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6:33

音乐疗法论文

音乐疗法论文篇(1)

1音乐治疗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000年以前,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的音乐理论是我国音乐治疗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在《乐记》、《汉书·艺文志》和《琴赋》、《养生论》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乐与健康的内容,正是它们为历代音乐治疗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西方现代音乐治疗的历史是从50年前开始的,当时美国的医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诞生了音乐治疗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现在美国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且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在中国,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2]。

2音乐治疗的原理

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大脑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3]。音乐是由音调、节奏、和声、速率等要素组成。音调指音的高低,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乐音力度的减弱可产生愉快的、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节奏是以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节奏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柔和、缓慢的节奏,如华尔兹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强烈的节奏如摇滚乐给人以烦躁的感觉。和声是音高之间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是丰富旋律的一种手段,包括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可改变音乐的稳定程度和紧张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乐进行的快慢,与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联系。

如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与人体心脏跳动的次数接近,使人感觉自然、舒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有秩序的起伏呼应[4]。

音乐治疗时,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持续倾听轻柔的音乐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每分钟耗氧量、血压、心率及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达到肌肉松弛,减低焦虑反应[5]。

3音乐治疗方法

3.1主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直接参与演唱、演奏或跑步跳舞,借此改善患者注意力、引起兴趣、调节心境,并逐步建立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身心各部分功能的发挥,最终达到康复目的。

3.2被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感受式音乐治疗。治疗时播放适宜患者的乐曲,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之逐步协调平衡,以摆脱焦虑、紧张、恐惧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3.3综合性音乐治疗

即将音乐与物理治疗及其他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国内主要有音乐电疗、音乐引导气功疗法等,国外主要有音乐戏剧疗法及音乐游戏治疗等。其中音乐电疗是将音乐与电疗或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疗法,通过音乐电疗仪将音乐信号转化为与音乐同步的低中频电流导入人体穴位或病患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6]。

4音乐治疗在疗养学中的应用

4.1在疗养学常见病中的应用

1)给患有高血压的疗养员听平稳柔和的曲目,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芭蕾舞曲,可使疗养员悠闲自得、心情舒畅,产生愉悦感,降低血压并起到镇静的作用[7]。一些疗养员经1~3个月的感受式治疗后,降压效果显著[8]。

2)冠心病与遗传、生理或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当患者处于不良环境时,精神紧张可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变化,由于高脂血症引发为冠状动脉疾患。针对上述特点可选择安静、轻快的乐曲,如小提琴协奏曲《江南好》,沉稳的琴曲《梅花三弄》,平和的琵琶曲《阳春白雪》等,这些乐曲古朴雅致,旋律流畅,气韵浑成,淡远脱俗。让患者感受这样的节律,进入安静的状态,全身肌肉得到放松,每次治疗后患者都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并有手足微热,心情舒畅,心律恢复正常的效果。

3)音乐电疗仪对功能性头痛症有止痛的治疗效果,并具有促进脑部血流循环,特别是在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调节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音乐电流使脑血管有节奏地收缩和扩张,这实际上是对脑血管起了一种物理按摩作用。

4.2音乐治疗对心理的作用

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同的音乐可以引起听者不同的情绪变化。音乐治疗师正是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通过音乐来改变人的情绪,最终改变人的认知。音乐治疗师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各种情绪体验,帮助他尽可能地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内心深处积极的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就会逐渐地使用积极的音乐,以支持和强化被治疗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力量,最终帮助他摆脱痛苦和困境[9]。因此,经过音乐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在精神上得到新生的体验。

4.3音乐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深重的苦难,不仅在于它那一瞬间的摧毁之力,更在于它以灾难记忆的方式留存心灵,使灾难在心里更长时间地延续。灾后破碎的家园需要重建,但是灾区人民更需要心灵重建。被动性音乐疗法里的音乐放松、音乐催眠、音乐的压力管理、音乐想象等技术都可以对灾后的群众和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的减压和维护,而音乐想象这类比较深层次干预的音乐治疗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灾后精神创伤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和引导。在此类别中的音乐同步等方式可帮助失去亲人等悲伤过度者调节情绪、宣泄情感。在主动性音乐疗法里,我们常常用到乐器的即兴表演,比如鼓、散响乐器,这些乐器通常不需要任何音乐背景,我们却可以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大家支持和宣泄情感,也非常适合在团体中使用,增加受众面积,这比传统的语言式的心理维护更容易深入人心,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6]。而关于综合性音乐治疗,则可用于灾后致残患者的身心康复。汶川地震至少导致5万人残障,这些人在身体恢复能力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维护以及长期的康复性治疗,在此期间可将音乐治疗贯穿于整个疗养过程中,使绝大多数人都能从最悲痛的创伤性事件中恢复过来,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音乐艺术途径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心身性疾病的一种康复保健方法。音乐疗法是音乐艺术与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应用。音乐疗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在疗养院及社区医院中尤其适用,在医疗资源尚不充分的今天,对提高疗养员身心健康,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爱珍.音乐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3):130.

音乐疗法论文篇(2)

音乐是时间和音响的艺术,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来说,它的特殊性在于具有非语义性、非具象性和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非语义性表现在音乐是不可言说的,音乐不像雕塑、建筑一样可以直接反应客观世界,而是通过音高、音强、音值、音色等刺激人类的听觉器官,在人脑中形成想象而获取听觉的形象;非具象性体现于作为音乐物质材料的音响,并不存在于空间的任何地方,音乐不能够准确地描写事物的具象;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是指音乐的声音音响所要表现的或已经表达的具象形象具有模糊性和不明确的特质。正因为如此,才说明了音乐的独特魅力:演奏家和演唱家们的声音,通过听众的听觉器官,直接诉诸于听众的心灵之中,给予听众无穷无尽的感动与震撼。可这种感觉却又是那么的难以捉摸,无法用语言表达。或许是随着音高不断升高,音量的增加,听众的情绪不断高涨,或是随着音高的降低,音量的减弱,听众的情绪渐入沉寂。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阐明了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调节作用。于是,就引出了本文的主题――音乐治疗,张鸿懿在《音乐治疗学基础》中写道:“音乐对情绪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缓和人的紧张情绪,使之平静,又能使人在疲惫低落时,振奋人心。”本文的研究就是从音乐对人情绪的调节作用出发,对音乐治疗的概念界定、在中国的发展传播以及中国传统医学中“五音疗法”的理论作出论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于二十世纪中期,在二战期间的美军医院中开始应用,对于音乐治疗,各国的音乐治疗组织都有自己的定义,目前较权威的定义来自于美国音乐治疗学家Temple大学教授K-Bruscia,他在《音乐治疗定义》一书中认为:“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二)音乐治疗学

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创建于二十世纪欧美国家。音乐治疗学虽然创建时间短,但在世界各国的传播速度确实非常快的。关于音乐治疗学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的定义为“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属于应用音乐心理学的范畴。”

(三)五音疗法

五音疗法是“根据中医传统的五音理论,运用交、徵、宫、商、羽五种不同音调的音乐来调治疾病的方法。”②

二、音乐治疗在中国的发展

1950年,音乐治疗学正式得到承认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现代学科,成立后数年内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南美相继成立音乐治疗机构。但是用音乐疗愈疾病却古已有之,古代埃及的长老医生喜欢把音乐作为心灵的药物,通常把歌曲治疗作为医学活动的一部分。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斯巴达通过音乐治愈了一场瘟疫。据文献记载,1740年有一位伯爵派遣使者向巴赫要求一组作品,以解除心头的烦闷。巴赫创作了30首大键盘奏鸣曲,伯爵听后大加赞赏,说这和谐柔媚的音乐让他心情平静,多年失眠的疾病也霍然而愈。在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中有关于“五音”与“五行”之间关系和运用于治疗疾病的论述。

1980年,美国知名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教授来华讲学,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一次报告将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音乐治疗开始在中国传播与发展。198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开展“心里音乐疗法”,并与长沙医疗器械厂共同研制音乐治疗仪。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学会挂靠北京回龙观医院。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工举办十届学术年会、十届学术交流会、三届养生与新媒体论坛、两届音乐治疗临床基础培训班。中国音乐治疗学会还设置音乐治疗网,下设关于学会、业内新闻、专家专栏、走进音乐治疗、学术园地、教育培训、视频在线、答疑解惑和在线欣赏等板块,介绍和宣传音乐治疗。随着音乐治疗的发展,国内许多高校也相继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和音乐治疗中心,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江西中医学院、长治医学院等。除此之外,中央音乐学院高天教授于1999年开设了“高天音乐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家专门的音乐心理治疗机构,提供临床心理治疗服务。1999年1-8月期间,高天还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音乐治疗》节目,专门为有睡眠困难和神经衰弱的听众服务。

