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支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摘要: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乡镇的支原体的感染率存在一定差异性,总体的感染率在7.92%和12.38%。从感染情况来看,不同乡镇地区由于牦牛养殖数量不同以及所在的位置不同,支原体病的流行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牛支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牛型支原体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首次在美国患有乳腺炎的患病牛牛乳当中分离得到,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首次报告该种支原体与牛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已知的牛型支原体能够导致牛群出现肺炎、关节炎、乳房炎,同时还会导致牛群出现结膜炎、生殖道炎症、妊娠母牛出现流产,导致不孕不育,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发病原因[1]。近些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牛支原体病在我国的西藏、青海、海南等牛养殖主产区广泛发生流行,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与牛群的交易运输密切相关,大多在引种牛群两周左右突然出现临床症状。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获取

2020年到2021年青海省门源县的5个乡镇当中按照随机原则,对当地养殖的牦牛进行血液采集,将采集到的血液放置在采样袋当中,低温保存送到试验室进行血清分离,两年间共采集血清样本1363份(青石咀镇、皇城蒙古族乡、苏吉滩乡、大滩乡、北山乡分别采集236份、291份、303份、223份、310份)和1923份(青石咀镇、皇城蒙古族乡、苏吉滩乡、大滩乡、北山乡分别采集436份、333份、421份、420份和313份),血清处理完毕之后在-20℃环境下进行低温保存。检测试剂盒是由上海玉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检测方法

将采集到的血清恢复到室温状态之下,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添加试剂与血清进行进一步的反应,然后使用分光度计进一步测定分光度值,根据分光度值来判定血清样本的阴性和阳性[2]。阳性对照孔平均值要不小于1.00,阴性对照值平均孔要不大于0.10。临界值=阴性对照孔的平均值+0.15。如果样品的OD值小于临界值则可以判定为牛支原体阴性,如果样品的OD值不小于临界值,则可以判定支原体阳性。

2结果

2.12020年青海省门源县牦牛支原体病的感染情况调查

2020年从青海省门源县的5个乡镇当中,共采集到牦牛的血清样本1363份按照抗体检测试剂盒的要求进行抗体水平监测,能够发现不同乡镇的抗品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以牦牛养殖数量相对较多乡镇和民族地区的阳性率相对较高,2021年青海省门源县5个乡镇牦牛血清样本中,支原体感染的总阳性率在7.92%。从感染情况来看,不同乡镇的支原体感染存在很大差异性,有些乡镇尤其是牦牛养殖数量相对较多的乡镇和民族地区,牦牛专用软体的感染率相对较高,总体的阳性感染率相对较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对支原体病的危害认知不足,没有做出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对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动态掌握不足,发生疾病之后,经常会将其作为牛出血性败血症去治疗,导致防治效果变差,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病情,再加上养殖场会存在隐性感染病例,周期性的侵染牦牛群,导致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中的周期传播流行。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22021年青海省门源县牦牛支原体病的感染情况调查

2021年从青海省门源县5个乡镇当中共采集牦牛血清样本1923份,按照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使用说明进行抗体水平监测,能够发现5个乡镇牦牛血清的阳性抗体率比2020年呈现升高的趋势,并且不同乡镇地区的牦牛阳性率呈现出差异性的变化,有些地区的阳性率呈现升高有的些地区的阳性率逐渐下降,但5个乡镇牦牛支原体病的总体阳性率在12.38%,阳性感染率逐渐升高。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养殖规模逐渐扩大背景下很多养殖户需要从外地引种,在引种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产地检疫,引进的牦牛群体当中会存在个别的隐性患病病例或者处于慢性发病阶段的患病牛,没有实行针对性的封锁隔离和针对性的检疫检验,到达养殖场之后立即混合养殖,从而造成了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中的传播流行,危及到动物安全。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3讨论

