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30 04:22:4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设备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多媒体设备的特殊独特优势,它能够有效的和传统教育教学手段进行结合,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和增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能够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多媒体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1.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这个新兴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知识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对那些抽象的只是感兴趣,并能够全方位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多种感官上受到刺激,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工作

多媒体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学习,能够有助于老师对所要学习内容更加具体而有序的进行教授。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不用对大量的教学工具进行准备,可以直接通过利用多媒体的计算机对所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演示和展示教学,并可以直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下载与所学知识相对应的资料内容,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备课工作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让学生直截了当的通过老师的展示学习所学的内容。

3.利用多媒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对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一般都是通过显示老师的主体地位来进行教学,学生并不能非常充分的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因此不能很好的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方法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观念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二、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新时期大背景下最新兴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和学习激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一些图片、动画和音乐进行展示和演示,让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从抽象转化为具体、直观,让内容也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从而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种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从而更好的增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度,更好的提升学习知识的能力。

2.结合多媒体,降低知识迁移难度

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的设备进行丰富的教学工作,为学生在学习相应的内容知识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图片资料,并通过大屏幕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在进行讨论时能够多动脑筋多思考,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难点。

3.提供交流平台,拉近师生间的感情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最新最具潜力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课堂上所学的全部内容,并对所有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展,可以变为动态或者静态的画面,这样让学生更好的清楚其所学的重难点部分,并对还不明白的知识点提出疑问,然后在老师的辅导下进行解答和讨论。所以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师和同学之间建立一个交流沟通的学习平台,并通过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转换角色,从而让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在其中转变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作者,让师生之间能够更加亲近无间,能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更好的平台进行交流和知悉,从而促进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

4.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各个学校通过运用多媒体健全了一整套多媒体的监控系统,为整个学校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保障。同时教学者可以借助电脑,打印相关需要教授的内容信息资料来用于教学内容的相关安排,同时运用多媒体电脑来制造表格或者一些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的安排表的制定。与此同时,因为多媒体的运用,各个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宽带连接,让老师与外界保持联系和跟进,包括对先进的教学方案、前卫的教学理念等进行吸收和借鉴,同时从网络上获取最大信息量的资料信息,并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各个地方的同行进行教学工作上的交流沟通,让教育事业得到更加宽广和创新的发展。

5.教学资源可以进行选择和共享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属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程,很多教学工作都是相对重复而琐碎,但大部分内容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通过利用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优秀教育活动设计、优秀教育活动、科研成果、评价量表等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储存来建立相应的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料库,并进行资源共享,精彩的课件、教案都能够在各个班级甚至是学校之间进行共享,更好的促进班级之间的相互学习,并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设备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多媒体设备的特殊独特优势,它能够有效的和传统教育教学手段进行结合,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和增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能够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杨琼 单位:甘洛县阿尔乡中心小学校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现代小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这是一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在本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主要阐述了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制约教育创新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教学;创新

小学教育教学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党的十六大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项任务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创新的精神,优秀的教学成果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更应当树立起创新的旗帜,使教育方式得到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加强基础教育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一、树立创新意识

1、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纲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其潜在原因在于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设计者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都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采用的也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当然也就主要考虑的是成人的。而小学生的心理顺序最大的特点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而是其结构不断重新组合而产生质的区别的过程,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世界现代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杜威也严厉地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即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从的角色,以及教师在课堂充当监督者或独裁者。这样的教育方式课程与教学方法。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造成教学双方的精神紧张。所以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教师应摈弃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上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致力于教学的创新。

2、树立创新是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个民族的兴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从小学抓起。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学生的成长缘于学习而受教师指导,教师在创新的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古人云:“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所以创新的教学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边学边思的空间,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

3、要因材施教,培养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面对当前教育形势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因材施教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材施教即所谓的个性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师坚持用科学的眼光去设计实施自己的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去评价和塑造每一个学生,不断用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不拘一格,学会求异求变。国际形势的变化,教育实践的发展要求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创新是新形势下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1、小学教育教学艺术的创新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这个“本领”既有对教学规律的服从,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地发挥。创新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当然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艺术的创新就要求教学不是狭隘的、封闭的、孤立的活动,创新型小学教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不应该束缚在教师设置的教学范围内或教材、教学参考的规范中。教学的组织开展应是开放的多样的。

教师应提供条件,让学生能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根据自己的特点,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参加兴趣小组或学科小组活动,广泛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得益于课内,延伸于课外,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下,教师的威信和力量不是建立在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上,而是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渊博知识的个性魅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和学生问应保持着流畅的双向互动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立、自信。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能被动趋从,人云亦云。

