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9 09:15:41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篇(1)

(1)课时比重偏低,缺乏对新概念、新技术的介绍;

(2)设备陈旧,缺乏实用性实验的开设;

(3)科研活动参与率低,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培养体系;因此,在培养体系、课程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类课程进行全新的探讨,既可以作为对“机电结合,特色分流”交叉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也可以通过车辆工程专业“以点带面,见贤思齐”,带动其他专业学生对网络通信类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体系的改革

现有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教学以车载CAN和LIN网络理论的认识为主,实验教学则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内容为主。但是,传统的车载网络已失去原有的主导地位。针对“以车为本兼顾网络”的原则,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通信类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立足本专业课程,学科交叉,勇于探索。通过车辆工程专业导论和认知实习,重点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初步建立学生对车载网络知识体系的感性认识。展示本专业前期积累的各项成果,如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等,为后续知识体系交叉学习打下基础。在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选择车辆相对独立、功能简单,但系统结构较为完整的网络通信类实验项目,力求学生能在课程实验中能加深对车载网络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车载网络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课程设计、竞赛的形式,选择适当的课题展开具有实际工程应用的综合训练。围绕汽车行业生产、研发过程中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问题进行选择,力求实现能正常运行的实验室样机,提高学生在车载网络通信及优化方面的综合能力。

3课程平台的改革

围绕培养体系的三个层次,对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性规划,在专业基础课中增设网络通信类基础课程,整合优化成“大机械类基础课程平台”,并配合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适当增设专业特色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方向和车载网络通信方向的分流。在先修机械类、通信类公共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主要依据,搭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平台”。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既要增设网络通信类课程,还要兼顾原有机电类课程的设置。相互支撑,构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群,通过车辆机械与电子信息学科体系的交叉,实现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1基础平台

通过增设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结合相应的课程实习,将通信网络类课程融入到基础课程平台中。以主题会议、专家报告等方式向低年级学生介绍行业前沿技术以及网络在汽车中具体应用,形成直观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兴趣。由于总课时的限制,通信网络类基础课程以小课时、重实践、多交叉的形式进行调整。由于机械类课程在车辆工程总课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根据“不同方向不同要求”的原则进行压缩。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压缩课时量,以增设相关网络通信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不进行专业分流,势必会造成机械类课程与电子信息类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发生冲突。面向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形成车辆与通信互为支撑、优势互补的格局。创新性的将部分学生引导到车载网络通信方向,有效缓解机械与通信类课时冲突的问题。

3.2特色平台

围绕新能源汽车、车载网络等汽车行业重点研究方向,设置课题研究小组,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负责人,配备2-3位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自由组合,选择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创新平台的课程覆盖了车辆、机械、通信等领域,涉及汽车电子、新能源和通信网络等多个方向,满足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兴趣要求。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对部分优秀本科生,仿照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指导的培养制度,进入实验室协助配合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实现导师负责、研究生协助的双导师培养制度。

4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通信类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同时具备车辆工程和网络通信的知识,既能将教学内容从机械知识结构拓展到网络通信领域,也能够将网络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应用到车辆工程中。但我国高校中在机械工程和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为了充实教学队伍,可以聘请汽车行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新技术。鼓励学生将新想法、新创意,以发明专利、科技创新竞赛的形式实现。对构思新颖的选题给予必要的科研经费和指导,同时设定创新学分,进一步推动创新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篇(2)

2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工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我们认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依据是,计算机网络是所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核心基础,网络编程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各方向(包括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软件开发基础,网络互联技术是网络工程设计的基础,而网络工程设计是网络管理分支方向的基础。

2.3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篇(3)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 [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的特点:知识结构涉及计算机科学和数据通信等核心技术,知识更新快,与应用实践结合紧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应对工程技术知识和素质教育有严格的要求,对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三个方面: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和方法,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属于信息社会建设和发展急需的专业,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设置立足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加强多学科理论基础教育,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特点,注重实践技能训练,探索主动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专业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一些核心的学科基础课应有统一的要求,在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和应用等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上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有共同的基本要求。

在专业课程设计和建设上只有突出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的教学,才能形成网络工程专业特色。还要考虑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知识学习有基本的要求。

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学分要求分别为140学分和20学分。课内教学按课程类别进一步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课。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设置如图1所示。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课空间,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大选修课的比重,在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的学分中,选修课的比例占31.5%。

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160学分,加上规定的创新能力2学分和课外教育项目学分11学分,最低毕业学分要求为173学分,专业最低毕业学分构成如图2所示。

主要课程包括:计算科学导引、程序设计基础、电路与电子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环境、计算机网络管理、TCP/IP协议分析、IPv6技术、网络编程、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仿真和模拟课程设计。

专业知识领域模块包括:计算机软件基础、电路与数字逻辑、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怎样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知识的特色,同时也需要考虑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联系。在制订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计划时,往往要考虑课程先修关系。由于一些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时数的限制,以及需要满足对学科基础课程的要求,对计算机网络和专业课程的学时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3专业课程层次设计

采用三个层次描述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自底向上依次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下层课程知识为上层课程知识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一门课程中可能存在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技术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情况,例如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三个层次的专业课程设计可以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的特色,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使知识结构流畅、看起来一目了然、学习起来循序渐进。三个层次的专业课程知识描述如图3所示。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设计出理论、技术和应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知识领域框架,可以很好地使各课程内容前后衔接、连贯相通、循序渐进、易学易懂。

