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学习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1 00:55:54

英语口语学习材料

英语口语学习材料篇(1)

一、口语融入法

英语的语音包括英语音素的发音是否正确,英语口语实际交际中的停顿、重音、语调等情感因素。语言的表达并不是简单的音素排列,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情感因素,而这种情感的表现是依据语音的停顿、快慢、轻重、语调等变化进行感情的表现。而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已经强调了在听说练习,语音的最佳练习法就是通过长期的口语训练实现的。以汉语口语为例,孩子在初学汉语的时候,处于牙牙学语的状态,这时的孩子语音发音大多数是不正确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时间的推移,孩子在不断的口语应用中,语音的发音进入自行纠正阶段,最终形成正确的语音发音体系。那么,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是同样的情况,可知这时孩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与语种无关。那么,将这一规律应用于英语的学习之中,我们可以知道英语学习者要想真正学好自己的英语口语,形成正确的英语语音的发音体系,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是学好而是练好。要通过反复的语言交际练习,最终形成语感和正确的语音发音。通过学习第二语言习得我们知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语音的发音最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除了会出现母语语法的负迁移,还会出现母语语音的负迁移,而克服这一难点的主要方法,也是通过口语的实际应用进行母语发音习惯的消弱,第二语言发音习惯的养成。

在口语教育中,特别是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方法论的影响,特别强调发音方法对于语音发音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英语的语音教育。我们都知道,要学习一种语言,最好的地方就是去将该语言作为母语的国家进行学习,因为那里有较好的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并不是先进的教科书、优秀的教师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而是该语言的听力环境和口语的应用环境。在实际的英语教育中,我们缺失这种语言环境,因此尽可能的还原这种语言环境和提供这种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学习者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将英语口语融入到整个英语的教育环节,提高英语口语的地位,为英语学习者构建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交际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在实际的教学中,设定特定的口语表达题目,将学习者进行分组练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口语对话设计和练习;通过对于经典英美剧的模仿,让学生进行具体的戏剧模拟排练。让学习者在英语口语的实际交际中运用口语,自觉纠正语音,最终形成自然正确的发音体系。

二、语音跟读法

英语口语的学习与听力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听力是口语能力的基础,听力水平的高低对口语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英语口语与听力最简单的结合方式就是对于跟读资料的跟读,边听边读的形式,既可以锻炼学习者的听力,又可以锻炼学习者的口语。对于英语跟读材料的跟读,首先是对于跟读材料的选择,在选择英语跟读材料时,应该尽可能选择以英语为母语,且英语发音较为标准的朗读者的朗读材料;由于英语口语的发展十分迅速,所以在跟读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距离学习时间较近的当代英语朗读材料;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和学习目的的不同,依照英语跟读材料的内容进行选择;英语的跟读材料应该尽量选择口语化朗读为基础的跟读材料。通过对于跟读材料的跟读,学习者认真体会跟读材料中英语朗读的停顿、连读、重音、语调、语气、缓急、轻重等语音要素的运用。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模仿英语口语的语音习惯。通过听力和口语的一体练习,形成听力对于口语的反射,能够更好的帮助学习者进行实际的语言交际。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跟读的材料更为丰富,跟读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甚至可以通过远程系统实现在线的人人对话、人机对话等,这些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变“教师”为“导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英语运用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活动项目。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从而使学生不但认识了客观环境,也在交际运用中改造了自身,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一)变“教师”为“导师”

英语口语学习材料篇(2)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一)语义等值研究概况

张亚非(1987)提出,在语句翻译时要做到“语义等值”。语义等值的具体内容是将两种不同语言的表层形式和一个共同的深层结构相联系,而这一深层结构所代表的正是这两种表层结构所共有的语义内容。虽然张亚非研究的是句子层面的翻译,与词汇层面的翻译有所区别,但其提出的语义等值原则对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也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线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英译的探索,学者们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多数只是分析具体教材中的生词英译问题,提出指导生词英译的策略。许多学者尝试从对等角度(鲁洁,2009;唐智为,2014)、偏误角度(鲁健骥,1987;周国光、徐品香,2009)和词汇教学角度(徐品香,2010)等来分析线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英译问题。鲁洁(2009)提出可以从对等(等值)翻译的角度出发,对生词英译的不足进行重新分类,并探讨翻译问题产生的原因。但其并没有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遵循语义对等原则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是提到词汇的对等(等值)只有最近似的,而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唐智为(2014)认为,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译中的语义对等(等值)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对等。在多数情况下,因为汉英语言中许多词是一词多义,两种语言的词汇完全对等是很不常见的。因此,他提出生词要做到语义对等,不能只看生词的字面意义,还要把生词放进上下文中分析其具体意义,灵活地处理词汇间的对等。

我们未发现关于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中生词英译的研究。对此我们作出分析:第一,线上对外汉语网站形式多样,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学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网站建设以及国内外汉语学习网站对比上,对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不够重视。第二,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问题与线下教材中的相似,因此,线下教材研究中的部分生词英译原则和策略同样适用于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但我们不能忽略线上教学的一些特点,即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等(祝智庭,2001)。这些特点使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不再局限于像传统线下教材那样的文字材料。在很多对外汉语网站中,线上课程材料还包含音频和视频材料(以下简称音视频材料)。我们认为这为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遵循语义等值原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要充分利用音视频材料的优势,以求更好地达到生词英译的语义等值。

(二)Chinesepod研究概况

ChinesePod(chinesepod.com)是一家采用网播为主要教学媒体,辅以博客、社区、维基等产品,从事在线汉语教学的网站(沈孝亲,2009)。根据Chinepod官网提供的数据,目前其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00万人,课程总数已超过3500个,并且每天都在更新。ChinesePod课程特色是一中一外两位主播搭配(只有高级课程是两位中国主持人),这样的搭配模式为跨文化对比提供了契机。两位主持人常就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点或其背后的文化因素进行对比、讨论和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文化对比视角,并将汉语背后的中国文化、理念、价值观传达给学习者(沈孝亲,2009)。其课程内容主要采用阶梯型递进模式,分为入门级、初级、中级、中高级、高级、媒体课程,主题时效性极强,内容多样。此外,网站中还设置讨论、对话、词汇、扩展、语法和练习区域,以配合课程教学。

Chinesepod的课程材料除了类似于线下教材的文档材料外,还包括音视频材料。线上课程材料以音视频材料为主,文档材料包括音视频材料中的原文对话,以及从原文对话中提取出来的生词和扩展生词。课程结束后,学习者可以在其网站上下载四份课程材料:节目音视频、对话音频、词汇复习音频以及文档材料。因此,选择这一发展较为成熟的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网站来研究更具有代表性,研究材料更全面,对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也具有指导作用。但研究中我们发现,Chinesepod的课程材料仍沿用线下教材中的生词英译方法,没有突出线上课程材料的特点。在生词英译中实践语义等值原则只是一味地在课程提供的原文对话语境条件下寻找与生词概念义相等的英文释义,而忽略了生词的附属义,并且没有发挥音视频材料对其生词英译的辅助作用。

三、Chinesepod课程材料中语义等值方面的生词英译问题

词汇的意义是极其丰富且复杂的,英国语言学家Leech把词义分为“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七种类型(Geoffrey Leech,1974)。黄伯荣和廖序东认为,词义可分为概念义和色彩义。概念义是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色彩义附着在词的概念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也可称为附属义(黄伯荣、廖序东,2011)。综合上述学者所述,我们将词义分为概念义和附属义(除概念义外词汇意义的其他成分)两部分。下面分析Chinesepod的?n程材料特点造成的生词概念义和附属义的英译问题。

(一)课程材料中生词概念义的英译问题

在Chinesepod中,线上课程每周的更新进度保证了其课程与材料的实时性。部分课程主题涉及国内最新实事以及社会热点话题,因此,这类主题的课程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往往带有中国特色或是时下最新最热的一些词汇,其含义涉及中国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要让英语背景的学习者通过生词英译对这些生词的实际理解与在原文对话的语境下以及音视频材料的模拟语言交际情境下要求学习者所达到的理解相当,英译不仅要准确、简明地传达生词的意义,必要时还需要作出一定的解释说明,避免学习者在理解过程中出现偏误。

