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文化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1 09:51:34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篇(1)

团结合作不论放逐于哪一领域都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对于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而言,培育协作互助团队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协作互助团队精神主要涵盖了以下三项:其一,教职工间合作精神;其二,学生间合作精神;其三,师生间合作精神。三者间相互区分却又互相联系。而一旦这三者发挥到了极致,那么校园文化气息将达到一种无法比拟的境界。协作互助团队精神能使学校每一位成员为之感到骄傲。有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为师生搭建团结合作的平台;或是组织文娱竞赛,培养师生团结互助精神;又或是利用校内宣传栏、校刊等媒介平台宣传,拓宽文化建设的渠道,利用浓郁的文化氛围感染与熏陶师生。

2.树立挑战意识严谨态度

思想决定着人的高度,同时也决定人的命运。良好的校园风气与文化环境,能够于无息之间促成学生树立不畏艰辛、挑战困难的意识与严谨审慎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代学校所承载的社会重任之一,即为国家培育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学生是否具有挑战意识严谨态度,则将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前程。由此,教师应从细节做起,慢慢地转变自身角色,让学生变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促使其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突破。

二、当前南疆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实际,缺失亲和力

由于南疆区域地处少数民族居住地,且多为贫瘠之地,校园建设远落后于其他地区,难以保障所传导的精神理念的准确性。比如,有的校园文化宣传仅是制作各种标语、制度、校训等在墙体上张贴,这般生硬的措施与师生间有着明显的距离感,且内容良莠不齐,深浅不一,与实际生活毫无相连。

2.形式单一,缺乏建设力

南疆地区多数学生家庭贫困,学校办学条件也相对较差,教育普及率相处比较低,且当地大多数人不重视教育,使得学生也无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如当地部分学校所建设出的“校园文化”也毫无本校特色,主题不突出,恰与“做”出来的文化同出一辙,并非源于自身始然,缺乏自我。

3.偏离中心,缺少感染力

“学校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底蕴。而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则越深厚。”然而,受制于经济条件、地域因素,南疆地区大多数中学在建设校园文化之时普遍存在同一诟病,即思想局限、思维狭隘,只注重任务完成与否,忽视对校园文化内涵的建设和道德观念的端正,所以大多校园文化罕有生命力,鲜有文化感染力。

三、优化南疆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分析

据调查,目前仍存有少数的极端分子于南疆地区活动,这类人员偏执地认为领土被外族侵占,愚昧接受境外恐怖组织的煽动,企图分裂疆土。所以,为从根本上遏止歪风邪气渗入并影响南疆地区人民安居乐业,当地必须从学校教育、学风建设抓起。具体地说,即当地办学机构应首要重视相关校园文化的建设,限于篇幅有限,本文仅略为概要。

1.开展道德实践体验塑成团队向心力

我国教育界都在积极倡导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核心,以期用先进、科学地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忠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传统文化,崇尚民族精神等高尚品格。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适时的、灵活的穿插各种方法,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先进人物表彰会、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藉此宣讲道德知识,树立道德典型,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

2.组织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师生凝聚力

良好的舆论氛围与文化环境是引领学生端正思想认知,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有力保障。班级文化作为一众师生的意识载体,有着“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性质。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舆论与文化的作用,通过广泛地宣传和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抵制生活周边的消极和腐朽,扩大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传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生群体中的感召力,积极组织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不仅有益于学生陶冶情操,还有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行,促进全面发展。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篇(2)

2.社团活力不足。校园文化系统相对封闭,校方不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开展活动,不少高校的《社团管理条例》中规定“社团一般不得跨校组织活动,如确有需要须经社团申请由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甚至跨院系的社团联合活动也需要与指导老师协调,解决活动经费等问题,这就降低了社团积极性的发挥。

3.活动缺乏创新。有些社团每年都开展校园卡拉OK大赛、篮球比赛,沿袭旧路,缺乏新意,活动效果不佳。一些社团缺

乏资金,没有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开展活动存在短期性、盲目性、重复性等弊端。很多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缺少文化积淀,开展的活动没有文化内涵,不能形成活动品牌。4.经费资源欠缺。有的社团收会费,但不利用会费精心筹划活动。有些社团得不到校方的认可,其举办活动的场地、设施器械等也受到限制。虽然有的社团在开展活动时,能通过商家赞助或其他渠道获取一定的资金,但绝大部分社团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资金来源。

二、让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对策

1.积极扶持,做好保障。一是要做好思想保障工作。社团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应对学生社团正确引导、支持配合,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组建新的社团,把兴趣转化为动力,满足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需求。二是要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投入,提供较为固定的活动经费、活动时间和活动场所,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要做好组织保障工作。学校要统筹学生社团管理,通过制度建设、师资支持、项目带动等措施规范社团建设。通过有效的规章制度、负责的监督机构,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并注重落实。还要引入激励机制,考核社团负责人的工作,推进社团良性发展。

2.提供舞台,打造品牌。一是自我展示。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学校应注重依据学生特长,挖掘其潜能,培育其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还应充分尊重社团的自主性,不过多干涉其内部事务,给社团自主发展提供平台。二是自主管理。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组织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退居幕后做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承担起社团日常工作,给学生留下自主发展的空间。三是打造特色。社团建设要根据社团的特点,培育特色、打造品牌,使社团具有核心的价值观念,旗帜鲜明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对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加强指导,并针对各类学生社团的专业特点进行分类指导,让学生有兴趣开发自身潜能,积极营造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团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对接。

