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实践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6 16:18:43

音乐实践教学

音乐实践教学篇(1)

音乐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好表现、活泼好奇心强烈等心理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律动、即兴创作、游戏、乐器辅助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1.1 游戏法。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设计出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实现"玩中学"。比如小学生刚接触音阶时,对七个音符的作用和表现完全没有概念,教师可组织进行"音阶找朋友"的游戏,将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分为若干组,当学生A喊1时,学生B要快速唱出do,然后到学生B喊出2,学生B要唱出re,轮流互换进行。在热烈的游戏氛围中,学生能快速的认识记忆七个音符,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和有效提高了音准感。

1.2 即兴创作法。音乐课培养的不仅是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更是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实施即兴创作法能有效实现以上目标。比如在上《快乐的音乐会》一课前,教师告诉学生,森林中的小动物邀请同学们参加音乐会,但是希望同学们可以为它们提供演奏乐器和演唱歌曲,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给各个小组分配任务,有音乐技能,如会口琴、钢琴等乐器的学生分为一组,负责乐曲中其中一段的乐器即兴演奏;没有音乐技能的学生又可分为两组,一组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可以模拟乐器的器材,负责乐曲中其中一段的即兴演奏,如自制沙锤,自制架子鼓,而另一组则负责为乐曲进行歌词创编,并演唱。通过即兴创作法,学生不仅能将平时学习到的乐理知识学以致用转化为实践技能,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音乐课堂也成为了欢乐的海洋,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在演唱教学中加强实践性

在小学音乐课中,唱歌是最能直接体现学生音乐素养的一项学习内容,在音乐课中占时较多,教师也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演唱教学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演唱作为实践性学习,音乐教师会把教学时间花在各种音乐理论的讲解上,比如节奏、节拍、音区、音准等,还会亲身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发声、呼吸方法等,学生自我练习、摸索的时间却较少,导致学生陷入一种"知道怎么唱,却唱不好"的怪圈,所以教师要注意分配好理论教学是实操教学的授课课时,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集体、小组、一对一的演唱辅导中,鼓励学生大胆唱,放声唱。比如在小学四年级进入到二声部的学习中,此时学生已基本能识唱乐谱,在乐理上,教师可把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在教会学生认识附点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顿音记号、连线、升降号等,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则重点训练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比如在合唱中二声部最容易出现的音准问题,很多教师会狠抓二声部,其实这是避重就轻的做法,教师应该训练主旋律的稳定性,再加入二声部,对有音准问题的学生单独进行训练,利用循环呼吸的方法唱"u"或"m",训练他们的音准。总而言之,在演唱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理论知识过硬并不代表能唱好歌曲,但能把歌曲唱好理论知识不会差到哪里去。

音乐实践教学篇(2)

乐理是师范高专音乐教学的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却是音乐学习的奠基,知识体系也比较庞大。概括来说,乐理教学以音乐的物质材料——声音为基点,其理论框架包含了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是为乐理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一,声音。声音是乐理教学的切入点,音乐能够成为一种艺术,完全依赖发声和听觉,因此,声音是为音乐体系的主体支柱,一切音乐理论和艺术研究都是围绕声音开展的。声音具有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四大物理属性,对这些属性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从声音到音乐的变化规律,是乐理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二,高音。乐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突出音乐表现的基本方法,因此,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音调的变化都是音乐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器乐中,高音不同于声乐的音调,它代表了乐理的各种形式,主要包括:①音级、乐音体系和唱名,体现的是音高的表示方式;②音程,体现的是两音音高之间的关系;③和弦,体现的是高音与高音的叠加;④调式,体现的是有规律的高音排列;⑤音律,体现的是音高的客观标准及其产生过程。第三,音量。在音乐理论中,音调包含了三个不同的主观属性,即音量、音调和音色,其中,音调又是区分音量的重要标杆。器乐或声乐在不同音调上强弱程度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一种主观感受,而这种感受即是音量的变化。在表现音量时,强拍和弱拍循环重复所形成的时间周期,是为节拍,节拍是乐理的基础,因此,音量也是乐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第四,音长。音长是声波的延续,也是表现节奏的重要媒介。节拍和节奏密不可分,其中,节奏主要由音长来表现,而音长是将不同长短的音组合起来,表现音乐的外在框架;节拍则以节奏为基础,既有实质性的音色和音量表现,又有主观性的个人感受。因此,音长是表现节拍和节奏的重要部分,也是乐理教学的基本内容。