1.新词热词的英译不准确

张元(2007)指出,新词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余义勇(2010)也指出,热词是通过旧词翻新、词义引申或是利用某些修辞手段创造出来的,这就意味着不能从其字面去处理,也就注定了不能直译。但Chinesepod课程材料中部分新词热词的英译只专注了其字面上的含义而忽略了其深层语义,这样的英译显然不够准确。

(1)宅男 shut-in(male)(来源:中高级课程材料A Gamer's Collectibles)

“宅男”一般指长期足不出户的人,课程材料中将其译为“shut-in(male)”,但“shut-in”指的是因病(或残疾)外出困难的人或卧病在家的人,与“宅男”的意思不符。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3版)》(2010)收录了“宅男”,并将其译为“Otaku”。因此,建议将“宅男”译为“Otaku,indoorsman”。

2.中国特色的生词译释不完整

课程材料中明显带有中国特色的生词对于英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是陌生的,因此过于简单的英文释义不利于学习者的理解掌握。要达到语义的等值,对生词需要加上一定的解释说明。

(2)委员 committee member,leader(来源:中高级课程材料A Formal Apology)

“委员”来自于原文“不愧是学习委员”。根据对话内容,这里的“委员”指“班委”中的一份子,这对于英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所没有的。课程材料简单将其释义成“committee member,leader”不够准确,将这个词在对话语境下所包含的含义扩大了。在整体语境下,译为“member of class committee”更为准确。

(二)课程材料中生词附属义的英译问题

1.英文译释忽略生词的语体色彩

Chinesepod课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内容新颖,主题多样,涵盖生活、工作、学习、政治、文化、经济、旅游等各方面。主题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课程材料中带有不同语体色彩的生词的分布。部分主题的课程材料中,带有口语色彩的生词多于书面语色彩的生词,如学习、生活等主题;在其他一些主题的课程材料中,则是书面语色彩的生词多于口语色彩的生词,如政治、经济等主题。此外,Chinesepod的课程内容主要采用阶梯型递进模式,分为入门级、初级、中级、中高级、高级、媒体课程。入门级、初级以及部分中级课程将多数课程主题设置于日常生活情景中,涉及内容偏生活口语化,因此课程材料中带有口语色彩的生词占多数;随着课程难度加大,课程材料中口语色彩的生词随之不断减少。口语色彩的词用在书面语体中并不合适,同样书面语色彩的词也不适合用在口语语体中。但课程材料在生词英译过程中,却常常忽略了生词的语体色彩,导致生词的英译与生词的语体色彩不对等。这可能会导致学习者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词误用的现象。

(3)要不然 otherwise;perhaps,how about(来源:中高级课程材料Employment Permit Issues)

“要不然”在汉语中常用作口语表达,而释义中的“otherwise”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常用“or”来替代。而其余的两个释义常用于口语表达。课程材料在编辑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生词的语体色彩。

2.英文译释忽略生词的感情色彩

在Chinesepod课程中,生词的英译不仅是在原文对话的具体语境中,也是在音视频材料的模拟语言交际情境下,因此其课程材料还具有情景虚拟性的特点。原文对话语境提供了生词的具体搭配、感情色彩等语用方面的信息,音视频材料则通过两位主持人将原文对话绘声绘色呈现出来的方式留给学习者对部分生词感情色彩的一个初印象,并在解释过程中根据课程难度以及学习者程度给出了适当的词汇搭配和具体适用情况。这都为学习者理解生词的感情色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课程材料只是简单地通过英译将生词的意义传达出来,却忽略了生词所包含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拒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会导致学习者在生词使用过程中出现偏误。

(4)谦虚 humble(来源:初级课程材料Your Turn at KTV)

“谦虚”在汉语中是褒义词,义为“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英语释义“humble”虽也有“谦逊的、虚心的”这一层意思,但其表示的态度却不够真挚或认真,汉英两个词所含的感情略有不同,可能会使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些误会。建议译为“modest”。

总体来说,Chinesepod的课程材料仍沿用线下教材中的生词英译方法,没有突出线上课程材料的实时性、多样性以及情景虚拟性等特点。在生词英译中实践语义等值原则只是一味地在课程提供的原文对话语境条件下寻找与生词概念义相等的英文释义,而忽略了生词的附属义,这会对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语义等值原则对线上课程材料中生词英译的启示

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译中的语义等值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对等。在多数情况下,因为汉英中许多词是一词多义,两种语言的词汇完全对等是很不常见的。因此,词汇要做到语义等值,不能只看词汇的字面意义,还要把词汇放进上下文中分析其具体意义,灵活地处理词汇间的对等(唐智为,2014)。同样,线上课程材料中生词英译实现语义等值的前提是译文要准确反映出生词的概念义,同时也要反映出生词在特定语境下的附属义。为了更好地达到词汇间的语义对等,线上课程材料要结合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以补充单纯的词汇翻译所不能达到的完全对等效果。

(一)合理利用音频、视频和文档材料所提供的语境条件

在线上课程材料中,音视频材料已完成了大部分文档材料中所罗列生词的解释翻译,并在其中根据课程难度以及学习者的学习程度给出了适当的词汇搭配和具体适用情况。此外,文档材料中还提供了原文对话及其对应的译文。因此,音视频材料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同时文档材料中的原文对话为学习者提供了语境以补充释义不足,并提供生词的搭配信息和用法帮助学习者理解释义。因此,线上教材生词材料有着明确、丰富的语境条件。语境条件下的学习可以提供与第二语言词汇相关的多种联系,从长远效果来看,语境条件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词汇,因而有助于记忆效果的保持及词汇的灵活运用(孙燕青,2000)。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一优势以求更好地达到生词英译的语义等值。

刘佩斯(2013)认为热词的英译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我们认为新词以及中国特色词的英译亦然。此外,新词、热词和中国特色词的译释如果简单地采用“直译”法,可能导致学习者理解困难,使生词的翻译不为学习者理解接受。而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些词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内涵意义,因此在?Z境条件下还需要一定的解释说明,为学习者的理解提供便利。

(二)利用听觉和视觉的多渠道输入

李黎等人(2009)在对词汇学习效果影响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中,通过实验发现,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均能引起听觉中心和视觉中心的强烈激活,并且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的处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视觉刺激会导致听觉中心刺激,反之亦然。线上课程材料中的音频材料通过听觉输入刺激学习者的听觉中心,视频材料通过视觉输入刺激学习者的视觉中心,多渠道输入使得信息更有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线上课程材料采用多渠道输入的方式,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以达到词汇语义上的等值。

音频材料的听觉输入刺激和视频材料的视觉输入刺激为学习者理解生词的语体和感情色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生词的英译若忽略生词的语体和感情色彩,只会造成音视频材料与生词英译在生词语体和感情色彩这一信息上的前后矛盾,让学习者感到困惑,也会让之前音视频材料为学习者打下的良好基础功亏一篑。因此,在线上课程材料的生词英译过程中,译释要与生词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一致。

英语口语学习材料篇(3)

我国研究二语习得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学者从宏观上探讨了二语习得主流理论对我国语言教学的启示、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以及理论与应用之间的互动关系等,从微观上具体探讨了二语习得理论和模式对各语言技能层面教学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文则浅析该理论中对于口语教学具有启发的“i+1”理论,并尝试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期改善英语口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一、二语习得“i+1”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

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是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是当今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Krashen认为单纯的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所谓“可理解输入”是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材料中仅仅包含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语言材料太难,它对语言习得都没有意义。

Krashen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1。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他说:“当你对学习者讲话,使他们能理解其中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习得就实现了。”可见,输入的语言要产生一种信息差异,才能促进语言习得。如果输入的语言全都被学习者理解,习得就不能向前进。输入假说解释了习得是如何进行的:只有当我们理解的语言结构能“稍微超出我们现有知识的时候”,习得才会发生。

二、二语习得“i+1”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案例

从我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来说,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师,针对英语基础整体比较薄弱,口语水平一般的高职院校学生,尤其不能只顾把现成的教材拿来就用,而不管它的难易度如何。相反地,要很明确地了解并且接受学生已有的口语水平,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高职英语口语课堂里经常所见到的情况,要么是教师自己在课堂里从头到尾唱“独角戏”;要么就是学生随便说几句不愿意再说或者说不下去了的时候,教师再接着唱“独角戏”。

