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与防治研究

时间:2022-11-11 15:17:12

摘要:水稻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而稻瘟病传播速度较快、防控难度大,直接降低了水稻产量与质量水平。对此,应科学分析水稻的稻瘟病的发病情况,结合实际采用农业、生物等方面的防控技术,减少病原菌数量,促进水稻种植的持续健康发展。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与防治研究

农业病虫害直接危害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无法保证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水稻稻瘟病呈现出高发态势,尤其稻穗颈的影响更大。为了科学防治,应综合采用农业、生物、化学等方面的防治措施,并利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平台监测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预防,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1水稻稻瘟病发病因素

首先是品种抗性,水稻品种抗性直接决定着稻瘟病的发生成熟,在开始引进水稻品种时,难免会发生轻微的稻瘟病症状,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发病程度也会增长。尤其当前部分区域种植垂直抗性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抵抗能力较差,且由于种植品种单一,以致大面积发生稻瘟病后会不断积累细菌,最终造成大范围流行,危害严重。其次是气象因素,水稻稻瘟病还会受到温度、光照、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温度与湿度两者存在关联关系。比如当温度保持在23℃~30℃,相对湿度超过92%时,便会加快细菌的生长速度,很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大面积流行。若光照不足,且稻株抵抗力较差时,也会诱发稻瘟病。风也会影响稻瘟病的形成,会传播病菌孢子,但风力较大且干燥的晴天,则会抑制病菌孢子的形成与侵入。最后是栽培管理,科学的栽培管理方式将会提升水稻抗性,降低稻瘟病的发生几率。若实际栽培期间,种植密度过大,则会影响稻田的通风与透光性,且随着田间湿度的增加,病菌传播速度也会加快。同时,若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施肥灌溉不当,田间杂草丛生,也会增大稻瘟病的发生几率。

2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

水稻生长的整个时期均会发生稻瘟病,且其主要危害水稻地上部分,并根据不同的发病位置,包括苗瘟、叶瘟、穗颈瘟、节瘟、谷粒瘟等类型。2.1苗瘟苗瘟发生于水稻长出3叶之前,一般在2叶至3叶之间,当水稻稻种中携带病原菌时,则很容易诱发此病。发生苗瘟后,水稻秧苗颜色逐渐变为枯黄,基部变为黑褐色,叶片之间变为淡红褐色,最终整株秧苗死亡[1]。

2.2叶瘟

水稻叶片属于叶瘟发生的主要位置,叶鞘也存在少量情况。水稻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叶瘟,尤其分粟期至拔节期的症状更为严重。叶瘟包括白点型、褐点型、慢性型以及急性型等类型,其中慢性型与急性型最为常见。一是急性型,水稻叶片会出现椭圆斑点,颜色呈暗绿色或灰绿色,叶片正反面均可见褐色霉层。二是慢性型,叶片会出现暗绿色病斑,随着病情逐渐加重,病斑面积变大,两头尖,边缘部分变为褐色,最边缘还会看到淡黄色,中间为灰白色。气候潮湿的情况下,叶片背部也会出现灰色霉层,之后病斑连接为形状不一的大斑块。三是褐点型,一般老叶片叶脉会出现褐色斑点,病菌孢子较少。四是白点型,幼嫩的叶片较为常见,会出现白色圆形小斑,但不携带病菌孢子。

2.3节瘟

水稻抽穗后会发生节瘟,发病初期1稻节~2稻节会出现黑褐色斑点,之后逐渐扩散,斑点也逐渐变为黑色,植株较易折断。发病初期会出现白穗,后期则会出现植株干缩或坏死问题。

2.4穗颈瘟

水稻穗颈、枝梗、穗轴等部位较易发生穗颈瘟,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水渍状斑点,随着病情严重,斑点逐渐扩散,导致穗颈坏死。发病较早的穗颈瘟会出现白穗,发病较迟的穗颈瘟则会导致仔粒干瘪,降低水稻产量。穗颈瘟不存在特效防治药物,需要做好预防工作。2.5谷粒瘟水稻谷壳与护颖较易发生谷粒瘟,发病严重时还会导致水稻仔粒呈黑色。发病较早的谷粒瘟,谷壳会出现椭圆状病斑,中间为灰白色,之后谷粒逐渐干瘪。发病较晚的谷粒瘟,会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点或椭圆形斑点。若护颖发生谷粒瘟,则会变为褐色[2]。

