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30 10:18:24

数字信息学

数字信息学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25-02

20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给人类的生存与思考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带来教育的革命。在中小学教学科目中,在信息技术与这些科目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课起着重要的基础和示范作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对其他科目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几年的探讨,结合本人开发的《信息技术课堂助手》系统为例,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从2002年起,全国中小学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微机室。经过多年磨练,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教师已经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各种教学资料、教学软件、管理方法、教学理念丰富多彩,可以说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生机勃勃。可是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用考试和测试软件能方便地检测学生成绩,但是不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能检测“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也有些教师提出不用考试而用“电脑制作”,用“学生电脑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我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比考试的方法有了进步,但仍然有缺陷,也就是说教师评价的也只是最后的结果,看不出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挫折、解决的方法、创新思维的获取等,所以说这种评价方法也不全面。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的可行性:现在所有中小学微机室软硬件配置均已达标,并且已实现联网功能也就是说每个微机室都是一个局域网,在硬件上已具备了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能。微机室操作系统都采用WINDOWSXP以上版本并且配备了常用应用软件。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基础软件环境也是可能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开发的可行性:首先,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数据库软件日趋成熟,教育软件的开发一日千里,所以从技术上实现是可能的;其次,经过多年进修学习,现已涌现出很多专家学者型信息课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高超的软件开发技术,相信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成为合格的开发成员或顾问人员;第三,开发出成熟的、功能强大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并可以延伸至信息技术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有着乐观的商业前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全国有着数量巨大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数字化”系统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广大学校领导渴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果;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渴望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渴望降低劳动强度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广大学生渴望客观的评价体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可以向其他各学科推广,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管理教学功能。这里所说的概念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管理教学,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信息教师的负担。主要功能包括:(1)动态提醒服务,即提醒教师教学进度、学生考勤、该对哪些同学课堂提问(最初使用时使用随机点名提问,或让积极举手的同学回答),还包括日常管理如闹钟功能、动态提供当前日期、时间、上课的班级、节次、课代表任务、本日微机室课表等等提醒。(2)提供考试成绩管理、课件管理、教案编辑管理、课堂练习管理、教学后记管理其他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教案和课件应按课时编号。(3)提供学生签到功能,计算机随机点名提问功能,计算机根据课堂提问次数及回答问题情况智能点名功能。(4)提供教师查询功能,能查询教学进度、特殊情况、班级情况以及每个同学的日常表现记录。(5)提供机器使用情况、维修情况记录及其他功能。

2.详细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每节课,每个学生的各种表现。包括考勤记录,操作练习情况记录,教师课堂提问及回答情况记录,课堂学生示范情况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记录,电脑作品创意情况记录,电脑制作进度及问题记录,学生提问问题记录,学生纪律情况记录,自定义项目记录等等。记录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电脑自动记录为主,以教师和学生输入为辅。

3.学期末评估功能。对各种记录都要量化,量化方法可采用10分制或100分制。根据全部同学记录日志,在学期末不但对每个同学评估量化而且对每个班级量化,也对整个年级量化。在对单个学生量化时包括量化得分,还要有按课时绘制的成长曲线。得分情况不必公布,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估,确定因材施教的方法。

4.系统的开放功能。例如可以对记录的项目管理的项目自定义,既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只使用部分功能,也可以添加新功能。

5.其他人性化设计的功能。如根据当前日期时间,按照课程表自动调用上课班级、学生名单;系统可后台工作(放于系统托盘),不影响屏幕;系统设置简单(只设置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和学生名单等)。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实现。

系统要求有明确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进度表;微机室要有固定的课程表、上课时间表;学生在微机室内有固定的机器号;学生名单应包括班长、课代表及各小组组长;教师教案、课件、练习和考试内容或其他资料有相应的课时编号。

数字信息学篇(2)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library work,the outstanding role of digital librarie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was explored.

Key wordsdigital library;information literacy;innovative abitity

良好的信息素养能促进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需求,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素养的培养与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学习与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高校数字图书馆正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导读的摇篮。

1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由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其简单的定义来自于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 ),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2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1]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大学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工作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能力,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具体来说,信息素养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大量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才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尚需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犯罪”、“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等方面的了解不够全面。