二、音乐论述在乐理教学中的渗透

音乐实践教学篇(3)

(一)学生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不够在一些师范类的音乐学院,学生能够接触到实践主要是通过音乐专项比赛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对于选拔和发现优秀的学生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对于那些音乐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讲则会很难参与其中。在大学期间,虽然会有很多的艺术实践活动,但大多数还是需要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所以造成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实践能力得不到训练,很难在音乐创作上有所突破。

(二)教师对艺术实践的认识不足目前高校的大多数的音乐教师来自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接受的主要是专业教育,所以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对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的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教师。所以,大多数的教师很难将艺术实践与课堂的理论和技能的教学同等地重视起来。更有甚者,音乐教师认为艺术实践过多地占用时间,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主要地了解一些音乐常识,教好中小学的音乐课即可了。有了这种错误的认识,艺术实践教学步履维艰。

二、从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教学的优势探讨问题解决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从学生层面来讲,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为此以学生为主题,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进行调整,简单地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双方产生艺术创作上的互动。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一方面既能够表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又能够彰显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师为了使音乐实践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精心地进行筹划和部署,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积极地配合教师,认真地领悟,在课下也要反复地练习,认真地体会和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和风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2.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在每一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扮演编导,有时充当演员,有时候还需要设计舞台等等。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真正地锻炼学生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伴有竞争和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21世纪的当代青年,能够体会到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压迫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从教师层面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从教师层面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科研调查工作上面。进行科研有助于教学的创新,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教师很难找到合适的科研项目,即使找到了合适的科研项目,但是由于调研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很难展开。如果把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科研项目,就能够减轻教师的调研难度。比如,教师可以将其中需要的一些科研调查数据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且在闲暇时间和假期可以参加很多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即可作为此课题的信息资源。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得到了锻炼,又能够帮助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工作。进行科研调查能够使教师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三)从学校本身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从学校本身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开办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学生在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创造校园文化的过程。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通过排练和表演以及摄影等活动,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想象力和创作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开办各种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校风以及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丰富了校园文化,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为此,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推进音乐艺术的实践教学。

音乐实践教学篇(4)

一、音乐游戏的作用

1.音乐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从实践来看,无论是曼妙的音乐还是一首歌曲,都是对情景和情愫的描绘。当学生真正地进入到游戏情境之中,实际上就与音乐融为一体了。为此,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材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并且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适当应用音乐游戏,使他们能养成在音乐伴奏下做游戏的习惯,并在此过程中能够表达个人的体验和情感。比如,《龟兔赛跑》曲子聆听过程中,我们可以设定某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在该音乐情境下进行角色扮演,如何扮演乌龟、怎样扮演兔子等。聆听音乐过程中,可在游戏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展开情节,并且帮助学生全面认知和感受音乐乐段、情绪等层面的差异,同时了解和感受乐曲结构及其在速度、力度以及音程和节奏变化上的表情作用等。这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了解乐曲,而且对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有很好的作用。

2.音乐游戏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挖掘其音乐潜能

小学生们在游戏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通过个人的探究来独立解决问题,有利于孩子们在自发状态下进一步挖掘个人的潜能;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个人的音乐编创意识和能力。比如,《牧童》一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且提出一些质疑。“牧童为什么在放羊时,哼起歌来,小羊就安静了呢?”当提到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沉默了,其中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此时引导学生想一下刚才所表演的角色与情境。基于此,学生能够或多或少地编创一些新歌词,然后进行分组歌唱,其中有学小羊叫声,有的则是牧童的吆喝声。事实上,音乐游戏仅为音乐教育教学的环节和手段,实践中应当注意:对于音乐游戏而言,其灵魂在于音乐,由于音乐游戏仅仅是音乐教与学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音乐游戏过程中一定要伴随着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音乐游戏应用实践

1.音乐游戏的律动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这里所说的律动,实际上就是音乐旋律节拍,根据规律展示其优美动作。其中,律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音乐美感。在课前,小学生们感受着轻快的节奏以及优美的律动走向教室,有利于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小学生对音乐律动并不会感到陌生,比如日常活动中的拍手、跑跳步以及踏步和点步等,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律动。小学生会随着老师一起做一些动作,也可以自编动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采用音乐问答的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在选择发声练习曲时,可让学生模仿常见的动物叫声,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配合对应的律动。比如,公鸡打鸣、鸵鸟走路以及青蛙跳跃等,这些均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听讲。采用该种律动模式,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和理解发声气息以及游戏运用呼吸,这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基于音乐游戏应用的音乐知识教学