3.1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

计算机网络理论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原理、通信原理、TCP/IP协议分析。

计算机网络原理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层次、网络协议、网络服务、网络接口和对等层定义和功用出发,描述当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5个层次的功能、位置和协议数据单元(PDU),涉及可靠数据传输(RDT)、网络协议设计及实现、流量和拥塞控制、网络寻址、路由选择协议、网络互连、局域网络、无线和移动网络、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通信原理讲述通信基本理论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涉及到传输介质、信道容量、信道复用技术、交换技术、编码技术、差错控制技术,这部分知识内容以够用为原则。通信原理的知识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会多次用到,在计算机网络中包含“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一章内容,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层面归纳两种技术的结合和联系。

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语言,是计算机网络事实上的工业标准,讲述时结合与开放系统互连(OSI)框架,以及当代5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比较,强调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分层的基本原理。讨论因特网和身边网络正在使用的各层网络协议,涉及的网络协议有:HTTP、SMTP、POP3MIME、DNS、FTP、SNMP、TCP、UDP、IP、ICMP、ARP、RARP、IGMP等。

3.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网络实现的技术和方法。开设的课程有:网络编程、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IPv6技术等。

采用三个层次描述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自底向上依次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网络编程课程讲述网络软件设计技术和方法,重点是理解网络协议、对等层协议实现、套接字编程、C/S计算模式、B/S计算模式的方法和技术。

网络安全涉及网络中的认证和加密技术,涉及对称密钥加密机制、公钥加密机制、安全认证、数字签名与报文摘要、网络病毒防治技术、网络协议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

网络管理涉及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抽象语法标记ASN.1;管理信息库MIB;网络管理协议;远程网络监控;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实现技术。

IPv6技术是新一代网络技术,课程内容涉及IPv4存在的问题;IPv6技术历程;IPv6协议格式;IPv6与IPv4的主要差异;IPv6地址技术;IPv6路由技术;IPv6安全技术;IPv6过渡方法;移动IPv6。

3.3计算机网络设计及应用课程

这部分课程的选择和讲述主要是围绕当前网络的主要应用展开。涉及的课程有: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环境、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仿真与模拟、网络工具应用等。

结合因特网和身边的网络介绍和描述网络应用课程,让学生知道学的理论和技术用在哪里、如何应用、怎样用好。

这部分课程内容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代表性。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网络软件实践,以及组网技术训练,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网络组网、维护和管理中对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知识进行检验。从应用的层面使学生明白学到的知识用在哪里、在哪里,将来怎样用的更好。学生学的懂、又会用,增加了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3.4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置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在学科基础课的知识架构上,为网络工程专业课提供基础和支撑,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内容的增多,把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为理论课,重点讲深、讲透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增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无线网络、对等(P2P)网络、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开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最初是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课时间放在第五学期,问题是学生反映接触到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较晚,也影响到后续网络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经过取舍,最后这门课程的开课时间放在第四学期,与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原理在第四学期同时开课,使得后续的网络专业课程可以提前开始,使学生尽早开始网络专业课程的学习。

4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开课学期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几门重要的网络工程专业基础课,均分别设置至少两周的课程设计和课内实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一程序设计基础等学科基础课程的实验基础上,专业实践课程内容从大二开始设置,目的是使专业实践早接触、不间断、相互联系和支撑。网络工程专业主要的实践环节课程如表1所示。

从这些课程的属性中可以看出,有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有单独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让专业学生早接触实际工程应用,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背景和特色。

5注重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的课程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学习网络知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教学大纲。针对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需求,把专业知识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注重和体现“理论、技术与应用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理论的阐述,说明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各种技术(例如交换、复用、协议分析、寻址、路由等技术),结合因特网应用(例如域名系统、Web应用、电子邮件、局域网等应用),使学生容易理解网络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组建网络需要的技术、明白怎样使用网络的方法。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软、硬结合,面向工程和应用的计算机类专业。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网络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网络设计、规划、组网、编程和管理的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开发、应用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课程的学习,在学生掌握和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上,鼓励网络工程专业的同学积极参与国际上认可的思科网络认证考试和网络工程师认证等考试,使学生较早了解实际工作要求和社会需求,检验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水平,找到差距,制定新的学习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相比较,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往往在一门课程中就会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教学内容比较杂、比较散,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在一门课程中又不能对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有过多介绍,一般时数够用为止,这会对学生较好地理解、融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带来影响。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理论、技术与应用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了各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之间的联系,会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所涉及学科知识的兴趣,通过阅读相关学科知识文献,通过身边的应用学习技术,并上升到理论,进一步理清楚各课程之间的脉络关系。结合专业实践课程,明白怎样应用专业知识,对技术和理论课程知识更深一步验证和理解,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学会查阅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对专业课程系统的学习,掌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读书方法。

6专业建设和教学计划实施的分析和讨论

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的目标:培养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实现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问题的创新型网络技术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扎实基础。可以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构从事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组网、应用和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

经过几年专业培养计划研究与探讨,感到把网络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长期的、需要团队协作的工作,专业课程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专业课程建设需要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设置。设计出与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培养计划,有与培养计划配套的课程体系与教材,重点建设一至两门精品示范课程。同时积极采用网络化教学、案例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第一位的,采取进校后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教育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习哪些知识内容、课程有哪些,将来毕业以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目的是让学生学的明白、知道怎样学、对所学习专业有兴趣。从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熟悉设计、组建、管理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全部过程,以及所要学习主要专业课程,需要阅读的相关学科的书籍。

实施专业年级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制度。实现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及时帮助和指导。为帮助学生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给出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选课示例,供学生参考。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中国高等教育从2002年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到2007年,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含独立学院)已经有207所,各高校在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由于侧重不同,在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实施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目前,需要加大力度建设、积累和拥有先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专业实验教学环境。在专业教学研究基础上,出版学术著作和编写配套实验指导书,设计和编写符合我国高等教学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同时,加强各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培养计划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并尽早成立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协调和引导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步伐,为信息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网络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25.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5-143.

