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沟通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2 04:42:00

医学沟通学论文

医学沟通学论文篇(1)

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自评表。经过医患沟通教育,除“获取患者就诊的原因和目的”与“向患者解释治疗计划”2个项目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几项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医患沟通教育,75.41%的学生认为能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83.61%的学生能提前告诉患者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可选的应对方案,80.32%的学生在诊治过程中认同患者所付出的努力。

口腔实习医师必须具备系统的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并掌握临床操作技能,才能具备诊疗口腔疾病的能力;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而使患者及其家属达到更好的合作。因此,对于进入临床实习的口腔科实习医师,培养其医患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3]。美国、英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从医学生入学就开设《与患者沟通》、《患者》、《医患沟通的艺术》等系列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4]。近年来,我国不少医学院校逐渐开始重视对医学生的临床沟通技能培养[5]。2003年,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中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临床医学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能达到具有有效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准确获取病史所有方面信息的能力(包括社会经济状况)[6]。200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组织全国5家著名医药院校专家编写的全国第一部医患沟通方面的统编教材《医患沟通学》,并开设了36学时的医患沟通课程[7]。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正式提出了医学生“应具有有效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8]。

本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对口腔实习医师进行医患沟通教育,提高了医学生对医患沟通、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医学生之间互相角色扮演,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有的放矢地针对如何接诊患者、如何做好准备工作、如何进行信息收集、如何给予患者诊疗信息、治疗过程中如何理解患者和如何结束问诊等5个方面,进行医患沟通技巧训练,使医学生掌握如何与患者交流。同时,在口腔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将医患沟通理论知识与医患沟通技巧相结合,以服务于患者。本研究采用的SEGUE量表包括5个维度、25个子项目,SEGUE是5个维度的首字母,即准备(setthestage)、采集信息(elicitinformation)、提供信息(giveinformation)、理解患者(understandthepatient’sperspective)、结束问诊(endtheencounter);25个子项目的排列顺序与临床实践过程基本一致,评分标准简单、便于实施,是近年来北美地区进行沟通技能培训和评价的最常用的指标体系。本研究显示,经过医患沟通教育,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总成绩由16.066±3.308提高至21.867±2.456(P<0.05)。在SEGUE量表评价的5个方面,准备工作、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医学生的得分均显著提高。卫生部为规范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活动的管理,保护患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并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9]。

医学沟通学论文篇(2)

目前国内医学临床专业的本科教育几乎很少涉及到沟通能力或技巧方面的专业,缺乏专门的指导、教育、培训等,也无从考核、评估这方面能力,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带教老师,都缺乏这方面知识培养的重视。最后至医学生毕业后走进工作岗位的那天,才发现自身缺乏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造成日后医患沟通障碍、关系紧张,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现象。

1.2医疗现状的不允许

由于患者的维权意识的增强,媒体对医疗歪曲报道等影响,临床医护为避免医疗纠纷,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许多病史的采集、知情同意等多方面的沟通都亲力亲为;且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及临床任务繁重,使得部分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医学实习生如何进行沟通,这些因素都大大减少了临床实习生与患者沟通的机会,这也是国内培养临床实习生时往往容易忽略的环节。

1.3实习生本身的因素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医疗服务要求及医疗效果期望值不断升高,甚至许多患者将医疗定义为服务的一种,要求医院为其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拒绝配合一线医师及临床实习生的诊疗工作。这种情况往往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不愿意再与患者接触、变得消极,对锻炼自身沟通能力需求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出现对沟通能力的培养的渴望不高的现象,甚至逃避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2应对策略

(1)建议增设关于沟通能力或技巧相关专业,或尽量多的开展这方面相关的讲座、实践培训等,从理论方面、从学校及医院方面加强对临床医学实习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视。

(2)参考其他专业的培训模式,如护理专业的沟通能力的培训,注重沟通能力细节的训练,学习从外表与衣着、动作与表情、语言与语气、如何倾听与表达等多方面建立与患者的沟通和信任,以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减少纠纷,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

(3)增强临床医学生的责任感,强化对待病患诚信、尊重、同情、耐心的责任意识,提高自身对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情况的分析能力,增强自信。鼓励医学生增加自行查房次数,加强对患者的熟悉,树立医学生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形象,以取得患者更多的理解和信任,使沟通更容易、顺畅。