另外,在音乐治疗理论研究方面高天的《音乐治疗导论》、张鸿懿、马廷慧的《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张鸿懿的《音乐治疗学基础》和普凯元的《音乐治疗》,以及相关文章郑玉章的《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陈丽霞的《从音乐治疗学谈起――论音乐对疾病治疗的价值与方法》、普凯元的《音乐治疗的中医学理论》等都是有代表性的成果。

三、中医的“五音疗法”理论

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关于“五音疗疾”的说法,在《黄帝内经・五音五味篇》中将五音与五行、五脏相联系,运用五音针对不同疾病,采取对症配乐的经验。“五音疗疾”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

依五行学说建立的中医五音疗法的学说理论主要有如下解释:

(一)角调式乐曲,蕴满生机,有木之特性,可入肝。肝属木,储藏血液,肝气受阻,则使人易怒口苦,眼睛干涩。

(二)徵调式乐曲,躁动嘹亮,有火之特性,可入心。心属火,精神之所,心气受阻,易使人失眠心慌,舌部溃疡。

(三)宫调式乐曲,沉静庄重,有土之特性,可入脾。脾属土,气血之源,脾气受阻,则使人腹胀身肥,口舌生疮。

(四)商调式乐曲,铿锵悲壮,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肺属金,换气之处,肺气受阻,则使人咽部溃疡,鼻塞气喘。

(五)羽调式乐曲,清润苍凉,有水之特性,可入肾。肾属水,命源之地,肾气受阻,易使人腰酸便频,耳部病变。

由上所示,愤怒属木,生气时,多听角调式乐曲,疏理肝气。如《胡笳十八拍》等;

喜笑属火,可听徵调式音乐引导积极的一面,如《金蛇狂舞》等。若情绪浮躁则应听羽调式音乐,用水克制,如《洞庭秋思》、《小河淌水》等;

压抑属土,思虑过度时,应多听宫调式音乐,悠扬沉静,抒感。如《春江花月夜》、《步步高》等。当极度痛苦是,应听一听角调式的乐曲,用肝木的朝气制约脾土的压抑;

音乐疗法论文篇(3)

中国古代医疗价值取向的音乐治疗思想源于远古巫师的音乐医疗行为,之后,在古代中医整体论学说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五音与五行、五脏、五志、五方、五色、五时相对应的五音疗法思想。

1.1古代巫医的音乐医疗思想

古代巫医音乐治疗思想是建立在神、音乐、巫师和患者四位一体的互动模式上,巫医标榜自己是神、人之间的使者,他们借助音乐行为来沟通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利用音乐、歌蹈等形式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治疗过程中运用敲击乐鼓产生的物理振动治疗患者疼痛部位,并借助拍打患者身体以疏通其堵塞的经络。关于巫医音乐医疗行为对生理疾病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在《黄帝内经贼风篇》第五十八章中,歧伯回答了黄帝的疑问,认为巫医在事先了解了患者的发病原因后,利用患者以为自己生病是中了邪气的心理,依据巫医们掌握的治疗手段,通过让患者参与吟唱、舞动、击鼓等相应的活络筋骨、疏通血脉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疾病产生了辅助治疗的效果[1]。在远古没有医学技术的特定生存环境下,巫医音乐医疗行为极大地缓解了先民们所患生理疾病带来的痛苦。

1.2古代萨满音乐治疗思想

萨满音乐治疗为远古时期的神秘文化现象。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萨满首先自己表现出极度兴奋甚至神志不清、恍惚等,以展示其通神灵的的神秘感,而后利用安代舞、神歌、敲鼓等音乐行为,引领患者起身融入歌舞之中,经由热烈的治疗气氛,提升患者的积极情绪,活动患病者的肢体,通畅其血脉,以此来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2]。1985年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发现了《萨满神歌》的手抄本(分2册共有126页),上面记载了1874年10月和1885年11月间由纳喇氏尔喜抄写的有关《萨满神歌》的资料,详细描述了如何运用打击萨满神鼓、跳神、歌唱等方法为患者驱魔祛邪[3]。在祭祀仪式中萨满神歌固定的曲目有《排神歌》、《请神歌》、《萨满附体歌》和《萨满与侧立对答歌》等,祭祀仪式治疗活动中萨满神歌除了有固定的曲目外,也有在野祭时出现的即兴创作的歌曲。即兴歌唱时萨满一边舞动身体,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大声吟唱着代表着不同神灵的神歌来为患者治疗疾病[4]。从现在的音乐治疗学科研究角度来看,萨满运用的歌、舞所引发的转移、幻化功能,调动了患者参与治病的积极情绪,提升了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

1.3古代五音疗法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五音疗法的思想雏形之后,从汉代到清代两千多年间出现的民族音乐医疗案例中,许多五音和五脏的共振医疗观点,阐明了五音疗法所具有的流通气血、宣导经络的治疗功能,进而形成了五音疗法学说。《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提到:中心方向属于黄色,对应的是脾脏、五音中的宫音;西方属于白色,对应的是肺脏、五音中的商音;东方属于青色,对应的是肝脏、五音中的角音;南方属于赤色,对应的是心脏、五音中的徵音;北方属于黑色,对应的是肾脏、五音中的羽音[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了风源于东方生出了木,木生成了酸后再生成肝,对应五音中的角;热气源于南方生出了火,火生出苦后再生成心,对应五音中徵;湿气源于中心位置生成土,土生出甘再生成脾,对应五音的宫;燥气源于西方生出金,金生出辛后再生成肺,对应五音的商;寒气源于北方生出水,水生出咸后再生成肾,其对应五音的羽[6]。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指出了五音旋律与大自然的生(春)、长(夏)、化(长夏)、收(秋)、藏(冬)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关系[7]。这种五音与五行等相互对应关系的学说,进一步完善了古代“五音疗法”的思理内涵。

2中国传统医疗价值取向音乐治疗的当代应用

中国传统医疗价值取向音乐治疗的当代研究中,借助生物反馈仪、心理量表测等现代检测、筛查手段,对古代传统五音疗法的疗效进行了科学检验。在继承了古代传统音乐疗法的基础上,开创了五音五脏疗法、五音五行疗法、笛箫疗法、音乐电疗法、西藏颂钵音疗法和状态导向音乐治疗等,具有当代民族特色的音乐治疗方法。

2.1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五音疗法

当代传统中医取向音乐治疗研究的是五音与人的五脏对应所产生的生理、心理效应,也就是当聆听民族五音旋律时,音乐产生的节奏与人的脑波、心脏运动、呼吸和肠胃蠕动等节奏相一致时,就会产生同步共振效应。与人体产生共振的音乐声波,能够有效渗透到体内疏通被阻塞的脉络与血脉,促进恢复受损伤的身体机能[8]。2010年,刘文权等[9]研究了五音序列与人体脉搏波动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2015年,徐继宗等[10]基于声波共振原理,对《黄帝内经》中五音疗法的运用进行了检验;2018年,郭会霞等[11]对五音疗法在改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相关实验从不同医疗用途层面,验证了“五音疗法”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有效性。

2.2音乐笛疗法

音乐笛疗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种运用民族笛箫吹奏乐器来进行医疗和保健的方法。笛疗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吹奏笛子时可使不经常使用的左手肌肉功能得到锻炼,可以增强右脑在音乐、形象思维和运动方面的功能,扩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能量,有助于左右脑的平衡协调。当代著名笛子演奏家胡结续先生在多年的笛疗研究中发现,吹奏笛子自然形成的各种口型和因口型变化形成的“六字诀”的口型变化相同,这些不同口型配合不同的呼吸同样具有打通经络和化瘀活血的医疗功能。在借鉴“六字诀”发声口型基础上,经过不断的临床研究,胡结续先生于2002年形成了具有当代民族特色的音乐笛疗理论与方法[12]。湖南安乡县的黎湘安先生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把传统中医五行五音保健理论引入到了的自己的笛疗研究中,于2008年研制出了用于医疗的“笛疗仪”。江苏省南京市的周舒兴教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赵振军教授,也都在借鉴古代陶笛演奏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制造工艺各自开发出了具有当代民族特色的陶笛音乐疗法体系。

2.3音乐电疗法

音乐电疗法吸收了传统中医理论和五行音乐理论,是一种运用电子设备把音乐信号转换成电子脉冲新号导入人体经络穴位和听觉系统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疗法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国内的音乐电疗专家们,在借鉴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英国的体感音乐疗法的理论上[13],把音频转换成20~20000Hz之间的电子脉冲信号,根据患者的治疗需要运用不同的电子脉冲信号,刺激患者病痛身体的穴位以打通受阻的血脉。近10年来,比较典型的研究有:2008年沈贵荣等[14]就音乐电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瘫痪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009年李豫等[15]就音乐电疗对老年性膝痛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013年刘继红等[16]对音乐电疗对改善住院疗养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以上临床试验证明,音乐电疗具有舒心活血、镇静催眠、解痉止痛、抗炎消肿、蠲痹降压、预防肌肉萎缩等功效。

