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7 23:21:42

水稻调查报告

水稻调查报告篇(1)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国南方有的地方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抛荒现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6—16.5亿斤之间,单季平均亩产820斤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市的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在调研过程中,据山区乡镇的村组干部介绍,极少数灌溉条件差的零星田块两季被改种一季的情况偶有存在,但数量极少,还不到百分之一。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仍需引起重视。

两种人在种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在种田,这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力。市与其他中西部县市一样,田少人多,土地远远容纳不了现有劳力,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量中年以上妇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务工经商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种粮收入只是农家经济的补充。张巷镇何家村乌桕组共有32户农户,劳力58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有51人,占劳力总数的88%,其中有3户全家在外,春节都未回家。该组共有水田118.5亩,其中101亩由留守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占农田总面积的85.2%。乌桕村的情况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80%以上的劳力已经离开农田,近90%以上的农田仍为各家各户散耕散种。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

先看售粮收入和种田成本

1、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售粮收入:双季为1394元,单季为810元。其中早稻产量820斤,百斤价80元,计656元;晚稻产量820斤,百斤价90元,计738元,双季合计1394元。种单季的产量900斤,百斤价90元,售粮收入为810元。另有国家政策性补贴每亩79元,不管转租与否,此款一般归责任田承包者领取,承租者无此项收入。

2、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农资、种子、水费三项支出:双季为440元,单季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农药40元,晚稻农药60元,早稻种子40元,晚稻种子40元,早稻水费20元,晚稻水费40元。

3、2007年平均每亩机耕、机播、机割三项支出:双季为280元,其中每季机耕费各50元、每季机割费各50元、每季机播(插)费各40元。种单季的一般不()用机械作业。

4、2007年劳动力平均日工价为50元,妇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调计算。

水稻调查报告篇(2)

事实上,早在2004年12月2日,农业部已经接受了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评价申请,但相关官员当时强调:“启动安全评价程序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颁发安全证书,我们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目前尚无一例转基因水稻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如果市场上出现转基因水稻种子,肯定是非法的。”4月13日,转基因办的魏先生肯定地回答。

刘海英是绿色和平的项目主任,自今年2月起,她4次到湖北省进行调查采样,发现武汉市、武汉周边地区和松滋市在销售和种植一种名为“抗虫汕优63”的转基因稻种,部分地区已长达两年之久。目前,至少有5种不同包装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在湖北的种子市场上流通。

据介绍,非法种植情况最严重的地区与华中农业大学在武汉周边地区进行转基因水稻的试验田区接近,多年来,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土等科学家―直在这里研究和试验含有Bt毒蛋白的转基因水稻,研究人员把Bt基因导入水稻植株后再得到抗虫的“汕优63”杂交组合。

绿色和平将调查过程中所采得的25份样本送到德国基因时代公司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9个样本为转基因水稻,部分样本为植入了Bt基因的抗虫转基因水稻。

对于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农业部转基因办传真给《望东方周刊》的答复说:“绿色和平组织委托欧洲基因时代公司对转基因水稻进行的检测,所采取的标准、方法、检测的基因、含量等相关数据及结果未见详细报告,也未提供给我主管部门,其结果无法认同。在中国境内进行转基因产品的调查和检测,必须遵照中国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由农业部委托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不过,在采访中,多位科学家都表示了对于我国目前的种子管理体系安全隐患的担忧。

“我国目前的种子管理体系存在混乱的局面,而《种子法》规定种子自由进入流通领域,这可能是转基因稻种最大的隐患。”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研究员薛达元这样告诉《望东方周刊》,中国于 1995年批准转基因棉花商业化。一开始仅批准在两个省份种植,但不到一年就散布到15个省,并出现了超过50种以上的假种子。

薛达元担忧,目前的农业管理体系根本无法管理转基因的应用,转基因棉的混乱状态就是前车之鉴。

水稻调查报告篇(3)

当年发生程度为5级(大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5%以上的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5%鼠害;当年发生程度为4级(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15%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10%鼠害应确认为重大病虫害。根据近5年的历史资料可以初步确定可能成为重大病虫害的种类有: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农田鼠害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

(二)灾情分为三级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省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或鼠密度超过5%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3个以上市(州)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省级灾情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市(州)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1个市(州)内2个以上县(市、区)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市(州)级灾情的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县(市)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1个县(市、区)内;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市)级灾情的

二、灾情的监测与报告

要及时报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政府和发生地的干部群众。一般性病虫鼠害7天报1次;病虫鼠害发生的主要季节每3天报告1次;重大病虫鼠害灾情1天报1次,各级植物保护部门负责按照国家、省级测报规范在辖区内开展农作物病虫鼠害的监测工作。监测出的结果。直至被完全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农作物病虫鼠害暴发流行、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农业植物保护机构报告,接到报告后,植保部门要立即派人到现场核实,按核实的灾情级别逐级上报。省级灾情报省主管部门确认;市级灾情报市主管部门确认;县级灾情由县市、区)主管部门确认。

三、应急防治的启动、指挥和分工

(一)应急防治的启动

同时启动市级和县级预案。当出现省级灾情时应报省主管部门启动省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市级灾情时启动市级预案和县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县级灾情时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二)应急防治指挥系统

成员由农业、发改、财政、广电、公安、交通、科技、气象、工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应急防治指挥部由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三)部门分工