教师要转变观念,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传授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消化”和积累并进行辨析、归纳和概括。除上课之外,教学过程中还拓宽活动空间,让从小有特别天赋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生活中学习生存,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创造情感、动机和能力。

创新的小学教育教学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是有流畅性、多通性、独特性、敏感性和精密性。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能超越传统习惯的模式,能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有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能另辟蹊径和别有新意地将知识要素重新的加以事例变换,形成新的保险单和构思。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实质上是教师根据思维及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他们掌握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其思维和创造的水平,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与人的个性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经验的敏感性”与“不轻信原理和概念”的品质有关。所以培养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过程必然重在鼓励大胆想象,勇于科学探索及进行仓U造实践,提高创造技能,开拓认识领域。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教育教学要实现创新,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这也就需要营造一种开放式的课堂。即要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威风和刺激,使学生启疑、激疑让教学过程充满思辨性、挑战性、生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师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远胜于单纯的讲授,不拘泥于课堂、书本、课外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灵活性。公务员之家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开放式的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开发学生思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活生生学生的亲自实践,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领会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小学教学要创新,教师就应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开发是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小学教育教学考察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感激;感动;感慨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我们出去的这一周,是学校工作特别繁忙的一周,很多事情接踵而至,因此我觉得能在这样一个时间段让我们有机会、有心情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是心怀感激的、局领导能为我们安排这样一个学习、调整的机会,我们当然感激,学校能让我抽出身来参加这样一个考察活动,我也同样感激、因校长感动、因爱心感动、因情趣感动、走进,我们有视觉上的冲击,这冲击源于学校精致、典雅的环境;我们有心灵上的震撼,这震撼源于学校师生积极向上、快乐健康的生活状态,在的校园中,孩子永远是那么快乐,教师永远是那么激情;我们有无限的感慨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月12日至14日,我们在教育局教师研修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的组织下,考察了******小学。以下是我本次考察的一些真实体会。

感激

我们出去的这一周,是学校工作特别繁忙的一周,很多事情接踵而至,周六的学生书法考级、周日的全县送培到镇活动、周二到周四的县学生运动会、周四到周五的市校本研修管理培训等,因此我觉得能在这样一个时间段让我们有机会、有心情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是心怀感激的。局领导能为我们安排这样一个学习、调整的机会,我们当然感激,学校能让我抽出身来参加这样一个考察活动,我也同样感激,还有我的老师、我的同事、我的爱人在学校为我上课,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我也一样感激。

感动

1.因校长感动

在车上,我们就听**主任为我们介绍了有关顾校长的事情,值得惊奇的是小学这所有着百年厚重文化积淀的学校,确是由一位年轻的从事多年幼儿教育的女校长担当。正是怀着这样的惊奇、这样的期盼,我们来到了小学。高大气势的学校门厅、古朴典雅的学校楼馆、亭台楼阁、曲径长廊,宛如走入了园林,但我们来不及欣赏学校的美景,顾不上品味学校的内涵,就被顾校长的言谈举止深深吸引了。亲切、大方是我对顾校长的第一印象。可随着交谈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了顾校长出色的口才、敏捷的思维、以及她对教育的理解、对学校管理的理解,特别认同顾校长的一句话: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是她对于教育、对于管理最成功的演绎。

2.因爱心感动

走进校园,我们看到了老师、孩子一起嬉戏的场面;走进课堂,我们看到了老师俯下身子、侧耳倾听学生回答的一幕,走进校长室,我们看到了校长茶几上的一盘子糖,一些校长不明究竟:顾校长,还用糖招待客人?“这是我招待来我办公室找我的小朋友的。”当时我的心中就一颤,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可我们平时不屑于这些“小事”,可顾校长做到了,其实这些在学生眼里可不是小事。后来听顾校长做讲座,她说她曾经专门辅导过教师怎样和学生做游戏。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是一所“爱心育人”的学校,在这样的爱心校园中,师生的行为也处处让我们感动:学生十岁生日会上,学生们把不大的蛋糕送给了老师、送给了校长、送给了爸爸妈妈;一位老师因打扫卫生骨折,打上石膏的第二天就由父母亲背着她前来上班,一坚持就是两个月……

卡尔容格说:课程必须有一个个知识点构成,但对于成长中的植物和孩子的心灵来说,温暖才是最重要的。顾校长和她的团队们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孩子们,润泽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在这样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无疑是幸福的、快乐的。在这样的学校工作、生活,教师无疑是开心的、愉悦的。

