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17 00:18:15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篇(1)

 

英语课堂值日报告是上课开始学生用英语进行的一种讲或演的“热身”活动,时间通常为三到五分钟。值日报告形式和内容不固定,形式有个人朗读、讲故事,或两人搭档会话、或小组戏剧表演及角色扮演等,内容有幽默笑话、名人轶事、时事新闻、课文角色扮演等。值日报告是教学的一个小环节,但有效地利用对课程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值日报告的展示虽然是讲或演,但学生在值日报告的准备过程也是各种语言技能训练的过程,离不开听、读、写技能的活动转换。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活动展开,值日报告对该课程教学的热身作用,以及对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促进是不言而喻的。 

一、综合英语课堂值日报告的必要性 

(一)课程教学所需 

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在英语专业课程描述中提到:基础英语(综合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大纲》对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达标要求为:能比较系统、深入、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大纲》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达到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等级要求[1]。在各项技能中,听、读为输入,说、写、译为输出。值日报告虽然是课前几分钟的“说”的输出的讲演,但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要查找和帅选相关资料,接触并阅读到了大量的语料,同时进行了读、写、说等各种技能训练的转换。这种通过反复地加工语言并进行说的输出,实现可理解性输出,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达到了知识内化的目的[2]。听、说、读、写有两性,即语言技能(language/linguist verbal/skill)和教学方法/技巧、手段,作为技能的听、说、读、写是互补的,作为教学技巧的四者也是互补的[3]。因此,值日报告这项课前“热身”的活动,既是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又是教师语言教学的方法、技巧、手段,在综合英语课堂的运用尤为必要。 

(二)学生心智发展所需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要应对中、高考,课堂时间几乎都是在进行题海练习,课堂教学活动比较单调,学生不大有机会进行专门的听、说、读、写、译的练习,特别是说的练习。而在大学,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活动几乎都围绕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展开,低年级的综合英语课堂更离不开“说”的活动。据已有调查,“说”是听、说、读、写、译中最能诱发焦虑的要素,最容易使学生产生惧怕和紧张的情绪[4]。但是学生需要在学校的学习中逐渐学会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拓展自己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为将来更好地工作、生活、学习奠定基础。确实,几分钟的台前值日报告虽然时间很短,但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说英语对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新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综合英语课程贯穿学生所有学期的学习,连续五个学期的课堂值日报告无疑为学生逐渐克服心理焦虑障碍,锻炼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激发展现自我欲望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同时,值日报告的准备过程也能增强学生查阅资料、筛选有效信息、总结归纳要点、同伴分工合作、小组沟通交流和协作的能力。值日报告的准备过程中的重复操练,促进了学生语言技能的掌握,也是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正如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刺激对语言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重复和操练是习得语言的必由之路[5]。 

二、综合英语课堂值日报告的实效性 

说值日报告是小环节,那是因为它只占用课堂几分钟时间,但是要让它能起大作用,做报告者、听报告者、报告内容和形式、报告的难易度等都是必须考虑并采取一定有效措施才能达到的,否则值日报告就可能因为做报告者思想不重视随便敷衍了事,选择的内容或冗长或无意,作报告时懒散拖沓。或者听报告的学生不爱听或不想听,自顾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教师做局外人或旁观者,听、看完值日报告后不做任何点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流于形式,毫无实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保障值日报告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一)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值日报告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行为有效的程度。要想让学生正确对待值日报告工作并自觉、认真地准备,必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值日报告的重要性。首先,在课程教学中明确告诉学生值日报告是课程的必修作业,听报告者(教师、其余学生)对报告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纳入到期末口试考评中,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重视程度。其次,给学生灌输有效的值日报告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心智发展的促进等方面的有力帮助,以增强学生利用好这个锻炼和提高的平台的意识。最后,强化学生的危机感。有一位英语专业教学专家曾忧虑地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在学英语,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在学英语(大学英语)。毕业时,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及英语语言技能,而英语专业学生只有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专业学生如果不充分利用有利练习机会锻炼自己,提高和突出口语交际技能,与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根本没有任何优势。这种说法可能有失依据,但不无道理。英语专业学生只有自觉把握所有可利用的机会,充分把值日报告作为锻炼的舞台来磨炼自己,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学理念从关注“教”转向重视“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作用削弱了,相反对教师的“课堂主导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如sheerin(1997,cited in benson & voller,1997:63)所说:“autonomous learning is by no means ‘teacherless learning’.teachers have a crucial role to play in launching learners into self-access and in lending them a regular helping hand to stay afloat.”[6]在值日报告中,教师的角色也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教师介入值日报告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教师对学生三年的报告形式进行总体的设计并介入活动。如在朗读、讲故事、初级情景会话、中级情景会话、课文角色扮演、时事话题辩论、专业实践项目汇报、模拟面试场景等中选择各学期值日报告的形式,使报告的难度循序渐进化;教师对朗读和故事内容作一定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会话情境供学生选择,并规定情境不能被重复使用。同时,根据需要协助学生进行课文角色扮演、时事话题辩论、专业实践项目汇报、模拟面试场景等报告的设计。另外,还可以做一些小细节的规定,如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除时事话题辩论、专业实践项目汇报外。生词量不能超过十个(以报告者自己作为参照对象),否则用大家熟悉的词代替,以降低听报告者信息输入的难度。 

其次,教师主导值日报告的进行,维持课堂的秩序。在值日报告进行当中,教师适时提醒报告者声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并对开小差者示意。报告结束后,教师对报告作出点评。同时,可以就报告的主题、内容或细节对部分学生,特别是容易开小差的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激发听报告者对做报告者进行“答记者问”互动活动。这样可以保持课堂的有效秩序,保证值日报告的有效进行,并能检验学生的实际理解效果。 

最后,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语言交流环境。vygotsky(1978)认为知识存在于社会中,由众人去分享而不是各个个体去单独获取[7]。因此,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保障,是学生融入协作学习的条件。综合英语课程在基础阶段强调听、说的技能训练,而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焦虑指数较高[4],因此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在耐心引导的基础上,创设一个轻松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教师应用鼓励的目光、欣赏的神情耐心倾听,用和蔼可亲的仪态、亲切温和的语言进行点评,点评以肯定评述为主。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减缓焦虑的心理,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对值日报告的效果进行评价 

综合英语期末考试包括口试和笔试两项,口试占15%,笔试占85%,期评由形成性(平时表现)评价和终结性(期末考试)评价组成,两者各占40%和60%。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评定学生的学习进步程度、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由听报告者对值日报告的效果进行评价,期末教师以40%的比例把评价纳入期末口试成绩评定中。这种方式对学生会是不小的促进,在思想上形成紧迫感,增强关注度。教师在听报告的过程中记录报告者的表现、报告的效果并予以打分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包括报告者对报告的效果进行当堂评价,学生的评价宜以wonderful,very good,good三个等级进行,以避免等级太次增加报告者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把值日报告纳入考评范围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地激励学生为报告积极地准备、反复地操练。经过多次的上台讲或演,学生逐渐克服胆怯的心理,树立信心,积极展现自我,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对其他技能的训练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四)系统设计值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值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年级、学习的阶段、学习的内容而调整。内容与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如,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老师和同学都还不熟悉,语言能力尚处于较薄弱的阶段,对抛头露面讲英语存有惧怕的情绪,值日报告的内容宜以简单、两人合作方式进行。另外,综合英语教学离不开话题讨论或辩论、课文段落归纳、课文复述、课文角色扮演、口头作文等口语交际活动,教师适时地把课堂口语交际活动任务落到值日报告的活动上,不仅使课程教学课内与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内化课中所学知识。 

值日报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最终达到强化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因此,对于贯穿学生大学学习所有学期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来说,值日报告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英语课前“热身”活动,还是一种长期的积淀。重视值日报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索值日报告更高的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使之更好地为课程服务仍然是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23). 

