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问题汇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1 17:21:39

审计问题汇总

审计问题汇总篇(1)

弄清楚要审什么是每项审计的前提,在审计表格设计前,首先应该弄清楚此次审计的内容是什么,在概念上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如打击假发票活动,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假发票”,“假发票”究竟是指真的经济行为,假的报销发票,还是指假的经济行为,真的报销发票,又或者假的经济行为,假的报销发票呢? 又如会议费审计调查,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会议费,会议费包含些什么,不包括什么,会议费与培训费如何界定区分,会议费与公务接待费的区分等等。通常情况下,认为为召开会议而发生的场地租赁费、设备租赁费、参会人员的食宿费以及会议资料费等都属于会议费。而现实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为进行各类培训而组织的会议,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会议费还是培训费,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明确的区分。有的单位将人员培训会的支出计入培训费,有的计入会议费,有的单位甚至将餐饮发票报销计入会议费,在审计过程中,应如何区分,需要审前对会议费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

二、审计表格行标题列标题的设计

审计表格行标题和列标题的内容是审计表格的主体,一个审计表格设计的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清晰、内容是否明确全部取决于它。行标题列标题的确定,要根据不同审计项目的特点确定,在形式上至少要考虑到汇总环节的需求,在内容上要概念明确,没有歧义。

审计表格行列标题设计,在形式上要便于汇总分析。例如对多个部门单位某几项资金的审计,最好将部门单位作为行标题,将专项资金作为列标题,以便汇总,反之亦然。如果在表格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汇总的问题,也可以通过EXCEL复制粘贴选项下选择性粘贴-转置功能对审计表格予以调整。

审计表格行列标题内容的确定,关系着审计人员填表的准确性。首先行列标题在内容上应该跟本次审计高度相关,无关事项或关联度不大的事项没有必要列入,减少数据的冗余;其次行列标题应该内容清楚,没有歧义,如果某一内容易产生歧义,最好在表格中予以备注说明,消除歧义。如会议费审计中,会议费超内部预算支出的次数,金额。对于此处的金额,有的审计人员理解为超支的金额,有的审计人员理解为超支会议的会议金额。最后行列标题应该内容明确规范,易于填列,建议选部门预算报表、决算报表、资产负债表等有明确规定,数据有确定出处的类、款、项、科目等作为行列标题,这样即使是多层级的审计,数据也不容易出错。如会议费审计中的三公经费基本情况表列标题的设计就很好,因公出国出境费用、公务车辆购置费、公务车辆运行费以及公务接待费的预算数、决算数、实际支出数的填列,内容非常明确,基本不产生理解歧义,不但方便各审计人员根据预决算报表以及会计账簿轻松填列,而且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审计表格数据汇总中的注意事项

设计简明扼要的审计表格,真实、完整填列内容,最终目的都是获取数据,汇总分析审计数据。汇总审计数据,首先要注意数量“单位”,在审计填表过程中,有些审计人员为方便填表,会修改表的数量单位,有的将“万元”改为“元”,有的将“元”改为”万元”,还有的将“万元/辆”、“万元/人”修改为“元/辆”、“元/人”。在汇总前,一定要看清楚数量单位,否则可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其次要注意审计表格的格式,在汇总前,一定要看看即将汇总的这张表格有没有被修改,有没有增加删除行列,避免错行错列,将不同的内容汇总在一起;最后还要注意有些数据不能直接汇总,如人均支出的汇总,需要还原数据,将人均支出还原为总的支出、总的人数,然后计算人均支出汇总数,像这样的数据还有单车费用,增长率等等。如果审计汇总需要这类数据,那么最好在审计表格的设计过程中,增加人员数、支出总数、车辆数、车辆费用总数等基础数据。

四、审计表格的缺陷与完善

审计问题汇总篇(2)

二、要搞好专项、专题、行业审计和审计调查方案。新确定的项目,制订方案一定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搞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近期或以前搞过的项目,即便是过去有方案,也不能照搬照套,要与时俱进,调查研究,补充资料。目前我们新制定的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调查研究不深人,制定的方案操作性不强;对老方案,有照搬、照套,没有与时俱进,补充调查、补充资料、下工夫不够的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应克服。无论是新制定的方案,还是与时俱进补充修改的方案,都要注意四点:一是要有统一的时间,包括开始审计或审计调查的时间,结束的时间,以及上报材料、报表的时间;二是要有一定的审计或审计调查的覆盖面,包括一级单位的审计覆盖而,二、三级单位的审计覆盖面;三是要有一定的资金量。光有覆盖面是不行的,有的10个单位甚至加个单位还没有一个单位、一个项目管理使用的资金多。所以在审计的资金量上也应有要求。如果有50亿国债资金,我们只审计5亿元,难以说明50亿元的整体情况。所以要有一定的资金量。四是要提供统一的政策规定,最好是要在方案的附件上附上适用的法规政策目录,以便在工作中应用。

