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05-14 09:10:27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提倡爱岗敬业,追求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态度和理念。“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提出,经济社会面临转型,工匠精神重新回归,成为高校艺术类人才深入发展的需要。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出发,将工匠精神的精神文化融入高校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中,通过高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加强社会契合,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校艺术类人才。丰富了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教育理论,同时对高校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新要求。

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历史发展和时代变革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祖辈亲系之间的继承,追求技艺上的精巧,道技合一的思想追求;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强调的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当代工匠精神不仅要专注自身工作,坚持自己的专业领域,还要具有新思维,善于创造,拥有刻苦专研的创造精神。工匠精神是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也是国家产业长久发展和走向世界的需要。同时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活力,给高校艺术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带来了新气象[2]。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需要有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优秀的工匠不是一日速成的,它需要人们去坚持,专注地钻研自身工作,并在其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从而得到收获,这也是每个行业发展起来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品质。当今社会,所谓“工匠精神”,即劳动者对专业领域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拥有创新的精神追求[3]。其现实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阐述:

(一)表现在“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获得的,也是为实践所服务的。单纯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实践是理论知识得到验证的重要过程,也是使精神物化的主要载体,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让精神实质在现实生活中产生效应,或转化为经验财富,或转化为体验阅历,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表现在“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劳动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对技术、技艺等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理性思索,用强大的专注力,反复改进,不断推敲,在前人的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推陈出新,以创造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技术制品。

(三)表现在“求实创新”的工匠灵魂。求实主要指实事求是,尊重实际。创新则指永不满足,与时俱进,追求新高[4]。求实为创新提供了扎实基础,创新则是求实厚积薄发的外在表现。在实践过程中,应不满足于技术现状,勇于钻研,善于自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用高水平、高水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高校艺术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从学生层面来分析

当前,要破除学生一旦脱离学校环境,学历证书与企业需求脱节、职业素质落后于产业发展标准的现状,少年强则国强,学生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如何使学生在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不被社会淘汰,职业素养与企业企业需求相吻合?只有促使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外化为优秀的行为习惯,学生才可获得在此专业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才能为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奋斗。

(二)从高校层面来分析

艺术人才的培养重在学校教育,高校作为教育与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主阵地,其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为社会、国家输送高素质优秀艺术人才,对培育艺术人才的工匠精神具有先导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教育质量引起来自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及重视,而当前我国高校艺术类人才教育现状引人担忧。首先,基础研究重视度不够,艺术学术风气过于浮躁,学生实践操作机会较少;其次,多为借鉴西方艺术教育理论,缺少本土优秀文化的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弱。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艺术人才。工匠精神的发展及提出使高等教育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更加明确的方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很好地满足了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实现了高效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提升了艺术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时展的艺术人才。

(三)从国家层面来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针对这一现状,国家产业结构需要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缺少不了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从业者。工匠精神不仅涉及到中国制造及其产品质量,更是劳动者实践过程中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5].对待自身职业认真专注、精益求精,不仅是劳动者的优良品质,而且也是一个民族对待工作的优良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的精神要求[6]。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作为国家工业制造未来的接班人和创建者,肩负着重大社会责任,艺术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同时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进步和长远发展。

三、工匠精神为高校教育理论指明方向

教育理论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改进完善使其富有生命力。好的教育理论可以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使学生适应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需求。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正面积极的精神,对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现阶段,普遍高校对工匠精神缺乏深入研究,优秀的高校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可使得教学方法得到创新,教学艺术也可得到一定提升,课堂教学也能得到更显著的效果。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渗透主要通过高校教师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实现的。这就要求高校积极通过组织教师校外学习,如:组织艺术类专业教师参加其专业工匠师傅从业心得专题座谈会,通过与工匠师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对当代“大国工匠”故事进行深入解读,身临其境地感受何为“工匠精神”,针对基于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采取为其专门研制的教学方法,改变一味的灌溉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通过创设互问环节,引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好奇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入了解、体会杰出工匠的日常生活,工作内容及内心世界,逐渐升华学生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匠精神注重精益求精,求实创新,高校在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要注重围绕工匠精神的内涵,使工匠精神在高等教育理论得以深入渗透,使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在实质,从而能够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融入工匠精神内涵的高校教育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灵活性,扩展思维,从而指导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艺术人才。