2.4颂钵音疗法

在中国古代,颂钵除了在祭礼仪式上使用以外,西藏喇嘛也用它来为人们治疗疾病。但近代以来,关于颂钵音乐的研究一直未见具体的研究成果。直到在20世纪70年代末,荷兰籍人HansdeBack(汉斯.德.贝克)在尝试用颂钵治疗自己的僵直性脊椎炎后,借鉴西藏颂钵传统的治疗思想和密宗养生理论,进一步改良了西藏颂钵音疗法。为适应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汉斯还结合了编钟、扬琴、大锣等民族乐器,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颂钵音疗理论体系。西藏音疗的思想基于颂钵发出的声音频率波或产生的泛音进入人体时,可与人体内部分子产生共振,重新激起身体内部新的能量流动,打通堵塞的脉轮,以缓解身体不适引起的疼痛部位[17]。201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比利时列日大学联合研究了来自喜马拉雅的4个产于五世纪时期的颂钵,该项研究破解了西藏颂钵的共振原理,揭示了受到敲击后的颂钵振动规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2011年6月30日出版的《Nonlinearity》杂志上[18],这些研究为当今人们进一步的颂钵音疗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5状态导向音乐治疗方法(guidestatemusictherapy,GSMT)

GSMT源自东方文化和中医背景,通过引进消化西方音乐治疗技术,结合心身康复和意识科学理念,融合状态观康复新技术,并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而成为中国特色音乐治疗技术。GSMT的本质更接近中医的文化理念。GSMT以生命状态为导向,应用各种音乐艺术手段为主,联结内外信息网络,启发激活意识能动性,有效地调节心身状态,促进疾病恢复、功能康复和生活回归。基于状态观理念,把握乐性的“升降浮沉”和“寒热温凉”,有中医体质、气质和意识辨证等相关状态评估,整合技术,五态融合五音,内化和外化形式结合,无为和有为法则结合,继承创新包含:音乐放松技术、音乐守神技术、音乐治神技术、团体组场音乐治疗等,简便效验[19]。GSMT自1998年开始培育融合提炼,2008年在抗震救灾--心身康复援助行动中得到系统应用,历经20年磨炼逐渐成熟。该疗法从2016年至今,连续3年以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在中西医结合康复领域方向进行推广和普及,得到了国内音乐治疗学界的普遍关注。

3结语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运用音乐治疗的民族之一,在古籍《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原始氏族社会的巫师苗父运用演奏竹管乐器为患者治疗疾病的案例[20]。传统五音疗法,不仅在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也对当代民族传统音乐治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西方音乐治疗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涌入国内,传统的音乐治疗思想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的质疑和批判,中国传统音乐治疗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也随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对中国传统医疗价值取向的音乐治疗思想与方法进行了分类概述,通过对古代音乐治疗思想和当代传统音乐治疗发展的评述,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医疗文化,以期能够有效促进中华民族传统医疗价值取向的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研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的心身健康。

参考文献:

[1]周素丽.黄帝内经中各派分析——从与黄帝问对诸臣之名切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163.

[2]孙丽娟,杨雅茹.中国古代巫术歌舞中的音乐治疗思想[J].民族艺术研究,2011,24(6):29.

音乐疗法论文篇(4)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有着“亲缘”的关系。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MTA)在创建时曾对音乐治疗做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的目标就是将音乐运用于恢复和改善人的身心健康。我国学者对音乐治疗提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是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效应,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和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上述定义的理念焦点都集中体现在运用音乐使人类身心的失调损害状态得以恢复,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下面笔者拟从音乐治疗的起源、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中医音乐治疗的特色、制约我国音乐治疗发展的因素等几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音乐治疗溯源

1.我国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我国早期音乐多用于祭祀、娱神灵、省风、宣气,而“宣气”是指在阴阳阻滞、不能通畅运行的时候,音乐具有宣导、疏通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能找到大量关于音乐治疗的论述及临床实例。我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内经》中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间,可以意识”。指出五音和五脏有特定的联系,各脏有病其发声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各音阶又会侧重影响与之相应的脏腑,即宫通脾、商通肺、角通肝、徵通心、羽通肾,并指出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欧阳修曾记述自己“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既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宫声数引,久则乐乐愉然,不知疾之在体矣。”这是宋代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治疗的典型实例记载。另外,在《乐记》《律历志》《太平经》《养生论》《论衡》等文献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治疗思想。

2.音乐治疗在国外也有悠久的历史。古埃及人通过巫医治病,除了给病人服用一些确有疗效的天然药物之外,还经常采用一定的仪式,对病人手舞足蹈一番,口中念念有词,哼唱着怪异小调,这样的怪异小调不仅起着暗示作用,也使病人内心得到很大的安慰,心情变得舒畅,病情便趋于好转。古希腊人很早就将健康和音乐联系起来,他们所崇拜的太阳神阿波罗就是主宰健康和音乐的神,他们将情绪的净化看作是精神治疗的重要过程,而完成净化过程是通过戏剧表演和音乐演奏来实现的。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爱好音乐的医生把音乐视为一种娱乐和焕发精神的手段,认为音乐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胡思乱想。18至19世纪,出现了大量关于音乐的心理效应的研究材料,并有许多医生采用音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二、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音乐治疗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1980年,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美籍华裔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了讲学活动,首次把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此次讲座开启了我国进入音乐治疗领域的大门。1981年,医院开展了以音乐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音乐电疗,随后又与传统针灸相结合,使我国的音乐治疗从一开始,便具有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198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开展心理音乐疗法,为适应国内患者特定的文化背景,大量采用了中国乐曲。后来又与长沙医疗器械厂共同研制了心理音乐治疗机,并在全国推广。1985年,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成立,开始出版、发行音乐治疗的音像制品。1986年,北京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与音乐专业人员合作,先后开展了老年忧郁症的主动治疗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操作性音乐治疗。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专业,1989年正式招收专科生。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参加者有25个省市100多个会员单位。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学术交流会,音乐界著名人士赵沨、张非等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991年和1993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该学会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我国音乐治疗事业的发展步伐。1992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北京设备研制中心成立。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了音乐治疗,初步形成了由音乐家、心理学家、医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音乐治疗队伍,有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专门的教育机构、专业的音像出版社和设备研制中心。可以说,一个覆盖全国的音乐治疗网络已初步形成。

三、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特色

我国的很多专家学者在开拓音乐治疗的过程中,合理地结合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创造了不少新的音乐治疗内容,补充了现代音乐治疗学的学术体系,扩大了音乐治疗研究的视野。

1.在理论上,注重音乐的物理治疗作用,强调音乐声波的生理效应,补充了现代音乐治疗学以心理学为主的理论体系。在中医音乐治疗思想中,注重“身、心双修”。在音乐对生理调节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相应”理论认为,自然界与人是“同构异质”的,无论世界上的什么实物,都是由各种相同的元素构成的,只是结构不同,所以才表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音乐也是一样具有世间万物所共有的属性,“五音”也有着和“五脏”相应的各种属性,因此,以五音调式编配的各种乐曲,可以通过这种共同的属性而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五脏系统。在音乐对心理调节方面,中国的七情理论认为:情志的失调可以通过“相生、相克”来获得平衡,例如,过度压抑的病态,可以用“怒”来平衡,通常采用激昂、悲愤的旋律,强大而带震撼性的音量,帮助患者宣泄郁闷的心志,然后再用轻松、流畅的音乐放松患者精神。2.在作品上,中国古典音乐、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下的作曲理论,为西方的音乐治疗提供了大量曲目。与西方作曲家强调个性大相径庭,我国自古以来的多数音乐作品都是为环境、为氛围、为景观而创作的,这非常符合音乐治疗对作品的要求。因此,诸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之类的音乐,以及近年来中国的一批医学家、音乐家主动地“为治疗而创作音乐”。诸如《阴阳五行疗效音乐系列》《现代心身疾病疗效音乐》《心理健康保健系列》《美容系列》《睡眠音乐系列》《现代催眠疗法系列》等制品,受到国内外音乐治疗师和广大患者的欢迎。

3.在方法上,中国音乐治疗结合了诸多中医方法,使音乐治疗的手段更加丰富。我国在音乐治疗的方法上,比较突出的是创造了音乐穴位电疗法、音乐气功疗法等。其中电针疗法是采用亳针刺入穴位,通过音乐电流,同时兼听音乐,其作用机理是音乐、音乐电流、经络穴位等作用机制的综合,其疗效更为显著。

