委员会主任

王伟群

《成功营销》杂志主编

刘荣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

邓肯DuncanFalson

TGI亚洲区域总经理

马浩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沈浩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李光斗

北京华盛时代广告公司总经理

陶朝晖

东盛集团助理总裁

郑燕

泰康人寿品牌传播部副总经理

2004年1月7日,《成功营销》杂志社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共同在北京华彬国际大厦向各大媒体了“中国2003品牌竞争力年度排名”。此前,《成功营销・新生代中国2003品牌竞争力调查报告》已在本刊2004年第1期全文登载。与会专家学者对此项品牌调查报告的价值与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品牌及相关主题发表演讲。有近百名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就调查报告及相关问题与主办方和现场嘉宾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新浪网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对此次媒体会进行了同步直播,并摘要刊登了调查报告的主体内容。

马浩:品牌与竞争优势

有一年,在美国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让读者选出“美国大学中最好的地理系”。结果,第一位的是哈佛大学的地理系。但实际上,哈佛大学却没有地理系。由此我们看出,品牌的强大力量。

品牌就是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有三种:第一种是基于所有权的优势,包括资源、禀赋和市场地位。品牌就是你所拥有的财产和资产,有形和无形以及其间的。第二种是基于获取权的优势,没有资源和禀赋,但是可到别的地方借资源,以创造优势。第三种既没有资源优势,又不能在网络中获取,惟一的手段就是加速学习,加速发展,以知识和能力为依托创造竞争优势。作为最优良的资产,品牌就是你所有的竞争优势,可以使你廉价地获取资源,并使你强势地和经销渠道以及供应商来打交道,即获取他人的资源。

沈浩:市场调查是营销的科学依据

一个品牌的驱动因素是什么,驱动因素来自于消费者。市场调查可以深入到整个营销的各个阶段,从一个新产品的开发到最后产品的上市。对于一个品牌是否健康,从它的独特性、相关性、对消费者产生的联想、忠诚度等,市场调查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给予评估。

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广告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地制定广告策略,作出媒介计划,市场调查通过对媒体连续的追踪可以为你的决策找出科学的依据。一个广告主可能投两个亿的广告,但是效果怎么样?如何改进,是连续的投放还是脉冲的投放,还是栅栏式的投放?当你把花五十万的调查费和两个亿的错误投放做比较的时候,你会发现投入调查的这笔钱是值得的。

李光斗:品牌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竞争力,是一个国家、一个产业或一个企业相对于其他的竞争对手而言,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服务,从而保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品牌竞争力就是你的品牌比同类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大、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生命周期长的深层次原因,使你的品牌和其他品牌有区别能力,这是企业所要解决的。

品牌竞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化和商品化的表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表现为物化和商品化,在市场上表现为品牌竞争力。由于充分和完全的市场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不可能维持长久及独占,当你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表现为品牌竞争力,这样才能保持长治久安。

张仲梁:数字逼近现实

在我的记忆中,2003年是中国经济最具争议的一年。比如说经济过硬,或者说中国是通缩还是通涨,还有人民币是不是升值,以及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是否靠政府等。在转变的年代、革命的年代,理解和认识经济,理解和认识社会很难。用数字来描述经济与社会可能会更加准确,今天我们的品牌竞争力指数,就是以数字来表示的一种尝试和一种进步。

篇(8)