大学生自主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如何获取文献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比较陌生,对于图书馆的文献数据库不会使用大学生,不能准确、全面、快速的查找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信息。二是大学生利用信息盲从无目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有目的地利用信息资源和积累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许多学生通常没有目的和计划地阅读书刊。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面对大量信息,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造成盲目借阅的局面。三是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应急心理。许多大学生为满足某一阶段的需要或完成某一任务、某项活动而去选材、收集材料,应付了事。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本身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不够。首先是信息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往往只盯在教科书上,普遍以阅览专业期刊作为关注学科动态和发展趋势的主要方式,而对于从“专业年鉴”、“专利文献”中了解和专注学科现状、动态及发展趋势的比例较低,而这些文献资料往往是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信息的最有价值部分。其次是信息语言的局限性。学生信息语言的局限性分为2种,一种是检索语言的局限,不懂得复杂的检索语言,无法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另一种是英语语言障碍,无法读懂网上的主流语言,对最前沿的信息不能及时获取。

3数字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3.1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已从传统的图书馆发展为现代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和日益广泛的应用,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新变化,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图书馆绝不是图书馆的数字化,它已大大地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和范畴,呈现出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服务网络化、方式个性化、资源共享化等特征。数字图书馆的馆藏信息类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电子出版物、网络数据库和网上资源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字图书馆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2基于数字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2]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课堂和实践基地,在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数字图书馆的平台上,开展面向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2.1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数字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除了大量的纸质文献,还包括电子文献、各类数据库等。数字图书馆也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实体,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也不再仅局限于本馆馆藏,而是扩大到整个互联网上,如国内外的许多著名数据库,EBSCO、SpringerLink、CNKI学术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大大丰富了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数字图书馆拥有国内外文献和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成果信息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使图书馆有更加丰富的资源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提高的物质基础。

3.2.2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优势。建设数字图书馆需要有多种专业提供技术支撑,比如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高校数字图书馆普遍加强了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的建设。在数字图书馆中,拥有许多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了大型的文献集成管理系统,基于互联网建立了馆藏书目数据库、馆藏信息资源网、联机查询数据库等。借助于各类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地获取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先进的网络设备、方便的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为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技术的有力保证。

3.2.3数字图书馆的人才优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的各种专业技术支撑,都是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来提供的。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不仅有图书资料专业方面的技术人员,还包括一批熟悉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管理等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各种专业技术的相互融通,工作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数字图书馆所具有良好的用户教育传统,这就为开展基于数字图书馆的面向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储备了人才队伍,同时也拥有了人才优势。

3.2.4数字图书馆的环境优势[3]。信息素养教育不仅是信息知识传授、信息技能训练的课堂教育,同时也是信息观念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强化的养成教育,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来深化。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无疑是这种养成教育的有效依托。数字图书馆拥有其他部门难以比拟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图书馆有开架借阅的书库和阅览室,有可供检索和查阅信息的电子阅览室,有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图书馆网站,这一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数字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4]

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所具有的优势,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以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数字图书馆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

4.1加强教育引导,增强信息意识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高校图书馆的使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首先在于能否在校园搞好信息宣传。高校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的条件,如:校园网和多种媒体宣传信息素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应利用图书馆网站、宣传栏、讲座和文献检索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信息意识深入人心。

4.2加强文献资源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丰富的高质量的馆藏是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图书馆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来选购学术价值较高的、检索系统成熟的网络数据库。将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相结合,针对学校重点专业学科建设,收集具有学校专业特点的教学参考文献,自建一些特色数据库弥补现有数据库的不足。按学科、专业和一定的专题或根据读者的要求搜索和重组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网络优势建设高质量的图书馆门户网站等。

4.3建设专业资源导航系统,方便学生利用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网络信息资源存在着分散无序现象。大学生对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在查找信息时,有时候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的环境下,建设专业资源导航系统是很必要的,它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搜索图书信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利用和加工一些信息。所以,建设专业资源导航系统,是培养大学生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数字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方面。

4.4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创新人才[3]

数字图书馆在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除了开设“文献检索课”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信息素养相关教育系列的讲座,如电子期刊、图书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获取与文献传递;外语能力培训;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讲座等。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现代化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检索的技能、技巧和方法,从而促进其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5结语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图书馆是人才成长的基地。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信息素养教育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6参考文献

[1] 何艳群.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与高校图书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3):31-32.

