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时间:2022-10-17 11:57:23

摘要: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必须主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转型和升级,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服务能力和管理评价水平,在人才培养、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升级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储备。

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了关键生产要素,也逐渐改变了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产业结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生动力。尤其是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让人们感受到了数字经济的强大优势以及数字经济对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意义。数字经济带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显现出了现有人才数字技能不高、专有数字人才数量不足等问题,这需从人才的供给侧——教育领域,探寻改革方案。如何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人才需求,成为中国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

1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人才缺口巨大

唐·塔普斯科特于1996年最先提出了数字经济的概念,随着近年来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数字经济的核心主要是数字化信息生产和数字化信息运用,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2]。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数字产业化即数字信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的发展。目前数字经济对经济的助推作用明显,全球权威咨询机构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截至2022年,全球GDP的60%以上将是数字化[3]。而在当前的中国,数字经济依托海量的互联网用户红利,正在从需求端慢慢向供给端的渗透,中国的经济数字化正从传统的ICT(软件业、通信业、电子信息业)产业向融合性的产业转型,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生产、物流、教育、医疗等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数字消费也表现很亮眼,专家普遍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必将以超速度蓬勃发展[4]。数字经济时代已然到来。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无论是为了应对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还是享受其带来的发展机遇,发展的关键都在于人才,而以中国的实际国情来看,数字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都相对薄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显示,2017年ICT产业人才总体需求有765万的缺口,到2020年人才缺口已经高达1100万,且伴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加速,数字人才需求缺口还在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产业数字化进程需要的数字人才预测如图1所示[5]。在数字人才供给相对不足的同时,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传统行业岗位产生了挑战,一些重复性、低技术含量的职业面临被取代的风险,人工智能技术员、电商主播等与数字经济产业相关的新兴职业开始兴起,数字经济领域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6]。

2数字人才的定义和类型

目前各国对数字人才的定义主要是基于就业者是否拥有ICT相关的数字技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则将数字人才归纳为以下2类,即拥有ICT专业技能的人才及与ICT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7]。而笔者认为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ICT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的是既掌握数字化思维,又精通行业商业运作模式,能在垂直行业领域深度应用数字技术的跨界人才[8]。具体包含以下3种类型:①数字化领导者。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是具备数字化思维能从上至下通过数字化技术持续推进数字化变革,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人才。②数字化专业人才。数字化转型的建设者,ICT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包括业务架构师、软硬件工程师等传统ICT专业,也包括大数据、用户体验设计等新型专业。③数字化应用人才。数字化转型的应用者,具有“数字”和“专业”双重技能,能基于不同专业或业务场景,将数字化应用技术与专业技能和业务模式相融合,应用新技术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

3数字经济时代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

就社会对数字化人才的整体需求而言,以上3种数字人才类型中,知识型、技能型、应用型的数字化应用人才是当前阶段供需缺口最大的人才类型。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教育类型,在中国由工业经济社会迈向数字经济社会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还稍显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培育目标的制定难以契合数字人才的岗位需求

当前职业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主要聚焦在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如此单一的培养目标使学生缺乏数字化技能和专业视野,不能满足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岗位的技能要求。

3.2课程体系的构建无法适应数字人才的技能培养

学校传统课程体系无法适应产业数字化升级后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数字经济带来的产业升级和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课程的内容显得迟滞和呆板。

3.3教学力量的投入不能为数字人才技能培养提供保障

中国的职业教育主体是职业院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与企业、协会、政府等其他社会主体的合作还不够深入,单靠规模较小的职业院校在信息化时代下所需的师资培养、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投入落后于时代的标准,不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下对岗位技能人才的需求。

3.4教学评价的应用无法匹配数字人才的培养标准

在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知识和技能的展现形式丰富多样,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渠道也变得十分多样、立体,传统以考试和成绩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建立全方位、多维度、适合时代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迫在眉睫[9]。

4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人才培养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未来的人才需求,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数字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贴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上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为经济和工业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实现人才培养与数字经济人才需求的紧密衔接。

4.1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

4.1.1融入“发展”定位

将产业升级中涌现的传统岗位的新需求、新职业的能力、素质要求及时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性育人与发展性育人相结合,硬技能(机械、化工、计算机等与专业相关的技能)与软技能(艺术、交流、合作等认知性技能)培养相结合,就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需求相结合,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重新定位。数字经济时代下人才需求类型如图2所示。

4.1.2体现“数字”定位

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间云平台交互的交流模式,大大降低沟通成本的同时也对工作岗位提出了能够熟练操作平台,高效地与平台对话,快速筛选、传递、反馈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等新的技能要求。所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处理好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数字技术(如数据采集处理、数据平台操作)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培养能高度胜任数字化岗位的复合式技术技能型数字人才。

4.1.3突出“跨界”定位

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推动着各种机械、设备和产品的改造创新,使其逐渐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复合性特点[10]。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淡化制造者与设计者间的界限,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生产产品的专业技术技能,也需要掌握丰富的产品知识,突出“跨界”的新定位。

