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7 17:29:32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篇(1)

结论:流量乞讨精神患者作为社会的弱视群体,安全隐患具有多发性、隐匿性,针对这种情况,应实施周密的病区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2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07-01

为更好贯彻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我国各地开始广泛开展综合性治疗,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政规[2011]17号文,《武汉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暂行办法》各大精神病医院响应市政府号召,纷纷开始收治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但在具体护理治疗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护理安全隐患。本次研究中,重点分析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析我院从2011年1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男99例,女51例,年龄为19-53岁,平均年龄为36±1.2岁。单纯性醉酒2例(1.3%),旅途精神病5例(3.3%),智力障碍19例(12.7%),躁狂抑郁症5例(3.4%),精神分裂症119例(79.3%)。

1.2 入院方式。警察接受报警后,110出警将疑似为精神病患者送入我院98例,所占比例为65.4%;市民报案120急救中心收治的街头病例,急救中心疑似为精神病患者送入到医院11例,所占比例为7.3%;救助站收治的疑似为精神病患者将其送入到我院41例,所占比例为27.3%。

1.3 入院检查。

1.3.1 安保检查。管制刀具3例,身上小刀14例,铁片18例,玻璃片10例,绳索16例。

1.3.2 体格检查。骨折3例,皮外伤15例,女病人头虱28例,身孕3例。

1.3.3 精神检查。行为紊乱、赤身裸体或衣衫不整、蓬头垢面92例。用手抓饭吃、随地大小便、不讲卫生、生活懒散、弱智或语言不通24例,不能明确说出家庭住址70例,生理自理能力差、到院后拒食78例,存在偷窃行为15例,思维内容贫乏、言语贫乏、交谈欠合作、接触比较被动15例,有毁坏公物行为、袭击行人50例。

1.3.4 化验或其他辅助检查发现。检查可见肝肾功能异常8例,乳糜尿2例。

2 分析护理安全隐患

2.1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入院评估意识不强。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因多数长期在街头流浪,生活环境较差,且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情况,合并多种身体疾病且病因比较复杂。巡警将其送入到医院后,因不能正确提供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生活情况等,给之后诊断治疗增加了困难。一些医护人员并不重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入院评估,未认真进行安全检查、未高度重视患者躯体疾病等情况。

2.2 医护人员与患者未进行有效沟通。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因来自各个地方,地域以及文化差异较大,医护人员较难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观察方面的困难。这样极易导致患者因冲动而发生伤人事件。

3 护理管理对策

入院时,观察可见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多存在智力障碍、沟通障碍,多表现为蓬头垢面、赤身裸体等不正常行为,一些人甚至有攻击行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全。一般来讲,他们难以管理或家人不了解去向,即便他们治愈或身体情况好转后,也难以出院。因此,为了保证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健康,临床护理实施时,应该注意:

3.1 认真进行安保检查。一些流浪汉应长期流浪,包裹里面可能什么都会携带。为了保证其他患者的安全以及精神病人自身的安全,在流浪汉入院后,首先应对其进行认真检查,消除任何存在的安全隐患。

3.2 认真对精神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注意检查患者四肢活动情况,查看是否合并骨折以及外伤;女性患者尤其应该检查是否有身孕,头虱等,详细记录患者的身体情况,防止医患纠纷发生。同时应该注意,尽管患者为流浪乞讨者,家属也不重视,医务工作者仍应坚持职业操守,认真做好各项检查,防止任何意外发生。

3.3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圈、血糖、电解质以及大小便检验,一旦发现患者身体异常,及时转送到综合医院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若合并传染性疾病,入院后有必要对其先进行筛查,肺结核患者要转院给予其综合性治疗,乙肝患者有必要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合并梅毒患者,给予其对症治疗。

3.4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卫生打理,洗澡、剪发、更换衣服、修剪指甲、刮胡须,若条件允许,尽量将他们设置在单间,考虑到流浪人员长期流浪,不习惯病房管理以及病房环境,可先让患者适应一段时间,待其接受后,再将其安排到病房,服从病房条例以及病房管理。同时有必要督促患者或辅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发生。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篇(2)

关键词:精神病;春节期间;攻击行为;护理安全;对策

在节假日期间,由于护士相对减少,工作任务重,加之部分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多,给护理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容易发生医疗纠纷[1]。本文调查分析102例春节期间入院的精神病人,发现急诊、出诊入院的病人占多数,精神分裂症居多,属于重症精神病患者,有明显的攻击甚至暴力行为,存在医疗安全问题。