以上情形,不外乎两大主要原因:一是输入的材料过于简单,也就是说教师所选的口语材料过于简单,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就是“i”,也就是等同于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甚至是相当于他们初高中阶段的水平,学生从中学不到新知识,上课时不会产生兴奋点,容易在课堂上产生懈怠的学习情绪,不愿意张口,或者像小学生朗读课文一样“众口一辞”,二是所选材料过难,即输入为“i+2”甚至“i+3”“i+4”……学生觉得所学知识超出了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上课时不知教师口中所云,无法进行模仿和吸收,导致的结果是英语口语课成了教师个人独角戏式的“脱口秀”(talk show),从而给英语口语学习带来很多负面的效果。对于口语教师而言,对将要教授的口语材料必须精挑细选,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并且能结合时代特点下的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学生们愿意说并且能够说的英语口语课堂环境,确保达到最佳的输入效果,只有这样才会有较好的输出效果。

为了他们能顺利地接受输入的材料,我花了一定时间来耐心教学,采用俩人一组、多人一组等课堂活动形式,让他们做好说话前的必要的准备,这样再轮到个别说话时,学生表现得信心充足,虽然在表达的流畅度上还不完美,但是语言结构丰富,内容充实,课堂气氛相当轻松活跃。学生在课后的反馈时也提到,如果每节口语课都能这样,他们会很喜欢,因为我给他们提供的口语素材既不是他们早已烂熟于口的“小儿科”英语口语内容,也不是让他们觉得难以到达的文学经典长句,他们认为学到了新知识,口语技能也能逐渐得到提高。

三、结语

根据“i+1”理论,英语口语教师,要对所选口语教学材料的难度要进行正确的估计和评价和把握。从我个人来讲,我一般采用的具体应对措施是:对于教材中超出学生可接受范围的内容,我努力在授课前多做功课,对那些晦涩难懂的口语内容添加必要的词汇注释或者专门的语音学习,补充背景知识,或者干脆进行一些删减。当然,由于学生本身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中实际上是不可能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学生的“i”值的。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i”值应是对一个班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介乎其中的定位。“i+1”是针对整体的课堂教学,对于原有英语水平在“i”值以上或以下很多的学生,有的语言学家建议一是应从“完全习得”、“指导下的习得”和“自学性习得”入手,二是多管齐下,几方面同时入手,才可使学生都能够做到拾遗补缺、各有所得。口语具有反馈性,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另外,在课堂外,英语口语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开辟旨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第二课堂(英语角,口语竞赛,英语短剧表演等),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接触到英语口语,使学生带着热情、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口语学习。

英语口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并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实践,在口语课堂内,保障最佳输入。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增添竞争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Pergamon, 1982.

[2]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英语口语学习材料篇(4)

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就是听说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评价中,听说能力是重要内容。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普通人才所提出的英语水平要求中,英语听说能力也是重点。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呢?笔者以为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锻炼提高。

一、精听

(一)巧选范本

精听的第一步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必须选择合适的好材料。学中文,都选择普通话,学英文,也要选择“英语普通话”。“英语普通话”即标准英语,其定义是:“居住在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受过教育的人听讲的话,以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人按此方式讲的话。”这里的“话”其所指并不是人们在表达和交流思想时的用词,而是运载和描述那些词所用的语音和语调。

英语标准发音是在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典范发音。英语是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很多人称它为bbc英语或牛津英语。在选择听力材料时通常也要注意选择如bbc新闻的标准英语。但英语有许多变体,目前被接受较广的是美国英语,因而voa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由于voa还专门推出了慢速英语——专门为非英语国家的、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提供。

如今网络上的英语音频材料很丰富,有很多可以下载英语听力资料的网站。如:听力特快网站 /">/,沪江英语网站/down/。在找这些音频资料的同时,最好要找到对应的听力原文。

努力听懂精听材料。听力基础差的学生不要追求高难材料,要从基础的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入手。简单地对音素、词和句子进行听力辨认训练是必需的(文秋芳,2003:20) [3],因为你听到的声音,只是你所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当你本身对单词的读音把握不准时,更容易出现错误。

(二)精练细想

在聆听精听材料时,要利用好其听力原文。第一遍听,把握大意,能听懂多少是多少。当第二遍听时,利用视听双感官,边听边看听力原文,听完后,将生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学会其读音,及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通常,词汇量是妨碍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力,2006:146) [1])。既提供标准读音,又具备上下文的精听材料称得上是拓展词汇库最好的途径之一。理解通篇文字后,对照听力原文听第三遍,充分理解全文意思,做到音义完全匹配。第四遍听,舍弃听力原文,仅用听觉感官再次理解此英语声音材料。第五遍听,调动耳、眼、口三方功能,边听边看听力原文,边紧随原声模仿朗读。跟读有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因为,一方面可以训练标准语音语调;另一方面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惯用搭配,可以以语块结构记忆,用于说写,形成语感。

二、泛听

(一)听己所好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 认为最好要让学生听他们自己想听的内容(the best methods are therefore those that supply 'comprehensible input' in low anxiety situations, containing messages that students really want to hear. (stephen krashen,1988)泛听材料可以结合个人兴趣,有人喜欢唱歌,有人爱看电影,也有人钟情于体育比赛。这些兴趣都可以转入学习外语听说的兴趣。另外要让学生听各种形式的英语,多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言。例如电视节目,日常交谈等,不拘一格。听力的提高来源于交际性的、综合性的材料,而并非那些强迫听的,完全正确的东西。(improvement comes from supplying communicative and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not from forcing and correcting production.(stephen krashen,1988)

对于兴趣浓厚的内容还可以选择半精听。歌曲配上歌词,影视节目配上字幕对白,音文结合,内容听全。

(二)广种博收

泛听时,只听一遍,精力主要放在内容上,但不忽略语言形式,无需听懂每一个词,只要能懂大意,把握中心即可。

多泛听各方面的材料有助于增加英语语言或时事政治方面的背景知识,这对听力理解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学生非常缺乏背景知识。 (李力,2006:146) [1])。要真正提高听力水平,还需要学习者在实际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听力感知的敏感性和丰富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文秋芳,2003:20) [3]

三、勤练口语

(一)勤于模仿

中国学生听力能力不强的原因还在于语音知识的不足。(李力,2006:146) [1])。英语教学方面专家许国璋老师曾强调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在于听说。听说的突破口在朗读。而朗读的突破口在语调、语音。对读音的掌握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录下你想学的单词或发音,然后把你模仿跟读的声音录入磁带,辨别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当你能听懂时,你就能理直气壮地说英语。如果你只听自己明白的词,那你的词汇量就不会增加,还会因此而误解讲话者的意思。所以学习中应尽量多地模仿。

有时也可以有意选择听自己不感兴趣的语篇,不去在乎语篇的内容,而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辨别、聆听每个词的发音上,边听边模仿。

(二)练习说话

不少学生因为自己说得不好就拒绝开口,这样就永远不会说得很好。不管你的口语有多糟,只要你开口说,通过练习来改进,总有一天会成功。大胆地开口,大声地说英语,这样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努力从错误中学习,从学习中纠正错误,从训练中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培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

你的声音就像你的工具。你可以读、写、记英语,但如果你不会磨砺自己的工具,你的口语水平就不会得到提高。你在课外说得越多,你的口语水平就提高得越快。这包括大声朗读,运用新单词,用英语交谈、提问、演讲,听自己的录音。一开始时可多用英语进行简短的会话,慢慢地增加长度和深度。

(三)交流升华

交流就是准确地交换各自的观点。能听到对方说的话,却不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这就不是交流。通过交流,就把英语学习从英译汉的练习转化成一种有用的技能。交流是任何语言的终极目标。若某人必须把所听到的一切统统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那他的英语水平就会停留在最基础的等级上。

语言学家的实验证明,能够在当天多次运用学到的单词会帮助记牢新单词。很多中国学生英语课下课后就不再说英语,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我们可以自己创设情景,用新单词口头造句,自己说给自己听。对于很多内向的中国学生,这值得一试。

不少学生开始学英语时,感到很困难、进展缓慢或令人沮丧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时学生应树立信心和增强毅力至关重要。满怀信心,相信自己即将成功,必然会帮助你渡过难关。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拥有出色的听说能力要花很长的时间,太急躁了反而会令人生厌。学习是苦根上结出的甜瓜,不断提醒学生明白这一点。《论语》里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学生要自己从中发掘乐趣。宁可学得慢一点,也要扎实一点,围绕精听、泛听,勤练口语三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切切实实自我培养听说能力,促使英语应用技能的成长。

