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3 22:58:27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1)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呆板、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不能很好的配合和交流这样一些问题。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教学计划的实施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位一体来进行的,如果在教学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则教学就无从谈起。而我们却容易忽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致使这两个环节彼此孤立,甚至是对立,结果教师费尽心机的授课不仅不能很好的感染学生,反而会使学生对英文的兴趣丧失殆尽。这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艺术形式是为了抒发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观点。而教学实际上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严格的说应该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

与真正的表演艺术不同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表演的实质是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与表演艺术的共性在于两者都要借助于表演去输出信息。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如果有了明确的说教味道,就会马上中断双方情感的交流。同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反复的说教和灌输只会给教学增加强制色彩,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理解力的发挥。

教学的实施应该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外语教学亦是如此。

这里的“科学”指的是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规律所制定的教学方法,而教学艺术则是要求教师有意识的通过声音、色彩、形象和活动的等一系列能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美的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发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使教学过程富含艺术魅力,是外语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教学艺术归纳为三点,即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

一、创造性

教学规律基础上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例如,在讲解英语音标的发音、读法时,大多数初学英语的学生感到很头痛,如果教师能够把英文的48个音标和汉语拼音建立某种联系,告诉学生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发音器官都是一样的,只是鼻、唇、舌、喉以及口形变化的不同组合而已,这样创造性的把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可以使学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很轻松的掌握英语的音标;再如,与其枯燥乏味的讲解英文中语调及单词、句子重音问题,还不如放一曲《高山流水》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下音乐艺术领域中的节奏感,而英文中词的节奏感通过重读、次重读和非重读音节表现出来,句子以及篇章的节奏感就如同一首悠扬的曲子抑扬顿挫。用这样的方式能启发学生思考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所知、所感、所学,而且教师也享受于自己所组织的教学氛围中,从而产生一种良性循环,更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表演性

表演性主要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在教师表演式教学的感染下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参与教学、表现自我和相互交流,进而融入角色,产生一种师生间默契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感染人,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儿童对于母语的学习。儿童通过成人的手势、表情及具体的活动模式学到母语,这时他们的想象、情感、理解同时参与学习,并逐渐从语言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语言学习的这一规律,把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一条条僵化的公式或令人生畏的印刷符号,这就等于在教学与艺术的接壤带,人为的掘出了一道鸿沟,这正是缺乏表演性所产生的后果。教师的表演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例如在黑板上用简笔画来表现一个特定的人、物或场景要比语言更形象;教师根据课文情节进行带有表彩的朗读,会加速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再如,教师一个明快的手势会使全班同学立即明白“close your books”的含义,亦或是含有微笑的表情会带给学生一种无言的亲切与鼓励。

三、审美性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2)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呆板、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不能很好的配合和交流这样一些问题。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教学计划的实施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位一体来进行的,如果在教学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则教学就无从谈起。而我们却容易忽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致使这两个环节彼此孤立,甚至是对立,结果教师费尽心机的授课不仅不能很好的感染学生,反而会使学生对英文的兴趣丧失殆尽。这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艺术形式是为了抒发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观点。而教学实际上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严格的说应该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

    与真正的表演艺术不同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表演的实质是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与表演艺术的共性在于两者都要借助于表演去输出信息。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如果有了明确的说教味道,就会马上中断双方情感的交流。同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反复的说教和灌输只会给教学增加强制色彩,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理解力的发挥。

    教学的实施应该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外语教学亦是如此。

    这里的“科学”指的是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规律所制定的教学方法,而教学艺术则是要求教师有意识的通过声音、色彩、形象和活动的等一系列能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美的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发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使教学过程富含艺术魅力,是外语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教学艺术归纳为三点,即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

    一、创造性

教学规律基础上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例如,在讲解英语音标的发音、读法时,大多数初学英语的学生感到很头痛,如果教师能够把英文的48个音标和汉语拼音建立某种联系,告诉学生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发音器官都是一样的,只是鼻、唇、舌、喉以及口形变化的不同组合而已,这样创造性的把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可以使学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很轻松的掌握英语的音标;再如,与其枯燥乏味的讲解英文中语调及单词、句子重音问题,还不如放一曲《高山流水》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下音乐艺术领域中的节奏感,而英文中词的节奏感通过重读、次重读和非重读音节表现出来,句子以及篇章的节奏感就如同一首悠扬的曲子抑扬顿挫。用这样的方式能启发学生思考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所知、所感、所学,而且教师也享受于自己所组织的教学氛围中,从而产生一种良性循环,更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表演性

表演性主要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在教师表演式教学的感染下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参与教学、表现自我和相互交流,进而融入角色,产生一种师生间默契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感染人,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儿童对于母语的学习。儿童通过成人的手势、表情及具体的活动模式学到母语,这时他们的想象、情感、理解同时参与学习,并逐渐从语言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语言学习的这一规律,把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一条条僵化的公式或令人生畏的印刷符号,这就等于在教学与艺术的接壤带,人为的掘出了一道鸿沟,这正是缺乏表演性所产生的后果。教师的表演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例如在黑板上用简笔画来表现一个特定的人、物或场景要比语言更形象;教师根据课文情节进行带有表情色彩的朗读,会加速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再如,教师一个明快的手势会使全班同学立即明白“Close your books”的含义,亦或是含有微笑的表情会带给学生一种无言的亲切与鼓励。

    三、审美性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59-02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互联网使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应用到了各个角落。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需要更多既有专业技术,又能讲英语的人才。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各类专业院校也纷纷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外语应用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发现,如果把篇章课文的学习转化为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辩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英语口语水平。