[2]swain,m.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the canadian modem language review,1993,(50):158-164. 

[3]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0-131. 

[4]苏福宝,张宇红.英语学习焦虑对课堂教学影响之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4,(4):98-100.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篇(2)

任何一场报告,都是报告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是报告人思想和精神的集中表达。对教师来说,如果能学会在报告现场通过对报告内容的有效信息的捕捉,走进报告人的思想深处,触摸其精神世界,那么,教师就会打开一扇新的人生之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追问自己深层次的存在价值,追问自己个性层面的生命价值。唯有价值层面获得洗礼与更新,才有可能生成平凡教学生活中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能。

聆听这样充满哲思的报告,教师要学会尽情享受思想的,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生动的表达细节。比如聆听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报告,总是能让我们不断享受“打开一扇窗,射进一道光”的快乐,在一次次对报告内容的品读中,不断被震撼,不断有新的领悟生成。

这是我们摘录的部分语丝:

愚蠢的人看世界永远只看到他今天知道的东西,聪明的人看世界每天都会看到和我头脑里不一样的东西,这样会越来越聪明,看到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一个人应该有怎样的看世界的视角?你希望世界来证明你的经验,还是希望世界来打开你的世界,丰富你的经验,提升你的经验,你的期望不一样,你就会看到世界的不同面。我们要学会看教育世界,我们要改变头脑里继承的世界。

只有敢于直面现实的人才是有力量的人,才是有内在力量的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不可能的外部条件上,或者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而长期需要规划的条件上。真正的力量不是无视现实,不是幻想理想,而是我们要正视现实,要基于现实的思考与发展。

30岁以前,人的长相是由父母负责的;30岁以后人的长相是由自己负责的。你对生活怎么理解,你怎么思考,你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是不断创造新生命的人,这就是人的精神革命。

挑战是一种刺激,是让你奋进的力量。只有不断挑战的人生才有意义。

支持力量的根基在自己。没有自我的人是不能发展的。

在这样的报告现场,教师不能埋头去记,而是需要在静静的聆听中去触摸叶澜教授的精神世界,去触摸她的世界观、人生观,再静静触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自己的人生追寻,去打开新的时空。这样的报告,教师要通过录影等方式全程记录,回去后再细细整理那些精彩的语丝,作为自己的珍藏,时时翻阅,用以触碰自我。

在角色转换中形成思维力量

在我们日常倾听的报告中,大多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息息相关。而作为一个倾听者,我们不是一张白纸,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认知。要让每一场报告为我所用,我们首先要实现从听众、观众的角色向学习主体的角色转换,要把报告人作为现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1.带着主题建构理解,进行思维互动。

当教师走进报告现场,知晓报告主题时,每一个倾听者都会在内心形成倾听期待,并会初步构建起自己内心的主题理解。如果教师带着这样的思维准备开始倾听报告,必然能和报告内容形成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或许就会产生共鸣的快乐、印证的幸福,更可能产生丰富和提升后的愉悦。

曾经听过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一个报告,题目是《从课例研究获取语文教学知识》。在报告开始前,我们对“课例研究”、“学科教学知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初步认识。王教授的报告分别从课例研究简介、学科教学知识的含义、两个阅读教学的课例、两个写作教学的课例四个层面展开。在倾听过程中,对课例研究的理解,自己的哪些想法和王教授提出的观点一致,哪些观点自己还没有认识到,马上就形成了认知冲突,新的认知开始建构。事实上,通过这一报告,自己知道了在语文课例研究与评课过程中与王教授所抱的姿态不同、着眼点不同、所用方法不同。而王教授把“学科教学知识”上升到教学决定性因素的层面,也让我们豁然开朗,尤其是帮助我们认识到教学提升的瓶颈所在,即对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教学知识的掌握。

2.带着质疑和困惑去领悟、体会。

许多时候,教师是从拿到报告主题开始叩问的。他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为什么这么架构,为什么这么提,为什么这样来表达和呈现?当教师拿到报告主题之时,其思考和追问就开始了。“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记得在听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国际视野下的语文课程改革》一课时,就曾这样不断在追问中听完整个报告。吴教授用了大量的时间完成了语文课程的追问:语文课程形态之追问、语文课程内容之追问、语文教学流程之追问、语文课程重点之追问……刚开始还觉得吴教授是不是跑题了,在追问上花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不开始国际视野的正题呢?

之后,吴教授呈现了很多文摘,如:

课程决定教育的方向和内容,规定“教什么”,而教学是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决定“怎样教”;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设好了的,而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但是听着听着,我们开始逐渐理解,吴教授的报告不是简单的国际视野下的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宣讲,而是随着对四大领域的深度追问,帮助我们构建国际视野,同时又在国际视野下认识我们自己正在从事着的语文教学。在一种综合的新视野下认识自己的同时,重新建构自己。这样的思维方式不是线性的表达,其本身就具有学习价值。尤其当我们听到直面现实的解剖时,每一个倾听者都应该结合报告内容,问一问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得如何,对自己的教学现实做一个深度比照。比如吴教授讲“教课文流程和学语文流程”时,提出:现代课程论之父泰勒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评价“教课文”或“教语文”的依据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习后在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行为上有什么收获,发生了哪些变化。

于是,我们都会在内心自觉地给出自己的分数和评判,更明确了以后的努力方向。

3.带着“阅读心理”潜心现场“对话”。

在报告现场,往往没有阅读文本,但是当报告人字字句句的内容进入我们的大脑时,又怎能说我们不是在和报告人进行思想对话呢?报告人试图在现场寻找到思想知己,而我们也盼望能在报告现场,在解读报告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我们的神情、姿态包括话语反应,和报告人进行对话。在这一倾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形成一种“阅读心理”,在倾听过程中潜心聆听,捕捉住字字句句,去领悟、去体悟、去感受。

记得前不久听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做《基于新基础教育研究传统,探索生态式推进之路》报告时,身边一位老师听了一会儿说,什么时候说具体的“生态式推进”啊?而此刻另一位老师则轻轻告诉他:“已经开始了。”也许,PPT给出明确标题的那种报告形式让我们习惯了在给出标题后的学习和思考。面对一种纯思想表达的时候,我们缺失了一种把握报告“魂与体”的思考能力。因为这种综合渗透式的报告表达方式中,更需要每一个倾听者在倾听过程中不断追问,养成“潜心会报告”的阅读方式。在静思默想中,体悟他现在讲的是什么?这一内容与报告主题是什么关系?在高度紧张的思维中和报告人一起享受思想舞蹈之美。

捕捉生长点,明确发展方向

每一个报告都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做,每一个报告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主题而做。作为走进会场倾听的个体来讲,未必每一个报告都对自己有针对性。作为教师,一个半天静静坐在会场少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两到三小时,如何在每一场报告中捕捉生长价值点呢?