3.健全制度,民主监督。学校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将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议事日程,鼓励支持学生踊跃参与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成立公益志愿者组织,使社团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社团的发展取决于领导人的素质和能力,社团要建设一支甘愿奉献、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好学生社团干部、骨干力量的选拔、使用和监督工作,采取“动态管理、民主监督”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团的正能量,使社团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其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4.打造学习型社团。学习型社团是以满足社团成员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建立起来的,学习型社团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社团向着高品位、高层次方向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等都有重要作用。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引导学生社团把创品牌、有内涵、服务校园、奉献社会作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使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解和交流,有利于群体意识、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形成。社团的良性发展对完善知识结构、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及丰富校园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篇(3)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体育竞技、健身、休闲娱乐为表现形式,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的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有机整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效的催化剂。健康的校园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学术活动作为支撑的骨架,又需要有活泼的文体活动作为丰富的血肉。这样,整个校园文化才会向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一、中学校园篮球文化的现状 

各个学校均没有系统的体育文化,学生只是将体育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而已,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组成之一。还有学校对体育教育方式不重视,更谈不上体育文化的建设,学生对篮球比较喜欢但是还不能真正的全面的认识篮球,大多数同学认为体育课和篮球课只是一个形式,学不学也没什么大碍,学生不重视,水平自然不理想。更有甚者,由于领导和教师本身的不重视,而使篮球文化的传播陷于停滞状态。近年来由于中高考体育考试中篮球考试的推行,学校对体育教学才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评价仅限于体育中考一项,形成了新的应试教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练习某些固定的动作。导致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上体育课时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人数多,场地器材使用拥挤,从而导致整个学校体育的颓废。篮球运动和篮球文化的发展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中学篮球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中学校园篮球文化是构建校园篮球文化氛围的一种形式。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家需要的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身体健康,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中小学校园篮球文化教育在体现教育目的的同时,还兼顾现代体育精神的发扬,具有自身的特殊意义。 

三、篮球文化在校园篮球文化中的巨大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最新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由于篮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重大作用。 

1.篮球运动具有健身性 

篮球运动属综合性的集体性运动,从事篮球竞赛和各种篮球活动,有助于增进身体健康,活跃身心,增长知识,对锻炼人的综合才干起到了积极影响,例如,篮球运动战术的实践操作和实践运用,是通过在特定时间、场地、条件要求下,运用跑、跳、投掷等手段来完成,而且要求跑似“脱兔”,跳似“猴翻”,展似“鹏飞”,停似“大象”,掷似“飞雁”。从生理学角度而言,适量参加篮球活动,对促进人的生理机能,特别是由内脏器官与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增进健康以及发展身体素质、心理修养等有积极作用。 

2.篮球运动具有增智性 

篮球运动已进入科学化、技艺化、谋略化的新时期,技高与智谋的饿渗透结合,促使练习者既要从篮球竞赛中汲取文化营养,又要鞭策自己具有更高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使自己对篮球运动的本质的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从事篮球活动能充实广博的文化知识,陶冶高尚的情操,科学地、适宜地参加篮球活动,能全方位的起着健身、增智、养心的作用,显示出它的特殊价值。 

3.篮球运动具有社会性 

篮球运动是一项开展最广泛、最群众性和具有特殊社会影响的体育项目,因为篮球竞赛和各种篮球活动过程中充满着教育因素的丰富内容。因此它对提高社会成员素质,活跃社会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自尊自强都有自身的社会教育价值。篮球运动具有这些显著的作用和价值,而学生对这项活动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大力突出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营造校园篮球活动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潜移默化似的熏陶和亲身参与,帮助学生将兴趣进一步转化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篮球运动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生群体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宝贵财富,身心健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因而中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则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强弱的客观反映,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体育充满着理性的思考和哲学思维,长期进行篮球运动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教育,在实践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已的认知与行为,使自己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参加篮球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行篮球文化教育可不断地提高学生进行篮球活动的积极性,传播体育精神、篮球文化,从而在一种高素质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的自我发挥,使自己融入体育精神的世界里,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篮球运动可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中小学校园篮球文化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形成的基础之一。篮球运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是许多首选的运动项目之一。通过长期的运动,培养了他们的运动兴趣,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和参与意识,促进了自主学习与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校园篮球文化氛围能够培养和熏陶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从小培养一种运动爱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进行校园文化教育给学生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篇(4)

(二)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简单解释就是管理学生的工作。它包括学生从入学至毕业这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生活及行为的日常管理。同时它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及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校园文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可以增添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校园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存在着,它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起到熏陶和启迪的作用。往往是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及组织能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让学生更加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它能将硬性化的管理工作融入娱乐性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无形中去接受去遵循,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高校大学生正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期,校园文化通过校园人文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学校的优良传统的氛围中不断受到熏陶,学校传承下来的传统精神往往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严谨的教学态度、坚定的学习信念都将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位学子,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校园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管理的效果。高校大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生理上比较成熟,但在心理上仍然存在不稳定,情感丰富且情绪波动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加之涉世未深,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根据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校园文化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将管理工作中有形的管理化为无形的管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对其形成了引导式的教育