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的应急防治工作由各级政府组织。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灾情的调查、监测和报告;制订灾情防治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检查督促措施的落实。

发改、财政、科技、交通、广电、公安、气象、卫生、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人工经费的落实及宣传、技术攻关、人员抢救和维护抗灾秩序等工作。

四、灾情控制

(一)划定灾情的发生区域

根据灾情的发生范围、程度和流行特点划出:

1重点防治区:就是灾情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区域、灾情的发源地和蔓延区。

2一般防治区:就是依引起灾情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及条件分析后。

3监控防治区:就是灾情已波及到但不很严重的区域和偶发区。

4非防治区:就是不会出现灾情的区域。

(二)灾情控制的目标和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控制目标:最短时间内将灾情控制到允许水平并确保不再蔓延。

2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2按灾情发生区域划分。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控灾方案。

3灾情防控实行组织、指挥、技术、测报、行动、验收“六统一”

4具体防控措施要确保环境、人身和农产品安全。

确保措施落实。5加强督导检查。

(三)控灾情况的报告及灾后调查研究

灾情发生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每天向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1次防控行动情况和灾情的实际程度。防控灾工作完成后,灾情的防控过程中。各相关技术部门要组成专家组对灾情的发生原因、防控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总结,为今后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五、应急防治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储备相对充足的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设立在交通便利,建立市、县级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储运条件好、安全保险的区域。各级农业植物保护机构负责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管理工作,重点储备用于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农药、杀虫灯、大型喷雾设备、机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二)资金保障

同时建设和完善应急防治和药械物资储备库。实施应急防治的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和人工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地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强制防治的费用由地方政府解决,同时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

(三)技术保障

负责对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市级病虫鼠害预警、防治技术指导、调查数据汇总处理、防治预案制定、研究无害化防治技术方案和防治技术培训。各县(市、区)级植保站负责辖区内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灾情的监测和预警、制定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导。市植保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四)人员保障

1设立市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指导委员会。由农业行政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等单位组成,委员会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名单的确定和灾情的认定,提出应急防治技术方案。

2各级政府要配备足够的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加强县建立完整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与应急防治技术保障体系,

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市、区)级植保(植检)站专业技术力量。

水稻调查报告篇(4)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试验全程监管

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安全检查指南》要求,对经农业部批准在我省开展的转基因玉米、水稻安全评价试验进行全程、动态监管。督促研发单位做好自查的同时,在播种期、开花前、收获期和试验结束后进行现场检查,并按要求组织填报《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安全自查表》、《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安全检查工作表》和《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检查报告表》等材料,确保研发单位严格按照农业部的批复开展转基因生物田间试验,并在试验结束后对转基因繁殖材料和残存物进行销毁,严防活体废弃物进入环境。

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成分抽样检测与监测

玉米商品种子转基因成分抽样检测与监测。组织开展2013年玉米种子市场转基因成分抽查和检测监测。选择长春绿园区、四平公主岭市、通化梅河口市等3个重要的玉米商品种子集散地作为监测区域,以我省2013年主推(栽)玉米品种为重点监测对象,每个县(市)采集不少于15份样品,样品总量不少于50份,每份样品抽取量不少于500 克; 主要农作物生产试验品种转基因成分抽样检测与监测。组织开展2013年玉米和水稻品种审定环节的转基因成分抽查和检测监测。为加强源头监管,对参加2013年吉林省农作物生产试验的全部玉米和水稻品种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严防转基因玉米和水稻品种冒充非转基因品种进行审定。在取样方式上,通过与省种子管理总站协调,直接从研发单位提交给省种子管理总站的生产试验材料中抽样,确保用于转基因成分检测的样品与用作生产试验的材料保持一致;农产品转基因成分抽样检测与监测。组织开展2013年玉米和水稻农产品市场转基因成分抽查和检测监测。选择长春、四平、吉林、通化、延吉5个市作为监测区域,以粮油专业市场和集散地、大型生活超市为抽样点,以玉米粉、玉米碴、玉米油、稻米、米制品等产品为重点监测对象,每个区域抽检不少于30份样品,样品总量不少于200份。除了例行监测,还要进一步组织和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积极明察暗访,努力发现非法扩散转基因玉米和水稻的新线索,并将线索指向多、有转基因水稻或玉米非法扩散嫌疑的县(市)作为重点监管对象,靠前指挥,坐镇指导,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转基因玉米和水稻的行为。

转基因生物研发单位监督检查

水稻调查报告篇(5)

二、2012年粮食生产的经验

2012年我市提出了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目标,全市上下把“争创”工作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围绕“创先”目标,大幅增加了粮食生产投入,切实强化行政推动、宣传发动、服务联动、投入拉动和督查促动,及早安排部署、及早落实责任,狠抓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晚稻安全齐穗等关键技术的落实。粮食生产取得了“九连丰”,荣获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称号。主要经验与做法是:

1.抓领导,强责任。年初成立了以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实施方案》等8个文件,严格执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书记、市长亲自抓,实行市级领导分区包片负责,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制订奖罚机制,形成高压、高效的粮食生产工作机制。一是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二是实行市级领导分片包干负责。三是全面推行台账管理。