1.寻找冲击点,生成新视角。

当我们在倾听报告的过程中,要逐渐能培养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资源敏感性。当一种新的思考和认识出现的时候,教师便能敏锐地捕捉、把握,帮助自己判断和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常常用捕捉关键词句的方式,迅速记录下来,再细细品读。前不久,听叶澜教授作《新基础教育生态式推进》辅导报告时,我们在笔记本的页眉处记下了这样几组关键词:生态式、学校群落、正力量。因为这几个词语背后是一种新的认识,新的思想,新的视角,当然就孕育着新的力量。这一组都是有关于区域研究推进的,但是我们又何尝不能把它们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呢。我们的学科教学同样可以吸收这一认识的力量。

事实上,在一场报告中所汲取的新认识,新冲击,新力量,会支持教师走得更高更远,也走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2.捕捉发展点,汇聚新动力。

其实,我们今天听报告,一个月后还会听报告。作为教师,我们似乎在听报告中成长。但是如果我们能在发展的视角中去把握报告的价值,也许我们就会有新的收获。

一是在解读报告人的多样报告中形成认识力。同一个学者,往往会在不同的现场做不同的报告,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报告进行“连点成线”、“线面成体”的整体解读,从而全面把握这位学者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发展。无疑,当我们初步获得对一位学者的全面认识时,我们也在获得一种全新的成长。所以,我们往往专门准备一本厚一点的笔记本,甚至可以用几年的。如果有电子设备,那就更方便了,可以归类记录,方便我们在倾听时随时翻阅,进行比较思考。当教师慢慢构建了对这位学者的整体认识,就更容易读懂他的报告内容和背后的追求。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篇(3)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61-02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对外交流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提高,培养符合国际竞争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在学生修读了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原理之后,开设金融营销双语课程,通过英文原版教材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的教与学,学习国外先进金融营销理论与实践,这既有利于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独立的判断、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架设一座由母语专业知识体系到外语专业知识体系的桥梁。但从教学效果看,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虽对金融营销双语课感兴趣,充满期待,但纯概念式的授课渐渐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感觉根本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而热情消退等。为解决教与学,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在双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双语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在金融营销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其意义在于,首先,通过金融营销案例对营销实践内容和相关材料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和进入特定事件的场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识别、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借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理论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其次,案例教学法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它可使枯燥乏味的双语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兴趣和求知欲又可以激励学生克服语言障碍,走出“要我学”的被动,进入“我要学”的学习境界。再次,能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同时也创造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案例分析的课下准备更拓宽了学生英语阅读范围,变课堂教学的被动读为主动读,也创造了课外英语使用环境。最后,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案例的内容,背景,理论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教学”转变为“导学”等,这些都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促进其提高教学水平与技能,积极进行更多的资料准备。

二、双语案例教学具体安排

1.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双语课程中的案例可分为自编案例和引进案例,两者各有优缺点,前者能实现与国内金融企业实际情况相联系,没有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障碍,易于理解和把握,但由于缺乏第一手材料和深入企业实践,质量普遍不高,综合性大型案例更是很少。国外已经成型的案例较多,且能较为详细地介绍案例的发生过程,但是一方面由于案例隐含文化背景,价值理念的差异,导致学生甚至是教师对国外许多案例不能深入理解和学习,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外实际情况与国内情况存在差距,以这种脱离中国实情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往往无法紧扣国内的实际情况。案例的选择首先要在两种案例来源中进行平衡,教师需在充分阅读国内外案例,了解案例的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以利于学生确实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案例的选择虽然主要由教师完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提供给教师,再由教师筛选。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和热情产生了,这样既帮助教师搜集案例,又能促使学生主动查找与学习和案例有关的知识。

2.案例课前研究。案例课前研究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意见下按照教师对案例设计的意图进行反复修改,并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或更广的思考和研究。具体来说,首先,将学生按照实际上课人数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以4~6个为宜,小组内部分工由该组学生自行安排,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但首先需由小组内部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联系、组织工作。其次,提前两周将案例公布,由教师提出与案例内容、案例分析过程的核心点相互照应,与教学内容、理论观点相互呼应的思考题,要求所有学生事先阅读、思考,并于第一周内提交一份阅读报告初稿。最后,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期望目标对其初稿进行认真修改并反馈,引导学生查找更多资料、专业文献进行深入修改。在确定其报告内容无误且满足教师要求后,才可以进行课堂报告与讨论。每次修改教师都应鼓励各组成员进行讨论,共同完成。最后的修改稿未达到质量要求的,教师不应允许其进行报告,且视为该组学生自动放弃,期末该组全部学生的案例讨论成绩为零。这样的制度安排应在学期初的第一堂课就明确告知学生,并强调会严格执行,以促使学生重视案例讨论。

3.案例课堂报告与讨论。课堂报告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应对案例进行补充性说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内容,背景,要求,做好准备,扩充思路。其次,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报告人对全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报告。每组报告时间控制在3~5分钟,报告时间由教师严格掌握。在报告结束后教师应对该组同学的报告情况做一个以鼓励性为主的简单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和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可改进之处。最后,教师在评价报告后,应引导全班学生围绕该案例进行讨论,可要求该组同学对报告中没听清楚、没听懂的地方进行解释,也可提出报告中的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报告小组成员讨论,如果对报告中提到的任何内容有自己的想法时也可提出与大家分享。在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后,包括报告人在内的所有组员都有站起来回答的义务。教师应鼓励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到讨论过程,以体现其共同参与了案例的研究与学习。在一个同学的提问与回答过程中,其他同学若有想法也可举手参与讨论。为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可借助课堂加分。如只要是主动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不论对错,都记录一次,学期末记录次数前10%的学生,期末成绩将获得一定加分。对于案例报告人可给与更多加分以作为鼓励。

讨论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能力,第一,教师应帮助提问者明确所提问题、帮助回答者总结要点,并在双方问答结束时略作总结,让学生明确问题的重点,应尽量给予积极肯定,以鼓励其他同学主动参与。第二,在冷场时教师可以听众的身份向报告小组提几个问题,打破僵局,维持讨论气氛,使讨论得以顺利进行;在小组成员回答不了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同学尝试回答,并由教师最后给与解答;在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中与现实热点话题密切相关时,教师可以将其适当引入,以提高学生的讨论兴趣,同时拓展学生视野。第三,掌握讨论主动权,集中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引导讨论向有意义的方向发展,漫无边际的争论不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也是课堂讨论大忌。

