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路径

时间:2022-10-14 17:15:10

摘要:网络技术发展的当下,人们开始进入全新的网络时代,但网络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容易为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信息技术的特殊性为德育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所以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德育渗透工作。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路径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路径任何课程都有自身的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同样如此,虽然其表现形式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并无二致,都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学科是现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应该按照相应的教学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寻找德育切入点,顺利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内容

(一)重视网络安全教育,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信息安全教育一般体现在物理和逻辑方面,详细论述,还包含了网络系统中信息的完整性。核心素养下,基于信息技术中的德育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为重点。当下有的学生无法辨别负面信息,容易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该主动承担教育职责,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开展针对性授课,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判断信息的对与错。因此,教师着重讲解应该如何保证文件的安全性,理解何为病毒,怎样进行预防,若遭病毒入侵会受到怎样的负面影响。教师始终围绕相关主题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良好的自我防范意识,避免病毒的无限扩散。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区别于文化课程,但是教师仍能以简单的提问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认知。

(二)倡导遵守社会公德,提高个人文明素质

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开展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教师应讲述现阶段学生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让学生养成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操作的良好习惯。例如上机实践时,将爱护设备、遵守计算机使用规则作为一项基本职责,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的小事做起。例如,教学时发现有的学生粗鲁关机,随意敲打键盘、删减资料等,还有学生将鼠标偷拿回家。对于这些行为,教师以事实为依据,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公共意识为主,针对随意关机的行为,教师告诫学生经常这样操作会导致系统崩溃,影响后续的学习,并告诉学生正确的操作方式,引导学生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优秀小学生。

(三)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修炼形成合作能力

现阶段,人和人的交流愈加紧密,合作与竞争意识同在。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一分子,要想获得成长,需要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目前,针对个别小学生沉迷网络世界,缺乏自主交流的良好意识,教师应该在课程互动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信息技术中软件的开发为例,任何一款软件都需要多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这就需要依靠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不同等级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让学生以分组交流的形式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健康向上的学生

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检索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能力,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信息资源的检索能力,保证信息的检索效果。引导学生从资源获取的角度分析,重新看待网络信息存在的意义,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从整体角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搜索信息,带给学生生动且形象的震撼效果,体现信息技术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让学生搜索“钓鱼岛”相关知识,将爱国理念渗透其中,结合主题,组织学生制作电子视频;以“五四运动”为出发点,学生上网查阅历史资料时,也能将爱国思想印刻于内心深处。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众多,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五四”精神的高尚之处,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例如在“声音片段截取”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制作PPT的时候联系配乐,引导学生感受爱国人士的科学态度;结合《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搭配图像、声音,让学生理解小英雄的爱国情感。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路径

(一)实践调查中渗透德育知识

实践调查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为重点,让学生从实践调查的过程中认识身边存在哪些道德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法,真正区别善恶、美丑。首先是让学生发现问题,采用社会调查的形式,及时发现身边的某些现象,联系社区禁毒宣传的知识点,提问:禁毒的意义是什么?有哪些新型毒品?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真实看法是什么?通过设置对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开展实践调查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问卷内容,接着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统计得出的结论,发现不同阶段的学生对毒品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确定了社区禁毒宣传的重点方向。整个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还能强化学生对新型毒品的综合认知。最后阶段,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创作活动,将自己调查的结果制作成宣传片,从而引导更多的小学生认知这一社会现象,扮演禁毒宣传小能手的角色,对一些毒品进行大量报道,着重体现宣传的效果和作用。通过对学生实践调查结果的总结和概括,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理性看待自己的作品,也能认识他们的闪光点,实现自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中渗透德育知识

合作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搭设框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创新性的教学互动,确保学生在合作实践时的自我能力得到肯定,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完成资料收集任务。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提供学习理论,课前资料的选择由教师完成,包含了电子档案、学习平台的应用等,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操作时间,尽量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在“资料搜集和整理”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学习素材,将德育元素渗透其中,构建对应的学习情境,如垃圾如何分类,按照分类要求,开始完成信息收集任务。除了要求学生搜集关键素材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社会规则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实际讲解时一一论述分析和引导。第二,分组活动。为调动学生参与的自主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分组,一般是四人一组,平衡各个小组的基本能力。组员A负责版面规划,组员B负责搜集信息进行美术编辑活动,组员C处理文字,组员D进行概括、总结。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有明确分工,相互合作交流,真正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合作探究任务。第三,评价活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除了对学生认知能力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学生感知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对活动内容的综合评价,要设置不同的实践评价小组,完成探究任务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份神秘奖励。通过这种形式,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任务驱动中渗透德育知识

教学阶段的工作,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技术性的知识是什么,主动思考德育的渗透要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情境和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以“认识画图软件”这一小节的知识点为例,教师让学生设计有中国元素的服装,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利用画图软件进行操作,软件中保存文件,设置图形的颜色和形状。围绕三个确定的目标开始服装设计互动。设计阶段,要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动手实践,试着操作,跟着行动。这样做的优点是让学生感受实践的快乐,建立继续学习的自信心。任务设计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发现,对知识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有价值的德育元素渗透其中,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例如,以学生周围的某些事件为出发点,确保对学生有极强的代入感,使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综合性的实践任务,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为其搭建自主实践的平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四)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知识

从构建主义的角度分析,教师应基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直观性特点,为其构建问题情境、探究情境,将学生的情感元素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结合,达到以境触情的效果,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熏陶。教师在传授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存在的双面性,以及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主动联系德育,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而情境构建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准备,搭配合适的音乐,唤醒学生的潜在认知,以主体身份思考和探索问题,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最后,教师选择以作品展示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感性认知,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整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努力,试着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德育资源,抓住时机,为学生思想素质提升提供良好平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学科中,以情境构建的方式渗透德育知识,对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树立良好的自信心,都有着积极作用。

(五)网络环境中渗透德育知识

网络技术发展的当下,人们开始进入全新的网络时代,但网络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容易为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信息技术的特殊性为德育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所以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德育渗透工作。首先,从根本上纠正对网络的偏见,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网络存在着许多有价值的现实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资料的获取,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网络中的某些道德问题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令家长抵触的网络垃圾,现实生活中仍旧存在,所以这并不是网络本身的弊端,还是在于使用网络的人。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有限,面对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很难做出正确判断,但是这并不能剥夺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而是应该对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既要接受道德规范,还要有极强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自我判断能力。因此,净化网络内容,对小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所传授的知识和德育同等重要,都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为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方式,灵活开展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让学生以更为积极、健康的心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庆华.把德育内化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落实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德育的策略研究[J].速读:下旬,2017(04):41.

[2]林罗.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学科渗透教学与课外德育体验的整合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12.

[3]沈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核心素养[J].吉林教育,2019(44):57-58.

[4]张桂兰.德育潜入课育人细无声——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新课程,2017(07):219.

[5]简惠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6):37-39.

作者:娄颖

上一篇: 红外热像仪在航空器维修工作中... 下一篇: 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