参考文献:

英语口语学习材料篇(5)

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就是听说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评价中,听说能力是重要内容。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普通人才所提出的英语水平要求中,英语听说能力也是重点。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呢?笔者以为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锻炼提高。

一、精听

(一)巧选范本

精听的第一步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必须选择合适的好材料。学中文,都选择普通话,学英文,也要选择“英语普通话”。“英语普通话”即标准英语,其定义是:“居住在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受过教育的人听讲的话,以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人按此方式讲的话。”这里的“话”其所指并不是人们在表达和交流思想时的用词,而是运载和描述那些词所用的语音和语调。

英语标准发音是在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典范发音。英语是RP(receivedpronunciation)。很多人称它为BBC英语或牛津英语。在选择听力材料时通常也要注意选择如BBC新闻的标准英语。但英语有许多变体,目前被接受较广的是美国英语,因而VOA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由于VOA还专门推出了慢速英语——专门为非英语国家的、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提供。

如今网络上的英语音频材料很丰富,有很多可以下载英语听力资料的网站。如:听力特快网站hp:///,沪江英语网站hp:///down/。在找这些音频资料的同时,最好要找到对应的听力原文。

努力听懂精听材料。听力基础差的学生不要追求高难材料,要从基础的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入手。简单地对音素、词和句子进行听力辨认训练是必需的(文秋芳,2003:20)[3],因为你听到的声音,只是你所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当你本身对单词的读音把握不准时,更容易出现错误。

(二)精练细想

在聆听精听材料时,要利用好其听力原文。第一遍听,把握大意,能听懂多少是多少。当第二遍听时,利用视听双感官,边听边看听力原文,听完后,将生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学会其读音,及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通常,词汇量是妨碍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力,2006:146)[1])。既提供标准读音,又具备上下文的精听材料称得上是拓展词汇库最好的途径之一。理解通篇文字后,对照听力原文听第三遍,充分理解全文意思,做到音义完全匹配。第四遍听,舍弃听力原文,仅用听觉感官再次理解此英语声音材料。第五遍听,调动耳、眼、口三方功能,边听边看听力原文,边紧随原声模仿朗读。跟读有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因为,一方面可以训练标准语音语调;另一方面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惯用搭配,可以以语块结构记忆,用于说写,形成语感。

二、泛听

(一)听己所好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Krashen认为最好要让学生听他们自己想听的内容(Thebestmethodsarethereforethosethatsupply''''comprehensibleinput''''inlowanxietysituations,containingmessagesthatstudentsreallywanttohear.(StephenKrashen,1988)泛听材料可以结合个人兴趣,有人喜欢唱歌,有人爱看电影,也有人钟情于体育比赛。这些兴趣都可以转入学习外语听说的兴趣。另外要让学生听各种形式的英语,多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言。例如电视节目,日常交谈等,不拘一格。听力的提高来源于交际性的、综合性的材料,而并非那些强迫听的,完全正确的东西。(Improvementcomesfromsupplyingcommunicativeandcomprehensibleinput,andnotfromforcingandcorrectingproduction.(StephenKrashen,1988)

对于兴趣浓厚的内容还可以选择半精听。歌曲配上歌词,影视节目配上字幕对白,音文结合,内容听全。

(二)广种博收

泛听时,只听一遍,精力主要放在内容上,但不忽略语言形式,无需听懂每一个词,只要能懂大意,把握中心即可。

多泛听各方面的材料有助于增加英语语言或时事政治方面的背景知识,这对听力理解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学生非常缺乏背景知识。(李力,2006:146)[1])。要真正提高听力水平,还需要学习者在实际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听力感知的敏感性和丰富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文秋芳,2003:20)[3]

三、勤练口语

(一)勤于模仿

中国学生听力能力不强的原因还在于语音知识的不足。(李力,2006:146)[1])。英语教学方面专家许国璋老师曾强调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在于听说。听说的突破口在朗读。而朗读的突破口在语调、语音。对读音的掌握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录下你想学的单词或发音,然后把你模仿跟读的声音录入磁带,辨别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当你能听懂时,你就能理直气壮地说英语。如果你只听自己明白的词,那你的词汇量就不会增加,还会因此而误解讲话者的意思。所以学习中应尽量多地模仿。

有时也可以有意选择听自己不感兴趣的语篇,不去在乎语篇的内容,而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辨别、聆听每个词的发音上,边听边模仿。

(二)练习说话

不少学生因为自己说得不好就拒绝开口,这样就永远不会说得很好。不管你的口语有多糟,只要你开口说,通过练习来改进,总有一天会成功。大胆地开口,大声地说英语,这样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努力从错误中学习,从学习中纠正错误,从训练中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培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

你的声音就像你的工具。你可以读、写、记英语,但如果你不会磨砺自己的工具,你的口语水平就不会得到提高。你在课外说得越多,你的口语水平就提高得越快。这包括大声朗读,运用新单词,用英语交谈、提问、演讲,听自己的录音。一开始时可多用英语进行简短的会话,慢慢地增加长度和深度。

(三)交流升华

交流就是准确地交换各自的观点。能听到对方说的话,却不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这就不是交流。通过交流,就把英语学习从英译汉的练习转化成一种有用的技能。交流是任何语言的终极目标。若某人必须把所听到的一切统统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那他的英语水平就会停留在最基础的等级上。

语言学家的实验证明,能够在当天多次运用学到的单词会帮助记牢新单词。很多中国学生英语课下课后就不再说英语,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我们可以自己创设情景,用新单词口头造句,自己说给自己听。对于很多内向的中国学生,这值得一试。

不少学生开始学英语时,感到很困难、进展缓慢或令人沮丧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时学生应树立信心和增强毅力至关重要。满怀信心,相信自己即将成功,必然会帮助你渡过难关。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拥有出色的听说能力要花很长的时间,太急躁了反而会令人生厌。学习是苦根上结出的甜瓜,不断提醒学生明白这一点。《论语》里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学生要自己从中发掘乐趣。宁可学得慢一点,也要扎实一点,围绕精听、泛听,勤练口语三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切切实实自我培养听说能力,促使英语应用技能的成长。

英语口语学习材料篇(6)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评价中,听说能力是重要内容。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普通人才所提出的英语水平要求中,英语听说能力也是重点。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呢?笔者以为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锻炼提高。

一、精听

(一)巧选范本

精听的第一步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必须选择合适的好材料。学中文,都选择普通话,学英文,也要选择“英语普通话”。“英语普通话”即标准英语,其定义是:“居住在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受过教育的人听讲的话,以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人按此方式讲的话。”这里的“话”其所指并不是人们在表达和交流思想时的用词,而是运载和描述那些词所用的语音和语调。

英语标准发音是在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典范发音。英语是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很多人称它为BBC英语或牛津英语。在选择听力材料时通常也要注意选择如BBC新闻的标准英语。但英语有许多变体,目前被接受较广的是美国英语,因而VOA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由于VOA还专门推出了慢速英语——专门为非英语国家的、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提供。

如今网络上的英语音频材料很丰富,有很多可以下载英语听力资料的网站。如:听力特快网站 http://www.listeningexpress.com/,沪江英语网站http://www.hjEnglish.com/down/。在找这些音频资料的同时,最好要找到对应的听力原文。

努力听懂精听材料。听力基础差的学生不要追求高难材料,要从基础的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入手。简单地对音素、词和句子进行听力辨认训练是必需的(文秋芳,2003:20) [3],因为你听到的声音,只是你所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当你本身对单词的读音把握不准时,更容易出现错误。

(二)精练细想

在聆听精听材料时,要利用好其听力原文。第一遍听,把握大意,能听懂多少是多少。当第二遍听时,利用视听双感官,边听边看听力原文,听完后,将生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学会其读音,及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通常,词汇量是妨碍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力,2006:146) [1])。既提供标准读音,又具备上下文的精听材料称得上是拓展词汇库最好的途径之一。理解通篇文字后,对照听力原文听第三遍,充分理解全文意思,做到音义完全匹配。第四遍听,舍弃听力原文,仅用听觉感官再次理解此英语声音材料。第五遍听,调动耳、眼、口三方功能,边听边看听力原文,边紧随原声模仿朗读。跟读有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因为,一方面可以训练标准语音语调;另一方面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惯用搭配,可以以语块结构记忆,用于说写,形成语感。