4.案例总结与报告。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要求每组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应包括对该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所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得到的启示,有哪些不足等。研究报告应由每个小组成员的签名,并附上小组讨论的记录,以促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通过撰写总结报告可以使学生再现讨论过程,加深案例的印象,锻炼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5.成绩评定与案例整理。原则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每一小组的成绩:第一,是否运用所学理论,通过要求运用所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会和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类似案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英语表达情况,提醒学生双语课程必须注重英语的运用。第三,小组工作努力程度,教师应能够从其工作成果中看出所付出努力,若小组付出努力较多、态度认真、文献资料查找全面,且能够认真按照教师的修改建议进行思考和修改,即使结果未达到教师的期望,也应在成绩反应出其努力程度。但对于小组工作努力不够、内容不充实的,即使其报告技巧好,能吸引大家的兴趣,也不应给予高分。第四,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最终的成绩应能公平、合理地反映各小组的综合工作成果。教师应在开学初告知学生成绩评价原则。

案例学习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学习效果来评价案例的选择难易程度是否恰当,案例报告及课堂讨论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等,为下一学年金融营销课程双语案例教学进一步筛选、整理案例。

三、双语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金融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双语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是保证双语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原版案例的内容一定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构成挑战。同时,教材的选择要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在教学中,一定要克服国内多年来传统教学的惯性,改变重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轻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的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第三,教学要循序渐进。在教学初级阶段,授课要做到由浅入深,对英文案例的专业术语、定义、原理和复杂的语句,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用中英文双语表示,并将教科书中冗长的长句,用简单清晰的短句表达,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并可减少部分学生因语言障碍而产生的畏惧心理。随着教学的深入,应逐步减少中文讲授的比例,并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余光英,等.基于“三位一体”功能的金融营销学项目教学研究[J].学理论,2013,(3):216-217.

[3] 王金玉,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经济类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老区建设,2008,(20):55-56.

[4] 罗瑞荣.双语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四个难点[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12):237-239.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篇(4)

1、学生合作不主动 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而许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合作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2、学生参与不全面 有的学生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而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这些原因,使得教师难以调动学生人人参加。

3、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一等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致使许多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合作学习就容易失去兴趣。

4、学生角色不明确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使小组成员不能均衡搭配。加上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常任报告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二个“积极分子”垄断,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而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分地让学习困难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5、教师评价不全面 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要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基础,但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集中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对个体的评价和奖励。而小组合作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最终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如果教师在评价合作学习时,不把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地结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课堂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效率的建议

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教师要改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进行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等新理念,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此外,教师还要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在合作学习的分组指导、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总结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使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因此,本人认为,高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小组人数的确定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研究设计。就我国中学课堂座位排列的一般情况来看,安排4-6人一组为宜。小组规模小些,既可以保证人人有机会,又可减少腼腆学生的拘谨示感。

2、小组的构成 英语课上,教师要允许学生临时调换座位,以便学生能够“类聚”而畅所欲言;鼓励男女生混编,以调节某些话题的气氛;提供多个可谈论的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话题的兴趣自行组合。

3、小组成员的角色 小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主持小组讨论,确保每个组员均有发言机会,而且保证全过程使用英语表达。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用简洁语言记录每位发言人的讲话要点,然后拟成提纲交给报告员。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先向本组陈述讨论意见或结果,然后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

4、讨论话题 设计讨论话题应该考虑其趣味性和拓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所选话题应是学生很感兴趣并乐意参与的话题。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多角度的话题并考虑合适的人员组合。一般来说,教师应让学生自由选择课文中的有关角色展开对话和讨论,若能设计出对课文原意有创新而且可谈论的话题,则最佳。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篇(5)

接下来,林鹏飞老师传经送宝,就集体备课做了宝贵经验介绍,林老师阐述了里庄中心小学大集体备课的发展史以及如何激发老师们参与集备的热情,让我们对大集体,网络备课困惑、迷茫的同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耳清目明,解决了实践中遇到的许多疑难杂症。

8月3号,夏萍老师引领我们走进《国家课程标准》,与我们共同畅谈对课标的理解与认识。夏老师的讲解清晰、自然,让我们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对我们今后的小语教学明确导航,像心灵的泉水肆意流淌着,滋养了我们干涸的心田。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篇(6)

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但目前口语能力是大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最亟待提高的一方面。笔者认为,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口头报告教学作为一种事先有准备的口头发言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如小组活动汇报、文章复述、角色表演等口头报告教学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不仅如此,口头报告教学还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心、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合作教学、课堂组织、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提问技巧、讲解技能、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能力和素质。[4]但实际教学中,口头报告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结果出现教师花费很多功夫进行教学设计,看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为了解决口头报告教学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行动研究的方法。

2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1查找原因,反思教学: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笔者研究了相关口头报告教学理论,重新认识到口头报告教学的价值和挑战。注意到口头报告教学有十大关键环节:评估学生水平、明确目的或目标、提供标准和范例、教授报告技能、布置报告任务、回应报告提案、点评口头报告、评估口头报告、课程评估。在过去,笔者设计角色表演、小组汇报等口头报告教学活动时,对口头报告教学还不了解,只是凭借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经验进行教学,并没有上升到口头报告教学所要求的高度和深度。而口头报告教学中的十大关键环节实际上是由环环相扣的许多任务链组成的,那么,任何一个链接的工作没做好,都会出现差错或达不到预期效果。而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根本没有考虑得如此周到,如报告前的辅导、对报告提案的回应、口头报告的评估标准模糊、缺少反思和修正等。同时也与其他英语教师就口头报告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交流。随后依据课堂观察、学生访谈、问卷调查,针对口头报告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查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如下表1所示:

2.2制定和实施行动方案:查明了问题原因,笔者制定了相应的行动研究方案,在整个一学期(16周)实施了旨在改善学生口头报告教学效果的行动研究。此次行动研究中,笔者采取分阶段进行的方式,不断修正行动方案。同时及时记好教学日记和反思日志,通过学生访谈、学生反思日记、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指导行动研究。

方案一:加强听说训练,提升学生口头报告能力。一方面让积极参与者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动课堂互动气氛。另一方面,增加个别学生汇报率,尽量给学生提供均等练习的机会,防止部分学生依赖他人,减少混水摸鱼现象,重在培养每一个学生参与口头报告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延长学生口头报告准备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拓展知识深度,尽可能使报告内容丰富,提升学生口头报告内容的高度。这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提前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活动,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至少提前两周给学生传达口头报告任务。

方案二: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口头报告展示进行评价。从评价内容来说,报告话题的引入、趣味性、知识覆盖面、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利用、报告的条理性,甚至报告人的言谈举止如与听众的目光接触、手势语的利用、报告人的说话节奏等都纳入了评价标准,多方面训练学生口头报告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听说水平。另外,评价方法也灵活多样,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重在对学生的评价客观公正。

