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6:19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篇(1)

1. 中学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理念支撑

(1)数学是一种文化,不只有知识传承的任务,也有德育的任务和功能。数学是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涵盖所有科学,而数学具备这种广泛的涵盖性,既表现在它的理论方面,也表现在它的应用方面。数学影响其他的东西,感化和支配别的东西,它具备了“大文化”概念所具有的“真”(真理性)、“美”(艺术性)、“善”(道德性)。因此,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既有知识传承的任务,也有德育的任务与功能。数学文化已经走入中学课堂中,现在的中学数学教材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面貌,课本在不改变“真”的内容的前提下,增加了很多“美”“善”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道德教育。

(2)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生活是德育的沃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为了使他们完成个人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道德的价值与存在取决于生活,道德教育的存在自然也是为了人们健康、文明地生活,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道德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德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的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基于生活,为了生活。数学因生活而产生,生活也因数学而更加精彩。在数学生活情境中进行德育是一种有效、有意义的教育。

2. 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有: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发掘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

1. 数学兴趣小组

国家是鼓励学校组织兴趣小组的,但是很多中学并没有组织兴趣小组,姑且不论那些不具备组织条件的学校,就是那些具备条件的学校有很多也都没有组织,有的组织了,但只有兴趣小组的形式而没有内涵,如笔者家乡有的中学每个星期六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数学兴趣班,但这所谓的兴趣班只是学校变相进行补习的掩人耳目的一种说法。

笔者认为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重视学校学生学习兴趣小组的建立,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由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参加,7至8人为一组。活动一般以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为前提,结合家乡地理、自然、人文环境,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2. 数学故事会、游艺会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篇(2)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把学生培养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首要地位。但在许多人心目中还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或在班队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天经地义的。而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而且在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抓好德育教育。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必须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突出渗透的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就能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鼓励他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这样学生不仅对学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教学的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掌握德育渗透的原则,组织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观

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团结、合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事情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才能办成,一个人单枪匹马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视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由于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因而非常适合学生合作观念的培养。例如实践活动《我们去春游》: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8:00~16:00。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大,要解决就需要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不但增强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而且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四、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教学题材――“北京赢了”就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内容。在完成此题的知识传授后,教师可借机渗透:“2001年7月13日,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京申奥成功了!那天电视进行了现场直播,电视画面上以及老师身边的人们个个欣喜若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申奥成功会令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吗?因为一个国家申奥能否成功,不仅仅看这个国家体育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你们看,现在我国的宇宙飞船上了太空,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小轿车,这些都是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申奥的要求这么高,我们国家能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同学们听后群情激昂,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篇(3)

《教育法》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第三十二条: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因此,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不仅是我们义务,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况且法制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到未来的公民是否具有“知法、守法、用法”的素质。所以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没有脱离我们的工作实际。

二、加强学习,提高法律素养

认真学习钻研《教师法制教育读本》,把《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自己的必修课程。常言说“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素质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下,对“高素质人才”定位的诸多条件中,政治法律素质、思想道德品质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要件。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有一支自身具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先进思想的,而且能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师队伍;其中教师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后续队伍的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培养。

三、认真备课,找准找好法制切入点

认真钻研省教育厅发放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数学分册)和《教师培训手册》中法制教育渗透点,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与法制教育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而不应是支离破碎的。如自编例题:某化工厂今年的黑烟消降率为70%,要在两年内达到95%以上,平均每年的黑烟消降率至少增加百分之几?《某市烟尘排放管理办法》第十八条“(一)市环境保护局对已达到基本无黑烟的区进行复验,凡炉、窑、灶总数黑烟消降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烟尘排放浓度达标率在90%以上,并且大气环境质量一年有所提高的区,可给予一次性奖励。(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逾期不治理或违反第十四条而使烟尘排放浓度超标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通过具体的题目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具体化和实用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总之数学学科中的法制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四、课堂中要把握“渗透时机”,把握“渗透度”

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掌握“渗透度”。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五、法制渗透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表率作用。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篇(4)

1.重智商、轻德育

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速度加快,国民经济水平也正逐渐提高,多数家长从孩子的启蒙阶段就开始考虑孩子今后考大学和就业的问题,严重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重智商、轻学习能力的教育,将学生的智育水平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因此多数教师早已将学生德育工作抛之脑后,忽视了要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缺乏实践性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时,都会忽视德育工作的实践性,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也不及时关注学生是否从心理上接受了德育。因此,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是否按照学校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甚至一部分教师只让学生背诵一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知识,不将德育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只当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及实践途径

1.根据学生特征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年龄特征等为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提供了可用的素材,在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讲述德育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心理对德育有一个概念,同时需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德育工作渗入语文教学中,如教材内有许多充满教育意义的课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一些现实当中的英雄事迹或有意义的故事,自然而然就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篇(5)