[3] 王相林. 计算机网络[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2-25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urse Building for 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Discipline

WANG Xiang-lin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篇(5)

作者简介:张志明(1977-),男,四川西充人,海军工程大学信息安全系,讲师;廖巍(1980-),男,湖北襄阳人,海军工程大学信息安全系,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3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21-02

自2001年各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以来,已大约有143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各类层次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已经作为国家教育部审定并设置的全国高校本科专业之一,是计算机专业与通信专业交叉的一门专业,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院(系)普遍开设的计算机科学类本科专业之一。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开设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可以分为偏通信类和偏计算机类。其中偏通信类网络工程专业大多在原有的通信工程学科基础上,通过扩充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将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成网络与通信兼顾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现代通信基础理论、网络工程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而偏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专业则是在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上,通过增加补充现代通信理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学科基本理论、网络基础理论、网络工程与管理、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开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下面,即偏计算机类。由于对网络工程专业理解不同,因此各高等学校在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参差不齐,差异较大。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社会各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将会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因此,如何对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科学规范是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值得广泛关注和探讨的开放问题。

一、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的知识体系必须紧扣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其次是应该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可以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和网络技术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将该专业分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安全与管理能力以及网络应用与开发能力。由于目前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都是属于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必备的能力。因此,网络工程专业有别于其他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之处在于培养的人才侧重于具有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安全与管理能力以及网络应用与开发能力。

二、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虽然不同高校对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侧重面不同,但是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必须与其培养目标相对应,因此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根据三个能力培养分为三个方向:即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应用与开发。这三个方向基本上涵盖了网络建设与维护过程中网络规划、设计、管理、开发、应用、维护等各个方面。因此,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范应该围绕这三个方向来制订知识体系。

网络规划与设计方向主要介绍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工程实施方法、网络设备的功能与配置技术、结构化综合布线的基本知识、布线标准以及施工、测试、验收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网络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和“规划设计施工测试使用管理维护”网络工程全过程的技术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重点介绍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分析方法、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维护、网络安全基本理论与知识、防火墙技术与配置、入侵检测技术等。要求学生建立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思想,掌握具体的安全防范技术和网络性能分析技术,具备网络系统维护、安全配置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网络应用与开发方向重点介绍基于C/S结构的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和基于B/S结构的Web系统开发技术,包括网络通信程序设计与套接字编程方法、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Web系统的规划与设计、Web编程技术、J2EE应用开发与部署等。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模式和基本思想,具备开发网络通信应用程序、建立Web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和技术。

三、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三个基本方向”知识体系的分析,并结合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必修课程组成。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网络工程的某一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现代通信技术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与应用、软件工程、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基础、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工程与管理、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等课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覆盖知识体系中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全部核心单元及专业基础知识单元。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重理论,通过计算机与通信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科学和通信领域中相对稳定、不随技术发展而变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并具备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素质。

专业技能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互连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接入网技术、网络攻防原理、TCP/IP协议分析、密码学与网络安全、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技术、网络检测与性能分析、网页设计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Java程序设计基础以及Web开发与应用等课程。专业技能必修课覆盖了知识体系中“三个基本方向”的知识单元。通过专业技能必修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掌握网络互联、网络工程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形成以标准规范来规划网络、管理网络、开发网络应用的意识。图1所示为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示意图。

当然,由于各高校的专业方向、教学学时、教学人员和教学设施的不同,其课程体系也有所不同。但是各高校在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时,可参考该课程体系并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施建议

有了好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并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预期培养目标,还必须有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予以实现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课程体系教学实施过程中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课程体系指导下各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以及知识更新问题

虽然有了明确的课程体系,但是课程之间由于没有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往往会出现内容的重复,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各课程的知识范畴和技能架构,并将相近课程合并形成新的课程内容规范。根据课程体系制订了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后,只要严格按照课程实施方案来教学就能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体系是科学的、全面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教学实施中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至于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能否正确掌握知识点、构建起联系的整体的知识体系则取决于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即教师水平高低和态度、学生理解和态度以及教学手段合理与否。

