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研究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5:20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1)

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高校就开始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尝试。尽管学者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时间较短。但已取得了一些可贵的成果。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初步探索与经验积累阶段(19801989年)。这一时期出版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书籍,主要有1985年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宣传处编的《新观念新方法:怎样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1989年由、空军政治部、宣传部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但需特别强调的是,1985年由王玄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与创新,因此该书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拓荒开山之作。(2)理论形成与整体推进阶段(19901999年)。这一时期出版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书籍,主要有1992年邹学荣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993年王起田撰写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研究》,1998年张志刚编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998年韩玉芳、林泉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程》一书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趋势。这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1999年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3)理论发展与创新阶段(2000年至今)翻。这一时期出版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的成果较多。主要有2000年黄蓉生撰写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2004年祖嘉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2007年万美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2010年陈华洲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值得关注的是2000年黄蓉生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一书中提出,“方法论”应侧重关于方法的理论方面研究[31P”。2006年刘新庚教授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一书中阐述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突出“现代”特色.

(二)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1)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有2005年韦吉锋撰写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宋元林主编的《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7年黄明伟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要素研究》,2008年夏晓虹主编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2011年翁铁慧主编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曾令辉等人合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这是国内第一部在理论上比较系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2)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这是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主要有2000年谢海光主编的《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2001年江华在“互联网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指出,创新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路是当务之急嘲,2006年吴满意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七大机遇同.2009年张再兴在其主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作中提出了构建校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博客舆论传播的管理对策、高校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方案和措施等同。(3)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价值、实效性、基本原则的研究。2003年杨立英在其著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一书中提出,应坚持“三个面向”原则、“求实”原则、“主体性”原则和疏导与灌输相统一的原则阎。20o5年胡树祥主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的内涵、意义及其表现与评价等进行了论述,2006年徐绍华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一书中论证了网络传播效果理论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及阐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此外,还有相关的博士论文,如2005年复旦大学王贤卿的“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研究”.2006年吉林大学蔡丽华的“网络德育研究”.2011年西南大学黄永宜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等,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一些前瞻性的建议和相应的对策。(4)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研究。当前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不是很多,但也有些著作和论文涉及。如2005年罗家英在《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模式变革与构建》中提出了“人化一审美”模式,2007年成广海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174研究》一书中论述了“主体际、以人为本、交往、激励和网络沟通等模式”,2007年余岚、徐训芳等人提出“突显网络交互特色的、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2008年霍福广、刘社欣等人在《信息德育论》中提出自教自律模式和检查监督模式ll41,2009年姜国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研究》一书中提出“四外一内”模式,即高等学校、国家权利机关、大型网络媒体、互联网行业、大学生自身的应对法则。

(三)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

(1)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2006年赵为粮、游敏慧的《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创新技法研究》一书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技法、关系处理技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技法、网上党团组织和文化建设技法、网络制度与监控技法等。(2)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研究。2003年管磊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的原则与方法”一文中提出要遵循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主动出击,疏堵结合;整合联动,优势互补等原则,2009年吴倬、张瑜在“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与方法”一文中论述了主体性、实践性、疏导性、前瞻性、渗透性等五个原则.2010年徐建军在其著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指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应遵循:育人为本、共建共享、功能优化的原则㈣。(3)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研究。2002年宋元林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一书中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胡钰在“如何利用BBS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利用BBS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及四项具体方法_.2007年杨直凡、胡树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一文中提出了“‘思路对问题’的教育指导方法、‘眼睛对屏幕’的信息获取方法、‘键对键’、‘心对心’的沟通交流方法”.2008年夏晓虹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从网络课堂、网上宣传、舆论引导、网络管理与服务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2009年宋元林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提出,“虚拟现实法、信息库法、信息隐匿法、主体交互法、网上与网下教育结合法”。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由于国外没有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相应的学科,所以也就没有完全实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研究。但在国外,学者们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无名有实”。实际上.他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了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国外称之为信息伦理学或网络伦理学,例如美国杜克大学开设了“伦理学与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或技术层面等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与探索”㈤).研究的重心主要在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及教育上。有许多关于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成果,如曼纽尔•卡斯特的信息三部曲之一《网络社会的崛起》,马克•波斯特的《信息方式》和《第二媒介时代》,埃瑟•戴森的《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托马斯•鲍德温等的《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王逢振的《网络幽灵》,戴维斯•莫谢拉的《权力的浪潮——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前景1964—2010),丹•希勒的《数字资本主义》等。值得关注的是,1976年曼纳(W•Maner)提出了“计算机伦理学”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大量的伦理冲突与道德困惑。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学家摩尔的《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罗格逊和拜努的《信息伦理学:第二代》等。DeborahG•Johnson和J•W•Snapper于1985年合著了《计算机应用中的理论问题》,RobertM•Baird,ReaganRamsoweer和StuartE•Rosenbaum于2000年主编了《网络伦理学:计算机时代的社会、道德问题》,2001年斯皮内洛和泰万尼编写了《网络伦理学读本》。人格社会学习论创始人班杜拉在分析青少年观察学习与模仿的方法基础上,提出了身教重于言教的方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文中指出,教育应当让学生自由生长。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主要的德行,如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应当首先培植。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探究式讨论提高法、社会式学校育人法、活动式训练教学法和德育与各学科融合法等德育的方法。美国现代心理教育专家Louis•P-Thorp、艾伦等人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桑迪•布林顿,奥拉•里伯在“虚拟学习环境的教学评价框架”一文中认为应大力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环境的意识。美国R•布朗加特和M•布朗加特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了关于《80年代的青年问题与政治》的研究报告。此外还有2000年罗杰•菲德勒的《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2002年戴维斯•莫谢拉的《权力的浪潮: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前景1964—2010))。2002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阿瑟•W•库姆斯等人在《学校领导新概念——以人为本的挑战》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学校领导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管理者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261。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纽曼提出了“社会行动模式”,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菲尔提出了以道德情感为主的“体谅关心模式”。2000年美国麦克尔•海姆在《从界面到网络空间》中认为,“虚拟实在的本质最终也许不在技术而在最高层次的艺术”(。2005年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在“数字式学习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中提出。高校网络使思想教育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应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2)

目前,由于网络技术条件、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和网络课程设计等方面的限制,无法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

具体表现在: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基本思想与目标方面。

(1)课程过分重视学历培训,轻视有效提高教学能力的多样化培训。

(2)网络课程只重视师范类学科知识的讲授,忽视培养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的精神与意识。

(3)忽视培养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如教学设计理论)、素质与能力。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形式:

(1)网络课程分课时、系统化,多属课本搬家形式。

(2)网络课程只注重知识的呈现,对学习者缺乏引导。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缺乏联系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际,缺乏展现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2)内容缺乏现代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二、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从总体上应体现三个特点:

1、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向教师们传授教育教学理论,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向受训教师传递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理论,特别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力求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改革传统教学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需要。

2、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围绕当前基础教育素质化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提高教师们观摩教学、评析教学的能力。