2.抓督查,强考核。2012年我市大幅增加粮食生产工作考核分值比重,由过去的5分提高到20分。同时成立了由市委办、政府办牵头的粮食生产督查考核组,分6个小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跟踪督查及阶段性考核,每次将督查考核情况通报全市,并作为粮食生产年终考核的依据。并严格按照“耒发[2012]2号”文件精神奖罚到位。

3.抓投入,强推动。2012年市财政安排粮食生产专项资金达1200万元,较2011年增加800万元。主要用于水稻集中育秧、三项技术推广、双季稻高产创建、办点示范、种粮大户奖励、先进奖励等。其中对全市7万亩示范性集中育秧每亩大田补贴105元,同时免费发放水稻良种15万公斤、壮秧剂60吨、谷粒饱6万包以及催芽器等农资、及物化技术。

4.抓服务,强科技。为确保粮食生产技术环节到位,一是在3月份出台了《2012年乡镇农技人员集中育秧阶段暂行管理办法》,确保人员到岗、指导到位、服务到田。二是实行农技联乡驻点,包干负责。市农业局选派42名技术骨干分赴全市36个乡镇办事处,从早稻集中育秧开始到晚稻生产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三是农业局与防汛办、气象局创新合作形式,建立了《市气象为农服务专题》,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在“耒政网”、“社区”等媒体病虫防治等信息,同时开通大容量移动短信平台,向农技人员、乡村干部、种粮大户等发送技术服务、农时天气预报等短信,到目前已发送技术服务短信4.7万余条次。

5.抓流转,强规模。为加快土地流转,积极推广洲陂乡“分区土地”流转机制,即以组为单位,对全组的水田进行重新统一规划,划分为“口粮区”、“种粮大户区”和“育秧区”三大区域。2012年全市共有承包耕地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02户,比去年增加88户,规模种粮面积12.77万亩,比去年增加1.46万亩。

三、2013年粮食生产目标

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突破135万亩,总产53万吨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16.5万亩,确保早稻56.5万亩、一季中稻控制在1万亩以下、晚稻59万亩,双季稻率80%以上。

四、2013年发展粮食生产的创新举措

1.加大领导力度,强化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实行市级领导包乡镇办事处,乡镇办事处党政一把手为本乡镇处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按照“四线一圈”由分管和联系农业的领导负责协调,320省道沿线13个乡镇,由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李学玲负责联系和协调;泗黄旅游专线及泗门洲、黄市、大义、南阳等4个乡镇,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晓江负责联系和协调;107国道沿线10个乡镇,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兴武负责联系和协调;鸟岛旅游专线3个乡镇,由市政协副主席曾祥礼负责联系和协调;粮食生产核心区7个乡镇,由市政府副调研员谭宪初负责联系和协调。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制订奖罚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保证责任到人,人员到岗、物资到位、劳力到田、措施到丘,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2.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墙报、黑板报、宣传车、发公开信、走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国家粮食生产奖补政策,宣传发展双季稻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我市“产粮大县”地位和保住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重要意义。增强各级干部粮食生产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营造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珍惜耕地、种粮光荣,积极保住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良好氛围。

3.强化部门协作,全程优质服务。各涉农单位和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全程优质服务于粮食生产。农业部门做好良种供应、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抽调精兵强将进村驻点,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气象部门切实做好灾害天气的预测预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国土部门要加强土地市场监管,严格查处非法占用耕地现象。水利部门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重点投向“四线一圈”主要公路沿线乡村,消灭干旱死角。农机部门要加大新型农业机械引进力度,提高粮食生产装备水平,扩大机插秧面积。粮食部门及收储加工企业,要搞好市场调查,及时信息,发展订单生产。农资部门要储足备好农资,保障市场供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协同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保障粮农利益。银信金融部门要大力给予种粮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信贷资金支持。

4.加大财政投入,发挥资金效益。市委、市政府决定,2013年市财政继续安排粮食生产专项资金1200万元,主要用于水稻集中育秧示范、三项关键增产技术推广、粮食高产创建、办点示范、种粮大户种子补贴、督查考核及保住粮食生产先进县工作经费等。同时要整合涉农资金,向重点地段和重点区域倾斜,突出搞好这些地块的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的高产稳产良田。

5.加强督查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组织市纪委、市委办、政府办、市农办、农业局等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成7个督查考核小组,分阶段对各乡镇办事处的惠农政策落实、宣传发动、土地流转、春耕备耕、台帐落实、集中育秧、移栽管理、技术推广、办点示范等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四线一圈”各乡镇办事处的督查考核力度要特别加大,每次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全市,作为粮食生产年终考核和奖罚的依据。并严格责任追究,对黄牌警告乡镇的党政一把手及其他责任人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扣减该乡镇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对红牌警告或连续2年黄牌警告的乡镇办事处,就地免除当地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的职务,并对联系该乡镇办事处的市级领导给予警告处分;对红牌警告或连续2年黄牌警告的村(居)委会,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规和组织程序,由所在乡镇办事处罢免其村(居)支两委主要领导的职务。

6.落实惠农政策,保护粮农利益。严格按照“谁种粮补贴谁、种多少补多少、种一季补一半、种双季补全额、抛荒不补”的原则,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农业、统计、财政等部门协作,及时收集、统计、汇总好各乡镇办事处上报的良补台帐,逐乡建立村级纸质及电子台帐,严格核实各乡镇良种补贴面积,及时上报。对符合奖励条件的种粮大户(或种粮专业合作组织),承包水田面积30亩以上、种植双季稻50-100亩的每户补贴价值2000元的早稻良种;100亩以上的每户补贴价值4000元的早稻良种。良种发放采取当年核定、第二年度发放的办法。

