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发展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3 14:58:08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篇(1)

当今数字化电视发展已经成为广播电视的主要形式,广播电视数字化的这一趋势也正在从城市向乡镇发展,我国乡镇分布广泛,地域辽阔,将数字化电视推广到广大的乡镇农村对于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国家的农村发展建设要求。在推广数字化广播电视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以下笔者结合我国南方某地的乡镇广播电视数字化对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在乡镇的发展做出分析探讨。

1 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现状

1.1 数字电视自身的发展优势

数字电视业务正在逐渐发展扩大,向着农村地区蔓延,这不但得益于广电总局的政策支持,更是由于广播电视事业自身具有较大的优势。从政策上,国家当前正在推进数字电视的转换模式进行,这一趋势已经在各大中城市开展并且在利用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基础上有很好的基础。在提供的业务上,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图像更加清晰。数字电视的推进运行可以通过引进投资的方式,结合成政府、投资、用户共同负责的费用支出安排,不但用户的负担小,还能提供到比有线电视数量更多、品质更好的服务。我国浙江省的某镇在试行推广中已经发展了数字化电视用户超过万户,效果十分显著。

1.2 数字化广播电视在乡镇发展的竞争

数字化广播电视在发展同时新崛起的还有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形式,这些新媒体形式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优势,使得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首先,与网络电视之间的竞争,网络电视业务在我国出现到目前已经发展了大量的用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包括网通、电信的IP网络,也已经有央视国际网络公司等多家单位正式运营网络电视。

其次,与手机电视之间的竞争,手机电视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一个业务,对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推广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家对手机电视也有相关的支持,对手机电视的运营也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标准,国内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也都在积极的推进自身的移动电视业务发展。手机电视通过移动网络来进行业务的推广,加之现在使用终端产品的用户量大,使得手机电视业务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赞许,同时也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好评。

此外,数字化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遇到了来自卫星电视的竞争,尤其是在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区,卫星电视接收机将信号连接到普通的电视,国家在政策上严令禁止个人安装卫星接收设备来收看电视节目和收听广播,但是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业务需求,卫星电视业务也将会得到发展。来自卫星电视的竞争对数字化电视的影响主要在于乡镇大量客户的分流和广告客户的分流。

根据国家制定的广播电视发展战略,2015年我国将逐渐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进而全面推广数字化广播电视。我国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区占有我国电视事业的最大市场份额,只有将数字化广播电视推广到乡镇地区才能实现数字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当前广播电视数字化必须要在广大的乡镇地区打好基础,为与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广播电视数字化在乡镇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数字化虽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竞争,但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发展中要牢牢把握住乡镇农村这一广阔的市场,给数字电视发展更大的支持和保护,促进农村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更好更快发展。

2.1 个性多样化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业务过去的发展都是采用统一的模式,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不均衡,在推进数字化广播电视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各地乡镇的不同发展情况,在初装费、收视收费标准上进行个性化的定制,采用更加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对乡镇的数字化电视业务进行管理,做到因地制宜才能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发展,才能吸引当地的群众安装数字电视。同时在具体的节目编排上也要尽量多的结合三农方面的信息,例如融合当地特色的乡镇农业技术信息、农业市场信息汇总以及农业致富类节目等,这些都会受到乡镇农村地区的人们欢迎。

2.2 促进广大乡镇农村卫星天线安装的取消

在广大乡镇农村存在的大量的家庭安装的卫星天线是非法的,需要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加以治理取缔,鼓励用户安装合法的卫星电视或者数字化电视业务。有了数字化广播电视为取缔卫星锅的安装提供了服务上的保障,这也是保护国家卫星信号的一项举措。

2.3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促进数字化电视的科学化管理

在乡镇农村发展数字电视是丰富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作为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支持,可以形成政府的主要考察业务之一,通过数字化电视的推广,政府和数字化电视经营主体共同致力于推广数字化电视的研究、检查和验收等,对数字化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浙江省某乡镇也是应用了这样的策略在发展数字化广播电视业务。

2.4 数字化广播电视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

数字化广播电视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将成为在乡镇地区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有线电视是面向大众的一项服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手段,由于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收费是必须的,在收费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的加强监管,因此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些监督检查措施,这也能够加快资金的回收,对进一步的推广和扩大服务也是有好处的。

2.5 数字化广播电视与网络的有机结合

数字化广播电视与网络的有机结合也将成为数字化广播电视在乡镇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数字化广播电视传输建设中所建设的光缆具有超大容量,具有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同时利用这一资源还可以进行多媒体的开发和其他业务的推广。因此与网络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好服务基础,形成畅通的渠道运行,将使得广播电视数字化在乡镇获得更长久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数字化具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卫星电视等方面的竞争,但是结合乡镇地区的发展需求和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势头,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十分良好,市场广阔,广播电视数字化在乡镇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必须是符合三农政策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在乡镇这一市场站稳脚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篇(2)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其中,EF为区域内人均生态足迹(hm2);m为地域类型(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和建筑用地);km为第m种地域的均衡系数;i为消耗品类型;ai为第i种消耗品人均年消耗量;bi为第i种消耗品全球平均产量。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当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EF-EC>0)时,该区域形成生态赤字,即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攫取和占用超过了该区域所能承受的范围,主要表现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当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EF-EC<0)时,形成生态盈余,即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允许范围内。