网络课程内容及其体系的构架应以培养一位优秀教师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与知识条件而展开,而不应更多地拘泥于大中小学学科知识点,特别要打破长期以来以教师学历培训,提高教师文凭为特征的局面。

3、中小学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以引导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具体学科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中心,展示大量具有借鉴价值的优秀课堂教学实例。

网络课程要反映教师职业培训的特点,培养中小学教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密切联系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际,把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放到中心地位来处理。展现大量优秀的具有实验性、开拓性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

三、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型结构设计

(一)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结构的总体特征:从制作其学历文凭的系统课程过渡为培养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意识与精神、素质与能力的专题学习。

用于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的特点决定了每个专题可直接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表明,没有必要追求其结构的系统完整,可以直接将具体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个个分离出来,每个专题只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专题展示教育技术的一个理论问题与具体教学过程结合的实例,包含学科教学专家对本教学活动点评,教育技术专家对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的点评。通过虚拟课堂主持人与学习者互动交流的方法来扩展。

(二)每一个专题学习的内容体系结构由虚拟课堂交流、教学活动场景、专家点评三个模块构成,具体如下:

1、根据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一代目标,设计虚拟课堂。

2、通过虚拟课堂和教学设计,实现虚拟课室里主持者与学习者的交互。

3、展示课堂教学范例(这些范例是探索教学新模式的典范)

4、专家对范例的点评。让中小学教师从中学习对新颖的教学活动的评析能力和观摩能力,从而对照自身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5、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客观主义认为: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6、从价值观维度来看,同样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体主义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个别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个人间的竞争。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集体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发扬团体精神。7、我们可以将两个维度交叉,得到一个CAI模式的二维分类模型。据此可以将CAI模式分为四类:OI(客观主义—个体主义),CI(建构主义—个体主义)、OC(客观主义—集体主义)、CC(建构主义—集体主义)。

四、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型内容设计的几个指导原则

i、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应注重其目标、内容、对象的单一性和明确性

首先,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目标是明确而单一的:就是增强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的素质与能力,推进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化,目标太大、太广、太多、太远都会影响课程内容的设计,这要求我们突出重点。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应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1、教育教学理论主要包括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并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网络课程的内容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教学活动内容要转变教学要素与结构。

教学过程要素:

教师角色:有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教学内容:有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媒体的作用: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设情景、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教学过程解构:由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知识的过程

(3)探索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内容和新形式

i、要想使设计的网络课程超越原来的形式与内容,且迎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在设计与制作前作大量的实践调查与理论研究

1、大量的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设计当前中小学教师急需的内容:深入各个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彼此都不同的地区,对中小学教师及其基础教学状况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才能设计出得到中小学教师支持的网络课程。

2、做大量文献调查和理论研究,设计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型模式:综合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教育网站,从中吸取优秀的成分:从理论上建立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内容和新形式的基本特征。

ii、对制作出来的网络课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和实际效果研究,改进与完善网络课程设计。这部分研究的内容包括: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3)

美国思科集团总裁约翰·钱伯斯访问中国期间发表演讲指出"互联网和教育决定了人类的未来。"钱伯斯说,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在方兴未艾的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谁将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作为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点的网络教育,在这场大潮中更是首当其冲了。教育部长陈至立早几年前就指出网络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要大力发展网络,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为此,教育部开始着手实践怎样将互联网与中国教育结合起来。1995年开通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今年提出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便是几年来教育部采取的典型举措。

几年来,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的网络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原因,同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如此,从网络教育的发展历史等几个方面比较两国网络教育的异同,寻找两国网络教育的差距,并探索为发展中国网络教育以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为中国的网络教育服务,实乃当务之急了。

一、中美网络教育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起源于美国国防与教育的需要。60年代美国国防部加强了计算机的研究,其结果便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APPANET。APPANET问世之后,便陆续有企业、高校等机构研究如何将其应用于教育当中,但进展比较缓慢。网络在教育中应用的快速发展时期是在90年代克林顿总统上台之后。

1992年,克林顿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第二年政府正式拟定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方案,计划在2000年以前建成一个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通过它向全美国人迅速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

在政府的鼓励下,美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开始采取行动。最有影响的是"网络日(NetDay)"活动。第一个"网络日"(1996年3月9日)开始时的计划是一天之内把加利福尼亚州12万所学校全部联上网,到现在为止,在"网络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推动下,几乎所有的大学和绝大部分中小学都建立了校园网并联上了Internet。

1996年,克林顿总统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EducationTechnologyInitiative)纲领。该纲领指出:到2000年,全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联上信息高速公路,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方面受到教育。美国政府为此制定了投资预算政策,美国的企业界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1/3的投资都投在了信息技术方面。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美国现在已发展成了世界上网络教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家。一个覆盖全国主要教育机构的网络业已形成,几乎全国所有的学校都能开展网络教育。在高校,网络教育所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已超过5万门,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所有的学科和专业。

同美国相比,中国的网络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才开始开展网络教育。其标志便是1994年底开始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1995年CERNET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1996年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率先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第一个建起网上大学。同年,第一个面向中小学的教育网站--101教育网站正式开通,随后便出现了大量的中小学教育网站。1998年,清华大学推出了网上研究生进修课程。同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为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首次阐述了发展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同年9月,CERNET高速主干网建设项目立项。

2000年,是中国网络教育阔步前进的一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表明了教育部对教育网站和网校的领导权。不久,教育部批准了15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紧接着,教育部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范围扩大到31所。旋即又颁布了《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7月31日,31所试点高校在北京成立了"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以加强试点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9、10月间,部分新试点院校相继开通了网上大学。10月,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自此,中国的网络教育开始加速发展。可以预言,未来中国教育将因网络的深度介入,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二、中美网络教育的组织方式

美国的网络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如下几种稳定的组织方式:

1、传统教育增强型

这是当前美国最普遍的一种网络教育方式,是在传统校园教育基础上增设网络教育课程而形成的。在这种方式下,接受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是由学校正式录取的。学生要注册学校常用的课程,由同一学校的教师授课,全职或花大部分时间来学习。这种方式的教育与在校教育的区别是,学生和教师不在同一地点,主要靠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它特别适合校园外的全职或兼职学生。

2、学校联合型

这种方式的网络教育是由两家或多家学校联合办学,共同管理来开展的。在这种方式下,多家学校联合起来开设全国、全州或地方性的网络教育,但各学校保留自己的学位和学分授予权,而不移交给联合体。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这种形式普遍采用。

3、经纪人型

这是一种由学校和有能力举办网络教育的其它组织如企业等通过签约共同办学的形式。在这种形式的网络教育中,其他组织作为经纪人,学校只负责传送网络教育课程,而不授予学位、学分,学位、学分的授予权归签约的其他组织。这种形式的网络教育在美国常用来进行职业技能等的培训。

4、虚拟学校型

虚拟学校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现实、系统仿真等技术创建。虚拟学校能提供传统学校全部或大部分教学,学生完全通过网络学习,它一般归传统学校管理。这种形式的网络教育,由于技术含量很高,投资巨大,当前较少采用,但由于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特别是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定将是最有前途的一种。