针对这些特点和春节期间工作时间的特殊性,作出相应的护理安全对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7-2011年春节期间(7天长假期)本院精神科入院住院治疗的病人共102例。其中男性60例(59%),女性42例(41%)。年龄15-67岁,平均为35岁。农业户口80例(78%),城镇户口22例(22%)。

1.2方法采用自制调查统计表对全部在春节期间来本院3个精神科入院治疗的病人的个人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人口性质、入院方式、疾病诊断、是首次或再次入院、入院时是否有攻击行为等进行统计分析。疾病诊断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标准诊断。

2结果

2.1在102例的入院病人中,以精神分裂症83例(81%)为最多,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为14例(14%),躁狂症3例(3%),其它引起的精神障碍2例(2%),说明绝大多入院病人为精神分裂症,属于重症精神病人。

2.2从入院病人的年龄段来看,19岁以下的12例(12%),20-59岁84例(82%)居多,60岁以上者6例(6%)。男性占59%。说明精神分裂症以青壮年中发病为多。从人口性质来看,以农业户口占78%居多。

2.3从病人入院方式看,急诊和需要出诊入院的62例(61%),正常入院的40例(39%)。首次入院者59例(58%),再次入院者43例(42%)。

2.4 60例男性病人中,入院前发生伤人48例,自伤者3例,毁物3例,言语性攻击行为4例,出走2例。42例女性病人中,发生伤人行为者13例,自杀未遂或自伤者18例,言语性攻击行为者7例,毁物、出走分别为2例。女性病人中发生自杀未遂或自伤行为占43%,相对比例较高,应特别加强防自杀行为。男性病人出现攻击行为甚至暴力行为,伤人(80%)占多数。

3讨论及护理安全对策 3.1讨论3.1.1从本文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看,春节期间入院的病人以精神分裂症(81%)为主,青壮年中发病居多。男性病人的主要症状中出现攻击行为甚至暴力行为居多,其中伤人、自伤占85%。这与范某报道的精神病人由于受其精神症状的影响或其它诱发因素的影响,常常发生攻击行为,目前较为一致的结论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最高,达49.38%-80%相一致。病人攻击行为的对象多为与其有密切接触史的医护人员、病友、家属或陪护、病房工勤人员等,尤其以医护人员受攻击的频率最高,居攻击者首位,资料显示:医护人员占攻击对象的41.66%-68.3%、上夜班(21.4%~49.32%)[2]。

3.1.2精神病人在春节期间以急诊和出诊(61%)的入院形式为主要方式,首次入院的病人(58%)占多数。说明由于环境和节日气氛因素,病人情绪波动过大,家属疏忽监管,容易诱发疾病,春节期间属于精神病人的高发期和诱发期。

3.2护理安全对策针对上述特点,本文从护理管理者、值班护理人员等二个方面谈护理安全对策,消除医疗安全患隐,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3.2.1作为护理管理者如科护士长、护士长,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应急预案顺畅的基础上,一是节前要做好安全大检查,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如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危险物品是否有带入病房内;病房的门窗、桌椅板凳、水电是否安全使用等,消除病房安全隐患。二是以人为本,合理安排班次,鼓励弹性排班,做到新老搭配,能力强弱的搭配[3]。针对春节期间急诊、出诊入院的病人较多,病人攻击时间以上夜班居多的特点,有必要增排一个卡班(12:00-15:00,18:00-22:00),以应对病人出现攻击行为、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参与排班,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走到指挥、协调、指导的作用[4]。三是节前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技能训练,特别是低资护理人员,增强护士节假日护理安全意识,提高应急能力,保证节日期间护理安全[4]。

3.2.2值班护理人员一是在当班人员相对减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要集中精力,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积极配合。二是要全面掌握病房的情况,熟悉有严重自杀、伤人、毁物和逃跑等病情的重点患者,严密观察病情,重点交班,做好四防护理工作;对有攻击行为史或现有暴力行为征兆的病人安置于安静、宽敞的隔离室内,遵医嘱及时给予保护性约束,病人的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2]。三是加强重点时间的工作。所谓重点时间,就是患者容易出事的时间。如开饭时、发药时、洗澡时,对重点时间应安排好充足的工作人员[5],医护工作要配合协作好,同时善于争取恢复期病人的帮助;四是节日期间住院的精神病人的心理情绪复杂多变,容易激惹,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掌握与病人接触的技巧和良好沟通方式,注意说话态度语气;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多留意周边环境是否安全,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确保病人安全和个人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玲.精神病患者节假日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

[2]范喜英.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及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0(17).

