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修养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2:29

语言修养论文

语言修养论文篇(1)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的熏陶、感化,组织教学,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获得的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可见,教学语言几乎是教师不能须臾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

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多种教学艺术的综合运用。比如: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等等。而语言艺术是最基础的,它几乎贯穿在各种教学艺术当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才能更好的运用其他的教学艺术,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语言修养呢?

1.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精炼。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有详有略,详略得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都会影响课时的充分利用。有些语文教师主观上也想抓住重点,释疑解惑,启发诱导,但往往由于驾驭语言的水平较低,讲课时旁征博引,毫无目的的肆意发挥,结果教师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不解其意。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他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这样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满堂三七疙瘩话,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语文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拨古筝,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语言条理清晰的关键是语言要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语言修养论文篇(2)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着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着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语言修养论文篇(3)

关键词: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修改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

[1] [2] 

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多万字变为万字,又把万字变成万字,又把万字变成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语言修养论文篇(4)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为了使其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我们应细致地把作文能力进行解剖,把多种能力一一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多种能力应相互为用,协调发展。这样,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语言修养论文篇(5)

    教师语言的教育意义首先要求教师语言本身健康、文明、乐观。绝不允许粗俗、低级,不正确的语言出现。课堂上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在学习《劝学》时,可以幽默地引出一位老者,头发花白,眼中充满泪花给他的小孙子讲述他年少时没认真读书,以至于一生波折、辛酸最后后悔已晚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饱经沧桑的老人还有遗憾,从而告诉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和专心致志做事。这样会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语言有很重要的示范性。少年儿童对自己的老师有很强的崇敬感和信任感。教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围绕在学生的周围。教师伟大和蔼的行为是学生的榜样。那么教师严肃深情的语言就是有效的行动和无形的楷模。教师语言的榜样性必定对学生有很强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教师不能用方言土话来教学,即使说得再好也是不规范的语言。教师的普通话在语音、语汇、语法上都必须准确、扎实,否则普通话不规范也会影响学生。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不仅跟老师学文化知识,也跟老师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好正确的语言,才能培养学生准确、生动的语言能力。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教师语言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师的语言面向的是广大的学生,所有的人都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更何况顽皮好动的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也很脆弱,对于教师来说必须爱护他们,表扬他们,时时处处尊重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四、教师的语言在一定情况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语言修养论文篇(6)

教师语言的教育意义首先要求教师语言本身健康、文明、乐观。绝不允许粗俗、低级,不正确的语言出现。课堂上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在学习《劝学》时,可以幽默地引出一位老者,头发花白,眼中充满泪花给他的小孙子讲述他年少时没认真读书,以至于一生波折、辛酸最后后悔已晚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饱经沧桑的老人还有遗憾,从而告诉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和专心致志做事。这样会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语言有很重要的示范性。少年儿童对自己的老师有很强的崇敬感和信任感。教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围绕在学生的周围。教师伟大和蔼的行为是学生的榜样。那么教师严肃深情的语言就是有效的行动和无形的楷模。教师语言的榜样性必定对学生有很强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教师不能用方言土话来教学,即使说得再好也是不规范的语言。教师的普通话在语音、语汇、语法上都必须准确、扎实,否则普通话不规范也会影响学生。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不仅跟老师学文化知识,也跟老师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好正确的语言,才能培养学生准确、生动的语言能力。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教师语言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师的语言面向的是广大的学生,所有的人都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更何况顽皮好动的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也很脆弱,对于教师来说必须爱护他们,表扬他们,时时处处尊重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四、教师的语言在一定情况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语言修养论文篇(7)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列宁曾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此可见语言是一种人们相识和熟悉的工具、手段,我们可以利用他来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如果没有语言我们的生活就失去了媒介和桥梁,人和人之间会缺乏信任和合作,其重要性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汉语言学习中要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和基本知识,以便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去使用。我们从刚刚上幼儿园就开始接触汉语并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的更加的深入,也在日常的生活中充分感受到了它的生动性、鲜明性和准确性,这也是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学不变的原则,即用词准确、立意鲜明、句式生动。具体汉语言的性质如下:第一、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性;这就要求我们对所有的讲话和文章要有一个准确性的要求,这是我们做一些逻辑推理、概念和判断问题的基本要求,语言性即要求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学时要概念明确、判断周密、推理合乎逻辑,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准确的应用。就专业设置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单独的语言类课程还是比较全面的,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其所覆盖的语言层面也是极其广泛的。因此就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性是非常强。第二,汉语言文学的文学性;汉语言文学除了应有的语言性外其最重要的延伸就在其文学性上,尤其比较侧重中国文学。就专业课程设置来说与汉语言文学性相关的专业的课程占到总课程的一半以上,例如: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史等,其所涉及的课程繁多且涉及的内容深浅不一,要求相关专业的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大不相同。第三、汉语言文学的文学教育性;文学教育性与语言性和文学性相比其在专业设置上相比不仅其专业课的应用性强而且也具备很强的指导教育性。文学教育性的研究性、理论性以及深刻性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面,文学教育性在其本质上显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在规律性,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面。