万元GDP生态足迹

万元GDP生态足迹是指该地区当年总生态足迹与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结果越大,表示该地区生产力水平越低,产出率越低;反之,则表示该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9]。由于该文主要研究农业生态足迹,故GDP总值取河北省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来源

主要数据来源于2002~2011年的《河北经济年鉴》,其中2011年年鉴中缺少的部分土地面积数据咨询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后确定;计算过程中所用作物产量平均值来源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中国农业信息网。

结果与分析

1农业生态足迹趋势

计算农业生态足迹时,因能源消耗账户不属于农业生态范畴,故主要计算生物资源消耗账户,即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四大类。消耗量取统计年鉴中人均年消耗量平均值,以2010年为例计算全省农业生态足迹。河北地区针对农业的消费主要包括农产品(粮食、棉花、豆类、蔬菜、薯类、油料、烟叶、麻类)、畜牧产品(猪牛羊肉、蛋类、乳品类)、林业干果产品(板栗、水果、木材)和水产品。根据公式(1)计算河北省农业生态足迹。其中,均衡系数取世界上各个国家最常用的5组系数的平均值。

从表1可以看出,耕地足迹所占比例超过一半,耕地和草地足迹总和所占比例达到92.1%,表明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农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显示出省内总体生活水平偏低。图1表明,人均农业生态足迹呈稳中上升的趋势,说明对农牧产品的需求趋于饱和,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2003年生态足迹出现明显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当年肆虐全球的“非典”(SARS)限制消费;而2008年和2009年连续2a出现大幅度的增加是受消费模式的拉动,2008年举办奥运会、2009年中央政府4万亿刺激消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万元GDP下降趋势相当明显,从2001年每万元0.35hm2,下降到2010年每万元0.137hm2,证明河北省加快了科技投入水平,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地域产出率增加,正在向着都市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

2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赤字

根据公式(2)及统计年鉴中各类地域面积情况得出2001~2010年河北省人均生态承载力(见表2),产量因子取世界上各个国家最常用5组因子的平均值,分别为耕地(1.65)、草地(0.25)、林地(0.85)、水域(1.10)。其中,根据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建议,需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8]。

表2中农业人口比例与生态承载力呈正相关性,城镇人口逐年大幅增加,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面积迅速向周边扩展,占用了大量耕地、草地和林地,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农业生态承载力从2001年的人均0.4015hm2下降到2010年人均0.3467hm2。表明河北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对今后河北建设农业强省非常不利。2001~2010年河北省农业无一例外都处于赤字状态。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生态承载力的逐年下降导致了生态赤字从2001年的人均0.07650hm2扩大到2010年的0.13189hm2,10年间扩大了1.7倍之多,意味着要维持河北省现有人口的消费水平,至少还需要809.5hm2的各类地域面积,在农业范围内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城市化加快—耕地破坏—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赤字升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河北省应该控制城市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城市扩张对耕地的污染和破坏,建立生态型农业,提高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赤字。

3地域类型趋势

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部分微量消费品没有纳入该统计账户中,因此最终结果会略小于实际生活中人均生态足迹。按照同样计算方法可得出河北省2001~2010年的人均农业生态足迹[10]。

通过比较耕地、草地、林地和水域4类生产性地域人均生态足迹(见图3),可以发现耕地足迹呈现下降趋势,而草地、林地、水域足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草地和林地足迹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消费模式已发生根本转变,不再局限于对粮食等农产品的消费,而是转向肉、蛋、奶等高蛋白高营养食品,从而也导致土地供需发生转变。从图中可以看出,提供水产品的水域生态足迹对总生态足迹的赤字影响不大,因此要改变现有问题,主要需提高草地和林地的产出率,适度开荒,增加草地和林地面积;控制工业和城镇建设对生态空间的占用。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篇(3)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当前,中国面临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各行各业都要求变化、求创新。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下的核心,商业银行同样不能例外。数字化转型既是商业银行内部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竞争力的明智之举,也是其“破而后立”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学者对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型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和路径等内容。渠赞(2019)指出了商业银行应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并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应从数据应用、风控、人才引入、素养培训等方面入手。汪伏(2020)、张静(2020)基于政府、跨界竞争、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等角度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明确转型目标和方向、聚焦“五个重点”、加强智能风控建设等路径选择有利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张大鹏(2020)、吕慧敏(2020)侧重通过SWOT系统分析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应着力于数字化基础、数字资源积累、信息安全等层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但置身于特殊形势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转型战略方向的相关研究不多,商业银行如何制定与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又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程。基于此,本文采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农商行整体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与威胁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最终得出有效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趋势

(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选择

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19年的《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定义为传统银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变革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实现商业银行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和全渠道一体化的转化。随着大数据、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的“大行其道”。数字化的浪潮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甚至每个角落,金融生态和金融格局都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商业银行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通过自我革新巩固自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举措。商业银行一旦踏上数字化的赛道,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释放和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商业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其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惠及大众,不忘初心。积极拥抱数字化已成为商业银行前行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二)特殊形势下加速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