[3]周月琴.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11):139-140.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篇(3)

【关键词】 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精神病人饮食安全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由于精神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饮食障碍,会引发饮食安全意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如何依法管理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1]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病人会出现暴饮暴食、拒食、吞食;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吞咽困难、噎食,使病人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应贯穿于医疗护理全过程,并列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2]我病区通过实施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保证了精神病人的饮食安全,现将实施体会报告如下。

1 影响精神病人饮食安全因素分析

1.1 集体进餐时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突然冲动伤人

集体进餐时兴奋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突然冲动伤人的情况发生率较高,若不加限制,几乎每天都可以发生。我病区有66张床,日平均防冲动49人次,即75%的病人有随时发生冲动的可能。

1. 2 电休克治疗前后进食、进水的危险

电休克治疗前病人进食、进水会导致治疗中发生窒息死亡,治疗后病人尚未完全清醒而仓促进食灰导致噎食。我病区 2年共有58例病人接受电休克治疗,总计624人次,其中8人次发生夜间偷食零食而中断治疗,即因此情况发生窒息的危险是1.55%。

1. 3 强迫鼻饲时,因病人不配合而易发生意外

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持续拒食,在强迫鼻饲时有可能误插入气管而发生意外,两年来我病区共收治病人1580例,其中因拒食而鼻饲的158例,占住院人数10%。

1. 4 精神衰退病人有噎食、窒息、胃部急性扩张的危险

由于精神病人衰退存在不同程度自我管理缺陷,有随时噎食、窒息的危险。比如:吞食食物、甚至不加咀嚼的吞食骨肉鱼刺等。由于食欲亢进、不知饥饱,有胃部急性扩张的危险。

1. 5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有导致病人噎食、晕倒的危险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导致病人出现吞咽困难而发生噎食,741例中26例发生了明显的吞咽困难(3.5%)。90%接受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的病人,会因无力、厌食、摄入不足,有发生低血压突然晕倒的危险 。

1. 6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有发生高血糖后低血糖的危险

大部分精神病人缺乏主诉,病人有可能因为过量进食或进食不足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危险;同时血糖不稳有可引起精神症状波动,如不能及时正确判断与救治,甚至加用镇静药会导致病人昏迷甚至死亡。2011年1~12月共收治96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诊断的13例(1.35%)。

2 护理对策

2. 1 饮食障碍分型

根据影响精神病人饮食安全因素的具体情况,结合我院制定的精神病人饮食护理常规,提出精神科病人饮食障碍类型:环境干扰型;电休克治疗型;拒食型;暴饮暴食型(吞咽咀嚼障碍型;吞食鱼肉骨刺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缺陷型)。

2. 2 针对不同类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类型,在护理中采用专人和集体看护,专人喂饭与鼻饲进食方式。我病区共有17名护士,包括护士长在内。护士长、主班护士及临床班护士随时评估每位病人的饮食障碍类型、饮食种类、护理方式并做好交班记录。对安静合作无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集体看护的方法,由巡回班护士来完成。集体进餐后安排个别进餐:对环境干扰型的病人,采取单独进食的方法,由工疗护士、主班护士、临床班护士看护。对电休克治疗型的病人,待其意识完全清醒后,采用集体进餐、专人看护的方法。对拒食喂饭型的病人,在集体进餐时,专人喂饭。对拒食鼻饲型的病人,根据医嘱,由3人完成鼻饲操作:即主班听诊、治疗班操作、临床班保护协助。禁止留置鼻饲管,必要时请主管医生参与指导。对暴饮暴食型病人,集体进餐时应限制饭量。对吞咽咀嚼障碍型病人,集体进餐时给予流食、半流或软食。对吞食鱼肉骨刺型病人,给予脱骨去刺的普食并集体看护。对合并糖尿病自我管理缺陷型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集体进餐,专人看护。

2. 3 持续质量控制的措施

护士长每天早、午交班时听取各班护士对病人饮食管理汇总情况,控制当天饮食障碍病人护理质量,提出改进方法,主班负责在护理管理连续交班本上记录,内容包括姓名、影响饮食安全因素,饮食障碍类型,护士长不在时由主班负责。护士长每周四与主管医生共同讨论病人饮食安全问题,每周五早晨交班时向病房全体医生、护士宣布病人饮食安全措施。对特殊病人及时处理,随时质量控制,连续交班。

2 .4 效果

实施精神病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工作两年来,没有一例因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安全意外。