(4)针对中西医临床实习生而言,宣传中医观点,与患者沟通祖国中医的精粹,注重患者的整体论治,从疾病、身心、精神等方面融汇中西医精华治疗疾病,不仅能取得患者的配合,还能提高治疗的效果,从而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医学沟通学论文篇(3)

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积极避免医患纠纷的同时,还能改善医患关系,进一步推动医疗质量的提高。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学校以及教学医院重视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的培训,而轻人文知识、沟通技巧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目前的医疗环境。而国内的高校近几年在医学教育中关于如何建立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逐渐受到青睐,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将我校临床专业2005级160名医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课外讨论、临床实习等情况探讨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160例医学生均为我校临床专业2005级学生。

1.2方法

1.2.1课程设置

在理论学习阶段,课程设置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必修课程除医学基础和临床专业知识外,还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医学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社科类课程,选修课程包含大学语文、成功学、医患交流学、医学生口才、幽默口才等对沟通能力有直接帮助的课程。让学生在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如何准确获取谈话对方的信息,且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1.2.2理论知识学习阶段

本组医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医患沟通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几个部分。在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勤奋思考、广泛搜集、大胆提问,并由有经验的老师予以指导、解答,包括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处理意见以及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指导与评价,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人际关系的水平。此外,学校提倡学生积极通过社团――演讲与辩论协会等学生组织举办普通话、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礼仪等讲座,组织辩论赛、演讲赛、青年交流沙龙等形式加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临床实习阶段

在最后一学年的临床实习阶段,在几个主要附院广泛实行带教导师制,要求导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培训,更要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进行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小组长竞选,通过在实习小组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来全面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要求带教老师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从演示、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解疑答惑、小组讨论等环节进行带教。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到与患者的沟通及处理中去,通过医患沟通实践提高医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以及沟通能力。同时,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学生的临床诊治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

1.2.3自制量表进行评价

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卷面考核,同时结合标准化病人以及OSCE量表对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此外,采用自制量表让学生对理论学习阶段、临床实习阶段等整个教学过程,从课程配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对自身沟通能力提高的适用性等方面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评价。

2 结果

理论学习阶段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9.3±5.6分,标准化病人考核平均成绩85.6±3.7分,实习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回馈信息显示其满意度达94%。

3 分析及讨论

目前在国内,医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因为培养体系的不完善、考核标准不统一等局限性,其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工作及研究仍然较国外发达国家滞后,仍处于摸索阶段。

在本组研究中,我校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必修课程与推荐选修课程相结合,将案例分析、人际交往与沟通课程、以及标准化病人融入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进一步加深了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理论结束后的考核显示,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9.3±5.6分,标准化病人考核平均成绩85.6±3.7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选修课程的设置,有利于让学生在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沟通,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此外,学生通过社团举办辩论赛、演讲赛、青年交流沙龙等活动,其在人际交往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采用标准化病人的运用可很好的锻炼医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技巧、以及临床技能,而不会伤害到患者。同时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则能够真实表现出病人的表现(如表情、声音、体态等),在考核阶段还能够保证对每一位考生的表现都能一致,而不出现真是病人因恼怒、厌恶等负面情绪而造成的偏倚。且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还能对学生的表现按照统一的标准作出指导及回馈。

在临床实习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从演示、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解疑答惑、小组讨论等环节进行,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鼓励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主动的查找相关文献、参加小组讨论、得出处理方案等过程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实习生的探索精神,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揣摩及学习交流沟通技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在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中,我国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文献报道中显示,目前对其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有些提纲挈领的、抽象的研究,但其考评体系还有待建立。本研究显示将标准化病人以及OSCE量表运用于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考评中,将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沟通技巧以及临床技能,但标准化病人的选择以及量表站点的设定等具体操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医学沟通学论文篇(4)

实习医生在临床实习中无法避免医患沟通,为此加强临床教学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现代医学已经从传统生物模式逐渐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这种新型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强调加强医患沟通与医患平等。从国内相关研究与临床实践来看,大多数的医疗纠纷因医患沟通质量不佳所致,为此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应成为当代医学生临床教学中重要课程。本文就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医学生成长所需