一般而言,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游戏,音乐游戏符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天性,而且音乐游戏可以规范游戏者的行为,这样可以在游戏中实现美的享受。以音乐游戏来娱乐学生,可使其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展示音乐课件。比如,“小动物们在开会,天空突然下雨了,雨水滴在小草、小花上……”;此时,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大家从多媒体上能看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将幻灯片上所看到的画面给大家讲述一下。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举手或者表现积极的学生做模范,让他们到讲台上来做一个“演讲者”。同时,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讲述的情况归纳总结,并且以歌词的形式,配上节奏朗诵。值得一提的是,须注意进行反复的朗读,让小学生能够理解生字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复杂词语。领读后,让小学生自由朗读;在此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序走动,去读给朋友听。第二,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比如《小雨沙沙》等,让学生在听歌时,思考春天的景象。同时,我们可将小学生们共同创作的“春雨图”编号,引导他们将画中的内容用歌词来表达;然后,老师按编号让学生按照歌词学习《小雨沙沙》,并注意控制好他们的声音。总之,采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可在一种愉快的游戏中,快速记忆歌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歌词的认知程度。

3.创新教学方式,强化道德教育

在音乐游戏应用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比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实践中,可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程。“同学们,每周一早晨咱们学校都会举行什么活动?什么仪式?”学生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此时,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升旗仪式上大家必须保持什么样的姿态,谁能给大家说一下自己的感悟”。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国旗相关资料,并以此来让学生领会国旗的意义。在教会学生《国旗国旗真美丽》一首歌以后,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多种形式表达歌曲中的内涵与感情。结语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当尽可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体验,创造出适合学生特征的音乐游戏,以此来促进教学。音乐游戏在当前小学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效率。

作者:唐玲颖 单位:杭州市留下小学

音乐实践教学篇(5)

埃里奥特认为“音乐是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每一种音乐实践都取决于该实践的专业工作者,即(业余或专业的)音乐创造者的共同理解和努力。特定的音乐实践必有不同的音乐风格。”(【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41.)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认为实践是音乐的本质,音乐实践包含音乐审美,同时随着音乐人类学研究的深入,音乐本身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展,将音乐放入其语境中认识、理解和评价也是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核心理论。

音乐教育审美哲学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是不同时期音乐教育哲学发展的主要观念,在理论层面它们之间的争鸣还在继续,其讨论的深度也在逐渐深入,不同音乐教育哲学观念都深刻地影响着音乐教育授课的具体行为,对教学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埃里奥特所构建的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中,认为音乐这一多维的人类现象,由两个主要的交织形式构成,即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并称“这个交织关系所构成的人类现实为音乐实践”。(【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40.)

那么,基于实践哲学的音乐教育活动必须关注以下问题,首先,一个音乐实践活动包含两个层面,即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同时每个层面又包含四个维度,即人、活动、作品和语境。具体来说就是音乐创造者(人)、音乐创造(活动)、音乐(作品)、音乐创造活动的语境;音乐聆听者(人)、音乐聆听(活动)、聆听到的音乐(作品)以及聆听时的语境。其次,两个层面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在一个共同的语境下交流并建立联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强调从学生作为聆听者所进行的聆听活动延伸到作品所承载的音乐创作活动这一音乐教学的设计思路有所不足,因为音乐实践活动的两个层面是相互作用从而完成完整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还必须将学生带入音乐创造者的角色之中,通过音乐创造活动引领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以及音乐聆听。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所理解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学生必须作为音乐创造者和音乐聆听者的双重身份进入音乐世界,这样才能实现对音乐的全面理解。最后,音乐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构建一个适合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的共同的音乐语境。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情境教学往往可以达到这一效果,教学设计中所建构的音乐语境需要符合音乐作品本身的文化语境,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理解音乐语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参与音乐创造、理解音乐文化的真实状态,并对于某一音乐风格的深层文化意义进行还原与重建,其对于音乐的理解是深刻而又全面的。

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与学校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为我们确立了音乐教育新的方向,拥有不同音乐教育哲学的教师往往在教学设计中有意或无意地将其对文化的理解、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音乐教育目的的思考等内容贯穿在其中。通过音乐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明确的感受到教师对于音乐教育中实践活动两个层面重视程度的差别。我国传统的学校音乐课堂是以音乐实践中聆听层面为基础,但是往往比较僵化,如何在聆听层面与音乐创作层面搭建良好的桥梁是教学设计的难点部分。

