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7:50

中学体育教学

中学体育教学篇(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基本宗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中学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本身也对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不畏困难的学习态度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专才”到“全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教育要面向学生,要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而不是单一的以应试为目的,尤其是中学作为中学生人格塑造和思维养成等关键时期,素质教育更加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而体育教学作为德智体美教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体育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鉴别形体美、健康美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同时对传承和继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等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教育部门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从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理念和方式上,都在逐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但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中学体育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关键。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例如有的学校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单纯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还有的学校体育活动以长短跑等田径方式为主,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2.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缺乏科学规划

由于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课时比较少,课程安排也比较紧凑,教学方式也有别于语文和数学等教育教学,因此科学规划显得很重要。但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在科学规划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程安排没有针对性,课程安排的随意性比较大,以及课程安排没有结合当前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效展开等。此外,中学体育的课程设计也大都以考试大纲为主,内容编排也缺乏合理有效地规划和论证。

3.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限

中学体育课程需要大量的体育资源,例如足够的训练场地,完备的体育设施等,此外还需要足够的课时保障等,另外体育教师资源也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担任。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的投入。因为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同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有的学校在体育教育资源方面有着很大的缺失,甚至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大型的球类运动,如篮球等。此外,由于学校相对于偏重语数外等课程而忽视体育、美术和音乐课程,也使得部分体育教师有主科老师担任,课程教学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等。

三、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1.丰富教育形式,寓教于乐

中学体育有着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将课堂多媒体教学与室外活动相结合,既可以将一些常见运动的规划生动化,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合理利用这些规则,以篮球运动为例,教师在教授篮球技巧时,可以将nba等体育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或者制成ppt或动画课件,详细解析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传统的战术,然后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利用规则和战术进行实践。再例如,将一些传统的训练方式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展开,例如将传统的短跑项目与背靠背游戏相结合,既可以增加体育的趣味性,也能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竞争的体育精神。

2.中学体育课程要做到科学性和针对性

中学体育课程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作用十分关键,这是因为中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期和生理的发育期,思维和身体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科学有效地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强他们的体魄,同时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中学体育课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计划,通过科学论证和实践将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体育课。

3.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做好中学体育的统筹和监督工作

中学体育课程的展开离不开学校和相关部门的统筹和监督,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合理利用当地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中学体育的相关课程,并对课程的效果及时评估和反馈,以便为下一步科学规划提供依据。此外,学校和相关部门不仅要支持中学体育项目的展开,同时还要加大对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宣传和引导,例如对中国的武术文化的宣传和引导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项目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又可以体育文化的引导和宣传中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增强文化的认同感。中学体育课程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学体育课程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许多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素质教育下的中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改革,因此教师作为改革的主力军,既要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也要将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创新教学方法。

作者:孙伟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六中

参考文献:

[1]陈红.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中学体育教学篇(2)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就应及时抓紧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就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二是在特定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用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更多、更直接。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对体育教师优美的动作,高尚的品德心领神会。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个性

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解脱和说教,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在体育教学诸项目中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等品质。但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如在田径项目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中进行美育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定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教学中高度的政治水平和科学水平。

第二,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最易见效。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第三,是在教育方法上要有针对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运动场上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教育运动员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尊敬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公正、诚实、谦虚、有礼貌等,这些教育应渗透到底。

中学体育教学篇(3)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德育 贯穿 有机结合

一、中学体育教育中德育的重要地位

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杜威也曾说过:“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品德这句人尽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积极功能;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方面发生长远影响;对智、体、美诸育有促进功能。体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最要组成部分,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再停留在过去单纯的传授体育知识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应在传授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同时,加强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这是我们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重点,也是体育教学响应时代号召,跟随时代步伐的高层次目标。

二、贯穿体育课中德育的途径

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教育最基本、最经常、最实用的形式。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品质作为重点来培养,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起来,把体育课当成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日趋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中学生人格的教育,一般可以重点通过以下几方面:

(一) 结合实际,说服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锻炼,通过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在课堂中设置一定的锻炼项目,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动态,可以和学生通过对话交换意见,可以全班集体谈论,也可以个别谈话。在谈话中和学生以诚相待,充满师爱。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发挥人的自主精神。在体育教学中设置集体协作,个人表现等项目,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发挥人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

(二) 教师以身作则,榜样示范法

中学生模仿力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以身作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育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应该身教重于言教,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以良好的师行和精湛的技术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和威望,在和谐、愉快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思想教育目的。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德育,让学生以榜样为力量,磨练意志。