文献回顾及概念界定

虽然学术界对品牌竞争力的研究开始较早,但是,目前有关品牌竞争力在农产品区域品牌领域的研究还很欠缺。当前,国外对于区域品牌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框架,针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研究文献很少,仅有部分文献稍有涉及。如利利怀特等以波尔多Grand Crus葡萄酒和Idaho马铃薯为例,分析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新墨西哥胡椒产业的区域品牌战略;德登李托、芬斯特拉研究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区域农业市场营销计划,发现基于地域的农产品品牌命名能够提升消费者认知,帮助提高农户的收入;让克里斯托夫等指出,欧盟通过食品标签政策来加强该区域农产品竞争力,成功地推动了产品差异化。国内明确针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研究文献也少,如彭代武等(2009)从理论上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问题进行了探讨;张雅凌(2009)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指出农产品区域品牌可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提升该区域农产品竞争力;沈鹏熠(2012)在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把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作为一般性问题首次进行了定量测评。李德立等(2013)在理论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对影响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因素进了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研究进行了相应的铺垫,但是这些文献仅仅是从理论上探讨如何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而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形成这一问题并未涉及。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是一个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完成的复杂工程,而其竞争力的形成则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农产品区域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力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涉及到区域的资源状况又无法脱离政府的政策、农业企业的发展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探寻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因素之间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从上述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主要源于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各个主体。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多方主体即:政府部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业产业集群和农业行业协会。此外,区域资源禀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虽然地域内的自然资源不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但却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是其存在的根基。没有这一因素的支撑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由此,本文将从农业相关政府部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业行业协会和区域资源禀赋这四个方面阐述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进而揭示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一)区域资源禀赋

关于农产品区域品牌学者们普遍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是以当地的资源禀赋为基础的。区域的资源禀赋不仅包括区域内独特的自然资源、特色农业资源,也包括区域人文历史资源,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的存在造就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特殊品质;人文历史资源赋予农产品区域品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品牌文化的形成蓄积了丰富的内涵。区域资源禀赋作为区域的比较优势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而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则可以使这种潜在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成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涉农政府部门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这一属性使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与经营不能够完全依赖私人主体或者单独由政府来进行经营,从而导致品牌经营主体缺失及市场失灵问题的出现。而上述问题的解决则需要依靠政府部门来解决,因此,政府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之一,必须积极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和发展,通过发挥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扮演好引导者、服务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引导和扶持功能,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及农业产业集群

1.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区域产品大多是依赖自然资源禀赋形成的,因而以初级产品形态进入市场的品牌产品居多。由于缺少精深加工,所以很多区域品牌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品牌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竞争力水平难以提升。而龙头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营销能力,是农产品区域品牌首选的营销主体。因此,农产品区域品牌完全可以借助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上述优势来提升品牌的资产价值,凸显品牌的竞争优势。

2.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即二者在发展中相辅相成、互为动力,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同时农业产业集群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有形载体,是农产品区域品牌自身发展及其作用发挥的依托。具体而言,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集群企业共享的无形资产,能够为相关企业带来利益,改变农户或企业的预期,进而改变其策略和行为;凭借农业区域品牌凝聚力,使众多产业主体在研发、营销网络、广告、促销等方面享受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作为一种制度其约束着每一个企业或农户的行为,促进企业间不断深化分工,加强合作和创新,以获得经济上的协同效应。从而引导集群内各主体从恶性竞争进入到“良性”竞争阶段,这种秩序化的竞争会激励各主体不断创新,以获得市场认同。

(四)农业行业协会

国内外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研究成果认为,农产品行业协会或者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产品区域品牌最为适宜的管理建设主体。这缘于农产品区域品牌既具有区域特性,同时又具有行业特性或产品特性。由行业协会或者专业合作组织来进行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管理,既可以突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区域特色,又可以突出产品的特色。因此,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和管理的责任应该由农产品行业协会或者专业合作组织来承担。农产品行业协会一般为非营利性的服务组织,它上连政府下接企业与农户,是政府和企业及农户进行沟通的桥梁。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方方面面非常繁杂琐碎,但这些工作却是农产品区域品牌长久发展必要的保障。

(五)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形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市场现象,是多种力量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禀赋、涉农政府部门、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农业产业集群和农业行业协会等主体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隐性品牌竞争力,而在上述主体的参与下,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额利润率以及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等均会有所提升,即品牌的显性竞争力日趋明显和提升,品牌隐性和显性竞争力共同构成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竞争力(见图1)。

培育和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不同地域又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着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众多,各个地区都流传着许多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每个民族都拥有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这些人文历史资源都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今后必须对我国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和不同民族的人文历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从中寻找适宜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资源基础,并且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创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使地域所拥有的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竞争优势,进而提升该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政府部门自身建设以增强其组织管理能力

政府部门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及其竞争力的提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如学习、对已塑造成功的品牌进行实地调研、与相关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管理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或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等,借此提高自身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认识,并以此为动力增强自身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以便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建设中切实扮演好各种角色,并较好的完成各种角色所赋予的责任,助推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