3.1牦牛支原体病的危害

牦牛支原体病是由两种类型的支原体感染引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被称为牛支原体肺炎,主要以纤维素型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对牛养殖业构成的危害较为严重,目前该种疾病在亚洲地区,非洲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广泛发生流行。牛肺疫和牛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十分相似,早在上世纪的30年代~40年代曾在西北、东北、内蒙古、西藏等地区大部分发生流行。从1949年开始,我国针对牛肺疫启动了疫苗免疫接种、隔离、扑杀等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牛肺疫的传播蔓延,1996年我国宣布彻底消灭了牛肺疫等重大传染性疾病,2011年5月24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第79届的年会通过决议认为中国是无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国家。进入2008年之后,湖北地区从外地引进的一批架子牛群当中爆发了以坏死性肺炎和胸膜炎,常规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并且很多牛群会继发出现关节炎症状和繁殖障碍,对当地的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经过鉴定不属于牛肺疫,是由牛丝状出现体感染引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被称为牛支原体肺炎[3]。该类疾病的传播流行与运输密切相关。牛支原体疾病传播流行速度相对较快,但发病周期相对较长,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主要以典型的呼 吸道症状为主,呼吸急促,呼吸不顺畅,年龄越小的牛群对该种病原的易感性越强。青海地区牦牛养殖业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和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进一步增大,以支原体肺炎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疾病,在本地区呈现加重流行的态势,流行范围逐渐扩大,发病流行率逐渐升高。尽管牛支原体病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牛群一旦出现该种疾病会周期性的感染疾病,会对牛群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威胁,甚至会降低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不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所以需要我们加强对该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该种疾病的流行特征。

3.2牦牛支原体病的流行特点

自然感染条件下,潜伏期很难确定。有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健康牛群在购进24h之后,鼻腔当中就能够检测到牛支原体,但大部分牛在7d后经鼻腔就能够检测到支原体,多数牛群在运抵目的地2周左右相继发病,不良的养殖环境以及中途遭受到应激刺激均是造成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感染牛支原体的牛群可以携带支原体数月,甚至长达数年,是养殖场最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主要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近距离,接触传播吮吸乳汁和生殖道接触也可以造成垂直传播。在很多牦牛养殖场当中支原体病通常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国外早期认为细菌性病原主要有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蔓氏杆菌。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导致该种疾病的细菌性病原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除了上述两种致病原因之外还包括了化脓隐秘杆菌、昏睡嗜血杆菌等。此外某些病毒例如牛疱疹病毒、传染性鼻血管炎病毒、副流感病毒、病毒性腹泻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都可以导致牛群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促使细菌性病原增殖并下行到肺脏组织引发肺脏出现严重的病变,此时支原体就会大量繁殖,产生致病性。对于牦牛养殖产业来说,由于处于海拔高度较高,气候寒冷,应激因素相对较多,如果长时间运输养殖方式突然发生变化,养殖条件突然发生,改变诸多应激刺激,都会导致牛群的身体抵抗能力下降,这是引发支原体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此外支原体感染会对牛群的免疫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进一步促进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加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除了细菌病毒出现混合感染之外,有研究表明血孢子虫感染可能对牛支原体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3临床诊断