(四)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校园环境因素和学校长期倡导的优良传统都对学习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这其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学校是个小社会,在这其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为学生开展人际关系提供便利,让学生活动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心理素质也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提高校园文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作用的对策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篇(5)

摘要: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过程中,应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使其成为课堂体育教学的有力延伸。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学生、家长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并应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乐园。

关键词:新课程   校园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精神  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

前言: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它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核心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学校思想,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还可以通过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文化的环境、体育文化活动、学校体育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为体育与健康教育搭建更多的实施平台。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就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得到延伸与发展。阐述如下:

一、        培养体育精神,重树健康新理念

1.体育精神的内涵与作用

(1)意志品质的培养与人格的完善

要实现强身健体、报效祖国的理想,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体育活动中经常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的思想品质,是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我们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烙印,相对于他们的父母前辈,他们既拥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既享有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有利条件,又缺少社会生活的实践阅历;既具有青春的活力和张扬的个性,又担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这些矛盾的存在也注定了许多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就必须在加强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树立崇高的体育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他们的人格精神在体育活动中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2)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追求

体育是一门科学,它即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科学,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活动必须遵循身体发展的规律,以科学锻炼的方法为指导,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愉悦身心,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条件,与每个人的生活、就业、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深刻认识学校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主动性,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3)引导学生对体育道德的追求

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过程中,体育道德精神的教育是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游戏,有它的活动规则、活动要求,人们在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则,规范、约束自己行为,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相互尊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

(4)追求体育与人文理想的和谐统一

体育是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体育的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纵观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它既追求科学的进步,又追求人性与完美的人文理想的结合,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蕴涵着一种人文目标,昭示着人文价值理念。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体育文化作为文化范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人文本质,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将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贴近文化生活,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尊重大众文化权利之上,从而提高师生的文化人格。

2.健康新观念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体现

(1)追求健康目标的多元性

由于人们对身心关系的理解偏差,目前主要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思想观念。一方面出现将道德教育任务强加到体育文化建设中,损坏了“体育文化”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一味地注重身体各形态指标的完成,背离了身心协调发展的原则,校园体育文化的娱乐性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审美的层面上,它追求无目标,无个性,程式化,理想与现实,通俗与高雅相互依存。

(2)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学习锻炼的第二课堂。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丰富的学生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每周两到三节的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这就需要课外体育活动来补充。通过开放式、活跃式、主动参与式的锻炼,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组合,不断丰富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文化修养。

(3)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根据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将学习领域划分为5个领域。真正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发挥体育健身育人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锻炼,使学生在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消除疲劳,治疗心理疾病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体育课的学习是学生获得社会适应能力的最主要途径之一,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的球类比赛或其他竞赛,学生可以更直接,生动和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景,从中体会竞争、合作、共处、失败、批评、赞扬、规范等等,从而不断增强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实际锻炼,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对体育环境、体育安全、体育营养等知识的宣传。

体育安全是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不可忽视的工作环节。我们一方面结合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可结合教材的性质特点组织一些自救、急救方面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救护能力,并结合室内课、黑板报进行一些合理的膳食,营养的调节对身体成长的作用等知识的讲解、宣传,或者举办专题的讲座,提高认识。另外,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作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形态体育意识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智慧,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为人们的健身运动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

二、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1.重视组织发动工作

(1)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重视校园体育组织学校的建设,实现校园体育管理网络化。学校领导为广大体育教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提供经费和创造条件,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制定各种体育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反映学校广大师生的健身目标、健身理念与群体参与意识,而且本质上体现的是关于学生及教职员工的体育价值观念。当某种先进的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必然会对全体师生的体育行为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形成一种强大的校园体育氛围,使生活在该校的人们具有某种特有的“体育精神特质”,更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个性特征。

(2)周密计划,狠抓落实。

根据学校的情况,学生的实际,季节气候特点,讨论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如校年度体育工作计划、学期体育工作计划、各年级体育工作计划、各种体育竞赛计划等),并层层落实,定期开展,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学生的体育竞赛活动落实到位,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制定相应的评价奖励制度,从完成工作的质量上、效果上进行考核。

(3)体育老师责无旁贷。

体育教师作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执行者,应义不容辞地担当重任。根据各年级的实际,多思考,坚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做到实际、实效、实用,多增加一些融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项目,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搞活,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活动内容与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1)内容要迎合学生的趣向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可参与性,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发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如,男生对球类(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一些对抗性较强的项目比较感兴趣,我们可多安排一些,满足学生要求;女生相对来讲,由于生理心理的因素,对形体、啦啦操、舞蹈、羽毛球等项目感兴趣,我们要尽可能地在场地布置、教师的配备上满足她们。这样,学生就有选择余地,使自己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2)多搞专题性活动

除了各种运动会,有趣的体育比赛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组织观摩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吸引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文化活动。如,2004年希腊雅典的28届奥运会,我们可以预先对学生进行有关奥运会的知识,雅典的地理文化、风土人情,我国在历届奥运会所取得的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去欣赏每一场比赛,从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3)注重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

我们在选择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学习、锻炼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运动能力为指导思想,既要考虑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科学性,更要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达到懂、会、乐的体育效应。

三、学生应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人。

1.充分发挥团组织与学生会的作用。

(1)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学生体育组织。

除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以外,为了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落实,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需求,成立相应的学生体育组织,如各种球类俱乐部、健身俱乐部、艺术体操队等,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人。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也应该是一定程度上的组织者,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教师适当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广泛开辟体育宣传阵地。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运用标语、黑板报、校广播站、电视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体育比赛中公平竞争、公开竞争、求真求实、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感化教育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