一 英文辩论的类型

英文辩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兴辩论和任务型辩论。

1.即兴辩论

在精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发现一些令人关注的主题,发人深省的内容,以及富含哲理的语句。这时,教师就可以临时定题,给学生几分钟准备时间,然后展开辩论。这种辩论形式是非正式的。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观点确定立场。比如,我在学习“Psychological Speaking”一课时,Eve提出了“experimental marriage”的想法,我们就以“Experimental Marriage”为题,进行了一场即兴辩论。支持者们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不应该制度化,而且可以避免嫁错人的终生遗憾”。而反对者也是理由充分,他们认为“试婚是不合法的,也是违反道德的,而且威胁到了家庭这一重要社会组织形式”。即兴辩论可以创造课堂中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2.任务型辩论

任务型辩论是一种正式的辩论形式,主要表现为英文辩论会。这种正式的英文辩论赛一般在课文结束后进行,老师应提前一周告知学生“辩题”并将学生分组,使双方阵容相当。这是一种有准备的辩论,正反双方必须充分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搜集相关信息,组织辩论材料,真正做到有的放

矢。我们在学习完“Angels on a pin”后,组织了“Examinations do more good/Examinations do more harm”的辩论。在学习完“Touched by the moon”之后,我们组织了“Economic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more important”的辩论,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 英文辩论会的步骤

英文辩论会由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因此,笔者在组织辩论会时,首先将全班同学(一般为21~25人)按宿舍分成两大组,并注意保持双方男女生人数平衡,要求辩论双方至少有一名男生辩手。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辩论的要求及规则,笔者要求两组同学均要出四名辩手,两名裁判及一名计时员,以确保比赛在公正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整个辩论会通常持续一节课(50分钟)左右,如下表所示。

以单方为例显示辩论过程

辩手 一辩 二辩 三辩 小组 辩手 辩手 四辩

内容 立论陈词 问答 问答 戏剧 自由辩论 答观众问 总结陈词

时间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5分钟 5分钟 3分钟 3分钟

首先,正反双方一辩立论陈词,时间为3分钟;其次,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时间为2分钟,反之亦然,三辩也是选择对方二、三辩提问,时间亦为2分钟。第三项为小剧表演,要求两组人员(辩手或非辩手均可)均以一个5分钟戏剧来表述该方观点,之后,即是自由辩论时间,双方的辩论时间均为5分钟。下面为观众提问时间,双方都要回答观众的两个问题;最后,由双方四辩作总结陈词,时间为3分钟。

由于两组均出了两名裁判,加上教师,共五名裁判。评判时,每位辩手的总分为100分,另外小剧与合作各占100分,这样,正反双方的满分均为700分。总分时,每项分数均去掉裁判所给分的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值,七项分数的较高者为胜方。此外,在每次的辩论赛中,我们都会评出一名最佳辩手,这名辩手会在学期期末英语考试中,可以得到3分的附加分,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 组织英文辩论的作用

1.即兴英文辩论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成功的外语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训练的机会。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相互作用的双方往往只局限于教师和某位学生,当教师和一位学生在一问一答地对讲时,其他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的听众席上。一堂课下来,每位学生实际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开口说的机会。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干脆以“坐冷板凳”来结束一堂课。而即兴英文辩论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通常情况下,辩题是联系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热门话题。比如,与课文“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相关的辩题为“We can still depen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or not”,与课文“Another school year…what for?”相关的辩题为“Is education for living or making a living?”与“More crime and less punishment”相关的辩题为“Which is the better way to deter crime,punishment or moral education?”这些辩题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参与,陈述自己的观点。有时一位同学刚刚讲完,就有几位同学同时举手要与之辩论,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为精彩的辩论喝彩。这样,在课文教学中进行即兴辩论,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鉴赏能力。

2.组织辩论会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英文辩论会是在论辩双方得到辩题后一周后进行,因此,双方同学都有一周的准备时间。在此期间,学生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为辩论会作准备的。研究表明,小组活动比起大课堂的环境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以往,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在课堂上相当“沉默”的学生,他们往往不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积极参与讨论。其实不然,通过认真的观察会发现,他们在人数明显减少并且没有老师参与的小组活动中比在大课堂上显得活跃得多。显然,小组活动的氛围大大减轻了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的压力。

英文辩论会是一个整体参与的活动。如前所述,全班同学被分成两大组,各组均由10~12人组成,其中,四名辩手,两名裁判,一名计时员,其余同学要作为演员表演小剧,也可以作为观众向对方提问。因此,每位同学在辩论会中从准备到进行都给予高度关注。由此可见,通过组织英文辩论会,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参与,随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外语实践训练的加强,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也就随之得到了提高。

3.组织英文辩论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不论从即兴辩论还是从任务型辩论中,我们都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潜力是巨大的,知识也是丰富的。从多次的辩论中,我们都可以从学生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在一次有关“不同种族通婚(Mixed Marriage)”即兴辩论中,一位同学讲到“Some Chinese girls in America put a sign on her body,and my phone number is ...”这位同学在陈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某些社会文化知识。此外,在每次正式的辩论会中,同学们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比如,在题为“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more important”辩论中,反方同学表演的小品就很有创意。他们表演的小品为“白雪皇后(snowwhite)”,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从前,国王和白雪皇后生活得很快乐,但国王为了发展经济,把树木桑田变成了高楼大厦,而污染则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白雪皇后也由于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而日益憔悴。国王最后退耕还林,改善环境,白雪皇后恢复了健康,国家也重新变得美丽了。5分钟的小剧表演集长笛伴奏、英文歌曲及故事对白于一体,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些极富创意的戏剧表演一方面活跃了辩论课的气氛,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总之,英文辩论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挥,他们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得到了更好地运用,外语语言和外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4)