对于牦牛支原体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主要通过外在症状和脏器组织的病变情况对病情作出初步的判定。发病初期阶段患病牛的体温升高到42℃左右,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采食量逐渐下降,并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不断的咳嗽气喘,尤其是在清晨半夜或者气温发生突变时咳嗽症状逐渐加重,从鼻腔当中会流出很多清亮或者脓性的鼻炎,病情加重时患病牛不能正常采食。成年牛群的发病周期相对较长,患病牛生长发育不良,身体逐渐消瘦,背毛杂乱,失去光泽,大量牛毛脱落,体表皮肤苍白失去血色,有的患病牛会出现腹泻,排出水样腹无泄物,甚至会在腹泻物当中夹杂少量的粪便。有的患病牛排会出现关节炎,不能够正常行走,关节肿大。也有的患病牛会表现出眼结膜发炎,眼结膜潮红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或浆液性分泌物从眼角当中流出。发病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控,病情较为严重时患病牛群的呼吸道症状逐渐加重,死亡率能够达到50%以上。通过解剖能够发现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胸腔和肺脏组织,胸部和胸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粘连现象,并且会蓄积有少量的粘液,心包积水比较严重,颜色呈现黄色澄清状,在空气当中暴露一段时间之后逐渐凝固成纤维素性凝块。肺脏组织病变最为明显,肺脏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炎肿胀现象,肺脏的病变程度往往与发病周期和机体的抵抗能力相关。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强的牛群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肺脏肿胀,肺尖叶、心叶、隔叶会出现红色的肉样病变,同时在肺脏组织表面还会出现化脓性的坏死病灶。病情加重之后在病变的肺脏组织会分布有大量的干酪样或者化脓性的坏死病灶,病理组织检查可以发现病死牛会存在支气管肺炎或者化脓性坏死性肺炎,有时还会引发凝固性坏死性肺炎。

3.4实验室诊断

肺炎支原体自然条件下的培养难度相对较大,在无菌条件上可以采集病变的肺脏组织,将其接种到液体支原体培养基上,在二氧化碳环境下进行液氧培养,一般培养4d~5d之后就能够发现液体自然体培养基混浊,然后将培养物转移到固体支原体培养基上,相同的条件下持续培养3d~5d之后,在固体支原体培养基上能够形成煎蛋状的致病菌菌落,小心调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染色镜检,能够发现革兰氏阴性染色,但是染色不是很明显的病原菌,姬姆萨染色剂能够将病原菌染成红色,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支原体呈现多种形态,有的呈现杆状,有的呈现细丝状,有的呈现逗点状。另外在实验室诊断过程中,也可以采集患病牛的新鲜血液,进行支原体全血凝集试验。
3.5防控措施

确诊之后,首先将患病牛单独隔离并做好养殖场未发病牛群的持续不间断的血清检测,检测出隐性感染牛之后立即隔离淘汰,构建无病的繁殖母牛群,并做好犊牛的隔离,投喂消毒的乳汁。通过妥善有效的净化处理,能够短时间的控制病情,培养健康无病的牛群。在未来牦牛支原体病防控过程中,应该进行引导基层地区的养殖户加强牛群的针对性管理,坚持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模式,避免随意从外地引进牛群,减少交易环节,在引种之前应该做好检疫检测,防止引进患病牛、处于潜伏阶段的带菌牛。注重做好日常的养殖管理,保证圈舍通风良好,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过于拥挤造成病情的传播蔓延。根据牦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冬春季节应该注重做好精饲料的补充,保证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添加合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控该种疾病的有效措施。早期选择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常用的抗生素包括了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见的包括了环丙沙星、泰乐菌素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牛支原体病是高海拔牦牛养殖领域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种疾病发病周期相对较长,传播速度较快,但造成的临床症状相对较为缓和。由于该种疾病的传播渠道多种多样,成年牛群感染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十分缓和,如果没有做好有效的净化处理,将会对牦牛养殖业构成毁灭性打击。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不断加强所在地区牦牛养殖领域支原体病的流行情况调查,掌握牛群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净化,构建无病的牦牛群,以此来推动牦牛养殖的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强,瞿慧,俞财荣,等.奶牛感染牛支原体的血清学调查[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6):33-34.

[2]蒋南,翟研妮,谷长勤,等.传染性牛支原体肺炎自然感染病牛的病理学观察[J].中国兽医科学,2011,41(9):933-935.

[3]辛九庆,李媛,郭丹,等.国内首次从患肺炎的犊牛肺脏中分离到牛支原体[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8,30(9):661-664.

作者:马翠英 单位: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浩门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与防治研... 下一篇: 农田黄地老虎防治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