重大卫生事件爆发后,“线上化”“零接触”“无人化”等线上金融服务需求的猛增,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在此特殊背景下,商业银行因受经营利润、管理成本等因素影响,线下网点数量锐减。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发现,截至2020年5月14日,共有889家商业银行机构的线下网点停止营业,2019年同期退出的机构也达到了700多家。同时,重大卫生事件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格局,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大型商业银行相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在面对数字化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上种种对商业银行的“施压”和“挑战”,使重大卫生事件成为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道“催化剂”,倒逼其数字化转型进行自我改革、创新经营模式,以数字化思维引领发展更好地面对未来挑战。

三、特殊防控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SWOT分析:以湖南省农商行为例

(一)优势(S)

线下网点覆盖广,辐射范围大。我国农商行主要面向和服务于广袤农村地区,经过多年潜心经营,乡镇地区的线下渠道和业务网点得以拓展与深化,农村地区网点数量占比高达92%。在渠道广度与深度上具备天然优势。农商行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面向的是农村市场,而人情关系依然对我国农村有着重要影响,农商行相比其他银行在农村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具备吸引客户的先天优势。同时,农商行属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整体规模较小,内部机制相对灵活可控,不易受组织结构所掣肘和拖累,决策成本较低,内部改革易于推行。在金融科技与重大卫生事件相互交织的背景下,渠道广度和深度、客户粘性以及差异化竞争等内部优势有利于推动农商行数字化转型。

(二)劣势(W)

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农商行个体规模普遍较小,虽有接近万亿级的农商行,但资产规模在100亿以下的农商行超过一半[1]。农商行深植于农村市场,大多地处偏僻和欠发达地区,难以吸引合适的数字化人才加入,且缺乏相应的内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风控管理能力弱。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农商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且在重大卫生事件的冲击肆虐下,对农商行的风控管理和预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业务结构单一。农商行偏重存贷业务收入,收入来源单一,多数农商行非息收入占比不到10%[2]。置身于此次特殊背景下,在风控管理、业务结构及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短板会被显著放大并制约农商行数字化转型。

(三)机会(O)

1.政策支持。突发卫生事件期间,为加大金融战“疫”的扶持力度,中央有关部委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商业银行来为受突发卫生事件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纾解困难。具体措施有,2020年1月26日银保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除此之外,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聚焦三农的利好消息都为农商行数字化转型进行“护航”。2.消费金融潜在市场庞大。伴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指数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商行现有客户涌入城镇工作,收入增长促使消费进一步升级。且突发卫生事件压抑了农村居民的金融消费需求,以上种种都将在未来产生庞大的金融需求和市场。

(四)威胁(T)

1.整体利润率的下降重大卫生事件的肆虐和防控让农商行的诸多经营业务强行按下“暂停键”以及受利率市化、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导致农商行整体利润率和经营业绩的下滑。2.跨界竞争加剧竞争格局大型银行和城商行愈发重视三农与小微问题,通过改变渠道转向和占据技术、资金、人才的优势抢夺农商行市场。且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巨头们越来越看重农村市场,多方汇聚加剧了市场竞争格局。

四、对策建议

基于前文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做出的SWOT战略分析,本文将从拥抱金融科技、个性化转型之路等角度提出加快商行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拥抱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基建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篇(4)

新政下的五大商机

生态农业的机遇。三中全会《决定》全面部署了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制度体系的任务,包括城镇化和农村生态建设的政策导向,将带来农业品牌发展的机遇。

母婴市场的发展。三中全会放开“单独家庭”生育二胎,五年内将新增800万新生儿,直接受益的领域包括怀孕期间的诊断医疗器械、婴幼儿奶粉、纸尿裤、儿科用药、儿童玩具等行业。

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概念,并指出将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度。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其中民资或将担当重要的角色,娱乐、传媒迎来新机遇。

医疗健康产业的机会。三中全会对于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都提出了政策,将极大激发中国医疗服务和健康产业的活力。抓住中国人的健康需求,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人口老龄化的商机。2013年年底,国内老年人口总数突破2亿,还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由此,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养老产业应运而出。养老地产、老年家居、医疗器械、老年家电、老年智能设备等行业上升势头正劲,未来该产业必大有可为。

优化你的商业模式

在2014年年初之际,我对各领域的企业管理者有如下建议:

抓住90后。“90后”,正在成为所有企业都关注的群体,这个被社会贴上了“脑残”“堕落”“另类”等消极标签的群体,已经开始进入社会。对于所有的品牌而言,如何保持品牌年轻化是一个核心的议题,因此,尊重90后,发现90后的闪光点,寻求与90后的共鸣点,会成为越来越多品牌面临的挑战。

挖掘“精众”的价值。在今天的中国,追求“千人一面”趋同性的大众消费时代已经结束,社会消费群体出现了重新分散和聚合,向高度细分的族群化、小众化和个性化消费的“精众”时代演变。因此,营销的核心逻辑不再是将消费者一网打尽,而是先去寻找自己所在品类的精众人群,通过精众人群去引领大众市场,从而赢得规模效益。

融合线上与线下世界。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不是一窝蜂地寻找“万能解决方案”,而是应该主动而理智地研究、体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并让其为己所用。商业的创新一定是打破界限的,未来的商业注定是线上线下的融合。

管理品牌数字资产。如今消费者不再相信单一渠道的信息,更关心的是互联网信息。因此,如果品牌在数字世界拥有更丰富的信息,那么接触到消费者的机会就更多。

要知道,数字世界会重新划分品牌的势力范围。

2014管理风向标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篇(5)