3 体会

3. 1 告知病人和家属饮食安全危险因素可避免纠纷

当病人被确定存在饮食安全危险因素时,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及时进行有效沟通,使期了解存在的影响饮食安全因素和如何配合治疗护理。当病人需要被强迫进食时,应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在争取配合的情况下有些病人可自行进食而免去鼻饲的痛苦。护士不把鼻饲作为惩罚病人的手段,鼓励病人自主进食。比如:集体进餐时病人自由排队,自由选择座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饮食种类。在体现以人为本,维护病人尊严的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病人不理解而造成纠纷[3]。

3.2 认真、准确、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精神科护理记录具有专科的特点,当护士遵医嘱为病人鼻饲时,护士应明确记录鼻饲的原因、鼻饲的内容、鼻饲的量及效果。重点记录约束病人的原因、时间、部位、有无肢体的损伤。

环环相扣,注重细节是环节管理的原则。在医疗护理服务中,饮食安全管理的任何环节问题都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精神科饮食安全管理是对病人实施的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篇(4)

精神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部门,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109起精神科意外事件的种类、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应对措施,以便于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1 资料

通过查阅护理差错事故及不良事件登记本、住院护理病历、病案室记录和与护理部、患者谈话等方式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9150例患者资料,所有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其中共发生114起意外事件,逃跑出走43例,自杀自伤21例,伤人毁物31例,跌倒坠床16例,噎食猝死3例。不安全因素统计见表1。

表1 114起精神科意外事件中不安全因素统计

2 分析与讨论

2.1管理因素

质量监控管理因素是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1]。与其他科室开放病区不同,精神科封闭病房的设施要求相对较高,护理管理相对严格,发现设施有毁损应及时维修,否则会给精神病病人提供逃跑或其他意外状况发生。

2.2护理人员因素

2.2.1护理人员主观因素

从护理人员主观方面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1)护理人员由于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有可能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2)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自我防范意识及风险意识。在精神科护理中,安全管理(环境、危险品、病区、人员的安全)[2]是工作中的第一要素,而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又是安全护理的根本保障。(3)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在工作中不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执业时不能很好地承担自己应尽的法定义务均有可能造成对患者的侵权行为。(4)个别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患者没有“同理心”[3]服务态度恶劣,歧视、打骂患者,均易导致护理操作失误甚至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5)护理人员不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导致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精神科护理除了一般护理常规工作,日常生活料理全由护理人员完成,工作量大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原则,是引发护理纠纷常见原因之一。

2.2.2护理人员客观因素

临床医师需要准确判断精神病患者入院时行为错乱是精神疾病所致还是器质性疾病或生理生化指标不正常所致,护理人员更需要密切观察和临床工作经验来判断致病原因。若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临床知识又不丰富,加之观察病情不仔细导致不安全隐患,后果相当严重。个别医师因临床经验不足有时开出不妥医嘱造成护士执行不当医嘱;有些护士擅自改变医嘱用药途径并实施药物治疗,造成病人病情延误甚至发生生命危险等。

2.3病人因素

精神疾病患者常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自制力缺乏否认有病而不愿治疗以及在医护人员在为其检查、治疗时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甚至造成意外事故。此外,一些病人会有患病耻辱感,还有的病人会产生沮丧心理,回归社会的自卑心理等。

3 预防与对策

3.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

通过不断修订医院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完善各项专科护理常规操作流程,明确各岗职责,量化质量考核标准,细化差错事故的等级评定以及如何启动应急预案等护理相关内容,做到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2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确保各项制度岗位

针对护理人员,预防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安全隐患对策有:(1)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2)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确保制度的落实到位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避免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3)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技能,确保护理质量。(4)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护理行为中的法律意识。(5)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缓解护士职业压力,给护士更多的人文关怀。

3.2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

根据病人不同时期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防止病人由于自卑、沮丧、病耻感而出现意外。

总之,要保证护理安全,必须进行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护理安全管理中,防患于未然,尽最大努力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篇(5)

【摘 要】精神障碍患者因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疾病症状,自身行为不受自主意识控制,随时会发生冲动伤人、毁坏物品、自我伤害等不安全事件,因此,安全隐患排除向来是精神科病房护理的难点和重点,同时也是保障精神科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精神科病房护理人员应当谨慎安排好各项护理事宜,提高对不安全事件的预见性和警惕性,只有这样才能为精神疾病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提高其康复水平。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策略

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使安全护理成为精神科病房护理中的首要任务,安全护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且也间接影响到医院的综合效益。医院管理中有关精神病病房护理管理体制、病区环境设置等,目的均在于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避免出现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 精神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或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都是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一些年轻的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自我防范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书写病房巡检记录时,书写不规范或记录不详尽,查房记录流于形式,为潜在安全隐患创造了条件[1]。

