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7-31 04:21:18

摘要: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前延阵地,音乐教育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把尊重看成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探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正确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地位

各国教育界普遍认为,历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史学教育专家赵亚夫认为:“历史教育既是综合的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人类文化的‘解释者’。它面对人类的文化实施人类的有文化的教育……历史教育与公民教育在传承文化、发展文化方向相统一,形成了现代历史教育的新动力,从而能够帮助人们有智慧、合乎理智地解释人类的文化影响与真谛,培养人们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态度,涵养关心、宽容、反省、自主、公正和自由探索的品质,这便是新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

正是由于历史教育中所包含的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社会经验,它赢得了人文社会学科的核心课程地位。如今,各国普遍把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主渠道,力图通过历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的各种形态,理解不同阶段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意义,以及作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人类文化遗产对现今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价值,并由实际生活体验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养成新时代公民的人类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参与能力和自信力。

因此,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将会影响到我国公民个体素质的提高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影响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进程。

二、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目的及其目标

在新的历史时期,历史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记住或懂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之后能产生的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内在的东西,如思想方法、情感、意志和人格,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责任心,树立自信心,有智慧地参与社会生活,有能力地选择生活方式,解决现实中可能遇到的这样那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这就决定了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两个目标:一是在历史思维技能方面,使学生能够评价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因果分析、解析历史记载、创建合理的历史论点和看法,并以之为基础,在现代生活中作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在历史理解能力方面,使学生了解本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包括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科学与技术领域、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哲学、宗教、美学)中的抱负、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以便能在分析当今公民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时作出明智的决策。

三、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为了切实达到新时期历史教育的目的和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中学历史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应该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强调历史学习的体验性。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进入历史情境,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去感受历史的的灵魂并与历史人物的心灵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和体验历史真实,使自己融入整个人类的潮流中,从而形成与人类整体和谐持续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实现人类理想和精神的传承,实现人本身的健康发展。

2.强调历史学习的批判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对历史客观事实的追求,有助于学生尊重客观公正的思维品格的养成;对历史现象的评析,有助于学生整体性、形象性、科学性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批”与“判”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观点或结论,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3.强调历史学习的反思性。现代社会要发展,要更和谐地全面发展,要求现代人具有纵贯古今的洞察力、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特征与本质的准确判断力。现实社会是过往社会的延伸体,对历史加以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实,可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对现实社会了解得越深刻,对历史的洞察力和反思力就越精细。对整体人类群体和个人而言,不断地反思过去和现实,并不断追问自己过去或现实的生存方式、状态是否合理,如何改善,这样人类才能保持一种有活力的求真、真善、求美的精神,从而不断推动人类在反思和剖析自我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

4.强调历史与其他边缘学科的联系。历史与许多边缘学科,如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地理等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再现了这些学科的发展轨迹,在教学实践中挖掘这种联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

四、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与中学历史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改革相配套的教学评价,应以创新能力发展为基本点,以过程评价为重点,具体要求如下。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随时表现出来的创新信念和欲望(如好奇心、探究欲)、创新灵感(如新观点或新方法)、创新意志品质(如独立批判精神、严谨科学态度、自知自控能力)、创新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新颖性、发散性、独特性)等,应及时发现与评价,在掌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2.教师在以考试形式检查学生学习结果时,应尽量减少记忆性和理解性题目,增加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题目,包括变封闭性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变常规性题目为变式题目,变脱离实际题目为着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题目,等等。

3.教师在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时,应承认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不以统一的标准尺度抹杀和阻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五、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对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新时期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具有广博的知识。历史学无所不包、无不涉猎,这就要求历史教师知识面要广,无论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体育,还是天文、地理、时政,甚至民风、民俗等都要有所知晓,以便在教育教学中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2.具有健全的人格、扎实的政治理论修养。尤其是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理论,并自觉将之应用于日常历史教学中,形成客观、理性、全面的历史观。

3.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师必须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意识和责任感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4.具有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包括标准的普通话,较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能力,较有条理的科研写作能力,等等,这是人文学科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历史教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丰富素材,将历史图片、影视作品、考古成就、史料、遗迹等制作为多媒体课件的素材,只要应用得当,就能为历史教学增添光彩,提升历史课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探讨: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刍议