数字信息学篇(3)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library work,the outstanding role of digital librarie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was explored.

key wordsdigital library;information literacy;innovative abitity

良好的信息素养能促进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需求,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素养的培养与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学习与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高校数字图书馆正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导读的摇篮。

1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由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其简单的定义来自于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 ),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2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1]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大学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工作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能力,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具体来说,信息素养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大量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才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尚需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犯罪”、“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等方面的了解不够全面。

大学生自主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如何获取文献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比较陌生,对于图书馆的文献数据库不会使用大学生,不能准确、全面、快速的查找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信息。二是大学生利用信息盲从无目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有目的地利用信息资源和积累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许多学生通常没有目的和计划地阅读书刊。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面对大量信息,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造成盲目借阅的局面。三是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应急心理。许多大学生为满足某一阶段的需要或完成某一任务、某项活动而去选材、收集材料,应付了事。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本身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不够。首先是信息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往往只盯在教科书上,普遍以阅览专业期刊作为关注学科动态和发展趋势的主要方式,而对于从“专业年鉴”、“专利文献”中了解和专注学科现状、动态及发展趋势的比例较低,而这些文献资料往往是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信息的最有价值部分。其次是信息语言的局限性。学生信息语言的局限性分为2种,一种是检索语言的局限,不懂得复杂的检索语言,无法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另一种是英语语言障碍,无法读懂网上的主流语言,对最前沿的信息不能及时获取。

3数字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3.1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已从传统的图书馆发展为现代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和日益广泛的应用,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新变化,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图书馆绝不是图书馆的数字化,它已大大地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和范畴,呈现出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服务网络化、方式个性化、资源共享化等特征。数字图书馆的馆藏信息类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电子出版物、网络数据库和网上资源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字图书馆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2基于数字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2]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课堂和实践基地,在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数字图书馆的平台上,开展面向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2.1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数字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除了大量的纸质文献,还包括电子文献、各类数据库等。数字图书馆也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实体,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也不再仅局限于本馆馆藏,而是扩大到整个互联网上,如国内外的许多著名数据库,ebsco、springerlink、cnki学术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大大丰富了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数字图书馆拥有国内外文献和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成果信息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使图书馆有更加丰富的资源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提高的物质基础。

3.2.2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优势。建设数字图书馆需要有多种专业提供技术支撑,比如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高校数字图书馆普遍加强了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的建设。在数字图书馆中,拥有许多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了大型的文献集成管理系统,基于互联网建立了馆藏书目数据库、馆藏信息资源网、联机查询数据库等。借助于各类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地获取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先进的网络设备、方便的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为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技术的有力保证。

3.2.3数字图书馆的人才优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的各种专业技术支撑,都是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来提供的。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不仅有图书资料专业方面的技术人员,还包括一批熟悉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管理等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各种专业技术的相互融通,工作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数字图书馆所具有良好的用户教育传统,这就为开展基于数字图书馆的面向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储备了人才队伍,同时也拥有了人才优势。

3.2.4数字图书馆的环境优势[3]。信息素养教育不仅是信息知识传授、信息技能训练的课堂教育,同时也是信息观念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强化的养成教育,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来深化。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无疑是这种养成教育的有效依托。数字图书馆拥有其他部门难以比拟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图书馆有开架借阅的书库和阅览室,有可供检索和查阅信息的电子阅览室,有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图书馆网站,这一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数字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4]

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所具有的优势,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以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数字图书馆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

4.1加强教育引导,增强信息意识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高校图书馆的使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首先在于能否在校园搞好信息宣传。高校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的条件,如:校园网和多种媒体宣传信息素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应利用图书馆网站、宣传栏、讲座和文献检索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信息意识深入人心。

4.2加强文献资源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丰富的高质量的馆藏是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图书馆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来选购学术价值较高的、检索系统成熟的网络数据库。将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相结合,针对学校重点专业学科建设,收集具有学校专业特点的教学参考文献,自建一些特色数据库弥补现有数据库的不足。按学科、专业和一定的专题或根据读者的要求搜索和重组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网络优势建设高质量的图书馆门户网站等。

4.3建设专业资源导航系统,方便学生利用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网络信息资源存在着分散无序现象。大学生对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在查找信息时,有时候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的环境下,建设专业资源导航系统是很必要的,它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搜索图书信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利用和加工一些信息。所以,建设专业资源导航系统,是培养大学生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数字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方面。

4.4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创新人才[3]

数字图书馆在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除了开设“文献检索课”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信息素养相关教育系列的讲座,如电子期刊、图书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获取与文献传递;外语能力培训;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讲座等。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现代化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检索的技能、技巧和方法,从而促进其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5结语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图书馆是人才成长的基地。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信息素养教育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6参考文献

[1] 何艳群.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与高校图书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3):31-32.