中国的网络教育发展迅猛,短短几年,网络学校出现了很多。然而,由于学校缺乏运作经验,加上教育管理部门缺乏规范管理,网络学校良莠不齐,网络教育还没有形成美国那样鲜明的几种组织管理形式。大致说来,中国的网络教育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校举办型,其特点是对教育理解深刻,教育资源丰富,这种形式当前占主导地位;另一种是企业举办型,其特点是有良好的市场意识,投资力度大,但教育资源不丰富,对教育理解不深刻。至于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联合举办的网络学校,目前在中国比较少见,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庆幸的是,随着中美交流的日趋频繁,在网络教育的组织管理方面,中国加快了改进的力度。今年7月份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便预示着中国的网络教育必将很快走向规范化组织和管理的道路。

三、中美网络教育的应用模式

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指出在当前的网络教育中存在如下几种教学模式。

1、讲授型模式

网络教育中的讲授型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其学习人数可以无限多,其学习地域可以无限广。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同步式,通常是教师通过网络将文本、声音、动画、图形、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以Web页面同步向学生传送,在Web页面中,内嵌表单等程序,供学生输入提问及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答;另外一种是异步式,通常是教师事先将教学内容编制成WEB页面,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通过个人电脑等终端浏览这些页面,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便以电子邮件、网络电话等方式询问教师,教师再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

2、个别辅导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基于网络的CAI课件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通信来实现的。在网络上应用CAI课件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各种CAI课件以资料库形式存放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学习;另一种是直接在网上运行用Java等跨平台语言编写的CAI课件;第三种是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

3、讨论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利用BBS系统,由专业教师在网络上建立相应学科的主题讨论组,学生登录网络,在特定的主题区内发言或讨论;另一种应用得较广泛,利用基于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方便,且具有超媒体特点的WWW网络,在WWW的平台上实现讨论学习。

4、探索学习模式

该模式一般是事先在网络上设置一些适合特定学生对象解决的问题,然后向学生,要求学生解答。一般同时提供大量与问题相关的资料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阅。另外,也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碰到的疑难问题提供适当的启发或提示。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5、协作学习模式

网络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方式有四种:竞争、协同、伙伴与角色扮演。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美国,五种教学模式应用得都比较广泛。而在中国,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太深,前两种教学模式应用较广泛,而后面几种教学模式则很少应用。但近年来也有这方面应用的例子,如由全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李克东教授主持的DISCO试验项目和COMTOWN试验项目。中国的网络教育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中国教育正面临着一次跳跃性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应当抓住机遇,重新理解、构架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努力探索网络教育的新模式。

四、中美网络教育的应用效果

网络教育所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同时加速推进新型教育模式的诞生和成长。它最终会使人类的教育方式得到一次彻底的革命和解放。

网络教育下,教育内容全方位多层次,学生能按自己的兴趣在网上遨游浩瀚的知识海洋,学生的学习实现了个性化和自主化,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网络教育下,工作与学习完全溶为一体,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这是真正意义上终身教育;网络教育下,学生多感官并用、立体化接受信息,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既易于理解,又便于巩固;网络提供的教育资源远大于以往任何教师、教材乃至图书馆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网络教育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跨区域的师资优化组合分配,在依托传统学校的前提下有效组织学习资源,可节省师资,更好地发挥教师、教材的优势;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可以及时、迅速地反馈教学效果,可使多种观念得以沟通和交流,可改变单一的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边听边记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借助因特网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交流,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启发式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习资源的多样性与共享性使得学习者与传授者随着知识的发展不断变换学习的主体,教师既可将自己的新知识、新技术通过网络教育别人,又可作为一名学生,从网络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因而网络教育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网络教育能节省传统教学方式的多项开支,没有校园的学校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优势,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总之,网络教育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时至今日,美国的网络教育已发展得相当成熟。每一个网络学校都是由许多相关的教育部门或公司建立,而各网络学校之间又有非常广泛的联接,整个体系呈网状结构,无论你想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你完全可以到网上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和帮助。既有专门针对基础教育的、又有专门针对师资培训的、高等教育(包括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还有其它的教育形式和教育信息等。其中每一方面都涉及到各门各类学科和全套的服务设施。

其实,美国网络教育的成功并不完全依赖于网络教育自身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在于校企结合和"人"的能动作用的发挥。正是因为校企优势互补和"人"在整个系统运行中认真、负责、创造的工作,才使美国的网络教育拥有了众多优点:良好的交互反馈机制;严格的课程制定和课件编写体制;严格的质量保证体制;丰富的网络资源;多重导航的搜索机制;多网校的联合机制;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等。另外,美国所有的网校都蕴涵着一个同样的机理:"宁缺毋滥",永远将质量摆在第一位,而不盲目建网。

中国的网络教育,高等教育部分发展很快,并产生了有影响的一批网络学校,如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但在基础教育领域,尽管面向中小学的网络学校已有好几百所,但真正在教育界产生影响的为数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现行教育体制与教育观念的制约,办学者经济实力与办学宗旨的局限,以及国内教育软件开发水平、网络带宽、传输速度和使用成本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但更重要的是,网校基本上没能摆脱教案加题库的教学模式,因而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办学模式而言,网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搬普通中小学的办学模式,从办学目标、课程设置,

到教学组织形式、教育评价和管理等都缺少网络教育的特色。

象美国那样,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中国的网络教育才能有真正的突破,这正是问题的关键。网络教育是一个很特殊的产业,一方面要求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营销策略。说到底,这是一个产业化的问题。网络学校应当立足于产业化的道路。网络学校要想真正发展起来,一定要有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形成产业模式,这是网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可喜的是,今年,中国在这方面终于有了进展。如科利华公司与北师大附中合作开通的"科利华北师大附中网上学校"就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当然,美国的网络教育也不是尽善尽美,也存在着很多缺憾:如缺少理想和完备的在线考试机制;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国民在泛滥的信息面前变得麻木和弱智等,这些,都是美国以及中国在开展网络教育中应该加以足够重视的。

五、中国网络教育的前景展望

中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的矛盾。国家要振兴,要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要面临即将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需要进行大量的职业、继续教育。要实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光靠现有的教育规模很难胜任。因此开发利用学校已有的教育资源及全国四大网络,建立网上学校,开展各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实现全国大范围大规模的资源共享,已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战略抉择。它可有效地缓解中国教育资源不足和巨大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四大网络特别是CERNET为主的全国主干网络系统已经建成,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组成的全国性教育网络系统正在形成。另外,随着计算机硬件费用的逐渐下降,计算机进入学校和家庭已成为时尚。截至今年六月三十日,全国上网计算机数有六百五十万台,上网用户达到一千六百九十万。这些都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硬件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可以预测10年后的中国,网络教育会发展成为一项规模巨大的新兴产业,它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会使人们终身受益匪浅。

当然,我们不仅要敏锐地洞察网络教育的优势,更应对其负面影响给予高度重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使迈向21世纪的网络教育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审视网络教育,防患于未然,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以下常见的倾向:重信息轻实践、重吸收轻创造、重智商轻情商、重智力轻体力、重现代轻传统,把网络教育的负面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如此,中国网络教育的明天必然是一片阳光灿烂!