五、早稻集中育秧工作落实情况

1、目标与面积落实情况。按省厅要求,我市于元月25日制定出台了“市2013年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方案”,并以耒政发〔2013〕5号文件下发到各乡镇办事处,全市计划2013年在35个乡镇办事处实施水稻集中育秧示范面积(大田)24万亩,其中早稻集中育秧示范20万亩,晚稻集中育秧示范4万亩。目前已落实35个乡镇办事处276个村早稻集中育秧点2521个,早稻集中育秧主体2521个,已落实早稻集中育秧秧田1.01万亩。

2、人员与责任到位情况。全市共落实“一点两人”2748人,目前市乡两级已举办集中育秧技术培训班42期,印发宣传资料5.2万份。

3、投入及农资准备情况。市财政拟投入水稻集中育秧专项资金800万元,现已到位资金600万元,各级准备育秧物资约折472万元;已建设育秧大棚20000㎡,订购快速催芽器400台。

六、今年粮食生产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一)可能遇到的问题

1、劳动力缺乏。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在家务农劳力严重不足,且多为体弱病残的中老年人,新知识接受能力差,个别留守在家的也多从事二、三产业,种田仅仅作为副业来做,粮食生产粗耕粗种现象严重。

2、水利设施老化。末稍渠道毁损严重,虽然近年也争取了不少的项目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但对于全市92.03万亩的耕地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由于农田末稍渠道排灌不畅,使得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弱化,遇到旱涝等自然灾害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水稻调查报告篇(6)

稻飞虱作为一种水稻虫害,已经影响了歙县的水稻生产,因此,必须要从根源着手,分析歙县稻飞虱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做好监测和分析工作。

1 2013年歙县水稻稻飞虱状况

通过对2013年歙县水稻稻飞虱溪头镇诱测灯的记载,分析发现,2013年溪头镇7、8月份有40多天的高温天气,溪头镇9月10日水稻全部收割完毕。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发生基本同步,褐飞虱比白背飞虱危害严重。

2 往常规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据观察,歙县的稻飞虱属于迁入为害型,而且虫体很小,虫态历期短,暴发为害性强,主要在下部叶鞘、茎干和叶片间隐居,在群众对它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在高密度的秧田或者已封行的稻田里形成隐居为害,普遍存在预警监测力度不够,宣传工作跟不上,防治工作行动迟缓,施药适期抓不住,用药方法不正确,用药种类不对症,存在滥用农药的现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受到很大影响。

3 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虫良种 选择对稻飞虱具有较强抗性的杂交稻组合和常规稻品种,并大力推广。

3.2 健康栽培 主要指合理密植,推广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根据水稻生长需肥规律,平衡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促进水稻健康生长。适当推迟水稻播期,加强清除田边杂草,防止杂草上的稻飞虱迁入水稻秧田。结合秧田和本田除草,彻底拔除稗草,消灭部分虫卵,降低稻飞虱危害基数。

3.3 生物防治 蜂蛛、黑肩绿盲蝽和多种缨小蜂均为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在多种农事操作中要加以保护,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如甲胺磷、久效磷及菊酯类农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创造有利于稻田蜘蛛等天敌群落的建立和繁衍的环境。据调查,水稻混栽地区早稻田,当蜘蛛和稻飞虱比例为1∶4、晚稻田1∶8~9时,可不用药防治。另外,放养小鸭对防治稻飞虱效果也不错。

3.4 讲究方法,发挥药效 在病虫防治中,施药方法正确与否对防治效果的影响作用极易被人们所忽视,加大用药量、减少用水量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由于稻飞虱生活习性和毒死蜱农药缺乏内吸作用机理等因素,决定了在稻飞虱防治中,正确的施药方法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后期,在用药方法上,为保证水稻扬花安全和提高防治效果,防治时应注意:

(1)防治时间掌握在上午10时之前或下午3时以后,保证用药安全;(2)防治时田间要有5cm左右水层,并保持3~5d;(3)喷药时,用水量必须达750kg/hm2以上,要用冲击力较强的大喷雾机,以确保药液喷洒到水稻茎基部或中下部,直接作用于稻飞虱上;(4)防治后4h内如遇大雨,应及时补治;(5)如防治后田块虫量仍较高,必须补防;也可用80%敌敌畏乳剂3000mL/hm2进行喷雾,或用80%敌敌畏乳剂6000mL/hm2拌毒土撒施于水稻基部进行薰蒸。