【摘 要】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前延阵地,音乐教育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把尊重看成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音乐;以人为本;生活化

近期以来,音乐教育既抛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又没有真正落实音乐艺术陶冶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功能,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割裂了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抛开了学生,没有针对“人的发展”,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

一、音乐教师要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念

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而另一目标则是“为了完善人的一切”。 “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不会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人,也有个性有尊严,作为一名教师应是学生心灵的卫士,切不可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样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奋发学习,还会使他失去对音乐的兴趣,甚至厌恶、憎恨音乐课。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和成功感。

二、音乐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自主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适时做好以下几点:

1.解放学生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改变教学形式,把课堂变为舞台每个学生都是一名演员,都是节目的编导者。同一内容在学生中就可能会创造出多种表演形式。教师也共同参与这将会使学生彻底从被动变为主动。

2.提倡“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学习者自己发现的才是最重要的和富于个人特色的知识。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弄懂的东西,要比老师教的印象深刻得多。在音乐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

3.定位好教师的“位置”

音乐学习是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由于音乐的形象是模糊的、非语义的,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交流式教育,不仅是学生从老师那学到知识,老师也从学生那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一些在他们身上都不曾拥有的东西,当老师和学生离开教室时,他们都得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

4.科学运用教材

音乐艺术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内容也并不一定能够适应学生的审美需求。作为音乐教师,要大胆改革与创新,不要被教材所束缚,寻找学生喜欢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收集、去探索,寻找到“心平气定”、“轻微淡远”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三、让音乐课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DV,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那是因为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一位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音乐既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音乐教育该有一种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教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溶入音乐教学,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教室,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音乐课堂,不拒绝社会,不脱离时代,设计出开放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音乐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

四、小结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探索精神乃至人的个性、人格的尊严为代价去实现某个确定的目标。

音乐教育生活化,必然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让音乐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学生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及“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在你的身上都是早已存在的,开放自己,慢慢去发现它、体验它。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探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摘 要:中学数学作为一门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性学科,是中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因此进行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健全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数学思维习惯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首先立足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初步研究,从创新性的角度提出了探究型课堂教学等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一系列研究。

关键词:高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中学数学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锻炼缜密的逻辑思维,并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综合数学问题处理素质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的实际研究和探讨,通过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回归数学学科的特点。

一、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习惯是进行数学问题处理的一个基本逻辑形式,对进行问题的求解、讲解数学问题步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数学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刺激学生进行初中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中学数学学习中积极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建设实践,在通过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建立数学思维习惯,加强实践结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2、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中学数学教师在形成良好数学教学思维后,会对讲课的内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并能在数学思维的转化下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地传授给学生,能够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3、促进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

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良好、新型的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教师本身潜能的最大限度开发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在教师数学思维模式的带动下促进学生进行数学解题思维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的良性循环局面,对于中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二、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措施

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实现讲授内容从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实际应用型的转变,增强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以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积极讨论,自主研究科目,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针对教学内容采用实践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化,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小组式的合作教学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可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合作学习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将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理解。同时,能把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同时能够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交流思想,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

某初中深入进行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该初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坚持贯彻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适当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该初中某班级的数学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以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群体进行了分层,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中等的学生以及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针对式教学。然后改版机数学教师鼓励同学进行自由一对一帮扶,会在简单介绍数学教学内容后进行工作部署,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备课,让学生在进行相互合作探究后对数学教学文本进行充分的了解学习之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充分锻炼较优秀基础的同学的学习能力,同时加深该部分学生对数学课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对知识的延伸拓展有更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更加加强。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讨性课外数学交流活动,加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进行交流活动时进行自主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逐步建立起较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通过将班级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进行有计划的合作交流式教学,使得该班级的数学成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日益增长。