三、要搞一套简单实用的专项、专题、行业审计和审计调查的统计表格,以便于汇总情况。要从工作需要出发,要在审计署的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在保留审计署有关指标的基础上,加上专题、专项、行业审计的特殊情况,特殊指标,再高一套统计报表。这样统计的情况既满足了填写审计署统计报表的需要,又满足了我们自身工作的需要。我们设计的统计表要简单、实用,统计指标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统计指标太少了,统计出来其他栏的数字太大。统计指标考虑特殊性过多,指标过多也不好操作,因此,必须以便于工作为原则,必须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必须以便于汇总为原则。

审计问题汇总篇(3)

一、指标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目前,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广后,各地对政策执行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差异,因此,对此项工作的绩效审计指标建设应充分结合被查单位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重点关注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降低较少发生或暂未发生的问题在总体指标评价中的权重。

(二)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工作比较复杂,纯粹的量化指标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在建立和使用量化指标的同时,还应积极地采取定性分析,对指标反映出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挖掘,不要单纯的“靠数字说话”。

(三)和合规审计相结合

绩效审计是传统审计的延伸和拓展,追求的是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必须以业务活动数据的真实可靠为基础,因此只有扎实的做好合规性审计,才能保证绩效审计指标运用准确,评价客观。

二、指标建设的具体分析

绩效审计不是空中楼阁,必须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因此货物贸易改革绩效审计指标的范围应包括合规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和效果性指标。为使指标公式清晰准确,本文暂定各指标的总分均为1分,权重均相等,在审计实践中可依据审计重点的不同调节分值和权重。

(一)合规性指标

通过对基层外汇局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的现场调查,我们认为现阶段,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推广工作的合规性指标主要应包括:内控制度及操作流程更新率[X1]、日常业务办理合规率[X2]。

(1)内控制度及操作流程更新率指标[X1]主要考察被查单位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等内控制度的更新情况,指标设置如下:

[X1]= α-β,α分值最大不超过1

(α=[内控制度更新数量上级局内控制度更新数量],

β=[更新条款与上级局政策不相符的内控制度数量上级局内控制度更新数量])

[X1]既能体现出内控制度更新的全面性,又扣除了政策更新错误的负面因素

(2)日常业务办理合规率指标[X2]的计算方法与合规性检查时采用的评价方法大致相同,即

[X2]= 1-[存在问题业务笔数业务总笔数×抽查比例]

[X2]通过将问题业务比率和抽查比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日常业务办理的合规情况进行量化。

(二)经济性指标

通过绩效审计发现,现阶段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汇局、银行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二是企业的资金周转成本。为此经济性指标主要包括:外汇局人力资源节约率[X3]、银行人力资源节约率[X4]、企业人力资源节约率[X5]和企业出口收汇速度提高率[X6]。

(1)外汇局、银行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节约率指标[X3]、[X4]、[X5]主要指改革后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等人力资源成本跟改革前相比的下降或上升幅度,考虑到分支局、银行和企业普遍存在兼岗情况的现象,重点考察改革前后人员数量的变动情况,这三个指标在公式设置上是相同的。

[X3]=[X4]=[X5]= [1-改革后的相关工作人员数量改革前的相关工作人员数量]

(2)作为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举措,此次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推广工作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取消出口核销制度,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成本,提高出口企业收汇速度,因此设置企业资金占用成本提高率指标[X6]。

[X6]= [1-改革后的平均出口收汇天数改革前的平均出口收汇天数]

(三)效率性指标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日常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业务办理、非现场核查两方面,因此,效率性指标主要应包括:日常业务办理效率[X7]、非现场核查效率[X8]。

(1)日常业务办理效率指标[X7]通过将日常业务的办理时间与规定的最长办理时间相比较,反映被查单位在办理企业名录登记、办理现场报告等日常业务时的工作效率。

[X7]= [1-业务办理平均天数规定的最长业务办理天数]

(2)非现场核查效率指标[X8]通过将审计期内按规定应完成的核查次数与实际的核查次数相比较,反映被查单位在开展非现场核查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

[X8]= [1-规定的核查频率×时间审计期内的非现场核查总次数]

(四)效果性指标

由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效果集中体现在信息调研、政策培训和宣传方面,因此效果性指标主要设置为:信息调研采用率[X9]和政策培训宣传成效[X10]。