二、泛听

(一)听己所好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 认为最好要让学生听他们自己想听的内容(The best methods are therefore those that supply 'comprehensible input' in low anxiety situations, containing messages that students really want to hear. (Stephen Krashen,1988)泛听材料可以结合个人兴趣,有人喜欢唱歌,有人爱看电影,也有人钟情于体育比赛。这些兴趣都可以转入学习外语听说的兴趣。另外要让学生听各种形式的英语,多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言。例如电视节目,日常交谈等,不拘一格。听力的提高来源于交际性的、综合性的材料,而并非那些强迫听的,完全正确的东西。(Improvement comes from supplying communicative and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not from forcing and correcting production.(Stephen Krashen,1988)

对于兴趣浓厚的内容还可以选择半精听。歌曲配上歌词,影视节目配上字幕对白,音文结合,内容听全。

(二)广种博收

泛听时,只听一遍,精力主要放在内容上,但不忽略语言形式,无需听懂每一个词,只要能懂大意,把握中心即可。

多泛听各方面的材料有助于增加英语语言或时事政治方面的背景知识,这对听力理解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学生非常缺乏背景知识。 (李力,2006:146) [1])。要真正提高听力水平,还需要学习者在实际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听力感知的敏感性和丰富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文秋芳,2003:20) [3]

三、勤练口语

(一)勤于模仿

中国学生听力能力不强的原因还在于语音知识的不足。(李力,2006:146) [1])。英语教学方面专家许国璋老师曾强调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在于听说。听说的突破口在朗读。而朗读的突破口在语调、语音。对读音的掌握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录下你想学的单词或发音,然后把你模仿跟读的声音录入磁带,辨别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当你能听懂时,你就能理直气壮地说英语。如果你只听自己明白的词,那你的词汇量就不会增加,还会因此而误解讲话者的意思。所以学习中应尽量多地模仿。

有时也可以有意选择听自己不感兴趣的语篇,不去在乎语篇的内容,而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辨别、聆听每个词的发音上,边听边模仿。

(二)练习说话

不少学生因为自己说得不好就拒绝开口,这样就永远不会说得很好。不管你的口语有多糟,只要你开口说,通过练习来改进,总有一天会成功。大胆地开口,大声地说英语,这样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努力从错误中学习,从学习中纠正错误,从训练中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培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

你的声音就像你的工具。你可以读、写、记英语,但如果你不会磨砺自己的工具,你的口语水平就不会得到提高。你在课外说得越多,你的口语水平就提高得越快。这包括大声朗读,运用新单词,用英语交谈、提问、演讲,听自己的录音。一开始时可多用英语进行简短的会话,慢慢地增加长度和深度。

(三)交流升华

交流就是准确地交换各自的观点。能听到对方说的话,却不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这就不是交流。通过交流,就把英语学习从英译汉的练习转化成一种有用的技能。交流是任何语言的终极目标。若某人必须把所听到的一切统统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那他的英语水平就会停留在最基础的等级上。

语言学家的实验证明,能够在当天多次运用学到的单词会帮助记牢新单词。很多中国学生英语课下课后就不再说英语,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我们可以自己创设情景,用新单词口头造句,自己说给自己听。对于很多内向的中国学生,这值得一试。

不少学生开始学英语时,感到很困难、进展缓慢或令人沮丧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时学生应树立信心和增强毅力至关重要。满怀信心,相信自己即将成功,必然会帮助你渡过难关。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拥有出色的听说能力要花很长的时间,太急躁了反而会令人生厌。学习是苦根上结出的甜瓜,不断提醒学生明白这一点。《论语》里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学生要自己从中发掘乐趣。宁可学得慢一点,也要扎实一点,围绕精听、泛听,勤练口语三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切切实实自我培养听说能力,促使英语应用技能的成长。

参考文献:

英语口语学习材料篇(7)

一般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两个教学环节。专业英语与特定的学科或特定的职业有关,是一种教学途径[1],其目的在于熟悉和掌握本专业常见的英文名词、术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和理解本专业英文资料及文献,能书写出正确的论文英文摘要并能进行简单的行业英语交流。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与国外的技术交流越来越多,专业英语的学习也更迫切。专业英语一般设在基础英语之后,大三或者大四进行学习,是大学生必修的专业英语课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以下简称材料成型)专业由原来的铸造、焊接、压力加工、模具设计等专业合并而成,既涉及到材料,又涉及到机械,所以材料成型专业属于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之间的一个交叉性学科,有些学校把他划到机械(机电)系,有些学校划到材料系,在课程的设置上根据各学校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别。目前材料成型专业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教材、教学方法等。本文就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教材、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问题探讨一下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1. 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只有选择好的教材才能有高的教学质量。教材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模式。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由原来的铸造、焊接、压力加工、模具设计等专业合并而来,为了和各专业相适应,原来各专业用的教材大多是自编教材。若要选择统编教材,比方选用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英语,在网上搜索,教材寥寥无几,包含材料成型专业英语内容的大多是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英语书或者是材料科学方面的专业英语书,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比较适合机械工程类专业或者材料类专业,不能满足材料成型专业专业英语的需要。如要根据专业需要,选择原专业教材,比方说模具专业英语、焊接专业英语,教材也比较少,并且都是高职高专类教材,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要求。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必须与本专业所学的课程相匹配,遵循专业英语学习由浅入深,遵循专业英语学习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选择专业英语教材时,可以选择一本基础性教材,里面关于材料成型部分的内容尽量多,然后选择几种辅助教材,以补充所选教材的不足。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少学校包括老师都认为专业英语最好教,就是翻译一下就可以了,任何老师都可以上专业英语课,甚至不少学校上专业英语的老师都不是本专业的,这样的情况肯定教不好专业英语。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倾向于由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教授专业英语,但是因为是非英语专业,口语不过关,上课时只能多以讲授为主,很少说英语,也很少与学生交流,即使口语过关,但在发音方面也不是很标准,学生听起来也比较费劲。英语专业老师口语好,发音标准,但因专业知识欠缺,选择英语专业的老师去教授工科的专业英语也是不现实的。

针对上面的这些问题,学校应重视专业英语的教育,选择本专业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教授专业英语,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同时提供语言培训的机会,改善专业英语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双赢,提高教师的素质及教学质量。学校要为尽可能的为教授专业英语的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专业英语教学上,教学大纲上明确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专业论文(科技论文)的阅读及写作方法、能书写出正确的论文英文摘要和简单综述,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阅读和翻译。但是,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学生只能读懂、听懂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也不能满足教学大纲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英语教学不但要会读、写,更要会听、说。学生毕业以后,工作中不但要翻译一些英文文献,可能经常要与外商协作,应该具有口头表达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读,一定要坚持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说、写、译的综合能力为原则[2]。传统的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是:课堂上, 教师讲, 学生被动地听或者不听,很多时候,教师要对书上的句子进行讲解,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讲到哪个地方了,教学方式沉闷单调、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反映也不好。为此,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避免教师唱独角戏,要增加师生互动,加大口语、写作的实践力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演练。

若英语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在以一定程度上克服以上缺陷。特瑞赤拉在说明人类的知识保持及记忆持久性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 ,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到的 10 % ,自己听到的 20 % ,自己看到的 30 % ,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 % ,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 %。多媒体教学时,多媒体设备功能多、反馈快,教师教学时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 ,使学生口、耳、眼并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对材料成型类专业的学生来讲,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具有显著优点: 1.可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可充分利用视频、图片、Flash及PPT来演示零件成型过程、零件的生产和机械设备的组装过程, 从而使课堂讲解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例如讲塑料成型工艺时,可以放一些动画,整个塑件成型过程就会非常清晰,直观,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习积极性。2.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一些部分内容可以做在多媒体课件上,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可使教师更多地注意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讲授, 尽量在有效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获取各种最新的专业资料与信息。多媒体系统可以重复使用、修改等, 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必须注意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多媒体的一些功能不可也不能替代的。专业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与提高。应该记住: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非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因此,多媒体的使用取决于材料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4.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的模式大部分还是传授式,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中,应根据材料成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组合,保证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在课堂上,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建议和指导, 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必须亲自去做,因此,学生必须参与课堂活动并通过做这些活动来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专业英语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任务, 并把任务的主题、内容及要求给学生, 鼓励、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例如, 教师让学生去查找或者日常用品(钢盆、塑料盆、矿泉水瓶等)的成型方法,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 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材料成型的相关知识。

5.考核方式的改革

专业英语的考核中,很多学校期末考试一次笔试,考试模式单一,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多数英语教师由教研室的专业课教师担任,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许多老师对专业英语的考核只采取从课本、外文文献或者英文书刊中摘取相应的段落让学生英汉互译的闭卷考试方式。这种只靠闭卷考试就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方式没有考虑到听说读写方面的考查,无法体现学生对 材料成型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的学习效果。由于平时成绩不计入综合成绩,使得本来就不重视专业英语学习的学生,对专业英语更没有兴趣,所以专业英语的考核既要有期末考试成绩,也应该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专业英语的能力考核情况计入综合成绩。实际操作时,可以将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课堂上的英语演讲、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出勤情况等计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办法(包括词汇、翻译、文献查阅与朗读等),综合成绩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多少,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多少。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科学思维及自学能力,学生的很多平时工夫在考试成绩中也能得到体现。这种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春洋,汤童.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118~ 119.