四、制约我国音乐治疗发展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日趋迫切,音乐治疗作为一种“享受型”“自然型”的医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喜爱,这是它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民众基础。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音乐治疗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毕竟还短,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医学研究水平等

,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在音乐治疗方面还存在着发展中的瓶颈,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1.理论基础薄弱。音乐治疗是由临床实践开始起步的,实践中有了疗效,自然不胫而走,广为效法。但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理论基础薄弱,临床实践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这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几次学术会议科研报告,大部分是以对照比较的方式说明音乐疗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治疗机制,也就是音乐作用于人心身的原理所涉不多。这里一方面是因为进行这样的测试和研究,都离不开新型的、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使得有些研究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是从事该项工作的大部分是医护人员,他们忙于日常的临床治疗工作,又没有受过系统的有关基础学科及技能的训练,所以进行基础研究也比较困难。

2.学科人才紧缺。目前从事我国音乐治疗的队伍分两大阵营:音乐界和医学界。这两大阵营的学术相容性极差,音乐界从事音乐治疗研究的学者不懂医学,医学界从事音乐治疗研究的学者对音乐知之甚少。这种现象严重削弱了我国音乐治疗的学术发展,难以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平。把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在高等院校普及开设这门专业课程势在必行。

3.政策法规的束缚。欧美的音乐治疗学会大多具有资质审查权力,通过学会认可的资格证书后,可以在医疗单位工作,也可以独立开业,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受到法律的保护。而我国医疗职业序列中没有音乐治疗师的职位,更没有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认定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音乐治疗从业人员的就业发展,也限制了音乐治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使得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前景受到一定影响。

在音乐治疗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丰收过、喜悦过,但我们还需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能打破制约音乐治疗发展的瓶颈。展望未来,这里将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张鸿懿.音乐疗法(一)[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1999(1).51.

[2]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中国电子音乐出版社.2002,第1版.

[3]张鸿懿.中国音乐治疗实践与教育二十年[J].艺术教育,2003.

[4]高天.第一届音乐治疗训练班讲义[R].2000,8-10,1-4.

[5]王志远.高等医学院开展音乐治疗学初探[J].音乐治疗学科信息,2002(6):38.

[6]侯建鹏.音乐有镇静作用——京城流行音乐止痛[N].北京青年报,2003-1-28.

[7]郑璇,徐建红,龚孝淑.音乐疗法的进展和应用现状[J].护理杂志,2003(7)42-43.

音乐疗法论文篇(5)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有着“亲缘”的关系。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MTA)在创建时曾对音乐治疗做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的目标就是将音乐运用于恢复和改善人的身心健康。我国学者对音乐治疗提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是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效应,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和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上述定义的理念焦点都集中体现在运用音乐使人类身心的失调损害状态得以恢复,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下面笔者拟从音乐治疗的起源、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中医音乐治疗的特色、制约我国音乐治疗发展的因素等几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音乐治疗溯源

1.我国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我国早期音乐多用于祭祀、娱神灵、省风、宣气,而“宣气”是指在阴阳阻滞、不能通畅运行的时候,音乐具有宣导、疏通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能找到大量关于音乐治疗的论述及临床实例。我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内经》中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间,可以意识”。指出五音和五脏有特定的联系,各脏有病其发声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各音阶又会侧重影响与之相应的脏腑,即宫通脾、商通肺、角通肝、徵通心、羽通肾,并指出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欧阳修曾记述自己“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既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宫声数引,久则乐乐愉然,不知疾之在体矣。”这是宋代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治疗的典型实例记载。另外,在《乐记》《律历志》《太平经》《养生论》《论衡》等文献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治疗思想。

2.音乐治疗在国外也有悠久的历史。古埃及人通过巫医治病,除了给病人服用一些确有疗效的天然药物之外,还经常采用一定的仪式,对病人手舞足蹈一番,口中念念有词,哼唱着怪异小调,这样的怪异小调不仅起着暗示作用,也使病人内心得到很大的安慰,心情变得舒畅,病情便趋于好转。古希腊人很早就将健康和音乐联系起来,他们所崇拜的太阳神阿波罗就是主宰健康和音乐的神,他们将情绪的净化看作是精神治疗的重要过程,而完成净化过程是通过戏剧表演和音乐演奏来实现的。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爱好音乐的医生把音乐视为一种娱乐和焕发精神的手段,认为音乐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胡思乱想。18至19世纪,出现了大量关于音乐的心理效应的研究材料,并有许多医生采用音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二、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音乐治疗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1980年,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美籍华裔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了讲学活动,首次把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此次讲座开启了我国进入音乐治疗领域的大门。1981年,医院开展了以音乐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音乐电疗,随后又与传统针灸相结合,使我国的音乐治疗从一开始,便具有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198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开展心理音乐疗法,为适应国内患者特定的文化背景,大量采用了中国乐曲。后来又与长沙医疗器械厂共同研制了心理音乐治疗机,并在全国推广。1985年,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成立,开始出版、发行音乐治疗的音像制品。1986年,北京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与音乐专业人员合作,先后开展了老年忧郁症的主动治疗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操作性音乐治疗。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专业,1989年正式招收专科生。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参加者有25个省市100多个会员单位。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学术交流会,音乐界著名人士赵沨、张非等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991年和1993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该学会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我国音乐治疗事业的发展步伐。1992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北京设备研制中心成立。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了音乐治疗,初步形成了由音乐家、心理学家、医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音乐治疗队伍,有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专门的教育机构、专业的音像出版社和设备研制中心。可以说,一个覆盖全国的音乐治疗网络已初步形成。

三、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特色

我国的很多专家学者在开拓音乐治疗的过程中,合理地结合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创造了不少新的音乐治疗内容,补充了现代音乐治疗学的学术体系,扩大了音乐治疗研究的视野。

1.在理论上,注重音乐的物理治疗作用,强调音乐声波的生理效应,补充了现代音乐治疗学以心理学为主的理论体系。在中医音乐治疗思想中,注重“身、心双修”。在音乐对生理调节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相应”理论认为,自然界与人是“同构异质”的,无论世界上的什么实物,都是由各种相同的元素构成的,只是结构不同,所以才表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音乐也是一样具有世间万物所共有的属性,“五音”也有着和“五脏”相应的各种属性,因此,以五音调式编配的各种乐曲,可以通过这种共同的属性而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五脏系统。在音乐对心理调节方面,中国的七情理论认为:情志的失调可以通过“相生、相克”来获得平衡,例如,过度压抑的病态,可以用“怒”来平衡,通常采用激昂、悲愤的旋律,强大而带震撼性的音量,帮助患者宣泄郁闷的心志,然后再用轻松、流畅的音乐放松患者精神。2.在作品上,中国古典音乐、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下的作曲理论,为西方的音乐治疗提供了大量曲目。与西方作曲家强调个性大相径庭,我国自古以来的多数音乐作品都是为环境、为氛围、为景观而创作的,这非常符合音乐治疗对作品的要求。因此,诸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之类的音乐,以及近年来中国的一批医学家、音乐家主动地“为治疗而创作音乐”。诸如《阴阳五行疗效音乐系列》《现代心身疾病疗效音乐》《心理健康保健系列》《美容系列》《睡眠音乐系列》《现代催眠疗法系列》等制品,受到国内外音乐治疗师和广大患者的欢迎。

3.在方法上,中国音乐治疗结合了诸多中医方法,使音乐治疗的手段更加丰富。我国在音乐治疗的方法上,比较突出的是创造了音乐穴位电疗法、音乐气功疗法等。其中电针疗法是采用亳针刺入穴位,通过音乐电流,同时兼听音乐,其作用机理是音乐、音乐电流、经络穴位等作用机制的综合,其疗效更为显著。

四、制约我国音乐治疗发展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日趋迫切,音乐治疗作为一种“享受型”“自然型”的医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喜爱,这是它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民众基础。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音乐治疗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毕竟还短,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医学研究水平等,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在音乐治疗方面还存在着发展中的瓶颈,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1.理论基础薄弱。音乐治疗是由临床实践开始起步的,实践中有了疗效,自然不胫而走,广为效法。但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理论基础薄弱,临床实践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这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几次学术会议科研报告,大部分是以对照比较的方式说明音乐疗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治疗机制,也就是音乐作用于人心身的原理所涉不多。这里一方面是因为进行这样的测试和研究,都离不开新型的、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使得有些研究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是从事该项工作的大部分是医护人员,他们忙于日常的临床治疗工作,又没有受过系统的有关基础学科及技能的训练,所以进行基础研究也比较困难。

2.学科人才紧缺。目前从事我国音乐治疗的队伍分两大阵营:音乐界和医学界。这两大阵营的学术相容性极差,音乐界从事音乐治疗研究的学者不懂医学,医学界从事音乐治疗研究的学者对音乐知之甚少。这种现象严重削弱了我国音乐治疗的学术发展,难以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平。把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在高等院校普及开设这门专业课程势在必行。

3.政策法规的束缚。欧美的音乐治疗学会大多具有资质审查权力,通过学会认可的资格证书后,可以在医疗单位工作,也可以独立开业,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受到法律的保护。而我国医疗职业序列中没有音乐治疗师的职位,更没有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认定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音乐治疗从业人员的就业发展,也限制了音乐治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使得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前景受到一定影响。

在音乐治疗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丰收过、喜悦过,但我们还需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能打破制约音乐治疗发展的瓶颈。展望未来,这里将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张鸿懿.音乐疗法(一)[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1999(1).51.