(1)信息调研采用率指标[X9]主要通过信息调研采用情况体现出被查单位的工作质量是否达到了上级局的要求,且实现程度如何。

[X9]=[被采用的相关信息调研数量撰写相关信息调研总数量]

(2)政策培训宣传成效指标[X10]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数据,反映出被查单位辖内的涉汇主体对货物贸易改革的了解程度。

[X10]=[熟悉相关政策的涉汇主体数量参与问卷调查的涉汇主体总数量]

三、加强绩效审计工作的建议

绩效审计指标建设只是为绩效审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操作工具,要真正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提高绩效审计水平,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外汇局绩效审计发展模式

今年以来,外汇局系统绩效审计工作“遍地开花”,建议应尽快建立外汇局绩效审计的相关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流程和审计指标建立原则,明确外汇局绩效审计的任务、权限、目标等,使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能够规范操作、有章可循。

(二)优化审计环境,提高对绩效审计评价的重视度

绩效评价是绩效审计的直接目的,而建立绩效审计指标只是帮助完成绩效评价的手段之一,被查单位对绩效评价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指标建设和使用的积极性和效果,因此建议在考评工作中考虑参照绩效审计结论,提高外汇局系统对绩效审计评价的重视度。

(三)做好审前调研,设计符合工作实际的审计指标

开展绩效审计,要充分把握被查单位所处地区的发展环境、业务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审计指标的分值和权重,从而形成客观、准确的审计结果。

参考文献:

审计问题汇总篇(4)

二是要进行规范转换。各级审计机关要针对统一采集的数据,根据国家审计署关于数据转换的技术要求,利用上级审计机关配发的数据转换软件或模块,围绕每个单位的各类数据,组织专人及时进行数据转换。在数据转换过程中,要做到:有现成转换软件或模块的,就应根据软件或模块实施转换;没有现成转换软件或模块的,就应采取联合攻关的形式,开发相应的数据转换软件或模块,然后进行数据转换。

三是要进行上报集中。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署规定的标准、方式和要求,将采取转换的数据逐级汇总上报。县级审计机关将本级数据上报市级审计机关,市级审计机关将本级数据及各县级审计机关上报数据汇总后,上报省级审计机关,省级审计机关将本级数据及各市级审计机关上报数据汇总后,上报国家审计署,实行统一集中管理。

一是要利用统计分析,搜索疑点。要建立统计分析模型,如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模型,对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通过分类,挖掘出其数据的描述值,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大量财务或业务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得到其预测值;然后将描述值、预测值和审计值进行比较,帮助审计人员从中发现审计疑点,从而将其列为审计重点。

二是要利用关联分析,搜索疑点。通过利用关联规则,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的所有细节或事务中抽取频繁出现的事项,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发现存在异常联系的数据项,如发现在财政、税务等各领域间,在部门单位上下级间、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间、各被审计单位与宏观经济运行系统间的数据异常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审计疑点。

三是要利用比对分析,搜索疑点。要根据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将可以比对的问题列出清单;针对问题清单,逐项确定比对方式,如有的利用被审计单位自身提供的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进行比对,有的利用被审计单位自身提供的数据与其他部门单位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发现审计疑点。

四是要利用逻辑分析,搜索疑点。要根据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将可以进行逻辑分析的问题列出清单;针对问题清单,逐项确定逻辑分析的方式,如有的可用因果分析,有的可用投入产出分析,有的可用充要条件分析等,围绕每种逻辑分析方式,确定分析的流程模型,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操作,从而发现异常,得到审计疑点。

五是要利用程序性分析,搜索疑点。要根据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将可以进行程序性分析的问题列出清单;针对问题清单,逐项确定程序性分析的方式,如有的可用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分析,有的可用政策、规范性文件、合同协议所确定的程序性条款进行分析,围绕每项程序性分析方式,确定分析的流程模型,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操作,从而发现异常,得到审计疑点。

六是要利用要素分析,搜索疑点。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中,梳理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问题,也即要素违反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围绕清单中的每一个问题,确定与法律法规核对的方式,通过该核对的方式,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操作,从而发现审计疑点。

审计问题汇总篇(5)