一、课堂讲授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和体现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作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决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讲什么;也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无控制地随意渗透。要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找出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概括出思想教育渗透于各课教学的要求,使德育教育成为常规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科学记数法时,我国的人口大约为1223890000,居世界第一位,但陆地面积约为9597000平方公里,仅居世界第三位,可利用这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我国的人口虽然多但陆地面积并不占优势,要爱护我们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因而要注意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教师在渗透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与需要来渗透,发出的信息要为学生乐于接受,进而转化为他们的信念和思想品德要素。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可用当今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探寻科学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为将来担负起振兴中华之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和定理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使学生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的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学生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例如,教学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数据”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每个学生家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制成扇形统计图,然后综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教育,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篇(6)

一、以生为本,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有,但并不明显。这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拓展开去,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和教学中。

1.适当拓展阅读材料,渗透德育教育。小学数学教材里都安排了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各个方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园地。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先从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说起,然后介绍祖冲之,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合理利用知识栏目,贯彻德育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其中有些知识,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很好的课本资源。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有一段小知识:“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在西方,小数出现的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合理利用这个小知识,渗透德育教育,既可让学生学到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使学生产生为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而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二、以师为镜,发挥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德育过程既是直接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间接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形象和体现出的精神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1.以身作则,从细节做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做好这个榜样。例如升国旗时,我端端正正站在队伍前面,严肃认真,学生自然照样守纪律了。小学生可塑性强,所以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2.严于律己,从教学抓起。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上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三、以教为主,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教学过程中,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设身处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光靠老师口头传授,会过于抽象,起不到多大作用。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有利于学生互动学习,又便于德育渗透。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既有利于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一举两得。

四、以践为途,开展数学活动的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篇(7)

符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这一任务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注意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借助于数学知识载体,进行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数据对比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对比,赋德育于数量关系的教学之中,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数据对比有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教材现题对比。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编有不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例题和习题。数学教学渗透德育,首先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中这些例题和习题的德育功能,通过对这些素材的精心处理,使数学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能接受思想教育的教学活动。二是根据需要编题对比。即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配合消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数据,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或由教师提供数据,指导学生自编自解,在编题解题中渗透德育。如要进行国情教育,就可以在进行“百分数的应用”教学时,给学生出示两个条件: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②江苏省全省的面积约为10平方千米。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两个条件,编题计算江苏省全省的面积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的几分之几;还可以结合教“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我国用占世界7/10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这两个分数哪个大?”这样即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作用。

二、观点熏陶法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养料”。充分挖掘教材的辨证主义思想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树立对立统一观点,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和实践观点等唯物辨证法基本观点的种子及早撒播在小学生的心灵里,对其形成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数学教学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基本有力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讲解数学的方法用唯物辩证法阐述数学知识,揭示其间的种种辨证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初步打上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印记。二是通过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具体的日常数学教学活动的渗透,实效性强,学生从中受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熏陶更为深刻。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篇(8)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新课程标准也把德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品德。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活动,常体现和反映参与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渗透着具有时代社会特征的伦理观、道德观。下面笔者以《春夜喜雨》这首诗为题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适时渗透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德育魅力。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可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又如教四年级统计中关于“回收易拉罐”,可通过计算一个由100万家庭组成的城市所用的易拉罐中含铝的数量,通过小中见大、积少成多的现象,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意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节约能源的意义,并能够在生活中付诸行动――如节约用水、用电等。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机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做到有机结合数学教材内容进行,自然渗透,水到渠成,防止生搬硬套,切忌牵强附会,力求做到有意、有机、有序、有情、有理,结合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水融。如教“平移和旋转”时,一位教师在学生认识了平移的基本特点后,利用课件展示“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过程,通过情感交流,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平移的有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总结全课后,又利用课件出示应用平移和旋转方法设计出的花朵、奥运五环、紫荆花等图案,让学生初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美以及应用几何变换设计图案的美妙与乐趣、增添数学学习的审美情趣。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几个小朋友围成一堆,碰到疑难,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忙,互相交流。在他们解答疑难、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在数学学习中有机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结精神。

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对比渗透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篇(9)

一、背景

在专业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体现。由于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课堂过程,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不同的课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多方面多角度的德育渗透教育。下面仅就万用表的使用这一课题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实例,说明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如何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