4.2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构建”

4.2.1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新职教

2020年9月颁布的《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将苏锡常都市圈建设成为全国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产教融合”上升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行业龙头企业以职业教育发展的引路人和赋能者的角色将校企合作形式推向更深层次地校企协同发展,校企“双元”育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包括学校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在内的职业教育标准,让产业与专业共生共长,让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良性互动的机制逐步完善。

4.2.2“中高本硕”贯通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推进长学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职业院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相互衔接,制定中高职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学制衔接、课程衔接为主线,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建立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贯通培养联合体,为职业院校学生多路径成才搭建终身发展的“立交桥”,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习连续性、学制衔接性和发展的贯通性提供保障,建立职业教育终身发展与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岗位能力的需求变化。

4.2.3构建复合型专业生态圈

加强顶层设计,以专业群为基础重构教学院系,依托专业群建设所构建的复合型专业生态圈更好地提升专业内涵与培养能力,为培养复合型数字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重视专业群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在培养学生通用能力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在分方向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合理设计,促进专业群融合发展。同时学校也应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职教集团、专业建设联盟作用,建立专业开发、布局、调整、预警与退出机制,提高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吻合度。

4.2.4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对与数字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课程的开发和引入,需要加快推进专业数字化改造,建设适应数字经济的新形态专业,培育数字技术融合于专业教育的思维与理念,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融入数据分析工具等相关知识,开展卓越人才培养、企业现代学徒培养,创新与开发体现专业前沿性和实践性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4.3人才培养能力的“新催生”

4.3.1提高对新技术的敏感度

保持对新技术的职业敏感度,是目前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对岗位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涌现的各种数字技术促使着岗位工作人员需持续关注、了解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因此,职业教育需重点培养对新技术敏感、有积极探索精神并能够将新技术运用到工作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4.3.2强化数据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下,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能够掌握充分、合理、有效地分析、处理生产或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海量基础数据的方法,处理各种数据为决策服务。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熟悉各种数据管理、分析、决策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所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需要逐步加强学生的数据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4.3.3重视持续学习、跨界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持续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是解决学生应对数字经济时代下知识和技术的迭代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根本方法,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汲取所需的跨界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高的眼界[11]。

4.4教学实施的“新转向”

4.4.1创建智慧课堂

构建基于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教学实施、教育管理进行洞察和预测的智慧校园环境[12]。实现教师线上备课、授课、辅导答疑、作业布置、在线考试及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学习、互动提问、提交作业等线上功能,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新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融合创新,借助VR/AR等数字信息技术模拟展现各类具有真实感、沉浸感的智能化实验实训场景,使学生获得职业情景熏陶与训练。

4.4.2推进智慧学习

依据行业和技术的前沿发展变化,组织多元化师资开发交叉专业新课程及专业课程资源,构建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交互学习系统以及线上线下学习融合的混合学习模式,使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在平台上聚集与共享,降低教育成本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

4.5教学评价的“新认定”

4.5.1人才培养证书的认定

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职业院校正在积极实施“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X”证书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用“X”代表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技能证书。职业院校可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到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内容中,通过证书的培训、考核,提高数字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5.2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认定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人才的需求使职业教育需在原有的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重新设计,需更加注重学生跨界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工作中解决现实问题等能力。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也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优化、升级,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人才评价方面的智囊作用,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4.5.3信息化评价手段的认定

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利用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的实验条件,开展学生学习过程的学情分析、学习资源供给、学习过程监控和学业水平诊断。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利用大数据平台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学习问题信息采集与教学策略的动态调整,精准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沟通更加精准、智慧、实效。

5结语

国之强盛的动力源泉在人才。当今社会,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必须主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转型和升级,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服务能力和管理评价水平,在人才培养、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升级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薛新龙.数字经济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转型[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9):42-44.

[2]周蓉蓉.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基于国际经验的考察[J].西南金融,2020(4):90-96.

[3]飞书,IDC.未来企业效率白皮书[EB/OL].[2022-06-24].

[4]李晓雨,王玉伟.“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11):160,162.

[5]斌哥.中国数字化人才培养格局的六大新趋势[EB/OL].[2022-06-24].

[6]何海锋.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与就业[J].新经济导刊,2018(11):76-82.

[7]清华经管学院.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R].2017.

[8]吴俊宇.转型“树木”,华为“树人”[EB/OL].[2022-08-19].

[9]极客邦科技.《数字化转型中的人才技能重建》解码报告[R].2020.

[10]阮芳.迈向2035:攻克数字经济下的人才战[J].科技中国,2017(3):25-36.

[11]许文静.数字经济时代会计面临的挑战、机遇与人才培养创新[J].商业会计,2020(8):99-102.

[12]周如俊.人工智能发展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转型”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20(9):23-28.

作者:肖宇 季敏霞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索 下一篇: 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