一、当前外汇管理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审计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清,存在审计盲区。当前我国外汇管理机构设置中,除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本身把内部审计职能赋予人事部门外,分局和中心支局外汇管理部门未设置内审机构,实际工作中对外汇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职责由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承担,对县级支局的内部审计职能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承担,也就是说,目前外汇管理的内部审计尤其是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县支局)内部审计处于空白或缺失的状态。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大区行所在城市的县级外汇支局存在审计盲区问题。目前体制下,人民银行大区行(以下简称大区行)和外汇局省级分局并列,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大区行所在城市不设市级外汇局,其外汇管理职责由省外汇分局代管,大区行所在城市的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由于自身没有外汇管理机构,对其所辖的县级外汇管理局(县支局)也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承担审计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省外管局不但要对各市级外汇局(中心支局)进行业务指导,还担负着所在城市的市级外汇业务管理职责,对县支局几乎无暇顾及。由此形成了县级外汇支局审计盲区。

(二)受各种条件所限,监督检查效果不佳。当前外汇管理部门内部管理机构上看,从纵向说,有上级局对下级局的监督检查,从横向上看,有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日常监督检查对规范管理、增强外汇局依法办事的意识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日常的监督检查无法替代内部审计。

在目前我国资本项目管理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我国的外汇管理从部级的总局到县一级的支局,都要承担具体的外汇管理审核和审批业务,尤其是近年来外汇业务发展迅速、业务量与日俱增、日常业务应接不暇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各级外汇局新业务系统不断上线运行、系统不断升级改进,上级要不断组织下级学习培训、指导各业务系统安装运行;同时随着业务发展新政策新规章不断出台,上级要指导下级及时贯彻落实……除此业务指导外,各级外汇局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对下级局的监督管理责任和风险防范责任。目前,各分局和中心支局在现有人员和条件下,做好自身业务的同时对下级业务指导已经使他们力不从心了,而要求其对下级开展的监督检查达到及时、全面、风险预警的目标,确实勉为其难。即便是人员力量足够棒,拿省级外汇局来说,外汇局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外汇查处等各业务部门分别组织对下级局监督检查,也难以结合下级局的整体情况予以指导,不仅如此,还容易造成下级无所适从、监督检查事倍功半的结果。

(三)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内审行使外汇管理审计职能在重重困难中艰难维计。当前外汇管理局除国家外汇管理局(总局)外,各分(支)局均作为人民银行的内设职能部门存在,分(支)局局长由同级人民银行行长兼任。在实际工作中,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实施对外汇业务的审计困难重重。第一,从理论上说外汇业务对人民银行来说不是其主要业务,作为人民银行的内审部门实施外汇审计名不正言不顺,不重视对外汇的审计也在情理中,因此,内审部门人员配备不但不重视配备懂外汇的人员,而且对外汇审计的研究和规范也很难提上议事日程。外汇审计的效果可想而知。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外汇业务专业性较强,与人民币业务几乎没什么关联,或者说根本就是两码事,人民银行的内审部门开展对外汇的审计很困难,往往要四处抽调懂外汇业务的人员,每逢开展与外汇有关的审计都要请求其他部门人员支持。

二、建议及分析

在当前体制下,从有利于基层外汇审计职能作用发挥,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等多方面考虑,可以采取在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设立外汇审计机构,或者在外汇局内部增设审计机构两种方式。从综合效果利弊比较,在基层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增设外汇审计机构,或明确内审部门承担辖区外汇审计工作更显优势。

(一)有利于外汇审计工作规范化,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专门的外汇审计职能部门,研究和开展内部审计是其职责,内审部门特设的外汇审计机构,以外汇业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外汇审计为主业或重点工作。有利于集中精力研究外汇审计工作规律,开展外汇审计调查研究,规范外汇审计工作,从而使外汇审计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为保证审计质量和效率提供前提条件。

(二)有利于审计资源集约化,提高工作效率。内审部门以内部审计为专业工作,承担外汇审计职能后,外汇审计任务是其工作内容之一。根据外汇审计工作任务情况,内审部门内部可随时调配人员、增减力量。

审计问题汇总篇(6)

(一)审计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清,存在审计盲区。当前我国外汇管理机构设置中,除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本身把内部审计职能赋予人事部门外,分局和中心支局外汇管理部门未设置内审机构,实际工作中对外汇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职责由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承担,对县级支局的内部审计职能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承担,也就是说,目前外汇管理的内部审计尤其是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县支局)内部审计处于空白或缺失的状态。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大区行所在城市的县级外汇支局存在审计盲区问题。目前体制下,人民银行大区行(以下简称大区行)和外汇局省级分局并列,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大区行所在城市不设市级外汇局,其外汇管理职责由省外汇分局代管,大区行所在城市的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由于自身没有外汇管理机构,对其所辖的县级外汇管理局(县支局)也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承担审计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省外管局不但要对各市级外汇局(中心支局)进行业务指导,还担负着所在城市的市级外汇业务管理职责,对县支局几乎无暇顾及。由此形成了县级外汇支局审计盲区。