国外音乐教学方法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都十分强调音乐实践中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设计与流程,我国中央音乐学院教育系也在近年来尝试构建新体系音乐教学方法,将现有不同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尝试将其互补和融合,结合我国音乐的特点进行音乐教学实践中聆听与创作的整合。

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通过体验教学实现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课堂活动进行学习,并在学生的体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内容。音乐聆听、音乐感知等常见的音乐教学内容都属于这一类音乐实践活动,近年来,在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甚至大学音乐欣赏授课中逐渐受到重视。音乐体验教学将课程的中心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身体体验,对提高学生音乐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音乐聆听、体验是音乐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音乐实践的基础,但是缺少了音乐创作的实践环节,学生往往形成消极、被动的聆听状态,也很难成为音乐的内行,从而真正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含义。这就好像在课堂上一位并非陕北地区的学生在认真聆听并学唱了陕北民歌后所获得的情感、文化理解远远无法与一位来自陕北、会唱家乡音调的学生发自内心歌唱时所获得的音乐理解相提并论。对于正在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说,音乐聆听和音乐创造本身就不可分割,不断深入的音乐创造正是音乐聆听积累后的成果,也是其对音乐及其文化感受与认知的表达的过程。

在我国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实践部分也有十分明确的要求,《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领域之三——“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创造领域是新课程内容中突出“新”理念的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但是中小学的创造活动有别于专业院校的创作,其音乐创造的过程远远重于其结果,而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授课的方法都直接关系到音乐创造活动的效果。《音乐课程标准》中同时包含了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部分,体现了对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创造、聆听以及文化语境的各方面的关注。增强音乐实践中创造活动的比例这一观念也反映在学校音乐教材中,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7—9年级一共有6册34个单元,其中7个单元没有涉及“创作”的内容,其余课程都在“创作与实践”环节中安排了学生的创作活动。这种创作活动既包含探索音响与音乐,也包含即兴与创作实践,将其中涉及的“创作”内容进行梳理,包含以下方面:

1、用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2、随音乐做即兴表演;

3、自制乐器;自寻音源进行伴奏;

4、创作简单的旋律;或采取某种特定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创作旋律;

5、改编旋律进行变奏;

6、用诗、歌、舞、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印象;

学校音乐教学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实现,立足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所期待的学校音乐课程,不仅包含聆听、歌唱、乐器演奏等内容,同时对音乐创造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将聆听与创造共同建构在文化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学科引领专业,专业引领课程,课程立于教学,而教学体现了教师对学科、专业以及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无论是大学音乐教育还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都需要将音乐的学习不仅仅作为实现美育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开启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的大门,通过音乐实践聆听与创造两个层面的教学使学生进入到某一音乐所产生的文化土壤中,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促使我们反思音乐教育的目的、意义,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三、基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学校音乐教学设计尝试

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是从哲学层面对音乐教育进行理论剖析,对从事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师来说,这一哲学理念必须贯穿于音乐教学具体活动中,在音乐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来贯穿音乐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下面笔者提供我院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游戏贯穿,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程标准》中“创造”教学领域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关注具体授课中创造活动的设计思路与步骤,教具准备包含不同颜色的杯子、节奏图谱、音符色彩卡等。

游戏设计步骤如下:

此活动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创作一首8小节的音乐作品,为了达到活动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分析音乐创作中的要素,例如一首歌曲中包含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旋律、曲式结构、歌词等音乐元素,教师进行活动设计首先需要确定音乐创作中各元素的选择范围,然后根据已定的范围进行活动设计,并了解如何将这些元素分解成相互联系的音乐活动环节,然后确定它们衔接的先后顺序。例如,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已经确定了音乐中节拍为4/4拍,音乐中能够进行创作的音符包含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四分休止符。虽然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一定成熟,但是在最初的创造活动中需要给定一个创作的范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在一定规则下进行游戏活动。此活动设计中第1-4步骤解决了音乐创作的节奏、节拍问题,同时由于杯子这一实物的位置变换使音乐的节奏型产生了变化,也形成了每位同学个人的节奏创作。

