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运营财务管理探讨

时间:2022-01-31 04:24:52

摘要:在国有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财务管理不仅包含了资产的投资和回收方面,还包括企业各方面的资产利用和筹集工作。因此,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要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经济结构对于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只有不断提升其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构建健全而规范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

国有企业运营财务管理探讨

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体性质,同时还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运营规则。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资本的财务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是集团内部运营结构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国有企业运营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助于保证国有企业的资金流通

在现代经济结构体中,无论是私有企业还是国有企业,资本的流通都是保证其日常运营的基础条件。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稳定的财务资本做后盾,同时还需要在市场流通中灵活地进行资本交换。从财务管理的工作来看,其作用主要在于以最小的资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在企业活动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不仅要负责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资本关系,同时还应该涵盖任何与企业有经济往来的社会组织成分。在这些财务交往中,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保证资金在经济活动中的投资最大化地被利用,同时也可以保证资本的回流使国有企业内部的运转能更加稳定。

1.2有利于应对市场经济的风险

从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环境来看,各方面的组织协调性基本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也正因此,企业在抓住发展机会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经济危机。在我国,虽然还可以使用国家的宏观经济手段进行把控,但市场的自主调节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市场经济的风险更应该表现出较为稳定和安全的一面。而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内部管控的财务问题上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通过完善而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国有企业的实际运转中充分发挥资本的调节作用,正确权衡债权和债务、投资和融资的比例,使企业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要具备面对风险、度过危机的能力。

1.3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转型与创新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存在形式不是一个固定值。在过去,当我国的市场经济处于不成熟的初级阶段时,大部分企业主要依靠简单的资本互换模式进行运转,各成员之间相互独立、互通有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市场化程度加深,企业之间不再是单纯的资本与商品的交换,而变成了多元化的交往模式。如现代企业中的融资运转模式,不仅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同时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企业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互利共赢,改变的不仅是企业形式,同时还有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真正从根本上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保证国有企业在现代社会中的良好运转,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与创新。

2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问题

2.1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的不足。从整体制度来看,国有企业对于财务工作的管理存在片面性和形式性的特点,很多制度的设定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多大的适用价值,因此也就常常流于形式了。从监督制度来看,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企业对于公司主体或公司职员都存在严重的监管不力问题。首先在各职员的财务理念上,国有企业的经济管控就只是一种形式主义。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擅自挪用资产的个人和团体。其次在财务监管制度上,由于企业内部的层级之间存在大量的分工与合作,因此在经济的把控上就出现了相互推诿,无从下手的局面。很多监管部门无法从全面的角度对财务进行清理和核算,因此在实际监控的过程中,效果并不太好,大部分财务监督的工作最后都成为一种定期性的任务。从财务人员的管理制度来看,由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很多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为谋取私利、提高自身业绩,采用各种虚假手段进行账目篡改,最终导致财务危机。

2.2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市场经济适应性最强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最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对于经济资讯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大数据的信息冲击。在这一方面,私营企业的适应性较强,在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工作上,私营企业的活跃度远超过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国有企业对于资本的管控意识不强,喜欢积极冒进的运转方式,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再生产的过程。再加上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很多资本在实际流通过程中都难以发挥其价值,最终在混乱中白白耗费。而且在进行投资时,国有企业的决策层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对于经济价值难以正确估计。这些不科学的财务管理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弱,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国有企业难以依靠自身的管理和把控度过风险期。大部分企业主体还得依靠国家财政的扶持才能保证基本的运作,而且在经济大变动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和陈旧性,与很多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办法难以相容,因此在面对风险时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