(3)使课余体育工作成为学生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协助学生组织和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技能等得到巩固,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又促进了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与巩固。

2.重视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

(1)对体育委员进行定期培训。

体育委员是体育老师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的领头羊。因此,加强对体育委员进行定期的知识、技能、救护、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如:新课程下学生参与自评与互评的组织,课外活动与课余活动意外事故的处理与救助,一些球类比赛规则的讲座,日常体育锻炼的科学常识等,这对我们进一步搞好教学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利。

(2)让运动员成为校园体育明星。

学校的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特色的运动队常常成为凝聚学生的一块磁石,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运动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要创造机会给他们有展示的平台,成为学生羡慕的对象。当校运动队员在某项比赛中获得了好的成绩,我们不仅要给予表扬,进行奖励,还要在校黑板宣传栏目上介绍他们的事迹,在评选先进个人方面要优先考虑,充分发挥他们的“广告效应”。

(3)培养学生学、练和实际裁判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教学比赛或其他小型比赛让学生自己充当裁判,把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战中去。这样,既调动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文化的热情,又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锻炼、发展、提高。

3.所有的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运动场

(1)制定相应的课外活动制度,保证出勤率

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课外的时间上的保证,除了加强平时的考核之外,还必须制定一些课外活动的制度,让学生能自觉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将班级出勤情况与先进班级的评选、先进个人的评选相结合。

(2)使其成为体育成绩评价的一部分

为督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们可以把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作为体育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一。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3)充分挖掘学校的体育资源

为保证学生人人能动起来,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除了一些传统的运动项目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大力开发新兴的运动项目,如:街舞、啦啦操、攀岩等。同时大力开发课外与校外体育资源,如:社会体育活动竞赛、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与竞赛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快乐。

1.             尊重学生的选择。

(1)重视学生在体育基础和性别上的差异。

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们既要考虑丰富多样,又要注意学生的体育基础不同,水平不一,更要注意性别上的差异,不能一视同仁,要合理安排,统筹兼顾。

(2)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

尊重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进行自主性选择,我们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选择提出参考意见,但仍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发挥。

(3)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建立多种学习小组,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养成“会练”、“善练”的习惯。作为我们教师不仅要提供学生学习锻炼的舞台,更要为学生建立安全的活动环境,保证学生在安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活动。

2.             活动目标应有层次性。

(1)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基础自定目标。

在目标的选择制定上,每位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切合自我实际,目标一旦确立以后,就要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2)重活动过程,重能力提高。

我们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身心得到发展。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体育观赏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发展。

(3)紧密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并通过每年一次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帮助学生自己监测一年来体质与健康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有助于在新的一年里有的放矢的设定自己的锻炼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锻炼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3.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成功者

(1)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由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体育基础不同,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地加以肯定、表扬、激励学生的锻炼热情与期望。

(2)经常组织不同层次的小型比赛

充分发挥体育竞赛活动的优势,除了全校性的运动会、各单项比赛外,各班级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型体育竞赛活动,使体育竞赛活动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

(3)改革传统的校运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赛者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篇(6)

1、重视组织发动工作

(1)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重视校园体育组织学校的建设,实现校园体育管理网络化。学校领导为广大体育教师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提供经费和创造条件,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制定各种体育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反映学校广大师生的健身目标、健身理念与群体参与意识,而且本质上体现的是关于学生及教职员工的体育价值观念。

(2)周密计划,狠抓落实。根据学校的情况,学生的实际,季节气候特点,讨论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如校年度体育工作计划、学期体育工作计划、各年级体育工作计划、各种体育竞赛计划等),并层层落实,定期开展,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学生的体育竞赛活动落实到位,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制定相应的评价奖励制度,从完成工作的质量上、效果上进行考核。

(3)体育老师责无旁贷。体育教师作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执行者,应义不容辞地担当重任。根据各年级的实际,多思考,坚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做到实际、实效、实用,多增加一些融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项目,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搞活,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活动内容与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1)内容要迎合学生的趣向;(2)多搞专题性活动;(3)注重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

二、学生应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人。

1、充分发挥团组织与学生会的作用。

(1)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学生体育组织。除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以外,为了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落实,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需求,成立相应的学生体育组织,如各种球类俱乐部、健身俱乐部、艺术体操队等,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人。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也应该是一定程度上的组织者,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教师适当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广泛开辟体育宣传阵地。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运用标语、黑板报、校广播站、电视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体育比赛中公平竞争、公开竞争、求真求实、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感化教育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

(3)使课余体育工作成为学生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协助学生组织和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技能等得到巩固,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又促进了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与巩固。

2、重视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

(1)对体育委员进行定期培训。体育委员是体育老师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的领头羊。因此,加强对体育委员进行定期的知识、技能、救护、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如:新课程下学生参与自评与互评的组织,课外活动与课余活动意外事故的处理与救助,一些球类比赛规则的讲座,日常体育锻炼的科学常识等,这对我们进一步搞好教学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利。