(三)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提高区域品牌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品牌资产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众多企业集聚形成的产业集群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政府应该在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营造出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在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制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

(四)强化农业行业协会建设并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功能

农业行业协会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因此农业行业协会自身的建设必将影响到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因此,行业协会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这其中包括对协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应使工作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协会会员服务的理念、行业协会各种章程和管理条例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必要的监督和举报机制的建立等等。总之,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农业行业协会的建设,从而使农业行业协会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中能够真正成为品牌管理者,为品牌的长久发展及其竞争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Dipak R Pant.Papers a Place Brand Strategy for the Republic of Armenia:‘Quality of Context’and‘Sutainability’as Competitive [J].Place Branding,2005,1(3)

2.蔡靖杰.福建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评价—基于品牌权益视角[D].福建农林大学博士论文,2010

3.彭代武,李亚林,戴化勇.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再保险公司品牌价值的好坏程度,二是指品牌竞争力自身的本质与特性。这里需要区分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特征,顾客对品牌的支持力(Customer Support Score)是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的表现,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的内在特征则要将其对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发展等各方面考虑进来。顾客支持力指标是从数值的变化上来描述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的,而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则是在上述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再保险公司的自身特点,即其内在性质上来反映其品牌竞争力。

评价指标包含两方面: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采用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家访谈及对顾客开展调查研究,探索顾客对品牌的支持因素,取得十家再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评分。非财务指标主要是指顾客支持力,具体有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包括:品牌认知度C1(下设3个三级指标C11、C12、C13),品牌人员服务质量满意度C2(下设5个三级指标C21、C22、C23、C24、C25),服务过程满意度C3(下设4个三级指标C31、C32、C33、C34),品牌信任度C4(下设3个三级指标C41、C42、C43),品牌忠诚度C5(下设2个三级指标C51、C52)。财务指标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企业竞争力的检测体系、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系统(张世贤,2011),这两者均采用了规模、增长和效率这三个要素作为指标。

本文的研究主体是金融再保险公司,与非金融企业相比,财务力的实力和表现对金融企业品牌竞争力至关重要。金融企业品牌的财务强度在本研究的定义是评测品牌在未来风险条件下能够持续获取收益的水平,而规模、增长和效率这三个财务力要素是衡量一般企业的财务力表现的,缺乏针对金融企业最关键的财务强度指标。因此,除了参考以上三个财务力要素外,本文提出增加一个新的针对研究主体再保险公司财务力的量度指标——资本强度,并选用信用评级作为资本强度的量度指标之一。资本强度主要考查金融企业的净资本金质量,是直接审核金融企业财务力强度的基础,这样的修改弥补了现有对金融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的不足。

二、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

1、维度评价体系模型

本文提出三个层次的再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模型,共设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并以品牌实力、业务能力、财务持续力、获利能力4方面对品牌竞争力进行评价(见图1)。F1是第三方评级,F2—F11是定量财务性指标。C11—C12、C21—C25、C31—C34、C41—C43、C51—C52是定性指标,从调查问卷取得并转化为非财务性指标。

2、指标测量方法

上述4个维度及其所包含的具体指标(见表1)说明如下。

(1)品牌实力。包括顾客支持力和信用评级两项,顾客支持力的来源要素见表2。

(2)业务能力。包括保费收入、佣金支出、营业费用以及赔付支出。保费和赔付分别代表了再保险公司现金流的流入和流出,与再保险公司的品牌竞争力相互影响;佣金与营业费用与再保险公司的品牌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将上述反映再保险公司业务能力的指标纳入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财务持续力。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财务数据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本文用再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比和资产权益比作为反映公司的财务持续能力的指标。

(4)获利能力。再保险公司是原保险公司的保险人,具有相当强的社会责任,但再保险公司亦是企业,仍然将经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或目标之一,所以,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在于能否实现再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利润最大化结果。在此本文用资产利润率、保费利润率、资产投资收益率、保费投资收益率这4项指标来综合反映再保险公司的获利能力。