由于日常护理工作繁琐沉重,护理人员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意外事件。

1.2 医院管理方面

当前医患比例严重失调,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导致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例。部分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以维持每日的就诊需求,一些没有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没有经过培训便直接上岗,导致护理质量不高。一些医院没有为患者设置相应的活动场所,且病房设施和护理用具简陋,无法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1.3 患者自身方面

精神疾病患者与其他患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精神意识不受自主控制,在精神疾病相关因素或者幻觉的支配下,常常会出现袭击他人和自我伤害的异常举动,严重危及患者自身及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临床治疗或护理中,患者自身理解能力较差,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较低,甚至出现抵抗行为,极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2]。医院对精神病房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模式,虽然保障了人员安全,但这种管理模式会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不但不利于精神疾病恢复,而且还会加重患者病情。

1.4 患者家属方面

患者家属没有意识到精神疾病潜在的危险性,认为患者的日常生活交由护理人员打理即可,不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一些患者家属甚至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将刀具、玻璃等危险品带入病房。由于部分患者病程较长或者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家属失去信心便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使其对社会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2 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应对策略

2.1 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强化安全意识

医院应当根据本院精神病房护理现状,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包括护理人员管理制度、探视制度,针对病房护理人员的特殊性强化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促使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其作为日常护理依据,不断提高护理水平。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交流研讨会,向其介绍真实典型案例,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3]。

2.2 加强病房设施方面的安全管理

精神病房的设计应当有别于其他科室病房,进出口不宜过多,还要安排专人负责出入人员检查,在卫生间、浴室地面采用防滑地砖,设置安全扶手,管道、电线、电源插头等要布设合理,尽量避免暴露,对于针线等危险物品要及时收回,并实行严格的物品交接制度,如出现丢失物件需立即查找,避免对患者人身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封闭式的病房管理模式并不适合患者身心恢复,医院应当为患者创造一个开阔的疗养环境,组织患者多参加户外锻炼,为其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2.3 设置必要的娱疗项目

患者长期住院必然会导致心情压抑,因此需要设置合理的娱疗项目,包括手工制作室、书画室、体育活动室等,鼓励患者经常参加娱乐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患者自身疾病恢复,也可改善患者身心状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医疗环境。患者参加活动期间,要安排资深护士负责娱疗室日常工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4]。

2.4 患者家属安全意识宣导

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精神疾病的潜在危险性和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追踪出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活动情况,并根据患者情况对家属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给护理人员。

3 小结

精神病房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健康,更直接关系到整个病区的医疗环境,在精神病房安全管理中,护理人员责任重大,承担着精神病房主要的护理任务,但是病房的安全隐患不仅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疏忽,还来自于患者自身和家属的消极因素,只有合理排查各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制定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相关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为患者疾病恢复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满意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葛网平. 精神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107-109.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篇(6)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82-01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及法定规

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者死亡。精神科患者不同于一般患者,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与医院其它科室的护理环节相比,更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与医疗纠纷。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难以自我控制,而行为也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即使是简单的行为或活动都可能存在较大的不安全隐患。由此,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已经成为精神科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任务。本文对我院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统计并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19起不安全事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由精神病患者自身所致的安全事故8起,由于护理不当发生安全事件6起,由于病房设施不当发生安全事故3起,由于护理护士本身的原因发生安全事件2起。对所有不安全事件进行记录,统计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并制定防范措施。

2.结果

2.1 不安全事件及其原因

2.1.1 精神病患者自身因素(8起)

在疾病发作期,精神病患者的思维以及他的行为方式与正常人不

同,他们常常使用暴力伤害自己或者攻击他人。这些行为不但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安全,也给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隐患。6起精神病患者自身引起的不安全事件均为患者在疾病发作期,无法控制自身行为而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通常,在疾病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对自己内心的想法会进行控制,但不良情绪日益积聚后,也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记录的2起不安全事件是精神病患者在疾病恢复期发生的。

2.1.2 护理不当导致(6起)

精神科护士在病房护理时,要严格遵照护理规程。对于病房内突然发病的精神病患者,护士应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但是,由于年轻护士在这方面经验不足,面对突发事件不能巧妙应对,妥善处理好患者。这往往容易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影响患者的情绪,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医疗纠纷的开端。

2.1.3 病房设施不合理(3起)

精神科的患者行为和情绪总是异于常人,不具备自我照顾的能力。精神科病房内放入任何物品都必须小心谨慎,考虑周全。另外,精神科病房的环境噪音偏高,高分贝的声音会刺激患者的听觉,引起患者的病情突然发作。病房的一般环境设施如卫生间或过道地面有积水,极容易导致患者摔倒,造成患者身体损伤。