(2)让运动员成为校园体育明星。学校的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特色的运动队常常成为凝聚学生的一块磁石,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运动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要创造机会给他们有展示的平台,成为学生羡慕的对象。当校运动队员在某项比赛中获得了好的成绩,我们不仅要给予表扬,进行奖励,还要在校黑板宣传栏目上介绍他们的事迹,在评选先进个人方面要优先考虑,充分发挥他们的“广告效应”。

(3)培养学生学、练和实际裁判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教学比赛或其他小型比赛让学生自己充当裁判,把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战中去。这样,既调动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文化的热情,又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锻炼、发展、提高。

3、所有的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运动场

(1)制定相应的课外活动制度,保证出勤率;(2)使其成为体育成绩评价的一部分。为督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们可以把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作为体育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一。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体现。(3)充分挖掘学校的体育资源。

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快乐。

1、尊重学生的选择。

(1)重视学生在体育基础和性别上的差异。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们既要考虑丰富多样,又要注意学生的体育基础不同,水平不一,更要注意性别上的差异,不能一视同仁,要合理安排,统筹兼顾。

(2)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尊重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进行自主性选择,我们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选择提出参考意见,但仍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发挥。

(3)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2、活动目标应有层次性。

(1)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基础自定目标。(2)重活动过程,重能力提高。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篇(7)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一些规模较小的职业学院(校),为了本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全局,在当地政府的参与下,进行了合并或重组。这样一来,有利于发挥职业教育的规模效益,避免了小学院之间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有利于全盘考虑和节约教育资源。与此同时,各小学院的校园文化也随着行政机构的合并,进行了重新组合。这里的关键是,这种组合是否优选各小学院的校园文化呢?这个问题关系到学院合并后校园文化建设及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大局,必须引起院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笔者在本文中结合烟台职业学院在合并和建设中校园文化的重组和优选问题,谈点个人见解,与职教界各位同仁共享。

一、校园文化重组与优选的重要意义

随着学院组织机构的合并,各小学院校园文化都被带到新学院进行组合,这种组合是必然的,无形的。但却是对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关系重大的,如果各小学院的优良校园文化得到很好的组合并发扬光大,将有利于新学院的发展与壮大,其效果是1+1>2的;反之,如果各小学院原有校园文化中的优点被丢失,缺点相融合,则不利于新学院的发展与壮大,其效果是1+1

二、校园文化重组与优选的具体做法

校园文化包括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各种明文规定的制度,又包括一些不成文的习惯做法。要形成一种新的校园文化,其具体做法有:

1.组织有关处室搜集、整理和分析各校区原有内部管理制度,从中进行优选。新学院组建开始,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即校规校纪都要重新制定。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搜集、整理和分析各校区原有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整理和分析筛选,从中优选出最有利于新学院发展和壮大的内部管理制度条款,作为新学院的新制度颁布并实施。例如,教务处分析了各校区原有教学文件的格式、内容及要求,修改制定出了新的教案、教学计划、试卷分析等格式及要求,颁布并实施。

2.组织各处室有关人员,到同类学院去学习和访问,以便吸收其成熟的办学经验。

烟台职业学院组建初期,学院曾分期分批地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同类学院去参观学习,吸收其他学院的先进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以便使本院的新制度、新校风更具有现代化的特征。例如,学院校园内的雕塑、标语、条幅、制度公告以及校徽、校训,都为新的、优良的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组织全院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研讨,选择出有利于学院发展的校园文化,并作为新学院的校园文化。

学院以企业文化研究为名,组织学生和老师研究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联,以及哪些校园文化现象是积极向上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哪些校园文化现象是落后的,不利于学院发展的。并且以研讨会和讲演比赛的方式,组织师生进行了分级研讨,最后,将研讨资料汇总到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汇总和筛选。

通过以上活动,达到了三个目标:

(1)使学生对校园文化现象中的优劣进行了认识和剖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全体学生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2)学生学会了研讨现实问题的方法,学会了调查研究的方法和互联网的更有意义的使用方法。认识到上网除了聊天以外,还可以做更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3)师生的关系更加密切,因为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师生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关系之外,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学生从教师的指导中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4.在全学院范围内,组织“两个转变”的大讨论,通过讨论使全院师生明确办学方向。

烟台职业学院是由几个小型的职业学院(校)组成的,其中有中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也有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都有一套原有的办学理念。为了统一思想,明确办学方向,学院在全体师生中展开了大讨论,讨论的题目有两个:一是如何完成中专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转变;二是如何完成普通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变。

通过大讨论,使全体师生认识到学院在烟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明确了从中职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的意义、方法和努力的方向。最后,选择讨论中形成的优秀论文刊登在校报上,以展示其成果。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篇(8)

[主要内容] 关于何为“校园文化”,争论很多,本文不做概定,只力图分析校园文化对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影响,以期能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些许的帮助。

学生到了高中,大多需要住校,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回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越来越想逃离校园,于是有人偷偷溜出去,放假前三天就已经“人在此,而心在彼”了。不少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当不错,但学生仍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多精彩,里面的世界太无奈”。为什么这样?原因有很多,但校园内校园文化建设的滞后肯定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本文试图分析校园文化对中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以期能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些许的帮助。

一、对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影响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所以,良好的审美情趣是健康人格所不可缺少的。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中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优美的园林化、艺术化的环境,能给人生机盎然、勃发向上之感;对各种好人好事的宣传报道,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美,不自觉地进行“心灵的提升”;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如书法、绘画比赛,文艺演出,读书活动,民族音乐欣赏等,让学生感受美、表达美、鉴赏美、创造美。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发展审美素质,提高审美情趣。