二、汉语言文学与修养的关系

就修养自身的概念来说:修养是指人的内在气质,也是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一个人的修养是通过他的日常行为表现出来的,故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气质和修养,修养有高低和好坏之分。例如有的人勤劳勇敢,有的人人好逸恶劳;针对同一件事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人人袖手旁观。这就充分证明了修养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表现。我们所希望和要求的是修养要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和我们汉语言文学的文学追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体的汉语言文学与修养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汉语言文学可以提高人的修养;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文学天地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入到文学这片乐园中就会被很多单纯美好的事物所包围,可以帮助我们净化心灵。在文学中可以教会我们辨识生活中的是非真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学可以指导我们的修养;修养是后天的修为,其需要对一定的物质形态进行模仿,而文学则能很好的指导人的“模仿”。修养的模仿,可以是现实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是虚拟的行为方式。对于现实的行为方式,其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世上没有圣人,圣人这个名词只是给圣人取的客观名字而已,其实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在此基础上,人模仿的行为方式,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偏差。综上可见,通过语言规律的运用,可以让所学者知道语言规律的来源以及正确状态,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相关联,其运用性大多是其学科的基本要求。汉语言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代表,是中国长达五千年的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国人修B形态的客观沉淀,对国人的修养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正视汉语言文学对人修养的作用,尤其在现在异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规范自己的修养,美化自己的修养,使文学和修养有机的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语言修养论文篇(8)

一、汉语言文学注重了人的本质、人的需求和人类自身的完善发展,

(一)人文精神的体现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不仅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言作为华夏文明的结晶,无论是在语音、文字,还是在词汇、语法上,都沉淀着中华民族世代累积的文化成果,充满了丰厚的人文精神。

(二)人文素养,承载着汉语与中华文化的精华

譬如,你既可以从“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三顾茅庐、逐鹿中原、黄袍加身”这些成语中纵览华夏历史风云,又可以从“金蝉脱壳、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暗度陈仓、将计就计”中领略到中华祖先的智慧和胆识,还可以从“极乐世界、大彻大悟、因果报应、临时抱佛脚”等语中了解中国人的,也可以从“旗袍、马褂、火锅、饺子、窑洞、四合院、轿子、乌篷船”之类的词语中看出汉民族所特有的一些衣食住行方式和生活习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当我们学习汉语言的时候,无不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语言和文化所感染、所折服。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汉语文的过程,同时也是掌握、继承和交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汉语文学习,决不等同于单纯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还要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的甘甜乳汁。

二、汉语言文学与人的修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人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本质上也就是人的修养的追求。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三、汉语言文学与思想道德修养

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人到文学的殿堂,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围。文学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为,就有什么样的素养。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我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学习和借鉴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营养,并用以指引和驱动生命的车轮,不断走向日益高深的精神境界。