当前,教育界呼吁将医学生培养从科学教育往科学与人文教育并举发展,同时将人文教育延伸至医院临床实习中。临床实习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时人文教育十分重要的步骤,因为对于罹患疾病的患者而言,他们或躯体受到痛苦折磨,或心理承受煎熬,或二者皆备受煎熬,不免会发生焦虑与抑郁,甚至绝望等,此时予以人文关怀就十分重要。可见,医患沟通技巧是医学生实习中的客观需求,必须重视。

1.2 现代医学模式所需

现代医学模式包括心理、社会及生理三种模式,而且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患者在心理感受与维权意识上有了更高的需求,为此评论临床工作不仅仅是患者疗效,还要对他们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为了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时俱进,就要尽量减少医疗纠纷,加强医患沟通十分关键。良好的医患沟通使得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与心理情况更了解,加强沟通与交流后促使彼此建立信任的桥梁,从而促进治疗与康复。

1.3 社会和谐进步标志

加强医患沟通可以促使患者从单纯服从医疗服务转变为医患之间平等交流并积极配合与参与治疗,同时也是患者享受规范化治疗的手段,充分体现了“以人文本”的社会需求,并且对现代医生服务理念赋予新的含义,也是社会和谐进步与发展的标志。医学属于经验性、实践性及专业性均较强的专业,存在可变性、未知性及挑战性,为此实习医生应在临床实习中积极参与、配合及理解,掌握准确的医患沟通技巧,从而在以后步入工作中可发挥医患沟通的最大作用。

2 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措施

2.1加强理论学习

根据临床实习医生的特点,选取合理的理论教材(比如《医患沟通学》(第二版)),在教师引导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促使学生主动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教师则应熟练掌握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2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或者指导学生自主寻找有关于医生问诊的录像,了解与熟悉医患沟通的技巧,促使他们不断观察与对比他人与自身的行为,便于改善交流方式与提高沟通能力。

2.3 加强岗前培训

总的来说,医患关系包含很多方面,主要涉及伦理、法律及道德等,为此在临床实习前必须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与指导,促使他们充分认识当前国内医疗形式的严峻性[1]。可采取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实习医生医疗制度、医疗法律、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不断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从而培养一批有良好医德医风,并具备良好医患沟通技能与意识的有用人才,也可尽快促使他们从学生转变为实习医生,进入实习医院也可尽快适应新环境,避免医患不良事件。

2.4 引用案例辅助教学

临床教学中,教师应将以往典型医患沟通案例介绍给学生,让他们详细查阅,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对该案例中为何出现医患矛盾进行剖析,让学生回答矛盾是什么,焦点在哪里,医方是否存在失误或不足等。通过以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与答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必要的点评,同时提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还需指导学生课后主动查找医患沟通方面的资料与文献,并促使他们用所学知识与个人观点进行评论,得出答案,并在下一次课程中进行探讨,若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应进行分析与点评及总结。

2.5 现场实践

有条件的情况下,定期组织实习生到门诊办、医务科等临床科室实施观摩,多方位增加他们与医患的接触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提高他们对医患矛盾、医疗纠纷、处理等方面的认识与掌握,同时也让他们深知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提高沟通能力的技巧等。

3 讨论

临床实习是一名医学生正式成为合格的医生前必须历经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要培养他们相关的临床知识与技能外,还要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沟通技巧的训练,这样才能为以后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减少医患纠纷事件发生。

医患沟通不仅仅是技巧,同时涉及医学心理学、临床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以及语言学与行为学等,是一门十分复杂的课程,这就要求临床教学中教师将抽象说教的医德教育转变到具体的言行训练上,才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与效果,促使学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2]。此外,笔者认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医学诊断的需要,因为临床诊断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等,要求医生具备体格检查与病史采集的能力,而这便是与患者良好沟通的过程;同时,也是临床治疗所需,因为不论是无创性还是有创性治疗都要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只有将病情、治疗及注意事项等交代清楚,才能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当然,良好的医患沟通是降低医患纠纷不可或缺的前提,只有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将相关事宜全部解释清楚,患者与医生达成共识,彼此信任感提升,才能促进治疗顺利进行,从而保障疗效。