一、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语原著的理论基础

本文引用了三派学者的意见来阐述观点,他们分别是:卡特和隆(carter and long),拉扎尔(lazar),柯利和斯莱特(collie and slater)。他们一致认同该教学方法,并把语言教学环境下选用的英文原著归类为三种模型:文化模型,语言模型和个人成长模型。可以作为模型的事物,必定具有可模仿的潜能。正是因为英语文学具有这三种模型功用,才能在英语语言教育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下面将依据这三种模型提供的理论基础,来证明此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文化模型

文学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文化模型,因为它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最能代表某一文化。学生可以从中接触到“一定历史时期的普世价值观”。卡特和隆主张把文学作为文化模型,能教会学生了解和鉴赏异于他们时代和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认识到文化赋予该文学的传统遗产,如思想、感情和艺术形式(1991, p2)。拉扎尔认同该观点,然而他也指出,把文学当作接触目标文化的途径有三个缺点。首先,文学是虚构的,不能纯粹展现当时社会的原貌。第二,文学通常描绘的是上流社会文化,角色通常受过良好教育,因此有时会忽略通俗文化,很多学生对普通百姓的文化行为反而更感兴趣。第三,学生容易受到渗透在英语文学里的帝国主义价值观影响,不利于应对真实世界的人和事。因此,学生在接触文学构造的社会、政治和历史事件时,必须批判地认识文学里有失偏颇的描述和文化内容。同时,教师要仔细选择跟学生实际生活有关联、有积极意义的材料。(lazar, 1993)尽管原著有弊端,但是它很大程度上展现了现实世界,为少有机会出国、想感受国外生活的学生打开了一扇观察英语国家文化生活的窗口。

2.语言模型

文学自古被认为是学语言最好的原材料,拉扎尔提出三个理由:促进语言习得、发展语言知觉、发展理解能力。他认为学生能从文学作品里获得很多新的语言知识,探索精湛的语言使用能力,发展词汇归因和解释的能力。

在笔者看来,语言教学的第一目标便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然而,何种教学法才最能有效地通过英语文学帮助学生领会其中的语言和故事的来龙去脉,是中外学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拉扎尔的方法是泛读和收听文学录音资料。卡特和隆认为阅读英语文学并融入上下文来理解故事内容是提高语言能力有价值的方法,然而如果文学作品只是用来教学生学习特定的几个单词、句式,则是误解了“作品的语言性质”,导致学生机械地学习甚至失去学习动力,无法享受诗歌或故事带来的乐趣。

为了丰富学生语言知识而教文学,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通过在作品中接触各种形式的写作文体,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句型、段落构成和功能(collie and slater 1987)。这有助于他们提高写作技巧,也有助于中、高级学生了解语言范围之广。这种教学方法的消极性表现在,原著里有些词汇和惯用语已经过时,或表达不当,容易误导学生(lazar,1993)。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批判地学习,同时学会鉴赏语言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3.个人成长模型

个人成长模型可以说是前面两个模型的综合。卡特和隆证实了教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今后一生中都保持享受和热爱文学的习惯。把文学作品作为个人成长模型来教授是有益、可实现的,因为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欣赏评价复杂的文化要素,从而对本源社会和文化有更成熟的见解,更明白自己在所处生活环境中的个体身份。因此,如果学生能学会有效地阅读文学,便能更好地发展个体,并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选材方面便要慎重,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自由响应和参与、能激发文学热情的材料。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接触文学原著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发展语言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批判能力和对情绪的感知,从而培养其塑造完整的人格。要实现这个目的,合适选材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选择语言难度适中、与学生生活有关联、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跨文化对比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方案及其活动设计缘由

为了更清楚地论证在英语语言教育中应用英语文学的意义,本文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即在英语泛读课上教一首西奥多·罗特克(theodore roethke)作的诗——《我父亲的华尔兹》(“my papa’s waltz”)。目标学生是本科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中等。选择这首诗有三个原因:一是语言难度适中,篇幅较短,适合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理解诗歌并完成相应活动;二是诗歌脉络清晰,通过舞蹈过程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对父亲的感情;三是叙述事件逼真,易于读者感同身受。显然,这首作品的选择满足了原著选择的要求,即易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回应作品,自由进行反思性思维。以下是诗歌原文:

my papa’s waltz

the whiskey on your breath

could make a small boy dizzy;

but i hung on like death:

such waltzing was not easy.

we romped until the pans

slid from the kitchen shelf;

my mother’s countenance

could not unfrown itself.

the hand that held my wrist

was battered on one knuckle;

at every step you missed

my right ear scraped a buckle.

转贴于 http://

you beat time on my head

with a palm caked hard by dirt,

then waltzed me off to bed

still clinging to your shirt.

依据该诗歌设置了四项活动:

1.完型填空:教师先简单介绍英诗文体的http://基本知识,如韵律、押韵和语调;接着学生独自完成填空练习(原文划线处为要求填空的单词)。

2.段落释义:教师选取第1、4段,要求学生用现代英语改写。

3.诗歌音律:教师再次解释英语传统语音规律,把本诗的韵律与华尔兹舞曲作比较。播放一首华尔兹舞曲及本诗的录音,要求学生齐读本诗,请学生解释该诗韵律创作的缘由。

4.个人反馈:教师播放截取自网上的一段录像,关于一位老人对该诗的评价,然后要求学生写下童年与父母的美好回忆,100词左右。学生分组(3-4人/组)讨论自己的童年经历,并与小男孩的经历相比较。