(三) 创设有序体育锻炼环境,采用陶冶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教学环境、气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体育锻炼中注意创造美好的自然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心灵进行陶冶。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美好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培养学生在大环境内有序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在社会中遵守社会大环境下的法纪法规意识。

(四) 结合教学中积极因素,采用品德教育法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上进的行为和思想动态,教师应及时准确的作出反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奖励与处分,对于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应在班级中广为传播,让学生学习先进,从而激励学生上进、预防和克服学生的不良品德。

(五) 结合锻炼活动,开展自我教育法

体育教师一定要把体育活动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制定自我教育计划,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让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亲身体会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是非正义感、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失败的体育精神。

三、结束语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积极的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坚韧的意志的最佳阶段和关键时期,是其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意志品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的形成阶段,具有超强的可塑性。体育课作为中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一体。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让学生达到以知为开端,行为目标,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作为体育教师,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爱护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之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及时的疏导和调节,真正做到让德育与体育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学体育教学篇(4)

如何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四、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几个问题

人们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二、准备活动缺乏中小学特点。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中学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相对运动量较大,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

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四、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期下去,学生兴趣索然。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动有定位,也要有行进间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准备活动中,整理或放松活动不宜安排。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中学体育教学篇(5)

如何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四、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几个问题

人们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二、准备活动缺乏中小学特点。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中学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相对运动量较大,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

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四、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期下去,学生兴趣索然。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动有定位,也要有行进间的。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准备活动中,整理或放松活动不宜安排。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中学体育教学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全民的素质都在提高。教育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开展和谐的教育已是大势所趋。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学习的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初中的学生正是一个由稚气步入成年最重要的过程。由于目前的社会氛围,导致学生不重视自身的身体素质,对体育教育忽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正确看待体育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所以开展愉快体育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一、对体育教学的改革

1.正确认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竞技体育是一项具有竞争力的运动,也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运动,对于初中生而言,竞技运动富有的竞争力和协作性完全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同时,校园也需要开展竞技体育。但是,学习对组织竞争体育受局限性的。因此,需要对竞技体育进行改造,把竞技体育的一些东西融入初中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使中学体育教学更适合发展需求,从而起到创建和谐体育课堂的作用。

2.教学内容应该符合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基础,尽量把对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性和娱乐性较强的体育素材带进初中体育课堂来,从而丰富学习的体育教学内容,同时也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3.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还应该选择一些长效性的教学内容

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之类的难度比较大的项目,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增加理论的学习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机械式地跟老师学习,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所以,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开展势在必行。应结合理论与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初中生的体育素质和积极性。

二、设计愉快体育教学的方案

1.关注学生的自身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自主多变能力

在教学的方案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定制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能得到尝试的机会,教师还应该在讲解的时候给学生留一点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更加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

2.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在体育课堂上,安全问题应该被放在首位。目前的体育课堂往往忽视了课前准备活动或者对课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安全意识,做好对学生的保护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

3.教师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开展愉快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很大,教师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状态。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进入课堂的时候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决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让自身的消极情绪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应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身情感,将自己的热情投入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发挥充分的激情。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对突发事件进行灵活的处理,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能给学生一个和谐的体育课堂。

4.用人格影响学习

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的模范和榜样。因此,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心态,注重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素养,用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学生,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三、针对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测评

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测评仍然存在着弊端,体育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十分明显,教师的教学皆是围绕考试来开展的,为了考试而学习,导致学生跟随着老师的理念,只注重短期的学习效果,对体育的素养和兴趣以及体育给学生带来的益处被忽略,不能真正体会体育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帮助,机械地学习体育,以至于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导致体育的学习对于学生已经不再是兴趣和渴望,而是一种考试的责任和压力。体育教学的测评仅仅以学生的运动技能作为标准进行评测已经阻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阻碍了体育教学的进程,只有对体育教学的评测标准进行改革,把学生的运动激情和动力作为评测标准,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进取精神,才能够达到愉快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应该对教学过程中的过程评测性作为评估学生的标准,让学生领会到体育活动的真谛。

学习对体育教育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对中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打基础,为了培育出素质性人才,针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式教育,开展愉快体育教学,为人力资源创造更好的源泉。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体育活动对于他们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锻炼出健康的体魄,针对学生的个性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并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和益处,使学生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综合型素质人才。

中学体育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94-01

体育游戏是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它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为特点,而出现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既可用于一般性身体训练,又可用于身体机能恢复性的特殊训练等。由于体育游戏的内容活泼生动,丰富多样,知识性、趣味性和竞赛性强,容易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它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