医学沟通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7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各个领域顺应时代的步伐,逐渐走向更高的层次。医院检验科在临床诊疗中的角色也由原来的医学检验(medical technology)演变成为真正的临床科室,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1]。因此,检验人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循证医学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良好有效的沟通能让交流的双方充分理解,达成共识[2]。在医学检验专业教育中,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然而,过去医学检验教育只重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涉及检验与临床沟通方面的知识尚不能满足检验专业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吴正吉[3]等提出加强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林发权[4]等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

一、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缺乏对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认知。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学专业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之一,各大医学院校也随之扩大招生,加之有限的医学教育资源,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缺少到临床实践的机会,这与学生对检验与临床的沟通认知不够深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不少同学从未听说过检验与临床沟通这一议题。此外,学校对检验与临床沟通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学生对检验与临床沟通认知不足的原因之一。

2.检验与临床沟通教育欠缺。医学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不足的根源性问题。我国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是前苏联的医学教育模式[5],重技能、轻人文,一直是医学教育的一大弊端。教学方案中检验与临床沟通认知的教育虽有涉及,但大多来自考查课或选修课,例如公共管理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课时安排少,占在校学习知识总量的比例稍低。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呆板的授课形式和学分制的教育制度,使大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学分而“学习”,并没有让检验与临床沟通深入学生的意识,更不用说从根本上加强其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医学检验教学方案中尚未形成系统的培养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专门课程。

3.缺乏临床理论基础。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相互间能否有效沟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疗安全,也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之一。而实现检验与临床和谐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验人员的临床理论基础。密集的医学课程,致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投入专业课以外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临床理论基础甚是缺乏。教学中,教师对医学检验教育中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诊断学这些临床专业知识的教授也只是蜻蜓点水,学生并不能熟练掌握临床知识的要点。随着教育方案的不断改革,某些医学院校甚至出现内外妇儿科、诊断学的临床教学退出检验专业教学范畴的现象,而仅剩的临床课程临床医学概要,由于学时的限制,加上授课教师的教授重点不突出,学生对相关临床理论也只是肤浅的了解。另外,医学检验专业从2013年起学制由五年向四年的转变使课时明显压缩,学生在课堂上与临床专业知识接触的机会就变得少之又少,这将成为导致学生缺乏临床理论基础的又一关键因素。

4.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对称,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检验与临床沟通学是人文科学、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三者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培养医学队伍后备军的医学院校要具备知识结构完善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师队伍中,虽然部分从事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临床医护人员、检验医师培养体系的相互独立[1],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尚缺乏与检验相关的临床专业知识。而对于专注于检验医学教育事业的教师,因没有切身参与到临床工作,检验与临床沟通方面的意识淡薄,人文素质教育知识欠缺。值得指出的是教师队伍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呆板的“我讲你听”的授课形式致使课堂气氛不活跃,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终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沟通交流。宣传是一种专门为了服务特定议题的讯息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让某种事物或信息广为人知。欲加强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必先使学生在意识里形成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概念,而宣传不失为加强学生对检验与临床沟通认知的有力的传播手段。因此,医学院校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板报宣传、校园广播电台、学校网站、院报、电子信息显示屏等途径加大对检验与临床沟通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另外,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重点阐述实际工作中需要沟通的环节和有效沟通的技巧。若条件允许,可增加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到临床见习的机会,使其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培养自身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能力。

2.强化日常教育中检验与临床沟通意识的培养。掌握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成为一名合格检验医师的基本要求[3],如何加强培养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是当前医学检验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然而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并非一朝一夕,改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与临床沟通能力不足的现状,应当在其在校学习阶段就着手培养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意识。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如现代公共礼仪、社会学、医患沟通学等,另外,把沟通教育适当渗透到专业课程当中,通过加强日常教育中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教学,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为以后实习和工作中沟通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学习临床知识,强化沟通意识。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不管是在理论学习或是实际工作中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对于检验人员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与临床取得良好有效的沟通取决于自身对检验和临床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由此可见,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当注重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主观能动性,通过加强临床基础的学习,以达到检验与临床在理论上的沟通,继而为日后实际工作中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实现检验技师向检验医师的转变。

4.调整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授课教师,毫无疑问,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成熟的操作技能是必备条件,为了顺应当今医学检验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和专业培训相结合,不断充实教师队伍临床知识和医学伦理知识的含量,进一步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应适当把与检验相关的临床知识和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技巧融合渗透到专业课程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其打造一个对称的知识结构。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切身投入到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当中,把“案例教学法”[6]、“实习带教法”[7]、“带着问题学法”运用到教学当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具体案例或问题中共同探讨检验与临床沟通技能,这对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3]。

总之,医学检验教育应改变以往不重视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教学现状,摒弃重技能、轻人文的陈旧观念,秉承“大医精诚”的育人理念,在注重理论和技能的同时从各方面加强培养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能力,努力培养符合现代医学发展需求的高技术、高素质的综合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兵,郑明华,陈兴国.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何静.临河地区幼儿园目标管理和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吴正吉,张渝成.加强检验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J].重庆医学,2010,39(18):2448-2449.