2.3国有企业资源配置较低

在国有企业中的实际运营中,资金的流通和停滞都需要进行相关的配置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很多母公司和子公司都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大量的资本用于社会投资,过渡追求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左右。而在子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实力不强,无法充分地保证日常企业的财务运转,因此出现了大量借贷、融资的现象。这种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危机。在人员问题上,国有企业也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现象。对于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人员分配,国有企业中存在严重的优胜劣汰,将优秀的人力资源尽数收与囊中,而对于子公司的人员选择就显得很宽松随意。这种强弱分离的人员配置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的极端化发展。同时母公司也需要逐步对子公司进行责任分担。在技术资源中,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严重的分配偏差,很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对于企业的重要部门进行大力投资和高科技化的资源配置,而对于不太重要,对现实经济利益没有直接影响的部门和环节,投入的力度就相当小了。如一些财务管理部门,很多国有企业的内控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需要做好账本,记录好资本的去向就可以。而对于日常的资金运转,财务管理人员听从上级安排即可,不需要过多考虑资金的价值利用率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人员和发号施令者分属不同部门,两者各司其职,职权分管。这也是造成国有企业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措施

3.1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应对能力决定着国家意识形态的稳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提高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中的风云变幻。而要想实现培养自我调整的能力素养,首先就需要从经济管理入手。在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资本的流通和停滞牵连着各个环节的发展与运转,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各部分高效运行。首先要从财务管理的理念入手,培养企业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用严格公正的法律手段作为制度有效执行的有力保证。在国有企业内部环境中,不仅要严格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同时还应该针对所有经济管理体系的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使每个职员有法可依,使每个财务管理决策有据可循。其次,要完善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资本的投资和融资等问题,应该设立响应的管理、考量和决策机构,不可将财务管理工作尽数交于一人或一个部门,避免权力和义务集于一身,滋生腐败问题。再次,还应该设立一个现代化的监督制度,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国有企业的每个职员都有权力进行监督和上报。加强监督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可以约束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升国有企业的资本利用率,使其不断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促进现代化的科学发展。

3.2提高企业风险预警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企业自身对抗风险的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中尤其重要。在国有企业中,企业的主体是国家而非个人或社会团体。这种组织结构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中确实发挥着重大优势,如经济方面的强大后盾,自上而下的制度化管理等等,都可以有效保证国有企业在市场运行中能够稳定有序的发展。但在市场为主导的现代经济环境中,以资本为中心的企业运营模式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还应该正面回应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要想提高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要从两个阶段入手。首先,要不断提高企业对风险预警的能力,通过专业人员的市场分析和财务规划管理,正确对待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风险预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财务人员对经济环境的评估和判断力,同时还应该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随时保存居安思危的工作态度,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有较强的敏感度。其次,还要提高国有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如管理人员的风险应对能力,企业内部的管控能力,财务管理的稳定能力等。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风险培训,通过继续学习或定期培训等形式,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应对能力,使国有企业在风险期保留实力,避免破产危机。在财务资产的管理中,要平衡投资与贷款的关系,不可过于冒进,盲目投资,也不可积累资本,影响各环节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首先要从事前和事中分别入手,然后在事后还要进行经验总结和自我调整。

3.3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尤其是市场经济即时多变的环境特点,更加刺激了企业之间的信息资讯争夺战役。在私营企业中,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多信息的获取都需要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分析整理,长此以往,私营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了高敏感度的信息感知力,无论是从管理人员来看,还是财务管理制度,私营企业都具有更为先进和科学的信息化水平。而国有企业的发展则不同,国家作为企业的主体成分,一切政策和宏观调控都是一种上传下达的经济指令。在实际工作中,很少需要企业自身去进行信息搜集,因此,国有企业对于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能力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也就导致了国有企业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自救能力。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模式的全面渗透,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都牵扯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加深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是当下社会对企业主体的客观要求。首先从信息搜索中获得大量信息,然后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分析,对企业资本进行灵活调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作用。

4结论

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首先应从财务内控的管理理念上入手,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其次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使国有企业以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准则来要求自身,从而更快地适应现代化发展模式。再次,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应该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从信息化的潮流中积极获取所需信息,不断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及应对风险的自救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孙浩迪.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10):193-194.

2郑克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6(11):30-31.

3褚洪生,张海娟.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6(10).

4董莲,王惠慧.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7(3).

作者:吴中云 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上一篇: 地勘单位经济管理研究 下一篇: 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