在节拍、节奏元素确定后,教师需要将新的元素,音乐旋律引入音乐创作中。对于旋律的感知需要有听觉积累,也就是通过欣赏增强学生对旋律风格的感知,因此教师在第5步骤中选择不同版本的作品对比聆听,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黎英海作曲版的《春晓》是艺术歌曲,从节拍选择到旋律风格都不同于谷建芬作曲版《春晓》的学堂乐歌特点,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作品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为后期的音乐旋律创作打开思路。第6-8步骤是学生具体旋律创作的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立调式、调性、旋律、曲式结构等内容,为了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教师通过给定的旋律主干音,例如do、re、mi、sol、la,请学生在其中确定要选择的调式与调性,再结合刚才的节奏型进行创作。在一节课中需要形成一首短小的音乐作品,因此在节奏、旋律等因素确定后,就需要对作品的结构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如果学生有前期曲式学习的经验也可以自由选择音乐的结构。最后,将歌词与音乐相结合,并修改整首作品,让它听起来流畅。

音乐实践教学篇(6)

二、音乐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重点

1.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活动和对学生评价等实施开放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主动学习,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对花》中,我让孩子们在聆听的基础上,生生互动,互教互学,并在唱会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展示。鼓励孩子进行创编舞蹈动作,创编歌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争取最佳教学效果。

2.参与情感体验孕育兴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感,并以此感染听众、教育听众。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着眼点,强调感受和体验,在感受、体验中引起情感共鸣,孕育学习兴趣,以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课堂的快乐,使学生积极地投身到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与中去,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预期效果。

3.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地参与意识。每节课,我都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听、唱、跳、演等活动,充分享受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让孩子们进行课堂音乐剧的表演,节目有独唱、齐唱、朗诵、舞蹈等,整堂课其乐融融。

音乐实践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54-01

随着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深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模式陈旧、手段单一、方法落后等弊病愈发明显,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感受力与创造力的发展。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承载着人类思想与感情,蕴含着人类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与生活有许多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流行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更显示出其独一无二的功能与作用。

一、凭借流行音乐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产生之前,小学音乐课堂充满了专业教学的声音。在内容方面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音乐感受力与创造力培养不予重视;在教学方面注重传统教学的规律与经验,对于学生音乐兴趣及音乐认识不予重视。课堂几乎采取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许多学生原本对音乐课有着美好的憧憬,在经历音乐课强压式教学后不再对音乐课感兴趣,甚至认为音乐课是一种负担。音乐课不应该死气沉沉,它应当像音乐一样充满快乐,音乐课与其他科目不同没有升学考试一类的考核内容,学生上音乐课是一种等同于娱乐、消遣方式充满轻松活跃气氛的享受,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心态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简单、通俗易懂、节奏紧凑,充满真情实意,并深受观众喜爱的歌曲。有些流行音乐在人群之间传唱,学生甚至未经教师传授就已经熟悉,利用流行音乐这个优点教师很容易就能带领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不但不会使学生有生涩感,反而会让学生感受到有亲切感。由流行音乐作引导让学生学习音乐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在进入经典音乐教学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了解经典音乐含义,产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让学生能够获得经典音乐的真谛。

许多流行音乐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旋律,它作为音乐首要要素有一定组织、节奏,学生有规律可循因此学习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旋律的相似性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比如陈小奇填词的经典歌曲《故乡恋情》与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杨慧兰、李大嘴合唱插曲旋律十分相近,许多学生一听旋律就能认出歌曲出自于哪里,对于经典音乐学习的帮助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二、采用流行音乐深化教育内容

1、用优秀作品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却已经拥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现代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难免会让这些心智尚未成长完全的孩子接触一些能够产生不良影响的流行歌曲,非常不利于学生培养音乐兴趣端正欣赏观念,教师要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比如在课堂上用经典歌曲与流行歌曲相互搭配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欣赏、去总结,教师针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以歌曲为话题展开讨论,最后集体展示讨论内容及结果,不仅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能力发展,有益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

2、用经典歌曲打开心灵之门

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都为学生后天思想品质和知识技能培养产生了非凡影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让学生学习精神品质,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好的流行音乐可以与人产生共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演唱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当中,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意识。