活动1、2目的是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完型填空扩展学生对诗体和格调的认识,释义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特点。教师介绍诗歌特点是本方案的首要任务,因此学生才有能力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诗歌的文体通常偏离正常的语言标准,因此在语言课堂选择诗歌能使学生接触多样的语言,摆脱“理想化语言规则”限制,掌握获得不同交际目的的新方式(leech, 1988)。有些教师担心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还不熟练,偏离正轨的诗歌语言会误导他们。就这一点,拉扎尔提出,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日常交流使用的语言也非教科书条条框框所规定的,他强调要让学生正确识别诗歌句法的与众不同,并跟正常的语言运用相比较。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才能有效认识这种特定文体的语言格式效果,从而透彻理解诗歌内涵。这两项活动实现了使用文学作品作为语言模型,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扩大语言知识面的目的。

罗伯特·平斯基(robert pinsky)对诗歌作了很高评价,认为人类进化是“动物发展有韵律的语言作为代代相传重要信息的方式”,而大声朗读诗歌能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歌,因为“词语的自然声响能让人获得感觉或理智的解脱”,找到与作者沟通的媒介。活动3使学生熟悉诗歌风格、节奏和韵律。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使它独具音乐性,便于记忆。正如标题所暗示,该诗的节奏像极了舞曲旋律,因此把该诗与华尔兹对比最能清楚展现它的音律。该活动使诗歌展现为一种可发现、可享受的事物,使学生更有兴趣深入了解诗歌的形式、学习诗人运用的技巧和鉴别技巧的术语。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5)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听与说的能力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我们的学生虽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却很难借用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从事日常的英语交际活动,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语言环境的缺乏。此外,我们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另一个障碍就是不敢开口说,虽然在课上能读读、拼拼、说说,但在课外,几乎听不到学生自觉用英语来交流。他们往往怕说错、太害羞,这样等于放弃了说的机会,这种不会听、不会说的英语,只能成为“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因此,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适宜英语听说学习的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积极和正确地练习听说英语,提高听说能力是很有成效的。

一、课堂教学中听说环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得以规范练习听说能力的主要场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学生敢于听说的心理环境、一个学生乐于听说的现实场景、一个宽松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是中学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提高听说交际能力的良好契机和有效途径。

(一)营造学生敢于听说的心理环境

在听说教学中,针对学生在英语听说上的心理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学生解除心理紧张,轻松愉快地进行听与说的练习:在教室里把学生的座位以小组或环形形式布置,让他们面对面而坐,以增加亲切气氛;说英语时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而不是站着说。这样他们感到更自然。开始阶段,允许学生使用录音机播放他们为某个话题提前准备的磁带录音,以免出现由于心理紧张带来的口误;让学生戴自己制作的假面具,以掩饰紧张而产生的尴尬表情;让学生在语音室或通过电话在相互看不到的情况下交谈;等等。事实证明,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不再感到紧张,让他们愿意问问题并愿意无拘束地发表他们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首要条件。

(二)创设学生乐于听说的现实场景

1.应用多媒体技术设置音、像、形并茂的真实的会话场景。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并掌握适当的时机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听力训练,集音、像、形于一体。它们的优化组合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一种立体化的思维活动,多渠道地感知语言材料、物质材料,多层次地对大脑皮层进行刺激,通过文字、图像符号、声音信号等语言与实践联系起来。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的声像并茂的语言教学内容,最接近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能使学生在真切的情景中学习活的语言。

2.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设置生活情境。

教师应尽力采用多种方法设置不同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课上练习说英语,如:内容复述、角色扮演、看图说话、短剧表演、争论辩论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由地、创造性地进行表达。如:

内容复述:让学生复述他们所读到、看到和听到的故事。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情景对话。例如:在诊所、在车站、在邮局、在餐馆、在商店等场所。

看图说话:给学生看一些动画或幽默画,让他们就图画的内容,畅所欲言。

演讲比赛:选择一个话题在班上进行演讲比赛,同时让学生做裁判,给讲演者打分。

争论辩论:选择那些可辩论的话题,例如:计算机游戏对学生有益还是有害?首先让他们分组,讨论10分钟,再把他们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对他们的辩论给予引导,督促那些沉默不语的学生参加辩论,以保持班上的活跃气氛。

短剧表演:学生喜欢演短剧,因为他们可以相互帮助,共同理解剧情,创造一种协作的气氛。

充当翻译:让一个学生扮演翻译的角色,另一个扮作为外国人,一些学生作为当地的居民,他们通过翻译进行交流,例如:买东西、观光访问。

各抒己见: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或有过经历的话题,或是他们想谈的话题如:假日、大自然、广告、环境和污染、明星、歌曲、音乐、杂志、运动和旅游等等,说出自己的见解。

总之,教师应尽力创造更多的方法让学生练习说英语,这将会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听”与“说”的技能。

(三)营造宽松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的态度,指导学生,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交际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尽力用各种手势、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教师不但要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也要以一个演员的角色出现,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他们所说的内容,强调学生要用自己的话,述说大意;在同别人的对话时,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如果听不懂对方的话语,请说:“Ibegyourpardon.”在说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语言流利上,而不是过分强调语言准确,也不要过多的考虑语法。还可以让英语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来带动差的学生。每当学生用英语完成一个项目后,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又取得了进步,有一种成就感。

同时教师的态度要温和,只要学生用英语说话,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表扬。态度要真诚,努力找到学生做对的地方。不要表露出失望、生气和不耐烦的情绪,要以尊重和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珍视他们的勇气,不嘲笑任何学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总期待学生符合教师的要求,要信任他们,等待他们接近教师的要求。

二、课外英语听说环境的创设

语言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在各种场合大量接触。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此,有必要发掘课外的英语听说资源,创设课外英语听说环境。

(一)抓住校园里的一切可用素材

1.开辟英语角

可以在校园里划定一个范围,建设成“EnglishGarden”,教师鼓励并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会话交流,鼓励学生克服怕说错的心理,大胆地说,只要相互能听懂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外国人和中国人交流时也会用最浅显的单词和句子)。不断练习,词汇量就会不断增加,练得多,说得就流利了。