网络工程专业由于内容广泛、实践与应用性强、时效性强、知识更新快。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学讲授时,应让学生对整体思路和基本概念进行系统把握,而不是专注于零碎的知识点或技术细节。课程体系中各课程包含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局域网络的组建、应用服务器的搭建等,光靠课堂上讲是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必须进行实践训练。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有些内容属于新技术,这时应侧重讲授计算机网络体系中普遍适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思路。对于过时的技术,侧重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解其技术思路,从而使学生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以后的工作实践有非常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对于新技术,不必非常详细地去讲解,应侧重于技术的整体把握,从而引领学生对该技术进行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行“互动式”、“启发式”、“案例教学”等各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方面,应该多样化。由于专业术语抽象,概念多,不易理解,静态的文字课件往往很难描述清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在课件中大量引入动画、动态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的信息形象化,可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兴趣。如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一层协议数据单元及其封装过程都是十分抽象的,可以采用图形与动画方式把每一层封装的过程演示出来,既生动形象又易于理解和掌握。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课堂,提供课件、授课录像以及试题库,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方便学生课外学习。

3.实验课程教学地位的理解问题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实验教学实践将会很好地提升理论教学效果,达到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目前,大部分实验课程都是安排在理论教学课程中作为实践环节,只有少部分实验课程安排为独立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可分为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其中,验证型实验的目的是用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者是纠正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时形成的错误理解,因此实验安排要短小紧凑,和理论教学结合紧密。而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网络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因此在实验课程体系安排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综合实验分解成小的设计型实验模块,通过适当加大实验课时数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师的再培养问题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课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相比有其特殊之处,即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有深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动手经验。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执教,虽然理论基础很好,但网络工程实践经验较少,往往和社会实际脱节。由于网络工程方面的知识量大,如果要对许多知识点有深厚的理解,那么最好经过CCNA等认证资格,具备较为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从而避免理论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对青年教师进行再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五、小结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变化,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本文所研究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是笔者结合本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自2001年以来教学实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各高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归纳和分析基础上进行的探讨。随着社会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知识体系也应处于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进程中。

参考文献:

[1]胡山泉,高守平,于芳.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12).

[2]高等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施晓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育,2008,(12).

[4]2008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刘悦,张远,贾忠田.高等学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科学规范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24).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篇(6)

随着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网络工程类专业,我校也于2005年申办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并于当年进行了招生。由于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学校不断增多,但是教育部对网络工程专业没有规定统一的学科规范,因此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基本上都处于摸索阶段。另一方面,各类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网络工程技能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动手能力要强,要善于使用新的技术,能很快为企业创造效益。

我校地处珠江三角洲这个经济发达地区,为适应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我校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提出了“以应用为先导,强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能力,重视创新潜质,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并将技术应用与技术实践能力、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能力作为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与特色[1]。本文对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针对我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环节设计、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以网络技术应用为主,兼顾理论与工程设计”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既注重理论教学,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方案,并在方案中突出了实践教学对培养网络技术实用人才的重要地位,以期实现我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1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几年建设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存在学时紧张、课程内容有所重叠的现象。由于我院的培养方案中要兼顾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的知识点,要完成两个专业的重点课程,学时会出现紧张状况。另外,由于网络工程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较多,部分教学内容存在重叠现象。

(2) 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实际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综合应用能力不够强。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网络感到抽象和空洞,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无法融会贯通,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实验只是演示和验证性实验,与现实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学生缺乏对网络程序设计和联网的锻炼。

(3)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广泛开展了项目教学,但与企业实际应用的联系还不够深入;目前的实验室建设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网络工程专业教学需要较多的实验设备,而且作为网络核心的设备一般比较昂贵,客观上又使这样的设备在投资上显得拘紧,缺少专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所需的软件和硬件短缺。

(4) 师资队伍缺乏有效的技能训练,工程实践成了技能教学的瓶颈。主要原因在于:首先,IT类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较多,理论知识扎实,但普遍缺乏动手技能训练和工程实践。其次,由于没有相应平台强化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每个专业教师没有全面参与或充分接触网络,从而在设计、管理的经验和能力上就会显得不足,而且在一段时间甚至长期处于摸索的状态,这样的势必导致网络工程教学更严重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最后,网络工程专业在高等院校的发展并没有太长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却是十分快速的,新技术及其新产品的不断地推陈出新,对培养基础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地方院校提出了挑战。

2课程体系的改革

2.1指导思想

从我校学生的定位来说,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工程应用型”人才,按网络工程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阶段设置课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支撑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及时调整部分课程,通过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的专业学习,学生具有网络的规划、设计、构建、维护和管理等能力。我们认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社会对网络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认识不断加深,需要对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不断的修订。

2.2理论课程体系

“本科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难点是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2] 教学计划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实现,体现了社会对网络工程类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需要明确的是,在教学计划初步确定教学科目之后必须对各教学环节的时间、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使学生充分认识不同课程的关联性、互补性和递进性,以期获得较好的选课效果。

根据我校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方向,我校网络工程的专业方向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对于目前存在的学时紧张、课程内容有所重叠的现象,考虑到数理、外语、人文、经济类等通识课程学校已经有严格的规定,本文只考虑有关专业课程的体系结构和设置的改革。经过调查不同类型高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1) 将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相对重要的课程放入选修课,同时压缩或合并部分课程。按照高教〔2005〕1号文件精神,高等学校要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要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但如果要完成两个专业的重点课程,难免会存在学时紧张的局面,因此我们将部分课程进行合并压缩,比如汇编语言和微型计算机技术合并为微机原理与汇编,电路和模拟技术合并为一门课,将计算机局域网与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合并为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等。同时,由于必修课学时比较紧张,我们将一些课程放入选修课,积分变换与复变函数或数值分析等数学类课放入选修课,通过将计算机学院的各专业的选修课全部打通来完成有精力的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部分重要课程的学习。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制订理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2) 开展教研活动,在教学大纲中详细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侧重点。由于网络工程相关专业课设置较多,部分内容难免重叠,通过这个环节严格制定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尽量避免重叠,就算有少部分内容有重叠也是各有侧重。另外通过组织老师相互讨论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大纲流于形式。