2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发展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电视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就发展的态势看,国内电视用户数量达到数亿之多,电视的销量逐年递增,需求的种类也在与日俱增,各种电视充斥着家电市场,使人们在选购的时候不禁眼花缭乱。但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电视的种类逐渐趋向数字电视,因其独特的网络优势和无线的便利条件为客户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3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1)采用人工和智能结合的方法。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技术不成熟这一缺陷,我们要采用人工操作与机器设备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智能监控,人工普查,用户监督的三位一体方法,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难题。(2)无线数字电视与卫星电视直播结合。卫星电视直播现在也是时代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达到全国覆盖网络,实现全方位、全地段、全时间的电视直播,从而满足农村人民对信息的需求,使人们能够最快地掌握时代信息资讯、了解经济发展动向。(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无线数字电视发展的一大基础,掌握核心技术,安排好无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专业知识,以促进无线数字电视的发展。(4)转变农民的消费观念。农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容易,消费对于他们而言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民朋友收看的是免费的电视节目,在农民传统的观念里“不用花钱的就是好的”,有了这种消费思想,想让农民朋友掏腰包来消费看电视,难度比较大,单说一个机顶盒的费用就不是小数目,再加上使用的年费,合计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要想转变农民的消费观念,首先要做的就是思想工作,大力宣传“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最新信息”的重要性,让农民朋友知道信息的快、准、狠是多么的重要,鼓励农民接受无线数字化电视。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篇(6)

趋势二3G推动数字阅读生活如果手机具有上网功能,更是可以在线阅读,新书好书尽收眼底。如果手机附带如天翼阅读此类的软件,更是可以做到阅读,分享,评论等一站式的阅读新体验,大大方便了读者们的阅读需求。这一切都依托于电信信息网络的覆盖,随时方便稳定高速地接入互联网,并将随时随地的享受到多种宽带互联网服务。使得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搜索自己想看的图书,不必因为想看的书忘了下载而苦苦等待,想看什么直接网上搜索即可。而在这个电信3G网络已经覆盖的年代,自然可以做到高速下载,把最新鲜的精彩好书立刻呈现在你的眼前。

趋势三多屏互动,无缝阅读手指一动,你即可以在宽大的电视屏幕上享受原本你在手机上看着的小说;鼠标一点,你就可以从你的手机上继续浏览刚才在电脑上查阅的资讯。再也不会因为出门而放下电脑上正在看着的小说;再也不会局限于移动设备的小屏幕而放弃大屏幕带来的视觉盛宴。譬如中国电信在此次深圳文博会现场展出的无缝覆盖“三屏”“双媒”一站式数字阅读,你所需要的只是申请一个免费账号,即可以在手机、电脑、PAD、电视等多个屏幕在线或下载图书、资讯、杂志、漫画等内容,不再局限于在手机上看小说,在任何终端均可阅读天翼书籍,不仅购买记录可互通,也能任意设定及提取书签,查询历史状态。一个账号多屏使用,让阅读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用户脱离了终端单一的限制,也突破了传统互联网网络与移动互联网无法互通的障碍,做到一次订购多终端阅读。在所有终端上实时享受无缝阅读生活,再也不会因为日程安排而错过你的日常娱乐生活,多屏互动将会带给所有读者一个全新的“三屏”“双媒”一站式娱乐阅读新体验。

趋势四听书市场日益放大近年来,听书在国内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开始崭露头角。有声读物、有声读物网站发展势头强劲。面对前景如此广阔的听书市场,作为中国数字阅读领跑者的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再次走在了前列,与央广之声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天翼阅读有声版,为广大听书爱好者带来更好更便利的听读体验。上班时整天紧盯着电脑的你也许在下班后只愿意闭目养神,但又想读点什么增加一下自己的娱乐时间,那么你可以听书。听书在人的印象中也许是那种茶馆里,拉着二胡谈着琵琶说着书,其实不然,“听书”现如今也是数字出版的一个趋势,只要手机里装有如天翼阅读有声版此类的软件,用户就可通过手机、固话、车载设备等用耳聆听小说、资讯、曲艺、广播剧等内容,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听书”来增加自己的日常娱乐生活,且从手机里面传出来的声音都是广播级的水准哦。

趋势五全媒体发行成趋势名家出书由来已久,但纸媒和数字同步发行却甚少,而此次凭借新版《西游记》一跃而红的孙悟空扮演者吴樾更是看中了电子阅读的广阔前景,于天翼阅读独家抢先其个人首部新书《我,悟空》。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纸媒数字领域同步的全媒体发行来势汹汹。而据亚马逊报道,自2011年4月起,其所售出的电子书数量首超纸质书,这对电子书的发展史而言,是具有相当意义的一页。这预计着纸媒和数字领域同步的全媒体发行已是板上钉钉。也许大家理解的网络上看书多半是网络作者的作品,很多人都喜欢网络上的作品,因为他的选择空间大,作品的形式也可以符合更多人群的口味。但有些读者只爱看出版的刊物,而不喜欢网络上的刊物,对于网络上的作品并不怎么亲睐。其实不然,现在许多知名作家开始进驻网络作家的行列了,他们的作品不只印制出来成为实体书籍,同时还在网络上,就如之前的天翼阅读与知名演员吴樾的《我,悟空》全媒体首发式。不仅是作者进驻网络,许多传统出版商也与数字出版媒体强强联手,使大量的好书呈献给所有热爱阅读的读者。这也预示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交融的趋势的开始。