[2]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中国电子音乐出版社.2002,第1版.

[3]张鸿懿.中国音乐治疗实践与教育二十年[J].艺术教育,2003.

[4]高天.第一届音乐治疗训练班讲义[R].2000,8-10,1-4.

[5]王志远.高等医学院开展音乐治疗学初探[J].音乐治疗学科信息,2002(6):38.

[6]侯建鹏.音乐有镇静作用——京城流行音乐止痛[N].北京青年报,2003-1-28.

[7]郑璇,徐建红,龚孝淑.音乐疗法的进展和应用现状[J].护理杂志,2003(7)42-43.

音乐疗法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87-02

音乐疗法是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互融合的产物。音乐以声波形式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调节大脑皮质,使人的内脏活动及情绪与行为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音乐作用于大脑时,可以提高或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改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功能。其作用有:①音乐通过带动一定物理能量的振动波作用于人体产生共振,协调体内各脏器功能,改善循环和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②可通过心理调整,改善情绪,减轻焦虑症状,避免各种应激状态下对人体的反应[1]。音乐疗法已经被成功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及护理工作中[2,3]。音乐疗法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是肯定的[4]。

中医五音疗法,是利用五行学说中的五音,与中医关于人体的脏腑、情志等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养生防疾、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在《黄帝内经》中提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五脏相连,与五行相配,并提出五音疗疾的理论。如宫音雄伟,具“土”之特性,可人五脏中的脾;商音清净,具“金”之特性,可入肺;角音属“木”,可入肝;徵音属“火”,可人心;羽音属水,可入肾。《金峨山房医话》指出“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胃,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条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引人遐想,启迪心灵”。

脑性瘫痪是指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由多种不同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以非进行性的运功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5]。患儿由于脑功能障碍,多存在情绪障碍,易激惹,哭闹,不能配合治疗。于静等[6]通过观察音乐疗法与针灸相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肯定。基于上述理论以及临床观察,为安抚患儿情绪,令患儿配合治疗及检查,我科根据中医理论与音乐疗法理论,采用中医五音疗法对患儿进行辨证施护,取得一定的疗效。

1音乐曲目

角音属木入肝,选《生灵之神》、《唯美东方》。徵音属火入心,选《热烈的爱》、《闪动的心灵》、《有光就有希望》。宫音属土入脾,选《万象之母》、《生命之根》、《大地的爱恋》。商音属金入肺,选《生命如金,珍惜》、《生命的祈愿》。羽音属水入肾,选《生命源泉》、《洗净灵魂的深处》。

2护理要求

环境上,要求病房安静,室内的光线要明亮柔和,不要过于幽暗。空气要清新,最好室内有些花草植物,使环境富有生气。时间上,每次不超过1小时,并及时评价音乐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获得音乐治疗的最佳效果。音量上,控制在40~50分贝,也可根据患儿接受程度适当调整。

3辨证施护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采用虚实辨证与五行生克、制化、乘侮等相结合,辩证施护。针对脏腑五志过及导致的虚证,以虚则补之为则;肺气虚之病人选用属金入肺之商音,肝阴虚或肝血虚之病人选用属木入肝之角音,肾气虚之病人选用属水入肾之羽音,心气虚之病人选用属火入心之徵音,脾气虚病人选用属土入脾之宫音。对于脏腑实证患者,根据五行相克原理来进行中医五音治疗。例如属于情志激动、心火亢奋病人,选哀怨、低沉属水之羽音以克制之;情绪低沉、生性悲观,属于肝气不舒的,选高亢、优美属金之商音以疏肝行气,激励病人上进的情绪。

4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配合医护人员的引导,中医五音疗法可有效地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有利于其自身肯定,患儿情绪好转,积极配合治疗及检查,对改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5体会

我国五音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简单、患者无痛苦、无副作用等特点,能够有效的治疗各脏腑的病症,尤其是“七情所伤”造成的疾病[7]。五音与大自然的五行相应,与人身体的五脏相连、与人心理的五志相关。脑瘫患儿存在情志异常,不能很好配合诊治工作,我科在护理工作中开展中医五音疗法,能有效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起到促进患儿配合治疗,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中医五音疗法是音乐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该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无痛苦,没有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磊,孙晓红,郑春荣,等.音乐疗法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的效用研究[J].吉林医学,2007,28(4):474

[2]高凤久,刘蕾,孟玉玲.音乐疗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1,13(2):96-97

[3]季贵英,陈伟建.音乐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32:38-39

[4]张春梅,李正锡,郭秀静.音乐疗法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7):1801-1802

音乐疗法论文篇(7)

近年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有所增多,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四大最为突出的“心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由于个性差异导致矛盾,新生难适应新环境而带来的学习压力,毕业寻工作迷茫困顿等都造成了大学生对身边环境,对生活产生迷茫心理以及逃离心理。如何防治心理疾病,克服心理障碍,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工作。

一、释义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一门新生的边缘学科,它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中国的音乐治疗始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音乐治疗专家第一次把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向文化部论证音乐治疗通过至今,音乐治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都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更多的学校都开设了音乐治疗选修课。

二、在综合类高校开展音乐治疗课程的重要性

从音乐治疗学科本身来讲,音乐治疗是一门交叉学科,除了直接交叉音乐、心理、教育学科之外,也间接涉及到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伦理学、物理音响学、生理解剖学等专业方面的问题。综合类高校具备音乐治疗所需的知识储备和师资力量,在综合类高等院校设置音乐治疗更有利于挖掘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在综合类高校深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底蕴之上成长起来的音乐治疗专业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从综合类高校的学生构成来看,暂且分为音乐类和非音乐类。对于音乐类学生,音乐治疗作为他们基本课程之外的又一理论兼实践类课程,首先有利于引申学生对“什么是音乐、音乐有什么实践性和功能性”等问题进一步思考,了解音乐除了审美和娱乐功能以外的,还具有宣泄情绪、情感交流、缓解紧张、减轻疼痛、增强身体反应、塑造人格、延续文化等功能;进一步了解音乐与人生理、心理的密切关系等。其次他们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音乐治疗的原理和方法,为他们的工作打开了一条新的视野。从非音乐类学生角度来讲,人对音乐有一种与生俱有的亲切感,但是在一定的年龄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发之后,音乐感便会随着后来的逻辑、推理思维的发展,慢慢萎缩。很多同学没有选择音乐作为自己的专业,但是依然对音乐非常的喜爱,音乐治疗作为一扇窗口,让同学了解到音乐的魅力和音乐作为治疗的功效,并且在课堂上得到音乐审美体验的同时,得到压力的疏导和心理调适。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从上世纪末以来,综观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普遍把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21世纪将是人类发展历史上各种文明和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的空前时期。在这种环境下,国内外教育家纷纷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等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要强调人的均衡发展,关心人的完整心态和人格的教育。

三、在综合类高校开展音乐治疗课程和音乐治疗活动的可行性

在综合类大学里音乐治疗具有巨大的施展空间。首先,音乐治疗在综合类院校中的音乐学院可以开展专业的音乐治疗课程。包括《音乐治疗学理论基础》、《音乐治疗方法技术》、《舞台紧张的音乐疗法》、《音乐心理剧》、《奥尔夫音乐疗法》等课程。在高校音乐本科阶段开设音乐治疗的课程,有利于缓解学生压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成长、提高综合素质。