三、结论

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有利于教学思维模式的形成,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以及学生的潜能。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能够切实提高师生双方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在掌握一定数学理论的前提下将其转化为运用实践,从而提高整体数学素质能力。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的实际研究和探讨,指出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难教的内容。从而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探讨:基于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探析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音乐对青少年培养的积极作用,并且中学音乐教育存在很多弊端,观念落后,方法单一。教师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学生的兴趣也得不到激发。因而中学音乐教育效果很差,为此,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开始了改革的步伐,完善教学条件,改变教学模式。本文就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展开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如何改革教学途径,以到达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教育现状;改革途径

引言: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人才,不仅应该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音乐素养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重视青少年的音乐教学从基层抓起。然而就目前的教育模式来看,要提高中学音乐素养尚且需要努力。为此我们要改革教学途径,改变教育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当前中学教育现状

从古至今,在音乐教育上我们一直延续着老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对歌曲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学生聆听歌曲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方法简单枯燥,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很少。而且在观念上我们轻视音乐教育,没能清楚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中学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进而造成我们的音乐教育收效甚微。

1.1教育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评判过分看重成绩,以分数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而忽略了综合素质。致使学校及家长遏制学生除数理化以外的绝大部分兴趣爱好的发展,例如音乐。纵观国际教学观念,许多发达国际认为音乐教育与其他哲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同等重要,并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在美国,国家教育目标的“核心教学”就包括艺术课程。然而,在国内,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学校及其学生家长过多的看重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音乐课得不到重视,成为一门“副课”甚至在某些特殊时期,音乐课被要求停开。另外,国内的音乐教学在方法和观念上处于滞后状态,学校和老师缺乏创新思维,不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于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对音乐教学采取消极态度。结果造成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得不到提升。

1.2社会风气环境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流行音乐越来越盛行,也对中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例如学生们的追星现象十分普遍,然而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低,造成他们盲目崇拜,一味地喜欢,致使有些学生审美素质低下。社会文化参差不齐,也对中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1.3家庭因素的非理性导向

长期以来,父母过分看重孩子的数理化成绩,只从分数评判孩子的好坏,严重忽视了音乐艺术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影响。认为孩子对音乐的追求和热情是荒废学业,严重打压,阻碍了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2.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新课标改革提倡对学生的培养,要重视情感、态度和内容等方面,重视学习过程。而目前的教育途径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些任务,因此要改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率。

2.1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促进中学音乐教学,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潮流,学习国外的艺术课程教学。不可否认音乐在中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音乐素养还能陶冶情操,与其他学科例如哲学、心理学等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的关系,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

2.2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依然是以教材为主的单一形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音乐课形同虚设。因此,打破传统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改革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主动学习,就要改革教学模式,结合课本知识和现代化手段步步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要注意在教学中设立问题,使教授的知识在问题中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发言,交流意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到知识。如此不仅能促进学生思考,拓宽思路,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比如在学习《蓝色多瑙河》时,老师可以首先深情讲述歌曲背后的美丽动人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欣赏这首美妙的乐曲,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拨动全体学生的心弦,陶冶学生感情,启迪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体验和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最后要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创新意思,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美好。

2.3革新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

目前中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存在厌烦和抵触情绪,学习被动,没有动力。因此我们要反思过去,革新音乐教学模式。

革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习惯将老师放在高一等的位置,总是在“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学习,完全是知识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感到无聊枯燥。而新型的教学方法强调,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强调体会感情,交流思想。而这一过程正是需要老师的指示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感官去切身体会。同时当学生疑惑不解时,也可以自由提出和老师及同学共同讨论,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4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以老师口述为主,学生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性,因而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阻遏。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充分展现和发展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欣赏,便会更加踊跃,积极配合老师,就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例如,在欣赏民族歌曲《茉莉花》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比如歌曲有什么特点?美在哪里?听完歌曲后能想象一副什么画面等。并且鼓励学生当堂翻唱亲身体会,激发学习热情。交流对歌曲的感受,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交流意见,在相互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学会用心聆听。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为基点进行多方法、多方面教学。

结语

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人才全面发展的关键。教育部门应该给与高度重视,按照新课程标准重新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努力改进,不断创新,学校及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新方法,勇于改革,更好的完成中学生音乐教学任务。更好的改革和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变教育观念,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上一篇: 班主任教育管理探讨 下一篇: 高中教育教学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