2.合理利用广播、小电视台等宣传阵地

平时收集一些英语会话的录音带,或与教材相配套的音像资料,结合学校广播,利用晨读或中午播放让学生多听,不知不觉中吸收。还可利用小电视台,由学生自己编排一些日常英语对话、小品、课本剧等等,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信心。

3.引进“外资”

因地取材,根据学校各自的条件,可以考虑聘请当地公司的外国员工或聘请外国教师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体会纯正的外语味。

(二)在家庭里寻找学习的环境

1.收看电视中的英语节目

“只要你用心,机会有很多。”如今,许多电视台都举办了英语节目,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收看这些节目就是很好的听练机会。

2.通过英语光碟收看“小电影”

市场上有许多英语碟片,深受学生欢迎,他们在自我休闲的同时,也能学到不少的知识。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6)

英语写作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其也是初中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也是中考逐年增加分值的重要题型。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作文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英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写作中错误很多

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要掌握好这三方面的知识,否则就会出现很多错误。

1.词汇量匮乏,错词、造词情况比较多。词汇是英语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那么,就不能拼写单词,表达不准确,甚至自己“造词”,这些情况比比皆是,显而易见,词汇量不足以成为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

2.语法混乱,表达不准确。语法规则和句型句式是英语写作涉及的另一基本要素。学生的英语语法掌握不好,则表达不准确,在写作时出现了很多语法问题,如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含义不清楚等,更有很多的Chinese English现象,即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受汉语的影响,经常不自觉地就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去写英语句子,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这种不具备英语思维导致的语法错误是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所面临的又一个主要问题。

3.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学生由于疏忽或者只是掌握不牢固,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格式错误、字母的大小写及标点符号错误、遗漏标题或标题写错位,书写潦草,卷面非常糟糕,等等。这些错误虽然不是致命性的错误,但是都会影响成绩,会给与不同程度的扣分,这也是需要同学们要注意的地方。

(二)应试教育影响重,思维固定、僵化

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写作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教师的思维比较固定、僵化,一般都会给学生讲解写作如何才能拿高分,但是对学生真实写作能力的提升却不甚关注。这种影响虽然有所减弱,但是教师在不自觉当中仍然会有所表现。新课程改革以来,中考英语试卷的命题日益科学化,对学生英语水平能力的测试更加客观、有效。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考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试卷对学生写作能力水平的考核,写作量偏少,写作要求也偏低。由于应试教师的影响以及中考的影响,学生的写作训练过于单一、简单,没有向作的句、段、篇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的。

(三)审题失误,离题万里

跑题是写作中的大忌,却也是很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他们在写作前没有认真读题,审题,根本不加考虑,也没有计划,就动笔开写,写得不好、不对,就删了重写。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写出的作文文不对题,不是问题与要求不合,就是内容与要求不合,忽略细节要求。而且全文的逻辑性非常差,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毫无系统性可言。卷面非常不整洁,影响了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从而得不偿失。

二、搞好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好字、词、语法,奠定坚实的英语知识基础

1.积累词汇,把好词汇关。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不论是英语写作,还是口语表达,都离不开丰富的词汇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把好词汇关,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灵活背记单词,巩固词汇基础。学习新单词时,最好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学习单词不是只学习单词的拼写、意思,还要学习单词的不同词性、常用意义、用法以及与该词相关的同义、近义、反义词,最大限度地扩充单词的范围,提高学生的基础。要求学生不断地循环记忆,滚雪球式听写,以便强化巩固词汇、熟练掌握,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创意造句,提高单词的运用能力。每学完一个单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今天所学单词”造句,对造句的形式不做过多的要求,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记忆单词,让学生熟练理解单词的意义,掌握单词的运用能力。而且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写出更有新意的句子来。

2.加强句式训练,提高英语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加强句式训练,奠定坚实的英语知识基础,提高英语能力。

首先,运用单词进行扩句练习。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的3个单词,让他们用这三个单词造句,先造出句子的主干部分,然后再加以修饰,形成一个比较丰富的句子。

其次,进行句子接龙练习。这是一种比较有趣的练习方式,就是让学生一个接着一个进行造句,依次往上接一个单词。这样的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并在成功后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再次,翻译句子。这是一种让学生体验中西方语言差异性的好方法。学生的母语痕迹太重,不管是思维、还是用词、结构等方面都烙上了汉语的痕迹,成为Chinese English,比如比较典型的笑话“Good good study , day day up”等,所以,通过翻译句子,让学生比较两种语言结构,对英语的语序、词性、用法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抓住英语写作的小技巧,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写作中有很多的小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写出比较好的英语作文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巧妙使用连词、从句。所谓连词就是连接上下文的词语,它是让文章更加连贯的重要原因。在文章中常用连词有:if,for,so,as,because,since,until,though等等,如果在文章中使用连词,不仅可以使文章更有整体感,而且提高了文章的文采。当然,还有从句的使用也是英语写作的一大有益因素。从句主要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如It is well known that ...,“众所周知的是... ...”; It turned out that...,“事实证明... ...”; It is the time that ...,“是... ...的时候了” ,等等。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7)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即语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 

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2.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兴趣爱好为话题如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等等。 

3.称呼语 

例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我们在教材出现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的情况,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同样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医生"、"王护士"称为Doctor Zhang, Nurse W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4.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5.称赞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coat looks nice. 

B:Thank you. 