3实验体系的改革

我校在2005年开办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后就着手进行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但由于网络工程是一个新兴专业,可借鉴的资料和经验不多,特别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几乎处于摸索阶段[3]。我们经过多方调研,探索出一种较好的建设方案,该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根据网络工程的课程可分为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几个层次,涉及基本技能和初步综合技能的教学内容,采用与理论教学捆绑的课内实验形式,涉及高级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的教学内容,依托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开放实践等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

(2) 完善实验教学环境。网络实验是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实验室的建设则是网络实验教学的基础。本专业的实验室主要满足网络工程和信息安全两个本科专业的实验、实习的需要,兼顾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在原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增通信原理、网络技术等实验室,以便更好地完成网络操作系统、TCP/IP协议、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等实验教学,正在和即将建设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网络系统集成等专业实验室,最大限度地满足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需求。

(3)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与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践证明,实践性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除在专业课中设置专业课实验外,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譬如,课程设计、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实践教学时数占到专业教学总时数的40%。在重视实验教学的同时,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是实现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目标的需要。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合作教育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完全由学校规划和组建实验室实践教学方式。合作教育是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其宗旨是改善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其属性是教育,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主要内容。国际国内著名网络技术研发和网络设备制造商如思科和华为分别推出了“网络学院”计划,该计划是一项综合性的E-learning计划。实验室的组建可以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投资,装备较先进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称为×××大学―×××公司联合实验室。这样一方面企业培养了熟悉他们产品的人才后备军,积累了巨大的无形资产;另一方面学校缓解了实验室建设经费和实验室组建标准的矛盾,能够以较低的支出为学生提供国内一流的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环境,实现了双赢。

从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三个方面确保学生应用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学生在校学习与学生将来市场就业之间的完美结合。

4师资队伍培养

师资队伍的培养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承担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的老师必须主动地自我培养,学校也必须创造更多的培养机会,注重教师的培训教育,尤其是专业对口化培训,可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学校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培养平台。

(1) 在校内构建培养平台。一方面,除了重视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还可多开展一些关于网络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学习与交流座谈会,甚至可以和其他院校联合开展类似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将校内的部分网络工程建设或维护工作由网络工程的教研室承担或参与。

(2) 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平台。学校可联络一些专业化的地方企业合作单位,寻找互惠空间,使专业教师有机会直接参与企业的网络工程项目建设当中。一方面,利用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对社会现实的网络工程调研与学习,还可实践大型网络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维护;另一方面,可将一些感兴趣优秀的学生引进网络工程项目建设中,这样,学校为企业方面也培养熟悉他们产品的人才后备军,积累了巨大的无形资产。

作为网络工程教师,应主动在完善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应积极参加一些本专业的活动,这样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联系更密切,综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5网络工程教学方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为了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网络工程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应该也应及时调整。我们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例如,在系统专业性知识进行单元分解后,对于那些结果不单一,存在优化选择的内容,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可以寻求在特定条件下的优化方案。对一些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工程中故障排除、局域网建设方案等专业技能型课程和创业发展型课程,也应用此类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一是针对性较强、可推广,使得学生可以在工程实践中进行案例解决方案的移植和模仿;二是学生的主动性得以激发,典型案例就像标本一样,可主动引导学生思维。总体上来说,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基础理论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课程既介绍网络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也阐述网络工程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网络工程技术的应用实践加深对网络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

(2) 应做到系统性和前瞻性相结合,课程在系统介绍网络工程技术原理、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将网络工程技术发展取得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贯穿于教学之中。考虑到当前社会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及时增加新内容,它有助于本科生了解专业课程的最新成果并掌握专业课的发展趋势。

(3) 应配备专业课程多媒体课件以及音频、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建立起网络工程专业课学习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丰富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方式。

6结语

根据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创办几年来出现的问题,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师资培养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在整个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中,实践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它既关系到课程体系建设中教学内容的效果,又关系到提供师资本身自我培养的平台。因此如何实现生产、教学、研究相结合,使企业与高校直接进行合作,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与企业挂钩,真枪实战地让学生领悟理论,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 施晓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2):37.

[2] 杨叔学,张福润,吴昌林. 学习知识,超越知识,教育提升素质[J]. 中国高教研究,2005(2):5-10.