4 加强监测和分析工作

4.1 加强稻飞虱监测工作 实践证明,歙县的稻飞虱突发性强,虫态历期短,素有从天而降的说法。所以,稻飞虱的监测是稻飞虱防治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在省、市农业部门和植保植检站的关心支持下,歙县、乡两级都比较重视稻飞虱的监测工作,特别是县农委领导、县植保植检站高度重视,每年都要召开2-3次专门会议,研究稻飞虱的监测问题,并且督促乡(镇)农业站在田间调查工作中做到定田块、定人员、定期调查、定期汇报,在水稻生长期间,每五天进行一次田间虫情调查,积累大量的数据资料,与灯诱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利用会议契机,宣传发动群众广泛开展自查自防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充分掌握稻飞虱的田间发生动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及时组织防治,把稻飞虱的为害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全面做好稻飞虱的监测防治工作。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4.2 加强灯诱测报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成虫要通过飞翔才能促进性的成熟,就是本地虫源也要通过迁飞才能繁殖后代,另外稻飞虱还有强烈的趋光性。根据稻飞虱的这两个特点,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稻飞虱的发生动态、迁入虫量、迁入峰期和迁出时间,我们切实加强稻飞虱的灯诱测报工作,在溪头、王村两个乡镇设置了两盏测报灯,逐日进行观察记载,对该虫进行灯诱观测,随时掌握稻飞虱的迁飞动态,为及时、有效地组织防治提供依据。

水稻调查报告篇(7)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工作。

(三)本预案所称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斜纹夜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蝗虫、田鼠,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豚草等危险性植物检疫对象应急防治预案另行制订)对粮油、茶叶、中药材、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物灾害。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县级重大灾情:

1、水稻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趋势为大发生,成灾(指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以下同)面积达到辖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5%以上;

2、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斜纹夜蛾、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成灾面积达到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25%、且达5000亩以上;

3、蝗虫:飞蝗连片发生面积达500亩以上;土蝗每平方米大于20头发生面积达1万亩以上;

4、农田鼠害:春季鼠密度达到15%以上,或秋季鼠密度达到25%以上,发生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级重大灾情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的应急防治及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局相关科站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掌握全省特别是邻近县市农业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信息,做好病虫鼠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牵头,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防控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

2、灾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灾情调查,确定致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灾害防控组:县农业局牵头,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监测和灾情划定,组织力量及时开展防控,督促防治技术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防控物资运输,提出生产补救措施,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发生鼠害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防控物资调运、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受灾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灾情报告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病虫鼠测报规范确定人员负责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工作,当监测发现重大病虫鼠害有大发生趋势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有关乡镇田间进行初步调查,3天内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核实,确定为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的,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农业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县农作物病虫鼠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启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灾情调查: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病虫鼠灾害的各项因子,包括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

2、划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⑴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⑵一般防治区: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⑶监控防治区:可能要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3、开展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的病虫鼠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⑴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切断病虫流行的传播途径,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遏制病虫鼠害暴发流行;

⑵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⑶在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⑷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它应急防治措施。

4、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生产自救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自救所需物资,新闻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

(三)善后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发生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四、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县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检定预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并进行防治技术培训。建立农业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后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二)人员保障

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保精干力量,积极参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植保技术干部队伍,完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植物保护专业技术的组织基础。

(三)物资保障

建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质储备的重点是:用于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的农药、杀虫灯、大中型机动喷雾设备、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确保灾害防控物资及灾情调查等应急防治所需经费。

水稻调查报告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区农业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从而提高本地区应对重特大植物疫情的能力,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维护稳定、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快速反应、互相配合、依法管理。

1.3编制依据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1.3.2《市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1.3.3《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1.3.4《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基本情况

我区重特大植物疫情对象主要有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水稻褐飞虱、水稻纵卷叶螟、水稻条纹叶枯病。

1.4.1现状

1.4.1.1水稻螟虫

近几年,水稻螟虫特别是二化螟呈现大发生到中等发生危害。危害严重时,平均枯鞘穴率达57%,高的田块可达88%,而平均枯鞘株率也有7.8%,高的田块达13%以上,白穗率高的田块可达30%以上。2001年~2005年五年中,全年二化螟扑灯量(均至9月27日止)均维持在3000头以上,大发生的2002年更是达到4028头。三化螟发生特点具区域性,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几个镇,如祝桥镇、老港镇等。2001年三化螟呈局部大发生,全年扑灯量至9月底止为1714头,而一般年份仅在几百头,田间白穗率平均6.6%,01年最高田块高达96.4%,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比较大。

1.4.1.2水稻褐飞虱

除2005年突发性的大暴发外,前几年一直维持在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2005年发生特点:(1)突发性:8月15日田间调查数据比8月8日调查数据猛增21倍之多。(2)灯下成虫始见早,全年扑灯量大(1.249万头)。(3)回迁峰频繁,持续时间长(8月26日1350头,8月27日5300头,8月30日2953头,9月19日450头,10月2日425头)。(4)田间虫、卵量特别高,如周浦一块田卵量竟达5000万粒/亩,测报点最高的也达2589.4万粒/亩。

1.4.1.3水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近几年一直维持在大发生程度。田间蛾量、卵量均较高。但由于前期防治抓得早、准,一般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1.4.1.4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及周边省市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呈逐年扩大且迅速蔓延态势,水稻感病后减产幅度一般在20~50%,严重时几乎颗粒无收。本区2004年大部分地区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在惠南、万祥等镇部分田块发生较重。2005年,从对灰飞虱越冬基数的调查情况看,田间虫量上升速度快,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东部地区如万祥、泥城、书院、大团等镇虫量发生大,中西部地区发生一般。