数字信息学篇(4)

②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

③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形成网上社群,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

④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信息数字化学习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开展信息数字化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去探索、去交流、去充分体验知识获取的全过程,这样经过感知才能记忆深刻,才能有灵活运用的基础。

1.改变以往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课本、教参、教辅读物、专业书籍等),转变为以信息技术作为信息获取的工具。

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能否占有信息、如何占有信息、占有信息的及时程度,是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获取工具,一般有以下三种途径:

(1)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

(2) 利用各种类型网站,包括各类教育网站、专业网站、主题网站等获取信息。

(3) 利用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获取。

通过信息数字化学习,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获取的主要工具,使获取的渠道更为广泛,收集信息的效率更高,从而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奠定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与资料储备。

2.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创设自主、协作的学习环境,以支持意义建构。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网络化教学则大胆地打破“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应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设计思想,将自交给了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运用多种信息资源,进行协作学习和探索,以支持学生的“学”,完成意义建构。

我们在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时,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设计各种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发生的外部条件来诱发、影响和促进学习发生的内因,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教学“统计表”,教师事先在计算机中储存中国队在各届奥运会上获奖的情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寻找有用的数据用并借助WORD中的图表工具画统计表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们有的用“条形统计表”统计同一届奥运会中不同项目的奖牌数目,从中发现我国的体育强项与弱项;有的用“折线统计表”显示我国在各届奥运会中同一个项目的获奖数的增减情况,并分析增减的原因,估计我国在该项目上的发展趋势。通过这样的自主研究,激活了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了学生创造性地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和互动过程中建构知识。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以协作式学习可以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项交流、合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我们在信息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如开展一定主题的电子板报制作、网页制作等比赛,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进行自由组合,分成了几个合作小组,然后进行讨论分工。能够熟练搜索信息的同学负责搜索资料,美术功底较好的同学负责设计排版,再由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输入编辑,最终集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修饰美化及细节的调整。在合作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 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误区,转变为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数字信息学篇(5)

中图分类号:G647.24

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其实就是学校档案的数字化,是指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等数字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处理的图像或文本的过程。

1 档案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根据有关规定,大部分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10余年了,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各类学校在信息采集、信息提供、信息处理等环节做出不少工作,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很大,在网络建设上主要投入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等硬件设施,同时投入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作为信息网络建设的软件投入,与信息相连接的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即计算机网络,为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基础保障。

在此基础上,主要要完成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的工作,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也是可以创造的,档案信息资源也是如此,需要建设,需要开发,更需要维护。

最后就是档案信息建设的标准规范文件建设,形成统一的、国际化标准的电子文件,并进行一定语言上的描述、进行安全方面的存储,有利于方便查询、交换,并可以在网上传输和管理等,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并付诸实施,使其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2 学校档案管理数字化现状

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学校各个系统建设工程中的一部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工作完成从档案实体逐渐转变为档案数字化形式的一个蜕变,也是体现学校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这个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实时共享,并便于相互间的储存和有效对接。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在学校管理工作档案信息资源作用的发挥;还是开拓视野,方便、快捷地查询,安全储存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从标准、规范的角度来看,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2.1 对档案信息化思想认识的误区

档案信息化并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是存在这种认识的根本,单一的理解和单一的电子化操作,没有形成规模和信息化的需求共享,最突出的表现是认为信息化就是电子化、数字化,把档案文献的数字化理解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忽视了中间一些关键的标准建设和信息共享。 学校为了追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忽视了许多细则标准与指标体系,只在纸质档案数字化的速度、进度上追求一定量的效率,忽视其实质内容,不了解档案信息化要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来运行,不能只限定在一定数量的电子设备,更重要的还在于对数字化概念的理解,对数字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论证研究等。近年来,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部分档案机构,相当多的在档案库把大量精力放在数字化加工的基础上,企图通过这个加工来提高数字化进程,其目的是减少人力劳作和频繁进出库房借阅档案的劳顿之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圈内或者一定范围内的电子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工作。这是在一个范围内或者一个部门内出现的误区,另一误区就是认为信息化是档案部门与有限的几个部门的之间的信息化,并不是需求关系的信息化,缺乏一定的系统观念,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2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管理漏洞多

管理,就是对一件事物的统筹、计划、实施、反馈整个过程的监督和管控,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漏洞,造成信息化建设不够畅通,甚至停滞不前,敷衍了事。

第一,档案管理的宏观调控失灵,缺少周密的计划和强有力的组织实施,没有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学校整体的发展格局中,造成单一部门的愚公移山之景象,说到底就是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缺乏支持力度。

第二,重复建设问题,由于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和有序的推进,一个时期或者一个阶段所做的工作几乎都是重复的,目标混乱,目标错位,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和调查研究,盲目购置或者超前购置,造成设备与技术、技术与需求不协调,不配合等矛盾,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使信息化建设难以持续发展。

第三,信息价值不对等问题,由于储存的一定量的信息在流通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各类档案信息不平衡、信息缺乏或者信息过剩造成的信息失真,由于加工缺乏可持续性,在信息节点出现断档情况,造成信息价值受损。中职学校在照片档案的信息量的管理和存储上较突出。