[4]林发权,李山.从现状看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66-68.

[5]张云峰.强化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22):58.

[6]林发全,莫武宁,王健.从案例教学谈检验专业学生医学沟通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508-510.

医学沟通学论文篇(6)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253

1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11医患沟通能力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即将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学生至关重要。医疗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着特殊心理状态与需求的特殊群体。医患关系的好坏对于医疗行为能否顺利有效实施至关重要。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可使病人充分配合医生诊疗,达到甚至超出预期效果。相反,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会使诊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而影响诊疗效果,甚至引起医患纠纷。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数据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辱骂、殴打、威胁医务人员,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医务人员及医院领导的现象,而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交流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2/3。因此,掌握医患沟通能力对于一名当代医务工作者来说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注重医学人才培养的人性化,这是新型医学模式的重要体现。人性化在医学教育中的体现有多种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n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中细致描述了培养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将沟通技能列为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七项基本素质之一。

研究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符合当代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2在临床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中以教为主,缺少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的相关培养

现有教育模式下,对于医学生仅仅强调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特别是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近些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已经开设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导论等人文学的课程。这只是局限在理论的学习与掌握。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医患沟通缺乏技巧策略,与患者交流容易出现紧张、焦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状态,将严重影响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22实习中以技能为主,弱化了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的掌握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学生在最后一年正式进入临床实习的医疗活动。实习中对学生的要求停留在专业技能的熟练与掌握层面上,对于医患沟通交流仍局限在对病史的采集过程中。这种教学现状下,学生缺乏对“疾病”的真正认识,低估心理、情绪、环境等因素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导致学生关心疾病本身,忽略诊治主体――“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医学生向一名优秀医生角色的顺利转变,严重制约了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关注度逐年提升,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后,患者自我保护及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知情权、隐私权、自主选择权的要求逐渐增多,社会对医学伦理道德日益重视,以患者为学习训练对象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难以为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生步入医疗第一线实践培养教育的发展。

3实践中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探究

31在教学中强化以人为本的沟通实践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医学教育模式必将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医学教育理论教学中,提高教师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培养观念,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职业精神和在道德上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学生从感性和经验的层面来体验生命的价值、患者的痛楚、医疗服务公平和公正的意义。[2]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以身示范,注重医患沟通技巧策略的传授,培养学生由传统的以“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

32教学医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增设相关的培训,更应在临床实习的实践教学中逐渐培养。教学医院的文化与风气对医学生医德医风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出德艺双馨的好医生,教学医院就必须努力改善自己的软环境,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加强服务意识,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这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医学生,自然就会有更强的服务意识与沟通意识。

33加重实践教育分量,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将案例分析和角色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借鉴到医患沟通的教学实践中来。由教师根据临床实际案例设计准备一些普遍性、代表性的案例,以供学生在课堂上分析学习和讨论总结。学生熟悉这种学习模式后,可以分小组自行采集整理案例,最终讨论总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锻炼培养学生的整合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更能通过转换医患角色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同时,在分析学习中,可以进行角色模拟训练,使学生切身体验做患者与做医生的差异,在角色不断转换的模拟训练中感悟医患沟通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提升自我医患沟通能力的意识。

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与功能配套,为顺利平稳进行医疗活动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培训中心为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实际操作、综合诊断治疗等技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具有:高度仿真性、病例多样性、实践随意性、可重复性、无风险、过程可控性等优点,从而为医学生构建了综合性临床实践教学平台,是培养合格执业医师的重要保证。[2]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提高熟练程度,又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同时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实际的诊疗中,熟练的操作技术不仅能增加患者对医学生的信任度,更能促进医患沟通交流的和睦融洽,使诊疗过程顺利进行。