方案三:增加学生口头报告前的辅导,增强学生口头报告的信心。准备期间要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报告中遇到的困难。给学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给学生提供演示或示范,鼓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进行口头报告。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尤其要多鼓励、多关注羞于公众发言的学生。

方案四:口头报告教学内容难易适中,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参与。

内容难度适中,便于学生经过努力和充分的准备后,有能力完成口头报告。另一方面,经常让学生报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应多与学生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相联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为了得到良好的互动效果,要求学生提前一、两天把话题报告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修正学生的报告内容,同时教师本人也可以做好相关的准备,以更好地面对学生话题的挑战,增强教师的指导作用,从而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改进教学效果。

2.3行动研究方案的修正:行动方案实施4周后,笔者就以上行动方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主要弄清楚学生是否适应这些学习安排和学习活动、口头报告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便于及时修正行动方案。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这些方法针对性强,非常有利于他们提高口头报告能力。但有的学生存在抵触情绪,主要是由于他们语言基础差,评分标准的明确和具体任务的分工让他们无法再“混”下去,担心影响成绩。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加大了对他们的辅导力度。鼓励学生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纠正往常依赖别人、逃避困难的做法,只要积极参与,循序渐进,成绩肯定会提高。为了让学生明确认识自己的进步,开设了学生成果展,展 示学生反思日志,鼓励先进,鞭策后者;展示学生报告的录像,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汇报中的表现,明确自身的优缺点以及改进的方向。另外还成立了学生学习互助小组,对团结协作的小组集体加分给以鼓励,促进小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和帮助。

行动方案实施10周后,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得知,较多学生信心增强,已乐意参加口头报告,师生互动明显增强。认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语言使用能力和语言的准确性也有所提高。由于评价标准内容的明确,学生及时运用和锻炼课上所学的语法知识、词汇和结构的现象增多。有学生认为应增加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对此,笔者增强了口头报告教学活动和形式的多样性。举行简单易行的比赛,尽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如风采秀进行阅读竞赛、英文歌曲比赛、口语比赛、背诵比赛,以赛代练,促进口语水平的提高。还进行学习过程的展示,如认真背诵或抄写词汇然后口头讲解词汇意义、反复阅读文章然后进行复述等。口头报告人的安排也变得灵活多样,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按照学生自愿、自由组合和教师安排的方式来进行。口头报告在不需要多媒体演示的情况下,如果场景需要,还选择了室外教学。

行动方案实施15周后,通过学生访谈、学生日志、课堂观察和评论等形式,了解到学生对于口头报告教学已放下戒心和担忧,理解教师为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支持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方案的实施。

3行动研究效果验证

此次行动研究结束后,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口头报告教学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问卷调查中,笔者采用了研究之初的问卷,同时增加了学生口头报告能力提高情况和对英语课的看法两项内容,便于阶段效果的对比和验证。数据显示:因基础差而产生畏惧心理的学生数量从43%下降到10%;14%羞于公众面前发言的学生已变得自信,能够或积极参与课堂;学生参与不积极的现象从63%下降到7%;所有学生认为教师的辅导及时到位,对他们帮助很大。对于新增的两项调查,76%的学生认为自己口头报告能力提高,有94%的学生对英语课表示满意。从数据对比和显示来看,此次行动研究效果明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通过行动研究,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口头报告教学中的问题,找出了改善口头报告教学的有效措施。同时,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5]可促进教师借助行动研究的方法,使教学和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表2

参考文献

[1]吴宗杰.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篇(7)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从课堂教学中获得英语知识的,充分、合理地利用每一节课进行有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进行精心设置每堂课的各种活动时,不妨也把值日报告作为每课必演的一种活动,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渲染英语课堂气氛,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犹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既然“兴趣”是促进学习的根本力量,那么教师就应该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活动。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在实践中检验“值日报告”的可行性和作用性,也曾就此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盘县二中2009-2012届高二(9)班学生(学生总人数68人,英语成绩在整个年级算中等水平,并且也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实践值日报告,为了方便统计,笔者只是随机抽取50份问卷进行统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86%的学生认为值日报告有助于或是基本有助于英语学习,少数认为没助于学习英语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听不懂,所以只有14%的学生倾向于科普文,24%的学生喜欢诗歌、散文,而其余的学生都青睐故事,故事性的文章之所以受同学的热爱,主要是因为故事好听懂,并且容易理解。由此可见,作值日报告的同学应当从选用通俗易懂的故事篇入手,等实践到一定的时期之后再加入其它较难理解的文章,这样由易到难给学生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可长可短,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说看他们能否重述(retell)别人讲的小故事,或者看他们是否能回答针对故事的提问,还有就是他们对于其它较难文章的好知欲等等,如果经这些检测之后觉得学生的各种表现可以继续向前,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去讲些科普知识、人文地理等。

当然,值日报告不仅就只是一个同学到讲台上去“独演”,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说表演话剧、唱英文歌、讲名言名句、说绕口令、出谜语、归纳总结课本所学的知识等;除此之外,不但可以一个人去表演,而且也可以多个人一起表演,还可以和其他台下的观众互动。在调查中,当同学们填写“如果要使我们课前这5分钟的活动更加有趣、有效、有用,你认为可加入( )”这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的答案丰富多彩,其中选值日生唱英文歌曲的最多占32%,选对话或短剧表演的占22%,英语名言名句、绕口令、谜语的占10%,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多重答案,可以看出他们希望的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在这个项目中,还设置了一个选项是“其它”选这个选项的学生也不少,占了20%,他们还认真的写出了一些很好的活动,如即兴或有准备的英语演讲、播报天气预报、即兴帮老师导入当日的新课、做个小游戏、观看一个英语短片等。

同学们的这些标新立异的想法让人感觉非常出乎意料,而且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教育不应该只是拘于某些固定的形式之下的“说教”,而是一种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是千变万化的过程,这个小小的“值日报告”也是如此,开展这个活动的目标不就是要多给学生创造说英语、听英语的机会吗?不就是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吗?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吗?既然是这样,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示自我、欣赏他人,更重要的是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主动去探索。就像学生在调查中答“作为值日生或作为听众,你从这个活动中学习到了什么?”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自己的心声,认为这个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有的认为作为值日生得到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敢于在台上讲话或表演增强了自信心,了解了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口语和写作能力,也认识到口语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并积累了自己的词汇量……作为听众,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扩展知识的视野、提高了听力能力,学会去倾听他人,了解异国文化……

在新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对学生和教师都有不同的要求,笔者一直在尝试“值日报告”的各种形式和方法,虽然每一节课就只是那么几分钟,但只要一直坚持去开展,就总会有不菲的收获,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当上课时说:“Who isondutytoday?”或“Whowilldothedutyreporttoday?”值日生就会很自信地站起来说“n’smydutytoday,”他或她的自信来自于课前的精心准备,来自于深信自己的表演将会征服观众,甚至还来自于必然要讲的这个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注重日常教学的每一个小小的环节,让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轻松,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给于他们更多机会来表现自我,给他们创造愉快学习的平台,而值日生报告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篇(8)