二、德育渗透实践过程

1.教育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①迅速、准确读取数据。

②正确使用万用表测交流电压。

③正确使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

④正确使用万用表测电阻阻值。

⑤正确使用万用表测直流电流。

(2)渗透目标: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养成等。

2.教学过程

(1)在课题任务实训过程中渗透。万用表的使用这一课题的展开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6~7人,设小组长,自主运用以前所学知识,测量电池电压、三相电压、生活用电、电阻阻值及测量小电流。要注意小组设置时人数不宜过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长的课堂教学协调管理能力,以利于课堂管理。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应优、良、一般、差搭配组合为宜,这样能起到以优带差的帮扶作用,顺利进行小组合作,整体掌握知识技能。通过对老师布置任务的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紧张兴奋的情绪中积极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积极探索规律,应用所学方法,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测量并记录实测值,理解运用也就不成问题了。任务的,过程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巧用随机事件结德育硕果。万用表的读数是万用表使用这一课题的难点之一,学生要下苦功夫加强练习读数的方法,才能迅速、准确地读数。但个别学生提出了挑战:“老师您用的模拟式万用表已经OUT了,现在都是用数字表直接就显示数据了,读数我们就不用学了。还有老师给您提个建议,仪表也换新的数字表吧,不然我们学了模拟表以后也没用。”实训课堂顿时乱作一团,质疑声扩散开来,学生们都停了下来。笔者并没有训斥挑头的学生,而是赞同他说的数字表的优点,然后找来了数字表和模拟表,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市面上并没有淘汰模拟式万用表,而是出现了数字表和模拟表共存的现象,你们说是为什

么呢?”

学生们激烈地讨论着,也更加疑惑了。笔者暗自窃喜:矛盾对比越激烈,就越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自主发现课题的教学目的,摩拳擦掌朝着教学目标迈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千变万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老师预先想象的那样顺利,常常会出现意外,而这些意外又可能使我们老师感到尴尬。我们作为老师,要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因势利导,冷静处理并驾驭它,运用机智,随机应变,科学巧妙地利用各种契机为课堂教学服务。

(3)在学生实训成果展示中渗透。任务完成之后,小组间的自评和方法展示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对于所犯的错误和不良的操作习惯会印象深刻,增强学习效果。第一组演示的同学在测量1.5V的电池电压时,选择了10V这个挡,测量值为1.4V。同学们发现了问题,立即指出了该同学的问题所在。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该同学换了2.5V的挡位再次测量,最终得到的测量值为1.55V,测量的准确性提高了。第三组的同学没有检查红黑表笔的位置,测量时致使指针反偏。第四组同学太紧张,展示时换挡后未进行欧姆调零。第6组同学展示测量时,双手接触到了表笔的金属部分,违反了安全操作要求。这些问题的发现并没有教师苦口婆心反复强调,而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深化印象、主动改正,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在教师总结中渗透。教师的总结,是学生能力提升的保障,更是德育渗透的主要阵地之一。强调操作规范,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万用表的使用:第一检查表笔位置,机械调零,第二选择合适的挡位,第三正确测量并准确读数,第四仪表归位整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点评各小组学习情况,促进小组间的竞争意识,鼓励赞赏小组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自信自强的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

态度。

(5)在课外任务中渗透。学生的课外作业或课外任务不仅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更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这次课外任务,笔者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精心制作家用照明电路模拟板并设置故障,让学生用万用表检查并排除故障,恢复照明。通过这样的课外任务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三、反思

笔者能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注重实践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抓住每一个德育教育渗透点,以自主学习、团结协作为核心。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新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篇(10)

1 数学教学的德育原则

1.1科学性原则

数学教学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需要正确的动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因此,德育渗透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数学课的本质特征,把握德育渗透的适度、力度、结合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2渗透性原则

教学中要将智育和德育融为一体,防止牵强附会,贴政治标签。要找好德育的切入点,抓住道德的基本点,由此深入、辐射,才能收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德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最高境界。

1.3系统性原则

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渐变过程,要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计划,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水到渠成,见到功效。

1.4量力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总是因人而异,不可能是同一模式,因此,在保证共同施教达到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还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层次特点,注意个别教育与共同教育相结合。

1.5情感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德育要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师生交往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尊重学生,真诚地关心和理解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一视同仁,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 数学教学的德育方法

2.1利用人格魅力,发挥德育功能。

众所周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仪态仪表,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始终的教风,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向理想目标进取。

例: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其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用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用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2挖掘德育素材,创造德育情境。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讲述趣味数学故事,如“小数的故事”、“圆周长的故事”、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等;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

通过这些素材的挖掘,情境的创造,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了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此外,借助德育素材,可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借助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借助数学知识的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3研究数学课堂教法,渗透德育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

例:平面几何教学时,在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棱形、矩形、正方形等几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讨论比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们认识了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的“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弄清了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也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4开展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丰富多彩的课外数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育生动的大课堂。

例1:学习了“数据整理”一节后,我让学生回家调查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2:学了“复杂统计”后,开展“当一回小管家”的活动,学生用一个表格把每月家庭开支的各个项目、金额记录下来和父母每月的收入进行比较,然后谈自身的想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培养了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数学美育讨论、数学兴趣小组、数学竞赛,收集数学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实例的活

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小结

上一篇: 对照检查剖析材料 下一篇: 家电促销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