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游戏可以激起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兴味是最好的教师”,体育游戏因具有文娱的特性,能够激起学生练习的兴味,进步教学效果。在停止体育教学时,把那些需求重复练习、单调的技术动作设计成游戏的方式停止练习,可激起学生的兴味,收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2、体育游戏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安康开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技艺常常会给局部学生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呈现惧怕、焦虑、恶感等心理。应用体育游戏停止教学能够很好地化解这方面的问题。由于体育游戏具有平衡性和易行性和很强的文娱性,对动作的请求也不严厉,以让学生在很放松的心态下停止体育锻炼,很好地减少学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加强他们的自自信心。

3、体育游戏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肉体

体育游戏常常会以集体分组的方式停止,每个学生都是集体中的一分子。每一个人都以为本人的小组争光为荣,为本人的失利遗憾。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集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培育学生的自律行为。体育游戏中个人和集体的配合之中能够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肉体和团队的凝聚力。

二、体育游戏的选择

1、要有兴趣性和思想性

游戏的选择要合适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性以及认识才能。中学生思想具有单纯、可塑性强的特性。对学生停止思想品德和意志质量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因而,在编创或选择体育游戏时,一定要做到内容要安康,有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质量。其次,中学生猎奇心强,对身边或四周的新颖事物特别感兴味。依据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性,体育游戏的选择要生动有趣,且有利于培育和锻炼学生的团队认识和协作认识。

2、要配合教材选择或编创游戏

体育游戏的目的是效劳于体育教学,因而在体育课上选择或编创体育游戏时应以教材为根据,思索教材与游戏的互相关系,选择能配合教材相关游戏施行教学。因而,作为辅助练习的游戏,选择一定要科学。体育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擅长引导学生,经过积极引导来激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体育游戏的选择必需要依据体育课的任务来肯定,防止随意性。

3、要契合学生的性别和年龄特性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而其认知才能、思想才能也不尽相同。选择或编撰体育游戏时就要特别留意这一点,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普通讲来,男生喜欢活动强度较大,具有对立性的游戏,而女生则喜欢活动强度较小,具有艺术性的游戏。

三、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在体育课正式开端之前,普通体育教师会布置几分钟的准备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的各个器官进入良好的活动状态,以防止身体忽然猛烈运动而呈现不顺应现象。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员在准备活动中要把学生的兴奋调理在―个最适合的状态,合理布置游戏十分重要。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普通是慢跑、定位操等比拟单调的项目,而且反复不变,大部分学生不感兴味。教员能够采用一些活动量适度,而且具有兴趣性的奔跑类游戏,既能够增加兴趣性,也能够获得热身的效果。

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艺教学中的运用。技术技艺由于对学生的素质和才能请求较高,因而锻炼的强度常常较大,且方式单一。学生对这些单调和高强度的锻炼常常没有兴味。在体育技术技艺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能够在变化的状况下强化动作技艺,改动单一单调的练习方式,进步学生的学习兴味。但大局部学生对跑步,特别是中长跑不感兴味,假如让学生一味地绕着田径场跑,会使学消费生厌恶和抵触心情,教学效果很差。因而能够把奔跑和一些兴趣性的游戏分离起来,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和丰厚的想象中到达教学目的。

体育游戏在教学完毕局部中的运用。在体育完毕局部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从猛烈的运动状态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让身体的各个器官从慌张中放松下来。体育游戏在这一环节同样具有共同成效。在整理活动中的游戏要突出兴趣和放松两个特性。内容和方式上做到轻松生动、精彩诙谐,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中心理和生理上的慌张状态,在节拍和节拍上上要有利于学生放松。由于猛烈的体育活动之后,大局部学生比拟累,在动作分歧性方面不要请求太高。能够选用和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如“摆图案”,“打人链”等游戏,使学生在放松和愉快氛围中完毕体育课。

总之,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进步学生对体育课的兴味,促进学生体质的开展。同时,也需求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理论过程中要不时的探索、创新,充沛发挥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更好的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开展。

中学体育教学篇(8)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电影;应用分析

体育电影在体育课堂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其可以不受天气的制约进行教学。而且还能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体育电影在教育中,已经初步得到应用。其不仅拓展了体育教学的方式,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改善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体育电影的应用至关重要。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电影的应用概况

(一)体育电影发展的趋势。

在目前,很多人已经有了体育锻炼意识,而体育运动也成为了一种健康的运动模式。基于这种背景,体育电影也应运而生。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是体育与电影的有机结合,其可以利用体育素材为基础,对人物的形象进行深刻的描述,而且还能以精神为主旨,让人们养成一种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拍出的《体育皇后》开创了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先河,这部20世纪30年代出品的无声电影直接奠定了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基础。体育电影在取材方面通常为一些真实的故事,甚至一些片段为真实的片段,这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十分迅速,在20世纪50~60年代。以《两个小足球队》和《球场风波》等为代表的一类体育电影无不散发着新中国特有的气息。谢晋导演的《女篮五号》作为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题材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可以看出,体育电影极大推动了整个体育文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体育电影文化逐渐加深,从而使得体育电影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二)体育电影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