趋势六手机阅读助推数字版权更加清晰版权一直是一个问题,盗版书籍历来是损害作者利益与读者利益的存在。许多读者也体验过读到一半突然串出来一个广告,或者几个章节缺胳膊少腿的无法读通,又或者全书进度渐入佳境突然后半段变成了另一本书。为了不使读者经受盗版书籍的侵害,为了大家所喜爱的作者不因自己的作品被盗用而产生种种困扰,正版阅读成为了一个大趋势。“数字阅读、绿色阅读、品质阅读”,这12个字可以演绎出一个观点,就是着力向广大读者提供有别于普通手机阅读产品的差异化、品质化阅读,真正的快乐阅读,放心阅读。越来越多的人领悟到了正版阅读的重要性,愿意支付少量的费用,支持正版刊物。

趋势七阅读多元化,不仅仅小说在这个电子阅读已经渐渐普及的时代,有些读者除了希望能够看小说之外,同时还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种类的电子书籍。杂志,漫画,连载等一些列诉求无一不推动着电子出版向多元化阅读内容发展。于是,电子出版的读物种类越来越多,可以基本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通过阅读软件,包括小说,漫画,杂志等一下系列的电子读物应有尽有,大大满足了读者们的阅读生活所需。但这还远远不够,阅读多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还会有更多电子出版的读物将加入这个行列。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篇(7)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social economy,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develops very rapidly in rural areas, so the rural publishing industry will also step across the traditional book-reading times and has a previously unimagined digital reading revolution.

key wordsdigital reading book-readingrural publishing indutry

一、三大因素决定农村即将结束图书阅读时代

当前,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出版事业的逐渐市场化,即在确保政府有效监管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出版产业由政府调控转向由市场调节。而这种市场调节行为所遵行的根本规律依然是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主导下,利润和使用价值无疑是出版商和读者之间各自利益最大的攸关点。一方面,作为图书消费的主体,读者普遍看重的是物美价廉的图书,而对于农民读者而言,受阅读兴趣和文化消费能力影响,他们对图书的“物美价廉”的追求更显实际,期望更高,需求也更强烈。www.133229.CoM另一方面,作为图书出版和经营的主体,出版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在利润的驱使下,他们将想尽办法出版低成本、高经济效益的涉农图书。表面上看,供需双方的愿景趋同,似乎农村书业理应焕发青春。但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涉农图书出版商与农民读者之间的供需矛盾不可逾越。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农民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出版商现有的出版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消费端的阅读需要。从消费群体来看,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整体素质迅速提升,他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急剧膨胀,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媒体等信息传播途径的快速普及,使农民对知识和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挑剔。从消费个体来看,农民的图书阅读呈现“三分”特点:一是分散的阅读兴趣;二是分层的阅读水平;三是分群的阅读习惯。而现有的涉农出版物大多都是“城市人在写农村事”,或者“坐在咖啡厅里写田园生活”。这种文学创作式的编撰模式,使很多涉农出版物注定了一出版就会成为库存品。因此,表面上看农民的阅读群体基数庞大,消费需求旺盛,但实际上农民的阅读需求非常分散,大众化的涉农读物很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

2.农村图书发行的高额成本和精品书籍高昂的编纂成本,决定了“物美”的涉农图书不可能“价廉”。纵观制约我国农村书业发展的诸种因素不难发现,农村图书发行问题始终是中国农村书业发展挥之不去的阴霾。受发行体制、交通、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图书发行不仅成本高昂、周期性长,而且发行渠道极不畅通,发行状况极不稳定。在此背景下,出版商的发行成本必然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受农业书籍的专业性和精确性的制约,精品的涉农图书无论是稿费支出、营销宣传,还是编辑和装帧设计成本,都要高于其他大众读物。这就决定了涉农图书质优则不可能价廉。

3.地方政府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市场调节下的农村图书业的发展不可能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政府重视农村文化事业不等于扶植农村文化产业。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的要求。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 ②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在农村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在巩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在中西部及其他老少边穷等地广人稀的地区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建设流动服务网络。……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充分发挥县图书馆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作用,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市场运作发展”的要求,支持农民群众开办“农家书屋”。③这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彰显了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表面上看,似乎为农村书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的方向主要是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和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并不太多涉及农村的文化市场;而且从政府的调控手段来看,主要是采取行政手段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并未形成具体的市场调节和引导机制。因此,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农村书业发展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相反“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电视进村、电话进村、网络进村、通讯信号覆盖进村,使农民的知识接触途径更加多元,对图书阅读的依赖进一步削弱。因此,从长远来看,地方政府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市场调节下的农村图书业的发展不可能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的原因,笔者以为图书阅读时代的中国农村书业“变”与“不变”都没有出路。

不变,农民必将放弃纸质图书阅读。因为,随着农村图书需求与图书供给矛盾的不断加剧,农民真实的阅读渴望长期得不到真正满足,必将严重挫伤农民的阅读积极性,农民阅读兴趣减弱。其结果是必将导致农民主动放弃纸质图书阅读,进而转变信息获取渠道,而电视、广播、手机等媒体信息传播优势在农村淋漓尽致的发挥,也对农民信息获取途径的转变推波助澜,极大地挤兑了农民对图书阅读的吸引力。所有这一切必将导致农村图书市场的进一步萎缩。