三、利用流行音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许多学生对于音乐认识只停留在个人爱好的层面,从来没有深入去了解音乐,但是流行音乐也是音乐派别之一,它也拥有音乐的基本骨架,教师通过流行音乐来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水平,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基础素养。音乐在特定环境下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文艺作品与音乐相结合时往往能将精神文化境界提升一个档次,能够将作品的表达效果更进一步具象化,比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荆轲易水临别场景搭配流行音乐可以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凉感染力加强,从而使学生对于课堂理解更为深刻,基础学习更为扎实。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引入流行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方式,可以极大的去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让课堂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对于学生音乐学习与身心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实践教学篇(8)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不断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才能赋予这一课题以新的活力。欣赏,并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它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的探究。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音乐欣赏课应在“听与看、想与议、唱与奏、动”这几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作用。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参与 1.听与看。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对孩子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每一首乐曲,每一个音符,当传递到聆听者的心里,每聆听一次就受到一次感染,增加一次记忆和联想,唤起人的美感。初听一首乐曲,对乐曲情绪是喜是忧,是优美还是沉重等,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地判断。之后,教师再利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对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及内容做简单提示,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例如,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波音是该曲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板书、简洁的设疑及提示,使学生自己学习波音,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示范,讲解阐明波音的实际音乐效果。 如果有条件,可自制幻灯图片或播放相应的VCD专用碟,使学生耳听目睹,把抽象的音乐欣赏内容变的生动活泼,直观有趣,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想与议。想和议是欣赏课中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想,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设疑中积极思考想象。在听和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必要的。 例如欣赏“翻身农奴把歌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高超的演技及独特的嗓音效果,拨动了同学们的心弦。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使学生联想到藏区的生产生活及藏胞在奴隶制下牛马不如的悲惨历史。议,是指学生分组议,通过听、看、想,进而发表自己对乐曲的节奏、旋律、调式、调性、风格、情绪、音乐形象和内涵等方面的评议和概括。教师要有目的的指导参与小组议论,通过小结,把乐曲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社会经济、历史自然、音乐艺术等知识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唱与奏。唱和奏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欣赏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时,歌唱家深情而精湛的演技像火种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热爱祖国的熊熊火焰。于是,学生在唱、奏这首歌曲时深情激昂,热情饱满,歌唱祖国的动人歌声飞出课堂。 4.动。这是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欣赏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前几个环节都注重情、知两方面的交融、互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听懂了一首乐曲,并不是欣赏课的结束,还应启发他们对乐曲进行再创造。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情有所系,心就有所动。如欣赏“赛马”,学生跟着乐曲,模仿二胡演奏姿势,随着音乐如痴如醉地表演,仿佛他们就是乐曲的演奏者。同时学生还可以随着乐曲表演蒙古族舞蹈的笑肩、骑马等动作。全体学生都陶醉在音乐之中,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其乐融融。 二、在学生积极参与中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课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学生的参与也是一样。音乐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以乐器和音响为载体,以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三个层次上逐渐升华,最终达到完善自我的人文精神的境界。 1.发现美。发现美是音乐欣赏的基础,不论是谁,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都喜欢“听”音乐。“听”不等于“欣赏”。要欣赏音乐,就必须理解音乐,即发现音乐中的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特点、思想等直接介绍给学生,但这种做法往往使得学生的感知容易被教师所讲的范围所局限,难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性地联想。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等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就有了一种“美”的感知和冲动。一是从作品内容上挖掘“音乐美”;二是从作品的历史背景中了解“音乐美”;三是从作品的民族性中体会“音乐美”。如在“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的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勾画出一幅“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船夫在暴风骤雨中搏斗、粗旷奔放的劳动呼喊声和歌声的画面”,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美”:即船夫们坚忍不拔、奋不顾身地与风浪搏斗,体现了人们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为人们所推崇和敬仰。 2.体验美。体验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在引导学生挖掘和发现“音乐美”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体验和品味“音乐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想象和联想中去体验美呢?我的做法是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一是选择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体验音乐美;二是选择少量的无标题音乐作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由联想,并各抒己见,畅谈感受。如“青少年管弦乐指南”是一首介绍管弦乐队各组乐器的交响指南。在播放这首乐曲之前,我首先简单地介绍了管弦乐中的四组乐器(弦乐组、木管乐组、钢管乐组、打击乐组)的音色特点,然后播放每一组乐器所演奏的主题音乐,最后播放全曲。在学生欣赏完这首交响乐后,我又请同学们谈谈各自对每组乐器的感受。 有的同学说:“长、短笛就像两只快乐的小鸟在林中欢快的歌唱”;有的说:“笛声使我想到了牧童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的景象”;有的说:“笛声使我想到了鱼儿在小河里欢快地戏水……”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在总结时肯定同学们对各组乐器的认识和感受,并强调:“真实的感受就是对音乐的理解。”#p#分页标题#e# 3.创造美。创造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最高境界。通过前两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同学们在“发现美、体验美”的过程中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把音乐作品的内在美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即进入对音乐作品进行三度创作的“创造美”的审美层面。因此,在“创造美”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化对音乐作品内涵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自己对理想追求的自觉行动。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命运》交响曲时,我引用恩格斯的精辟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命运》是一首非常好的交响曲,第一乐章是惨痛和绝望。慢板乐章是挽悼的哀痛与柔和的哀切的申诉。第三、四乐章是自由的号角和青春强力的欢呼。”恩格斯这一具体而又深刻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并在同学们的心灵中产生剧烈地震撼,从而激发了学生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以上将超越作品本身的美学魅力,转化为学生自我完善的境界,这才是音乐欣赏课的终极目标。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参与体验音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全神贯注,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与乐曲产生共鸣,获得表演者成功的欢愉。在社会化的学习过程中拉近了学生与作者、作品时代的距离,同时可以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作品,欣赏作品的能力。