2.3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质量问题

由于以上原因,在处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许多需求不协调、标准不一的情况,特别是在设计信息网络体系结构、选择软硬环境、确定技术标准等方面没有确保其可行性和可靠性的设计,缺乏信息建设的技术应用发展的前瞻性和可扩展性。对于相关标准,不仅体系复杂,而且信息技术不断地处于更新状态下,而且更新速度比较快,要求在技术的兼容性、可操作性上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由于缺乏相关的重视程度,很难在这点上做到标准化的信息建设格局。

另外,信息化质量保证重要的一点就是系统的安全稳定工程,缺乏安全性能的技术永远都是最危险的,特别是信息技术。质量如何确保,信息如何对等传输,一直是各大院校特别是中等职校所不能及的。

2.4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人的问题

一说信息化、数字化,人们更多的是于计算机联系到一起,很难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其实这个不是对错的问题,是一个思维习惯的问题,再先进的仪器都要靠人来操作,特别是专业的对口,不但要求有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当然不能只会计算机操作,还要有信息技术专业的基本素质,还要有建设、开发本岗位适应时展需要的人才和人才储备,有协助领导完成相关的技术决策、信息建设标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建议等。特别是中等职校档案工作人员要么毕业于非档案管理专业,要么就是安排闲散人员就职;因此,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会跟上档案工作的需求和提高工作水平。

3 学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议

根据前文叙述,对标准化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来更好的完成学校档案管理工作:

3.1 标准化、规范化。目前,由于出现诸多非标准的应用软件,不但在标准化方面有待提高,在规范化方面也需要提高,在选取和使用的时候要提前做好研究和分析工作,做好统筹安排,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不断借鉴和参考,提高档案建设的信息化。

3.2 做好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使用。一般来说,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收集、鉴定和筛选档案材料的输入系统,对收集来的档案材料进行特征描述和信息存贮的存贮系统,提供多种检索途径和检索手段的输出系统和通过使用户和系统之间得以交互信息的反馈系统。

3.3 实行全员参与,基础建设的档案提取工作,要求单位内部进行网络信息采集,对于各档案管理部门与校综合档案室的电子信息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质量。

3.4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主要是对口专业的对口对位,不能安排半路出身的或者为了安排而安排闲杂人等从事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档案人员必须及时进行在职的教育培训,借助培训平台,掌握新技术,更新档案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4 结语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向现代管理模式和理念转变,档案管理工作应发挥出自有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数字信息学篇(6)

二、学情分析

从目前盐城市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状况看,不同层次、不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状况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学生只懂得一些简单的操作甚至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课都开不全,相反有的学校却很重视,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以及对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因每位学生价值取向、思维不同,水平仍参差不齐。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当前常见的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按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常用工具,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比较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势,逐步提高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各种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合理选择各种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管理个人信息。

五、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先由实例创设情境引入,采用任务驱动法,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体验并讨论总结各种个人数字化资源管理法的特点。

六、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探究法及四步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环节

1.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管理从 手工管理

方式向以计算机为主导的数字化管理方式转变。

2.下列英文缩写中,意思为“个人数字助理”的是(B)

A.FTP B.PDA C.MP3 D.PC

3.英文缩写Blog的中文含义是(A)

A.博客、网络日志 B.个人数字助理

C.视频高密光盘 D.运动图像专家

(二)新课导入

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

师:陈×同学喜欢收集邮票,邮票本有很多邮票,但他不懂得管理这些邮票,请同学们运用已有的生活常识帮他画一个邮票管理的结构图。

学生小组合作画出结构图,同时让部分同学进行展示。

(三)探究环节

1.任务一 师:这是用PDA管理个人事务的一个简单例子,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具备这些功能,请同学们写下来。

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结果,并在纸上写下来,到大屏上展示。

2.任务二 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师:(1)在计算机中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文件

学生讨论2分钟,并找两位同学回答,揭示答案:

需明白文件放在何处,明确其具体路径;

在计算机中利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打开资源管理器的

方法)。

(2)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弄清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师:文件和文件夹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我们可以比喻成我们文件放在包里一样,文件夹是用来放文件的,那么我们打开包拿文件的过程就好比我们双击文件夹后打开某个文件的过程。

文件夹:用来存放文件

文件:图形、图象、文字、声音、影片、数据、课件、程序

(3)学生演示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资源的事例

师:请同学们利用资源管理器打开E盘音乐,看一看音乐文件夹下的文件管理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做出调整。

学生经过小组合作探究,请出两组同学,首先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进行操作演示。

3.任务三 请同学们根据P143页图7-5收藏夹的整理过程,打开一个你喜爱的网站并建立爱好文件夹最后将网页快捷方式添加到收藏夹中。

4.任务四 下面是王×同学的财务日记,请同学们帮他用电子表格文件进行整理,并对他的财务进行统计运算,最后用饼图表示他的各项收支情况,并分析这个同学的收支是否合理。

教师在走动的同时进行适时点拨,并对关键部位进行提示。学生积极利用电子表格分析王×同学的各项收支情况,并分析收支是否合理。

(四)课堂小结

师:经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学到了什么了?