2.1.4 护士护理工作不熟练(2起)

护理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责任心等都可导致事故的发生与否。资料中显示,有2起不安全事件是由于护士工作缺乏责任心,对护理流程,业务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的。

3.讨论

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建议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3.1 关注患者情况

护士在进行护理前应对所护理的精神病患者了解详细的病史和经历,如是否有妄想症、是否曾因情绪激动损毁物品、是否有幻觉、自残等行为。在护理过程中,若患者情绪稳定时,可多与其进行交流,并注意患者的语言以及微小的行为,多收集、整理精神病患者的语言特点、情感经历以及无意识的习惯。综合所有的信息后,判断出患者应接受的护理级别,并且预计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此同时,必须将患者所有的精神症状分析,细致地告诉患者家属,使患者家属及时了解病情,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检查设备管理病房环境

对精神科病房的物品要定时进行检查,每日都必须清点病房内的

所有物品,无论大小物件都必须记录在案。对于遗漏或缺失的物品,必须立即进行查找。病房内保持安静,避免高分贝声音刺激患者听觉。另外,要保持卫生间、走廊等地面的干燥,遇到有积水立即处理,并且定期对病床等进行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尽可能给患者一个相对安全、利于治疗的环境。

3.3 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责任心

精神科是一个需要耗费较多体力,并且要求综合各种专业知识的

临床科室。这对精神科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医院或科室在护士业务水平方面要加强培训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在工作中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只有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才能使各项护理工作;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4.结语

总之,对于精神科的不安全因素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不仅要从客观角度,更应从主观意识上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许多不安全事件可以随着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工作热情、自身素质的提高而逐渐减少或避免。

参考文献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9-02

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是无处不在。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业,护理人员面对通过各方面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处置、救援的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每时每刻都会发生,患者自伤、攻击,破坏财产、逃避、甚至自杀,一旦发生事故时,会给病人和家属,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医院和护理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个人人身伤害的风险。因此,面对人民的法制观念的不断提高,应积极加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处置各种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工作。

1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1.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学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约束保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住院病人探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且严抓落实,注重实效。

1.2 开展医德医风和安全教育,使大家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职业修养,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不礼貌行为。尊重患者权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使护理风险逐年减低。

1.3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操作时必须三查八对,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理书写记录做到客观、及时、准确完整。在操作过程中认真做好每个环节,才能有效将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1.4 加强安全护理,消除隐患 精神病患者受症状支配随时随地均可发生不安全隐患,因此需加强病房的安全建设或患者的安全护理,做到防范于未然。对新入患者及探视家属做好安全检查。禁止携带剪刀、指甲剪、刀片、打火机(火柴)、绳子、镜子、玻璃类及吃饭的餐具进入病区,一旦发现及时收回。

1.5 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约束性保护 护理人员不得私自约束患者,约束期间患者应安置在重症病室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约束带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患者一旦安静,立即解除约束,并记录好保护时间和解除时间。

1.6 护士的自身安全管理 ①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③接触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要避免激惹性言语,尽量处于已脱离危险的环境。如发生攻击行为时,护士要临危不乱,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己。④妥善保管好病区钥匙。⑤日常工作中护士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协助、相互提醒。⑥根据病人年龄体型加强入院时的其他辅助检查,如CT、B超、拍片等。

2 做好预防和处置突发精神病工作

2.1 请专家进行精神病相关护理知识培训,加强对病人的护理,避免激化病情。每晚熄灯后,值班护理工作人员要逐个房间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

2.2 实施护理工作人员“一对一”挂钩监管责任制,明确职责到人头,建立病情记录制,每日对所挂钩监管的精神病患者病情进行记录,并做好交接班时情况记录;进一步加强对精神病患者房间检查力度,严禁室内存放危险物品;严禁患精神病的患者进入厨房等重要场所。

2.3 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一旦发现有预发精神病等异常症状的情况,应立即进行救治(发现者是第一责任人);若遇突发精神病时,按照突发精神病处理程序办理。

3 医患沟通零距离,护理质量零缺陷

为促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在改善护理服务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落实“四个一点”的措施,即:为病人多做一点,为病人多讲一点,让病人少等一点,让病人满意一点。二是提出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三是建立并实施对精神病病人支持服务制度。四是开展精神病病人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延伸护理服务。五是开展“示范护理”创建活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六是制作“温馨提示卡”、“出院指导册”、增进与病人的沟通等等。