4结论

医患沟通能力是医疗活动的基础,更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为了使医学生尽早适应临床工作环境,引导诊疗活动顺利平稳开展,促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新型医患关系的建立,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受患者信任、让患者满意的新形势下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医学沟通学论文篇(7)

1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新的模式意味着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要善于与患者沟通。开展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正是顺应医学模式转变,将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1.2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医学教育的任务就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医术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其中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作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之一的交流能力〔1〕———医患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环节。

1.3随着医疗制度改革、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医疗与教学的矛盾日益明显,愿意作为教学对象的病人越来越少,选择教学病例难度加大。患者不愿意配合,增加了医患沟通的难度。

1.4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往往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沟通交流技能的培训,实习医学生在带教医生的指导下承担了大量的普通诊疗任务,如问诊、体格检查、基本技能和手术操作等。然而,由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严重不足,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对临床实习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2医患沟通课程安排与实施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沟通不畅的现状下,医患沟通教学课程设计中应该设定什么样的目标、怎样来实现和完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1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医学生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加强临床技能学习的同时,加强学习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技巧及策略、学习如何建立医患信任关系以及治疗关系,使医学生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能较快地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化。

2.2教学内容的安排理论授课:医学教育标准与医学生必备素质、医疗法规、医患沟通,临床沟通技巧。课间见习:①了解医疗纠纷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师模拟医疗纠纷现场,模拟处理过程;②了解问诊的内容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典型病例问诊、采集病史;③交待病情和术前谈话: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典型病例交待病情,进行术前谈话;④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部分医护人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不钻研技术和业务,过分关心自己的收入;对病人态度生硬,语言难听、脸色难看;少数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甚至出现了以致类似“天价医药费”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比当前的医学大家如:王忠诚、张金哲、韦加宁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认识到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⑤加强医学伦理方面的深入探讨,针对社会上发生的涉及医学伦理的问题,例如:医院发生火灾,医护人员应该先救病人还是自救;回民患者大出血,拒绝输血,医生该如何处理;孕妇应该马上接受剖宫产,而家属拒绝手术,应该怎样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⑥医患沟通过程中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入认识,例如: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法赋权利,肿瘤患者希望了解病情,而患者家属为稳定患者情绪强烈要求隐瞒病情,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该如何处理等等。

2.3教学方法的实施理论授课、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典型病例、PBL教学、案例分析和情景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法是利用提出核心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使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目的。把PBL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医患沟通的教学〔2〕,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医患沟通纷繁复杂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使得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学习内容形象化,最终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沟通和交流技巧的示范,向医学生突出强调正确沟通与交流的态度和行为。

3注重临床带教,加强医患沟通实践

临床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对理论学习的一次检验与升华,它直接影响医学生以后能否独立开展工作。因此,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医学沟通学论文篇(8)

1.1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新的模式意味着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要善于与患者沟通。开展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正是顺应医学模式转变,将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1.2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医学教育的任务就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医术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其中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作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之一的交流能力〔1〕———医患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环节。

1.3随着医疗制度改革、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医疗与教学的矛盾日益明显,愿意作为教学对象的病人越来越少,选择教学病例难度加大。患者不愿意配合,增加了医患沟通的难度。

1.4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往往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沟通交流技能的培训,实习医学生在带教医生的指导下承担了大量的普通诊疗任务,如问诊、体格检查、基本技能和手术操作等。然而,由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严重不足,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对临床实习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2医患沟通课程安排与实施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沟通不畅的现状下,医患沟通教学课程设计中应该设定什么样的目标、怎样来实现和完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1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引导医学生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加强临床技能学习的同时,加强学习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技巧及策略、学习如何建立医患信任关系以及治疗关系,使医学生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能较快地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化。

2.2教学内容的安排

理论授课:医学教育标准与医学生必备素质、医疗法规、医患沟通,临床沟通技巧。课间见习:

①了解医疗纠纷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师模拟医疗纠纷现场,模拟处理过程;

②了解问诊的内容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典型病例问诊、采集病史;

③交待病情和术前谈话: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典型病例交待病情,进行术前谈话;

④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部分医护人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不钻研技术和业务,过分关心自己的收入;对病人态度生硬,语言难听、脸色难看;少数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甚至出现了以致类似“天价医药费”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比当前的医学大家如:王忠诚、张金哲、韦加宁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认识到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