3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3.1.1选择抗病品种。水稻种植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以有效抵御稻瘟病。还可以混合种植水稻,通过混栽方式改变原有田间病原组成,降低致病性种群的比例,尤其混合间栽杂交水稻与优质的感病水稻,以显著降低每个品种发生稻瘟病的几率。实际种植期间,工作人员应采用多资源品种分布方式,合理布局种植品种,改善长期单一种植同源品种的局面。同时,还应定期轮换水稻种植品种,延长使用年限,但不可盲目引入新型品种[3]。

3.1.2种子消毒处理。播种水稻前,应做好种子的消毒工作,在避光条件下,将水稻种子浸泡在1%石灰水中,其中早稻种子浸泡5d~7d,晚稻种子浸泡1d~2d,以达到消毒效果。浸泡种子后,还应利用清水清洗干净,去掉表面残留的石灰水。或者也可以采用25g/L的咯菌腈悬浮剂浸泡种子,用量为300mL/100kg,不但可以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还可以加快种子发芽。

3.1.3强化稻田轮作与水肥管理。稻瘟病重发生的田块,可采用水稻—瓜菜的轮换种植模式,避免水稻抗性降低,间接减缓稻瘟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还应重视水稻施肥工作,适当增加有机肥比例,保证氮磷钾肥的控肥比例保持在2∶1∶1,确保水稻可以获得足够的微量元素。除了补充必要的氮磷钾肥外,还应为水稻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尤其增加硅肥,促进水稻表皮细胞的硅化,全面提升水稻抵抗稻瘟病的水平。除了应注重施肥管理,还应为水稻提供适宜水分,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引入以水促肥的方法,营造不易发生稻瘟病的生长环境。种植人员应保证浅水插秧,当遇到干旱季节时适当深水护苗,改善秧田的通风条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拔节孕穗期,为了达到保叶、壮秆的目的,还应浅水勤灌,并根据苗情适当增加肥料,氧化结实期,为了有水插秧、湿润灌浆,还应合理用水,谷秧半黄时才可以断水[4]。

3.1.4强化防治稻瘟病源头。为了由根本上消除水稻稻瘟病,应由源头抓起,将其消灭在萌芽时期。一是在收割完成水稻后,应科学处理收获的稻草,集中堆放发病田块的稻草,不可混合其他稻草,并集中销毁,不得将发病地块的稻草捆秧把、搭棚等。二是利用牲畜窝草堆肥时,应高温发酵处理,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避免传播稻瘟细菌。三是优先选择种植高产抗病的品种,降低稻瘟病的发生几率。且避免长期种植单一品种,避免抗病性能减退。四是科学选择秧母田,一般种植在上周期没有稻瘟病的田块,并保证向阳、不过水、不冷浸。五是移栽秧苗前,应用30%稻瘟灵或40%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喷洒秧母田,一般在晴天下午喷洒,实现带药移栽[5]。

3.1.5科学监测病害。为了避免稻瘟病的大面积流行,应科学观测水稻的生长状况与稻瘟病的发生情况,提前开展预测工作,保证稻瘟病的防控效果。一般情况下,水稻分蘖期,稻株生长迅速且叶片宽大披垂,叶片颜色为浓绿色,则代表极有可能会流行稻瘟病。水稻分蘖后期,若田间温度达到20℃,观察是否存在浓绿稻苗或容易感染稻瘟病的秧苗,一旦发现症状,且连续出现阴雨天气,则很有可能会导致稻瘟病的流行。水稻孕穗期,若稻株贪青,叶片宽大软弱,则会延迟抽穗,此时若天气高温阴雨,则会增大稻瘟病的出现几率。种植人员应认真观察,及时针对上述情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3.2化学防治

3.2.1叶瘟苗瘟防治。苗瘟与叶瘟可以及时预防,在移栽秧苗前,应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秧苗,预防苗瘟的发生。或者在水稻分蘖期强化田间检查力度,预防长势繁茂或上年度重发稻瘟病的区域,一旦发现发病症状应立即喷药防治,一般兑水喷雾40%稻瘟灵乳油,用量为600kg/hm2~750kg/hm2。如果田间发生叶瘟、苗瘟,可以利用40%稻瘟灵乳油1800倍液~2250倍液、75%三环唑悬浮剂9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1500倍液,兑水喷洒,发病严重的区域应多喷施,若喷药后下雨,还应重新喷施。需要注意的是,水稻叶瘟与苗瘟的发生与气候存在直接关系,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湿度较大、空气流通不畅时,种植人员应及时用药,以免造成扩散。