参考文献

1、《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余胜泉何克抗《中国电化教育》(1998.4)

2、《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教育》王锂平林春秋《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3、《美国教育技术现状掠影》刘雍潜《中国电化教育》(2000.7)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4)

 

一、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支持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可将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动画、文字)语音(音乐等)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也可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看、监听。随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时可指定学生机为教学实例。

(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方式,使有创造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更为出色。把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三)有利于大班教学。传统的大班教学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课,这是很值得我们考虑的因素远程教育论文,学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材的需求),大班教学成了事实。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平台为教师上好大班的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随着教学班规模的增大,了解学生个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于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的在这里都可做得更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教师再也不需要扩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强手势及脸部表情,或者如何书写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学生看得清,因为大屏幕的投影机及网络的广播功能,教师再不需忧虑传统的大班教学的烦脑,可专心一意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设计。

(四)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选择或编制CAI 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的多媒体素材。在提出某个课件的需求时,即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最后在计算机专家、教育心理学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CAI课件精品cssci期刊目录。这些MCAI的精品放在网络上,供师生们共享。

(五)提供科学的教学测量手段。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系统提供课堂教学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定,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数据供教师教学决策作为依据。例如,学习过程的测试,包括课堂上实时反馈的学生信息,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反应和回答问题的用时等。以及使用网上标准题库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对学生建构性、创造性学习的测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网络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调研发现,在现有的网络发展水平之上远程教育论文,已经实现且初具规模的网络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系统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展。由于它沿袭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因而实际上是传统授课方式的新发展。目前,常见的基于网络的讲授式教学广域网的讲授式教学和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在大学网络教学模式中,主要研究建立在大学校园网基础上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基因据欲望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视频和音频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优势,教师可以很轻松地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紧密结合。除传统的教学活动外,用网络还能完成作业的批改、模拟练习、小组讨论、合作解答问题等任务。该种学习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特点,使二者有机结合,它可以作为向完全网络化教学过渡的一种模式。

(二)个别化教学模式

个别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为中心,自学加辅导。个别化教学模式主要是运用编制的基于网络的CAI课件或者利用嵌有VBScript、JavaScript、Java等编程语言的网页进行的个别化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设计出支持网络多用户使用的CAI课件,学生通过运行CAI课件完成个别化教学过程,利用软件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同时课件根据学生不同的反馈和要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常用的CAI课件编辑软件有Macromedia的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课件,这些课件基于一种叫做shockwave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网络速度的限制,而且还可以实现CAI软件的流式传输,减少了网络占有量的问题。例如,Disney网站上众多使用Director和Flash等制作的CAI软件,学生可以运行这些软件或浏览嵌有这些软件的网页,同软件交互,学习有知识。另一类是使用嵌入web页面的编程语言如Vbscript、JavaScript和Java等,通过编写一些具有交互作用的教学页面实现个别化教学,大大增强教学材料的交互性和实时性。

(三)协作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的特点是: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互相不服气的好胜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协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在讲授式学习模式和个别化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同个别化教学模式相比较远程教育论文,由于协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道德品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是目前教育界比较看重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模式有三种方式:竞赛、协同与互教互学。在竞赛方式下,教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展开竞赛。在求胜心理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利用网络学习教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可以使得学习效率变得更高,更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特定的评价方法,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能够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完成任务,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使学习效果比较显著。在协同方式下,学生为完成某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组成特定的小组,通过利用E-mail或者BBS的方式下不断进行针对学习任务的讨论,相互指点或者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不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协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建立学习小组,以小组协商、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当人们在一个真实的活动中协作工作时,他们将共享各自的观点和认知结构。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观点中发现问题,能够与他人磋商,并产生新观点和想法。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cssci期刊目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集中式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材料得以灵活、形象、生动地展示,成为支持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网络教学应用的好坏,教育观念与教学组织策略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许多弊病。比如学生自制力差、在学习方法上比较迷茫等。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发现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理论,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与总结远程教育论文,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通过利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与探索能力。在校园网较小的范围内,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基于网络的交互性CAI课件,学生通过使用课件,发现某些原理或抽象思想。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在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这四个要素组织与衔接好,便能够在简单的技术背景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有比较敏感的反馈系统,以便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三、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网络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采用传统模式培养的教师以及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都不再适应网络教学,而一切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离不开教师。离开了教师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不会真正发挥作用。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新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条件。但是面对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的教师还缺乏准备。任课教师缺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技能,对计算机技术对教育深刻影响的认识和技术应用还很薄弱。实施网络教学,教师应该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知识和技能、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多媒体课件应用及软件制作技能、网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金升灿,韩英:《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3-0063-03

毕业论文撰写是网络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往往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毕业论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要求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描述案例、撰写论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思维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以下“我院”即指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部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与管理的实践为案例,结合笔者对网络教育本科生多年论文指导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围绕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分析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举措提出建议。

一、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人学员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学习过程和现实工作或生活问题联系紧密。也就是说,成人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或在生活中发现有再充电的需要,而选择进行继续教育,尤其是便利性较大的网络教育,来学习知识或获得文凭的。

因此成人学员往往具有工作体验丰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较强、易于沟通,也更易接受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等特点,但同时也因工作、生活或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出现想走捷径、难以专注和学习积极性不易长期坚持等问题。

二、我院对网络教育成人学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思想建设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能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成人学员虽然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但常因之前教育背景或理论基础欠缺,而不擅长把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尤其不擅长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大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听到要完成几千字的论文才能毕业,心里就会有点发怵,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从何下笔、如何计划文章结构,因此就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指导和管理。而且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安排的写作周期通常在3~4个月,论文写作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学生又要工作又要业余学习,若督促不到位,则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在毕业论文思想建设管理方面,我院做了以下工作:

(1)从新生入学、跨入校门开始,我院就通过教学计划和通告等形式告知学生,除了修满学分以外,必须写作毕业论文并通过,让学生对毕业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在思想上早日做好书写毕业论文的准备。

(2)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我院通常提前一个学期就会以多种形式告知学生“即将”启动毕业论文工作。

(3)我院专门请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提前录制“毕业论文写作导学”课件,在启动毕业论文工作时就给学生,以便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初步而直观的了解,并且知道写作流程以及学院的各项相关规定。

(4)关于写作毕业论文的章程、规定、格式要求、范文、选题参考等,我院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设“论文园地”专栏,常年开放,感兴趣的学生平时也可以查阅、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启动后,也发动学生到论文园地了解规定、熟知要求、浏览学习范文。

(5)毕业论文评定结束后,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不同等级,被评为“优秀”等级的优秀论文将在学生中公示,且发放证书及奖金,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能达到毕业条件,需重新申请论文写作,因此,提前公示并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我院的相关规定,也便于学生在论文启动之初,就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了自己的需要以及努力的方向。