[2]冯思静,刘宝勇,徐颖,等.理工科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与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27.

英语口语学习材料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口语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一、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会不可避免地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等方面的交流,英语口语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事业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另外,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是一门交流工具,具备英语的交际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当代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本国国民英语的学习,比如当前法国更是掀起了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原因还是他们发现英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已经离不开英语这门交际工具。所以无论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出发,还是从人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个层面来说,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能力,因而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很多老师还是老一套的方法,教师讲解句型,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联系实际,不能设置场景,讲授方法亦不灵活,不能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不能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师存在功利思想,有的教师只抓学生的A、B级英语考试的过级率,因为过级率和教师的考核挂钩,但是却不注重高职学生英语口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本身对英语的口语不重视,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教师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也就根本不去努力地练习英语口语,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2.学生方面

学生对英语口语自信心不足,甚至有畏惧心理,同时不能够持之以恒的练习并记忆关键句式,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对于英语口语也非常不重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没有用,慢慢地外国人都将学汉语,练习英语口语根本没有必要。很多学生只注重英语A、B级考试的准备,而不肯花功夫在英语口语的训练上。学生很少有人会在课下用复读机或电脑等学习设备来进行模仿练习英语口语,很少进行发音的练习,很少参加英语角等英语活动。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练习,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英语单单靠课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学生没有利用好课下的大量业余时间。

3.教学材料的限制

当前的高职院校英语口语的教材大多是关键句式的堆砌,数量有限的几个对话,很少有教材能够真正贴近现实生活,很少有足量的贴近实际场景的对话材料及扩充资料,很多时候让广大师生感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想说的内容在教材上找不到。如果想做对话,还需要再去查大量的单词及表达。很多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材内容上比较陈旧,不能够与时俱进,不能够吸引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4.考核欠缺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始终是弱项与口语方面的考核欠缺有极大的关系。现在的学生从小学起学校便不注重英语口语的测试,那么延续到高职院校,仍然是这样的情况。虽然上课也学习英语的口语,也练习对话,但是往往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讲英语口语列为考试课来考,学生自然也不会去找课下的时间去练习英语口语。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语法阅读等考试考的项目的练习。可以说考试内容的设置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5.课时不足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本来课时就相对较少。以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个学期只有64课时,共四个学期。教师在授课时要涉猎的内容涵盖非常广,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内容,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有英语A、B级考试过级率的要求,很多老师还有花相当多的精力去讲解A、B级考试的内容。这样,分配到英语口语讲解的时间变得少之又少。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英语口语的时间也就随之变得更少。

三、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师方面

教师要端正态度,要对英语口语的教学充分重视起来。在教学方法上,要多钻研,多借鉴先进的国内外的口语教学理念,并付诸行动,真正在各自的英语口语课上进行应用。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互相练习。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联系社会的热点问题,将以上这些内容的相应英文总结出来,让学生能开口讲这些内容的英文讲出来,对学生会有很大帮助,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花大力气练习英语口语。教师还要将好的英语口语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学生,同时要制定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课下练习英语口语进行监督和指导,比如可以利用任务项教学法给学生课下留口语任务,在课上展示。

2.学生方面

针对学生对英语口语自信心不足,甚至有畏惧心理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从易到难,慢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要在日常授课中和学生渗透英语口语对于学生未来求职及未来升迁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督促学生在课下也要下大工夫进行英语口语的练习,让学生懂得要想学好英语口语要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

3.教学材料的改进

对于教学材料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自编教材来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专业来自编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教材。教师应广泛收集适合学生专业的、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与时俱进的英文资料,而且尽量找最地道的最常用的英文。

4.加强口语考核

考核方式和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因此要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考试中增加口语考核的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底子相对薄弱,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话题,话题首先90%的内容是平常学过的内容,10%的内容可以是课外的话题以给口语较好的学生发挥空间。之后让学生自己准备,到真正考试时可以让学生从这些话题中抽签。

5.增加课外活动的指导

因为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的课时普遍较少,因此教师要在课外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以弥补课上时间的不足。比如教师可以每周抽出时间帮助学生举办英语角,英语话剧排练等活动,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指导学生纠正发音,指导学生模仿纯正英语的语音语调,并且把教师自身好的学习方法与学生分享。

参考文献:

英语口语学习材料篇(9)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英译曾被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进展最为滞后的方面”(施光亨,2003),但其作用不容忽视。生词英译能帮助英语背景或以英语为媒介语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词汇的词义,它直接影响到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英译质量至关重要(徐品香,2010)。为了方便汉语学习者,不管是线下教材还是线上课程材料,对汉语词汇普遍都标注有英文译释,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词义。我们发现,线上课程材料的生词英译存在不少问题,忽略了线上课程材料的实时性、多样性以及情景虚拟性等特点,因而会对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造成误导。目前,学者们已对线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英译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研究较为鲜见。本文选取Chinesepod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语义不等值问题,并探讨在生词英译中更好地实现语义等值原则的方法,以提高线上课程材料中生词的英译质量。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一)语义等值研究概况

张亚非(1987)提出,在语句翻译时要做到“语义等值”。语义等值的具体内容是将两种不同语言的表层形式和一个共同的深层结构相联系,而这一深层结构所代表的正是这两种表层结构所共有的语义内容。虽然张亚非研究的是句子层面的翻译,与词汇层面的翻译有所区别,但其提出的语义等值原则对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也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线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英译的探索,学者们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多数只是分析具体教材中的生词英译问题,提出指导生词英译的策略。许多学者尝试从对等角度(鲁洁,2009;唐智为,2014)、偏误角度(鲁健骥,1987;周国光、徐品香,2009)和词汇教学角度(徐品香,2010)等来分析线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英译问题。鲁洁(2009)提出可以从对等(等值)翻译的角度出发,对生词英译的不足进行重新分类,并探讨翻译问题产生的原因。但其并没有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遵循语义对等原则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是提到词汇的对等(等值)只有最近似的,而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唐智为(2014)认为,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译中的语义对等(等值)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对等。在多数情况下,因为汉英语言中许多词是一词多义,两种语言的词汇完全对等是很不常见的。因此,他提出生词要做到语义对等,不能只看生词的字面意义,还要把生词放进上下文中分析其具体意义,灵活地处理词汇间的对等。

我们未发现关于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中生词英译的研究。对此我们作出分析:第一,线上对外汉语网站形式多样,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学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网站建设以及国内外汉语学习网站对比上,对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不够重视。第二,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问题与线下教材中的相似,因此,线下教材研究中的部分生词英译原则和策略同样适用于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但我们不能忽略线上教学的一些特点,即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等(祝智庭,2001)。这些特点使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不再局限于像传统线下教材那样的文字材料。在很多对外汉语网站中,线上课程材料还包含音频和视频材料(以下简称音视频材料)。我们认为这为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遵循语义等值原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要充分利用音视频材料的优势,以求更好地达到生词英译的语义等值。