数字信息学篇(7)

(1)从教材选择、内容讲解、课程衔接、教学演示等方面探讨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1];

(2)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CAI引入教学等方面研究本课程教学改革[2];

(3)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入手,探讨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途径[3];

(4)从本课程实验改革角度出发,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实验内容进行教学改革[4,5]。当前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主要集中在教材、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实验内容改进等常规方面。

1教学改革的目标

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涵盖范围极其广泛,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课程容量大,牵涉的原理相对复杂,如影像灰度直方图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图像的空间域、频率域增强与复原等内容;并且每一领域牵涉到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分形特征提取、多分辨率分析法等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如何取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各类通信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6]。面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数字图像教学内容和面向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等专业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是有区别的。主要为:

(1)强调图像处理方法具体实现的理论思路而非一般概念;

(2)强调图像处理方法具体实现的程序设计途径而非熟悉一门图像处理应用软件;

(3)强调利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实现图像应用系统设计思路而非熟悉一套图像处理应用系统的使用。

综合以上区别,应该从授课内容、前后续课程内容的衔接、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妥善安排,从而达到以上所述的教学目标。

2授课内容的安排

为使授课内容适应工科学生的特点,应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强调课程教学的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统一。在教案、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遵循这一原则,即:既注重本课程较强的理论性,又强调理论实现方面的可行性,制作出适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教案和课件。如在讲授图像的灰度变换时,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先明确图像变换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为此,以函数曲线形式让学生直观了解这种方法就是用一种数学函数来处理大量数据:fxybdLbMdfxyacbadcfxyacgxy,,,,bfxyLafxybfxya,,0,(1)由于该变换都是解析式,较抽象,因而给出图1(a)的函数曲线,并且对于该函数还有很多变形形式[如图1(b),(c)所示]:(a)(b)(c)图1图像灰度变换函数曲线针对以上变换方法,程序上是可以实现的,并且能够得到图像处理后的效果。如针对图1(c)的变换,给出该运算的C函数代码:voidThresholding(unsignedchar*ibuf,intwidth,intheight,unsignedintthres){unsignedinti,temp,len;len=(unsignedshort)width*(unsignedshort)height;for(i=0;i<len;i++){temp=*ibuf;if(temp>thres)*ibuf++=255;else*ibuf++=0;}}图2是处理结果,其中图2(a)为原图像,图2(b)为以图1中的(b)为函数曲线处理的结果,图2(c)为以图1中的(c)为函数曲线处理的结果。(a)(b)(c)

3前后续课程的衔接

课程内容衔接与师资配置主要目标是:

(1)恰当处理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吗,使学生能较好、较快地接受新知识;

(2)恰当处理内容重复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应制定出相应的授课教师配置方案,从教师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角度满足以上要求。

由于图像处理中有些处理技术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而电子信息工程类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这类知识,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要简单、明了地介绍这类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的同时,还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主要是为学习图像处理算法服务。如在讲授图像数学形态学处理的内容时,电子信息类学生对数学形态学较陌生,突然要求学生接受这一概念比较困难,可以具体联系图像建立该方法的处理思路。又如在讲述形态学操作中的结构元素时,使用图示的直观理解,让学生在知道图像的前提下,联系形态学理论,学习形态学处理方法中的“结构元素”的物理意义,而对其学科背景及概念则尽量弱化。对于图像处理的有些内容和前面课程存在重复,尽量不在这些内容上占用时间去讲解。如图像频域变换中的离散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在前续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中学生已经深刻理解,在图像处理中只要强调图像是“二维信号”,在FFT和DCT变换中注意是对“二维信号”进行处理,强调与“一维信号”处理的区别即可。

4教学方法改进与更新

在遵循有利于发挥学生是教育主体,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彼此促进共同进步的原则下,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数字图像处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了图像滤波内容以后,为达到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要求他们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一个图形用户界面,能利用自己学过的不同滤波器处理同一幅图像。这样,在学生学习以后,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立刻发挥作用,对此非常高兴,而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巩固了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而且编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实验教学的改革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想方法后,应找到所学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切入点。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使学生实验能力有质的飞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实验教学改革有3点改进:

5.1软件实验与硬件实验相结合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软件实验安排Matlab,VC,Photoshop等处理图像的软件工具,使学生认识到软件处理图像的巨大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硬件实验安排以TMS320C6000DSP为平台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系统,从摄像头的安装、前向视频采集电路的调试、CPU模块的程序下载与仿真、后向视频的显示调试等方面给学生以硬件操作的训练,同时,在调试好硬件后,还需要调试CPU中的C代码,以达到图像处理效果。

5.2代码编写与应用软件相结合

强调本专业学生代码编写能力,特别是在图像处理程序编写方面,但在此基础上,一定要熟悉1~2种应用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同时对该应用软件相关处理功能能从概念和算法上加以理解,软件实验主要采用VC和Matlab作为实验软件,但也安排了2学时的Photoshop实验,以让学生了解和使用图像处理应用软件。

5.3综合性实验与应用系统相结合

数字信息学篇(8)

    第二个突发事件就是全球性的“萨斯(sars)”病毒,另一场突如其来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由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早就意识到应对突发疫情和生物武器恐怖袭击的重要性,投资791亿美元,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今年的非典病例调查中,启动紧急行动计划和特别调查组,格外“关注”国际调查,提出隔离与检疫措施、标准,对来自病区的旅客实行严格检查(照相、按指纹手印),并利用“传染病监测网络”,通过旅游警告机制。到4月7日,cdc共发出疾病防范警告50万份。

    欧洲一些经历过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危机的国家,也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信息渠道畅通,效率较高,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疫情信息渠道和防范模式。例如英国3月17日开始在全国范围监测sars,对所有可疑的“非典”病例,实行全程跟踪。疑似病例报告全部存入传染病监测中心的数据库,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发送当地的流行病学专家,跟踪防治。

    世界卫星组织专家英格尔4、5两个月全程考察北京、广东、上海、河北及河南等地sars疫情,认为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公共卫生专业化队伍,乡镇地区缺乏专业培训;二是疾病监测报告体系比较落后,大都用手工报表或电话通报,没有评估环节,无法了解数据是否准确到达指定地方。例如省级疾病控制中心(cdc)起初未将数据报告到国家cdc,而是通过卫生部转移数据;三是数据分析迟缓。疫情报告数据包括数字、发病地区、症状、是否群聚感染等。但北京在4月下旬疫情爆发后,仍未分析病例数据,导致一半以上病例传染源不清晰;四是实验室控制能力不足。河北、河南等农业人口大省防疫部门,缺乏健全的实验室检测系统,河南甚至未建立省级疾病控制中心。

    第三个全球性突发事件是:西太平洋岛链中日本、菲律宾和印尼连续发生地震。尤其2003年5月26日18时仙台海域的7级地震,袭击半个日本,引发19次山崩,3起火灾98人受伤。大约3.5万户人家暂时断电,但几小时后又亮起来。位于震中附近的太平洋岸城市--女川的一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日本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立即成立了东北地震对策室,当地的自卫队应命作了准备。由于震源仙台东北100公里的近海海底71公里,判定没有海啸发生,余震最大为里氏4.7级。

    东京成田机场关闭了30分钟,羽田机场和仙台机场也暂关闭。大约半小时就重新开放。由于日本采用先进防震技术和严格建筑标准,没有房屋倒塌,只有少数房屋受损。回顾1995年神户里氏7.2级地震,造成大约6400人丧生,4人受伤,24.8万处建筑物被毁。我们参观东京的全国地震灾害研究所时看到,几乎日本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防灾救灾信息系统。今年的地震证明,日本在地震灾害方面,已经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

    经过唐山等特大地震灾害的袭击之后,我国地震灾害的监测、预警与应变能力,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经过1991,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袭击之后,我国气象界旱涝、沙尘暴预报准确程度和机理研究,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应变能力与长远规划

    诚如中央党校战略室段培君主任接待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所说,这些突发事件,不仅让我们从体制、机制的层面上进行反思,也同样在深层的观念上进行反思。给人们带来启示:知情权也是生存权。获取信息才能维持生存,了解信息也是生存的基本条件。信息误导就是对生命的误导。只有让公众知道实情,公众才会更理智地“万众一心、众智成城”,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月20日是我国迎战非典突发事件的转折点。从当时国务院新闻办的会上,老百姓第一次从正规渠道得知当时北京山雨欲来的严重疫情。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有力政策和措施,稳定了局面。坦承失误,吸取教训,群防群控的局面,立刻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在灾难面前,迸发出伟大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辉。