二、对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对身体的各个部分、各个系统的和谐统一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校园主要是学习的地方,但绝不可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加上每天的课堂学习,真正属于自己的锻炼时间较少。所以,课外充分利用体育课,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体育竞赛,让学校形成一股体育锻炼热潮,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很大的发展,对将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如果整天只是死气沉沉的学习,这样的校园必然会缺乏生气而影响学习的进步。

身体好了,精神足了,学生学习起来也就不容易疲倦。一些学校只是在每年一次的运动会期间重视一下体育锻炼,这很不好;体育活动也不能仅仅限于几节体育课。体育活动必须持续开展。

三、对竞争意识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整个每个人都面对着社会的“优胜劣汰”。要在竞争中不至于遭到淘汰,就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也是健康人格所应该具备的。中学生正处于“年轻好胜”的阶段,如果能够针对这一特点,向好的方向进行诱导,对其健康积极的竞争意识的形成将有着极大的帮助。

竞争意识的培养要求: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学生“争强好胜”,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走向偏激;二要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没有良好的氛围,也是难以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的。比如,可以在学习上引导他们竞争,可以在各种文体活动中引导他们竞争;可以是个体与个体的竞争,也可以是班级与班级的竞争。广泛开展适合他们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为他们提供发挥自己特长的条件和机会,满足他们“争强好胜”的欲望。一所学校,如果能够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一定会有快速的发展。

有了良好的竞争意识,还要有良好的竞争心态。有的学生虽然争强好胜,竞争意识很强,但一次小小的挫折就会振作不起;有的看见别人取胜了,心里不舒服,甚至冷嘲热讽;有的取得了几次胜利,就沾沾自喜,“翘尾巴”。这些不良的竞争心态必须想办法改正。

四、对创新意识培养的影响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创新。所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为重要的。一直以来,我们特别重视课堂上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忽视了课堂之外的。

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更易为中学生所喜爱、所接受。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效果是不言自明的。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该与课内教学相结合;少直接出主意,多给予引导,让学生自己去策划、去开展。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设计班徽、校徽;可以征集最有创意的活动“金点子”,可以搞最有创意的小发明……这些活动既能活跃校园气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应该多多开展。

五、对中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道德素质的培养,往往流于形式。或者是过于枯燥,让学生难以接受。比如,利用政治课、班会课进行教育等。这样的教育方式,效果很小,而且往往适得其反。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几堂政治课、班会课所能解决的,它应该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少给予“说教”,而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地、潜移默化地形成。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努力锤炼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团结、竞争、创新的学校、精神,始终激励着学生们进步,成为不竭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各种有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美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

六、对培养合作精神的影响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篇(9)

一、引言

校园文化体现为一种教育价值观,是学校的实力和精神面貌的彰显。它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不经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认同现实文化,从而实现对人心灵的塑造。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是衡量高职实现教育目标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其校园文化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和难度大。这与高职院校以前的教育目标有关系,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对人文素养不够重视。英语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它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推动促进和文化引领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英语教学对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二、英语教学在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英语教学可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英语教学不能简单地看做是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传授,而要注重其实际运用的内涵。随着我国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的逐步增加,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日趋上升。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学由原来的知识传授型过渡到能力培养型。高职院校学生把校园生活作为社会实践的对象,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因此,英语教学可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二)英语教学可推动和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英语教学可提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如果校园文化建设只是使用母语,则会显得干枯乏味,对学生也会失去吸引力。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入英语,就会使校园文化更具活力,形成国际化的氛围,并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是一种隐性教育。

(三)英语教学起着文化引领的作用

英语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同时也传递一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它包含着浓厚的文化特色,它可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英语教学也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文化引领作用。

三、英语教学对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硬文化建设方面

1.校徽、校标、校牌及校内各种标志牌、宣传栏和墙文化都用中英文双语标注,这样会使校园内更具浓郁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如在走路、散步甚至是打球的过程中,都可以学到更多的英语词汇及习惯表达。这也是对高职学生所进行的一种隐性教育。

2.在校园设施建设中,如设立高标准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让高职学生能在优质的校园环境下学习英语。并在学院的某个固定的教室开辟专门的英语角场所,为英语教学留出专门的空间,便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在整个校园内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软文化建设方面

1.英语课堂内的教学设计,侧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对于教学设计,只有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英语知识如词汇、语法的教学外,而应加强英语课文内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更多地关注高职学生的情感教育、生命意志教育、世界观、价值观和幸福观教育,并且教育学生辩证地吸收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组织学生收听英文广播、收看英文原版电影,让学生体会西方经典文化差异,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民主法制等,对知名电影的具体情节有所了解,并接受世界名著的熏陶。在看完电影之后,可组织学生对电影的主要情节所涉及的热点话题作专题讨论。

3.举行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课本情景剧表演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参与比赛,不仅能使学生在英语方面取得进步,还能在比赛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和幸福感,增强学生班级集体荣誉感,从而迸发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正能量。

4.让学生订阅China Daily,21st Century,English World等报纸杂志,让学生了解英文报刊的难易程度和时事消息,英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与英语方面最前沿的消息紧密相连。

5.学校可定期聘请资深外教或外校相关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与外教亲密接触,了解外国文化和生活,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课余生活更丰富。