四、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艺术人才教学实践

(一)高校合理配置资源,创造良好工匠精神学习环境

工匠精神在好的高校环境中酝酿和产生,在实践中升华和固化,通过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顺利就业需要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熟练运用,高等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近年来,艺术市场利益化的出现,部分学生难免会受其影响,追逐物质利益的高回报而丧失自身的艺术追求和匠心品质,热衷于用低成本、低投入,高收益的劳动方式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料。高校应及时把握学生精神动态,侧重于对艺术人才工匠精神的熏陶、培养。2019年1月8日,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青岛理工大学师生宣讲题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开放中的海尔发展探索》的精彩报告,在这场报告中,张瑞敏为各位学生详细讲解了海尔的发展历程及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并寄语学生积极发扬创新精神,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脚踏实地、潜心感受工匠精神,拥抱梦想,超越自己[7](如图1、2)所示。通过邀请本领域优秀人士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加强道德教育,把鲜活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带进课堂教学,提升高校艺术人才淡泊名利、恪守精益求精的原则底线、追求“匠心”的精神境界。举办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创业创新精英分享会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力量。其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灌输式教学削弱学生自主性及艺术创作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僵化,难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牢树工匠意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理论实践化方面,高校更加注重艺术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校内根据艺术人才专业不同开设实践活动。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将精工实习纳入学生考核体系中,如:工业设计类的每届学生都需要分组跟随学校实训基地的师傅们对车间机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跟随师傅学习之后,依次从简单到难的顺序进行操作,小到一个螺母,大到等比例缩小汽车模型,根据学生每人表现及最终产品,由所带的师傅按照企业相应标准进行记录,评价,打分。精工实习使学生通过对本专业工具的使用和了解,将实践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艺术灵感进行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设计创作,激发学生的工匠热情,提升艺术人才的能力与素养,以理论升华和实践锻炼来培养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深层次理解,对工匠精神内涵的领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通过在比赛中锤炼自身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避免眼高手低的情况产生,将工匠精神纳入艺术人才培养的成绩考核指标中,改进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

(二)企业为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新场地,加强社会契合

2018年6月27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揭牌仪式在济南山东书城举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山东新源文化置业有限公司签约,山工艺为企业输送高质量艺术类人才,基地为其提供具有技术技能含量的见习岗位,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努力传播泉城济南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8](如图3)所示。校企合作是使艺术人才深入体会到工匠精神,并将其精神内涵影射到工作实践中的有效途径。调动企业参与到高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也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新动力,具有工匠精神的艺术类人才是企业获取行业竞争优势的保障,是制造高质量产品的重要推力。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工作岗位上满足岗位需要。企业是高等教育的直接相关者,与高校紧密合作,通过共同协作互相影响,进而提升双方各自发展潜能,同时使工匠精神的内涵得到具体化和实用化。创新型孵化器是现下流行的一种拥有政府政策支持,塑造高校人才创新品质与助力企业经济新发展的新平台。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之一,同时也是时展的需要。2016年4月19日,海尔海创汇“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在青岛高新区揭牌并投入运营,海尔尝试把一个制造产品的企业转化成一个孵化创客的平台。这就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艺术类人才提供了“舞台”(如图4)所示。创新型孵化器的出现和发展,一方面可以锻炼艺术类人才的自身各项素质,可以在一个好的平台去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并使其理想逐渐变为现实;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依靠孵化器的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实现艺术类人才与企业内部的良好互补,为企业提供新鲜“血液”。高校与企业双方进行经验交流,学校培养的艺术人才与企业需求是否存在差异,制订艺术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组织学生到优秀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在了解行业前沿的同时深刻感受企业文化,体会企业各个部门运转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激发学习动力,有利于对高校艺术人才“工匠精神”的塑造,让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结语“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及追求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促进高校加强对艺术类人才的专业培养,对艺术类人才职业生涯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与社会产业发展息息相关。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基地的同时也是优秀艺术人才的输出地,社会责任艰巨,只有调整和丰富教育理论,弘扬专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匠心的优秀艺术人才是推动国家产业转型的第一步,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新华网.

[2]林炎红,张群."工匠精神"下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交际.2017,30(11):127-128.

[3]张欧.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效性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9(12):76-78+138

[4]安宏杰.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J].卷宗.2018,7(21):1.

[5]詹丽峰,纪力敏.校训凝炼与工匠精神培育——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6(12):97-101.

[6]张娜."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J].科教导刊.2017,9(8):1-2.

[7]“改革先锋“张瑞敏将海尔创新发展的故事带进青理工.山东:青岛理工大学官网.

[8]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行“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签约及授牌仪式.山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官网.

[9]陈沛捷.中德设计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思想评述[J].设计,2017,30(5):94-95.

[10]陈沛捷.中德合作模式下高职设计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研究[J].设计,2017,30(7):100-101.

[11]曹晋.基于现代工匠精神视野下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设计,2017,30(17):76-77.

作者:宋玲 王健慧 朱宏轩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上一篇: 小学数学教学作业评价探讨 下一篇: 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