四、汉语言文学与学识修养

对于人的学识修养,孔子《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思想家都非常重视人的求知学习。人的追求知识是本性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个别的、具体的到普遍的、抽象的,逐渐达到更高的知识境界。孔子论述中,“文”、“学”、“习”等都属于求知学习的范畴。由此推而广之,中国人的本性中求学之心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缩影”,自成体系又相当完善的汉语言文学,凭借其所蕴涵的厚重的文化积淀、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以及高尚的人文素养,又正好为如饥似渴的国人满足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如今对于文学书籍的海量阅读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知识能力,更有助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个人思想、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正如中华传统教育必读之第一课《弟子规》天天落实,多多受益一样。尤其是通过广泛涉猎汉语言文学作品,我们得以从各种汲取大量有关人文科学的丰富知识成果,并将之内化。

五、汉语言文学与艺术修养

对于人的艺术修养,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明确指出过,人的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他非常重视《诗经》教学,说:“不学《诗》,无以言。”由事而观之,在中国传统文化愈加成为国家主题,弟子规成为了长幼必读的第一本好书.并逐步被世界所接受的今天,琴棋书画四艺的光环再次成为了众多青少年热捧的对象,如此的潮流正渐渐把汉语言文学叫醒。好的文学素养在个人的学习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拥有了深厚的文学积累对于音乐人、作画者来说更加重要。

六、汉语言文学与行为修养

语言修养论文篇(9)

虽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也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之一,以让学生“熟悉中国文化传统”,但因其性质为“选修”,故其效果很不理想。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在花费多年心血学习英语收效甚微的同时,渐渐对中国优秀的传统和文化淡而远之,甚至一无所知;在英语课堂上提及某个中国文化现象时,“不知道”是最常见的答案之一。在一次英美文学选读考试中,笔者给英语专业学生编制了一道题目:用英文写出五个中国传统节日和各自相应的日期,分值为7分。统计显示,在206名学生中,该题得0~3分的共152人,占总人数的73%;得4~5分的人数为46人,占22%;得5~7分的共9人,占5%。平均分仅为2.71分。甚至有许多学生写了感恩节、万圣节以及圣诞节。由此可见,多年片面强调英语的学习已造成学生中国文化常识严重缺失,英语专业学生“去中国文化”的趋势日益凸显。鉴于此,各高校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计划,在必修课中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以帮助学生熟悉母语文化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的必要性

(一)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2000年修订后的新《大纲》不仅对“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这一目标做了具体说明,而且在文化素养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主要是指:“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知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规范,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首要业务素质。”教学要求是“英语专业人才不应局限于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技能,而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制定《大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由于中国文化概论在《大纲》中属于选修课,这容易产生“有令不行”或者流于形式的情况。其直接后果要么是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扎实、英语文化素养较高、母语文化素养严重不足,要么是语言基本功薄弱、英语文化素养和母语文化素养都严重不足。因此,应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此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提高中英两种文化素养,实现“中西合璧”;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实现《大纲》的培养目标。此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毋庸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外语热”浪潮的扑面而来,民族文化主体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即“在今天的中国,懂得自己民族文化精髓的认识越来越少了。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不难想象,一个具有深厚本族文化底蕴的人一定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主体性和归属感也更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却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是非常危险而可悲的。

因此,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英语专业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获取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是迫在眉睫的事,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

(三)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

《大纲》明确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应“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对外介绍能力。”英语专业学生是中英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渗透和融合的载体,也是相互推介的纽带。具备良好中英文化素养的人在这两种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中作用巨大。当前,中国的经济腾飞令世界震惊,中国的崛起将意味着什么?世界在关注的同时,也在猜测、在疑虑。世界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关心中国的文化走向。作为唯一严格意义上的文明古国,中国将展示怎样的文化形象?这一点,党和政府注意到了,在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同时,在许多国家开办孔子学院,以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这是极富远见卓识的创举。然而,孔子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国人知晓者不多。许多国人的文化观念主要还是西方式的,对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反倒比较陌生。中国人走向世界,要拿出本民族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目前看来很难。一个缺乏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势的民族,这已经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就目前而言,不少中国人面对自己祖先的文化还得像小学生那样的从头学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增强道德意识的需要,是对外推介中国文化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

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的可行性

(一)中英文化影响深远,互补性强

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精髓的汉语文化对中国周边诸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影响十分深远。作为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语言,英语是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社交语言,人数之多仅次于汉语。以英国文化为核心的英语文化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主体。随着中国的人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与日俱增。中英文化同属大国文化,又同属联合国工作语言,二者的互补性强。精通中英文化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由之路。