4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对精神专科护理既往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找出原因,讨论后进行改进,为今后的精神专科护理活动消除隐患,以预防为主,旨在增强防范精神专科护理差错事故的意识,对精神专科护理投诉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态度,强化“避免纠纷——我的责任”的思想理念,将其贯穿在精神专科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共同努力,发挥每精神专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防范护理的事故、差错的发生。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篇(8)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68-01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上精神疾病。据统计我院老年精神科从2004年至2009年,由四十几个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增加到一百四十多个病人,增长率达67%。而老年病人除了患有精神疾病外大多伴有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病情复杂变化快,很易发生意外。因此怎样抓好老年精神科的安全管理,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减少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摆在精神科管理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现将在老年精神科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对老年精神病人实施安全管理,谈几点体会供探讨。

1 强化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1.1 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核心,要想搞好老年精神科安全管理。首

先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尤其是新分配的护士及年轻护士,工作时间短,缺乏临床经验。除了进行岗前安全意识培训外,平时注重对她们进行职业安全教育。结合科内发生的安全问题组织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不安全意外的发生。

1.2 安全意外的防范 我科收治的老年精神病人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大多病人思维混乱、记忆障碍、情绪激动、哭闹、打人、随地大小便,加上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药物副作用如步态不稳等,更易发生跌倒、摔伤。给护理带来的难度大,为了减少安全意外,加强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床旁挂醒目的防意外标示等设施,经过有效的管理,科室无重大安全意外发生。

2 建立建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2.1 制度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保障,违反或疏漏制度中的任何一项都有可能引发安全隐患,结合本科的特点制订具体的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并落实到每个人。每周对责任护士及护工进行安全检查,每月作一次安全评比,安全管理好的给与表扬,差者批评教育并与考核挂勾。

2.2 对科内护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安全管理意识,使她们转变观念,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参与管理。

3 病区安全管理

3.1病区环境管理 病房地面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厕所、洗手间应有防滑措施,门窗、电线及开关定期检查,有损坏及时维修处理。

3.2 危险物品的管理 新入病人要仔细检查,每天晨间护理对床垫及床头柜进行检查,发现危险物品及时收缴,床单元尽量简单化。

3.3 病人的安全管理

3.3.1 具有冲动伤人、激惹躁动的老年病人,防止伤及其他病员,争得家属同意给与保护性约束,并注意约束部位的观察和管理。

3.3.2 长期卧床病人,加强翻身、拍背、擦洗、更换、观察,防止压疮及坠床等意外。

4 护士长在科室应作好表帅作用,树立全局观念

护士长是科室的领导者,也是安全管理的执行者、督促者,病房的安全管理好与坏,与护士长的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对科室的安全管理要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加强检查、督促,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不留如何安全隐患。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篇(9)

一、精神科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精神病人,尤其是重性精神病人,由于症状特殊,他们的思想、情绪都是属于幻觉的行为。对于这种症状,除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已没有办法,药物虽然有镇静效果但明显有副作用,导致一些行为是无法控制的,患者可能在任何时间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精神科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制约医院的综合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精神科护理安全,进一步消除各种隐患,确保风险的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通过规范医疗行为降低不安全行为因素,避免病人和医护人员发生受伤,从而避免和减少病人,造成家庭成员和医院的经济损失,也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特殊的心理疾病

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如严重的抑郁症,存在受害的幻想或者幻觉。因此精神病人,对现实缺乏认知能力,没有对环境风险的正确认识,超越正常思维强度,可能存在逃跑的强烈思想。

2.环境因素

环境和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之间有直接关系,包括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比如门窗的硬度、边缘和突出的岩石、棱角外露的管道、外丝、移动凳子、易碎物品、刀切断绳子、化学品、药物等,这些都可能对精神病人造成伤害。

3.护理因素

首先是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和风险意识缺乏可能导致纠纷;其次是不准确的理解和评估:如果忽略或无法找到一些危险的精神病患者的潜在情感或精神症状,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不注重病人或者观察的技巧和方法的关键点不够,也会出现问题;最后就是,护理人员对风险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和病人的危险期不够敏感,时间如夜间。

4.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不到位

在精神科病房护理,必须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精神科护理管理系统涉及到环境安全管理,必须进行巡逻式的安全管理。

5.医院设施因素

医院的安全方面的执行:危险品的管理,医院病房的规范等。医院对美的追求可能引起的不安全因素,门和建筑物的窗户没有栅栏,洗涤池桌子太高,地面滑动扶手的缺乏,室内的线,没有特殊的搅拌室,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的相关策略