音乐实践教学篇(9)

内容包括医疗、法制、体育、音乐等。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是旨在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学习、音乐活动提高社区成员音乐素质的教育形式。内容包括合唱、合奏、音乐素养学习等,活动形式有小组课、音乐会、音乐竞赛等。

二、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社区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一)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看其必要性

2005年11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办学方针应注意在教育教学中突破“学校”这一范畴,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与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1]。

那么,对于处于高等职业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而言,其办学也应注重扩大学生的教育实践空间,增加教育实践机会,以增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与以往学生所参与的学校音乐教育实习相比较,社区音乐教育具有更加广泛的教学对象、更加丰富的实践内容,并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教育组织、人际交往等能力。

因此,社区音乐教育实践面向社会,提高学生音乐教育的学习效果,实现了音乐专业教学技能与社会服务的结合,体现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

(二)从对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看其必要性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生源质量较之往年有所下降。由于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生活中缺少交流、合作的意识。加上入学前他们的生活多依赖老师与家长。入学后,自主能力欠缺,明显表现为学习目标的茫然和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因此,要改变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促使他们重视自己的专业学习,院校应大力引导学生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并通过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广阔的实践空间里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从这一意义上说,社区音乐教育作为学生“实战演练”的重要实践方式,能在短期内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实现学以致用,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寻找、建立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目标,通过激发学生内部因素中的积极方面,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社区音乐教育实践对促进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社区音乐教育的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包括对合唱、舞蹈、乐队、各种乐器演奏、音乐欣赏、音乐素养等。这些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具备指导教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如何组织合唱队的声音训练、如何处理乐曲;如何创编舞蹈;如何纠正演奏中的技巧错误;如何欣赏音乐等等。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不仅如此,学生在教材的选择,教学难度的把握,教学进度的安排,课程的设置,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也会遇到相应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带回学校,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的交流,其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改善学生的个性品质

每个社区都像一个小社会,社区居民职业多种,年龄层次不同,学生参与社区音乐教育活动,必须与不同角色的人物交往,为顺利完成社区音乐教学实践任务,学生必须学会在磨合中与人相处,改变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惯,以完善自己的个性,同时,增强责任感,增强职业道德,锻炼职业能力。

(三)扩大学生的就业出路

小学音乐教师这一就业窗口远不能满足各级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因此,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范围不应只局限在小学音乐教师这一范畴内。尤其随着现今社区教育的普及,社会开始注重居民各方素质的提高,社区作为一个锻炼在校生音乐实践能力的训练基地,也将可能成为学生的就业场所之一——学生可以尝试在社区里进行自主创业。

由此可见,社区音乐教育与高职音乐教育正处于两个互利的地位。社区音乐教育能帮助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而在社区音乐教育实践中提升能力的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又可能成为社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师资力量,以提高社区居民的音乐文化素质。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一批合格的适应社区音乐教育的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呢?