(二)有可读性强的教科书

为贯彻《大纲》、落实《意见》和适应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已出版发行的中国文化方面的书籍较多。比如由周仪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概论》就是一部不错的教材。该书采用纯英文书写,按照历史、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等顺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文化,既详略得当又通俗易懂,很适合具备一定英语功底的学生阅读。

语言修养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20-01

写作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写作不仅是一项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外语学习的目标之一。本文探讨了英语专业学生修辞意识的构建过程,强调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写作意识的必要性,分析了它们在写作整体框架中如何设计,在写作类型、构思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及英语写作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有效性。

一、培养修辞意识的重要性

美国语言学家Brooks和Warren在他们合著的《现代修辞学》一书中说:“修辞学是有效地使用语言的艺术”。语言有效性指语言的表达要符合语言使用的语境,能起到一定的效力,即语言的选取和语言交际效力之间有必要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英语修辞使用分三个层级,首先是词语的选择,其次是句式的选择和修辞格的使用,还有一个等级为段落与篇章写作。(黄任,1999)英语写作目的非常明确:清晰表达思想,通过词语的熟练组合,构成正确的语法句子,并把这些句子符合逻辑地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语篇,完整表达关于某一主题的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因此,遣词造句和篇章布局是写作的基本能力培养。只有对学生进行修辞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学生理解、掌握英汉语言及文化差异,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写作练习。

二、英语写作修辞意识的框架构建

英语写作修辞意识意味着对指导和监控不同的写作文体,包括记叙、说明、描写和说明文写作的修辞要求和方法,对不同的文体特征,写作修辞方法、使用修辞手段和语言表达选择,同时包括有效修辞写作和写作修辞失误判断等。英语写作修辞意识的培养不是抽象的思想灌输,而是由众多的语言表达方式、写作修辞方法、写作修辞现象等根据写作原则和框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一个行之有效、更加优化的写作修辞系统。(李太志,2009)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写作修辞框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了如下这些成对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们反映出不同的写作修辞方法、现象及它们体现的写作修辞原则和倾向性:

首先体现在语音、形态、意义层面上的写作修辞现象对比,如:音节统一相对与音节的不对等;音调抑扬顿挫相对音调平淡。其次体现在词语、段落、篇章层面上的写作修辞现象对比,如:书面词汇相对口语词汇;专业学术用语相对于通俗词语;静态词相对与动态词;一般动词相对与动词短语等。第三种体现在写作修辞语气或是方法上的对比,如:站在读者立场的语气相对于作者立场的语气;积极语气相对于消极语气;情感语气相对于非情感语气。第四种为写作修辞原则与写作修辞失误的对比,如:平白直叙相对于过度重复;清晰表达相对于歧义表达;完整性相对于不完整性。上述对于写作修辞方法、手段、表达形式和表达失误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它们在英语写作中的用途及写作修辞效力,并构建起较为系统、完善的英语写作修辞框架。

三、英语写作修辞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英文文体分为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正式文体通常用在书面语中,结构较为严谨,逻辑表达较清晰,用词较准确较正式,也会使用些专业术语,并严格遵守语法规则等特点。非正式文体通常用在口语会话当中,词汇选取较简单,表达简洁,专业术语鲜有。

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修辞格意识。文体意识的培养是让学生掌握选词酌句,修辞格意识是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直接或间接表达写作目的。通过修辞格的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表现力。

最后,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修辞操控意识。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对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安排、布局。(从莱庭,徐鲁亚,2007)通常,修辞操作可以分为微观修辞操作和宏观修辞操作。英语写作修辞中主要关注微观修辞操作。

虽然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英语专业并没有真正把英语修辞运用到教学中,但是英语写作老师能注重修辞知识的教授,注重学生修辞能力的培养,根据微观修辞手段到宏观修辞原则的掌控,并结合文本的语体、文风,把修辞意识融入到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修辞使用率,增强学生的英语写作综合能力的提高、丰富语言知识,就会令学生行之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行为。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下一篇: 知识舞蹈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