求变,出版商必将放弃农村图书市场。农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决定了农村书业发展必须从分众出版、多样化出版、精品化出版中求得生存,受农村图书发行困境以及农村图书的季节性、周期性等因素影响,分众化、多样化、精品化出版的成本必将剧增,从而导致农村图书经营必将进入微利时代,市场调节下的图书经营者必然放弃无利可图的农村书业。

二、数字阅读:农村书业的变革与新生

面对变与不变都将进退两难的境地,无论是涉农图书的出版者还是经营者,必将另觅它途,探寻农村阅读市场新的富矿领地,而惟一能触动出版商趋利神经的将是数字出版——一种饱含无限商机的“文化矿产资源”。如此论断,原因有三:

1.中国农村进入数字阅读时代已是大势所趋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读书率为58.8%,平均每人每年读6.4本书;农村居民的读书率为43.0%,平均每人每年读3.3本书。与前三次调查结果相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读书率均呈下降趋势。④2006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则显示,全体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继1999年以来首次提高,而数字化阅读持续升温,互联网阅读率为44.9%,比2005年提高了17.1%。⑤而cnnic公布的另一项调查表明,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我国农村网民数量为5262万人,年增长率达到了127.7%,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2007年新增网民7300万,其中有4成(2917万)都来自农村。⑥

一系列数据表明,原本不高的农村图书阅读正在快速下降,而原本奢侈的数字阅读正在快速普及。这种截然相反的阅读趋势,反映了农村读者顺应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改善、教育事业发展、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生活水平改善的客观现实,它表明农村读者知识更新途径和信息获取方式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也昭示着中国农村传统图书阅读时代的终结与数字阅读时代的中兴。

未来的世界,有人的地方必将有网络,有网络的地方必定有网民,任何网民的生活都离不开数字阅读。

2.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正在为中国农村步入数字阅读时代平整道路

尽管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体制转型、版权保护、盈利模式、技术开发等诸多难题,但人类网络化生存的总体趋势决定了数字阅读终将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21世纪的中国也已经为农村步入数字阅读时代铺平了道路。

(1)数字出版的技术准备

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现代it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已经不存在太多的技术难题。从国内技术提供商来看,无论是方正的数字出版解决方案,还是青岛华光的ebook整体解决方案,都能够为数字内容经营商和数字图书读者提供较理想的技术支持。而国外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如adobe、elsevier等等都能够提供强大的数字出版技术支持。而网上最大的多媒体digibook的不断发展壮大,数字出版物呈现平台及其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数字出版进村入户准备了技术条件。

(2)数字接入的渠道准备

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已经步入了快车道。从中西部地区“乡乡有网站”工程的全面实施,到东南沿海地区“网络村村通”项目的积极推进,网络进村已经不再是奢望,许多城市的近郊乡村已经全部实现了网络接入。随着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网络村村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现实,这将为农村数字阅读的网络接入扫清障碍,为农村读者的数字阅读疏通渠道。

(3)数字阅读的教育准备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强制实施,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教育水平急剧提升,而高校扩招战略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农民的受教育层次,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这不仅因农民具备阅读能力而为农村阅读市场准备了读者群体,也因新型农民更高层次的阅读需求而为出版商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市场。

(4)付费阅读的消费准备

数字阅读时代,付费阅读成为出版商追逐的现实目标,优质信息资源的享用成为读者的终极追求。21世纪初网络产业的诸侯争霸,主观上成就了一批it新秀,客观上却造就了无数甘心情愿为网络生活埋单的付费网民,这种消费观念的悄然培育,不仅使网络积淀的财富越来越不可估量,也为数字出版雪藏了无限商机。

从图书经营现状来看,2005年底ebook的销售额占到出版行业的6% ~10%,到2020年将达到50%,预计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ebook版本。另据微软公司预测,到2020年,90%的图书品种将同时采用电子和纸张的方式发行。数字出版潜力巨大已是共识 ,国内的超星、书生 、方正等公司的迅速崛起也印证了这一点。⑦

毋庸置疑,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成为电子图书的巨大市场。有资料显示,早在2005年4月,中国电子书出版总量就已经增至 14.8万种 ,成为全球第一。

目前全国约有 300余家出版社同步出版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用户也超过了1000家。⑧

这些数据表明,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图书经营中最具前景、最具活力的要素。而随着农民工市民化生活程度的加深,他们使用网络的频率急剧提高,也逐渐接受了付费消费的网络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极大的改变了返回农村后的农民读者的网络阅读习惯。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他们也逐渐成为付费阅读的现代网民。而农民读者群体中的这种“付费阅读乐意”为农村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打开了心灵之门。

(5)公共服务的政策准备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公共服务这一至关重要的产业环境要素。农村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而近几年来,政府积极推行的出版体制改革不仅为传统出版产业松绑助推,而且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扶持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政府把数字出版产业作为高新技术行业和新兴产业业态来大力扶持,在政策倾向上积极鼓励,在产业发展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极大的推动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了网络进村入户,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了强大支持。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农村传统出版产业正面临着阅读兴趣、图书质量、图书发行、经营价值等问题的严峻考验,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原因在于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传统图书阅读最为理想的替代品,而数字出版产业的经营价值也远远超越了传统图书的经营价值。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中国已经从技术、渠道、读者素质、消费观念、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为数字出版产业在农村的飞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基于此,笔者认为,农村书业将跨越传统图书阅读时代,迎来一场盛况空前的数字阅读革命。