四、对现今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建议

根据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应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有所侧重,并对以往的教学形式作以适当调整。

(一)对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建议

1.重视基础音乐知识的掌握

掌握扎实的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基本音乐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社区音乐教育实践中科学、规范地进行,让教学得心应手。因为社区居民文化层次不同,有的在音乐知识、音乐修养上是一片空白,此时,教师更应注重传授音乐知识的准确性,以引导居民正确地学习,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否则将严重影响社区的音乐教学质量。

2.强化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提倡每位学生要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或是声乐,或是器乐演奏,或是作曲等。一方面,这是学生专业特长的展示。另一方面,音乐专业技能的牢固掌握,才能胜任社区的音乐教学。因为学生牢固掌握某项专业技能是以丰富的学习体验为基础,这些都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转化为自身的教学经验。因此,专业音乐技能的学习过程应强调学生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增强自己辨别错误与纠正错误的能力,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文艺活动的组织能力

文艺活动是社区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参与社区音乐教育实践的学生就在学习组织一场音乐会、舞会、各种音乐才艺汇演、比赛、联欢等文艺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一些基本演出经验,培养相应演出活动的能力,例如,活动策划、节目排练、组织彩排、演出现场布置、舞台监督等能力。

4.获得其他相关的理论知识

与音乐教育专业相关的其他理论知识大致包括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育学,社会人际关系学等。由于社区音乐教育是面向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居民,因此在进行音乐教育时不能“一刀切”、“一锅粥”,而应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掌握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学习音乐的相关心理学知识。同时,音乐教育实践以课程方式在社区中开展时,要求学生应学会根据不同学习对象制定音乐教学大纲,选择音乐教材,设置音乐课程,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等。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还需要了解掌握社会人际关系学方面的基本常识,以促进社区音乐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

(二)对组织社区音乐教育实践的初步设想

学校应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可通过联系环境安全的社区,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区音乐教学实践,以促进他们学以致用。

就实践形式而言,可以社区音乐教育实习的形式展开,时间为一周一次,利用课余或周末,一次时长大约为两小时。

就教学内容而言,主要包括:

第一,音乐素养:其一,音乐实用基本理论,如五线谱或简谱识读,音乐记号辨认等。其二,音乐作品欣赏,主要根据欣赏对象的年龄不同选择作品。目的是拓宽居民们的欣赏视野,了解欣赏音乐时的基本礼仪,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水平。对于学生而言,尽量以欣赏学校教材以外的内容为主。

第二,器乐学习:电子琴、电钢琴、二胡、吉他等,多为居民们喜爱并且家庭经济能力可承受的普及性乐器。教学内容可通过结合简单、通俗,大家喜闻乐见的乐曲学习一些基本的弹奏手法,键盘器乐基础好的学员,可以参加即兴伴奏的学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帮助学员们组建小乐队,让他们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

第三,歌唱教学:社区中有许多爱唱歌的居民,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让居民们在把握好基本的音准、节奏前提下,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第四,合唱排练:组织声乐爱好者组建合唱队,选择居民们喜爱的,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歌曲,并可按照合唱队歌唱水平的高低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曲目。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多声部合唱训练。

音乐实践教学篇(10)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音乐课应着重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音乐实践,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1、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1.1 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

《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音乐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机会,以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创造性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1.2 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其资源得到共享。

叶圣陶学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既然是合作,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与己无关的想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例如二年级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教师讲课时会安排音乐故事表演,这时就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课本中给出了几个角色:小兔,乌龟,小熊,小猴子,小猫。除了这几个角色,教师还可以添加几个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组分工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优生学困生综合在一起,给每个人都留有机会。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作用,达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支持,配合,促进了情感的交流。

1.3 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级音乐课《小雨沙沙》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歌词之后,教师提问:大家都见过下雨,能说说大雨和小雨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么变化?大家可以分组讨论,选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时,可以教学生合作学习歌曲,看谁学的好,看谁合作的好。歌曲学到一定时候,教师拿出各种乐器,让学生自由为歌曲配乐,进行实践探究,最后,歌曲圆满结束后,可以提问学生你都有哪些体会,可以说一说吗,孩子们会说出许多你想不到的话来,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

2、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强调发挥创造性

2.1 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参与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倾听,可以歌唱,可以演奏,可以写画.在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己去找,去感受音乐,去创造音乐,这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音乐课,只是识谱,唱歌,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能力.音乐课应该是孩子的世界,音乐课堂应该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应该成为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能仅仅只是一个聆听者.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只关注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注重音乐的实践,关注音乐技能以外的艺术实践。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实践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并在指导学生自己模仿、重新编排、自唱旋律等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们在体验美妙音乐的同时,在实践中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体验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从而教会学生将音乐融汇到生活当中,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2.2 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上一篇: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 下一篇: 节能降耗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