四、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创新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是多方面的。其中英语教学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从硬文化建设和软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具体实施。文章对其作用和路径作探讨,希望英语教学能助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中学校园文化论文篇(10)

[作者简介]孙宏斌(1971- ),男,江苏高邮人,南京审计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杨飞(1981- ),男,江苏扬州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文化建设;李绘(1969- ),男,江苏淮安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江苏 南京 21181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审计文化与教育博物馆立项课题“南京审计学院校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JB201106,项目主持人:孙宏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87-02

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组织制度、提升活动层次、丰富载体形式、扩大影响范围,从而使校园文化逐步多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合唱活动是一项参与面广、影响力大、吸引力强,具有纪律性、组织性和高艺术性要求的团体活动。作为一种贴近师生,具有广泛参与性的独特艺术形式,非常适合在校园中推广。南京审计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将合唱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以节日的方式推出,形成传统,作为我校的固定文化项目,现已举办六届,参与师生超过6万人,成为校园的节日和盛典,师生同台、参与面广、互动性高、主题鲜明,比赛可观赏度在参赛人数、比赛水平、表演风格、表演形式等方面均有很大突破,为在全校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我校文化软实力作出重要贡献,现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南审精神的重要载体。

一、合唱艺术是培育大学精神,锻造大学品质的有效途径

1.合唱艺术将体现校训与践行校训有机结合。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浓缩和精华凝聚。我校的校训是“诚信、求是、笃学、致公”。“诚信”是一种道德素养,居于首位,强调德育为先;“求是”指追求科学,探究真理,“诚信”是“求是”的前提;“笃学”强调治学的精神,“笃学”是“求是”的路径;“致公”就是我们的职业操守,也是“诚信、求是、笃学”追求的彼岸。校训全面而深刻地提炼出我校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的人文素质,彰显了审计人才培养特色,揭示了我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明确了师生努力的方向。我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工以校训为价值核心,共同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合唱节中体现校训,践行校训。精诚团结、互信互爱、力求诚信是合唱基本前提;用艺术表达美是走向真理、求是求新的另一种方式;刻苦训练、点滴提高、笃志于学是合唱渐入佳境的唯一选择;把“小我”融入“大我”致公致用是合唱的最高境界。

2.合唱艺术将打造品牌与树立形象有机结合。大学形象,是大学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外在显现。大学不仅需要品牌活动,而且需要通过对活动的塑造和传播,弘扬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树立大学社会形象,提升大学品牌效应。“秋之润”校园合唱节是南审精神的具化,是南审的名片和品牌,反映了我校的灵魂和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合唱节建设中,我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品牌意识,坚持把“人”作为办学之根本,使得合唱节能够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运行。合唱节凸显我校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塑造着大学的文化,不断丰富大学的精神内涵,升华大学人的精神境界,使我校的每一员都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强校园的凝聚力,提高大学的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促进大学稳定、团结、和谐发展。2010年“秋之润”校园合唱节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及全国教育系统“祖国万岁”万人大合唱活动优秀组织奖,如今合唱节在我校已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成为建设健康向上、和谐团结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

二、合唱是传承历史经典,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1.合唱艺术将弘扬经典与凸显品位有机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弘扬经典,突出高品位,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更好地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我校文化的深厚基础和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支撑。作为优秀的校园文化,合唱节通过对传统经典的挖掘和阐发,将弘扬经典和凸显时代风格相结合,成为鼓舞师生员工前进的精神力量。在合唱节期间,唱响“爱党、爱国、爱校、爱生活”的主旋律,唱出合力,唱出和谐。通过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岁月,让熟悉的旋律演绎青春激情,在美丽的校园中回荡青春的旋律,引吭高歌共铸教育事业新的辉煌。“秋之润”校园合唱节每年十月举办一届,从班级、分工会选拔开始,历时一个月,最后全校集中比赛。2007年以来,我校已举办六届“秋之润”校园合唱节,主题分别为“在灿烂阳光下——南审之声”“与时代同行,为南审喝彩”“歌唱祖国,祝福南审”“美好生活,一路飞歌”“光辉岁月,灿烂前程”“民族韵长,中华情深”。“秋之润”校园合唱节作为我校固定文化项目,作为校园节日,师生同台,参与面广,主题鲜明,现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南审精神的重要载体。

2.合唱艺术将普及推广与精英示范有机结合。我校成立校园合唱节组织委员会,协调合唱节的具体事宜,将普及推广与精英示范有机结合,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宣传报栏、校园BBS、电子海报、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营造“人人唱红歌,班班有歌声”的活动氛围。我校搭建多层次的合唱表演平台,把合唱带入社区,把合唱带入班级,开展“红心向着党,青春在路上”“青年心、中华魂”“祖国万岁、红歌永唱”“盛世迎华诞、红歌唱金审”“我为祖国唱首歌”等班级合唱比赛,从基础组织上拓展合唱的覆盖面,让广大学生在参与合唱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文修养、道德内涵、欣赏品味、综合素质,领悟艺术魅力、美好生活、生命价值、人生真谛。校园合唱节组委会在确立合唱节主题后,根据主题确定各代表队的演唱曲目,我校各基层组织积极参与,在院系内部组织红歌赛,通过层层选拔,组建参赛代表队。面向全校师生举办“合唱指挥培训班”“钢琴即兴伴奏培训班”“主持人选拔培训班”等,以合唱节为契机培训文艺业务骨干。同时,邀请中央民族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爱之旅”合唱团、上海女企业家合唱团、飞扬乐团等来校表演,为广大师生奉献音乐的盛宴,高水平的华美乐章。在此基础上,我校还组建了“向日葵”合唱团、老干部合唱团、大学生合唱团等专业合唱团,聘请音乐名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合唱指挥。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学到了演唱的技巧,更懂得了挖掘音乐的真正内涵,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三、合唱是进行思想教育,开展艺术教育的生动舞台