3、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在研究中既代表了研究主体再保险公司的财务表现力,又代表了顾客对再保险公司感知的财务质量。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由不同的评级机构提供,主要的有以下几家:英国标准普尔(Standard and Poor)、美国A M Best和Fitch,Moody’s等。本研究采用了A M Best 评级作为财务力指标,A M Best公司从1899年开始对保险公司的财务力作分析,是世界上最老的评级公司。而评级量表是自1976开发的,是目前保险业中最受重视的评级,被视为最严谨、最权威的评级量表。

本文提出采用信用评级作为指标是因为其本质上是对被评公司的营运效益、相对于风险的净资产强度的评估,不但包含了被评公司的绝对评分,也包括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比较。它沿用A M Best自已开发的一套分析模型,该分析模型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断更新发展,至今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分析工具,它的客观、严谨和慎重使其在全球同类评级中赢得了很高的评价。

4、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包含两大类:一是信用评级及财务数据。信用评级来源于第三方评级机构的网上资料、被评估的再保险企业的年报、企业网页资料、再保险行业期刊等;企业财务数据来源于企业年报。二是顾客或行业内专业人士的看法。顾客支持力数据来自顾客调查问卷对各被评再保险企业的评分,本文将这些原始数据分析加权汇总,最终形成顾客支持力评值(Customer Support Score CSS),权数来自调查问卷第一部分顾客或中介人对品牌来源要素的平均值,经标准化处理得到权数W1到W5。

5、调查企业的选择

再保险企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其在业内的排名,其次考虑是否可获得其十年的财务数据,最后被评品牌必须拥有同一家评级机构的财务评级。信用评级是本研究的关键性测量数据,为了保证各再保险品牌评级具有绝对可比性,本文选取拥有AM Best评级的再保险品牌,参考全球再保险公司最新市场排名,确定研究全球市场主要的十大再保险公司(各公司背景资料见表3),并以财产险为研究主体。

三、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计算结果

本文采用SPSS17.0软件对被评的再保险公司的品牌竞争力进行分析,测算各家公司品牌竞争力的具体数值。具体分析步骤和结果如下:SPSS软件自动选取4个公因子,4个公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率(个别解释程度)分别为43.976%、13.375%、13.083%、9.230%,4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总体解释程度)是87.74%,这表明选用5公因子模型替代17个初始指标,4个公因子对初始指标的解释程度达到79.664%,如果采用原始累计方差贡献率则已经超过99%。通过数据浓缩和降低维度,简化数据之间关系,同时也不失解释力。2001年—2009年的情况与此类似,表4中还给出了四项公共因子对应的特征根信息。

以2010年为例,公因子确定后,根据SPSS软件生成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利用公因子得分公式计算出各家再保险公司的公因子得分;再以总方差解释表中方差解释百分比作为权重系数,加权计算得到各家公司品牌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见表5)。运用同样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得到2001—2009年主要再保险公司的品牌竞争力综合得分(见表5)。

四、结论

图2和图3分别是根据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的计算结果展开的深入分析,每一家再保险公司的平均品牌竞争力的表现情况可以参见表5。

图2是以年为单位所表现的再保险公司品牌竞争力的平均值,可以发现,从2001年至2010年,再保险公司的平均品牌竞争力呈现出波动的趋势,显现出了两个大的波动,说明这两个时期保险业发生了重大事件。一个是2001年美国的“911”恐布袭击事故,损失金额达USD22,835,000,000。加上当时投资市场的“熊”市,一夜之间全球保险的总资产减少25%。另一个是2005年8月份发生在美国的巨大台风卡特里娜,保险损失达USD71,300,000,000,这是自1970年以来最大的保险损失(资料来源:瑞士再保险报Sigma 2009年第2期)。一般来说,当保险资产减少,造成保险承保力不足,劣品牌退出市场,促使价格上升。从图2可以见到,2001年以后平均品牌竞争力上升,直至2004年趋于平稳,往后再平滑到2005年,直到市场再受巨灾损失的冲击而下滑。它的上升规律延伸至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信贷市场出现不稳定因素而再次波动。由此可以看到全球金融一体化给再保险公司的资产强度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也直接影响其品牌竞争力。