(二)Chinesepod研究概况

ChinesePod()是一家采用网播为主要教学媒体,辅以博客、社区、维基等产品,从事在线汉语教学的网站(沈孝亲,2009)。根据Chinepod官网提供的数据,目前其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00万人,课程总数已超过3500个,并且每天都在更新。ChinesePod课程特色是一中一外两位主播搭配(只有高级课程是两位中国主持人),这样的搭配模式为跨文化对比提供了契机。两位主持人常就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点或其背后的文化因素进行对比、讨论和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文化对比视角,并将汉语背后的中国文化、理念、价值观传达给学习者(沈孝亲,2009)。其课程内容主要采用阶梯型递进模式,分为入门级、初级、中级、中高级、高级、媒体课程,主题时效性极强,内容多样。此外,网站中还设置讨论、对话、词汇、扩展、语法和练习区域,以配合课程教学。

Chinesepod的课程材料除了类似于线下教材的文档材料外,还包括音视频材料。线上课程材料以音视频材料为主,文档材料包括音视频材料中的原文对话,以及从原文对话中提取出来的生词和扩展生词。课程结束后,学习者可以在其网站上下载四份课程材料:节目音视频、对话音频、词汇复习音频以及文档材料。因此,选择这一发展较为成熟的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网站来研究更具有代表性,研究材料更全面,对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也具有指导作用。但研究中我们发现,Chinesepod的课程材料仍沿用线下教材中的生词英译方法,没有突出线上课程材料的特点。在生词英译中实践语义等值原则只是一味地在课程提供的原文对话语境条件下寻找与生词概念义相等的英文释义,而忽略了生词的附属义,并且没有发挥音视频材料对其生词英译的辅助作用。

三、Chinesepod课程材料中语义等值方面的生词英译问题

词汇的意义是极其丰富且复杂的,英国语言学家Leech把词义分为“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七种类型(Geoffrey Leech,1974)。黄伯荣和廖序东认为,词义可分为概念义和色彩义。概念义是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色彩义附着在词的概念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也可称为附属义(黄伯荣、廖序东,2011)。综合上述学者所述,我们将词义分为概念义和附属义(除概念义外词汇意义的其他成分)两部分。下面分析Chinesepod的n程材料特点造成的生词概念义和附属义的英译问题。

(一)课程材料中生词概念义的英译问题

在Chinesepod中,线上课程每周的更新进度保证了其课程与材料的实时性。部分课程主题涉及国内最新实事以及社会热点话题,因此,这类主题的课程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往往带有中国特色或是时下最新最热的一些词汇,其含义涉及中国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要让英语背景的学习者通过生词英译对这些生词的实际理解与在原文对话的语境下以及音视频材料的模拟语言交际情境下要求学习者所达到的理解相当,英译不仅要准确、简明地传达生词的意义,必要时还需要作出一定的解释说明,避免学习者在理解过程中出现偏误。

1.新词热词的英译不准确

张元(2007)指出,新词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余义勇(2010)也指出,热词是通过旧词翻新、词义引申或是利用某些修辞手段创造出来的,这就意味着不能从其字面去处理,也就注定了不能直译。但Chinesepod课程材料中部分新词热词的英译只专注了其字面上的含义而忽略了其深层语义,这样的英译显然不够准确。

(1)宅男 shut-in(male)(来源:中高级课程材料A Gamer's Collectibles)

“宅男”一般指长期足不出户的人,课程材料中将其译为“shut-in(male)”,但“shut-in”指的是因病(或残疾)外出困难的人或卧病在家的人,与“宅男”的意思不符。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3版)》(2010)收录了“宅男”,并将其译为“Otaku”。因此,建议将“宅男”译为“Otaku,indoorsman”。

2.中国特色的生词译释不完整

课程材料中明显带有中国特色的生词对于英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是陌生的,因此过于简单的英文释义不利于学习者的理解掌握。要达到语义的等值,对生词需要加上一定的解释说明。

(2)委员 committee member,leader(来源:中高级课程材料A Formal Apology)

“委员”来自于原文“不愧是学习委员”。根据对话内容,这里的“委员”指“班委”中的一份子,这对于英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所没有的。课程材料简单将其释义成“committee member,leader”不够准确,将这个词在对话语境下所包含的含义扩大了。在整体语境下,译为“member of class committee”更为准确。

(二)课程材料中生词附属义的英译问题

1.英文译释忽略生词的语体色彩

Chinesepod课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内容新颖,主题多样,涵盖生活、工作、学习、政治、文化、经济、旅游等各方面。主题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课程材料中带有不同语体色彩的生词的分布。部分主题的课程材料中,带有口语色彩的生词多于书面语色彩的生词,如学习、生活等主题;在其他一些主题的课程材料中,则是书面语色彩的生词多于口语色彩的生词,如政治、经济等主题。此外,Chinesepod的课程内容主要采用阶梯型递进模式,分为入门级、初级、中级、中高级、高级、媒体课程。入门级、初级以及部分中级课程将多数课程主题设置于日常生活情景中,涉及内容偏生活口语化,因此课程材料中带有口语色彩的生词占多数;随着课程难度加大,课程材料中口语色彩的生词随之不断减少。口语色彩的词用在书面语体中并不合适,同样书面语色彩的词也不适合用在口语语体中。但课程材料在生词英译过程中,却常常忽略了生词的语体色彩,导致生词的英译与生词的语体色彩不对等。这可能会导致学习者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词误用的现象。

(3)要不然 otherwise;perhaps,how about(来源:中高级课程材料Employment Permit Issues)

“要不然”在汉语中常用作口语表达,而释义中的“otherwise”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常用“or”来替代。而其余的两个释义常用于口语表达。课程材料在编辑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生词的语体色彩。

2.英文译释忽略生词的感彩

在Chinesepod课程中,生词的英译不仅是在原文对话的具体语境中,也是在音视频材料的模拟语言交际情境下,因此其课程材料还具有情景虚拟性的特点。原文对话语境提供了生词的具体搭配、感彩等语用方面的信息,音视频材料则通过两位主持人将原文对话绘声绘色呈现出来的方式留给学习者对部分生词感彩的一个初印象,并在解释过程中根据课程难度以及学习者程度给出了适当的词汇搭配和具体适用情况。这都为学习者理解生词的感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课程材料只是简单地通过英译将生词的意义传达出来,却忽略了生词所包含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拒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会导致学习者在生词使用过程中出现偏误。

(4)谦虚 humble(来源:初级课程材料Your Turn at KTV)

“谦虚”在汉语中是褒义词,义为“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英语释义“humble”虽也有“谦逊的、虚心的”这一层意思,但其表示的态度却不够真挚或认真,汉英两个词所含的感情略有不同,可能会使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些误会。建议译为“modest”。

总体来说,Chinesepod的课程材料仍沿用线下教材中的生词英译方法,没有突出线上课程材料的实时性、多样性以及情景虚拟性等特点。在生词英译中实践语义等值原则只是一味地在课程提供的原文对话语境条件下寻找与生词概念义相等的英文释义,而忽略了生词的附属义,这会对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语义等值原则对线上课程材料中生词英译的启示

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译中的语义等值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对等。在多数情况下,因为汉英中许多词是一词多义,两种语言的词汇完全对等是很不常见的。因此,词汇要做到语义等值,不能只看词汇的字面意义,还要把词汇放进上下文中分析其具体意义,灵活地处理词汇间的对等(唐智为,2014)。同样,线上课程材料中生词英译实现语义等值的前提是译文要准确反映出生词的概念义,同时也要反映出生词在特定语境下的附属义。为了更好地达到词汇间的语义对等,线上课程材料要结合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以补充单纯的词汇翻译所不能达到的完全对等效果。

(一)合理利用音频、视频和文档材料所提供的语境条件

在线上课程材料中,音视频材料已完成了大部分文档材料中所罗列生词的解释翻译,并在其中根据课程难度以及学习者的学习程度给出了适当的词汇搭配和具体适用情况。此外,文档材料中还提供了原文对话及其对应的译文。因此,音视频材料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同时文档材料中的原文对话为学习者提供了语境以补充释义不足,并提供生词的搭配信息和用法帮助学习者理解释义。因此,线上教材生词材料有着明确、丰富的语境条件。语境条件下的学习可以提供与第二语言词汇相关的多种联系,从长远效果来看,语境条件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词汇,因而有助于记忆效果的保持及词汇的灵活运用(孙燕青,2000)。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一优势以求更好地达到生词英译的语义等值。