[3] 徐远超,关永.“网络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22):5.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n Network Engineering for Local University

MA Li, ZHONG Yong, YANG Wen-yin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146-02

CDIO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教育模式,参考产品、过程或系统的设计运转过程,为工程教育构建科学的教学环境,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将实践应用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应用CDIO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体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明确CDIO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目标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结合社会需求和教学经验,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要点应当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保证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有能力应对工作中的问题。但是,一直以来,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类学科型课程的教学,普遍采用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两者结合的教学方式,这并不能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且在中后期的教学中,由于没有明确定位学生的工作方向和能力需求,无法展开有效的针对性培养措施,同时,对于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很难做到平衡处理。这就导致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良好关联,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应用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结合近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实际情况,根据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合理制订教学计划,科学构建教学模式,有效应用教学措施,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具备专业技术和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人才,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2 基于CDIO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基于CDIO构建专业教学模式可分成两个部分。

其一,对于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在过去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常常直接参考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案,但是高职院校教学周期短,如果过多的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就会导致实践教学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能力培养,很难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对各方面的问题,无法达到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体系时,需要注意体系中各个部分的时间安排,尽量做到在达到教学效果的同时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注意紧密结合实践与理论。要想将学生培养成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CDIO模式,需要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专业知识教学中要适当穿插实践教学,在调剂单调的理论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深化知识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设立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悟知识应用,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调整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不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而盲目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这无疑会导致理论教学的不完善,学生在理论基础未打牢的情况下,很难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无法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应当在实践教学中,适当融合学生在后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二,专业教学中工程型平台的建立。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建立科学的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还要为学建立工程型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应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高职院校需要改变课程安排,在CDIO模式下,以往的多课程同步教学的方式是不适用的,应当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进行分类,按照不同课程的联系进行教学顺序的安排,做到知识的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建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专业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从多个方面建立工程型平台,让学生能够根据学习进度,选择相应平台进行实践,提高自身知识掌握熟练度,锻炼专业技能的灵活应用。对于工程型平台的建立,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增设科技创新论坛,举办电子科技大赛,举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参与这些平台的过程中,充分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在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此外,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实验场所、网络部门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选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综合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程型平台。

3 基于CDIO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措施

第一,应用CDIO模式,结合工程实践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CDIO模式中,工程实践教学理念,是将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引入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工程实践教学理念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定位不再是教师负责教授知识,学生负责学习知识,而是将教师定位成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而学生则作为工程项目中的工作人员,两者共同努力,完成工程项目。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还能帮助学生熟练应用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时间的最大化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时主要有三个工作方向,分别是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维护与管理以及网络工程建设和系统集成。这三个工作方向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都需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进行全面培养,应用工程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在《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课程教学中,应用CDIO工程实践教学,可以把学生信息系统的设计作为教学实例,同时关联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锻炼自身的职业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划分教学分区。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分析、模拟实践以及思维殿堂等教学措施,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意识、实践能力。

第二,应用CDIO模式,采取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快速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和工作技能。采取互动教学,教师可以分饰两角,既能给学生设定工作要求,又能解答学生相应技术问题。例如,在《网络故障检测与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实验机房,将之模拟成工作场所。教师需要首先将课程内容中网络故障的典型种类罗列出来,针对不同故障,分别设计教学案例。然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模拟工作人员,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网络故障问题,对于案例中难度较大的部分,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正确思考,让学生在模拟案例的处理过程中,熟悉网络故障检测与分析的实际步骤,锻炼学生相关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应用CDIO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学生的文化创意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网页设计能力的培养有很大意义。应用CDIO模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其他专业范畴的有用知识。网页设计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思维以及文化创意思维,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修关于图像处理和动画设计的课程,不但能够让学生的文化创意思维得到一定的提高,还能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例如,在《网页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应用CDIO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工程项目元素,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境项目中,合理进行任务安排,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网页设计的学习。从单页面设计到多页面设计,再到网页设计,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要融入对学生文化创意思维的培养,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第四,应用CDIO模式,通过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个人的力量通常是不够的,需要团队成员互相协作,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高中的学习中也缺乏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所以,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CDIO模式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团队,制定团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连丽如,在《网页设计》的教学中,网页设计任务操作复杂,一般是无法由单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应用CDIO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团队,每个团队作为一个模拟的公司,需要完成设计自己公司网站的任务。同时,教师还能为学生设定一定的公司背景,让学生根据设定设计网站,学生团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公司的各方面情况,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和团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4 总结

在CDIO模式下,对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学校应当改进教学理念,结合教学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建立科学的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型平台,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清平.CEC-CDIO模式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2):23-24.

[2] 徐娜.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构建与研究――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软件导刊,2012,11(9):27-28.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篇(8)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对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网络工程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制定出一个与当前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需求相适应、又能得到有效执行的教育体制;二是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三是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个评价和总结,就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工程建设原则

学生是网络工程专业的载体,因此在网络工程教学方面,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克服模板化的教学方式,多体现出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基础和特点,多增加可以选择性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才能和特点,来提高学生的成才效率。由于网络工程的课程和工作岗位较多,学生不可能学习到各种岗位的课程,所以一般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能力还有就业岗位来决定学习课程与发展方向。因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选择同学的不同发展方向来提供机会,让同学有选择的余地。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不同,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工程型人才主要具备运用所有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原理转化成设计方案和图纸的能力,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效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活动。技能型主要突出在应用、实践,要依靠熟练熟练的操作来完成产品的制作。总体来说,要发展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对网络工程人才的认识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培养床创新型人才。我们在优化调整理论教学体系的同时,考虑到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单位上承担具体任务,因此应该对相关人才的应用性能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其专业技能训练。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参与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相关人才的技术含量才是网络工程专业竞争成败的原因。了解相关的行业行情,将技术和创新相结合,努力做到一个发展型、创新型、实践型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企业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总而言之,加强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善于操作、善于实践,善于思考,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工程人才。