图3则体现了所选取的十家再保险公司在2001—2010年这十年间每一家再保险公司的平均品牌竞争力,从图3可以发现一定规律性,即品牌竞争力较高的再保险公司和品牌竞争力较低的再保险公司相对比较稳定,这符合现实中再保险产业的市场竞争状况。最大的两家再保险公司Munich Re慕尼黒再保险和Swiss Re 瑞士再保险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很稳定,这两家公司历史悠久,经过了上百年的锤炼,历经了金融市场多次大小的变动,依旧保持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品牌实力不容质疑。进入全球资本流通的二十一世纪,企业面对的是一环扣一环互相作用的风险。只要一方出现问题,就可以引起一连串的骨牌效应,破坏力以倍数增长,最终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倒塌。市场上比较弱的品牌之所以能享有稳定的竞争力,是因为没有像大品牌那样涉足大风险的信贷保险领域。而中间的品牌由于业务内容较为相似,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其评级相近,对外部的影响无论是资本市场风险或保险风险都比较大,顾客对它们的支持力不易区分。

【参考文献】

[1] 白长虹、范秀成、甘源: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服务企业品牌管理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

[2] 邴艳红: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2(5).

[3] 范秀成:品牌权益及其测评体系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0(5).

[4] 范秀成:顾客体验驱动的服务品牌建设[J].南开管理评论,2001(6).

[5] 范秀成、罗海成: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服务企业竞争力探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3(6).

[6] 范秀成、杜建刚:服务质量五维度对服务满意及服务忠诚的影响──基于转型期间中国服务业的一项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6).

[7] 何阿毜: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8] 胡大立、谌飞龙、吴群:品牌竞争力的生成及其贡献要素优势转化机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7).

[9]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a.

[10] 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3)b.

[11] 克里斯廷.格朗鲁斯(芬兰):服务管理与营销──基于顾客关系的管理策略(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2] 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 李杰、余明阳、王琦:品牌竞争力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6).

[14] 沈占波:品牌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分析[J].商业研究,2005(22).

[15] 沈占波等:论品牌竞争力潜力性指标体系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5(8).

[16] 施鹏丽、韩福荣:品牌竞争力的DNA模型解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17] 孙伟、陈涛、胡淑琴:品牌竞争力评价:国内研究述评[J].市场营销导刊,2008(6).

[18] 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9] 王琦、余明阳:品牌竞争力层级评估模型理论初探[J].市场营销导刊,2007(6).

[20] Aaker,D.A.:Brand Portfolio Strategy[M].New York:Free Press,2004.

篇(10)

资深营销策划人和品牌管理专家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导师

中央电视台战略顾问。

著有:《叶茂中策划・做卷》、《叶茂中策划・想卷》、《叶茂中的营销策划》、《创意就是权力》、《广告人手记》、《圣象品牌整合策划纪实》、《转身看策划》、《新计划理念》。

叶茂中营销策划认为,合理的战略规划、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对市场的深入洞察,品牌塑造、产品力打造、灵活选址、推广策略、营销手段、创新研发能力等等均是餐饮品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工具。但对于很多中国餐饮品牌而言,这些重要工具却往往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因此,本土餐饮企业要跻身优秀餐饮品牌的殿堂,从现在起,不仅需要走好每一步,更需要过好“每一重门”:

第一重门:规划战略远景

一个人如果没有追求与理想,那他的一生极有可能是碌碌无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战略远景,没有发展目标,那将极有可能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甚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被淘汰出局。

方向大于方法,对于企业而言,真正制胜的法宝是企业的战略。完美的竞争战略并不是要成为行业的第一,而是要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不可复制或难以复制。这体现出战略规划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重要性。战略决定方向,细节决定实效,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注重细节,更要在战略层面上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

在各地市场发展情况各异,市场环境也不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综合考量,制定针对性策略,而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搞“一刀切”。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很多餐饮企业经营者往往由于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了解不深入、不透彻,从而难以制定清晰、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

另外,由于很多企业都有“短期利益近视症”,片面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注重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注重从长远的角度来规划品牌发展,因此,往往会错失市场发展的良机。