刘佩斯(2013)认为热词的英译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我们认为新词以及中国特色词的英译亦然。此外,新词、热词和中国特色词的译释如果简单地采用“直译”法,可能导致学习者理解困难,使生词的翻译不为学习者理解接受。而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些词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内涵意义,因此在Z境条件下还需要一定的解释说明,为学习者的理解提供便利。

(二)利用听觉和视觉的多渠道输入

李黎等人(2009)在对词汇学习效果影响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中,通过实验发现,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均能引起听觉中心和视觉中心的强烈激活,并且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的处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视觉刺激会导致听觉中心刺激,反之亦然。线上课程材料中的音频材料通过听觉输入刺激学习者的听觉中心,视频材料通过视觉输入刺激学习者的视觉中心,多渠道输入使得信息更有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线上课程材料采用多渠道输入的方式,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以达到词汇语义上的等值。

音频材料的听觉输入刺激和视频材料的视觉输入刺激为学习者理解生词的语体和感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生词的英译若忽略生词的语体和感彩,只会造成音视频材料与生词英译在生词语体和感彩这一信息上的前后矛盾,让学习者感到困惑,也会让之前音视频材料为学习者打下的良好基础功亏一篑。因此,在线上课程材料的生词英译过程中,译释要与生词的语体色彩和感彩一致。

五、结语

本文从语义等值理论出发,以Chinesepod的课程材料为例,分析了线上课程材料的特点造成的生词英译语义不等值问题。研究发现,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仍沿用线下教材中的生词英译方法,没有突出线上课程材料的实时性、多样性以及情景虚拟性等特点。我们认为,在遵循语义等值的原则下,线上课程材料要合理利用音频、视频和文档材料所提供的语境条件以及听觉和视觉的多渠道输入等优势,以提高线上课程材料中生词的英译质量和使用价值,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线上对外汉语课程。由于受到时间和本人研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仅挑选了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站作为研究对象,后续研究还可以选择多个网站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在线上环境中最优的生词英译策略。

本文为2015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5R405063]。

参考文献:

[1]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整体设计再思考及其他[A].中国人民大学

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1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徐品香.教材生词英译问题负面影响的解决对策――从词汇教学

的角度谈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鲁洁.从对等的角度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的英语翻译问题

[J].安徽文学(下半月刊),2009,(3).

[4]唐智为.从对等理论看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文注释[D].长沙:湖

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4).

[6]周国光,徐品香.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语译释和汉语词语学习偏

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7]张亚非.试论双语翻译的结构等值、语义等值和语用等值[J].现

代外语,1987,(1).

[8]张屹,祝智庭.信息时代全球化教育的知识结构[J].全球教育展

望,2001,(11).

[9]沈孝亲.网播Podcasting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

Chinesepod为个例研究[J].湘潮月刊,2009,(4):97-98.

[10]Geoffrey Leech.Semantics[M].London:Penguin,1974.

[1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张元,王银泉.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J].南京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3]余义勇.汉语流行语的翻译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10,

(4).

[14]吴光华.汉英大词典(第3版)[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15]刘佩斯.浅析网络热词“中国式”英译的问题[J].成功教育,

2013,(5).

[16]孙燕青.语境与第二语言词汇学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

学版),2000,(5).

[17]李黎,李霄翔,居胜红.感官型学习风格对词汇学习效果影响

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18]Eugene A.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the Netherlands:E.J.Brill,1964.

[19]Eugene A.Nida&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the Netherlands:E.J.Brill,1982.

[20]J.C.Catford.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英语口语学习材料篇(10)

一、网络资源种类选择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因特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料库,丰富有趣的资源极大地辅助了我们的英语听说练习。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训练英语听说的方法也随之变得多种多样。比如说,互联网提供了种类繁多的英语学习网站,如“中国日报网”, “李阳的疯狂英语网”, “英语之声”;其次,因特网上有大量的声音、影像资源可为语言教学提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材料,如英语原声电影和英文歌曲等;再次,像“新东方在线英语网络课程”、 “英孚24小时在线外教口语课”网络课程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并且都有完善的解问答疑系统、网络考试系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二、网络资源的特点

网络英语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已是不争的事实,用“信息的海洋 ”来描述其丰富性没有丝毫的夸张。它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文本等形式充分刺激人的各种感官,加快学习者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使信息在人体感官刺激分布上呈现多维趋势。经过挑选能作为英语教与学的各种英语语言材料所具有的自然的英语口头和书面语言都是真实的语言材料,并且题材也非常广泛。从经典文学名著、影视资料、教学信息资料、学习软件资源到反映日常生活的广告宣传、新闻时事等,包罗万象,丰富的网络英语信息资源能为每一个网络用户所利用,形成资源共享。这一点对于英语作为二语或者外语的学习者来说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

三、网络资源的作用

学生的听说能力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下面本文将从英语学习网站、影视资源、网络精品课程三方面论述网络资源在英语听说中的作用。

3.1 英语学习网站――提供了免费的听力资源和口语练习素材

与传统的书本学习相比,网络资源不仅易储存,携带方便,而且大量的免费资源为学生节省了一大笔开销。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英语之声”、“听力特快下载中心”、“英语听力资源网”等等。再有“威尼英语学习网”,提供很多英语口语资料下载,学生可以选择从简单的口语开始练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网络为我们提供好的免费资源。与此同时,因特网中叶有大量有关练口语的网站,如由来自英北美国家的外籍人士组成的“陪你练口语网站”提供专业的口语练习技巧,这些技巧都将使学生受益匪浅,是提高口语的关键。

3.2 影视素材的作用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直接点播英语电影、电视节目和教学片段等,下面以英文电影为例,探讨一下影视资料在英语听说中的作用。

3.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电影内容广泛,趣味性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影视作品能通过影象还原和声音还原对现实生活进行逼真的再现,同时提高学生视听两方面的理解,提供丰富的语言经历,造就一种亲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听觉、视觉经历和体验将进一步诱发,刺激学生的模仿行为和语言实践的激情,进而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习得能力。

3.2.2 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及口语水平

英语听力能力是语言的输入,而英语口语能力则是语言的输出。真实的语言环境、地道的语言表达――提供真实语言材料,加强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提供信息储备。电影中的交际场景真实,语言表达灵活多变,口语化、生活化、简洁化、富有哲理、睿智幽默。通过欣赏英文原版电影,进行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为语言输出做好充足的信息储备。

观看英语电影已成为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的重要手段。电影中人物对白都是真实自然的地道日常用语,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了语体各异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素材,学生们会很容易地明白什么样的场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在原版影片的播放中,可以根据学生程度选择在播放中听英语原声,看中文字幕,或者可以把语音和字幕全部调成英语,身临其境地体会影片中鲜活的语言,了解国外的经济、政治、生活及民风民俗、土语方言。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电影片段进行听写练习,并把所掌握的规律应用于以后的听力练习当中。欣赏经典英文原版电影,不仅可以放松娱乐,同时还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地道的口语表达或俚语俗语,对听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通过电影学英语已成为公认和有效的方法。

3.3 网络课程的作用――实现个性化学习

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的应用,使教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和知识来源。网络精品课程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可以补充英语听说教学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智、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每个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难度和速度,用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训练,实现个性化学习。在网络的支持下,实现了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三位一体的体验教学模式。首先,学生坐在家里, 通过课堂模拟后,电脑信息网络就能够系统、完整地跟随显示屏学习英语。其次,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员的Email信箱向其提出自己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系统管理员据此修改和完善教学系统。再次,学生还可通过教师的Email信箱向其提出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并把这些问题和答案汇集起来,放到系统的疑难问题解答栏中。学生可就某一问题在自由讨论区与其他学生展开讨论,开阔思路,共同提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插入评语。另外,学生可任选一在线用户,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这种新的听说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在体验中学习,自己掌握和控制学习过程,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进行英语听说练习。由此可见,学生能够在远程教学网上学到各种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这对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很有帮助的。

四、结论

终上所述,网络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供提高,并且能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中国的互联网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网络资源仍是英语学习的一个辅助手段,能够弥补传统课堂的些许不足。积极利用网络英语资源是我们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的关键。网络英语资源与英语听说的整合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将在学生的英语听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昭苑.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口语训练(英文板). Overseas English[J],2010.

[2]陈诗. 网络英语信息资源及其运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

上一篇: 协警剖析材料 下一篇: 计算机系统应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