6.隐私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8)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

学习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而学生的主体性就体现在与教师间的交流上。学生就是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接受其传授的知识,并不断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成课程目标等等。同时,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来辅助学生们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等。教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指导学生学习方向。例如每个单元的Reading部分,仅仅让学生们去进行阅读,并不能够让学生们对课文有深刻的了解,在阅读之前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地进行阅读学习,同时,在他们读完理解后再提出一些问题,也可以变相地检验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当然,提问也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连续性和跳跃性,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资料的熟悉掌握以及课堂学习的走向有个好的把握。连续且合理地提问能够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既定目标进行学习,同时问题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论是在故事的发展顺序还是时间、空间上的转换。

三、课堂交际的艺术

课堂上只有教师的提问还不够,必须要有学生与教师间充分的交流,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也才能对学生的想法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语言学科,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的运用中才能体会其中的优美之处。交际的艺术要求教师要发掘英语语言美的特点和内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努力为学生创造出美的语言环境。中学英语的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问候、告别、看病、就餐、通知、建议、劝告、约会、购物、通电话、谈天气、提供帮助、表达意愿等等方面均有介绍,这些内容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笔者曾经在七年级上册的Unit5Goingshopping教学时,即兴搞了一个情境模拟的活动,让同学们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关于购物的知识进行对话,结果效果非常好,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巩固了学生们课堂知识的掌握。通过一些交际能够非常好地将英语的学习转变为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玩乐中学习到更多。

四、课堂气氛调节的艺术

要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的气氛是评价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一节课的教学的好坏往往从课堂氛围就能看出来。好的氛围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教授知识过程中更加投入,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牢固。比如,笔者之前在教授七年级上册Unit6Fashion,由于本单元学的多是各种材料等新名词,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学生们不太容易记忆,因而上课气氛比较沉闷,我就专门给班级学生花费了半节课举办了一个FashionShow,让学生们以走秀的模式上台描述自己的穿着以及以及制作材料,当时许多平常不积极的学生也都踊跃上台表演,这让我感到这样的活动有必要以后经常办下去。幽默的教学能够让人放松,让人更容易接受,课堂的活跃很多时候是来自教师的即兴发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在课堂气氛低沉的时候,适当地采取措施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某节课上问了一个女生一个问题“Whatisyourfavoritehobby?”,她回答“Singing”,我当即邀请她唱了一首歌,这就瞬间点燃了整个班级的激情,从而也使学生们后面的学习更加主动认真。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9)

其实,现代英语是世界上最简单易学的语言,二次大战后英语能在全球迅速推广,成为世界15亿以上人口厂“泛使用的国际性通用语言,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英语并不难学。英语是表音文字,由26个笔划简单的字母去拼写所有的词句,可以以少生多、以简驭繁,在简明易读,简单易学,简便易用等方面远远忧于汉语等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的最大美点是词形变化多,不易掌握。但在所有的西方拼音文字中,英语的词形屈折变化却是最简单的,它只有四种基本词形变化。因此,英语主要靠词序和功能词来组词成句,表情达意。这恰好与汉语的特点相一致,汉语正是完全由字序和虚词组字成句的。更难得的是,据丹麦著名的语言学家耶斯帕森(0.Jespersen)统计,英语中竟有多达9l%的句子结构与汉语句式相吻合、同属SVO句型,即主语——谓语——宾语。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与英语亲缘关系很近,同属日耳曼语族的法语中只有约64%,德语中仅有的30%的句子属这种句式。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显然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已经掌握了汉语这个世界上最复杂难学的语言,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上都是有天资的,学习现代英语时更具备明显的优势。事实上,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历来都是快速高效的,早在建国之前,多数学生就已达到了中学六年英语基本过关的程度。许多文化名人和学者如朱生好,葛传粱、肖乾等,竟都是自学英语成才的。所以,举世闻名的英语教学法专家理查兹(A。Richards)和吉普森(CaCJibson)都说过:“中国学生是世界第一流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也说,“我走遍了世界各地,英语说得最好的都是中国人。”

(二)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我国中学英语教育长期以来费时低效?通过全面深入的反思,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放我们的外语教学思想受到了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严重的思想束缚,深深地陷入了盲目性:

-、凯洛夫的“三个中心”论建国之初,我国教育界举国一致学习、贯彻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理论。凯洛夫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论统治了我们的教育思想并主宰着一切教学活动。英语课成了教师照本宣科一言堂讲解教材内容的场所,学生则成了被动地接受灌输、强记硬背教材内容的容器。便英语教学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教学应遵循的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目的性、主动性等一系列根本性原则。

二、盲目照搬国外外语教学洁学法半个多世纪以从,从翻译法、法接法、听说自觉对比到、视听法、情景法、交际法等国外外语教学法都被走马灯似地引进,照搬放我国的英语课堂上。我们忽视了最根本的问题:外语教学法的选择与使用直接受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师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任何一种国外外语教学法都不是为我们中国人在中国大地上学英语而设计的。因此,不宜盲目照搬。更何况它们各自都有局限性,并非十全十美。

三、功利主义的应试教学拔茵助长式的应试教学导致了英语课上“详讲知识、细抠语法、死记硬背、题海应试”等典型错误的语言教学模式,几乎是“怎么错就怎么教”,造成了听说方面的“聋哑英语”,读写上的“文盲英语”及交际运用时的“痴呆”英语,致使师生双方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过重。

正是上述三个方面的思想束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偏离了正确的途径,深深地陷入了久学不通的泥潭之中,今天,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所以首先就要摆脱种种错误的思想束缚,否定墨守陈规。须另辟捷径,走创新之路,在英语教学中坚持创新教育,努力探索新的、符合中国国情、学情与教情的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快速高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