仔细分析起来,中国餐饮企业战略规划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品牌发展规划缺乏,没有明确发展目标;

2、市场运作随意性比较大,只关注眼下利益得失,不看未来发展,

3、对市场和竞争环境认识不全面,不透彻,市场定位模糊;

4、主次不分,执行无章法、无计划;

5、即使有了企业战略规划,也难以得到推行,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差。

第二重门:整合社会资源

总体来说,中国餐饮企业大多数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很多企业都是靠小店起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后才逐渐发展壮大,其资本的来源主要是自身经营的积累,在没有形成规模之前基本没有机会获取社会资本,从而导致企业升级困难,拓展资金紧张的问题。

一方面是受到规模、盈利模式的限制而融资难,另一方面是还有一些企业即使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也有了一定规模,但还是抱着“不借钱”传统观念,大有将“自力更生”的精神发挥到底之势。

当然,每个餐饮企业都有不同的定位及发展目标,单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也无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时代在发生改变,市场在发生改变,竞争对手在改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如果一个企业在可以利用社会资源的前提下而不懂得或不敢放开手脚去整合社会资源,更多的机会也将随之失去。

值得借鉴的是,百胜旗下的“东方既白”,正是整合了西方快餐连锁的高标准,又结合了东方人的餐饮习惯于口味,不仅整合了百胜集团的社会资源,更融合了中国主流餐品的品种,以及兼容了消费者对用餐环境时尚化、整洁化的需要,交出了一份“荟萃中华”的答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方既白极有可能成为中式快餐的领军品牌。

第三重门:重视品牌塑造

叶茂中营销策划认为,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市场竞争的升级,餐饮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的竞争。然而,对于国内大多数餐饮企业而言,还缺乏品牌塑造的意识,品牌观念、塑造品牌的能力还不强。

缺乏品牌意识,不能从上而下贯彻品牌观念,品牌不能真正深入到市场层面,致使很多餐饮品牌竞争力无法真正体现,参与市场竞争自然也没有核心优势。

品牌塑造一般而言对应两大层面:物质与精神。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口味、菜品质量、服务,就餐环境、门店装修等等构成品牌物质层面;而品牌价值、形象、个性、内涵、品牌故事等等则构成精神层面的内容,只有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修炼”好,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力。

如真功夫的品牌表现,正是基于自身的物质诉求“蒸”,嫁接功夫文化,利用“功夫龙”的品牌载体,将物质与精神层面很好的做了结合,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了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的高度,这也是将来的跟随者很难超越的品牌壁垒。

第四重门:重视市场调研

所谓市场调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地去收集和分析有关市场营销问题的信息,以帮助企业营销管理人员解决营销决策问题,它是联系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信息桥梁。

但目前市场调研在国内所处的环境却不容乐观。很多企业对市场调研报有怀疑态度,认为市场调研可有可无。市场调研到底能为我们企业带来什么?在营销中能不能发挥作用?很多企业依然对市场调研存在很多的误区。

正是这种观念上的误区,让很多餐饮行业经营者对市场调研的认知还很模糊或者说不是很重视。很多餐饮企业的老总们都有一个固有的习惯,那就是对于市场的了解与判断都比较相信自己的感觉与经验,经验取代了市场调研。

我们说丰富的经验当然重要,但当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时,仅仅凭借经验、感觉来拍板的原始性决策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果不做市场调研,凭经验、凭感觉等方式对市场进行判断,不对市场进行深入了解,不对消费者深入洞察,就很容易导致企业在做决策时不具针对性、不准确。

只有对市场了解深入,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凸显产品特色,因此,餐饮企业要发展,首先要对市场有深入的认知。

本土很多餐饮行业,一味的热衷于跟风、模仿,而不是深入去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竞争对手,可想而知,这种简单跟随的经营最终结局将是被残酷的市场淘汰出局。

第五重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营销竞争手段高度同质化、单一化这一痼疾一直在桎梏着餐饮企业的发展。

很多餐饮企业都有这样的困惑:广告费花了不少,促销活动也做了很多,但花了很多钱却效果不显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关键在于这些营销手段太司空见惯,对于消费者而言没什么新意。

上一篇: 财务预算定义 下一篇: 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