注释

1 徐京跃,宋振远:《2005中央一号文件:国家财政再向农村倾斜》,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5-01/31/content_2529073.htm〔ol〕。

2 刘琼,刘玉琴:《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十一五”农村文化进小康》,《人民日报》 , 2006-04-01 第05版 。

3 周玮,吴晶:《我国确定“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六大重点》,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7527.htm〔ol〕。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7),nic.net.cn/?1647357728=1670870062〔ol〕。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篇(8)

    1.信息获取能力。大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获取信息的技能,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就是一切。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应以信息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实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达到增长才干的目的,实现大学生信息增值能力。

    2.信息应用能力。大学生必须学会把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然后应用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真正价值。

    3.信息判断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突飞猛进,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许多学生面对着茫茫的信息海洋,无所适从。只有有了正确的信息判断观点才可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一些学科进行数字农业教育,对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以及今后的就业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本专业知识为依托,将数字农业技术融入其中,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这个培养过程,对高等农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切实把数字农业技术与不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有个性的高等农业人才十分重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是农业大学可以借鉴的一种新型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二、数字农业教育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策略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对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具有高信息素质的建设者。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抓住信息素质培养和教育这条主线,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数字农业教育在信息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专业调整、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具体培养策略如下:

    1.加强信息素质重要性的认识。高等农业院校要重新审视数字农业教育在信息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把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步伐也在加快,使得学生必须构建一个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考虑三层教育体系:大学一年级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二年级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三年级开展数字农业教育。在数字农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授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还要渗透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加强和提高。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篇(9)

1.信息获取能力。大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获取信息的技能,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就是一切。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应以信息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实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达到增长才干的目的,实现大学生信息增值能力。

2.信息应用能力。大学生必须学会把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然后应用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真正价值。

3.信息判断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突飞猛进,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许多学生面对着茫茫的信息海洋,无所适从。只有有了正确的信息判断观点才可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一些学科进行数字农业教育,对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以及今后的就业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本专业知识为依托,将数字农业技术融入其中,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这个培养过程,对高等农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切实把数字农业技术与不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有个性的高等农业人才十分重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是农业大学可以借鉴的一种新型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二、数字农业教育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策略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对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具有高信息素质的建设者。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抓住信息素质培养和教育这条主线,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数字农业教育在信息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专业调整、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具体培养策略如下:

1.加强信息素质重要性的认识。高等农业院校要重新审视数字农业教育在信息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把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步伐也在加快,使得学生必须构建一个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考虑三层教育体系:大学一年级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二年级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三年级开展数字农业教育。在数字农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授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还要渗透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加强和提高。

数字农业发展趋势篇(10)

步入新世纪,信息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为农业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字化教学的农业远程教育工程也已起步。作为农业远程教育主阵地的农广校正从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教学逐步发展到“三网”(天网-卫星网、地网-互联网、人网-从中央校到乡镇教学班的办学体系)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从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农业教育向数字化农业远程教育转变。在农业远程教育数字化趋势中,多媒体课件开发、制作和运用对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农业远程教育的现状

第一,以VCD光盘为载体的实用技术培训。多媒体教学应用最广泛的是VCD光盘,它价格低、效果好,在广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以来,山东省农广校系统向农民发放VCD光盘200余万张,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成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方式。

第二,网络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促进了农业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农业信息网早已开通,政府投资建立了300多个卫星小站,使农广校能使用虚拟教室(一种同步的计算机会议系统,单向视频,双向音频,双向数据传递),并且能高速访问因特网,初步建成网上直播课堂。全国各省级农村远程教育网已经联网开通,多数市、地分校配备计算机并实现了联网,部分市地分校还建立了网站。一个由卫星和有线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公众电子通讯网共同组成的,用数字式传播方式进行农业远程教育的专用平台已显现规模。

第三,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高素质的课件制作队伍,是农业远程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推动力。各级农广校高度重视课件制作人员的培训。自2003年以来,中央农广校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加强农业和乡村发展远程教育项目》(TCP项目)多次开展数字化教学培训,提高农广校系统管理人员、课件开发人员和教学辅导员在数字式环境下管理远程学校、生产课件、开展教学辅导的能力。山东省农广校多次举办PowerPoint中文演示文稿、Authorware6.0、DreamWeaver等课件制作软件的学习培训。

第四,课件开发制作。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农广校)担负的重要职责,中央校组织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开发了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电子操作员、家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等专用培训课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奠定了基础。在山东省第五-八届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中,所有参评的教师都制作了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上了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辅导课。历届参评教师的课件经过进一步加工制作成专题课件,作为共享资源挂在山东省农业远程教育网和山东省泰山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上,供办学人员借鉴交流和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学习使用。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农业远程教育的优势