英语创新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是一项科学研究活动,必须遵循正确的外语教学原则。我们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速高效的英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科学性原则遵循正确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包括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交际理论与语言认知理论等。遵循正确的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如认知心理学等。坚持科学的语言教一学观点,即英语语感是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培养并获得英语语感是英语教学的核心。

二、实践性原则语言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语言在社会实践中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中学英语课程既不是理解型课程(如数理化),也不是知识型课程(如史地生),而是技能型课型。英语语言和语言能力只能通过语言实践练习来培养。

三、综合性原则语言本身是复杂的,具有多元综合统一的特点,如语言结构方面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综合统一,语言能力的听、读、说、写综合统一。语言内容的语句、语段、语篇、课文综合统一,语义结构的形式、规则、内容、功能的综合统一等。因此,英语教学应坚持综合性教学。

四、目的性原则语言是认识工具、思维工具、交际工具,而工具的唯一价值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学习英语的唯一目的是使用英语:为使用英语而学习英语,为运用英语而掌握英语。同时,在使用中学习英语又是最为快速高效的学习途径。所以要努力做到学用结合,边学边用,学以致用。

五、主动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处放主导地位,“学”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快速、高效地学习英语。

(四)

遵循上述英语创新教育教学原则,我们放1四o年创立了“英语语感学习法”,指导学生改进英语学习方法。随后在1992年又创立了“英语语感教学法”,并从1994年起,在普通中学开展英语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英语语感教学祛”运用以下教学模式:

1、学法先导,调动潜力方法就是效率,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证,所以,教学的涵义是“教会学习”,首先要教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学习潜力。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反映了英语教学的主动性原则。

2、认识规律,突破关键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认识英语的规律、特点,掌握学习英语的关键,帮助学生突破关键,提高学习效率,稳步提高。这体现了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原则。

3、扩大输入,听读领先始终重视大量系统的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优先培养听、读理解能力,确保英语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在听、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稳步提高说、写表达能力,这遵循着语言发展的科学性原则。

4、高效实践,培养语感重视朗读与背诵,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进行各种高密度、高效率的课堂语言实践练习,促使语感的生成、发展与提高。这符合语言发展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原则。

5、学用结合,协调发展师生均努力使用英语双向交流信息,运用英语扩大视野,学习文化,增长知识。·努力达到学用统一,综合提高英语水平,全面协调发展英语语言能力。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目的性原则。

“英语语感教学法”是一套完整式英语教学法体系,由30多种具体、实用的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方法组成。它的教学措施是:

1、指导英语学法,培养学习习惯开学初,向学生和家长介绍“英语语感学习法”,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介绍该内容的具体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坚持使用,形成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多种教材并用,扩大语言输入使用引进教材、听力教材、课外阅读教材相互补充、有机结合,扩大语言输入,提高听读能力。

3、课堂英语交流,创造英语气氛用英语组织教学,提问回答,双向交流,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之中(immersedinEnglish),促进英语语感的生成与发展。

4、坚持听读结合,重视朗读背诵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基础上模仿读熟课文,进一步背会课文,做到语音正确、语调规范、+记忆牢固,为课堂综合实践练习,发展语感打好基础。

5、分解能力层次,突破难点关键对初、高中阶段的语言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明确提出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逐项过“五关”,即初中阶段:音节拼读关、语音语调关、单词记忆关。听力理解关、朗读背诵关;高中阶段:扩大词汇关、速读理解关、口语表达关、语篇写作关、自学提高关。

6、集中识记生词,分散巩固掌握开学初集中词汇教学,将全册生词按读音规则、构词规律等特点分类组合记忆。并要求学生勤查词典,通过围绕课文进行的实践练习分散巩固单词,达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7、重视课前预习,保证高级实践j对课前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即熟记生词、读顺课文、发现问题、准备实践。确保课堂上高密度实践练习,达到当堂练会、练熟,掌握新教材内容。

8、感性先于理性,实践先于规则“英语语感教学法”反对详讲规则、知识。主张“语法句型化”,即化抽象的语法规则为具体的句型公式,在提供典型例句并初步理解语义后就开始模仿造句操练,在练会之后再适度总结语法规则,以练会、练熟为目的。

9、优化习得环境,综合培养语感尽量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家庭英语实践活动,如学唱歌曲、英语竞赛、课外阅读、英语板报、英语晚会等,使学生频繁接触英语,增加实践,浓厚兴趣,促进语感。

10、反对题海应试,集中培养能力“语感法”反对功利主义的题海应试,认为它肢解英语,不利于提高语言能力,无助于培养语感,更是造成师生双方过重负担的根本原因。“英语语感教学法”致力于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水平,同时也在所有现行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作为素质教育的“英语语感教学法”,其创新思维表现以下八个方面:

-、创新的目标致力于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实际水平的提高,力争中学六年英语过关(即超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水平)。

二、创新的思路认为教学首先要教会学习,从一开始就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三、创新的要求主张流畅(fluency)先放准确(accuracy),语义meaning)重淤形式(form).在流畅的基础上求形式的准确。

四、创新的观念运用综合性教学,突出语言功能,创造语言情景,进行双向交流。避免单一项目的分析性教学。

五、创新的认知重视语言的结构与规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英语的规律与特点(如读音规律、重音规律、词汇特点,句型特点等),提高学习效率。

六、创新的语法运用语法句型法、课文串讲法、集中识词法、五项同步法、句型结构法、词组组句法等一系简明、实用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七、创新的程序创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程序,(即:值日生表演,检查预习效果,热身练习、熟练运用、归纳总结)达到当堂练熟、当堂掌握。

八、创新的途径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交际运用为主要形式和主要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可以说,“英语语感教学法”正是创新教育的产物。

(五)