(二)受各种条件所限,监督检查效果不佳。当前外汇管理部门内部管理机构上看,从纵向说,有上级局对下级局的监督检查,从横向上看,有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日常监督检查对规范管理、增强外汇局依法办事的意识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日常的监督检查无法替代内部审计。

在目前我国资本项目管理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我国的外汇管理从部级的总局到县一级的支局,都要承担具体的外汇管理审核和审批业务,尤其是近年来外汇业务发展迅速、业务量与日俱增、日常业务应接不暇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各级外汇局新业务系统不断上线运行、系统不断升级改进,上级要不断组织下级学习培训、指导各业务系统安装运行;同时随着业务发展新政策新规章不断出台,上级要指导下级及时贯彻落实……除此业务指导外,各级外汇局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对下级局的监督管理责任和风险防范责任。目前,各分局和中心支局在现有人员和条件下,做好自身业务的同时对下级业务指导已经使他们力不从心了,而要求其对下级开展的监督检查达到及时、全面、风险预警的目标,确实勉为其难。即便是人员力量足够棒,拿省级外汇局来说,外汇局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外汇查处等各业务部门分别组织对下级局监督检查,也难以结合下级局的整体情况予以指导,不仅如此,还容易造成下级无所适从、监督检查事倍功半的结果。

(三)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内审行使外汇管理审计职能在重重困难中艰难维计。当前外汇管理局除国家外汇管理局(总局)外,各分(支)局均作为人民银行的内设职能部门存在,分(支)局局长由同级人民银行行长兼任。在实际工作中,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实施对外汇业务的审计困难重重。第一,从理论上说外汇业务对人民银行来说不是其主要业务,作为人民银行的内审部门实施外汇审计名不正言不顺,不重视对外汇的审计也在情理中,因此,内审部门人员配备不但不重视配备懂外汇的人员,而且对外汇审计的研究和规范也很难提上议事日程。外汇审计的效果可想而知。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外汇业务专业性较强,与人民币业务几乎没什么关联,或者说根本就是两码事,人民银行的内审部门开展对外汇的审计很困难,往往要四处抽调懂外汇业务的人员,每逢开展与外汇有关的审计都要请求其他部门人员支持。

二、建议及分析

在当前体制下,从有利于基层外汇审计职能作用发挥,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等多方面考虑,可以采取在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设立外汇审计机构,或者在外汇局内部增设审计机构两种方式。从综合效果利弊比较,在基层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增设外汇审计机构,或明确内审部门承担辖区外汇审计工作更显优势。

(一)有利于外汇审计工作规范化,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专门的外汇审计职能部门,研究和开展内部审计是其职责,内审部门特设的外汇审计机构,以外汇业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外汇审计为主业或重点工作。有利于集中精力研究外汇审计工作规律,开展外汇审计调查研究,规范外汇审计工作,从而使外汇审计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为保证审计质量和效率提供前提条件。

(二)有利于审计资源集约化,提高工作效率。内审部门以内部审计为专业工作,承担外汇审计职能后,外汇审计任务是其工作内容之一。根据外汇审计工作任务情况,内审部门内部可随时调配人员、增减力量。

审计问题汇总篇(7)

[摘要]2011年以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多次组织全国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开展地方债务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等大型审计项目。笔者结合几年来从事此类审计项目主审的经历,谈谈个人体会。

[

关键词 ]大型审计;现场;管理

开展此类审计能够系统地摸清、揭示某个领域或地区的总体情况和具体问题,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深层次分析,使国家审计有效服务于国家治理。但对审计项目现场管理也相应带来更大的问题,归纳这些项目审计现场管理的成败,势必对指导今后审计机关开展大型审计项目有教导作用。

一、统一组织模式的优势特点

大型审计项目具有审计对象规模大、管理控制点多等特征。从国际、国内审计工作实践状况来看,其组织模式符合审计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具体来讲,笔者认为这种组织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管理扁平化

此类审计项目控制跨度相对其他项目大,需要合理设计组织结构,各组成部分权责清晰,避免了职能的重叠或空白。扁平化的机构设置减少了信息传递的级次和时间,有效避免传递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等问题,审计实施期间的各项指令不必经过各级审计机关,可以直接在各临时机构之间传递。

(二)效率最大化

随着审计规模扩大,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要素逐步递增,要将整个项目紧密结合为整体,高效实施,在一定方面需要最大发挥审计的效率,积极整合审计的资源,挖掘审计人员潜力。需要根据人员的特长和优势,在机关内部统筹调配,组建临时性审计组,搭建信息研究组、报表统计组、数据分析组、质量控制组等。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及任务安排,切实提高应对复杂环境及问题的综合素质,增强实际战斗能力。