3.因情趣感动。

听说,顾校长是一位有着一些“小资”情调的校长。近距离接触、听其讲座,确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校长的“情趣”。特别感动于他对学校管理的理解。“教师第一”是顾校长一贯秉承的管理思想,“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顾校长核心的与人思想,她将“老师的成功”作为自己做校长最大的快乐,正是有着这样的胸怀,顾校长带着他的团队不断向前,咖啡厅中有他们一起谈工作的身影,教师家中,有他们共同讨论的场面,学校的教师读书沙龙研讨会上,有音乐、有咖啡、有饮料,宛若一场音乐会。顾校长说:富有情趣的生活会更好推动教师工作的状态。这一点对我们启发很大,很多时候,我们在心系教师专业成长的时候,把教师的生活忽略了。因此我想说:生活因情趣因精彩,管理因情趣而成功。

感慨

走进,我们有视觉上的冲击,这冲击源于学校精致、典雅的环境;我们有心灵上的震撼,这震撼源于学校师生积极向上、快乐健康的生活状态,在的校园中,孩子永远是那么快乐,教师永远是那么激情;我们有无限的感慨,这感慨来自于一位“小女子”,是她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一所百年老校,但她丝毫没有怨言、没有不满,常常挂在她嘴里的一句话:我很爱小学,我真的真的很爱小学……,一个爱学校胜过爱自己的校长,怎能不受到教师的爱戴?“只为”是顾校长、顾校长的团队永远的工作信条。因为有了这个信念,他们在努力的工作、他们在虔诚的读书,他们都在做“做好的自己”。

石磐由天砺,梅香自苦寒。考察虽然结束,但我们的感慨没有结束,思考仍在继续,我将把我的思考、我的体会整理出来,与我们的老师一起分享。我也将以此次考察为新的起点,重新审视我的教学管理,反思我的工作方式,规划今后努力的方向,争取做得更好!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制约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

1.教师教学素质偏低,教学理念落后

农村偏僻地区的小学学校,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都比较差,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来此地区进行工作,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很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所以在教学素质方面,如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都处于偏低水平。而且,由于农村教师要一人担任几门课的教学职责,没有时间去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在教学理念上,也表现得十分传统、落后。

2.留守儿童居多,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僻地区,大部分学生家长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都选择到城市去打工,而他们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祖辈照顾,而祖辈对孩子的关怀通常只停留在孩子是否吃饱、是否穿暖的层面上,对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事情从不过问,尽不到他们的教育责任。而且,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关怀,在性格上,也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孤僻自卑,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导致成绩越来越差。总之,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逐渐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这是导致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育资金短缺,教学设备落后

众所周知,农村相比城市,经济条件落后,特别是一些偏僻地区,贫困面更是比较大,很多学校由于教育资金短缺,在教学设备方面,远远落后于城镇地区,甚至连正规的办公室都没有,更别提先进远程教育设施的配备了。教育资金的短缺,教学设备的落后,也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1.关注农村教师群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由于农村偏僻地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居住条件等都比较差,很多教师都愿意到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先进的城市学校任教,因此导致农村偏僻小学学校的教师数量不够,所以,这时当地的教育部门就应多关注农村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确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如将教师的办公环境、居住环境建设的好一点,在工资待遇上,更加合法、合理化,不要延期拖发工资,同时要不断安抚教师,让他们对农村的教育有盼头、有信心。另外,农村偏僻地区小学教师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极其有限,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明显落后于城市教师,所以,这就需要当地教育部分多采取一些可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和措施,如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或者,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即邀请城市学校优秀教师到本校进行教学演讲活动,把本校一些有潜质的教师送到城市学校中进行教学研修,这样,我们就能使本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它是提高农村偏僻小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前提。

2.强化对留守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体现人文关怀

留守生,在性格、心理上,存在着种种缺陷,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这就需要身为农村学校教育者的我们,强化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如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与进行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业上,进行时刻监督、督促,对于学习较差的“学困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业辅导。另外,我们要对留守生体现出人文关怀,如不定期的家访,及时了解留守生家中的情况,并且每月和留守生的家长进行联系,告诉他们自己的孩子近期在学校的表现,并且要求学生家长多跟自己孩子联系,鼓励他们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这样,留守生自然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业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3.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偏僻学校的教育条件

一所学校的教育条件,也决定这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偏僻地区,教学条件极为落后,教师的教学工具只是简单的粉笔+黑板,教室也比较破旧,甚至有的成了“危楼”,所以,这就需要当地的教育部门,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教育投入,使学校破、旧、险的办学条件得以改善,同时配备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从而为提高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物质基础保障。综上所述,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状况令人堪忧,作为在农村学校任职的教学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以当地情况和学生实际为依据,积极探索各种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从而使农村偏僻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最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杨新义 单位:甘肃榆中县八门寺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小学教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而今,“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那么,素质教育有什么价值呢?他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的;他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他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他是指向大众主义的教学。可是,在现今的教学中我们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吗?