1.引言

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很多大学都已实行了一系列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例如:新教材的不断推出和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但笔者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课堂着手,必须以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来取代原先的以教师讲解语言点为主的课堂教学。因此,如何使英语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如何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是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改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通常,为促进课堂交流,教师们经常采用的活动是小组讨论、双人对话、角色扮演等,而小组讨论似乎是目前最受欢迎、研究最多的一种课堂活动[参见Long (1990);吴英娜、张达球等,[2002]。不可否认,小组讨论有着很多比较明显的好处,但同时也有很多研究表明,没有一种活动是十全十美的活动,小组讨论也不例外,其在课堂上的运用也存在着一些不能忽略的问题。比如: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有时会不自觉地用母语代替目标语进行讨论,而其他小组成员往往对这一现象表现出理解和宽容。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在小组讨论中,性格外向或口语较好的学生往往说得太多,而性格内向或口语较差的学生经常充当被动的听众角色。

既然每一种活动都有着优点和缺点,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采用尽量多的活动形式,或者精心挑选适合具体学生群体的具体活动,使学生能够从课堂活动中得到最大的收益,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因此,笔者在任教大学英语这十年中,除了采用以上提到的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角色扮演、双人对话等口语活动的同时,还坚持采用了另外一种经常为英语专业教师所采用,而被大学英语教师所忽略的口语活动――值日报告,并在过去的三年中,以每年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教学观察及问卷调查,试图研究值日报告在促进真正课堂交流以及作为课堂准备活动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研究对象与教学实践

2004、2005、2006级的经济管理班(以下简称A类班级)和2004、2005、2006级的理工信息 班(以下简称B类班级),A类班级的学生人数都在32至36人之间,B类班级的学生人数都在41至48人之间。A类班级的学生来自我校的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专业有金融、贸易、会计、管理等;B类班级的学生来自我校的理工学院和信息管理学院,专业有数学、生物、建筑、化学等。所有的学生都是经过全国高考进校的,因此,都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基础。

为活跃课堂气氛,笔者有意把值日报告作为一种课堂准备活动,也就是在每节课时(100分钟)的开始,值日的学生就上讲台用英语做报告,每次轮值两人。学生的轮值一般按照学生的学号排序,所以每个学生都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值日日期,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报告的主题及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由于大学英语课时有限,所以可以要求学生把报告时间控制在3至5分钟左右。要求学生提前作好报告的准备,可以预先写好报告或报告的提纲,但做报告时必须是脱稿报告。因此,所谓的“值日报告”其实是一次小演讲(mini speech),或者是一次个人陈述(individual presentation)。 本文作者采用“值日报告”这个名词,只是为了强调每个学生都必须上台演讲而已。如果个别学生的报告内容很长,也可以允许报告人在演讲过程中参考一下预先写好的发言稿。报告结束后,发言者必须当场用英语回答教师或同学提出的有关报告的任何问题。

3.值日报告教学理论基础及假设

(1)语言输出能力。经过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大学新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Swain (1985)指出:语言学习者有限的语言能力并非是由于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入不够,而是由于学习者缺乏准确的语言输出的需要。他认为目标语言的输出可促进学习者更加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 Long (1990)也认为有准备的语言任务可增加学习者输出语言的数量及质量。因此,把值日报告做为大学英语课堂的一项准备活动的理论假设是: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作准备,大学新生应该能够输出一定数量的目标语言(英语),而且一定数量的语言输出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2)学习自及独立性。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学习自,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选择值日报告的主题和内容,就是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众所周知,我国的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并无权自主选择教材或语言学习材料,而一套固定的教材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通过自主选择报告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他同学分享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之间以目标语为媒介的真正课堂交流。W.R.Lee(1992) 就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学习,至少是口语的学习,最好是在与其他人有趣的交往中获得。而能引起学习者兴趣及注意的话题又是至关重要的……”。 总而言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就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的语言或所进行的活动感兴趣,并且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和乐趣,所以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3)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实践表明,课堂活动的多样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研究证明,教师的外表,动作或姿势等的细微变化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Jeremy Harmer在其著作《怎样教好英语》一书中就提到,通常穿得很正式的教师如果有一天衣着随便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精神就会为之一振。 所以,毫无疑问,在每节课时的开始,新面孔的登台和不同的报告将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值日报告作为课堂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每节课有所期待,同时,不同的报告者及不同的报告内容也创造了课堂活动的多样性。

4.教学研究及问卷调查

(1)教学观察。经过几年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学生的报告选题范围非常广泛,有人物故事、体育、电影、电脑、网络、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问题、朋友交往等等。而且,学生们的报告内容往往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大部分学生做值日报告时,充满自信,表情自然,报告内容清晰易懂,形式活泼,学生听众注意力集中。报告结束后,很多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与报告者商讨,课堂气氛友好、轻松活跃。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由于个性、英语水平或准备不充分等原因,作报告时神情紧张,语言错误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听报告时就容易分散注意力,甚至出现烦躁、不耐烦的表情。报告结束后,学生较少提出问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压抑。

(2)问卷调查。每一学年结束时,笔者向学生发出以下的课堂口语活动调查问卷:

Questionnaires on oral activities in class

1.What kind of oral activities do you like best?(you can have more than one choices)

a.Duty report

b.Group discussion

c.Text summary/story retelling

d.Answering questions

e.Role play f.Oth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write down your favorite if any)

2.What makes you like the above-chosen activity(s) best?(write down your reaso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at’s your comment on Duty Report as a classroom oral activity?

a.very good b.good c.just so-so d.I don’t like it (give your reason 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hat’s your comment on Group Discussion as a classroom oral activity?

a.very Good

b.good

c.just so-so

d.I don’t like it (give your reason 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on oral activities in class?