对于不同音乐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开设不同方向的音乐治疗课程。根据1988年的世界交响乐和歌剧音乐家大会的统计,在代表着47个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的2200位与会的音乐家中,24%的人存在着舞台紧张的问题,其中16%的人表现出严重的症状。在另一项对欧洲的100名交响乐团的音乐家的调查中,63%的人体验着舞台焦虑。因此一些艺术医学的研究认为表演焦虑是最困扰音乐家们的问题之一。还没有真正踏上职业演出生涯的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演出焦虑问题。过度的紧张情绪使他们在演出前心跳过速,血压升高,晚上无法入睡,心慌意乱,甚至失眠;演出中口干舌燥,大脑空白忘词忘谱,声带嘶哑,肌肉颤抖……这一系列由于过度紧张所带来生理和心理反应都使表演者面临着的巨大折磨,并且使他们在台下训练时的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甚至导致演出失败。失败的演出经历进一步加重了心理压力和对舞台的恐惧感,导致了更严重的舞台紧张状态。不少人由于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不可自拔,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继续学习音乐表演的信心和热情。很多的音乐表演学习者因为无法克服严重的舞台焦虑所带来的折磨和打击,在他们还没有踏上真正的舞台就不得不选择了放弃。针对表演专业学生开设《舞台紧张的音乐疗法》,通过这种综合的干预手段,可以缓解学生每次登台的焦虑情况,减少由于舞台紧张给心理带来的困扰和因舞台紧张而造成的表演遗憾。对于不受舞台焦虑情绪困扰的学生,通过音乐治疗方法技术中的音乐意向训练,也可以辅助其在专业学习上得到更快的进步。

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音乐治疗理论基础》、《音乐治疗方法技术》和《音乐治疗临床应用》等课程,使学生有能力结合自己的音乐教育知识,更有效地在面对特殊人群进行音乐课讲授和音乐活动的开展。进而有机会进入特教学校、社区老人院、医院康复科等领域工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性课题的今天,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具有前瞻性的学科,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打开一条新的就业通道。

此外,音乐治疗还针对全校范围内的文理科学生开展《音乐治疗》、《音乐治疗和心理调适》等跨系选修课,让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解音乐治疗的独特魅力和实际功效,以有效进行课堂上的自我压力疏导和心理调适,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卫生状况。

参考文献:

[1]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

[2]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郑玉章,陈箐箐.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音乐探索,2004.3.

[4]张琰.音乐治疗的传入及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音乐,2004.1.

音乐疗法论文篇(8)

由于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上的缺陷,不同程度地影响特殊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受教育的形式。为了使特殊儿童能在后天环境的刺激和训练下激发出潜能,达到身心平衡,各特殊学校及机构迫切希望能针对特殊儿童开展音乐治疗。无奈现有音乐治疗人才(教师)稀缺,使特殊学校和机构无法如愿开展音乐治疗。即使有的学校和机构开展了音乐治疗,也是五花八门,不尽如人意。我院为了顺应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急社会所急,在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上,调整了我院人才培养的规格,增设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双师应用型”人才(教师),即有双重能力的音乐教师——既具有较高的音乐教育水平,又具有一定的音乐治疗能力。

一、概念的界定

通过对音乐教育、音乐治疗及我院音乐教育现状的了解,对特定教育环境下音乐治疗人才的培养,即高等音乐教育背景下音乐治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1.音乐教育。

高等音乐教育是培养综合性的,具有音乐及其他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能够胜任国民基础音乐教育合格的音乐人才。它强调高等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掌握音乐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音乐实践技能,还要接受过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音乐教师素养,能够从事音乐教育的基本能力和具有一定音乐教育的研究能力。这样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现代国家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又使高师的音乐教育办学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2.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一门融合多重学科于一身,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以促进特殊需要者的身心健康。以布鲁夏的阐述来看:音乐治疗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而且是人际关系的过程的。作为一种艺术,音乐治疗是由科学方法组成的,聚焦在人际关系的过程上。作为一种科学,它充满了艺术的活力,以及治疗师与治疗对象充满人性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这一过程是被艺术所推动和促进,被科学所引导。①这使我们认识到,音乐治疗是一个长期、严谨、系统的干预过程,过程中治疗师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发展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教育不能等同于音乐治疗。

3.音乐教育背景。

首先,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是三年制的专科教育,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和专科课时总量的限定下,在达到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达到音乐治疗方向的培养目标。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将它们有机地集合,使其相互依赖,且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双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次,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源,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个体的音乐素质及能力也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学生不及普通师范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在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实践创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中创设利于学习、成长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建构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内容应包括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诸多因素的思考,还应该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同类专业办学模式的基础上,集众家所长,既符合基础教育需要,又适应新的课程标准,还要充分考虑到用人单位对音乐治疗人才的需求及当前毕业生去向多元化的趋势,从而为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毕业生的就业与就业的多种选择提供良好的前期服务。

1.培养目标的客观、准确及宽泛化。

历年来我院音乐教育专业均以为特殊学校输送合格的音乐师资为培养目标。回顾多年来音乐教育毕业生的分配去向,个别去中学、大部分去特校、少部分去幼儿园者有之;到省市残联下属机构、私立特校、各类机构、普通小学、甚至改行者也有之。随着特殊教育音乐师资(尤其是城市)的相对饱和,音乐教育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以及社会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特教学院的音乐教育毕业生就业已不再是仅仅面向特殊音乐教育,而是面向整个社会大的音乐教育,并且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笔者认为,我院的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为各类不同层次、不同体制的特殊学校及各类机构需要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工作者的单位、部门,培养既能从事音乐教育,又能开展音乐治疗工作的合格人才。

2.课程在传授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满足多元化需求。

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除公共课外,专业课主要分为音乐理论与音乐治疗基础必修课、音乐技能基础及与音乐治疗相关的必修课、教育类必修课、主修方向限选模块课、专业任选课等类别。

(1)音乐理论类基础必修课和音乐治疗必修课应重应用、重基础、内容实用化。理论类课程包括基础和声、舞蹈、特教概论、基础教育学、音乐治疗学基础和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音乐治疗方法技术、音乐治疗评估方法、音乐课程教学论等课程。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MIDI音乐制作、打击乐演奏等实际应用能力。设置具有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特色的课程,即在适当精简、压缩各门课程课时的前提下,适当加大音乐治疗方面的课时量,并在教学中注重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转化成音乐治疗的实际应用能力。

(2)增设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治疗技能实践类课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加大训练与实践,各音乐技能及相关音乐知识渗透的教法课程,为此特建议开设音乐治疗技术训练与实践课,各音乐技能在音乐治疗中的使用训练课程,如:打击乐器的演奏、歌唱、即兴活动的设计等,从而为音乐治疗实务操作能力的提高及对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概念上混淆认知扫清障碍,同时为毕业生求职奠定良好基础。

(3)教育类课程应面向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能力扎实化。教育类基础课必须面向基础教育及干预,进一步思考应如何完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并将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纳入到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课程中,从而加强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如:特殊学校音乐教学设计、小学音乐教材研究与实践、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发展概论等。

(4)主修方向类课程系列化、学生主体化。建议充分考虑多元化特殊教育市场的需求,结合我院师资状况,设置多方向、多模块的课程组合,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限定选修(必须达到选修方向要求)其中某个方向模块,如:基础手语、基础盲文、手语舞蹈、儿童画、手工等。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创业、择业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广阔空间。

三、建构音乐治疗学科合理的考评体系

在教育理论中,考评是维系品质的保证。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课程考评方式主要是:一方面遵循音乐治疗课自身学科和课程属性规律,另一方面遵循音乐治疗人才培养的规律。在统合上述两个规律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教育评价理论及国内外音乐治疗人才评估方法,充分发挥考评的检查、管理、导向和促进作用。对传统单一考试方法进行改进,以下是考评方式的几个方面。

1.从传统目标、结果取向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

目前,音乐治疗类的课程采用闭卷为主,开卷为辅的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仍是普遍做法,它是典型的“结果取向评价”模式。它重视的是教育结果的实现,忽视教育者自身因素,以及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音乐治疗类课程采用此评价模式易造成学生的知与行分离,从而影响音乐治疗类课程的实效性。建议在今后,采用“发展性评价”模式,强调学生个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评价目标应着眼于未来发展。应采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的科学的评价模式。发展性评价理论对音乐治疗类课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音乐治疗类课程要敢于将发展性评价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使考评成为促进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学生全面发展、完善素质的动力。

2.对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两个过程实施考评。

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结合改变了以往音乐治疗类课程以“听”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将理论与体验、学习与实践两大环节结合起来培养人才。以前,音乐治疗类课程实践教学因受场地、师资、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使得音乐治疗类课程只能局限于课堂内的听讲上。鉴于此,音乐治疗类课程要以考评环节为突破口,依据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在专业实践教学场所——音乐治疗室中,形成音乐治疗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突出实务操作考核权重,使考评立足于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两个过程。

3.实现由校内教师单向考评向校外教师双向考评转变。

校内学习和治疗室操作与校外社区、敬老院等实践机构相结合,强调发挥校内和校外的各自优势以培养人才。校外实践单位参与音乐治疗类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顺应了高等音乐教育背景下音乐治疗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又有效弥补了传统单一教师实施考评的不足。

4.考评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突出“音乐治疗特色”。

当前音乐治疗类课程依然沿袭了音乐教育的做法,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结合特征不明显,滞后于中外音乐治疗的教育教学,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仍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与实践教学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相背离。因此,需要改变考评内容重教材理论的趋向,根据音乐治疗教育自身的特色,将考评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考查。

总之,考评是“杠杆”和“指挥棒”,考评的改革可以带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育内容的变革。促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继续和深入,使高等音乐教育背景下音乐治疗人才(教师)培养模式趋于完善,使音乐治疗类课程能更好地适应音乐治疗人才(教师)的培养。

注释:

①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No3.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1).