二、如何加强大型审计模式的现场管理

在大型审计项目下,不断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最大范围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举措。审计项目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的落脚点是应用和落实到位。一定要消除传统审计中重视查问题轻视管理、机构设置僵化各自为战、审计现场时间管理随意性大等弊端。加强统一组织模式的现场管理,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查了解和编制方案等前期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任何工作中,前期的铺垫是后期收获的基石。审计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工作,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必须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审计人员。审计组在进行此部分工作时,要“抢先抓早”,对参审人数进行适当估算,形成完善的工作方案、工作重点、操作指南等内容。应该提前组织审计人员中熟悉数据和政策的人员对审计范围内的重点及时分析,避免各组后期出现窝工的情况。

应制定严谨细致的审计实施方案,将工作方案的审计目标具体化,体现被审计单位的特点,特别是在工作过程中将被审计事项进行详尽地细化并分解,使每一项审计事项都有明确的目标。在实施方案中,应该将责任和义务明确到人,便于实行扁平化管理。同时在实施方案中应有如何设置党组织和开展党务活动;如何设置工会组织和开展工会活动等内容,做到业务和思想工作两不误,在其中还要强调审计纪律,尤其是“八不准纪律”和保密纪律,使每位审计人员的心中都有一股高压线。

(二)审计实施方案执行管理

1.落实项目审计责任制。在完成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照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审计项目进度以审计机关要求的现场审计结束日期和出具报告日期为基准,倒排出工作进度时间表,确保现场审计工作按计划完成,不得自行延期。因此类项目后期多需要综合汇总,务必给后期汇总留下充足的时间。

2.定期召开审计组业务会议。为从总体把握情况,主审和各级组长应定期召开审计业务会,及时通报工作,适时解疑释惑,协调各种困难。审计人员应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互相交流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以使审计信息在专业审计组内部和各专业审计组之间互通有无,充分实现“上下联动”。平时建立动态上报机制,通过内部交流系统及时沟通,遇到重大审计事项,先在各级审计组内集体讨论,拿出初步意见,再及时请示审计组长,由审计组长定夺。

3.要做到基础工作扎实。通常审计会发现,个别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对于基础数据不重视,综合组在审计时要及时提醒各组审计人员,编写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在交换意见前突击编写,以便给复核人员留出足够的时间复核;审计取证要做到充分、完整、适当,避免过度冗余。同时现场负责人和各组主审要进行认真审核把关,按照审计准则要求高标准、严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取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未来撰写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

4.上报时要注意规范问题定性。各组在上报给综合组动态和分报告的时候,要对问题定性、法规引用加以完善,不能将一些认为是问题又找不到法规的情况在最后交给综合组,让综合组帮着找法规,将一些无法规定性的情况全部放在其他问题归类。对于该类问题,在审计过程中综合组应该注意收集归纳,当一个地方认为是问题但又难以找到定性法规的时候,综合组应及时向上反映,并咨询省级相关经办机构,同时要向各组转发关注该情况,可能最后找到该问题的定性依据是个普遍问题,也可能本身就不是一个问题,只是一个线索或基本情况,在问题的定性上一定要严谨,切勿将问题定性过于放大。

(三)审计报告阶段的后期管理

审计问题汇总篇(8)

第一,领导重视、统筹规划预算工作。本单位领导非常重视预算的管理工作,在每年的十月下旬即启动下年预算的编制布置工作,通过审核与规划对标、与年度任务对标、与经济目标对标的预算纲要,把关全所的年度预算。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财务管理处牵头,全所各部门参与,根据业务职能划分为科研计划、生产、民品、固定资产投资、人工成本、管理费用六大板块,各业务管理部门分级编制、逐级汇总进行专项审查,在经过“两上两下”预算申报与审批后,财务管理处最终汇总形成指导全年工作的所内预算。

第二,报表规范、基础数据采集充分有效。所内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预算报表体系,分为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专项费用预算、投资及筹融资预算四部分,每一部分都细化成相关表格,并注明责任部门、编报内容及填报责任分工,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各部门根据经费需求情况填报的预算经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审批后上报财务管理部门。

第三,编制方法科学合理,预算数据有据可依。业务预算是编制预算的最主要内容,它与利润预算关系紧密,一方面是利润预算的依据;而另一方面,业务预算也受到利润目标的制约。财务管理处在取得各业务部门上报的基础数据后,依据批准的编报大纲的指标要求,开始编制财务预算。