由于体育电影具有较强的体育文化理念,其影响力也在进一步增强。近几年以来,很多大学已经开始尝试以体育电影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开拓,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且体育电影使得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逐渐的学习以及反思中,学生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体育观念,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但是,在目前很多高校还未树立体育电影教学的教学体系。部分院校甚至还没有体育电影教学的意识,这就使得体育电影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体育电影却能够给学生带来很深的印象。例如以周杰伦主演的体育电影《大灌篮》就十分有教育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白一种坚持不懈的人文精神,还让学生懂得了体育精神的弥足珍贵。虽然体育电影的发展速度还不是很快,但是其发展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体育教学中,体育电影的作用不可忽略。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电影的作用

(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热情,开拓学生视野。

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较为单一。除了基础的列队以及体育活动,基本没有其他的体育教学模式。很多体育教师都喜欢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样学生玩得开心,老师也教得省心。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会发现在体育课中不仅一无所获,而且单调的自由活动也会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所以为了在体育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体育电影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十分关键。其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激发。而且体育电影能够用声音和图文将体育形式以最为直观的现象体现出来,让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有了更多的认知。体育电影的教学能够较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体育知识能够有更好的认知。使用体育电影能够较好结合教学素材,让学生在体育电影的回忆和反思中对自己的体育课程进行思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体育教学效果。

(二)能够让学生积极进取,培养体育精神。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电影通常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其将传统的说教方式,转化为视频动作,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更好去把握学习的细节。而且体育电影一般具有很深刻的内涵,学生在观看之后基本都会有观后感,在这种感悟中,学生会逐渐养成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的意识。大学生在欣赏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很多大学生都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该电影所表现出来的体育精神,必然能够鼓舞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积极向上,奋力拼搏。而且学生的体育精神必然能够得到极好的培养。因为在体育电影中,他们更明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人生哲理。

三、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电影的应用分析

(一)应用体育电影,力争教学创新。

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渐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体育电影作为媒介,逐渐引导学生在电影中去反思、去学习。从而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要加强教育上的创新,在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上要有所突破以及创新。例如:在应用体育电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用心筛选电影内容,将一些积极向上,引人深思的体育电影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同时教师还应当让体育电影与自己所授理论知识相互吻合,要杜绝出现电影与教学相互脱节的现象发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体育电影的应用也要适当而且合理,如果能够将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与体育电影教学相互融合,那么必然能够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各取所长,实现教学的全面创新。

(二)要加强体育电影与体育学科间的融合。

在应用体育电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清楚认知体育电影的运用只是为了辅助体育教学,但是其并非是体育教学的全部。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还要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规律,对教学知识进行整合。在选取体育电影的过程中,要从其本质意义上出发,如果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那么只会浪费教学的时间。另外,要注意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果电影太过于深奥或者其没有什么亮点,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这样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应用体育电影时,一定要加强其与体育学科之间的融合。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电影的引导下,更加热爱体育,热爱运动。

四、结语

体育电影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其对于体育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更深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所以体育教学与体育电影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认真筛选适合体育教学的电影,加强其与体育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体育电影的辅助下,体育成绩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屈雯喆.从体育电影看中国体育文化的演进[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

中学体育教学篇(9)

前言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能性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及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无论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及可能性。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达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着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能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言行。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因此,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三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 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组织教学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刘前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必然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4)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教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守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知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互相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发育完全,思想存在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对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篇(10)

[作者简介]仵晓民(1965- ),男,陕西蒲城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育与群众体育。(陕西 渭南 714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190-02

一、终身体育的由来及概念

在国外,终身教育一说,是由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提出的。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在一生当中都离不开体育锻炼,并且在锻炼的过程中,对体育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为自己在长期的锻炼中制订行之有效的练习计划等。20世纪80年代,终身体育在我国正式诞生。我国体育理论专家认为: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阶段性接受体育教育,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即体育要伴随人的一生。纵观终身体育的观点,人的一生要坚持体育活动,所以,大学体育教育必将成为大学生终身体育逐渐形成的最重要衔接点。

二、终身体育与大学体育教育的关系

大学体育教育如何与社会体育衔接,可以说是个体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它对每个大学生毕业后实施终身体育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高校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教学的项目设置,是根据地域和环境,结合社会体育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而制定的。它目的性强,计划周密,能使每一位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知识、技能,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意识。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键衔接点,它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