(一)环境安全管理

精神科病房环境的安全性包括:1.室内无易碎物品,如玻璃;2.床、柜等大物件不易移动;3.无外露钉子和线;4.保护电源插座。

所有的门和窗门都必须按照病房要求来设计,不能让患者走出治疗室,要使用医学及其他专用门锁。

(二)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危险物品区域内必须妥善保管物品,且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

1.办公区,因为需要用刀、针和温度计,这些物品必须定量储备,并且使用后及时归还,每班交接。

2.患者用剪刀或者缝纫,一定在护士的监督下使用。

3.危险物品必须要有管理系统和监管系统,包括病人。外出返回病人或探亲回到病房里的病人要对其对物品进行检验,如发现危险货物应没收或统一保管。

(三)病人的安全管理

由于精神症状的特点,精神病人有安全隐患的准备,护士对患者安全管理,包括:

1.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问题。

2.根据病人和确定患者的开放程度和活动范围设定风险系数。对于暴力冲突、自杀和自我伤害等,应尽量远离风险。此外,患者应在活动中注意要受到护士的观察,并且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绪和行为。

3.患者外出检查应做登记。

4.应该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防止危险物品进入。

5.住院患者使用危险品或药物应在办公区。

6.注意对病人的安全宣传,包括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危险物品进入的规定。

7.建立风险评估和干预的过程,在护理工作中和风险管理过程中时刻关注精神病患者。

8.病房的高风险环节的安全管理:比如夜里,探视时间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单元。

9.根据风险评估来确定关键管理目标,确定安全管理的重点,密切观察,注重交流,使每个员工做到心中有数。重点是防止危险的发生。

10.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四)家庭管理

1.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告诉家庭成员不应带危险品来探望病人,在与病人接触时,应尽可能地避免语言和行为的刺激和避免患者情绪冲动和危险的行为。

2.除了患者,也要对其家庭成员做好相关危险行为的观察与指导,使家庭能了解一些病人的情况,协助调查发现,避免患者的一些危险行为。

三、结论

精神科安全护理需要注重护理安全系统的分析与护理工作总结,许多隐藏的危险因素更是安全护理工作的细节所在。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细节教育,牢固树立“风险源于细节”的思想。精神科护士只有真正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细节的意义和关键作用,继续加强她们的责任感,才能加强未来在精神科护理精神科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凯,王凤春,袁桂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02)

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00-0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精神科护理工作者,面对失去理智的精神病人,如何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管理,从而减少护理工作失误,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是目前摆在精神科管理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要做好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应做到如下几点:

1 注重对护士安全意识的培养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注重对新分配来的精神科护士要认真做好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讲解精神科病房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用实际发生的事件进行教育效果较好。要求在安全工作的防范上不断培养慎独意识,使护士做到白班和夜班一样,检查与不检查一样,领导在与不在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种安全工作顺利开展,才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每位病人。

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要严格执行院、科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医嘱处理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探视制度、交接班制度、约束病人的要求等。护士要认识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要使其真正落实到实处。如在安全检查方面,对病人的床单位(床垫下、床头桌、脸盆等)要每周进行检查,在病人安全、病房设备、和抢救器械方面,要定期进行检查,不放过任何疑点。病人吸烟做到定时、定点、定人进行监管,做到警钟长鸣。

3 护士长在安全管理方面要起表帅作用,树立全局观念

护士长在安全管理方面更要认真执行有关安全方面的要求。要树立全局观念,要定期对病区的安全设备,急救设备,进行检查。在病人病情观察方面,要根据病人病情特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各项检查工作要细致认真且必须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定期与病人沟通听取病人对管理方面的意见,做到各项检查详细并有记录。对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可能出现意外要及时提出护理要求和护理方法,并保证各种护理措施到位率100%,不留有任何安全隐患。

4 严格护士的考核制度

建立建全护士的考核制度,不断完善考核标准,并严格落实考核制度的要求,认真检查与考评。特别要注重对考核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认识。将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护士本人。对工作主动性差,服务态度生硬,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的护士,要与奖金挂钩。

5 注重节假日前和节日期间的探视管理

在重大节日前和节日期间由于部分病人出院,这样会给在院治疗病人在心理上造成很大影响,每逢佳节倍思亲,精神病人也不例外。因此做好节日前和节日期间的探视管理十分重要,护士要善于观察病人探视前后的心理和情绪变化,要耐心主动地接触病人和家属,尽量用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的理论去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有特殊病情时要做好交接班工作,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要为在院病人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赢造欢乐的气氛,消除病人的思念情绪。

上一篇: 对历史的感想 下一篇: 高校一卡通管理办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