3.2.2穗颈瘟防治。水稻穗颈瘟直接影响着产量水平,应在破口期或破口前的3d~4d,利用75%三环唑悬浮剂900倍液兑水喷雾。当田块出现白穗时,应及时利用75%三环唑悬浮剂9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150倍液、40%稻瘟灵乳油1800倍液,兑水喷洒。穗颈瘟发生严重的地块,喷药之后还应持续观测发病情况,一般在喷药后3d~4d还应再次检查,若发现病害并未完全控制,应继续喷洒。

3.2.3封锁发病中心。当田间发现稻瘟病时,应及时用药控制发病中心,避免大面积扩散。若秧苗生长嫩绿,持续阴雨天时,病斑速度发展较快,应连续防治2次~3次。

3.2.4重发年份二次喷药。稻瘟病的防治应注重2次用药,第一次在水稻破口期前3d~5d,此时对药物的吸收能力较强,可以使用三环唑、稻瘟灵等药剂,在治疗叶瘟的同时预防穗颈瘟。第二次用药应在水稻齐穗期,可以使用嘧菌酯、吡唑嘧菌酯等药物,在巩固上次用药效果的基础上,达到增产目的。水稻抽穗期雨水少、光照强,此时用药一次即可。水稻灌浆期遇到多雨天气,可以补充施药,降低枝梗瘟的发病几率。

3.3生物防治

3.3.1微生物农药防治。首先是生防微生物,利用生物防治的微生物防治稻瘟病,此种方法无残留、特异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放线菌、毛壳霉、粘质沙雷氏菌等。在实际防治期间,真菌属于十分关键的生防微生物,其代谢产物可以明显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的生长,避免形成分生孢子。芽孢杆菌不污染环境、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且抗逆性较强,属于稻瘟病防治的关键生防真菌。分离后的芽孢杆菌可以抑制稻瘟细菌,可以在防治的同时,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假单胞菌数量多、分布广、繁殖快,属于重要的生防因子,可以用于防治稻瘟病的包括荧光假单胞杆菌、恶臭假单胞杆菌等。放线菌可以在温室条件下明显减少叶瘟病斑,抑菌率可达92%,具备良好的防治效果。

3.3.2农用抗生素。春雷霉素属于广泛使用的农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治水稻苗瘟、叶瘟、穗颈瘟等疾病。使用时可以产生氨基糖苷,有效抑制稻瘟细菌,具备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利用2%水剂370倍液~75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3.3.3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指的是在植物某些部位或从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或者由分离纯化的单体物质研制,可以有效防治稻瘟病。比如可以利用果皮的皂普提取物以3∶4的比例制作杀菌剂,或者利用木荷、油茶、樟树等代谢物质研制杀菌剂,以有效抑制稻瘟病病菌菌丝与分生孢子的萌发。或者利用木橘提取物合成杀菌剂,有效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

3.4落实农业管理责任

稻瘟病的防治不仅涉及种植人员,农业管理部门也应发挥自身作用,结合稻瘟病发生经验,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防治体系。一方面,县级农业部门应进行统筹防治。水稻属于重要农作物粮食,作为农业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全面宣传稻瘟病的防治方法,并督促农业科技、信息、农民培训等职能部门利用送科技下乡,为农户传授更多稻瘟病的专业防治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或者可以利用植保专栏、服务热线、手机短信、农技耘APP、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巡回宣传车等方式,及时为农户宣传稻瘟病的发生危害,普及防治知识,强化防治意识,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强化监管农资市场,保证农户使用安全的稻种、化肥与农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应全面发挥乡镇农技站的监测作用,稻瘟病防治的关键在于及时预警监测,尤其在水稻破口期,应实时指导农户科学预防稻瘟病,保证预期的防治效果。

4结束语

稻瘟病直接危害着水稻产量与质量水平,在防治期间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模式,在病原菌、品种、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预防,以达到预期防治效果,提升水稻经济效益,保证农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任林.一平浪镇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J].当代农机,2022(6):92-93.

[2]温明雄,谢祥恩,董绳有,等.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J].种子科技,2022(3):9-12.

[3]郑盛友.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及其推广策略[J].南方农业,2022(2):66-68.

[4]陆亚萍.不同药剂对稻瘟病防治效果试验[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8):85-86,88.

[5]吕连庆,顾小刚,廖荣才.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1(7):104-105,109.

作者:严贞 陈付琴 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上一篇: 城乡供水一体化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 牛支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