三、大学体育对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积极影响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体育锻炼。大学体育教育在一年级作为公共体育课进行体育教育,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主要注重身体的全面锻炼。二年级就叫作公共选项课,注重个人的项目爱好,选项前教师就会对学生讲解选项课的目的与技巧,以及与终身体育的巧妙结合。这样一来既使他们身体得到了全面发展,又使他们在选择项目爱好方面避免了盲目性。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工作后的锻炼身体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体育教育是每位大学生一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最后的阶段。大学体育教育主要为每位大学生从事终身锻炼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并让他们从内心知道大学体育教育不是人的一生体育教育过程的了结,而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基础的关键阶段,是为终身体育意识积累技能和习惯,让学生对大学体育和终身体育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终身体育的一员。当前在毕业生分配时,好多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他们不仅需要大学生专业成绩好,更重要的是要有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身体健康状况、精神面貌、兴趣、人品、为人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调查发现,凡在大学期间体育成绩优良,有明显的体育项目爱好者,又养成经常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人,进入社会都有着较好的体育锻炼能力,这充分说明终身体育的态度和项目与大学体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学体育是连接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为走向社会打好身体基础

科学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也可以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大学阶段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正是基本技能形成的最佳时期。假如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也没有养成好的习惯,走进社会以后,再想进行身体锻炼,虽然也有效果,但由于基础未打好,往往是要比别人耽误更多的时间,流更多的汗。我们要着手未来,在精力旺盛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加强体育技能培养,树立终身体育观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对学生上课时在项目与方法上的改革。要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技能的培养,培养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让他们必须有两到三项掌握比较熟练的项目,并使之喜爱、同时陪伴一生锻炼的体育项目。培养他们终身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形成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和终身审美观,提高大学生自我锻炼和自我认识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自己制定体育锻炼内容和自我锻炼的技能,适时运用体育场地和设施,在自我锻炼中,使身体技能得到提高。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基本技能形成的最佳时期,也是人的一生得到体育教育的最后关键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不同年龄有自己不同的运动项目,为使锻炼身体终身化,在校期间培养学生掌握喜爱项目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坚持每周至少参加体育运动3次以上,每次至少活动60分钟以上,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身体各器官机能不断提高,让其感觉锻炼身体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另外,在体育活动中还是结交朋友的一个很好的场所,而且自己的运动习惯还会影响到亲朋好友,做到了锻炼身体与娱乐性并存。

(三)积极培养兴趣,让终身锻炼成为习惯

培养锻炼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形成是终身体育爱好者的基础。部分大学的体育教学大纲已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形成列为重要内容。所以,体育教师要在备课时根据大纲的要求,注意学生的爱好以及项目的选择,要尽量接近终身体育的特点。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力求绘声绘色、优美大方、新颖实效,启发学生的运动爱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使学生在活动时能充分发现自己的运动天赋,感受到参加体育活动是阳光的、快乐的,以此来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高校体育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已经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目标。教师要通过名人效应、成立相应的俱乐部等方式进行大量的宣传,积极引导,使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科学化、长期化、适应化,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四)自我体育意识的形成,培养自主锻炼的习惯

自我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能动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我认为自我体育意识,就是自己对体育锻炼认知的态度,形成自己的运动锻炼习惯,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坚持长期锻炼。终身体育的关键是要树立自我体育意识,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体育意识,那他就不可能成为终身体育的受益者。那么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体育意识呢?

一是把体育教学中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科学地用于自我体育锻炼的实践中,并将自主锻炼身体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一直延伸到终身,以达到终身维护健康、娱乐身心的目的。在自己实施终身体育的过程中,提高对终身体育的再认识。

二是每天坚持1~2小时中等强度的专门的课余体育自我锻炼,立足于课余,重在天天坚持。大学生锻炼身体是为了增进身体全面发展,力求身体强壮。科学锻炼身体有它的原则,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自己的身体强壮,增强各器官的功能。科学锻炼身体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全面性原则及个别对待性原则。

三是为自己设计一套适合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计划。自我体育意识是在不断练习过程中,并持续了很长时间形成的。经过不间断的练习增强了自己对练习项目的热情,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而且从中得到了乐趣,也就愿意为自己的爱好项目去投入等。

四是自主并科学地运用体育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坚持锻炼身体。

总之,大学体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管学校体育教育的部门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学内容与计划,要让学生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教育改革和体育教学的协调发展。上课时,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爱学、乐练的热情,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强化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意识等能力的培养,为走向社会能自主长期锻炼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 蔬菜育苗技术 下一篇: 医院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