三、我院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具有跨越时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学习优质课程。我院设置有多个远程学习中心,在最后一个学期,各远程学习中心的W生和市区内的学生一样,同步展开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我院还专门开发了专为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服务的在线论文平台,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将论文导师每一步的指导要求、师生每一次的互动、学生每一步所提交的工作都纳入论文系统中进行监督及管理,而且学生和导师同时也可通过邮件、微信(群)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点对点的论文写作辅导,构成了以学生和导师为主体的双向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我们建设的在线论文平台由教学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管理,学生和导师分别以不同的身份登录,面向学生和导师显示不同的面板,主要有如下功能:

(1)明示时间节点

我院论文写作工作分为选题、提纲、初稿、定稿、审核、答辩六个环节,在论文系统中清晰划分并显示各环节的时间节点,以及在各个环节内导师及学生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2)显示导师、学生的联系方式

由教学管理人员聘请具有资质并具备丰富远程指导经验的论文导师,提前根据专业性质、各远程学习中心所处地域进行安排并录入系统,录入后每位导师和对应的每组学生可相互看到彼此的联系方式。

(3)管理人员管理通知,告知学生各种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比如答辩与否的选择、相关规定、重要性、时间节点及答辩流程等,所有重要通知都可在此,导师和学生都可随时查看。

四、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监控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我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管理,着眼于运行过程的监督及关键环节的控制,包括教学管理人员、论文导师和远程学习中心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共同参与。管理人员后台全程监控整个论文系统,我院重点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下:

1.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储备

建设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导师聘请环节我院要求进行专题试讲、面试、签署协议、培训,管理人员定期和导师、学生进行联系并通过在线论文平台对论文指导过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根据导师指导效果进行考评并收集简历建设储备导师库。

2.注重全过程、无盲点的管理

在论文完成主要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后期,管理人员及时提醒导师跟进学生进度,重点监控联系尚未完成的学生。尤其定稿结束时,要关闭学生端口,意味着学生不能再对自己提交的论任何改动,这时要做到管理人员和导师都对学生情况胸中有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进度和状况。

3.突出不同阶段管理重点

根据论文完成的不同阶段,加强重点任务管理。在选题阶段主要是加强审核,要求选题既体现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既体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又紧跟时代热点;在提纲阶段要根据学生答辩与否进行重点把关,答辩的论文字数要求多,质量要求高,论文结构长,提纲就要求高。 抄袭现象高发是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的一个常见问题,进入初稿阶段,就需要开始严格对抄袭的控制,此阶段主要由论文导师进行;定稿阶段和审核阶段,着重对格式的规范并安排专人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抄袭审查,对网络抄袭过多的论文出具论文审查报告,通知学生并给予一次修改机会;审核通过的论文才可以参加现场答辩,远程学习学生则通过视频进行远程实时答辩。

4.通过奖优罚劣措施树立良好的学风

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公示成绩、发放优秀论文证书及奖金等措施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予毕业,需下学年重新申请论文写作。

五、对完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我院构筑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对导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监控方面都行之有效,在提高学生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体系加以完善,提高其有效性,对提高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论文质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构建全程参与的管理团队,包括各个专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监控论文平台的管理人员,实行专家指导下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制度。在论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建立清晰的质量标准,如有修改则着重提醒论文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2.储备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增加视频或面授指导环节

虽然在毕业论文启动工作之初,就向学生公布论文导学视频,但部分学生会由于长期在外地出差、出国或是家庭原因等因素,接收学校信息较晚,或是对学院信息关注度较低,在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之后也难以跟上进度,而论文指导教师毕竟是和学员一对一进行具体接触的人员,因此若由指导教师在和各学员建立联系之初,就及时录制并上传具体讲解各环节制度及注意事项的论文指导视频,会对学员掌握学院规定、跟进各环节写作、提高论文质量,有较大帮助。另外,部分论文指导教师是在读博士、兼职教师等,流动性较高,也需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的储备。

3.及时更新论文资源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每年都涌现出许多热点和更新的企业案例,论文平台中的资源库也应随着新技术和热点进行更新,给学生提供的选题素材、指导课件、优秀论文范例以及各类资料素材都应及时更新,并由指导教师着重向学员指出,力求让学员的论文能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思想热潮,这样更能提高学员在认识和观点上的高度,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4.实行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

通过实践摸索,采取论文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即由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后,给出初级评价和成绩;再由专职审核小组成员,采用网络技术,批量审核全部论文,并对抄袭超标的不合格论文出具论文审核报告;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教授带领评审团队,抽查部分论文再次进行审核,筛选出论文质量较差的论文,最后由教学管理人员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交流过程、论文最终成绩再次进行审核,确保无遗漏、无差错,确定论文终审成绩。这种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对严格把控论文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5.建立及时反馈的导师评价系统,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论文指导教师是重要角色。无论是和学员建立一对一的具体联系,还是对学员每个环节的写作进行指导,对学员的写作态度和进度最清楚的人都是指导教师,论文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代替的关键作用。因此,对论文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建立包含学生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多角度、全面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加强激励措施机制,是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学员论文质量的有力举措。

六、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愈来愈突出,越来越多想要边工作边充电的成人学员选择了网络教育。通过论文写作,学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归纳水平,学会构架论文写作体系,初步掌握用基本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进行网络教育的机构,也要根据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搭建符合需求的写作指导平台,不断完善和提高对学员写作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6)

一、网络的危害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互联网在我国已极快的速度迅速普及,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引发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对人们的行为模式、道德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价值观念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

1、自控能力下降:

过度使用网络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依赖,游戏中的刺激、交友的轻松自由、不健康内容的诱惑,产生“网络成瘾症”,简称IAD。主要表现为上网时间长且难以控制,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犯罪行为发生。有研究表明,我国上网人群中有IAD症状的比例为6%。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高达14%。

2、促进网络性格的形成:

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产生孤独、紧张、恐惧、

冷漠和非社会化等网络性格。严重损害了学生心理健康。

3、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使青少年的道德观念淡化,更为甚者走上犯罪道路。北京两名中学生因与‘蓝极速’网吧服务员发生纠纷,纵火将网吧烧毁,造成25人死亡,多人受伤。令人触目惊心。

二、采取相应的对策

1、转变教育者的思想

方兴未艾的网络不仅连接着世界而且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生活方式,而这种新的环境对于青少年道德发展以及学校德育的影响不容小看的,回避忽视网络的教育是短视的,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网聊不必禁,引导更重要。

2、积极引导,注重家校教育的结合

以学校为龙头,学校主动与家庭联系,互相配合,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如辨别能力、抵制能力、批判能力。家长要注意设防。在家庭电脑上安装绿色上网软件,过滤有黄色和暴力倾向的内容,控制上网时间和地点,检查上网内容,教会识别网络黄毒和网络陷阱。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真心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克制自己的好奇心理,区分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不要一相情愿地对网络抱有不切实际,混淆虚实的幻想。

3、转变教育形式,走出新路子

建立内容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网,引导学生的兴趣,各学校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引入道德体验,道德养成,心理辅导,集体教育,主题教育,自我教育形式。尤其重视行为训练,象日本举办的‘田间学校’‘森林学校’‘孤岛学校’让孩子们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勤劳节俭的精神那样,打破徳育常规说教模式,建构生活徳育,主体德育,体验德育新模式。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7)