1.4.2为害表现

1.4.2.1水稻螟虫

二化螟:幼虫进入二龄末期,开始蛀入稻茎,并转株为害,严重时,一条幼虫能转株为害8~10株水稻,前期导致枯心、枯鞘,水稻抽穗后导致白穗。

三化螟:稻苗易受蚁螟为害,造成枯心,凡稻苗处在分蘖盛期、叶色嫩绿的田块,遇上发蛾盛期,受害就重。正在破口抽穗的稻株,也易受蚁螟为害,造成白穗。

1.4.2.2水稻褐飞虱

前期褐飞虱聚集在水稻根茎部吸食水稻茎秆的汁液,随着虫量的增加,为害加重,可造成稻株枯死,形成枯死点、枯死片甚至全田绝收。

1.4.2.3水稻纵卷叶螟

初孵幼虫喜于水稻嫩叶上啃食叶肉,形成白色斑点,然后爬到叶尖上吐丝卷叶为害,以后逐渐下移到叶片中部做成纵卷的圆筒状单叶苞,也有做成3~5叶的多叶苞,在苞内啃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叶枯白,俗称“开天窗”。

1.4.2.4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经带毒灰飞虱为害后感染病毒,经7~10天表现症状,心叶卷曲成纸捻状或枯死,形成矮缩“假枯心”,老叶一般不表现症状,苗龄越小,病毒潜伏期越短,症状越严重,三叶期前被感染,一般形成死苗,分蘖期被感染,全株显症,个别分蘖枯死。

1.4.3发展趋势

1.4.3.1水稻螟虫

除2001年三化螟呈局部大发生,二化螟2002年中等偏重发生外,近几年一直呈中等至中等偏轻发生。

1.4.3.2水稻褐飞虱

水稻褐飞虱由于2005年大暴发,故要警惕以后几年的发生情况。

1.4.3.3水稻纵卷叶螟

近年来,受南方虫源影响,维持在大发生程度。

1.4.3.4水稻条纹叶枯病

目前维持在中等发生,但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生物灾害,主要是可以预见的或已发生的重特大植物疫情的暴发流行事件。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体系和框架

2.1.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区农委主任任组长,农委、计经委、气象、财政、供销合作总社、工商等部门参加,负责全区重特大植物疫情控制工作。

2.1.2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委员会。

2.1.3镇重特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2各部门工作职责

2.2.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统一安排紧急灾害的应对工作;收集、分析重大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启动或停止执行本预案的建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地区落实本预案,并监督实施。

2.2.2农业部门

1)调集有关科技人员,开展重大农业生物灾害应急工作;

2)搞好病虫预测、预报,并对发生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3)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治水平;

4)负责紧急应对处置所需的农用物资(主要是农药、机械器具)的调运、分发;

5)评估重大农业生物灾害发生后所需的补贴资金,并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2.2.3计经委

负责农用物资的储备、调运的计划安排。

2.2.4财政部门

负责安排农用物资储备金和应急补贴资金。

2.2.5气象部门

及时提供相关气象资料

2.2.6供销合作总社

负责主要救急农用物资的供应。

2.2.7工商部门

负责查处全区无证销售点及假冒伪劣农资物品。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信息监测

在本区设立病虫预测预报加强点,技术上由区农业部门负责,定时对病虫预测预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分析病虫发展趋势。

3.1.2信息报告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迅速及时地将有关信息上报至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严格报告制度,对重大疫情发生发展情况要做到每半小时口头报告一次,一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

3.2预警级别及

3.2.1预警级别

按照本地区植物疫情发生发展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预警级别拟分为四级,即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预警(具体见下表),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3.2.2

重特大植物疫情的发生发展动态情况由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掌控,主要从以下两个途径对外:1)区农业部门的《病虫情报》、《大发生或大暴发警报》等;2)区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报道。特别严重的逐级上报至区应急办、市农委和市人民政府。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Ⅳ级应急响应

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防控工作。

2、区农业部门根据病虫预测预报情况,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以《病虫情报》形式下发至各镇。

3、各镇农业系统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防治。

4.1.2Ⅲ级应急响应

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防控工作。

2、区农业部门《大发生警报》至各镇。

3、各镇农业系统根据区农业部门的技术意见组织实施各项防控工作。

4、灾后有关损失的补偿按照规定进行。

4.1.3Ⅱ级应急响应

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防控工作。

2、区农业部门《大暴发警报》,必要时,新闻媒体给予相关预警报道。

3、各镇重特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正式启动防控方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4、区农委、区计经委、区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在防治技术、应急物资上提供保障。

5、灾后各级财政部门和保险部门对有关损失进行评估补偿。

4.1.4Ⅰ级应急响应

1、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防控工作。

2、区农业部门《特大暴发警报》,区各级新闻媒体同时进行相关预警报道。

3、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将特大暴发预测情况及时上报至区人民政府,并报送市农委、市人民政府,在市有关部门的指挥下制定具体防控对策,并组织实施,农资部门负责应急救灾物资的供应。

4、各镇重特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正式启动防控方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5、灾后各级财政部门和保险部门对有关损失进行评估补偿。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由各镇农业部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应急信息系统,病虫预测预报情况由区农业部门负责采集,并上报至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市政府和区委、区府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确定信息公开。

4.3通讯

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58022535。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系电话:58022898。

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农委主任担任,副组长设三名,由农委副主任担任,其中常务副组长由农委分管主任担任。

4.4指挥和协调

由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工作,各相关部门参与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各镇组织力量,严格按照区应急方案进行防控和补救。