我认为现行的小学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教育没有根本区别;还是以主要学科的教学质量为衡量师生的唯一标准。其余学科形同虚设。现在的小学生想在自己喜欢的学科得到发展,就只能花钱,并且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上各种培训班;既花钱又占用玩的时间,甚至某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所谓“好的学校”、“重点班”“培训班”花费巨额费用,当然有一部份是家长强加到自己身上的。其实他们都是“应试教育”和追求升学率的受害者。作为教师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在主要学科的教学中,辅导差生上,而对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也是一种扼杀。大部分教师对其余学科不重视,甚至用来上主要学科;因为学校只考核主要学科的教学质量。试问是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对主要学科感兴趣,都能学得很好,我想是不可能的。一个小学生他可能只对某一、两个学科非常有兴趣、有潜能。为什么我们教育部门不遵循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呢?那么,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培养学生个体素质,能不能找到平衡点呢!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评价体系。

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学校和教师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土壤,必须打碎“应试教育”的桎桔,彻底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正因为传统教育观念、评价体系还在左右着我们的教师与课堂,致使一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关键还在于没有摆脱应试与升学的压力,害怕影响升学率。然而,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我们国家、我们的教育是一刻也不能耽误的大事。因此,要彻底改变以分数定优劣的评价方法。

我们现行的小学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对教学活动过程及效果所作出的价值判断。长期以来,我们是一手“硬”、一手“软”,即教学过程的评价看的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重视不够,而对结果的评价往往都是采取封闭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试。教师平时教学讲究实用,强调落实,教师语言文字注人的多,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少,教学周而复始,缺少发展后进与活力。而我们看到的各种竞赛课的教学虽然成功了,但教师平时的教学难以做到。加之,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某些功利性因素的影响,使评价的目的走了样,价值观发生了倾斜。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具有导向性。在此,我谈谈如何对小学教学进行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1、对参加笔试的学科,如:语、数、英,我们就应该以一分三率来评价。但是我认为学生成绩只能占教师评价的50%左右来评价。因为在这些方面每个班只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一学科才可能有兴趣。对于任课教师而言,他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这部分学生。

2、同样,其他非统考学科,如:美术、音乐、体育、实践课也可以采用展览、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评价教师。这些占教师评价的30%。这样就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3、教师平时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占20%。如:教学“六认真”、承担各类说课、公开课、撰写论文等。

(二)对学生的评价:

1、打破单一学科评价观念,把统考学科如,语、数、英学科的平均成绩占学生评价的50%。

2、其他非统考学科如:思品、音、体、美等占学生评价的30%。

3、学生平时的成长记录占学生评价的20%。

其次,要改革现行的课程——开设主要课程和兴趣课程。

每个星期上午,用来学习所以开设的课程,使学生全面学习。每天下午就开设兴趣课程。这些兴趣课程实际也是上午开设的课程,所不同的是:把一个班或一个年级或一个年段打乱,分为不同的兴趣班,就同大学里的选修课一样,你喜欢哪一科就上哪一科。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教师提供了更好能展示自己的平台。可以开设的兴趣班如:作文班、美术班、书法班、音乐班、舞蹈班、体育班、手工制作等。这样既让家长不花钱就能让孩子上兴趣班,又不占用孩子的休息时间,同时,又遏制了某些学校乱收费的现象,其不更好。

再次,教师要真正改变旧有的教育模式。

新世纪里,教师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它包括:

首先,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学生观的转变;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是缺乏力量、只能接受知识的客体。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拥有无穷的创造潜力,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有着自身的力量和不同的兴趣、需要其建构知识、寻求意义。

其次,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参与课程变革是教师专业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就可以超越原有的只是把课程作为学习材料或学科看待的作法,有意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组织活动以丰富学生经验,在真正的教育意义上实施教育。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再次,教师要自觉培养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教师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而不能以传统的分科课程的方式去解释和推行综合课程。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

总之,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育部门必须要改变评价体系,改革现行的课程。教师要彻底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科的交叉,注重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

上一篇: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 下一篇: 幼儿教育小学化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