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2-05-14 09:18:01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来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经常发生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受伤事件,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必修课程,高校体育通过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相结合,能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好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控制情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合理释放压力。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改变原本单项课程

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来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及高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经常有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受伤事件,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必修课程,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交流,合理释放情绪的能力,结合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结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现代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7—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生理发育基本完成,但心理发展并不成熟。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应该有的心理特征是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向往,面对挑战和挫折不惧艰苦,迎难而上。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大多表现为自卑、抑郁、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等,而且近年来这种现象出现的越发频繁,甚至还发生了因心理健康问题所引发的伤害事件。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但是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枯燥乏味,将体育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程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学习到心理健康知识,进而达到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于学生的生长环境、教育环境、地域环境及自身生理、心理特征的不同,各个年龄段的大学生所体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完全相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一直处于家庭的环境之中,家庭教育同样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一些学生家长不以为然,在家庭的环境下没有给学生做出优秀的表率,使得学生认为父母的一些错误做法甚至是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反而是“正确的”、“无伤大雅的”,这也就是造成学生直至到达大学之后依旧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原因;同样的,父母的过分打压,或过分溺爱,也会造成学生自卑,或是盲目自信。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在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产生的。

2.无法融入新环境

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有老师每天盯着不放,不再有父母每日在身边叮嘱,也不再有熟悉的同学做伴,学生每天需要自己安排除上课外的所有时间,一些学生面对这一变化显得有些措手不及,甚至不愿与新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更多的愿意将时间花在手机或游戏上面,导致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闭心态。

3.面对巨大就业、择业压力

大学生临近毕业将会面临考研和就业两条道路的选择,选择考研的学生希望通过更高层次的学习丰富自己,进而到达更高的舞台;而选择就业学生相对于考研的学生则会更早进入社会,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不友好的,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的道路上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有生活压力也有心理压力,这些无形的压力使得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更有甚者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4.爱情观和性心理出现扭曲

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大学生恋爱成为常见现象。但是心理发育并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爱情观和性心理形成之初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大学生每天接收到的碎片化信息相当之多,当然也不乏这方面的信息,但是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够分清哪些才是正确的,而哪些又是错误甚至病态的,在不知不觉中爱情观和性心理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这也就使很多大学生因为感情不顺而导致心情低落,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二、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高校体育课程具有一定的专项性,同时也有着课堂氛围活跃的特点,在体育课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教授,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还能够锻炼意志品质和心理自控能力。

(一)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中,在让学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体育课欢快、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放松心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情感,合理地张扬个性、释放压力。

(二)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的积极影响

体育运动的过程,是让学生身心放松的过程,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学习体育运动技术,更应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快乐。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张扬个性

每个学生对于所学习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这也就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有个性的动作和表现。在运动场上个性的动作表现不仅不会被嘲笑,还会成为“加分项”,这对于一些原本自卑或内向的学生来讲给了他们很多的自信,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会让他们认可自己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不会因为不自信而畏首畏尾。

2.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控制情感

高校体育教育是以学习体育运动技术为基础的课程,通过将简单的动作连贯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动作。但是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运动技术动作的形成需要经过动作形成期、动作变形期和动作定形期这几个阶段,从动作的形成到定形每个学生所花费的时间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控制身体肌肉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更需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因动作定形快而骄傲,也不因不能完成动作而气馁、焦躁。通过运动技术动作的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3.有助于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学习体育运动技术的过程中,一些学生难免会因生涩的技术讲解而烦恼,而一部分有运动基础的学生则会更好地理解技术动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每个学生都亲自指导,所以教师会培养学生骨干,这类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会很快理解技术动作,在教师不能够做到逐一讲解的时候,这些学生会帮助另一部分动作理解较慢的学生,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们交流技术动作的同时提高自信。

4.有助于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运动多为团队项目,通过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如篮球项目,在篮球场上考验个人技术的同时,更看重的是团队的配合,个人技术再优秀也不能冲破对方五个人的防线;再如时下火热的电子竞技项目,更加考究团队的协作,只有通过默契的团队配合才能够最后走向胜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适当加入团队对抗,来锻炼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5.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体育教育课程,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其重点还是在“育人”方面。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往往带有青春期的叛逆情绪和不成熟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心理健康课程与高校体育课程相融合,将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体育教育课程中,通过体育教育课程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样不仅掌握了运动技术,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在迷茫的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共同进行

将体育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程相结合,对于心理健康课程来说,不仅能够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内容活跃起来,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课上所学的内容;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加入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加快学生理解学习的体育运动技术,使学生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心理素质。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特别是球类教学项目,可以把教学比赛有意识地安排在教学进度的中后部分,通过教学比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课程与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

2.坚持以学生为本

不论是体育课程,还是心理健康课程,教师都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前提,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教学、分层次教学的方法,采取升降级教学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面对胜负、成败的心理承受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调整教学方案,不能一成不变地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还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抗拒,甚至厌恶。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个别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以达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3.提高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和自身素养

高校教师应时刻保持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日常教学之余,钻研专项技术,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时刻保持自身专业知识库的更新。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进行教学,同时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给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结语

通过高校体育通过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相结合,能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通过高校体育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控制情感,提高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合理释放压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改变了原本单项课程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进而能够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快速脱离困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真正达到让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施静娴.大学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和促进[J].内江科技,2018(12):82,123.

[2]王瑜浩.论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层面[J].高职教育,2018(1):51-53.

[3]武琳昭.试论大学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才智,2017:2-3.

[4]莫连芳.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J].视听,2018(8):200-201

作者:刘日良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 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 中国钢琴艺术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