4.5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动员全区广大种植户,特别是种植大户加强预防和防治意识,并在各级农业部门的指挥下参与防控工作。

4.6调查分析与后果评估

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家,配合协助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开展重大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势态的预测、调查分析,并对后果进行评估。

4.7新闻报道

根据区政府有关规定,由区政府新闻办统一对外新闻信息。

4.8应急结束

由农业植物病虫害预测、诊断技术小组提出结束意见,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有关规定与要求予以。

5后期处理

5.1善后工作

由区农业部门和各镇农业部门负责后期处置工作。

5.2救助与保险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补贴,保险部门根据受灾实际情况进行保险理赔。

6保障措施

6.1物资保障

由农业部门、计经委、供销合作总社负责协调供应。

6.2资金保障

由区及各镇财政负责。

6.3技术保障

农业部门设立市、区、镇三级病虫预测预报加强点,负责本地区的病虫预测预报工作,一旦发生病虫为害,根据具体实际提出防治意见。

6.4人员保障

建立农业植物病虫害预测、诊断技术小组,为区农业委员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相关技术决策建议。

6.5保险保障

鼓励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保险公司灾后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赔偿。

7宣传与培训

7.1公众宣传教育

区农业部门和各镇农业部门大力普及植物疫情及防治措施的有关知识,增强广大种植户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7.2培训

由区农业部门组织并做好应急管理人员和机动队伍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重特大植物疫情的预测预报方法和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8监督检查与奖惩

8.1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预案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

8.2对应急不力,由主观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集体和个人通报批评、并追究其行政责任。

9附则

水稻调查报告篇(9)

中国老百姓的主粮都是经由祖祖辈辈几千年检验过来的放心粮,而年仅二十岁的美国制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失灵的转基因

在印度的新德里,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Jairam Ramesh)称,应该谨慎处理转基因作物技术。并宣布暂时冻结孟山都和Mayhco的BT brinjal茄子商业化种植,BT brinjal茄子是印度引入的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作物。

事情源于在印度的古吉拉特地区四个地区(安雷利Amreli,包纳加尔Bhavnagar,朱纳格尔Junagarh和拉杰科特Rajkot)的Bt棉品种被发现吸引红铃虫,这是一种袭击棉田的主要害虫。

孟山都最终承认,因为害虫已经对抗虫蛋白产生抗体,该公司的Bt棉品种未能抑制古吉拉特4个地区的害虫。

转基因棉花的广泛种植使得主要的害虫棉铃虫销声匿迹,但是结果却导致另一种原本处于次要地位的害虫盲蝽蟓急剧增加。美国《科学》杂志5月13日也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等人对中国北方作物的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研究发现Bt棉(即转Bt基因棉)种植地原本处于次要地位的害虫盲蝽蟓急剧增加,取代棉铃虫成为主要害虫。

在《科学》杂志的最新论文中,杜文、王翔、吴孔明等人措辞谨慎地指出,盲蝽蟓的暴发与Bt棉的广泛种植存在“相关_生”。而研究涉及的北方六省中,不单是棉花,大豆、玉米、花生、小麦也都遭受棉铃虫的严重危害。

2008年中国棉花盲蝽发生面积390万公顷,产量损失S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3.9倍和6.2倍,两者均创20年来的新高。盲蝽虫害的加重,直接导致了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大幅度增加,2000年棉田防治盲蝽施药不足1次,而近年来上升到6~7次,严重地区达15~20次。

转基因或存利益链

2009年7月,投入资金约24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该项目与大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项目一起,成为中国今后10~15年国家中长期重大科研项目。而在深圳电视台“22度观察”节目中,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熊蕾曾表示,国家对转基因的专项投入为240亿元,对非转基因项目的投入仅为19亿元。熊蕾教授的说法得到支持转基因水稻的农业部首席科学家黎志康的承认。

对于农业科学家们对转基因研究的特别热情,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举办的“当代科技与社会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松教授曾提出如下质疑:

“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我们怎么能够相信,科学家不会被巨大的利益冲昏头脑,欺骗公众?大家不妨自问一下,如果你有可能从中获得几千万的经费,你是否会夸大自己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呢,是否会夸大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掩饰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而作为国家转基因管理“智囊团”的安委会,也充盈着转基因的“热情”。负责发放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承担着在中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重大职责。每一项转基因技术的农业推广,都必须经过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领取安全证书五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由安委会实行报告制管理,后三个阶段则必须报安委会审批,只有安委会一致通过,才能报农业部批复。

据“绿色和平”统计并被社会各界广泛引用的数据显示,在最初的安委会委员中,生物技术专家占61%,占据绝对多数。后来2006年的改选,大比例改变人员组成结构,增加了卫生与食品安全、宏观政策、经济贸易与科技管理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检测、标准化方面专家。但最新一次又恢复原有面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透露,在目前58名委员中,2/3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涉及的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或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则非常少。

是教授,还是商人?