编制预算的方法不是采用对上年数据进行简单的增量或减量的方式进行预测,而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账户模型,把所有收集到的预计发生数据填入模型,以模拟决算的方式,把销售收入作为起点,以实现利润指标作为终点,对于人工成本、税费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等刚性需求优先满足,对于有国拨资金支持的基础建设项目按照批示做出收支预算,对于管理费用等按照上级要求以控制数的方式进行预算,对于自筹资金、提前垫支经费项目及型号成本的预算根据账户模型的平衡原则,在综合考量现金流量指标的前提下,做出预算控制数。在此基础上填报利润、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三张财务预算主表。这种编报方式科学合理、依据充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对于全面预算编制的影响。修改预算时,也是在账户模型中修改,数据自动建立匹配关系,修正报表数据,从而提高了预算编制的效率。

一、预算控制与执行

预算控制与执行作为全面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决定了预算指标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本单位针对预算执行控制环节,特别是经费支出审批环节,根据ACS的有关要求及相关规定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及时下达预算指标,对各部门批示预算项目进行反馈,使部门有据可依,便于经费统筹安排和预算的执行。

第二,通过网上报销系统与预算控制指标的统一,财务科目与预算支出项目的统一、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

第三,对预算外项目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执行。加强预算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调整,确因市场经营环境、监管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重大临时预算项目,或出现重大不可控因素等,可以申请调整预算,但必须履行所内相关的预算审批程序。

第四,严格资金支付业务的审批控制,有效降低财务资金风险。财务管理处将年度预算分解,按月以现金流的方式根据业务类型编制月度收付款资金计划,平衡收支,及时发现并解决资金周转中的问题。本单位月度收付款计划在实践中反复修改,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集月初资金账户情况,上月实际收付款执行情况、累计现金流量执行情况,当月预计收付款发生情况于一体的综合型报表,为领导及时掌握所内资金情况及审批支出提供了依据,月度收付款计划的编制及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编制分工明确,与预算紧密结合。月度收付款计划的编制,即涵盖了全所各部门的经费需求,又突出了预算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的管控作用,使收付款计划与预算有机结合,实用有效。经营计划处负责审核汇总军品及军二品项目取得的纵向、横向收款和支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处负责审核汇总各事业部、中心民品项目的收款和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处负责审核汇总专项技改项目、自筹固定资产购置的收款和支出;技术管理处负责审核汇总机器设备类维修改造支出;行政保障处负责审核汇总房屋建筑类维修改造支出;人力资源处负责审核汇总人员费用支出;其他开支由各部门审核汇总本部门月度付款总支出。财务管理处汇总上报的收付款计划,逐一审核,结合月初所账户资金情况,平衡收支,确定当月收支计划,并汇总形成报表。

二是严格付款计划的执行程序,确保财务资金的合理使用。月度收付款计划一经所长审批,即作为各部门执行和领导签批的依据,对于计划未包括的临时性专项支出,付款部门须编制临时付款计划并提请业务主管所领导及总会计师批准后方可付款,临时付款计划作为已批示月度付款计划的补充,财务管理处合并归档,以保证当月实际执行情况的完整性。

三是执行情况分析总结,突出管理的职能。财务管理处在编制当月收付款计划时不是简单的汇总,同时还对上月收付款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各主体账户实际现金流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预算进行比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从而使月度收付款计划的执行形成闭环管理。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实践,本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一,外部预算与内部预算的有效衔接存在差异。受上报上级外部预算时间的制约,由于编报时间的差异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业务部门编制的预算很难做到准确,导致外部预算与内部预算的有效衔接存在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差异,预留部分机动费用作为调节余量。

第二,资金情况统计精确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受未达账项的影响,月初资金账户的余额及月度现金流量执行情况的统计精确度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加强会计审核,注意及时入账的问题。

审计问题汇总篇(9)

根据《xx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资金核实暂行规定》及资产清查工作的有关制度、政策,我单位已经按时完成资产清查的主体工作,(并经xxx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如经过审计写,否则不写),现将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产清查基本情况

(一)工作基准日

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基准日是2006年7月31日

(二)工作起止日期

本单位于2006年x月x日至2006年x月x日期间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

(三)本单位资产清查范围

列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xx单位所属单位的户数、单位名称及单位性质:

(四)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具体实施情况

应包括以下方面1.资产清查的组织工作

2、资产清查工作程序等内容

3、其他工作情况

二、资产清查工作结果

(一)资产清查结果

应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对本单位2006年7月31日会计报表及资产损溢情况的清查,本单位的汇总资产清查数为x元,汇总负债清查数x元,汇总净资产清查数为x元,2006年1—7月汇总收入清查数为x元。