一、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人学员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学习过程和现实工作或生活问题联系紧密。也就是说,成人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或在生活中发现有再充电的需要,而选择进行继续教育,尤其是便利性较大的网络教育,来学习知识或获得文凭的。

因此成人学员往往具有工作体验丰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较强、易于沟通,也更易接受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等特点,但同时也因工作、生活或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出现想走捷径、难以专注和学习积极性不易长期坚持等问题。

二、我院对网络教育成人学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思想建设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能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成人学员虽然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但常因之前教育背景或理论基础欠缺,而不擅长把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尤其不擅长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大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听到要完成几千字的论文才能毕业,心里就会有点发怵,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从何下笔、如何计划文章结构,因此就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指导和管理。而且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安排的写作周期通常在3~4个月,论文写作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学生又要工作又要业余学习,若督促不到位,则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在毕业论文思想建设管理方面,我院做了以下工作:

(1)从新生入学、跨入校门开始,我院就通过教学计划和通告等形式告知学生,除了修满学分以外,必须写作毕业论文并通过,让学生对毕业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在思想上早日做好书写毕业论文的准备。

(2)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我院通常提前一个学期就会以多种形式告知学生“即将”启动毕业论文工作。

(3)我院专门请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提前录制“毕业论文写作导学”课件,在启动毕业论文工作时就给学生,以便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初步而直观的了解,并且知道写作流程以及学院的各项相关规定。

(4)关于写作毕业论文的章程、规定、格式要求、范文、选题参考等,我院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设“论文园地”专栏,常年开放,感兴趣的学生平时也可以查阅、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启动后,也发动学生到论文园地了解规定、熟知要求、浏览学习范文。

(5)毕业论文评定结束后,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不同等级,被评为“优秀”等级的优秀论文将在学生中公示,且发放证书及奖金,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能达到毕业条件,需重新申请论文写作,因此,提前公示并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我院的相关规定,也便于学生在论文启动之初,就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了自己的需要以及努力的方向。

三、我院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具有跨越时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学习优质课程。我院设置有多个远程学习中心,在最后一个学期,各远程学习中心的?W生和市区内的学生一样,同步展开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我院还专门开发了专为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服务的在线论文平台,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将论文导师每一步的指导要求、师生每一次的互动、学生每一步所提交的工作都纳入论文系统中进行监督及管理,而且学生和导师同时也可通过邮件、微信(群)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点对点的论文写作辅导,构成了以学生和导师为主体的双向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我们建设的在线论文平台由教学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管理,学生和导师分别以不同的身份登录,面向学生和导师显示不同的面板,主要有如下功能:

(1)明示时间节点

我院论文写作工作分为选题、提纲、初稿、定稿、审核、答辩六个环节,在论文系统中清晰划分并显示各环节的时间节点,以及在各个环节内导师及学生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2)显示导师、学生的联系方式

由教学管理人员聘请具有资质并具备丰富远程指导经验的论文导师,提前根据专业性质、各远程学习中心所处地域进行安排并录入系统,录入后每位导师和对应的每组学生可相互看到彼此的联系方式。

(3)管理人员管理通知,告知学生各种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比如答辩与否的选择、相关规定、重要性、时间节点及答辩流程等,所有重要通知都可在此,导师和学生都可随时查看。

四、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监控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我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管理,着眼于运行过程的监督及关键环节的控制,包括教学管理人员、论文导师和远程学习中心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共同参与。管理人员后台全程监控整个论文系统,我院重点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下:

1.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储备

建设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导师聘请环节我院要求进行专题试讲、面试、签署协议、培训,管理人员定期和导师、学生进行联系并通过在线论文平台对论文指导过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根据导师指导效果进行考评并收集简历建设储备导师库。

2.注重全过程、无盲点的管理

在论文完成主要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后期,管理人员及时提醒导师跟进学生进度,重点监控联系尚未完成的学生。尤其定稿结束时,要关闭学生端口,意味着学生不能再对自己提交的论文做任何改动,这时要做到管理人员和导师都对学生情况胸中有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进度和状况。

3.突出不同阶段管理重点

根据论文完成的不同阶段,加强重点任务管理。在选题阶段主要是加强审核,要求选题既体现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既体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又紧跟时代热点;在提纲阶段要根据学生答辩与否进行重点把关,答辩的论文字数要求多,质量要求高,论文结构长,提纲就要求高。 抄袭现象高发是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的一个常见问题,进入初稿阶段,就需要开始严格对抄袭的控制,此阶段主要由论文导师进行;定稿阶段和审核阶段,着重对格式的规范并安排专人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抄袭审查,对网络抄袭过多的论文出具论文审查报告,通知学生并给予一次修改机会;审核通过的论文才可以参加现场答辩,远程学习学生则通过视频进行远程实时答辩。

4.通过奖优罚劣措施树立良好的学风

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公示成绩、发放优秀论文证书及奖金等措施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予毕业,需下学年重新申请论文写作。

五、对完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我院构筑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对导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监控方面都行之有效,在提高学生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体系加以完善,提高其有效性,对提高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论文质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构建全程参与的管理团队,包括各个专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监控论文平台的管理人员,实行专家指导下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制度。在论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建立清晰的质量标准,如有修改则着重提醒论文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2.储备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增加视频或面授指导环节

虽然在毕业论文启动工作之初,就向学生公布论文导学视频,但部分学生会由于长期在外地出差、出国或是家庭原因等因素,接收学校信息较晚,或是对学院信息关注度较低,在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之后也难以跟上进度,而论文指导教师毕竟是和学员一对一进行具体接触的人员,因此若由指导教师在和各学员建立联系之初,就及时录制并上传具体讲解各环节制度及注意事项的论文指导视频,会对学员掌握学院规定、跟进各环节写作、提高论文质量,有较大帮助。另外,部分论文指导教师是在读博士、兼职教师等,流动性较高,也需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的储备。

3.及时更新论文资源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每年都涌现出许多热点和更新的企业案例,论文平台中的资源库也应随着新技术和热点进行更新,给学生提供的选题素材、指导课件、优秀论文范例以及各类资料素材都应及时更新,并由指导教师着重向学员指出,力求让学员的论文能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思想热潮,这样更能提高学员在认识和观点上的高度,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4.实行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

通过实践摸索,采取论文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即由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后,给出初级评价和成绩;再由专职审核小组成员,采用网络技术,批量审核全部论文,并对抄袭超标的不合格论文出具论文审核报告;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教授带领评审团队,抽查部分论文再次进行审核,筛选出论文质量较差的论文,最后由教学管理人员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交流过程、论文最终成绩再次进行审核,确保无遗漏、无差错,确定论文终审成绩。这种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对严格把控论文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5.建立及时反馈的导师评价系统,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D4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46-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网络对学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应用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如何提升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寻求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给出了众多不同的定义。研究者研究的视角不同,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也就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于对于网络的研究,认为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强调网络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网络深入到了受教育者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在空间、时间和传播速度上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其本质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辅助,网络主要是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的变革;另一类侧重于研究认为其本质是由于网络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结合,必然产生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从而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一类学者认为,应该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的区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研究