华中农业大学“孟山都奖学金评定委员会”主任、华中农业大学转基因水稻主要研究者张启发教授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他曾在中国科协年会的开幕式上大声叫喊:“转基因食品是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又在今年6月高调宣布“转基因水稻最迟S年上中国人的餐桌”。张教授是转基因安委会成员,是转基因水稻研发者。而令张启发深陷舆论漩涡的还是2005年的“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出事件”,当时媒体披露,张教授在擅自扩大制种的植物基因公司任CEO。

“根据种子公司和农民所提供的数据,我们综合估计湖北2004年最少有950~1200吨转基因大米已经流入市场。2005年,售出的种子达4.7万~5.8万斤,种植面积23500亩~29000亩,将产转基因大米11750吨~14500吨,这些转基因稻米已经从湖北流到广州、中山、顺德、珠海等城市。”

“绿色和平”2005年4月13日公布的调查报告――《非法转基因水稻污染中国大米》一石击起千层浪,对于13亿老百姓来说,焦点在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目前还无法保证却已在市场上流通。

转基因种子是哪里来的呢?源头被指向了华中农大,根据绿色和平组织当时调查,张启发研发出“抗虫汕优63”(也就是“Bt汕优63”)种子,并出任了一家名叫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下称“科尼公司”)的CEO,科尼公司委托湖北松滋种子公司(下称“松滋种子”)来进行制种,而华中农大也有一个公司卖“抗虫汕优63”种子。

转基因水稻提前进入商业化种植,最终被湖北省政府证实,并彻底铲除上万亩转基因水稻。2005年8月,湖北省农业厅宣布对三家擅自扩大制种的公司开出罚单,其中包括科尼公司、武汉禾盛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和华中农大新技术研发公司。2006年1月,该厅又向全省通知,禁止销售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作物种子。

在2005年的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出事件中,张教授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4年后,他成立了中国首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团队。

水稻调查报告篇(10)

为顺利完成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下达的2021年水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确保实施工作、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如期目标任务,为我市准确研判生产形势、科学决策指导,推动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试验方案。

一、监测点基本情况

钦州市水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面积20亩,实施地点位于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平福村委那桩村,该村地处钦州市西部,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2℃,雨量充足,常年平均降雨量2080mm,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1801小时,太阳辐射强,日光充足。监测点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潴育性水稻土,土壤肥力上等,地势开阔向阳,田块大小1~3亩/块,排灌方便,是栽培水稻的高产区域。

二、试验内容

(一)新品种试验。选用我市主推超级稻、优质杂交稻、优质常规稻品种各一个进行试验,早稻品种为:特优7571、野香优莉丝、广粮香2号;晚稻品种拟为:中浙优9号、野香优莉丝、广粮香2号。移植时采用机插栽培方式,水肥管理一致,试验采用简比法,每个品种为一处理小区,小区间留工作沟,每亩用种量2.0kg。

(二)水稻不同种植方式技术对比试验。早、晚造均选择野香优莉丝进行观测,试验设抛秧、机插秧、手插秧三种移植方式,水肥管理一致。试验采用简比法,田块面积约3亩,每个处理为一小区,小区间留工作沟,亩用种量2.0kg。

三、技术措施

(一)培育壮秧

试验育秧采用集中育秧方式,经浸种催芽后,将种子播于机插秧盘中,每亩用秧盘22个,选用优质育秧基质,播种后适时喷水,保持基质湿润,保证秧苗生长水分。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可适当喷施水液肥,促进壮苗。移植前3-5天喷送嫁药,看情况施送嫁肥。

(二)大田栽培管理

1.提高办田质量,施足基肥。移栽前1天,结合犁耙田每亩施用基肥:商品有机肥250kg、复合肥25公斤(氮磷钾含量15-15-15%)、钙镁磷肥25公斤。犁耙田时要开好四周田边沟以及十字沟(工作沟),整平田面,田面保持泥皮水为宜,水层过深或缺水都不利于禾苗生长。

2.合理密植,确保基本苗数。亩移栽密度:手插秧规格为20cm×16.7cm,抛秧规格为每亩22个秧盘秧苗,机插秧按30cm×12cm,亩基本苗数控制在6~8万苗。

3.水肥管理。追肥:移栽后5-7天秧苗返青时,追分蘖肥,亩施尿素15kg、氯化钾8kg。穗肥在晒田复水后,大约在5月上旬(倒2叶长出时),亩施尿素5kg、氯化钾8kg。齐穗期后依植株长势情况决定是否喷施叶面肥,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00g加尿素250g兑水50kg喷施。水分管理:按水气平衡原则进行管理,插后至分蘖期够苗前保持浅水层,在亩苗数16万时排水晒田,晒田以晒至田面开裂,叶色转淡黄,茎叶硬直为止。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1周,排干田中水。

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全面推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适时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及福寿螺、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瘿蚊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虫害防治推广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进行物理防治。并注意鼠害、草害防治。

5.适时收获。采用机械收割方式进行收割,机械粉碎稻桩回田。

四、组织措施

(一)加强领导,职责到人

项目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项目负责人是米世光,实施负责人是梁玉祥,联系电话0777-2835441,监测点负责人是胡成武,联系电话13977793085。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其他成员配合开展相关工作,钦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钦北区那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参与实施。各相关单位必须加强沟通和密切配合,认真领会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做好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早计划,早行动,早实施,将各项任务及时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圆满完成。

(二)明确任务,按时完成

1.定时观测上报。从播种至收获,对上述试验处理的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和个体及群体性状进行定点观察记载,做到每5天观测调查一次,并在当天或者次日上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上一篇: 创业计划论文 下一篇: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