三、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

网络工程专业的出现的是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极其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从专业定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都反映出是面向网络工程建设的专业。目前,部分大学在不能更改专业名称的前提下,已经开始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适应更广泛的需要。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计算机网与通信网(包括有线、无线网络)的结合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显著特色。在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教育机构、银行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络技术部门,从事网络规划师、网络工程师、售前技术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岗位的技术工作。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网络工程师现在一般是偏软件。网络工程师分类也比较多,一般从事工程的有java网络工程师、VB网络工程师、ASP网络工程师、.NET网络工程师等。3G梦工场软件学校主要培养3G软件开发人员及前端开发人员,软件开发和网络开发是有些不同的。随着计算机的远程信息化处理应用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工程专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综上所述,网络工程专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未来具备巨大的潜能。

四、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加速了各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了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水平。作为相关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应及时掌握新的技术,培养新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网络工程作为一门热门并且发展较快的专业,在未来网络工程专业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鸣,常强林.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从原理到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王相林.计算机网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2-252.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篇(9)

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成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1]、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改革寻找出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研究和设计与各专业计算机网络知识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是当务之急。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学的需求。改革和探索主要围绕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知识领域框架设计、实践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编写等方面展开。

1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1分层次的课程体系设计

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需求要有所差异,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网络知识需求,设计由一般要求、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专业要求组成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应有专业要求。对计算机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等专业应有较高要求。对理工类专业,如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应有基本要求。对理工类专业,如会计学、电子商务、金融学等应有一般要求。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按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划分层次,设计不同层次满足对计算机网络知识需求的课程。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相关的课程如表1所示。

计算机网络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能力需求,以及讲述内容的不同,设计有3门课程:“计算机网络(甲)”适用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专业;“计算机网络(乙)”适用学校其他理工类专业;“计算机网络及应用”适用学校经管类专业。

1.2分层次的课程群

课程体系分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3个课程群。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群如表2所示。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可以很好地使各课程内容前后衔接、融会贯通、知识结构循序渐进、易学易懂。3个课程群分别体现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知识的基本要求,覆盖了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组成的全部内容,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选取,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动手能力,可以为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提供很好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1.3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发展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道所学、掌握所用,明白所学知识将来如何用,为今后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结合各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优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各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身边的网络应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采用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过程来学习网络知识。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求,把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努力做到“学思结合、融会贯通、知行统一”。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理论的阐述,说明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各种技术,例如交换、复用、协议分析、寻址、路由等,结合因特网应用,例如域名系统、Web应用、电子邮件、局域网等应用,使学生容易理解网络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组建网络所需要的技术、熟悉管理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方法。

1.4设计针对不同专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组合实验

设计出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2],这些组合实验有: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基本组网、路由交换、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网络编程、网络仿真与模拟、IPv6网络等。各个组合实验又包括多个相关的实验。

不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网络课程内容选用相应的实验组合进行实验教学。例如,经管类专业可以选用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等实验组合。

通过设计一系列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

2课程体系实施和研究内容

2.1提出分层次的课程体系框架

采用“分层次”的课程体系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不同需求,我们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注重网络设计、分析和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侧重网络基本理论和组网技术,全校其他专业又分为理工类和经管类,分别侧重于Internet程序设计和因特网操作使用的课程体系。

研究的思路是以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以及理工类和经管类专业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及相关课程的实施方案,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应用课程群。各层次和各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依据各自的培养方案,选择适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体现了该课程体系框架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课程体系把课程分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3个课程群,采用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学习网络知识,让学生知道所学、明白所用,激发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网络理论、技术、应用学习的兴趣,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2优化教学内容和修订教学大纲

在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中有关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并不断调整各门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删除过时的或与相应层次要求不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时将网络新理论、新技术纳入教学大纲。例如,增加的新课程包括:Linux网络环境、网络仿真与模拟、移动网络、IPv6技术、网络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等。

2.3编写适用不同层次教学需求的教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一本好的教材对教和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发展很快,需要研究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我们编写出适用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材。例如,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3],把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技术与应用融合到一本书中,给出对不同层次网络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选择的建议,对教学内容灵活取舍,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需求。

2.4设计适用不同层次的网络实验内容

研究和设计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依据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专业要求、较高要求、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设计组合实验的实验内容。例如:对一般要求,可以开设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等实验组合,进行一般因特网应用、网页设计、常用网络命令使用、网站设计等方面的实验;对于专业要求,可以开设基本组网、路由交换、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网络编程、网络仿真与模拟、IPv6网络等组合实验。

结合组合实验设计,编著相应的实验教材和指导书,包括《组网技术与配置》、《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常用命令》等。目的是提高不同专业学生设计网络、组建网络、使用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统一。

3分层次教学的应用和示范作用

3.1应用情况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有关教师的积极性,需要踏踏实实做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经过一段时间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各课程之间知识结构互为支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较早地构成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不断追踪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逐步开设出一系列新课程,如IPv6技术、Linux网络环境等。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以及部分课程教学大纲,已经应用于2004级至2008级5届的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各专业和学校其他理工类、经管类专业。例如,每年计算机类各专业有800余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又如,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提供了计算机网络协议、网络编程、网络工具与实践等理论和技术知识。每年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编辑出版学等专业有1 000余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为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财会信息化和机器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

3.2示范作用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继续完善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他高校适应不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取长补短。

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要扩大实践范围,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中,应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进行实践检验,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对教学大纲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召开由学生、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对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

我们积极倡导与国内、外高校就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合作研究,对中、外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国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教材进行分析,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为进一步搞好分层次课程体系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40.