⑤加强医学伦理方面的深入探讨,针对社会上发生的涉及医学伦理的问题,例如:医院发生火灾,医护人员应该先救病人还是自救;回民患者大出血,拒绝输血,医生该如何处理;孕妇应该马上接受剖宫产,而家属拒绝手术,应该怎样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⑥医患沟通过程中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入认识,例如: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法赋权利,肿瘤患者希望了解病情,而患者家属为稳定患者情绪强烈要求隐瞒病情,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该如何处理等等。

2.3教学方法的实施

理论授课、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典型病例、PBL教学、案例分析和情景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法是利用提出核心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使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目的。把PBL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医患沟通的教学〔2〕,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医患沟通纷繁复杂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使得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学习内容形象化,最终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沟通和交流技巧的示范,向医学生突出强调正确沟通与交流的态度和行为。

3注重临床带教,加强医患沟通实践

临床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对理论学习的一次检验与升华,它直接影响医学生以后能否独立开展工作。因此,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3.1做好医学生进科前的医德医风及法律法规培训。

教育医学生要对病人要怀有深厚的感情和真挚的同情与关心。工作中要认真细致、谨慎周到、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强调对患者一视同仁,要“热心、耐心、关心、细心”,尊重病人及其家属。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增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调依法行医、依法沟通。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3〕、〔4〕。

医学沟通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32-01

沟通技能是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1],但是医学生沟通技能培养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目前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纠纷时常发生,所以对以后即将从事该职业的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口腔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口腔医学生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口腔医学生提高临床操作技能的基础,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2],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一、目前口腔医学生医患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理论轻人文素养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注重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培养。现如今高专院校教学模式基本上仍为第一年学基础知识,第二年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实习,课堂学习时间居多,而在课堂和实训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使得学生进入医院见习或实习后难以和患者进行沟通,无法有效的工作。

2.学生心理恐惧及不自信由于课堂和实训教学中,学生欠缺医患沟通的能力,所以在刚刚进入临床,实习或者见习过程中初次接触病人时都会产生恐惧心理,不知道应该如何向病人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更有甚者,本来对后续的治疗操作掌握很好的,由于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进行操作。患者在接触到这样的医生时,同样会产生抵触心理, 不配合医生的相关活动,造成患者与口腔医学生的沟通障碍。

3.患者对口腔医学生存在抵触情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患者的维权意识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实习医学生存在抵触情绪。当然,患者存在抵触情绪也不是不无道理,一方面是对医学生的医疗技术不够信任,毕竟医学生接触的患者较少,经验不够丰富,诊疗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则是与医学生沟通存在障碍,医学生上实验课期间所面对的诊疗对象大部分是模型,根本不需要沟通,直接操作就可以,所以当医学生面对真正的患者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开始,即使医疗技术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学生们会想到老师当时没有教怎么跟患者沟通,万一沟通出现问题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医疗纠纷的话,责任就更大了,以至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基本不与患者沟通交流,直接导致患者反感,从而引起患者对口腔医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口腔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的几点建议

1.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然而人文素质教育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提倡医生不仅仅要关注患者的疾病,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等致病因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给予患者更加贴心的心理支持与心理辅导。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与医疗技术不相匹配,不能够根据患者的情绪、心理反应及时的做出沟通,对患者进行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极容易形成医患纠纷。因此,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口腔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口腔医学生在学会做一名医生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将口腔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高超的医疗技术的全面型人才。

2.强化情境教学实践

大量研究表明,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需经大量的实践。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要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传统的理论授课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偏差,而设置不同的情境实践,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通过不同角色的演绎,使学生们由原来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根据学生们自行设计的情境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学生们更具有参与感,也给枯燥乏味的学习增添了色彩和亮点,使学习更加高效、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消除口腔医学生对患者的心理障K、树立自信。

3.强化教师临床带教

除课堂教学外,实践教学更是培养医学生沟通技能的重要环节。临床带教老师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将医患沟通技巧贯穿于每一天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教授学生如何更直接有效的与患者、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有意识、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与患者进行沟通,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学生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仔细观察带教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介绍病情以及治疗方案,学习沟通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改进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进一步深化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适应全新医学模式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的前提。毕竟口腔医学生是未来口腔医院的主力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更是国家未来口腔医疗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方, 耿晓北, 罗建红 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接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 1) : 9- 10