自1994年5月运用“英语语感教学法”在石家在市第32中学开展创新教育教改实验以来,己有七年了,教改实验范围从一所中学、四个教学班扩大到四百多所中学,六千多个实验班级,均取得了以下令人鼓舞的实验成果:

1、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普遍做到坚持课前预习,课上积极练习,课后及时复习,常听录音,模仿朗读,努力背诵,积极实践,主动阅读,勤放动笔,科学记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普遍明白英语课不是知识课、理解课,而是技能课。懂得学好英语一靠扩大输入,二靠勤放实践,三靠学用结合。树立了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养成了一系列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顺利通过了语言语泪夫坚持听录音与朗读相结合,理解与背诵相结合,学唱英语歌曲与学习英语相结合,保证了学生语音纯正标准,语调自然规范,很快地、顺利地通过了英语语音语调关。

4、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力强坚持听读领先、英语授课、朗读背诵、课堂实践等,使学生有大量提高听力的机会,听力理解能力迅速提高,能用英语接受信息,能迅速理解所听内容并发现口语失误与错误。

5、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高多套教材并用,泛读与课外阅读起步早,阅读量大、要求高,使学生的英语阅读量数倍增加。不但扩大了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了英语水平,而且培养了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语感。

6、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坚持朗读背诵,增加课堂实践练习,组织创造性的口语表达,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很快,初二学生都普遍具备了连贯性的口语语篇表达能力。

7、具备了自学词汇的能力学生认识到词汇是学习英语的难点与关键,掌握了系列记忆、学习词汇的方法。“集中识词,分散巩固”使学生善于大量扩充词汇,广泛阅读使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以每年1000个以上的速度积累。

8、英语教学步入良性循环以培养语感为核心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听力、口语流畅,反映敏捷、言语准确、记忆牢固、运用熟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越学越爱学,教师越教越顺利,整个英语教学形成了良性循环。

9、教师业务水平同步提高实验教师逐步掌握了正确的英语教学途径、方法与技巧,英语教学法素养迅速提高,越教越感到轻松自如。彻底摆脱了题海应试的繁重负担,有时间与精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语言能力。

10、学生英语水平数倍提高“学法先导,掌握规律”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扩大输入、高效实践、学用结合.又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实际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不但消灭了“聋哑英语”,而且消灭了“文盲英语”与“痴呆英语”。虽然实验班从不搞题海应试,但在现行的各项笔试统考中,实验班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首届实验毕业班、石家在市第32中97级两个初中班在97年度全省中考里平均100.3%分(满分120分),及格率达91.9%,优秀率达62.5%,分别比全市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别高出20.9分、21.3和33.8个百分点,第二届实验毕业班,32中98级两个初中班在98年度省中考里平均101.2分,及格率达98石多(仅1人不及格),优秀率55石%,比全市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别高出17.7分,289和22石个百分点。石家在第32中学是全市生源与办学条件最差的初级中学,能连续两年取得中考优异成绩是很不容易的。

随着教改实验的深入进行,实验班的成绩越来越突出:石家庄市41中99级初三两个实验班六个学期在全市期末统考中及格率均达l00%’优秀率一直在86%以上。98年全省统一中考的第二无,这两个班136名初二学生答中考笔试题全部及格,平均分达835分(满分100分),说明他们仅用两年就全部出色地完成了三年的英语学习任务。该校初一年级四个实验班在期末统考中竞取得优秀率达100%的惊人成绩。石家庄市43中学99级高中两个实验班从96年秋高一年级才开始运用“英语语感教学法”,仅经过两年实验航参加大学英语四级统考,79名学生中55人成绩合格,达到了英语基本过关的程度,通过率达70%。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10)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促使学生学会阅读英语的各种文体,在学校,学生用于英语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而且社会上能为学生提供的英语读物也不多,即使有寥寥无几的一部分,也大多数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就要亲自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阅读兴趣、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规定学生在指定的时间里去阅读。对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英语课外读物,或者鼓励他们自行选择阅读材料,但是老师一定对他们的阅读情况,进行定期地了解和检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过分地强调语言的应用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阅读材料的内容大意,从材料中获取各种信息,选择自己关心的、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练习题,来测试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策略指导。

三、对学生进行语言强化训练

阅读训练的实施要求教师做好阅读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正式阅读材料之前,用两三分钟时间设计一些问题,进行阅读内容的引入,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可以从故事内容的梗概入手,激发学生竞标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的好奇心;另外,教师要说明阅读目的,提示阅读方法,学生进入正式阅读时间里,教师要指导阅读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迅速读课后题,带着问题再次阅读,也可以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子,然后进行信息整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了文章的主题,尽量记住有关具体的详细的信息,还要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关注文章中的数据、号码、日期、价格、人名、地名等。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是阅读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对文章中叙述的事情,要有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阅读材料中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从阅读中进行积累,语言积累多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练习题和教学语境去理解一些陌生词语的意思,在文章中,作者总会通过一些事例来解释他的论点、看法、结论或立场观点,这时可以从例子进行猜测词义,根据构词法,若生词是复合词、派生词、转换词或其他变化形式的词,其词义是容易推断出来的,需要时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四、引导学生把握阅读的层次

阅读分为浅层次阅读和深层次阅读,浅层次阅读是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大意和轮廓,在进行浅层次的阅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采用泛读、略读的方式即可,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快速浏览,通过文章的标题中的隐含信息,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写作目的和思想内涵,形成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深层次阅读做一个铺垫。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比如判断对错、选择填空、排序等,来对阅读效果进行初步检测,帮助学生搜集整理通过略读所掌握的信息。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课文进行深层次阅读,深入理解、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英语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注重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培养,促使学生从对课文简单的词句理解变为理性的情感理解。

上一篇: 毕业登记表个人总结 下一篇: 员工奖罚规章制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