1.合唱艺术将传播价值与寓教于乐有机结合。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合唱曲目涉及面广,风格多样。我校在合唱曲目的选择方面,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增强合唱活动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做到每届合唱节都有鲜明的价值指向。既反映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也反映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雅健康的审美追求,激发全校师生创业激情,抒发我校师生的美好情怀,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思想政治工作要虚事实做,就要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更具实效性。合唱节带有一般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但是又超越了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坚持贴近师生,凝聚人心,把广大师生凝聚到对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的追求中,这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独特的大学精神。塑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大学文化氛围,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而且可以增强思政工作的渗透力。坚持通过合唱节的载体,寓教于乐,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以优美的旋律,直观的形象,充沛的激情,磅礴的气势,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在合唱节活动开展过程中,人心得到凝聚,情感得到抒发,价值观得到弘扬,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达到了。

2.合唱艺术将正面教育与潜移默化有机结合。艺术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我校坚持正面的文化导向,壮大文化的主流影响,提高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改变过去合唱曲目内容陈旧和模式单一的一元状态,积极鼓励原创作品和改编作品,秉承“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合唱艺术教育理念,普及音乐知识,普及高雅艺术,不断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才能全面推进。在注重学生精神文化教育的同时,积极构建学生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让和谐的文化艺术如春雨一般,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渗入学生的灵魂深处。通过师生共同创造我校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校园内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从总体上讲,是先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后人。在合唱过程中,震撼的合唱场面、高亢的合唱歌声、绚丽的合唱伴舞、激情四溢的啦啦队给师生以直观上的强烈冲击,从而更好地激发我们内心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革命歌曲的演唱,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英烈为新中国建立付出的鲜血与生命,而当代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热爱自己的祖国。通过合唱,展现面对新未来、新挑战的新一代青年学子朝气蓬勃的风貌,彰显青年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以及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热血豪情。

四、合唱是凝聚师生人心,激发生活热情的良好手段

1.合唱艺术将师生互动与激情青春有机结合。大学是青年人聚集之地,积极、健康、阳光的青年在学习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我校提倡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以生活视为主题,倡导生命化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热爱生活。合唱节是发挥音乐“成于乐”的重要功能的有效手段。建立在平等和合作基础之上的艺术形式,不仅有利于合唱队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有利于不同合唱队之间的学习与借鉴,通过人际间的交往,获得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使群体中的个体获得认同感和愉悦感。通过艺术的改编,产生一批反映我校特色的合唱曲目,如《走江苏,爱南审》《中国朝前走,南审朝前走》《南审之恋》《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南审》《南审颂》等,通过艺术的形式反映我校的建设与发展,增强广大师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广大师生将爱国爱校热情化作学习和建设我校的实际行动。合唱节中,各二级学院积极参与,组织学生文艺骨干、学生干部、辅导员召开不同规模的研讨会,围绕主题,讨论歌曲立意,了解歌曲创作背景,采用头脑风暴、汇集创意等方法收集合适的艺术表现思路,广大教师以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以求达到最好艺术效果。师生共同参与,把握立意,挖掘歌曲深层内容,积极通过舞蹈、伴唱、朗诵、场景再现、竹板伴奏、交响乐伴奏、民乐伴奏等形式提升艺术的感染力,师生互动密度大为提高,感情愈加深厚。

2.合唱艺术将唱出合力与唱出和谐有机结合。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文化自觉。大学的主体是师生,人生的主题是生活,大学生活的主旨是学习。合唱需要全体师生的自觉认同才能形成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南审之所以能成功举办六届合唱节,正是由于我校对广大师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广大师生对大学生活的热爱。由于合唱是众多人参加的艺术形式,对每位演唱者的单独演唱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所有的合唱队员与指挥之间、队员与队员之间的良好合作,才能共同演绎一部作品,而队员的丝毫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整首歌曲的演唱失败。通过合唱的排练努力做到众多人员和声音的全方位的和谐统一,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纯正统一的音色,良好的共鸣,声部过渡的顺畅,吐字的准确,能够有效地培养南审人的集体荣誉感及协作精神。我校是一所年轻的院校,事业起步阶段尤其需要凝心聚力,团结拼搏。我校正是因为有团结的氛围,才取得一项项发展硕果。南审“到2020年建设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名校”,这一发展战略目标尤其需要凝聚力、向心力。通过合唱,师生得以相互了解、相互鼓励,进而相互欣赏,通过为艺术歌唱、为生活歌唱、为理想歌唱,每个人打开心扉,“人心”自然凝聚。

合唱艺术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文化载体。通过合唱节,我们期望并且能够实现:培育大学精神,锻造大学品质,传承我校历史与文化传统,繁荣校园文化,维系我校情感纽带,强化我校凝聚力,成就文化育人的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建筑艺术论文 下一篇: 儿科护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