第一,适合农广校的教学特点和要求。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农业远程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课件运用灵活,适合农广校的辅导教学特点和“三堂课”(现场教学课、专题讲座课、考前辅导课)教学法的要求。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多媒体课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基于光盘的单用户多媒体课件,即每位学员拥有一台多媒体计算机,独立使用一张多媒体教学光盘,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发挥现场教学课的作用,适用于农村分散的农户学习实用技术的需要。第二种是多媒体辅导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室里,教师利用课件,将教授的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晰易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种课件只适用于考前辅导课。第三种是远程网络或卫星传输教学课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并完成作业,个别作业可以直接传送给教师批改,该种课件适用于专题讲座课。

第二,利于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开展农业远程教育旨在加强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教育和培训。教育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农民、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农村社区干部和农技推广员。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农业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另外,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性,低成本等特点,更适合于离不开田间劳动的广大农民群众完善、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掌握新的实用技术和技能,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农业远程教育,能够从根本上解决4亿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问题,解决广大农民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应对就业致富的问题,逐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与学能够实现规模、传输和效率的最大化。多媒体课件把印刷、音频、视频三种传统学习模式集中在一起,传统教学资源的图片、图表、幻灯片、动画、声音、视频等能被有效的综合利用。可以不受限制地传播和复制资料,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计算机进行交流,可以把多种感官都加进来,能更有效地学习。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自由式学习更有趣味性。通过采用教学、训练、实践、模仿、游戏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手段,发展学员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多媒体教学技术、超级链接技术等培养学生跳跃式思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缺少活力的状况,使课堂变得更加生趣盎然,轻松活跃,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再次,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的农业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师生交互,极大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网上课堂、留言板,农广论坛等形式为学员所喜闻乐见。最后,实验实习课件化。在多媒体课件的支持下,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实验仿真,不必到大棚和田间就能进行相关农业生产新技术的课题实验。

第四,利于增加社会资源,提高办学竞争力。著名的Metcalf(梅特卡夫)定律指出,“因特网”一个节点接连到任何其他节点的网络,其总价值随节点数增长呈指数增长。DavidReed将Metcalf定律应用于社会网络,并得到相似结论;通过网络连接,社会资本呈指数增长。农广校实现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后,中央校、省校、各市(地)分校、县校、乡镇教学班通过网络联接起来,所有农广校学员通过网络联成一体,各级分校制作的课件实现资源共享,农广校社会资源获得了巨大增长,社会竞争力也空前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农业远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网络设施不足。目前,中央校、省校和部分市(地)农广校开通了网站,为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农业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但是,基层农广校特别是县(市、区)分校和乡镇教学班,基本上还没有配备齐全电脑等新一代数字化教学设备,亟需各级政府大力支持,购置必备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实现上网和教学资源共享。

第二,学员文化素质低,交互能力差。农广校学员一般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操作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施较少,需要经过辅导教师耐心指导和点拨,经过一段适应期,才能在远程教育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提高学员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课件开发不足。农业远程教育主要通过网络,依托高水平的多媒体自动化课件,佐以一流教师的精湛讲解辅导,实行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需要拥有门类齐全、专业对口的大量制作精良、内容新颖的教学课件。我们农广校专业人才较多,但制作较高水平课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现有的课件,还不能满足全面进行农业远程教育的需要。另外,农广校办学机构容易受到冲击。在事业改革过程中,有的县(市、区)农广校在编制、人员配备、活动经费等方面受到影响,制约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和运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四,多媒体课件不易受知识产权保护,滞后于农业发展。我们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进行农业远程教育过程中,不易受知识产权的保护,大量课件的流出将会影响我们的办学效益。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一个过程,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周期又比较短,多媒体课件容易滞后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品种的更新,这无形中给课件制作和农业远程教育增加了难度。

四、对策研究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和培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农业远程教育是一项投资大、需要人才多的教育工程,农广校广大办学人员要提高认识,积极向社会和各级党政领导宣传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尽快购置必备的教学设施,把网络连接到乡镇教学班(专业村),实现农广校体系的多媒体教学。同时,重视国际技术支持和援助,利用世界粮农组织的TCP项目,加强培训,提高办学人员开发、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充当好对农民、乡村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实施培训的媒介,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理解把握政策,稳定农广校系统课件开发队伍。我们要深刻理解和领会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农业、发展农民科技教育的政策,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对农广校队伍建设的关心支持,从人员编制、办学经费、网络建设等方面,保障农广校的多媒体教学进程。

第三,加快课件开发进程。在当前农业远程教育数字化趋势中,我们要认清形势,充分做好社会调查,积极投身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发工作。要积极争取政府财力扶持,做好教学、培训课件的开发,可以通过电子学习环境邀请学员参与教学设计,缩短课件的制作周期,制作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实际、实用、实效”的精品课件,扩大农广校的影响和声誉。

第四,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数字化教学紧密结合。针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更新较快的现实情况,为了及时把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农业信息送到农民学员手中,我们要做好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标准开展农业远程教育。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农业远程教育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在党和国家扶持农业,重视农业科技教育的形势下,开拓多媒体教学这个农业远程教育阵地,是进一步促进农业远教事业发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关键环节。我们广大农广校办学人员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投身课件开发、制作和运用,为农业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党倩.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与开发[J].科技资讯,2011(13).

2.何泰伯,贾健.多媒体课件作品使用现状及应用研究[J].中外教育研究,2009(2).

上一篇: 幼儿园对幼儿的重要性 下一篇: 水利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