医学沟通学论文篇(10)

要求本科生具有与患者及家属、医生和护士以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医患沟通是指医患双方就疾病的预防、保健和诊疗以及相关的问题形成一致的意见并构建相互信任的关系,最终实现促进大众健康的目标。在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理念中,学习和掌握如何根据患者的反应与其做良好的沟通这一技能,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治疗效果[1]。其实医患关系是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医患关系仅仅指的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包括医生、医学生、护士、医技人员、医疗行政和后勤人员等)与患者一方(包括患者本人、患者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等)之间的关系。

1.2加强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要求本科生在职业活动中学会尊重患者医学从一开始就是为人服务的,与人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使医学生保持一颗平和之心,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文执业技能、杜绝医疗纠纷,防患于未然,是医学教育中一个亟待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2本科生毕业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对人文教育的要求2013年底国务院7部委联合“关于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四个坚持”:坚持面向医疗需求的方向不偏离,坚持严守培训质量的底线不突破,坚持制度机制创新的重点不放松,坚持医学人文教育的根基不动摇。培训内容包括医疗道德作风、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医疗政策法规等全面的医学素养。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指除去医学知识以外的与医学相关的重要执业技能。因此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医师执业的基础,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涵之一。

3本科生人文医学素质培养理论与临床实践不同步

3.1未接触临床的理论学习阶段设置课程

以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为例,在第七学期也就是大四的第一学期设置的“医患沟通与技巧”课程内容丰富,包括介绍医学标准、解读医疗法规、讲述医患沟通和技巧、学习医患纠纷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问诊、交代病情和术前谈话的过程等。从一方面而言,这些内容的确是学生未来临床实践时需要了解的知识,对于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开启了一扇门。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由于大四期间仍主要采取理论学习方式,学生在听讲时尚未进入临床,对真实的医疗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更缺乏医患沟通的实操;而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又多数来源于临床实践,因此学生在听课时对所讲述的可能并不熟悉,这样的理论授课效果可能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反馈。

3.2临床实习阶段未设置课程临床医学专业

五年制学生在第期开始进入生产实习阶段,此阶段学生真正开始与患者的“第一次密切接触”,尽管学生们在医护卫技等方面只是跟随临床老师们有初步的认识,但可以在每日的临床实践中与患者有全方位和充分的接触,体会医患沟通的全过程。但是这一阶段没有相应的课程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4根据临床实践时间同步培养人文医学素质并评估

4.1临床实习期间培训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学生进入了临床实习阶段就意味着进入医患沟通的实操阶段,在这个阶段亟需不断地医患沟通培训与指导,因此在大四讲授“医德修养与医患沟通”课程的基础上,如果在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生产实习阶段引入医患沟通课程,使其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应用所学的医患沟通技巧与知识,积累从书本上难以获得的临床经验,对于规范医师职业道德,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实习阶段引入的医患沟通课程内容应该有别于大四期间的“医德修养与医患沟通”课程,是以“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为主体的医患沟通课程。应该选择经过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及师资培训的老师进行带教。在学生进入生产实习后,可以由辅导员随时收集学生在临床中碰到的医患沟通实例等,收集案例后由辅导员统一交给授课及培训老师,生产实习满1个月时,由定期授课及培训老师在“实习生小讲座”时间进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医患沟通案例解析和点评。培训老师将通过多种形式如门诊、病房、社区的社会调查、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门诊和床边教学等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

4.2引入人文医学素质评估体系

鉴于培训和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医学教育者十分重视对医学生沟通能力的评估。美国医学研究生教育鉴定委员会总结了医学生所应具备的六个方面的素质,沟通能力即为其中之一;美国国家医学考试也要求在客观标准临床考试中增加对学生访谈和沟通能力的考核。此外,美国医师执照考试、住院医生和职业医生资格鉴定考试也将沟通能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生产实习之前、生产实习第3个月、生产实习第6个月及生产实习结束时采用SEGUE量表可以评价学生自我感知的态度、面谈技能、交流技能、告之坏消息等沟通能力的基线情况以及经过培训后的变化情况,既有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老师评价教学效果。

上一篇: 行政担保书 下一篇: 地方专项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