(二)单位清查出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应包括以下内容:截止2006年7月31日,本单位账面汇总资产总额为x元,此次资产清查中发现会计差错影响汇总资产总额减少(增加)x元,调整后汇总资产总额的资产清查基准数为x元。具体情况为:

(三)单位清查出的资产损溢及资金挂账情况

应包括以下内容:截止2006年7月31日,本单位汇总资产总额的基准数为x元,此次资产清查中共清查出汇总资产损失(收益)xxx元,清查出的汇总资产损失占汇总资产总额的基准数x%。汇总资产损失(收益)主要包括流动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固定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对外投资(有价证券)损失(收益)xxx元、无形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其他资产损失及资金挂账等xxx元;具体情况为:

(四)单位申报处理的资产损溢

应包括以下内容:截止2006年7月31日,本单位在此次资产清查中共申报处理汇总资产损失(收益)xxx元,申报处理的汇总资产损失(收益)占汇总资产总额的基准数x%。

本次资产清查,本单位申报汇总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其中流动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固定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对外投资损失(收益)xxx元,无形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其他资产损失(收益)xxx元。

(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的资产损失(收益)——如有写,否则不写

应包括以下内容:

经审计,由x会计师事务所确认本单位申报的清查出的汇总资产损失(收益)共计xxx元。具体为:

三、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资产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有关改进措施

应包括以下方面

审计问题汇总篇(10)

当前我国外汇管理机构设置中,除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本身的内部审计职能由其人事部门承担外,分局和中心支局外汇管理部门未设置内审机构,对外汇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职责由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兼顾,到了县级支局,对其内部审计的职能基本上缺位,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县支局)内部审计处于空白或缺失的状态。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大区行所在城市的县级外汇支局存在审计盲区。目前体制下,人民银行大区行(以下简称大区行)和外汇局省级分局并列,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大区行所在城市不设市级外汇局,其外汇管理职责由省外汇分局代管,大区行所在城市的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由于自身没有外汇管理机构,对其所辖的县级外汇管理局(县支局)也就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承担审计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省外管局不但要对各市级外汇局(中心支局)进行业务指导,还担负着所在城市的市级外汇业务管理职责,对县支局几乎无暇顾及,由此形成了县级外汇支局审计盲区。

(二)监督检查效果不佳

在目前我国资本项目管理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外汇管理从部级的总局到县一级的支局,都要承担具体的外汇管理审核和审批业务,尤其是近年来外汇业务发展迅速、业务量与日俱增、日常业务应接不暇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各级外汇局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对下级局的监督管理责任和风险防范责任。要求各分局和中心支局对其下级开展的监督检查达到及时、全面、风险预警的目标,确实勉为其难。同时,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外汇检查等各业务部门分别组织对下级局监督检查,难以做到结合下级局的整体情况予以指导,还容易造成下级局无所适从、监督检查事倍功半的结果。

(三)基层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审计缺乏专业性

在实际工作中,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实施对外汇业务的审计存在困难。内审部门一般不配备懂外汇的人员,而且对外汇审计的研究和规范也很难提上议事日程。而在实际工作中,外汇业务专业性较强,人民银行的内审部门开展对外汇的审计时,往往要四处抽调懂外汇业务的人员,但这些人员往往又不具备必需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一旦沟通不畅或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顾此失彼。

二、相关建议及优势分析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审计职责,是解决审计职能缺失的当务之急。在当前体制下,从有利于基层外汇审计职能作用发挥,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等多方面考虑,可以采取在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设立外汇审计机构,或者在外汇局内部增设审计机构两种方式。从综合效果利弊比较,在基层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增设外汇审计机构,或明确内审部门承担辖区外汇审计工作更显优势。

(一)有利于外汇审计工作规范化,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专门的外汇审计职能部门或内审部门特设的外汇审计机构,都以外汇业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外汇审计为重点工作,有利于开展外汇审计调查研究,规范外汇审计工作,从而使外汇审计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为保证审计质量和效率提供前提条件。

(二)有利于统筹兼顾,节约审计成本

专业的外汇审计部门以各类外汇业务为审计对象,对各项外汇业务的开展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各级外汇局尤其是分局和中心支局内部各业务部门如经常项目处、资本项目处、外汇检查处只对自身专业比较了解),有利于审计项目的整合和审计重点的把握,避免重复劳动,突出审计重点。

(三)有利于解决大区行所在城市中心支行(营业管理部)所辖县支局审计职能缺失问题

上一篇: 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下一篇: 神经外科健康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