(一)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性创新理念

创新性是一个事物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性的思维和劳动能够推动摒弃原有的形式。在网络思想教育中所树立的创新理念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基础,以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为基础的教育内容。

(二)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实践理念

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实际可观性和参与性强的特点,鼓舞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来,提高网络思想教育的实践性。例如,通过网络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互动式讨论,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讨论,逐渐引导学生对于事物的判断和是非观,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三)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理念

网络的另一个特性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实现远程的沟通,运用网络不但可以实现学生校内的教育,也可以实现校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交流。

三、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

(一)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念的界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技术平台,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在网络上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研究

一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二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三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四、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首先,不断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枯燥,甚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只有深入系统地研究网络的特点和大学生上网的特点,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其次,掌控网络文化的引领权和话语主导权。

最后,利用网络的特点和优势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卢岚,徐志远,曾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J].学术论坛,2006(10):178-181.

[2]李琳.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69-70.

[3]宋元林.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状及其有效运用[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07):49-53+85.

[4]温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

[5]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6):57-60.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3)01-0098-05

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其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1]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日显突出。[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有着传统媒体和联系方式不能比拟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其迅猛发展给研究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3] 2010年11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网络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此,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加强研究生德育的新理念、新思路与新模式,主动占领研究生网络德育的制高点。

一、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实施必要性

21世纪的中国已进入网络时代,高校作为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网络对研究生思想、行为、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研究生网络德育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一)改变研究生德育现状的迫切需要

从研究生的思想状况看,目前还存在着价值取向多元化、学术道德问题凸显、心理问题相对突出[4]、读研目的功利性、学习动力不足[5]、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等系列问题。从研究生德育的现状看,一方面,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张、研究生群体年龄跨度大、研究生社会阅历差异大、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生学习、生活和研究活动分散[6]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难度加剧;另一方面,目前高校还存在着研究生德育工作专职人员少、教育载体少、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滞后等问题,导致了研究生德育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上述这些因素又导致研究生德育在整个高校德育体系中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要改变研究生德育的现状,就必须积极探索新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互联网所具有的传输快捷、信息海量、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沟通自由等特点,[7]既能有效满足当代研究生对新技术、新手段、新知识的需求,也能有效解决众多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研究生德育工作,不仅能创新研究生德育的载体,增强研究生德育的时效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扩大研究生德育的覆盖面,有效调动研究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研究生德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因此,加强研究生网络德育,对改变目前高校研究生德育相对薄弱的现状无疑是一种新的策略选择。

(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的核心是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8]随着培养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得以形成,导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得以真正落到实处。[9]在此前提下,导师不仅要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而且要担负起研究生思想政治、道德的教育、提高与把关之责,从而切实解决多年来研究生培养中业务与德育“两张皮”的问题。[10]但是,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形势下,导师除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科研外,要经常性地给研究生做面对面的德育工作,时间、精力上都有较大的难度。网络则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它可以让导师和研究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实时进行思想交流,既促进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常态化,也有利于导师适时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适时予以引导教育。而且,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11]不仅可以使导师和研究生能够在网上平等地交流,容易形成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气氛,[12]而且可以使导师在一个时段内可以和多位研究生甚至其他旁观者进行交流,扩大德育的渗透影响力。因此,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所形成的“导师主责”理念看,[13]导师要切实履行德育之责,必须积极探索研究生网络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三)高校主动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迫切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研究生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加之有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和宽裕的时间,他们对网络的重视和使用程度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本科生。[14]从近年来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可以推断,目前高校研究生中的网络普及率已达90%以上。在研究生群体网络高普及率的同时,高校研究生德育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等特点,容易导致研究生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15]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等特点,容易导致研究生的网络行为“失范”,产生不文明、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行为,最终导致研究生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容易导致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变化,使德育工作者和导师的教育权威性下降;网络的传输快捷性、信息海量性等特点,使传统的研究生德育方式、手段与内容等显得相对僵化、单一与滞后,容易导致研究生德育功能的弱化。面对这些新的挑战,高校必须主动应对,积极抢占研究生网络德育新阵地,促进网下德育与网上德育的良性互动,凸显研究生德育的时代性与创新性。

此外,从网络与德育的关联性看,网络信息传播可加速德育知识与价值的传播,网络互动平台可满足德育互动的需要,网络技术特征可促进德育取得最佳的效果,[16]网络传受双方的平等性可推动德育主、客体地位的真正平等,网络时空的超越性可提高德育的渗透影响力等。基于此,高校也很有必要将网络作为研究生德育的新载体来予以加速开发,并积极探索研究生网络德育的新模式。

二、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的实施要求

研究生网络德育在具体实施中必须有标准、愿景等的设定,同时还必须遵循研究生德育的基本规律,这些都体现在实施要求之中。结合目前的实践与探索,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应遵循以下的基本要求。

(一)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作为研究生德育的新领域,研究生网络德育首先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规划与设计。在内容上,既要注重德育的理论、知识等的教育,也要注重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力求全面覆盖研究生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科研、娱乐文化、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使研究生网络德育集理论性、教育性、学术性、娱乐性、服务性、互动性于一体。在形式上,不能只是简单地将研究生德育的理论、知识上传到网上,而要充分发挥网络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于一体的优势,力求研究生网络德育图文并茂、动静结合,[17]61并通过网络技术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形象生动的事例或视频,将枯燥的知识化为趣味十足的教育软件甚至是游戏软件,将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化为互动式的交流与疏导等,从而有效提高研究生网络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强化功能的完整性

网络德育的功能是网络德育本质的外在集中显露。[18]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必须形成完整的功能体系,并亟需强化以下几项功能:导向功能,即在舆论、思想、精神等方面对研究生具有正面导向性,能够促进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奋斗目标,规范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中的行为;传承功能,即在目前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成了以英语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19]西方文化处于“强势话语”[20]地位的形势下,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提升研究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育研究生的民族精神,提高研究生抵御西方网络文化冲击的能力;渗透功能,即把德育内容覆盖并渗透到研究生学习、生活、科研等方面,使研究生不受时空限制,利用网络就可以接受德育的熏陶与影响;教育功能,即将德育与学术活动有机融合,寓德育于学术活动之中,既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素质的提升,又促进研究生的业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三)突出研究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是研究生德育实施的重要原则。即: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研究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现实矛盾和社会问题,学会根据社会发展要求自主选择目标、自我调控、自我发展,最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1]研究生网络德育同样需要贯彻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实施理念。一是,在研究生网络德育网站(页)及相关软件的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其作为开发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支持其结合自身特点和需要开发建设网络德育的相关平台与技术;二是,在网络平台建成后,要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和支持研究生自主管理网络德育的相关平台,包括网络信息的传输与过滤、网络信息安全的检测与监控、网络系统运行的维护与升级,等;三是,在网络平台的利用上,要引导研究生自主利用网络,正确选择网络信息。包括: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能力;引导研究生不断提高网络道德修养水平与自律能力,自觉形成网络言语文明、网络生活适度、网络行为合法合规的良好习惯等。