[2]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99-207.

[3] 王相林.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89-390.

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System

WANG Xianglin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有大量的需求,近年来许多院校纷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有关专业指导性意见和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工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人才,使之能够具备网络规划、设计、开发、维护与管理等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网络工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等行业的研发、教学、管理、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该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课程学习,掌握网络工程中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组网工程、网络性能评估、网络编程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一方面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应用型本科办学过程中,如何理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解决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钩的现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积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这是需要努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抓好实践教学的关键,除了要有一批专业、敬业的师资队伍,还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该专业的实践建设方案并逐步创造条件予以实施。

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建设思路

我院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与工程型”人才,其特点就是要侧重实践和工程化;但同时,网络工程专业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通讯相关的边缘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同时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技能,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求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具有网络工程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得我们的毕业生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目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得到重视。目前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实验素质”为主线的思路得到很多高校教师的认同,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与工程实践素质和应用能力为目标,更新实验实训内容,按层次化、模块化、开放化的要求组织实践教学,着力构建以“条件支撑(基地建设)”为基础,实验室功能和教学环节重组为重点,双师型师资为关键的实践教学体系。

2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一般分为课程内实验、实验课程、集中实践三大模块。

课程内实验包括:程序设计语言(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库原理、Web程序设计技术、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TCP/IP协议、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综合布线系统、局域网络技术与组网工程、通信原理、网络路由原理及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内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一些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内实验必须在课内学时完成。

实验课程是为了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技能而开设的专门实验课程,如网络工程实训、工程制图等。

集中实践包括金工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如计算机硬件综合课程设计、构建中小企业网络(含网站设计)、IP交换与路由技术等课题。

3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体系建设

3.1实验室的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的校内实验室建设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共存的方式,利用计算机机房进行软件应用及开发设计类实验;针对原理性很强的验证性实验建设独立的专用实验室;整合专业课的实验,建设综合实验室。

(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对于软件应用及软件开发设计类实验,如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等,可以在现有的公用计算机机房内开设。

(2) 建设独立的专用实验室

对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接口技术等原理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分别建设各自独立的专用实验室。利用一些模拟实验设备,比如实验箱、模拟操作台等,用于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及研究。这些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配合少量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在课内学时里完成。

上面两类可以利用原有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并且这些课程都是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课,在其他专业前期建设的过程中都已经建设并正在使用。

(3)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室

网络工程专业有自己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自己的特色,并满足高年级学生对实践环境的要求,那么对于这些方面的实验内容要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为此,2006年,我院申请“中央――陕西省共建资金”建设网络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成功获批,并已经建设完成。中心建筑面积约160m2,拥有网络路由器32台、交换机36台、无线路由器8台、防火墙2台、入侵检测系统2台、服务器3台、网络管理平台软件一套、网络协议仿真分析平台40台套(软硬件设备)、网络语音模块实验设备4套、学生实验用PC机65台,可以同时满足8组共64名学生同时进行广域网、局域网、路由协议、设备配置、VoIP语音、网络安全等各类型网络实验。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实验设备层次,有利于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展开。

3.2教学环节的重组

目前,大多数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简单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相同或相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完全相同。这样,在总课时的限制下,就无法开设所需的专业课程,不仅如此,还导致课程之间的过度重复、关系不明等问题。

从专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必须按照专业需求来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

(1) 原有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

(2) 新课程的内容规范;

(3) 各门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

(4) 各门课程中工程化思想的体现;

(5) 新技术的融入。

通过课程内容优化,在减少不必要重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课程的知识范畴和技能架构,将相近课程合并形成新的课程。比如,原来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就可以整合为“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一门课程;原来的“汇编语言”和“微型接口技术”整合成新的“微机原理”一门课;“离散数学”由原来的两个学期的教学改成一个学期,这样,所节省的课时可以开设必须的专业课程。

参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2号文件)中“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的基本要求,合理规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课时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在实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和技能训练机会。例如我们“网络工程实训”由最初的16学时,根据文件和教学的需要改成了32学时,提高学生的实训机会。

3.3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双师型”师资匮乏是实践教学的“软肋”。所谓“双师型”是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念而提出来的。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一是知识结构错位,许多教师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热衷与偏好理论教学的倾向。二是教学过程错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两拨人,不能融合沟通,造成各自为政的教学局面。三是知识传导错位。两种课型被人为割裂与肢解,知识传授陷入怪圈和盲区,造成实践需要的理论知识没讲或少讲,实践不需要的却讲了许多,做了很多无用功。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为了使我院的实践教学更快更好的开展,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安排专业教师到项目中进行锻炼、进行专业实践。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积极的申请纵向项目,并参加横向项目的开发研制等,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科研过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同时也可使老师把在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带到课堂或者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每年的暑假,安排专业老师参加思科、神州数码等专业培训,或者聘请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给我们教师上课,提高老师的实践水平。

除了安排专业老师进行学习培训之外,积极引进相关单位或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在实际的工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目前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

4结论

作为网络方向的应用型本科专业,除了要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花大力气外,更应从就业的角度理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办出自己的特色。通过对网络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指出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其目的是增强学生面对社会需求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初步实践结果表明:该实施方案有利于促进该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建设,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网络工程技术及网络应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档案文化论文 下一篇: 施工测量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