[2]许凌.中外高校课程设置比较[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3]曹翎.简论对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6).

音乐疗法论文篇(9)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人们早已意识到音乐对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音乐治疗学的兴起,使得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一、音乐治疗溯源

据资料显示,在人类的早期活动和现在尚存的原始部落中,音乐活动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部落中的巫师实际上都兼有掌管音乐活动和医疗的职责。四千多年前,古印度人也运用音乐为病人减轻病痛。在古希腊传说中,阿波罗神也同样是掌管音乐和医疗的神。中国也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利用音乐治疗疾病早在《内经》中就已有论及,书中有“五音疗法”提法,得出“宫音悠扬谐和,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使人安宁;角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徵音抑扬咏越,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想,启迪心灵”。

二、音乐治疗在现代的发展

1、在国外的发展

二战中美军医院的医生为受伤的战士播放音乐,使伤口感染率减少,死亡率降低,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战后此种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1944年和194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肯萨斯大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门的音乐治疗师,于是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1950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的音乐治疗协会(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AMTA),音乐治疗才被承认为是一种正式的职业。目前。北美、南美、欧洲、澳大利亚及近年亚洲的一些国家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音乐治疗。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

2、在中国的发展

对于当代中国音乐治疗的诞生起到催化作用的当属1980年美国华裔教授刘邦瑞先生到中央音乐学院进行的关于音乐治疗学的讲学,他的讲学大大激发了很多音乐家和医生对音乐治疗的兴趣,他们纷纷把视角转向这个领域。198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在中国率先尝试对患者使用音乐治疗。1985年北京回龙观医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张鸿懿合作,尝试用主动参与的方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并定期召开学术会议。我国最早的音乐治疗教育项目是1989年在中国音乐学院成立的音乐治疗大专班。1996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并于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我国的音乐治疗专业初步形成了教育体系。

三、音乐治疗的定义及其心理学原理

尽管各国不同的音乐治疗机构都有自己关于音乐治疗的定义,但目前最为权威的应属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Temple大学教授K.Brucia(1989)在他的《音乐治疗定义》_一书中所做的定义,即: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

音乐治疗作为传统心理治疗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它以音乐作为媒介。强调“情绪决定认知”。音乐对于人的情绪的影响是巨大的、音乐治疗师认为情绪可以决定并影响人的认知体系。因此只要情绪改变了,人对问题的看法也会改变。治疗正是利用了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作用来改变人的消极情绪状态,激发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获得正确的认知观念,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四、音乐治疗的形式和方法

1、音乐治疗的形式

(1)按接受音乐治疗的方式可将其分为主动参与式和被动感受式。前者的具体应用包括音乐舞蹈、音乐游戏、音乐绘画、小型文艺演唱表演等后者亦有背景音乐、耳机单独播放以及音乐联合语言诱导等不同方式。

(2)按参与音乐治疗人数可分为个体治疗和团体治疗,在具体应用时包括一种形式的单独使用及多种形式的联合使用。

2、音乐治疗的方法

(1)聆听法

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Receptive Music Therapy)”,即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这是一种运用非常普遍的方法。接受式的音乐治疗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超觉静坐法、聆听讨论法、音乐想象法三种;

(2)主动法

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Recreative Music Therapy)”即引导病人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以得到行为的改善。常见的有娱乐疗法、参与性音乐疗法等等;

(3)即兴法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在欧美国家应用得非常普遍。即兴演奏可以是标题性的也可是无标题性的,可以是和谐动听的也可以是杂乱无章的,每次合奏完都由治疗师引导进行讨论,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的感受,这样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行为表现都得到直接的反馈。治疗师根据讨论情况,帮助治疗者确定在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对被治疗者的情感进行分析指导,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主要的即兴演奏音乐治疗的模式有很多种,如:音乐心理剧模式、奥尔夫的即兴创作法、即兴创作评估等等。

(4)其他方法

比如五行五音疗法、音乐电疗法。

五、音乐治疗的程序

根据弗洛伊德学说的观点,音乐作用于本我(人的本能),也能抑制这种本能――音乐有助于增强自我、帮助释放和控制情绪,使人产生一种意图感:音乐能使某些情绪得到升华,通过审美和情绪体验,使愿望得到最大的满足。音乐体验所唤起的情绪,常常与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和体验相联系,很多时候不是意识层面的,而是潜意识层面的,这些往往是影响被治疗者心理健康的症结所在。在治疗中,治疗师首先引导被治疗者进入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然后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情绪体验,帮助被治疗者尽可能地把消极的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的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就会开始逐渐地使用积极的音乐,以强化内心的积极的情绪力量,最终帮助被治疗者摆脱痛苦和困境。对被 治疗者来说,这是一个重新面对和体验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重新认识自己,并走向成熟的过程。成功地完成这种音乐心理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在精神上得到新生的体验。

六、当前我国音乐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

1、对音乐治疗的理解存在偏差

自1984年以来,绝大多数开展了对音乐治疗的医院都仅将它简单等同于音乐聆听或音乐欣赏。这不但起不到治疗的作用的,更导致人们对音乐治疗的失望,阻碍了中国音乐治疗的发展进程,甚至在一段时期呈现出衰落的倾向。

2、治疗手段过份西化

由于中国人不愿外露的封建内敛的民族性格特征,西方某些与精神分析有关的音乐治疗学理论以及像音乐催眠术之类的音乐治疗方法与技术就不太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因此,我们在学习西方音乐治疗理论的时候应当适时地考虑到哪些音乐治疗学的方法技术更适应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和社会内涵,并将其理论选择性地加以借鉴和发展,而并非全盘皆收。

3、治疗人群贵族化

由于音乐治疗是一种很浪费时间的高层次心理治疗手段,治疗的时间根据被治疗者的个人具体不同情况,数周或数月不等,费用较高,因此被治疗者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七、对我国可操作性音乐治疗模式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据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有近80所大学开设音乐治疗专业,而我国仅中央音乐学院在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正规、系统化的培养方式有待在更多院校得到开展。此外,各种形式的在岗培训也是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开创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式

实际上,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治疗方法有许多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观点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厚重的根基之上,更适宜于中国人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内涵。因此很有必要从中国传统学和文化领域中发掘出最具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法和技术,只要是对于中国的音乐治疗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都值得重视,都应当得到发展中的中国音乐治疗学的学习、借鉴、继承与发展。从而建立起既能与世界接轨,又能适应中国人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音乐治疗学派。

音乐疗法论文篇(10)

一、音乐治疗和当今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据史书记载,史前文化的人就已经相信音乐有祛病强身的作用,音乐就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地位。随着文明的发展,魔法,宗教和医学逐渐分裂并且进一步细化和延伸,到公元前六世纪,理性的医学几乎取代了魔法和宗教仪式,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基于实验的证据来对健康和疾病进行研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在西方文明中成为主要的力量,医院的建立,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的发展标志着医学科学方法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音乐、医学和艺术的结合。他们认为,音乐不仅能治疗人体的抑郁和绝望,而且被一些医生描述为预防性药物,认为特定的音乐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力武器。

音乐治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是在美国建立的,美国音乐治疗学会也是世界上权威的音乐治疗学术机构。在整个19世纪,很多音乐家,医生和精神学家,都要一直在关注和支持音乐治疗并且更多的应用于临床和实践中。在20世纪,大量关于音乐治疗文献的发表和著作的产生,许多医生,音乐家和精神病家频频发表音乐治疗方案。这就给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论点和数据。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治疗师的人数逐渐增多,音乐治疗专业的日趋成熟,已经为音乐治疗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前景。

社会发展至今已进入到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工作问题,学习压力,生活当中的竞争问题,无形的社会压力,都会使许多人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心理不稳定状态的趋势。所以说心理健康是人类共同追求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去享受生活,追求幸福。总之,心理健康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二)对音乐治疗的界定