这三年来发出的问卷总数为183张,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35张。在回收的135张问卷中,94位学生(约占69.6%)喜欢做值日报告,认为值日报告是一种效果很好的课堂口语活动;11位学生(约占8%)不喜欢值日报告,但认为值日报告很不错;有8位学生(约占6%)认为值日告的效果一般。

(3)研究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看来,135位学生中,一共有105位学生对值日报告的评价是肯定的。这些学生提供了两个主要原因,一个原因是做值日报告能更加自由地操练英语口语,另一个原因是很多报告生动有趣。获得在公众面前演讲的自信心及能更好地认识他们的同班同学是另外一些学生喜欢值日报告的原因。可以这样说,这些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前面第2、3理论假设的正确性。

没有对值日报告做肯定评价的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主要原因:紧张,不能用英语清楚地表达思想或听不懂其他同学的报告。这些原因表明了值日报告这种形式的口语活动仍然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所以,只能作为其他课堂口语活动有益的补充。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学生认为就他们目前的英语水平来说,值日报告太难了。这些学生的情况表明了前面第1个理论假设――语言输出能力――仍然需要加以验证及修改。

5.结语

通过十年的实践和过去三年多的观察及调查,结果表明:口语值日报告可以作为大学英语课堂的一项准备活动。如果运用恰当,值日报告能够大大地促进真正的课堂交流,增加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当然,任何活动形式的成功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和组织。

参考文献:

[1] Wu,Yingna.“Using Group Work Effectively:Suggestions on Using Group Work in ELT Classroom”[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25/1:5-9,2002

[2] 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S.Gass and C.Madden (eds.) Input in SLA[C].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85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篇(9)

 

在学校英语教学中,值日报告(daily report)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值日报告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值日报告弥补了单一课堂教学带来的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强、文化背景知识缺乏等缺陷。值日报告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占用时间不多,却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文化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值日报告在课堂中的形式内容及其对学生英语文化学习的意义进行浅析。 

一、值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值日报告在课堂当中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教师教学目的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地制定值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值日报告的形式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lead-in引入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值日报告作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将值日报告作为教师讲课的引入部分。这样的值日报告主要内容要求与课本内容相关联,如:介绍背景知识、介绍与课本中相关的人物故事等。报告形式多样,可以选择演讲、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高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二中,第五单元“music”主要是为学生讲解音乐方面的知识,课本在预热(warming up)部分介绍了几种音乐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和指导,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能够对音乐知识有所了解。这一单元的值日报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著名音乐家的资料,介绍一个音乐家的生平。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美国音乐方面的知识,为全班同学介绍美国音乐文化。更为生动一点的形式,可以选出学生喜欢的歌手或乐队,由学生表演。通过学生的值日报告,全班同学能够对课本背景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为教师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入作用。同时由于安排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值日报告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为教师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一类的值日报告当中,以学生为主,教师适当指导,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报告贴近课本,充分发挥引入作用。 

2.free talk自由式 

所谓free talk,就是说学生在内容上面不局限于课本,报告的内容更加多样,形式上更为自由,教师的指导更为有限。这一类的值日报告不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部分,与教师的课本教学关联不大,其主要目的是放手让学生发挥,更多地给学生锻炼英语综合能力的机会。free talk的内容更加宽泛,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如:报道最近的时事新闻,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介绍英美文化等。在形式上,free talk的形式也丰富多样,情景表演、辩论等均可。free talk的结果是生成性的,更能锻炼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3—4人一组,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西方餐桌礼仪。几位同学分饰不同用餐人的角色,通过生动的表演,再现西方餐桌上可能出现的情景,让全班同学深入了解西方餐桌礼仪。这一类的值日报告比形式内容更为自由,更能发挥和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对于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有利。free talk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让学生跳出传统英语教学和单一课堂教学的局限,接触到更多课本上没有的英语知识。同时在正式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通过free talk能够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值日报告与英语文化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的真正目的是要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而要真正了解一种文化,必须要精通这一文化所依附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可是,在我们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局限,大多数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语法、词汇的教学当中,片面地强调应试能力,而忽视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而值日报告弥补了以往英语教育滴水穿石的这一缺陷,为英语教学和课堂教学注入了一丝活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已经开始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关注。 

上述的两种值日报告,虽然形式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能在英语教学中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为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提供平台。lead-in(引入式)和free talk(自由式)的报告大多数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文化背景知识。在这当中,准备值日报告的学生需要花费时间搜集整理资料,事先学习将要陈述的内容,准备的过程就是进行陈述的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学生能够了解、学习到这些文化背景知识。而由于值日报告是小组合作,面向全班同学的活动,所以班上其他同学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聆听和观看值日报告,以及与陈述同学的互动学习到文化背景知识。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值日报告,课堂时间随机抽取点名,这样也能达到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学习和了解文化背景知识的目的。 

案例1:lead-in(引入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高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二:cultural relics 

学生为主,老师适当指导,确定主题。 

主题:“the statue of liberty” 

主要内容:(1)what is the statue of liberty? 

(2)what is the history of the statue of liberty? 

(3)what is the symbolized meaning of the statue of liberty? 

(4)what is the role of the statue of liberty plays in american culture? 

呈现形式:讲解 

前期准备:负责进行值日报告的学生开始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信息的重组,准备值日报告上需要的材料,如:ppt、视频、讲稿等。正式进行值日报告前的排练,准备将要对全部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教师沟通,商量值日报告对于课堂教学的引入与对接。 

daily report:学生小组进行值日报告,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全班同学能对美国自由女神像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总结与评价:教师可对值日报告进行简短的总结与评价,并借此引入将要学习的课本知识cultural relics。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和教师根据所要学习的课本选择值日报告的主题,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group work),准备值日报告,通过课堂上的展示以及与全班同学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自由女神像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透过这一值日报告,管中窥豹,对美国文化遗产有所了解,从而达到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目的。 

案例2:free talk(自由式) 

学生自主确定主题 

主题:“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 

主要内容:(1)莎士比亚简介 

(2)《哈姆雷特》戏剧片段表演 

(3)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简介 

呈现形式:戏剧表演和讲解交叉进行 

前期准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观看戏剧《哈姆雷特》,选取表演片段,排演戏剧。准备戏剧道具和讲解资料以及要向同学提出的问题。 

daily report:学生小组按预先准备向全班同学作值日报告。可以借用戏剧与同学进行互动,全班同学可以积极回答参加展示同学所提出的问题,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一起讨论。 

教师总结与评价:教师在学生的值日报告进行完之后,可以进行总结和点评。可对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对展示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更加全面。如果班级的daily report活动已经形成体系,教师可以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如: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否流畅、信息是否完善等。 

这一类自由式值日报告由于其形式内容更加不拘一格,所以在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能够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在free talk中,学生有更大的选题空间,学生通常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而与课本关联不大的内容,文化背景知识获得很多同学的青睐。同时,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比较多,由学生自主选题而进行的值日报告,更能够引起全班同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值日报告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为英语教学中长期不足的文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观课报告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24-03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classroom interaction is the main approach to the shift to the students-centered teach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insightfu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lleg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hat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get students fully involved in classroom tasks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The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different classroom interaction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among studen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computers, etc, as well as various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classroom interaction such as duty report, group work and pair work.