此外,研究生网络德育还需注重创新性,既要及时运用网络新技术,推进研究生网络德育手段与方法的创新,也要及时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推进研究生网络德育内容的创新。

三、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的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即指实施的方法与路径,它涉及到条件保障、模式构建、运行机制建设等诸多方面。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的实施途径有多种,但以下方面是基本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研究生网络德育平台

开展研究生网络德育工作,最基础和最首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建立研究生德育网络平台。从层级来看,高校应着力建设学校、学院、导师、研究生四级网络平台。其中,学校应建设研究生德育的主题网站,学院可根据条件建设研究生德育主题网站或网页,导师可以开设个人的网页、博客、微博客、网上论坛/BBS或QQ群,研究生则可以建立个性化的网页、博客、微博客等。从形式来看,高校除建设研究生德育主题网站或网页外,还应着力建设以BBS、论坛等为代表的公共交流平台,以QQ、MSN、飞信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平台,以博客、微博客为代表的新的网络交流平台等。[17]60-61

在上述网络平台的建设中,首先需建立纵向联系机制。学校、学院、导师三级网络平台既要合理划分边界,确定各自主体内容,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同时也要在层级指导原则下,确保各层级平台互连互通,整个学校的研究生德育信息纵向联系顺畅,消除“信息孤岛”现象。[22]其次需建立横向联系机制,确保学校职能部门之间、学院之间、导师之间、研究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联系顺畅。第三需建立跨边界联系机制。一方面,各级网络平台建设的内容虽有边界之分,但在实践中应有跨越边界的交叉联系,尤其是学校的研究生德育总体目标、规划、规制等,应该贯穿于各级网络平台之中。另一方面,各级网络平台还应跨越学校边界,从学校外界获取研究生德育的有关政策与信息,并向外界有关信息。[23]通过以上建设,高校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研究生网络德育平台体系,在该平台体系的支撑下,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可以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并形成纵横交错、立体复合的网络德育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二)建立研究生网络德育队伍

队伍建设是研究生网络德育取得良好成效的有力保证。结合高校实际,应着重建设好三支队伍:

专职教师队伍。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结合新形势与新要求,加强对研究生德育工作专职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支持他们学习网络新技术、开发德育新软件,鼓励他们深入开展研究生网络德育动态研究、网络技术在德育中的应用研究等理论研究活动。通过建设,确保专职队伍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熟练掌握研究生德育的规律、内容和方法,而且熟悉网络技术,具备较高的网络管理才能、良好的信息素养与思维方式,能有效利用网络开展研究生德育工作。

兼职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改革后,导师对研究生的德育之责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在研究生网络德育中,导师成为兼职队伍的主体。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导师既要不断提高对研究生学术科研的指导能力,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及对网络新技术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新技术,并能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和技术,加强研究生的德育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

网络“意见领袖”队伍。按照传播学中的“二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中信息的传播要经过一个从“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的过程。[24]所谓“意见领袖”,是指精通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一般受众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25]研究生网络德育中的网络“意见领袖”非高校正式任命,他们是在网络活动中得到网民群体的高度认可而自发形成的领袖式人物。他们既可以是研究生德育专职教师,也可以是研究生导师,还可以是研究生和其他教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网络技术精通、网络论坛中活跃、表达的意见和观点往往能左右网络舆论的方向。为此,高校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和培育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网络技术精湛、知识丰富、表达能力强、判断准确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并通过他们的作用,传达社会主流价值的声音,平衡网上的非主流声音,同时及时化解研究生的网络热点问题,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三)建立研究生网络德育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体系是研究生网络德育顺畅运行的有效保障。结合研究生教育管理和网络运行管理的实际,研究生网络德育管理体系的建设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健全管理体制。按照目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通行模式,研究生网络德育也应建立健全“学校―学院―导师―研究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其中,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负责研究生网络德育的规划制订、条件建设、制度建设、评估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学院负责研究生网络德育的具体方案制订与实施等工作;导师和研究生德育专职人员具体执行学校和学院下达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研究生则主动参与网络德育的相关平台建设、参与网上互动活动、遵守相关规定与制度等。

完善管理制度。网络虽然具有难控性,但可以通过制度来规范和引导。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的管理制度建设涉及三个层面:一是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关于网络管理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他们是高校研究生网络德育必须遵循的制度,也是高校制订相关管理制度的依据。二是高校应按照“分类管理、全程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研究生、网络技术开发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明确其行为规范;同时,建立健全研究生网络德育平台的开发建设、运行、维护、安全等方面的系列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平台规范、有序、安全运行。三是网络自律规范。即是在学校和导师引导下,由研究生在网络行为中自发形成的约束性规范,包括校园网络文明用语、校园网络交往礼仪、校园网络伦理准则等。[26]与其他刚性的管理制度相比,网络自律规范更强调研究生网民发自内心的认同与行动上的自觉遵循,因而他们是研究生网络德育管理制度的有效补充,并能对研究生的网络行为产生更大的规范约束作用。

建立评估机制。评估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与方法,研究生网络德育的成效需要健全的评估机制来保障。研究生网络德育的评估主要涉及:对研究生网络德育平台建设状况的评估,包括平台的功能、信息库建设、栏目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科学性等方面;[27]对研究生网络德育队伍的评估,包括队伍的数量、知识能力结构、教育方法与手段、履行职责情况等方面;对研究生网络德育绩效的评估,包括研究生个体与群体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网络行为习惯以及研究生网络德育理论研究成果等方面。通过评估,既可以检验、巩固和深化研究生网络德育的成果,也可以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网络德育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顾小钧,葛军莲.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8(32):169.

[2]孙海涛,陶谦.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3):405-407.

[3]何广寿.试述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传承,2009(1):68.

[4]刘秀伦,谷文陶.网络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7):183.

[5]江乃兵.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3):70.

[6]林鉴军,杨琴.网络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6-97.

[7]董亚平.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机遇、挑战及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62.

[8]罗尧成,孙跃东.机制构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路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33.

[9]饶武元,程样国.培养机制改革视野下的研究生德育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26.

[10]谢加书,蔡东丽.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5.

[11]文卉,孙玫,李振华.现代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79-80.

[12]蒋四华,袁海山.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7.

[13]杨卫,来茂德,严建华,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1.

[14]左杨.以网络为载体,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4):28.

[15]王小龙,乔利军,张惠玲.网络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3):39.

[16]徐建军.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J].现代大学教育,2009(5):58-60.

[17]文丰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18]韦吉锋,韦继光,徐细希,等.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90.

[19]于洪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文化安全命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83.

[20]陈凯.试论进一步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黑龙江史志,2009(4):152.

[21]张思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92.

[22]李哲.“档案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与消除[J].兰台世界,2010(8月下):9.

[23]姜振家,刘恩贤,杨光明,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结构的设计与优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42.

[24]许燕.探析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完善途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95.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10)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上一篇: 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下一篇: 幼师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