到目前为止,音乐治疗的定义众说纷纭,但从高天副教授的《音乐治疗导论》中得知,目前最权威的定义应属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学家,Temple大学教授布鲁夏在他的《音乐治疗定义》一书中所作的定义:“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拜读和研究了许多有关音乐治疗的参考文献,通过对许多音乐治疗的临床研究作进一步调查,在我看来,音乐治疗应该是一门以音乐的实用性为基础,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的用音乐作为手段从而能够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三)音乐治疗的技术方法

从参考文献和临床实践中得知,音乐治疗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接受式、再创造式和即兴演奏式。

所谓接受式音乐治疗的方法是通过聆听音乐的过程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再创造式音乐治疗的方法是通过主动参与演唱、演奏现有的音乐作品,根据治疗的需要对现有的作品进行改变的各种音乐活动(包括演唱、演奏、创作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的方法是通过在特定的乐器上随心所欲地即兴演奏音乐的活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音乐治疗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一)音乐治疗的物理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音乐可以引起各种人体的生理反应,如:我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能使自身的血压降低,呼吸减慢,心跳减慢等。所以,在音乐治疗的过程当中,能够明显的改善人体内的稳定,减少烦躁和焦虑,促进身心放松。据研究显示,音乐可以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大量实验和临床报告证实,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音乐疗法,减轻疼痛,并且可以减少麻醉剂的使用量。

(二)音乐治疗的社会作用

在缓解社会交往的问题上,治疗师通过组织演唱,跳舞等为病人提供了一个愉快的交往空间,让他们逐渐恢复和保持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正确的社会行为,并且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音乐治疗师为病人提供了一个通过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内心情绪的机会。这样,患者在情感交流中相互鼓励和支持,使病人在心理和情感上的痛苦和困扰上得到缓解,使之建立起一种融洽的氛围,这样,在音乐活动中使患者获得了自我表现得机会,从而树立了自信心并且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

(三)音乐治疗的情绪作用

众所周知,音乐对人的情绪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音乐治疗过程当中音乐成为了治疗师手中有力的武器。在很多的治疗领域中,音乐治疗师就是通过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来控制和改变人的不良情绪。

音乐治疗师大量得使用忧郁,悲伤,痛苦等充满复杂情感的音乐来激发患者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可能的把消极情绪宣泄出来,当消极情绪到一定程度时,内心的消极力量开始转向积极力量,这时,治疗师改用积极音乐,用来强化内心的积极的情绪。最终帮助个体摆脱痛苦和困境,已达到健康的目的。

(四)音乐治疗的审美作用

中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对美的定义是:“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经常在生活中体验到美,那么他的心态一定是积极向上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很少体验到美,他的生活一定是颓废,消极的。那么,对每个人有无心理问题的考究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他是否有美的感受和美感多少的问题。在成功的音乐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是在美的音乐的伴随下进行的一个自救的过程。所以在音乐治疗的过程当中,美的音乐可以唤醒来访者宣泄压抑已久的颓废情绪,更重要的一点事,他能够唤醒对美的体验,最终走出困境,摆脱痛苦,并且找到前进的方向。

三、音乐治疗心对理疾病人群领域的作用探究

通过上一章节对音乐治疗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的论述,让我们对音乐治疗的促进作用有了深刻热的了解,那么本章节通过几个案例入手进一步证明了本课题的中心观点。

下面是一个年轻女性的案例:

一位20多岁的女性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患有抑郁症。她有强烈的自卑感,总是觉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生不如死,对生活失去兴趣,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厌恶,经过治疗师对她选取的接受式音乐治疗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在音乐的联想中想象,变得越来越积极。一次他对治疗师说生活是非常的美好。在治疗师的帮助下,音乐治疗制约了这位年轻女性的困扰这么多年的抑郁症,在临床上,在身心疾病的面前,音乐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则案例是我的一个表姐的孩子,2009年在他两岁时诊断为“孤独症倾向”。这个小朋友的主要问题是拒绝与任何人交往,身体协调能力极差。但是他有一个特点是:他非常喜欢唱歌和拉手风琴。2010年开始做音乐治疗。至2012年十几次的治疗后,大部分症状得到缓解。 最后他与治疗师建立了身后的感情并且他的音乐潜能也得到了开发。

下面一则案例是音乐治疗对分娩手术的成功案例。

曾报道,在国内一家妇产科医院里一名产妇决定参加一项音乐无痛分娩的音乐治疗项目,在孕妇生产的过程中这位孕妇与治疗师的配合非常密切,使她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感到非常强烈的疼痛感,在她看来,这是一次非常美好的感受。我在课余之间去拜访了一位音乐治疗师从他的口中得知的一个案例,这是一位精神受到极度创伤的患者,被医生诊断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他本该拥有幸福的家庭,可是由于不幸的遭遇妻子和孩子再一次车祸中都没能幸存,紧接着来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受不了严重的打击先后得了重病,者如晴天霹雳的打击使这位患者出现了精神病,在他朋友的帮助下接受了音乐治疗。音乐治疗师在当天的治疗阶段放在亲情这个主题上,并选择了相应的歌曲,采取了接受式音乐治疗,经过十几次的治疗,他对丧亲人之痛开始减轻,精神病的突发频率越来越少,心态开始有了好转,并向接受这个事实转变。

最后一个案例是来自丹麦的治疗师在音乐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成功的案例:

这是一位智商低的精神分裂症的女病人,44岁,她在接受音乐治疗前她的表现行为极为混乱和冲动。她呈现紧张姿势,难以与人接触,在说话时,她的声音十分低,她几乎整日独坐或站立少动,喃喃自语,双手相握,常有幻觉。

治疗师首先是帮助她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接触变得好些。能更自由的交谈,减少冲动。这位病人很瘦小,这与出生在丹麦荒凉贫穷的地方有密切联系。治疗师想使她回到儿童时期,体验唱老的歌曲,以便使她对音乐产生自信心。

治疗师这样说到:“当我坐在钢琴边上,我与病人一起即兴演奏时,病人坐在打击乐旁边演奏。这种情况下,病人使用金属话筒。有时我与她一起演奏,我唱歌,她演奏。她对这种交流非常高兴。医生和医院工作人员对音乐治疗所获得的结果感到惊奇,然而我必须承认这个病人有时候有些坐不下去,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干。几经治疗之后,病人很高兴的准备去演奏各种乐器。我与病人面对而坐,并且唱歌,我发现我与病人之间获得了最好的接触。在这特有的时期,我使用了自然的音节,我发现最有趣的是病人对旋律和节奏的反应非常死板,然而对音高很有体会。另一段时间里,我坐在钢琴边,让病人独自在那弹琴。她弹得调子要比以前优美的多。突然她的旋律升高,她变得很惊讶,于是停下来看着我,我请她继续弹下去并说她弹得很美,她高兴的对我笑了。”又经过几次治疗后,病人的病情明显好转,音乐治疗在她身上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和作用。

四、音乐治疗的思考与展望

(一)当今音乐疗法的思考

美国著名的音乐治疗理论家肯尼斯・布鲁夏曾对音乐治疗的复杂性作了精辟的论述,作为音乐和治疗的结合体,音乐治疗既是艺术,又是科学,而且也是人际关系的过程。作为艺术,她是一种主观的,个性的,创造性的和审美的。作为科学,他又是客观的,共性的,可重复性的和科学的。作为人际互动关系的过程,他又强调共情,亲密,沟通交流,相互影响,以及角色关系。

上面的精彩论述,让我对音乐治疗有了深刻的思考,形象一点说,音乐治疗似乎像一双温柔的手,他在无时无刻的去帮住解决和促进人们的心理问题,她用一种非常有亲和力的“语言”让有问题的人乐意去走近她,愿意与他分享自己的压抑和苦闷,音乐治疗在无时无刻的绽放着那种人文理念,人性的光辉。我想,音乐治疗会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音乐治疗的前景会大为可观。

(二)发展中国式的音乐治疗疗法

中国的改革开发放使得大量各种国外的新兴学科进入中国,并且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音乐治疗的发展在不断的起步中,在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但在许多地方,音乐治疗还不够完善。

一种药物在人体里引起的生理反应基本上说是一致的,而每个人对音乐的欣赏习惯和爱好是不同的。同一首乐曲可能在不同的人的心理和身体引起完全不同的体验,因此,把音乐当做药物一样地使用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很多地方的音乐治疗过程当中仍沿用这种方法。在中国与西方的音乐治疗相比,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和完善,在中国很大比例上都还是在探讨着单纯的生物医学理念,而对人文关怀为理念的现代医学理念还尚需努力。音乐治疗这一新兴的现代医学理念为疗法的治疗方式需要在我国逐步的站稳脚跟,它对发展中国现代医学的进步具有很大的意义。

上一篇: 学党史教育 下一篇: 课程建设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