[Key words]Classroom interactionStudents-centeredDuty report Group work Pair work

教育部2004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该《教学要求》还建议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被动听讲,很少有发言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效果越来越受到质疑。扭转这一局面的策略之一在于加强课堂教学互动。大学英语课堂需要教学互动。没有互动的英语课是失败的,互动充分是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主动地听并独立思考,积极地表达,能够以口头和笔头的形式输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核心地位没变,但是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突显其学习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进行教学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有利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进英语教学活动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的具体形式

根据社会构建主义模式,知识是由个人自己构建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该模式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而处在中心位置的当然是知识构建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构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而现代大学课堂的教学四要素主要是学生、教师、教材、媒体,他们之间形成了立体的信息交互传递与交流加工图式网络。而处在中心位置的当然是知识构建的主体――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应产生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的相互作用中。因此,以相互作用为基本原则,以完成根据教材内容、辅以多媒体技术而设计的交际学习任务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激活语言习得机制,它要求课堂教学提供出让学生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输出语言的机会,以及互相交流和探讨思想的环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及师生通力合作。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而形成的互动的种类主要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即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即生生互动)、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即人机互动)、学生与学习任务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分为三种: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全班学生群体的互动和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在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课堂教学中,师班互动(以老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以及师个互动(老师点名发问,学生个体回答)仍是主要形式。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则有以下六种:①全班参与的互动(lockstep);②两人之间的伙伴互动(pair work);③小组互动(group work);④学生个人与全班之间的互动;⑤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⑥学生小组与全班之间的互动等。全班参与的互动在集体问答时常见,在具体活动时很少采用;两人之间的互动操作简单,因此被经常使用;小组互动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教学方式,一是它便于教师的加入和监控;二是学生语言能力的练习也比较充分,因此,小组互动在大学课堂上使用频率较高。人机互动是指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教师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功能,来营造课堂教学互动的氛围。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辅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立体化、形象化和动态化的特征,能再现生动形象的社会意境,创设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语言情景。对学生产生多重的感官刺激作用,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有助于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语言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上,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影视VCD、DVD,PowerPoint,Internet等手段演示与主题相符的内容,教师中间除了讲解、指导外,还就内容起着组织指导课堂互动的作用。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座位上的计算机直接从控制台主机中提取各种学习资料,按照课程要求自主学习,教师起到组织、指导和帮助的作用,从整体上控制和协调课堂的学习活动,对学习内容不作详细解释,只是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指导和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程。至于学生与学习任务之间的互动,在任务型教学中有着详细的阐述,本文将不再赘述。

就课堂互动的方式而言,课堂互动又可以分为双向型、多向型和网状型。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就是把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来传授,课堂教学被看成一个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使用“满堂灌”,强调应试教育,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是一种“填鸭式”语言的教学模式,这就是一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的知识传授模式,严重缺乏课堂互动,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双向型的教学模式是,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多向型的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在网状型的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教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相对差一些,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前两者操作容易,因而应用广泛。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的组织实施

1.促进课堂互动的课前准备

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师和学生都要在上课前作精心的准备和安排。我们知道,学生都是带着期望值来到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的讲授能否满足学生的期望值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互动的情况。教师在讲课前的准备要紧紧围绕如何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活跃其思维来展开,应切实针对学生的需要来展开;在备课中应时时刻刻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放在第一位。教师课前精心计划准备,熟悉有关教学内容的所有问题,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与其相应的互动活动,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做好课堂互动的组织者。课前分配给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工作,这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前提和保障。课前准备和课程计划所包含的要素有:①总体内容和各项活动安排;②课堂互动的具体方式;③教学目标及任务明确清晰的说明和布置;④教学过程明确清晰的说明;⑤课堂教学工具、材料和方法的适宜度;⑥对学生所遇到困难的预期;⑦设计开场白、最后总结以及课后学习任务的布置。

2.创设有利于课堂互动的环境

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互动是人与环境的作用。因此,创建适于学生互动学习的物理环境(比如教室布置、座位安排、灯光、绿化等)和积极的社会心理环境(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前提。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要积极鼓励互动、创设互动条件、消除互动障碍,努力培养学生乐于互动的态度。

中国的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缺少参与意识,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初不宜急于进入正式课堂学习,而是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恐惧、消极观望、甚至排斥的心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唤醒他们的交际意愿,营造轻松、活泼、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生进行情感文流,使他们对本堂课的英语学习充满期待。现在的英语课堂中的相互问候很少,最常见也是最公式化的问候就是“Good morning”,这一问候师生都觉得淡然无味,已经丧失了它自身的价值。但是如果改变一下方式,灵活多变的开场白既能够调整学生的心态,又能够使他们感到新鲜有趣。譬如,从当天的天气状况、目前的时政要闻、甚至从教师自己或者每个学生的新发型、服饰入手,运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感染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学生就会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愿望和意识。

3.学生的值日报告(duty report)

每次上课拿出10分钟左右时间,由单个学生或者两人一组,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一个值日报告。当然这样的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他们可以翻阅适合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杂志和报纸,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调整文章的长度和语言难度,把生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用学过的同义词和结构替换部分偏难或偏易的词汇和结构。也可以介绍自己喜欢的歌星、影星以及其歌曲、电影,诗人及其诗歌,风云人物,故事、笑话,甚至有的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来介绍给全班同学,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与共鸣。值日报告可以口头或者辅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练习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笔者学生的一些值日报告中,有许多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一个学生对比尔•盖茨财富的介绍,正好可以让笔者轻松地导入课文Nerds and Geeks。另外一个学生则介绍了Vampire,并且解释说是a kind of blood-sucking ghost who enjoys an eternal life,并且该同学还展示了一些关于吸血鬼的电影片断,让同学们对Vampire 和an eternal life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报告结束后,由报告人向听众提问有关讲座内容方面的问题,或回答听众的提问,之后报告人组织听众根据报告内容进行讨论和辩论。

这是一种典型的生生互动方式,学生在准备这种值日报告的过程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所以他们不仅仅要自己明白所讲述主题的内容,还要将它们以听众能够明白的方式呈现出来;在选择表述话题的同时,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并增强其“话题讨论”的能力,以达到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性英语考试接轨,在雅思考试中听说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应强调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另外报告人与听众之间是平等的同学关系,他们都是同龄人,容易产生共鸣和互动;同时,学生值日汇报中的主题为以后教师的教学活动补充材料提供了方向和素材,这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活动,师生对上课都有了一种共同的期待。当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控制报告的时间和互动的充分程度,并就报告人的优点予以由衷的赞扬和鼓励,最后作总结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4.小组互动(group work)

当班级被分为由三到五人组成的数个小组,而每个小组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这种教学形式称之为小组互动形式。当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被建立起来之后,教师切忌功亏一篑,恢复到讲解单词、课文、练习的老一套授课方式中,而应该布置课堂学习任务,这需要教师事先选取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生动有趣并且是小组成员有能力出色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功的小组学习直接依靠教师有效地、精心地组织。小组活动整个过程包括:

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楚组织这次小组学习的目的,布置清楚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否则,学生会感到困惑、无所适从、浪费时间,从而导致训练无效,甚至场面失控。教师应事先对活动主题所需要使用的语言知识有所准备,准备一些会使用到的语法和词汇。

然后,规定好活动时间限制。如果各小组完成任务有快有慢,有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备用任务布置给任务完成快的小组去做。

接着,在活动开始过程中,教师一组一组地巡视,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提供帮助。例如:表示赞成和支持;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示意学生用英语交流,教师自己要做表率;当发现某些学生表达得过多而另一些学生沉默时,做适当调节。

上一篇: 组织心理学论文 下一篇: 审计学习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