    2003年接二连三的全球性突发事件,对人类绝不会仅仅是损失。至少是又一次暴露、一个警告、一个推动、一个契机。多难兴邦,人类从灾难中学到的东西,印象深刻。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政府不能没有群众的信任!信息不透明,公众参预不够,决策民主不够,行政的效力和公正性就很难得到保证。

    2003年上半年的三次世界性突发事件,再一次证明了信息时代的严酷:谁掌握信息,谁就更加安全,更加富有;谁失去信息,跌进“数字鸿沟”,谁就更加贫穷,难免要被动挨打,甚至授人以柄,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国在信息时代制订《2020年的

    地球信息科学的应对

数字信息学篇(9)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丰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能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储量丰富、内容多样的教学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品质提升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更新速度也是比较快的,仅有的教材内容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能够随时随地的被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阶段,并且能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巨大的储备空间,在学生信息技术和知识能力水平提升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措施和方法

1、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和类型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首要步骤就是要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等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和类型。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要根据教学计划对需要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范围进行明确,缩小资源搜集的范围,选择针对性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另外,除了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以外,还要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分类,确定选用资源的类型。例如有的资源是涉及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有的资源是涉及到基础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等等,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划分。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方面,教师也要做到灵活多变,例如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教师可以选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Office软件操作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演示操作视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的应用。

2、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收集

确定好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围和类型之后,教师就要着手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收集。互联网以及相关的教育资源数据库等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将这些教学资源库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其中找到符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特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或者是无法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学资源类型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能力整理和设计出符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特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材和参考书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扫描,制成相关的教学视频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数字信息学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64-02

1 前言

信息技术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借助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都在互联网上进行集中、更新和扩散[1]。教育活动也受到信息化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利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极大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当今教育的新热点。下面就数字化学习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直接目的就是服务于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信息技术将作为一种工具为其提供服务。同时,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当以实践应用为前提,提高实践内容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计算机的组成、维护、安全、使用等理论方面,学生需要教师进行多次演示,并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以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新的理论、技术、软件等不断出现,教师作为学生的知识导师,应最先对新的理论知识、技术等进行学习和利用,并对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知识的内容由基础逐步向高层次发展。但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突出信息技术知识层次性的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

3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征

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指经数字化处理后的学习材料,能够借助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等进行教学应用。数字化的处理、存储、显示等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主要特征。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出现,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集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资源规模化于一体,具有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是这些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主题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市场上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十分丰富且形式多样,如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源、专题网站的学习资源、商品形式的课程资源、互联网搜索中的资源等,需要加以选择地利用。

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策略

针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结合两者的特点,不断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先进的、个性化的技术,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主题教学 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种类丰富、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快等特点,恰好能够满足主题教学对信息广度与深度的要求,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准确、深入的把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搜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随后对搜集所得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资源搜集、分类整理、主题研究等活动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专题研究活动,按照一定的步骤、规范和规律进行。通过学生对主题的发掘、数字化学习资料的搜集以及问题的研究等,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主题方面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同时,采用主题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发动脑筋,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了资源利用的广泛性,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在主题学习中,学生应将学习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可由教师对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进行加工和处理,向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也可由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思考和学习,将收集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综合分析等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通过主题教学,学生能够将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集中起来,进行学习、理解吸收,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对于不同的学习主题,学生也可将知识、问题等进行对比和学习,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采用模板引导 模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先将用到的知识以模板的形式设计出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然后在框架中将知识的主要内容提取出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也可以借用专题教学的模式,展开小型的专题教学活动。在模板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可以参照模板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对模板中设计的各个问题分别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学习和探索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数字化学习资源中获取;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

模板教学的形式提高学习的条理性,将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连接起来,便于学生清晰把握知识的脉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的不同,对模板的内容进行调整。模板也可用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条理性[4-5]。

采用任务教学的方式 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当对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教学大纲、知识的结构与内容等,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备课阶段设计好教学的方案和明确教学的目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知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学生跟随目标进行学习。针对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对数字化学习资料的掌握和理解,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以及目标设置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增加对问题以及知识的理解。通过任务设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进行引导,能够培养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探索的能力。同时,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以后,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索。

5 小结

综上所述,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数量极大、种类丰富的特点,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起到补充作用。在教学应用时,教师可以根据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展开专题教学活动,通过专题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理解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采用模板引导提高教学的条理性,通过任务教学的方式提高活动的目的性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翟海枕.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z1):724.

[2]郑丽.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3):153-154.

上一篇: 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下一篇: 医疗产品市场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